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课程开题报告

研究方法课程开题报告
研究方法课程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辱虐管理与员工主动行为:基于工作投入视角的研究

1研究背景

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快速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强,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组织需要员工自发承担更多责任,主动预测组织环境的变化,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根据

实际情况完善工作流程,以及通过主动学习来推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由此,管理学者们越

来越关注组织中员工的主动性。Frese (1997 )等最早将主动行为定义为超出正常工作要

求,积极自发地工作。主动行为是指员工实施的一种预期行动,以求改变自己或者环境,具体包含有率先行动和预期影响两个方面(Grant & Ashford ,2008 )。

研究表明,影响员工主动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①个体层面因素,包括个体人格、价

值观、知识、技能、情感等;②环境层面因素,包括领导风格、工作氛围、同事支持以及工作特征等。这两类因素对员工主动行为的作用机制主要有能力动机论、原因动机论以及能量

动机论3种;另外,有研究表明,个体层面的因素能够调节环境层面的因素与员工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Grant & Ashford ,2008),然而,这些研究也指出,尚有诸多未探索的环境因素及作用机制会影响员工的主动行为,未来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或理论进行深入

探索。

以往研究大多关注积极型领导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如变革型领导和领导成员交换关

系等),然而,辱虐管理作为员工感知到的一种负性领导行为,普遍存在于组织的管理实践当中,会给组织和员工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也是目前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热点(Tepper,2007 ;Martinko ,Harvay ,& Bress ,2013 )。鉴于此,深入探索负向领导行为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非常有必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本研究基于原因动机论中的

自我决定理论,来分析员工工作投入在辱虐管理对员工主动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综上,本研究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和行为弹性理论来解释辱虐管理对员工主动行为的作用机制,即工作投入在辱虐管理对员工主动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见图1。

咏虐管理------- T祁投人-------- 主动行为

图I 硏究框架

2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2.1主动行为

在工作中,员工一般会主动寻找机会,以期有效地改变环境。例如,积极参与同工作相

关问题的讨论、尝试改善工作流程等,因而,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主动行为比较常见。Parker (2006 )认为,员工主动行为既包含角色内行为,也包含角色外行为,是员工主动预测、

计划和实施对自身和环境产生影响的行为。对个人而言,员工主动行为能够帮助自己建立良

好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促进个人绩效的提高,提升自己的组织适应能力等(Grant & Ashford ,2008 ;Parker ,Williams ,& Tener ;2006 );对组织而言,员工主动行为能提高组织

的绩效和创新能力,增加组织内部的创业行为,提升组织的竞争能力(Becherer & Maurer ,1999 ;Kickul & Gundry ,2002 )。

2.2 辱虐管理与主动行为

辱虐管理是指员工感知到的上级主管持续表现出的怀有敌意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但不包含肢体接触(Tepper ,2000 )。例如,公开批评嘲笑下属、粗鲁无礼、使用藐视性的语言等。辱虐管理具有主观性、持续性、敌意性和非身体接触等特征。Martinko 等(2013 )的研究表明,辱虐管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例如,增加员工的心理压力、情感耗竭、反生产行为等,以及降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等(Zhang ,Kwan ,Zhang ,2012 )。

以往研究指出,领导等前因变量对主动行为的关系有以下作用机制:①能力动机论,认为当个体感知到能够胜任当前工作,从事的行为付出的代价较小,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掌控力时,就会倾向于实施主动行为。②原因动机论,认为当个体觉得有充分理由(如承诺实现组

织目标、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等),就会实施主动行为。③能量动机论,认为当个体感知到正面的情绪时,就会具有较多的物质、认知和知识资源,从而倾向于主动地工作。实证研究一般较多地从能力动机论视角探索环境因素对主动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从原因动机论

