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2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取得的成绩 (2)

1、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2)

2、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2)

3、知名品种、品牌培育取得进展 (3)

4、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4)

5、产业创新能力体系基本完善 (4)

6、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5)

7、药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6)

8、行业协会作用凸显 (6)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

1、行业管理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 (7)

2、创新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7)

3、市场开拓乏力,品牌影响力弱 (8)

4、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8)

5、原料基地保障能力差,资源保护乏力 (8)

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一)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空间 (9)

(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9

(三)实施新医改和推出创业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10)

(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11 (五)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11)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12)

(一)发展思路 (12)

(二)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4)

(一)立足省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14)

(二)积极拓展新领域,打造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5)

(三)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15)

(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15)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企业整合 (15)

(六)加快开放合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6)

五、产业布局 (16)

(一)原料种植基地布局 (16)

(二)产业布局 (17)

(三)园区布局 (17)

(四)研发平台布局 (17)

六、重大工程 (18)

(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18)

1、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产业集群 (19)

2、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 (19)

3、生物制品产业集群 (20)

4、健康产品产业集群 (20)

5、植物提取物产业集群 (21)

6、中药材种植产业集群 (21)

(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22)

(三)产品质量提升工程 (22)

(四)大品种培育工程 (23)

(五)产业链打造工程 (23)

(六)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产业培育工程 (24)

(七)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工程 (25)

(八)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建设工程 (25)

(九)康复保健产业培育工程 (26)

七、重大项目 (26)

八、促进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27)

(一)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 (27)

(二)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8)

(三)强化行业管理和引导 (28)

(四)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29)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 (30)

(六)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2)

(七)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 (33)

附表:

一、“十二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的50户大企业备选名单

二、“十二五”云南生物医药重点培育的100个大品种

三、“十二五”云南生物医药重点培育的10个大品牌

四、“十二五”47个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品种指导目录

五、“十二五”云南生物医药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表

六、“十二五”云南生物医药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附件:专家论证意见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报稿)

前言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受政策影响最为敏感的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之一,很多省区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加以培育。

云南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2003年1月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把云药产业打造为继云南烟草产业之后云南又一新的支柱产业。《决定》公布后的七年,是云南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现已初步构建起以中药、天然药、民族药为主,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中药饮片、现代中药种植等,集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服务、流通、医药教育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在加快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律,自身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入,加快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清晰,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对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

指示,结合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

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在认真总结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拉动我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超前谋划,编制实施云南省“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十一五”的前四年,云南生物医药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为22%,高出云南省GDP年均增长率12个百分点以上。2009年生物医药实现工业总产值121.5亿元,是“十五”末的2.32倍;医药工业销售收入109.18亿元,是“十五”末的2.25倍;实现利润13.95亿元,是“十五”末的2.45倍,较“十五”末有明显提高。

2、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制药企业104户,较2005年的87户增加17户;2009年产值过亿元的制药企业23户,较2005年的13户增加10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制药企业24户,较2005年的

11户增加13户;实现利润1000万元以上的制药企业23户,较2005年的8户增加17户。

其中:各项经济指标居全省医药企业首位的云南白药集团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25.78亿,较2005年增长2.3倍;实现销售收入24.58亿,较2005年增长2.27倍;实现利润4.53亿,较2005年增长0.52倍。全省产值排名前30名的制药企业中的末位企业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8300万元,较2005年的3300万元增长1.51倍;销售收入前30名的末位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600万元,较2005年的3100万元,增长1.45倍;实现利润前30名的末位企业利润为700万元,较2005年的300万元增长1.33倍。反映出云南医药工业整体水平,特别是龙头企业在“十一五”期间上了一个新台阶。

3、知名品种、品牌培育取得进展

2009年,单品种销售过亿元的21个,较2005年的11个增加了10个,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品种约110个(销售收入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82%),较2005年的30个增加了80个。云南白药系列、灯盏花系列、血塞通系列、绿A螺旋藻系列等产品在国内知名度不断提高。

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公布,云南生产的药品有121个品种进入,占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品种数的39.4%。其中:化学药品种75个,中药品种46个;2009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云南有12个独家生产的民族药、创新药新进入国家医

