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涌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广州市河涌长效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市滘口涌为例

广州市河涌长效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市滘口涌为例

广州市河涌长效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市滘口涌为例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实例探讨了广州市河涌整治工程的试验措施及过程,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河涌整治方法措施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影响更是愈来愈显著,对水生态、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又使人们对人居环境、生态景观、防洪安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1、河涌概况本次生态修复试验段位于广州市滘口涌旧闸门至上游广佛分界线,总长度约800米,河涌平均宽约8m,平均水深约0.8m。

试验段常年库容水量约5000m3。

虽然滘口涌于2010年7月前完成了两岸的景观整治和部分截污工程,但由于底泥污染物释放和截污不完全,上游南海段和河涌两岸仍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加之滘口涌受珠江潮汐影响大,开闸后排入河涌的污水沿河道进行往复运动,导致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底泥淤积,严重时,水体黑臭并散发着腥臭恶臭味,底泥污染严重,有疏松上浮现象,水体CODcr、NH3-N等严重超标,该河涌已完全失去了自净化能力。

2、河涌治理前污染状况及水质指标水体表观及底泥状况治理段水体表观呈墨黑色乳浊色,水体浑浊、表面有油污漂浮,散发臭味;底泥淤积严重,有30cm以上黑色浮泥层,极易上浮。

化学需氧量(CODcr) 135mg/L氨氮(NH3-N)29.7mg/L溶解氧(DO) 0 mg/L透明度小于6cm3试验段治理工艺选择及治理目标3.1治理工艺选择本项目治理技术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解决入河外源污染控制、河涌水体修复和河涌底泥修复等方面的河涌污染治理关键问题,治理技术定位于原位生物修复,通过强化微生物自然分解能力来改善河涌水质,分别投加高效复合菌剂和环境净化剂来改善河涌水体水质和底泥,同时辅之以环境工程手段如曝气增氧措施,使河涌现有的有机污染负荷和新增负荷得到降解,消除河涌水体、底泥污染程度,强化河涌自净能力。

根据治理思路,在滘口涌试验段生物处理工程试验河段构建以下处理措施:(1)人工增氧曝气系统河涌水体溶解氧丧矢是河涌黑臭根本原因,考虑到滘口涌水体中溶解氧不高,本工程在滘口涌设有10台人工增氧曝气设备(4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6台1.5KW喷涌式增氧机),通过人工增氧曝气改善滘口涌水体的溶解氧状况,提升水体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消除水体中的黑臭物质,避免水体呈现黑臭现象,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黄村基本情况介绍(新)

黄村基本情况介绍(新)

黄村基本情况介绍黄村是天河区的一个行政村,现属黄村街管理,下设13个经济社。

黄村现有常住人口4877人,在2002年城市化发展中全村的农民已转为居民。

外来人口约有3万人。

黄村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

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000多万元,大部分是以物业出租的第三产业收入,集体股红分配5000多万元,人均分配12000多元。

2010年我村主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积极配合做好迎亚运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的环境整治等工作,我村主要是开展雨污分流工程、河涌整治及奥体立交征地建设工作。

二、面临奥体新城规划建设,我村土地面临征用,招集群众听取意见,我村是否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设想。

三、努力提高村民生活保障,为退休老年人购买医疗保险。

一、抓住“迎亚运”、“促大变”机遇,配合市、区进行亚运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的环境整治等工作。

我村的雨污分流工作于去年底已展开,于今年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期间虽然有交通不便,经济临时受到损失等诸多不便之处,但村集体及村民群众都表示了极大地理解和支持。

为配合雨污分流工程顺利开展,我村在街道的指导下,成立了雨污分流领导小组,全面协调解决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村城管及巡逻队人员全天候协助工程施工及疏导交通,街道和村公司领导到现场指挥,务必让工程及村民生活两不误。

对于雨污分流这样的阳光工程项目,我们绝对支持和配合,我们将加快雨污分流的推进工作,结合我村投入150万元更换全村水管,让村民享有更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在河涌整治工作方面,我村横岗段征地面积为20.93亩,为确保河涌整治工作能顺利开展,我村成立了河涌整治领导小组,既积极配合河涌整治办的工作,又合理协调房屋拆迁及安置等问题,让河涌整治工作能顺利开展。

奥体立交征用我村总面积为51亩土地,我村成立奥体立交征地洽谈小组,商议征地青苗补偿及借地建设等问题,积极配合奥体立交建造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不耽误亚运重点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