中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来解释辱虐管理与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Parker ,Bindl ,&Strauss ,2010 )。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进行一项活动是由内在动机或者外在动机驱动的。前者指个体进行一项活动是出于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后者则认为个体进行活动是出于活动带来的外部结果(如金钱、荣誉等)。此外,人还有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3 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如果社会或情境因素能提升这 3 种需要的满足程度,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将得到增强,或者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Deciel & Ryan ,2000 )。由于主动行为是

员工主动自发的,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当下属感受到上级主管的辱虐管理时,会感到沮丧,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同时,下属在工作场所的形象也会受到破坏,不能与同事有效沟通,进而导致归属感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下属的内在动机一旦被削弱,就不愿意主动去改变或完善自己的工作。

可以认为,当员工受到主管的辱虐管理时,将会减少自己的主动行为。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辱虐管理与员工主动行为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

2.3 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

工作投入是指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动机状态,这种状态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Schaufeli ,Salanova ,& Gonzalezroma ,2002 )。高水平的工作投入意味着高水平的注意力、努力程度和持续性,也意味着员工自身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驱使其实施行为,这正是主动动机模型中的一种原因动机。Bindl 等(2010 )认为,影响员工主动行为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员工的上级主管。有研究表明,主管支持对员工的主动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Axtell ,Holman ,& Unsworth ,2000 )。当员工得到主管正面的鼓励和支持时,就有动机尝试改变,实施主动行为。本研究认为,在主动动机模型中,领导风格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如变革型领导、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等)。

在工作场所中,并非所有的领导行为与风格都是积极、正面、给予员工支持的,有些甚

至是负面的、带有破坏性的(如辱虐管理)。这种破坏性的领导风格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情感承诺,增加工作倦怠感(Martinko ,Harvay ,& Bress ,2013 )。由于员工的工作动机极易受到来自主管行为的影响,而员工进行主动行为需要恰当的理由(Parker ,Bindl ,& Strauss ,2010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当员工感受到主管的辱虐行为时,一方面,员工会在工作场所感到难堪、失望;另一方面,也会开始质疑组织是否重视他们的贡献,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样便会使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降低了工作满足感。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辱虐管理与员工工作投入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

当员工具有高水平的工作投入时,会感到从事的工作有意义,就会对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同时,投入水平高的员工往往会更加坚持不懈地朝着预期的目标努力,即便遇见困

难也能迎难而上。鉴于主动行为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足够理由,员工就会相

应地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以致无法实现预期的影响效果。Sonnentag (2003 )发现,投

入水平高的员工拥有较多的资源,更有可能实施主动行为。Salanova (2003 )等还指出,

工作投入水平高的员工会有较高的能量、认同感和目标导向性,拥有高水平的主动行为。

总而言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感受到上级主管辱虐管理的员工将具有较低的工作满足感和工作投入水平,继而会减少主动行为,即员工工作投入中介了辱虐管理与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如果拥有工作控制权和工作自主性,就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主动行为(Salanova & Schaufeli ,2008 )。道德型领导可通过影响员工

工作投入继而影响其工作的主动性(Hartog & Belschak ,2012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 3 :工作投入在辱虐管理对主动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武汉地区 3 家公司的基层员工作为研究样本。调查问卷委托与研究者熟识的员工进行发放,并在发放前对研究对象进行填答培训。问卷填答后由被试直接寄给研究者,发放问卷200 份。

3.2 变量测量

(1)辱虐管理该变量的测量采用Aryee 等(2008 )开发的、在中国情境中多次使

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共10 个题项,如“我的直接主管嘲笑我”等。该量表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从1?5表示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Cron bach值’s 为0.851 。

(2)工作投入该变量的测量采用Schaufeli 等(2002 )开发的量表,共9 个题项,如“工作时我觉得精力充沛”等。该量表采用Likert 7 点评分法,从1?7表示从“从来没有”到"每天都有”,

Cron bach '值为00.935 。

( 3 )主动行为该变量的测量采用Frese 等(1997 )开发的量表,共7个题项,如“每当出现问题时,我会马上寻求解决方案”等。该量表采用Likert 5 点评分法,从1?5

表示从"从不如此”到"总是如此”,Cron bach值'0.86仏。

此外,以往的研究表明,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能够影响个体的主动行为。鉴于此,本研究将这 3 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4 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前述假设。为检验工作投入对辱虐管理与主动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首先,加入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其次,加入自变量辱虐管理;最后,加入中介变量工作投入。

5 参考文献

储小平,周妮娜. (2010).辱虐式领导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 领导——部属交换的中介作用.软科学,7 , 84 - 88 .

