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高考语文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任务(九)掌握思想,内引外联,答好传统文化经典理解分析题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九)掌握思想,内引外联,答好传统文化经典理解分析题

任务情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是浙江卷的特色板块。考生经过选修学习及一轮复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内涵有所积累,对这种题型有所掌握,但在做题过程中,存在着对所给材料中的思想内涵理解不准、把握不透及缺少一定的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评价能力等问题。解决之道还是在深入理解材料的思想观点尤其是《论语》选段的观点态度上狠下功夫,在不同题型上精准突破。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2)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礼记·乐记》)

1.第(1)则材料中“信而好古”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古代圣贤及其所创作的经典的推崇。

2.自言“述而不作”的孔子是否只能称为“明者”?结合第(2)则材料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不仅是“明者”,也是“圣者”。①“述”是对古代经典的整理、阐释和传授,是“作”的基础,如同材料(2)“识”是“知”的前提。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吸收恰是创作创造的必要前提。②孔子的“述”不是对古代经典形式上的照搬,而是在“述”中渗透了自己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就不仅“识礼乐之文”,也“知礼乐之情”。“述”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作”。

参考译文

(1)孔子说:“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姑且私下把自己比为老彭。”

(2)所以懂得礼乐内在性情的人能创作新的礼乐, 住(了解)礼乐表现形式的人能阐释旧

的礼乐。能创作的人叫做圣,能阐释的人叫做明。所谓“明”和“圣”,指的就是阐释和创

作。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

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3 .孔子“教之”、孟子“治礼义”的具体内容,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表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孟的为政之道,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孔孟主张先让百姓物质丰富,安居乐业,然后进行教化,施行礼义。

(2)看法略。

参考译文

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赶车。孔子说:“人口很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很多了,

下一步做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说:“已经富裕起来了,下一步做

什么?”孔子说:“教育他们。”

现在君王规定民众的产业,向上不足以赡养父母,向下不足以养活妻子孩子;收成好的

年头终年受苦,收成不好的年头不能避免被饿死的厄运。这样仅仅保全生命都恐怕来不及,

怎么有工夫讲究、学习礼义呢?大王想要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

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

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2)或谓孔子曰:“子奚①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 ②

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①奚:为什么。②施:施行,延及。

5.材料(1)中,“牛刀”喻指__________。

答案 礼乐之道/礼乐之礼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

.... .. .... ...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为政的目的(或宗旨、原则)应是推行“礼乐之道”,以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孔子因

闻“弦歌之声”而戏笑,表明对子游政绩的赞同。这反映了其“礼治”的为政观。

②孔子认为,为政的基础 (或前提)应是践行“孝悌友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或推己及

人、亲亲仁民)。这体现了其“德政”思想。

③为政的途径(或方式)之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弟子先立身处世后为官从政,即师长凭借弟子出

仕而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凸显了其灵活明智的为政观。

参考译文

(1)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何必用牛刀呢?”子

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有地位的人学礼乐之道就会爱人,卑贱的人学礼乐之道

就容易使唤。’”孔子说:“弟子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的话不过跟他开玩笑罢了。”

(2)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说:‘孝呀,

只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从事政治,怎样才能

算是从事政治呢?(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

诊断内容

知识储备

审题

读文

答题

总体印象

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请打“×”,无问题请打

“√”)

是否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孔子的十大思想?

是否能分辨不同题型及其不同的答题思路?

是否能从中拎出核心词语?

是否能掌握这类题的基本要求?

是否能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审、读、答,精准突破

1.第 21 题或第 23 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________的说

法。(2019 年浙江卷)

②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018 年浙江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