保目录。加上2004年进入的品种,云南共有29个独家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4、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十一五”期间云南医药产业结构过于集中于中药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与“十五”相比,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饮片三个子行业工业产值在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有所提高;以疫苗为代表的生物制品异军突起,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近5亿元,较“十五”增长近10倍;保健品、特殊化妆品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新增产值5.5亿元;植物提取物总产值超过5亿元,其中新增产值3.2亿元。疫苗、保健品、特殊化妆品和植物提取物正逐步形成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5、产业创新能力体系基本完善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争取较高占位奠定了重要基础。结合两个基地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启动了中药标准化及质量研究中心、药物安全性研究(GCP)中心、中药工程技术及中药制剂研究中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GCP)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指导中心、中药信息中心,以及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中试生产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和公共实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06年—2009年,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医药研发项目共计

62项,共投入科技经费6455万元,拉动医药创新投资39118万元。省发展改革委争取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及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8项,其中:产业化项目10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8项,项目总投资11.32亿元,争取国家投入9700万元。“十一五”期间,针对重大疾病治疗的在研一类新药超过20个;围绕天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特殊化妆品产品研发的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取得较大进展。

2009年全省共有药品生产批文4415个,药品品种1483个。其中:云南自主创新的品种、独家生产的品种共约220个。“十一五”期间,云南新获得药品生产批文242 个,新药 9 个。尤其是疫苗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获得新型疫苗品种生产批件6项。

6、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三七、灯盏花、云木香等3个品种4个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3个品种获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初步统计,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70万亩,其中三七、天麻、滇龙胆、万寿菊的种植面积超过十万亩。灯盏花、重楼、石斛、龙血树等濒危野生资源变家种在技术和规模上均有较大突破。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社等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的发展,有效推进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流通产业链的整合,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7、药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推广,多级销售体系的扁平化,推动了云南药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药品批发企业达35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91户;商业销售收入达174.8亿元,较2005年的107.92亿元增长62%;药品零售额44.28亿元,较2005年的13.65亿元增长2.24倍;医药商业实现利润3.28亿元,与2005年(汇总亏损0.17亿元)相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云南医药商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2009年,医药商业销售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8户(实现销售138.67亿元,占全省药品销售总额80.58%),较2005年增加了13户。销售居全省前两位的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云南鸿翔药业有限公司销售合计占全省总销售的38.21%,实现利润占全省医药商业利润65.05%,云南鸿翔药业有限公司的连锁门店已超过1000个。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了云南药品市场的扩容,药品流通企业积极参与新农合建设,全省农村全覆盖的农村药品供应体系基本建成。

8、行业协会作用凸显

2007年云南省医药行业协会成立,成为医药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弥补了云南医药行业管理工作中专业性、基础性工作存在的“真空”和不足。协会建立了医药产业发展监测分析报告制度、医药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和数据平台,开展了国家重

大改革、产业相关政策的调整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研究和专项调研,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向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省政府和医药企业发展提供双向服务,提高了云南生物医药行业的组织化水平。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云南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由于云南地处边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全国相对落后,云南医药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2009年,云南医药工业产值居全国第23位,仍排在西南5省的最后一位。

制约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行业管理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人员精简,医药行业宏观管理在不断削弱,不能适应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云药产业决策的实施和相关要求。促进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够,很多政策制定后落实不到位。企业发展中迫切需要政府支持、解决的共性问题(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省内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增补等)没能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加以解决。

2、创新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云南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投入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支持创新的金融服务环境差。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

技创新资源的配臵机制和服务环境,科技成果市场化水平低,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3、市场开拓乏力,品牌影响力弱

企业产品基础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水平不高,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开拓投入不足,缺乏销售网络和优秀的销售人才等,产品销售成为制约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对品牌培育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大品牌,特别是知名品牌少,市场影响力差。

4、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中药、民族药、天然药占云南医药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70%以上,与我国医药市场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为重要补充的市场需求结构有较大差异。云南医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企业自身在人才、品种、技术、管理、资本、市场等资源配臵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5、原料基地保障能力差,资源保护乏力

基地建设缺乏统一布局,规范化程度低。对珍稀濒危药材品种资源的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缺乏有实力的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药农分散种植,导致管理粗放、品种混乱、病虫害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原料流通体系无序,大部分以初级原料的形式流到省外。

