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孙朝晖1,张慧2

(1.吉首市教体局,湖南吉首416000;2.吉首市太平希望学校,湖南吉首416000)一、缘起

教师教学素养提升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推动教育脱贫的瓶颈问题,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国家对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和实施了多种策略,成效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仍需教育部门警醒。如传统的班级式培训、新起的网络培训都存在内容过于集中、冗长,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单向传输导致“左耳进右耳出”或“挂机”现象严重,同时培训费用较高;而送培下校、置换等方式则机会不多、费用高、缺乏持久性。

在参加新教师培训项目中,每年的6、7月份总要精心酝酿、慎重选择,让培训的内容精品化、培训的方式多样化,以期达到让入职刚一年的新教师在积极的氛围中实现火热的碰撞和冷静的沉思。可是,每次培训结束之后总感到苍白无力、浮于表面,纵然巧妙融入互动方式,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不是给予得太多、太空了呢?一次培训结束四个月后,来到一小学,再次询问“上课仪式要注意什么”,结果新教师只能从字面上想起一二。我们的教师培训应该怎么调整呢?

二、思考

教师的培训对象是教师群体,非儿童。欲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成人的学习特征有深刻地认识。根据成人学习理论可知,成人的学习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具有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培训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对于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等

方面,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2.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格化的、充满个性化的经验,是培训过程中进行学习所独有的教育资源。3.最好的学习动机源于兴趣和个人利益,内在激励如自尊需求、成就需求是成人学习的最重要的驱动力。4.关注工作中的问题或任务,实用主义浓厚。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个体自觉地、主动地追求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进行自觉、主动、可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教师的学习非小孩子般被动,具有自主性、自觉性和目的性;同时现实中的教师学习时间和空间具有不稳定性,零散而又灵活。其次,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大大拓展了每个人的时空,移动学习设备如手机、电脑等,早已成为教师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早已成为教师的习惯。

基于以上考量,探索“线上移动学习与线下集中对话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是教师培训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教师培训专业化、终身化、一体化、自主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三、尝试

(一)培训内容

鉴于一百余位新教师分属于各个学校,同时涉及小学、初中、高中、职中等和所教学科也不尽相同。因此,此次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通过调查笔者上半年所管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新教师所得,在长达一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堂是复杂、甚至混乱的,涉及课标、教材、学生、纪律、氛围等诸多要素;他们所认识的课堂往往是混沌的。基于以上考量,笔者选择培训的课题是:基于提问视角审视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堂提

问,进而养成量化观课的意识和深刻对课堂教学的科学认识。

(二)培训流程

四、反思

建构主义教师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发生取决于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教师的学习是主体建构的学习,是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情境的、真实的、问题的和案例的学习,是参与教师共同体的合作学习,是多

次进入教学情景或案例的学习。

在此次培训中,虽然不再像以往那样整节课都充满着笑声,但是从课后的调查中可以发现:74.6%的教师掌握了怎样分析课堂提问;86.3%的教师感到实在的收获。通过数据和交流,切实减轻了我培训前“空空如许”的焦虑感——上课时培训者激情投入、教师们热血沸腾,而课后却打回原形、只记得几个“悬空”的关键词。

通过尝试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第一、培训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即着眼于课堂、育人,却要从细微处入手,让教师真正感到内容之实;第二、培训要一以贯之、深根细作。就是要围绕主题反复“炒”,着重弄透而非说全,真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注意什么、为什么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学习方式上既要注重集中交流与传授,也要注重分散自主学习,尊重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风格。第三、培训要全“体”参与、碰撞交流。所谓全“体”参与是应精心考虑、巧妙安排人体各种器官都进入学习状态之中,所谓碰撞交流是一定要尊重教师多元化的表达、适时强调肯定和引入矛盾之中。

当然,培训后甚感如下问题仍然凸显:1.培训需求的调查问题,虽然所选课题比较适合所有新教师,但是由于需求调查过程的粗糙,和未考虑到树立调查过程即推进参与过程,导致部分教师对课题不感兴趣,认为这并非自己首先要解决的。2.人数太多和教室安排不妥,由于新教师有一百多位,管理部门将他们安排在大会议室里,导致分组不易等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秀英.有效教师培训的要素与模型建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4):18-20.

2.曾琦,杜蕾.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基本流程解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5-27.

3.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王德海等. 《现代培训的理论与方法——培训者培训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