防汛基本常识

防汛基本常识

防汛抢险基本知识之欧侯瑞魂创作1 防汛中经常使用到的几个术语降雨强度与等级降雨强度与等级: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称降雨强度,按降雨强度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个等级。

降雨强度与等级单位:mm汛、汛期和防汛汛的含义是指定期涨水,即由于降雨、融雪、融冰,使江河水域在一定的季节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

汛常以出现的季节或形成的原因命名,如春汛、伏汛、潮汛等。

春汛(或桃汛)是春季江河流域内降雨冰雪融化汇流形成的涨水现象或伏天或秋天由于降雨汇流形成的江河涨长,称伏汛或秋汛。

沿江滨海地区海水周期性上涨,称潮汛。

汛期的含义是指江河水域中汛水自始涨到回落的期间。

我国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降雨季节分歧,汛期长短纷歧,有长有短,有早有晚,即使是同一条河流的汛期,各年情况也不尽相同,有早有迟,汛期来水量相差很大,变更过程也是千差万别。

为了做好防汛工作,根据主要降水规律和江河涨水情况规定了汛期,长江为5月1日至10月31日,我市汛期确定为6月1日至9月10日。

防汛的含义是为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在汛期进行的防御洪水的工作,其目的是包管水库、堤坊和水库下游的平安。

防汛主要工作内容是:防汛组织,防汛责任制和防汛抢险队伍的建立,防汛物资和经费的筹积存储,江河水库、堤防、水闸等防洪工程的巡查防守,暴雨天气和洪水水情预报,蓄洪、泄洪、分洪、滞洪等防洪设施的调度运用,出现非常情况时采纳临时应急措施,发现险情后的紧急抢护和洪灾抢救等。

汛期常提到的2个水位(江河)包管水位汛期堤防工程及其他附属建筑物能够包管平安挡水的上限洪水位,又称防汛包管水位,当洪水位达到或低于这一水位时,有关部分有责任包管堤防工程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平安。

包管水位是制定呵护对象度汛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体现防洪尺度的具体指标。

包管水位可以随着河道和堤防工程情况变更,以及堤防呵护区内的特定要求而变更,特别是在多沙河流,由于河床淤积和堤防的加高加固等,包管水位也需要相应提高。

容桂镇河涌污染调查报告

容桂镇河涌污染调查报告

容桂镇河涌污染调查报告新地中学初二(1)班第一组组长:包新佳组员:杨见明梁锦霞吴庆玲霍秋灵代玉姣赵秀王嘉仪卢红梅陈文分工:1、搜集资料:小组全体成员2、资料整理:包新佳吴庆玲梁锦霞3、电脑处理:包新佳调查目的:对容桂河涌污染有更多的了解,为防治污染作出努力。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网上搜集资料介绍:容桂内河涌,处于顺德区西、北江中下游河网地带,总长度135.35公里,共有大小河涌76条,其中主干河涌12条,支干河涌15条,支河涌49条。

“开门见山,举步登舟”是对过去容桂人生活的生动写照。

一.引言河涌,是指用于防洪、排涝、排水、航运的天然河道(珠江干流、流溪河除外)、人工水道、人工湖泊。

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们家园的基本象征。

改革开放时期,这些河涌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

据老一辈人提供,以前的河涌清澈无比,做饭洗衣,逢年过节,赛龙舟等都用它。

而现在呢,随着工厂,流动人口等的增加,这些河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公然向河涌排放有害物质,致使鱼虾成群的河涌变成了垃圾成堆的河涌。

vs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二.实地调查联合国在1977年就发出了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就是水。

我们到附近的工业区考察,眼前却是浑然一色的灰色粉末,路边几棵小得可怜的灌木,上面披着厚得夸张的灰尘。

工厂像洒水机一样向着身后的田地吐着烟雾。

机械转动,造成极大的噪污染,使人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了。

经过我们的实地调查,我们找到了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污染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其他主要的污染成分化学物质农药粪便洗涤水潲水油塑料袋饭盒塑料瓶区域所造成的影响居民建议工业区化学物质气味重,河涌污染严重,工厂噪音大请有关部门加以制止或将其工厂迁徙农业区农药瓶多,鱼塘臭,树木受损严重不要随处丢弃农药瓶,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居住区生活垃圾成堆,河涌刺鼻味道重宣传环保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还发现一些环卫工人不清理垃圾,有关部门置之不理。