高日光.(2009).破坏性领导会是组织的害群之马吗? 中国组织情境中的破坏性领导行为研究. 管理世界,9 , 124 - 132 .

叶宝娟,温忠麟.(2013).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 甄别和整合.心理学报,45 ,1050 - 1060 .

Ambrose ,M .L .,&Schminke ,M .(2009).The role of overall justicejudgments i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research: A test of medi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94 , 491 - 500 .

Aryee ,S . ,Chen ,Z . X . ,Sun ,L . Y . ,& Debrah ,Y . A . (200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 Test of a trickle - down model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92 , 191

- 201 . Burton , J . P . ,& Hoobler , J . M . (2011) . Aggressive reactions to abusive supervision:

The role of interactional justice and narcissism

.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52 , 389 - 398 .

Colquitt , J . A . (2001) . On the dimensionalit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A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86 , 356

-400 .

Deutsch , M . ( 1975 ) . Equity , equality and need: What determines which value will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distributive justic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 31 , 137 - 149 .

Dulebohn , J . H . , Bommer , W . H . , Liden ,R. C .

, Brouer ,R. L ., &

Ferris , G . R . (2012) . A meta - analysis of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leader -

member exchange: Integrating the past with an eye toward the future . Journal of Management , 38 , 1715 - 1759 .

Farh , J . L . , Hackett ,R . D . ,& Liang , J . (2007) . Individual - levelcultural

values as moderators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 employee outcome relationships in China: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power distance and

traditiona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50 , 715 - 729 . Lian , H . , Ferris , D . L . ,& Brown , D . J . (2011) . Does power distance

exacerbate or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abusive supervision? It depends on the outcome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Liu ,C . ,Yang ,L . Q . ,& Nauta ,M . M . effect of supervisor conflict on procedural and workplace devi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actional justice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ower distance .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 esources , 50 , 43 - 60 .

Zhang. H ,Kwan. H. K ,& Zhang. X ,et al. High Core Self- Evaluators Maintain

Creativity:A Management motivational ,2012,38 Model of Abusive Spervision[J]. Journal of

,97 , 107 - 123 . (2013) . Examining the mediating

injustice - job strain relations:

The function of power distance .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8 , 64 -

74 .

Tepper , B . J . (2000) . Management Journal Tepper ,B . J . ,Moss ,S . supervision , upwar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yler ,T . R. Consequences ,43 , 178 - E . , Lockhart maintenance

of abusive supervision 190 . , D . E . ,& Carr communication J .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Lind ,E . A . ,& Huo ,Y . J . (2000) . . Psychology ,Public Policy ,and Law Wang ,W . ,Mao ,J . Y . ,Wu ,W . K . ,& Liu ,J . (2012) . authority relations Academy of

C . (2007) . Abusive and subordinates'

,50 ,1169 - 1180 .

Cultural values and ,6 , 1138

- 1163 . Abusive supervision

社会研究方法概念简述

第一讲导论 (一)基本概念 1、社会研究方法 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实证主义方法论 ①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②通过具体、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③研究过程是可重复的。 ④.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3、人文主义方法论 ①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②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投入理解”、“人对人的理解”)。 ③理解派的方法最适合与复杂现象作探索性研究,特别是在这些现象不太为人所知的时候。 ④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二)简答论述题 1、简述社会研究的特征 ①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②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般过程:选题——初步探索——研究设计——试验性调查——实地抽样——搜集资料——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综合与评价——撰写报告 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1)选择问题阶段 ①选择研究主题: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②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比较含糊、笼统、宽泛的研究领域/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 (2)研究设计阶段 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者信息收集工具等的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 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资料分析阶段/研究阶段 主要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研究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集中、规范的反映出来的