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空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GDP增长77倍,人均卫生费用增长64.13倍,人均用药水平增长92.1倍,达到377.8元/人年,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加大对卫生投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近十年我国药品市场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中国药品市场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从1979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据预测,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内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要覆盖城乡90%以上的居民,全国有超过12亿的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将释放出巨大的医疗消费潜能。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后,每年将新增2000亿元的药品销售,业内人士普遍预见,未来十年是中国医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当前国家已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培育重点,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将迎来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08年国家启动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已累计投入53亿元研发资金,并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投入,投入将超过100亿元。目前,国内多数省区均非常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入本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在更为激烈的竞争面前,我省应迎难而上,抓住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实施新医改和推出创业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新医改的实施和创业板的推出,促进中国医药行业投融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2008年10月—2009年9月,中国医药行业共完成IPO案例3起,募集资金14.7亿元,私募融资市场在同期完成45起融资案例,涉及已披露资金额52亿元人民币。截止2009年9月14日的6个月里,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占同期中国风险投资额的19.05%,历史性地超过了IT产业,成为风险投资最热门的行业。

2009年,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试点成立的20只基金中,就有7只为专业性生物医药产业创投基金。国内银行、保险业也陆续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推出包括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产品。

中国医药行业的投融资环境的改善,预示中国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医药企业的发展,借助资本经营实现跨越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

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医改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在药品使用、药品定价及药品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等环节的决定权,医药产业的公益性进一步凸显。企业的产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对药品销售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在招标采购中能否中标,成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资格竞争;产品定价决定了企业的效益。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围绕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法规,提高了药品注册的标准和要求,提升了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门槛,加强了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改变了药品销售的规则。

政策成为影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推进中国医药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五)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中国药品市场快速、持续的增长,以及2009年新一轮医改方案的实施,使国际跨国制药巨头纷纷把医药市场开拓的重心向中国市场转移。

从2009年上半年看,平均一个月就有一家跨国药企宣布在华增资,频密程度前所未有。外资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新药的同时也开始布局非专利药的引进和生产,加快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加速对中国药企的并购。为了加强进入我国国家医保的谈判筹

码,主动降低药品价格,不断推出针对中国药品市场特点的药品组合,拓展之前他们少有涉足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药品市场。

跨国药企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加快融入中国医药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方面对促进中国医药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医药企业面临更加开放,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企业要想在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标准的升级,着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优势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用省委、省政府把云药产业打造成继烟草产业之后又一新的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统揽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全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推动产业重组、兼并联合和体制机制创新;以政府为引导,工业为主体,农业为基础,流通为枢纽,科技为支撑,加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宏观管理,建立健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主线,建立以中药、民族药、天然药为重点,包括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植物提取物、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妆品,

康复保健、药物研发服务外包及中药材种植在内的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科技为先导,加大研发投入和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建立科技创新资源配臵的市场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产业(云南)基地、医药工业园区为平台,通过资本纽带形成产业链,推进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和医药商业的协调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有明显特色优势的大品种、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品牌,力争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实现“5111”发展目标:重点培育50户大企业、100个大品种、10个大品牌、1000亿的经济总量。

1、医药工业:以年均增长速度25%计,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60亿,工业增加值210亿,出口交货值25亿元。

2、医药商业:以年均增长速度20%计,到2015年实现总销售收入440亿。

3、中药材种植: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100-150万亩;农业产值100亿元;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产业化种植基地超过10个。

4、技术创新目标:完成50个原研新药申报并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其中Ⅰ类新药不少于3个;Ⅱ-Ⅲ类化药8-10个;

生物制品10个;其他为中药、民族药、天然药新药及二次开发品种不少于30个。

5、企业发展目标:重点培育50户产值超亿元的重点企业,其中:工业产值超100亿的企业1户,超50亿的2户,超10亿的10户,超5亿的10户。

6、品种建设目标:打造单品种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100个重点品种,其中:销售过10亿元的品种1-2个,5亿元以上的品种5-8个,过亿元的品种超过35个。

7、品牌培育目标:培育以“云南白药”、“森菊”、“康王”、“沃森”、“绿A”、“金品”(省药物所)、“昆明”(昆药)、“盘龙云海”、“东方不老”、“特安呐”等为代表的,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10个大品牌。

四、主要任务

(一)立足省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以下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已形成特色的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白药系列、金品系列等重点品种,加快深度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传统剂型,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加快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质量可控的名药名方的二次开发,培育知名大品种;针对市场需求,研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疫苗产品。

(二)积极拓展新领域,打造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树立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的理念,仿创结合,加快发展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积极培育生物技术药物、新型诊断试剂、植物源农药、天然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产业;大力培育康复保健、生物医用材料和基于药物研发的服务外包产业。

(三)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集成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建立技术装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管理科学规范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人才、知识、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和要素的整合质量与效率,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网络;加强重点产品和知名品牌的宣传,扩大云南生物医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企业整合