东濠涌

东濠涌

东濠涌东濠涌(DōngháoChōng)在广州市越秀区境内。

源于白云山南麓麓湖,向南沿小北路、越秀路东侧流至大沙头西部的东堤铁桥处汇入珠江。

明洪武三年(137 0年)建城时疏通成濠。

长4225米,宽7~11米。

因在广州城东,故名。

城市旺地中一臭水沟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清水粼粼、瀑布飞溅……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奇迹般地出现在广州闹市中的旺地东濠涌!曾几何时,就是这个东濠涌,发出的浑浊臭气常常令沿涌一带南来北往的市民掩鼻而过,老街坊们更是把它称为臭河涌。

如今,经过一年多艰苦的综合治理,东濠涌已换上花枝招展的“新衣裳”,实现“华丽变身”,一路的岭南园景,显现出自然生态的景观,周边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依法依规河涌整治拆迁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东濠涌北起麓湖,南衔珠江,是广州现存唯一一条贯穿市中心的河涌,全长4.51公里,曾经拥有广州古城“护城河”之美誉。

明朝时,东濠涌曾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因其水质良好,东濠涌又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广州人口急剧膨胀,东濠涌环境日益恶化,一度陷入“厄运”——河涌淤积,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

河涌两岸居民苦不堪言,不少家庭常年都不敢打开窗户。

据广州市越秀区水务局水务科科长明玉良介绍,广州市政府为还市民一条生态自然、水清岸绿的河涌,去年下达了“死任务”——定要在今年6月前完成东濠涌1.89公里明涌段的综合整治。

越秀区水务局接下任务后,克服种种困难,施展浑身解数,终于使得东濠涌“旧貌换新颜”。

整治东濠涌1.89公里明涌的包干费为10.38亿元,拆迁费用占了大部分。

拆迁问题极其复杂,涉及补偿标准、安置点设置等诸多方面,牵涉面广、协调单位多、工作量大,广州市越秀区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法依规执行拆迁工作,为让沿涌居民获得最大利益,出台完善拆迁经济补偿奖励办法,耐心细致做好拆迁群众思想工作,居民积极配合,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使河涌整治如期顺利完成。

顺德桂畔海河水系污染现状研究及河涌清淤、生态修复

顺德桂畔海河水系污染现状研究及河涌清淤、生态修复

顺德桂畔海河水系污染现状研究及河涌清淤、生态修复摘要:顺德区内水系发达,区域内水网密布,河涌纵横分布,但目前桂畔海河水系主要河涌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支涌水质污染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对河涌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水体水质。

本文主要对顺德区桂畔海河水系污染现状进行勘探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河涌清淤和生态修复进行了概况性的介绍。

关键词:桂畔海河水系;黑臭水体;河涌清淤;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引言桂畔海河水系主要河涌包括桂畔海河、大良河、古鉴涌、红岗涌、大门河、福田涌等,本项目的建设在于消除区域内的黑臭水体并持续提高桂畔海水系的水质情况,提升顺德区城市环境面貌。

针对顺德中心城区河网水系的特点,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对顺德第一联围最大的水系——桂畔海水系进行整治规划,改善河涌水质,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水绿生态网络”构筑生态城市骨架,营造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实现顺德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现状污染的勘探调查和分析1.1.点源污染排污口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根据现场摸查和测量,桂畔海河水系的排污口主要有三种类型:(1)临河建筑污水直接排放;(2)区域污水汇合后集中排入河道;(3)区域合流管道以河道作为排放出路。

以红岗涌为例如下表所示:1.2.重点工业企业点源污染根据调查,红岗工业区、新滘工业区、凤翔工业区工业污水处理率较低。

以新滘工业区工业废水为例,新滘工业区产业主要有机械加工、塑料、木材、废品回收及生猪屠宰。

塑料加工、木材加工、废品回收的工业废水很少,新滘工业区工业废水来源主要有机械加工废水、屠宰废水(见图1)。

1.3.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已严重影响到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健康。