研究性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性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 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刚刚进入高一,所学知识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从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关于环 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

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 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 (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内容 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

教育研究 论文开题报告

基于MOOC环境下的网络学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亦有人将MOOC译为“慕课”。“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知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它既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也代表着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过去两年来国际高等教育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是IT技术市场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国内,北大和清华于2013年5月加入了edX(MOOC平台供应商,Harvard & MIT联合举办的一个非营利机构),复旦和上海交大于2013年7月加入了Coursera(MOOC平台供应商,Stanford两位教授办的一家公司)。为了体验多样化平台,北大于2013年9月也加入了Coursera。“MOOC”这一网络技术将会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挑战和冲击。在影响高等教育的同时,MOOC作为一种网络学习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同时,自主学习因人而异,因学习方式而异,因学习目标而异,基于MOOC环境下的网络学习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阐述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与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基于MOOC环境下的网络学习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这对于探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有关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研究 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又称为慕课,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它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高质、高效、便利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是一种新的教育、学习模式,是对高等教育的新挑战。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将是未来几年世界上知名大学需要重点建设的课程。同时,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闯入人们的视野,给互联网产业及在线学习、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影响。斯坦福大学校长将其比作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纽约时报》作者Laura Pappano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 目前,关于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MOOC的快速发展及原因 MOOC的理念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十年的质性蜕变,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展示了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几年中慕课才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这一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慕课的发展状况以及它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 (2)MOOC环境三个平台(Coursera、edX、Udacity) MOOC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和学习连接主义的思潮,现在已经有很多网站在提供MOOC了,而在以后,这样的网站还会越来越多。不过,Coursera、edX和Udacity却是

社会研究方法(B站清华大学课程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B站清华大学——刘志林) 第一讲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由社会研究者开展的,针对社会中某些我们关心的问题来寻求答案的过程 提出问题——搜索和分析证据——得出答案 个人经验、传统观念、权威、原创研究 社会研究中常见的错误: 1、不确切的观察(而科学的观察是有意识的、系统的) 2、过度推论或者过度概括 3、选择性观察(e.g.:共享单车是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4、非逻辑性推理(e.g.:风水轮流转) 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分析评价证据——得出答案 社会研究:由社会研究者所开展的,针对社会中某些我们关心的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 二、什么是科学的社会研究 科学与研究 风水:反映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多年观察的一种经验积累(坐北朝南、向阳背阴与冬季挂干冷西北风,夏季刮东南季风有关) 经验主义Empiricism(环境的选择与设计画→运势) 科学:是人类积累关于自身和世界的知识的方式之一 零散的观察和总结→系统的观察和分析 科学研究的诞生,反映出人类知识积累从零散的经验积累到有意识的系统系统观察和分析的转变 科学的社会研究:超越经验主义的系统观察

3个特点: 从对现象的描述到原因的解释(是什么→为什么) 实证+逻辑: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因果解释的逻辑过程) 从观察到结论:个别的、具体的现象→一般的、概括性的规律与机制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s: 掌握发现社会现象中仍然需要并值得回答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大家认可的、可信、可行的技术路线寻求证据、进行论证的社会研究者 三、社会研究的出发点 差异变化 总结归纳:趋势模式 描述差异,发现规律→揭示原因、提供解释→提供预测、指导决策 值得研究的差异(艾伦˙巴比):固 有观念:晋升制度影响士气;参照群体理论(与周围的人比较) 四、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因果关系大学教育→收入;勤奋→收入 相关关系夏天→冰激凌销量增加→去海边人数增加→溺水身亡 区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研究问题:上大学能增加收入吗? 因果解释的不同逻辑Idiographic VS nomothetic 个案式推理 Idiographic Reasoning 寻求对某个具体现象/事件/案例的全面解释 为什么某一项政策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因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对A的全面解释意味着难以帮助我们理解除了A以外的其他任何问题 通则式推理Nomothetic Reasoning 寻求能够解释所有类似现象的某个或某几个因素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社会研究方法 课程设计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关于地铁站路边摊问题的调查调查地点:北京市通州区梨园城铁站 调查对象:梨园站出站的乘客 调查时间:2012年8月27日 晚高峰期间19:00—21:00