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应用市场准入、环境监管和资源保护等行政手段,以品种为核心、资本为纽带,结合产业链组织模式和上市企业培育,推进农业、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河北省生物技术以及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河北省生物技术以及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生物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及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培育壮大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推动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大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背景及基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转变发展方式、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健康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潜力日益显现,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物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未来谁拥有生物技术创新优势,谁就能占据生物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掌握未来经济竞争的主动权。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规模处于国内前列。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化学药、生物技术药、中药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医药产业群。据统计,2010年,全省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457.32亿元,同比增长24.34%;完成出口交货值67.21亿元,同比增长13.85%;实现利润总额52.19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税总额71.38亿元,同比增长15.84%;销售收入利税率达13.74%。医药产业总产值、出口总值分别居全国第8位和第5位,其中,化学制剂药品、中药饮片、生物制

药的增幅均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青霉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产业技术支撑能力较强。我省医药行业拥有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家国家级产业基地及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1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药、华药集团牵头组建了全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开发了一批国内外领先技术,有力支撑了医药产业发展。目前,我省的青霉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7-ACA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三)产业骨干企业实力雄厚。在高新技术支撑下,培育了一批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骨干企业。到2010年,全省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98家,其中华药集团、石药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石药、华药、以岭、神威、秦皇岛骊骅以及石家庄四药(利君制药)等六家企业进入2009年度中国制药企业百强名单;石家庄市也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随着国内外生物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加剧,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存在着提升总量和调整结构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继续做大,产业GDP总量以及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待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更迫切地需要做强,化学药中的原料药比重过大,中药、生物制药比重低、偏小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逆转,急需扩大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和成药的比重,延伸产业价值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云南省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及附表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2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取得的成绩 (2) 1、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2) 2、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2) 3、知名品种、品牌培育取得进展 (3) 4、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4) 5、产业创新能力体系基本完善 (4) 6、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5) 7、药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6) 8、行业协会作用凸显 (6)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 1、行业管理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 (7) 2、创新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7) 3、市场开拓乏力,品牌影响力弱 (8) 4、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8) 5、原料基地保障能力差,资源保护乏力 (8) 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一)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空间 (9) (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9

(三)实施新医改和推出创业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10) (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11 (五)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11)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12) (一)发展思路 (12) (二)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4) (一)立足省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14) (二)积极拓展新领域,打造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5) (三)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15) (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15)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企业整合 (15) (六)加快开放合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6) 五、产业布局 (16) (一)原料种植基地布局 (16) (二)产业布局 (17) (三)园区布局 (17) (四)研发平台布局 (17) 六、重大工程 (18) (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18) 1、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产业集群 (19) 2、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 (19)

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doc

附件1 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 根据“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染物总量减排及各项环境管理工作深化发展的需要,“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在“十一五”报表制度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及相关技术规定等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具体如下: 一、“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1、“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构成 按照环境统计调查频次将环境统计指标归结为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和定期报表指标。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6个部分;环境统计定期报表指标包括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两部分。 按照统计指标内容将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归集成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含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六大类。其中工业源的范围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的企业;农业源的范围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城镇生活源的范围是指城镇范围内的生活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源调查范围为辖区内的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范围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

疗废物处置厂;环境管理的范围是指环保系统内相关业务部门管理工作和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方面情况。 按照统计指标特性将各类污染源指标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指标、台帐指标、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指标和污染物产排情况指标。其中,污染物产排情况指标和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指标是核心指标,是环境保护部门参与宏观决策、反映环境规划和治理成效的指标;基本信息指标和台帐指标是为了支撑及核实核心指标准确性的辅助指标。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图1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2、“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1)环境统计年报指标体系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季报及快报 年报指标体系 工业源 城镇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农业源 环境管理 污水处理厂 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 机动车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产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ND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 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上、中、下游结合,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生产体系,并具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在生物制药市场,中国 发展速度让人生畏。在2007-2009三年间,中国生物制药年均增长27%。这表明每隔两年零8个月,市场规模就扩大1倍。2009年中国超越 制药强国德国,成为世界四大制药市场。因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绝对数增长城市化老龄化,以及医改等政策支持,我国医药工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实现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生物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753亿元,近五年年复合 增长率高达30%,具备典型的高成长性行业的特征,是医药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发展趋势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8]。生物制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是加速行业重组兼并,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数年行业面临一个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行业利润率持续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急剧扩张的局面。 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 课题指南 课题指南说明:2011年度课题指南依据《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和2011年云南省教育科研工作要点,围绕当前云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试点工作,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研究当前云南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破解当前云南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注重学科体系、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 重点招标课题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此类课题重点解决我省教育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鼓励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攻关。 一、重点招标课题 1.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 2. 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研究 3.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机制的研究 4. 加快云南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5. 加快普通高中发展的研究 6. 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研究