本工程南部,位于桂畔海河北侧是大量鱼塘养殖基地和少量水田菜地,存在面源污染风险。

1.4.河涌底泥泥质对范围内河涌底泥进行取样,对照采样分析结果,绝大数样本底泥的总氮、全磷的含量在0.2%以下,总钾的含量在2.5%以下,底泥的肥力较低。

广州市车陂涌、棠下涌水环境治理汇报PPT2018.7.5

广州市车陂涌、棠下涌水环境治理汇报PPT2018.7.5

杨梅河柯木塱南路段
杨梅河段建筑工地内
杨梅河终点
工作内容丨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状
2、棠下涌流域现状 棠下涌位于天河区韵路东 侧,北起广园东路,南至 珠江,规划长度约3.9km。 棠下涌流域范围北起汇景 新城,南至珠江,西起五 山农科院,东至氮肥新村 车陂北路,包括汇景新城、 华景新城、棠下村等。流 域面积约10.47km 2。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棠下涌现状
工作内容丨流域现状
3、支涌流域现状 车陂涌流域内共有23条支涌或排水渠(不包括杨梅河)。23条支涌 支涌或排水渠如下:1、荔枝园排洪渠;2、旺岗排洪渠;3、谢屋 排洪渠;4、乌蛇坑;5、欧阳支涌;6、广汕公路南排水渠;7、植 物园支涌;8、长湴中心渠;9、华农北排水渠;10、农科院排水渠; 11、岑村水库排水渠;12、广氮北排水渠;13、广氮东排水渠; 14、风庄涌;15、西支涌;16、石路街涌;17、新村排水渠;18、 广东电力学院排水渠;19、高唐工业排水渠;20、新塘水库排洪渠; 21、大观路排水渠;22、新塘大街排水渠;23、沐陂湖排水渠。 车陂涌流域除车陂涌和西边坑(杨梅河)外,共有支涌和暗渠23条, 其中6条支涌全部为暗渠,10条支涌存在暗渠段,7条为明涌。根据 现场查勘情况,由于23条支涌长期未清理,淤积严重,生活污水排 放严重,水质较差。
多,任务紧,各子项工程之间互有联系。为便于施工、运行维护及水质考核,将车陂涌及棠下涌治理各子项工程统
一打包采用EPC-O招标方式。
车陂涌治理目标
2017年底前:车陂涌、棠下涌主涌按《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消除主涌黑臭。
2020年底前:全流域按《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消除黑臭,车陂涌、棠下涌主涌基本达到《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时空分布90%),恢复水体使用功能。

东涌镇概况

东涌镇概况

东涌镇概况东涌镇是2006年1月由原东涌镇、鱼窝头镇、灵山镇西樵村合并而成。

面积92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333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20万,其中户籍人口7.6万(农业人口约6.8万),外来人口约13万;辖内设置2个派出所、1个交警中队和1个法庭。

是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宜居小镇、省教育强镇、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珠江三角洲卫星城镇、市特大镇和广东名镇。

东涌镇于2012年12月1日由番禺区划入南沙区管辖。

根据《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我镇作为南沙新区北部组团重要组成部分,将以庆盛交通枢纽为依托,以高端国际合作教育和高端医疗产业为带动,规划2020年前建设成为一个拥有30万人口、服务南沙国家新区开发建设的创新型综合新市镇。

东涌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广州地铁四号线、广深港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南二环、南沙港快速路、黄榄快速路、南沙大道、市南公路等八条交通大轴线纵横贯穿,交通枢纽优势明显。

距南沙货运港仅15公里,至南沙港口岸20公里,莲花山口岸20公里;庆盛高铁站至深圳仅需30分钟;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约45分钟车程;基本形成了水、路、轨道、航空交通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

镇内有太石工业区、励业工业区、鱼窝头中心工业区、万洲工业区、昌利工业城5个工业园区;有工业企业7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自主品牌企业100多家,自主品牌产品300多个,商品钢铁深加工、精密机械设备制造、服装纺织鞋帽制造业、电子、珠宝等已成为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主要以商贸流通、餐饮为主,镇内有个体工商户4863个,已形成东涌中心商业区、鱼窝头中心商业区和太石工业区等商圈。

201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01.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281.65亿元;限上批零业销售额56.35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0.4亿元;其他服务业营业额4.6亿元。

全镇种养总面积约7.6万亩,形成了以蕉、蔗为主的果业和瓜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花卉、绿化苗木、水产养殖为主的“三高”农业规模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村涌基本情况
一、河流现状
(一)河流概括
陈村涌位于顺德区东北边,从陈村金字沙起至北滘碧江接陈村水道止,长度7.3公里,河面宽70至100米,流域面积约13.36平方公里。

洪水流量占河口流量11.3%。

(二)河流的水质情况
近两年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满足水质要求。

(三)接入河流的其他河涌名称
1.接入河涌情况
陈村段:鱼栏涌、引水涌、官当涌、陈村河。

北滘段:独岗涌、彰义涌、新涌。

(四)沿岸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1.堤防
(1)右岸
群力围: 堤围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堤顶宽7米,外坡坡比为1:3,内坡坡比为1:2.5,已基本完成堤围达标加固。

管理单位为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2)左岸
南顺联安围陈村段:堤围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堤顶宽7米,外坡坡比为1:3,内坡坡比为1:2.5,已完成堤围达标加固。

管理单位为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