班级:行政1002 姓名:吕铮 学号:2010012341 【内容提要】 近些年来,随着地铁的发展,路边摊成为地铁站周边一道别致的风景线:麻辣烫,铁板烧,臭豆腐,鸡蛋灌饼等,为众多上班族所钟情。我们在享受到路边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路边摊的危害。卫生问题是首先需要的问题。除此之外,路边摊的存在对市政市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道路的正常通行。然而这种路边摊的取缔却是很难的。且不说他们流动性强,走到哪儿都可以买,就路边摊的制作也并不复杂,因此取缔路边摊难以有效执行。就政府管理而言,面对路边摊的存在不应该一味的取缔、没收,而是应该统一规范的对路边摊进行管理,同时提高路边摊的卫生规格。这样不仅使路边摊有了一席之地,使它的存在合法化,又能使市民享受到路边摊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使路边摊主有了一定的收入,既美化了市容又使摊主与顾客都能获利。 街头食品业在向城市人口、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提供方便、低廉食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化学和微生物病原体污染的街头食品被视为食物源疾病的重大诱因;环境卫生不佳、设施不足和食品处理不当是街头食品的主要风险因素;增强摊贩对保障食品安

全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的认识是降低街头食品卫生风险的一项最具成本效益的办法。(本段文字援引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增强街头摊贩食品安全的基本措施》一文) 【关键词】 路边摊危害管理合法化 【调查过程与方法】 近年来,路边摊成为地铁站、车站附近的特色,路边摊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路边摊的存在为上班族提供了便利,可以免去他们工作一天之后还要回家做饭的麻烦。丰富的种类、低廉的价格,使得路边摊的市场不断扩大,随之而来就是路边摊所带来的问题。众所周知,路边摊最大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且不说地沟油、亚硝酸盐会给人身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灰尘、反复使用的竹签、一次性筷子等都难以保证安全。为了了解路边摊的存在情况以及往来乘客对路边摊的看法,我于2012年8月27日晚高峰期间(19:00—21:00)来到八通线梨园站,对出站乘客做关于路边摊的随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乘客对路边摊的态度,路边摊的危害以及路边摊主的态度。本次调查共有28人接受访问,现将其中7人的访问内容整理出来: 【被访问者1:上班族】 路边摊的存在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城管来取缔,路边摊的存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它价格低廉,种类繁多,可以省去我们下班之后做饭的麻烦。关于卫生问题吧,我觉得这些东西都不算很干净,但是不是经常吃就没什么问题吧。再说那么多人都吃呢,怎

教你写开题报告的小窍门

教你写开题报告的小窍门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 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 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浅谈四种社会研究方法

浅谈四种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简述 (一)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使用结构式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一是在对大量个案作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由于资料的格式是统一的,将所有被调查到的个案资料汇总就能得到一些统计数字,因此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一般都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这种分析可描述调查样本的一般状况,也可以进行分类描述。在分类比较的基础上,研究者还可以探求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统计调查法可用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也可用于探索性研究。这种方法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成为理论检验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 (二)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实地研究得到的资料通常是无法统计汇总的文字资料,如观察、访问记录,除此之外同时还包括未形成文字的感性材料,如现场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实地研究与单纯的调查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收集资料的活动,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思维加工,从中概括出理性认识。实地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研究从观察开始,然后得出暂时性的结论。这种结论又知道研究者进一步观察,获取新的资料,再得出新的结论或完善原有的结论。实地研究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通常集中关注于某一个案,主要采用无结构的观察和访问来进行资料收集。 (三)实验。通过实验法收集到的资料与统计调查很相似,都可以分类汇总和统计。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统计调查是在自然环境中,而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观测或询问;(2)统计调查所得到的不同的变量值是调查对象本身固有的,而实验则是人为施加某种刺激,使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实验的设计方法很多,最典型的实验设计是将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观测他们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由实验法收集的数据资料是精确量度的,以便能反映出调查对象的细微差异。数据资料的分析主要使用统计方法。在社会研究中,实验法主要用于社会心理学和小群体的研究。 (四)文献研究。在社会研究中,文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指在初步探索阶段需查阅文献,为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做准备,而且指在无法直接调查的情况下利用文献资料开展独立研究。文献研究的特点在于不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不会产生由于这种接触