7.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8. 加快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云南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9. 云南民族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10.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研究 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现代教育思潮和流派研究;教育核心价值研究;人才健康成长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研究;学习型社会特征和条件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现代教育评价体系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等。 云南教育史研究;地方教育史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留学教育史研究;教育历史人物研究;教育家办学研究;教育历史事件研究;教育历史名著研究;教育专题史研究;学科教育史研究;教育活动史研究;教育交流史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方法与途径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战略研究;跨行政区教育协作发展战略研究;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民办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公共财政支持机制研究;学校现代管理策略研究;区域特色教育研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试验工作实证研究等。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惠民,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等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实现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将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与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问题相结合,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

生物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一、产业现状 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化工、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其中生物医药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生物农业包括农业良种、林业良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等领域;生物能源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能源物质(含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化工是指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造新型材料和化学品;生物环保主要指利用生物技术从事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治理,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及相关设备。 (一)国际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是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战略主导产业。全球生物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物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近5年翻了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二是生物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生物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三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仍将保持生物产业发

展的强势地位。目前,发达国家是全球生物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研发投入的主体,这种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北美、欧洲、日本的生物医药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83%,研发投入占全球的90%以上。四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继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完成大宗原料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后,正在经历第二次将新药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等研发环节向低成本市场转移。 (二)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国家将发展生物产业作为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推动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生物产业已成为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物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15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二是生物医药将继续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为重点发展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生物医药实现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占生物产业的比重达到3/4左右。三是生物技术产业化成为发展热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等将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高成长行业;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新型畜禽疫苗、生物农药等将成为生物农业的主攻方向;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木本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等将成为生物能源的重点发展领域。四是产业集聚化趋势明显。上海、北京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东北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云南省临沧市 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图集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 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 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 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 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 曹建丰注册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 戴军注册规划师 吴未副教授 姚广峰工程师 马斯伟规划师 范宁规划师 程寅助理规划师 吴鹏助理规划师 孙文军助理规划师 郭伟助理规划师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 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 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 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0)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2)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5) 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7)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7)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0) 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31)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1) 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4) 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7)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40) 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40) 第五节燃气规划 (41) 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2)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3) 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7) 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7) 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50) 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51) 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51) 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52)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2) 第十八章附则 (53)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定性和定量分析

请各科室、站、队将资料收集后报给综合科,最迟在3月25日下班前。谢谢各位啦。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需收集数据 一、规划目标指标 注1:分年度填报2010-2013年数据 注2:各年排放量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排放量。 注3: 2010年排放量数据,根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结果的核定情况填写。2、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定量) (减排科) 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定量)(减排科)

注1:调整方案参见《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2]42号)。 注2:对于2013年水质为劣Ⅴ类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该断面2010年至2013年4年监测数据.为新增断面,提供2012年、2013年2年浓度数据。 6、七大水系国控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监测站) 注1:调整方案参见《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2]42号); 注2:对于七大水系内2013年水质劣于Ⅲ类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该断面2010年至2013年3年监测数据,如为新增断面,提供2012年、2013年2年浓度数据。 7、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监测站) 注1:SO2、NO2、PM10、PM2.5栏填写相应年份的年均浓度。 注2:未开展PM2.5监测工作的,可不填写“PM2.5”一栏。 2)分年度(2011-2013)评价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2013年,已执行新标准的区县,按照新、老标准分别评价达标比例 二、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1、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开展情况(定量)(减排科)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门 注:“企业名称”:对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填写 名单详见:《关于下达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1]161号),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xxx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5-2030) 资料清单 环保局: 收集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SO2、NO2、PM10、PM2.5、CO、O3),大气监测站位图;水环境质量;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资料,监测图;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图;区域环境噪声(工业区噪声、居住区噪声、商业区噪声、文教区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监测资料;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 xxx主要污染源分布现状,各污染源的分布图;主要工矿企业的排污资料;各单位危险固废产生量、处理量;工业固废排放总量年度计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计;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年度计划(SO2,烟尘,粉尘,COD,氨氮);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xxx环境功能区划;xxx生态功能区划。 大型项目的环评资料(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和环评报告);各企业环评执行情况及环保验收情况;环评审批情况。 自然保护区规划报告(现有的及规划建设的)及图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及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大气、水、噪声、固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xxx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近五年的环保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环境宣传教育材料及工作实施方案;群众来信来访、热线电话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