开题报告研究的五个方法

开题报告研究的五个方法 第一类调查法与实验法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第二类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1、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 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就是从价值判断出发来研究经济现象,并研究如何实现上述标准。 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 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 精确的知识的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学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303)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1年7月修订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现为上海市重点学科(B501),1996年起开始培养社会学专业硕士生,2006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年起招收人口学专业硕士生,2009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并获卓越计划扶持。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应用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等机构,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目前,该学科主持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保证我校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本学科具体情况,制定社会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培养硕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 社会学专业主要为党政机关、非政府组织、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科研院所及调查咨询机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教学与科研专门人才。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通晓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精通定性和定量社会调查研究操作程序和技能,并具有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应用社会学理

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诸多社会问题。 人口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扎实而深厚的人口学专业知识,并具有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备从事人口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人口管理部门专门工作的能力,也具有在统计、公安户籍、规划、保险、市场调查等有关的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 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 2. 农村社会变迁与“三农”问题 3. 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4.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5. 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 6.人口与社会福利 7.人口发展与人口政策 四、课程设置和学习 1. 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37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前6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如何撰写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融通理论与实践,不熬教研鸡汤,不求理论深度,适切就是专业 如何撰写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

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范文

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范文 Research method model in proposal repor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范文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直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 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 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 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

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 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简历下载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 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 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学科名称代码社会工作0352

全日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代码:社会工作/035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信守“以人为本、竭诚服务、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有较为熟练的社会工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落实国家“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战略,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事业,服务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培养方向 招收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或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在“民族地区城乡社区治理”、“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临床社会工作”等3个方向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立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注重学生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整合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发展竞争力。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培养。 在校内、外“双导师”的指导下,以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培养年限与安排 学制三年。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全部课程,修满规定学分,通过专业实践和开题报告环节,完成学位论文,达到毕业要求,符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办法》有关规定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应少于2年。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期毕业,最长延期时间不超过1年。 课程学习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从开题论证

研究性开题报告怎么写模板

研究性开题报告怎么写模板 研究性开题报告怎么写模板 课题名称: 校园绿化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班级:2020级15班指导老师:任宗茂课题组长:郎子怡 课题成员:郎子怡,何宇航,杨浩,向俊伟,杨桓,邱治豪,廖 武霞,范文凯 课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希望一个如诗如画般的 校园中学习,我们会感到幸福与温暖,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不但 是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也应该为这美丽的校园建设添砖加瓦,建设 更美丽的校园,也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通过劳逸结合来提升 自己的学习效率。总之,为了我们和实验中学的明天,我们需要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使校园更美化更清洁。使学校有一个优好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 学习,使学校环境变得更绿化。通过校园绿化设计,学习相关常见花卉、树木等植物的知识,提升审美情趣,增强爱学校的情感。了解当 前实验中学内绿化环境,学习如何利用环境使自己在紧张的学习生活 中做到劳逸结合,了解设计绿化方案的注意事项.尝试设计实验中学绿 化方案。 研究内容: 绿化与校园的关系,了解绿化校园的好处,绿化环境对学生学习 效率、心理的影响 .设计绿化方案的要求,为实验中学设计绿化方案。

主导学科:管理相关学科:地理美学社会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实地测量文献法 关键词:实验中学校园绿化学生学习 研究过程:为了了解实验中学的绿化特点及实验中学绿化对学生 学习的情况.我们八个组员于高一第二学期的第13周开始着手实验中 学的绿化设计的研究性学习. 首先,我们分组在实地采集实验中学的绿化风景.我们游览实验中 学的绿化风景并拍了一些相关的相片.这次游览使我们发现我们的学校很多的地方还需要绿化,也了解了实验中学绿化对学生的学习的含义. 实验中学以它的多资多彩让我们赞叹.但是实验中学的绿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现在的环境远远是达不到的。 我们所触及之地,实验中学的教学楼,在这里没有一点能够给学生 情心舒尚的感觉,整个教学楼的前面只有零星几棵树,总之,整个学 校里没有种多少的花草树木;所以我们觉得学校现在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影响。 再来,绿化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实验中学把这项工程做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讨论分析并设计了相关问题,于第14到15周我们开始到学校的各个地方走访相关学校的人员,走访的有学生、教师,还有学生的 家长;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实验中学的绿化很多的地方还需要设计,就是要绿化。实验中学绿化覆盖率达30%,不过我们现在学校的绿化还达不到20%,这不过一个相当小的数目啊,实验中学的绿化非常的糟糕。 最后,我们所有组员经过各个小组到网上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还 有整理我们之前所访问的相关资料,经过讨论决定,我们各个小组分 工去寻找适合在学校里种植,成本低的植物。然后,在向学校提出, 由学校决定是否采用我们所提出的方案。 具体计划:

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写法参考

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写法参考 2011-02-15 19:51:02| 分类:毕业论文|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论文考虑到绿色造船评价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可以借助模糊评价方法的处理方式,将一些模糊的概念转化成定量的数据。此外,为了表达综合评价目标的层次性,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优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船 舶建造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 (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证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对现实中改善船舶建造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评价和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该方法,界定了绿色造船的定义以及综合评价目标等相关概念(第2、3章);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数学评价模型(第4章)。最后,结合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第5章)。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并力求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绿色造船的三大特征,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第3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和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权威统计数据给予评价指标以定量的数值,最终得出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第4章)。 (4)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32]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现实中,比较研究法几乎成为认识事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在总结绿色造船定义中大量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横向比较找出绿色造船和一般造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中、日、韩三国造船现状的比较(第2章);然后,将众多绿色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比较各个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从而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第4章)。 (5)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辩证逻辑的方法。本文归纳分析了绿色造船的四个流程(第2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了绿色造船的三个特征的研究并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第3章)。

《社会研究方法 第四版 》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 A.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主题指的是涉及的现象领域或范畴。社会研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有关社会的。意味着社会研究的对象必须包括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必须包括人的社会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B.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所谓经验性,指的是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即社会研究只针对那些可以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感兴趣。 C.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对于一个问题能否科学地进行探讨,首先依赖于这一问题是不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社会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人的特殊性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B.研究的干扰性 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C.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现象是一种与自然现象有着根本性质差别的想象。 D.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外,有时还会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社会研究的困难不只体现在变量多、原因复杂,还体现在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研究时,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也比较多。 E.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学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要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保持一种客观的、超然的态度。就要困难得多。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一:方法论 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二:研究方式 指的是研究搜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简介

【开题报告】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题报告,因此也必须始于问题。 年鉴学派大师费弗尔说得明确:“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同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可能性或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研究中问题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过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问题一定是指向知识和理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有区别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1.问题的来源 “多数人的写作或者缘于现实的思考,或者缘于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会促进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常常会求助于阅读。”“通过专业或个人日常经验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似乎比通过(老师)建议或文献的途径更加危险。但这种担心未必正确。以个人经验指导你的研究有可能会更具价值。”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专业活动、生活经验、老师建议都可能成为研究问题的来源。 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在中文中“问题”有多重意义,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义所指。我们用三个动词就可以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议)题”。在学术研究中