协委员提案的受理、登记、督办和反馈情况。 计划取缔关停企业名录;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情况;近五年来xxx 企业监管情况总结;12369环保热线日常管理情况;排污费的征收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督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环境检测网络标准化建设规划。 关于法规方面的制定或执行情况总结;未来的计划安排。 园区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园区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园区主要污染源统计资料;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园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工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或建设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各园区年、项目验收报告产审核工作的报告。 城区内重点企业的环评、环保规划、清洁生产报告、项目验收报告。 热电厂(能源梯级利用;炉灰、炉渣制建材项目;生物质热电余热大棚;蒸汽管网铺设等)相关项目等项目立项书、科研、初设、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等。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涉及指标:(规划基准年2014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超过275天;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发展环境 (3)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 (一)总体要求 (5) (二)发展目标 (5)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6) (一)主要任务 (6) (二)发展重点 (10) 四、重大工程 (11) (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1) (二)骨干企业培育工程 (12) (三)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12) (四)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2) 五、保障措施 (13) (一)组织保障 (13) (二)政策保障 (13) (三)资金保障 (14) (四)人才保障 (15) 附件:“十二五”时期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表(略)

前言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五”时期我省抢占产业发展高端和前沿的战略重点。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服务领域;规划期限2010~2015年。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加快结构调整大背景下,由于生物医药技术不断进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我省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预计),全省生物医药总产值达到890亿元,实现增加值32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5%和23%,增长速度居全省九大产业之首。截至2009年末,全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中我省拥有6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医药企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中药产品达14个。一批居行业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广州医药集团、东阳光药业集团、丽珠医药集团、珠海联邦制药和深圳迈瑞等企业成为超百亿产值的龙头企业。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省生物医药企业已达560余家,已初步形成涵盖药品、器械、试剂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各环节,中药和化学药为主体、医疗器械为特色、健康服务和流通为市场价值链终端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在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基因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2O11-2015)》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国家科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为进一步加快我州生物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生物产业,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生物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的意见》,编制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我州发展生物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伴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产业正在展现出不可限量的前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新型产业形态初步形成,生物技术产品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家、省制定的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必将为生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立足我州生物资源基础,发挥优势,推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这是加快红河新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州的战略目标,把生物产业作为我州的七大重点支柱产业来培植,符合我州发展实际,是对红河州情的不断深化认识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发展生物产业,可以充分发挥我州多气候带、多物种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有利于我州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变我州目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消费需求,扩大出口创汇。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益,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扩大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生物技术、科学管理方式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经营管理等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我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潜力 (一)资源潜力 我州地处低纬度的高原地区,由于受红河、南盘江、李仙江的纵横切割,海拔高差悬殊大,加之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南下寒潮的共同影响,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形成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是红河以西的哀牢山系南段及南延支脉山区,是云南省热量最丰富、雨量最充沛的高温多湿区,发育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植被类型垂直系列,从最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顶分布有热带雨林一山地雨林一季风常绿阔叶林一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一山地苔藓矮林,具有全国少有的“立体森林”特点。迄今初步整理出种子植物有229科1530属5667种,是云南及中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乔灌木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4,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全州已知的珍稀保护树种有116种,主要有桫椤(树蕨)、金花茶、小叶船板木(擎天树)、水松、秃杉、毛坡垒、鹅掌楸、董棕等。此外,还生长有灯盏花、大黄藤、黄连、青叶胆、板蓝根、草果、砂仁、杜仲、肉桂、薯蓣、露水草、重楼等名贵药材,鸡枞、干巴菌、松茸、美味牛肝菌等多种名贵野生食用菌,翡翠芽、香椿、树头菜、羽状金合欢(臭菜)等大量山野菜。品种优异的石榴、葡萄、脐橙、雪梨、大杨梅等温带水果和香蕉、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以及橡胶、八角、核桃、油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经过近几年的开发,我州自然环境和资源比较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不仅适应多种植物的生长,而且同一种植物的内含成分优于其他地区。这为红河州继续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二)政策优势 进入“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产业。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