可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所有的“解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问题”。通常我们会说,“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决某一急迫的实际问题。” 2.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价值观不同,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也不同。马克斯威尔把研究问题划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化问题(genericquestions)和具体化问题(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有方法研究学者认为,“大量的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作用?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怎么发生的?”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通俗地说,在研究中时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怎么办”的问题。 3.问题的表述方式 研究者应该以有助于实现实践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些研究的目的隐藏在研究问题本身中。并且研究问题必须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研究必须是真正可以实施的。“如果提出一个没有哪个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因为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料,还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严重的效度威胁。” 如果把研究问题划分为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那么通常会有如下说法:提出研究问题时,要以研究对象所说或所报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观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为或因果推论的方式提出。 4.问题和选题的关系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之男女权力的调查 姓名:李少华; 刘靓 学号:K20714006; K20714021 专业:07社会学 导师:田飞 日期:2009年 一、研究背景 与家庭关系从纵向的亲子轴心转向横向的夫妻轴心的过程相一致,研究者对家庭权力关系的关注重点也渐渐转向夫妻权力关系。权力的分配,即使在家庭这个微观环境中也足以造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所以夫妻权力模式不仅是社会学研究者关注的题目,更是女性主义学者敏感的话题。 夫妻权力模式的研究大多与探讨妇女的家庭地位相关联。而权力的测量指标是科学评价妇女家庭地位的基础。应该说,有关研究者近年来在评价指标方面的不断实践、探讨和反思活动,体现了学者应有的严谨和坦诚的学风。 二、文献回顾 1国内研究的综述 家庭权力分配和家务劳动分工一直是包括中国研究者在内的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用来衡量妻子家庭地位高低的主要变量或指标。与之相关的主要有两种解

释性理论:一是资源交换理论,认为妻子因为收入、职业地位往往低于丈夫,以及经济上的依赖性,在与丈夫的“谈判”中处于劣势,所以不得不多承担家务;丈夫因在家中较重要的“抚养”地位,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因而被赋予较大的家庭决策权。另一种是文化决定论,又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父权制理论,强调男权文化对家务分工和夫妻权力分配的影响。其认为,传统性别分工造成了男主女从的意识,一些就业妇女即使有经济收入也无法自由支配,家事多由丈夫决定。同时传统的性别分工赋予男女就业不同的意义。男人就业往往被视为养家,而女人就业则被认为部分为自己,因而阻碍就业妇女将其经济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权力。 但是近年来,这两种主要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受到中国学者的严重挑战。2002年,左际平在她的一篇论文中质疑道,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家庭在妻子的各个收入段,妻子所承担的家务均比丈夫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与家务分工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明显。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在农村地区妇女通常比男性从事更长时间的劳动,然而与男性相比,她们在低收入的农业劳动与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在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私营活动和挣工资活动上比男性花费的时间少。由于这种不利于女性的劳动分工结构的存在,使女性的消费水平和在家中的决策权远远低于男性。可是城市夫妻共同决策极为普遍,甚至妻子在日常家庭事物中的决策权高于丈夫。她还发现,“夫妻权力大小与夫妻参与家务劳动的程度成正比”。她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比,中国家庭夫妻的交换不是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直接交换”,而是通过为家里做贡献的“间接方式”实现的,家庭贡献的尺度是按照性别规范——男人养家,女人持家——衡量的。这就从宏观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城市妻子家务做的比丈夫多而丈夫的经济地位仍普遍高于妻子,以及为什么家务劳动能成为家庭决策权的来源。她还提出设想,一是研究家务分工不平等时,既要用客观指标也要看主观指标,既要分析家务分工还要注意夫妻对扶养角色的认同;二是要将家庭决策权和个人决策权加以区分;三是将家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夫妻关系分开来看。 徐安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使用和推广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测量并解释中国的婚姻家庭行为,并由此匡正由不科学的分析方式造成的认识误区。关于夫妻权力模式,她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发现和观点,不断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