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6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2017年11月16日一.选择题(1~8为单选,9~12为多选,每题4分,共48分) 1.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等量的正点电荷,在其连线中垂线上的P 点放一个负电荷q (不计重力)由静止释放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点电荷在从P 点到O 点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B .点电荷在从P 点到O 点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C .点电荷运动到O 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值D .点电荷越过O 点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粒子速度为零2.如图所示,在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细杆附近P 处,放置一个正点电荷.达到静电平衡后 A .a 端的电势比b 端的高 B .a 端的电势比d 点的低C .杆上感应电荷在杆内c 处产生的场强为零D .达到静电平衡后,P 处正点电荷在杆内c 处产生的场强为零3.如图是一个说明示波管工作的原理图,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电压为U 1)加速后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偏转电场时偏转量是h ,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 ,电压为U 2,板长为l ,了提高灵敏度,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法 A .增大U 2 B .减小l C .减小dD .增大U 14.空间有一沿x 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 随x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 点的电势最低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移2U h ,叫做示波管的灵敏度,为B .x 1和x 3两点的电势相等C .x 2和-x 2两点的电势相等D .x 2点的电势低于x 3点的电势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3和R 4皆为定值电阻,R 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 .设电流表A 的读数为I ,电压表V 的读数为U .当R 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 瑞移动时A .I 变大,U 变小B .I 变大,U 变大C .I 变小,U 变大D .I 变小,U 变小6.如图所示,在第一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对正、负电子(正电子质量和电量与电子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分别以相同速度沿与x 轴成60°角从原点射入磁场,则正、负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之比为 A .1∶2 B .2∶1C .1D .1∶17.电容器C 1、C 2和可变电阻器R 1、R 2以及电源ε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R 1的滑动触头在图示位置时,C 1、C 2的电量相等.要使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应 A .增大R 2 B .减小R 2C .将R 1的滑动触头向A 端移动D .将R 1的滑动触头向B 端移动8.两个相距很近的等量异号点电荷组成的系统称为电偶极子.设相距为l ,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的点电荷构成电偶极子.如图所示,取二者连线方向为y 轴方向,中点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xOy 坐标系,P 点距坐标原点O 的距离为()r r l >>,P 、O 两点间连线与y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设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P 点的电势为ϕ,真空中静电力常量为k.下面给出ϕ的四个表达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P 点的电势ϕ,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作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ϕ,的合理表达式应为…A .sin kql rθϕ=B .2cos kqr lθϕ= C .2cos kql r θϕ=D .2sin kql rθϕ= 9.利用静电计.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下面叙述中符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的是A .N 板向下平移,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B .N 板向左平移,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C .保持N 板不动,在M 、N 之间插入一块绝缘介质板,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D .保持N 板不动,在M 、N 之间插入一块金属板,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10.供电电路的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 1,线路导线上的电压为U 2,用电器得到的电压为U 3,导线中电流为I ,线路导线的总电阻为R ,若要计算线路上的损失功率,可用的公式有A .21U RB .I (U 1-U 3)C .I 2RD .22U R11.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电阻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测量前必须进行欧姆调零,而且每测一次电阻都要重新调零B .为了使测量值比较准确,应该用两手分别将两表笔与待测电阻两端紧紧捏在一起,以使表笔与待测电阻接触良好C .待测电阻若是连接在电路中,应当先把它与其它元件断开后再测量D .用欧姆表测量某一电阻的阻值时,发现指针偏角很大,应选择倍率较小的档并且要重新调零后再进行测量12.在匀强磁场B 的区域中有一光滑斜面体,在斜面体上放置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导线,当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后,导线恰能保持静止,则磁感应强度B 可能满足 A .sin ,mg B IL α=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 .sin mg B ILα=,方向垂直斜面向下C.tanmgBILα=,方向竖直向下D.mgBIL=,方向水平向左二.实验题13.(12分)某同学要测量一新材料制成的均匀圆柱体的电阻率ρ.完成下列部分步骤:(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3-1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mm.甲乙图13-1(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13-1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________mm.(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13-2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 ________Ω.图13-2(4)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待测圆柱体电阻R;电流表A1(量程0~6mA,内阻约50Ω);电流表A2(量程0~15mA,内阻约30Ω);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25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 A);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 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 A);开关S,导线若干.为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14.(12分)实验小组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选择:A.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1.0Ω)B.电压表(量程1.5V)C.电压表(量程3V)D.电流表(量程0.6A)E.定值电阻(阻值为50Ω)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Ω)G.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电路中应选用.(2)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选填器材前的字母)(3)实验中测出几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将这6组数据描绘在给出的U﹣I坐标系中并完成U﹣I图线;(4)由图可以得到,第 组数据误差较大,此干电池的电动势E= V ,内电阻r=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15.(12分)如图所示为说明示波器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已知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 、板长为l ,电子经电压为U 1的电场加速后从两平行板间的中央处垂直进入偏转电场,设电子质量为m e 、电荷量为e .(1)求经电场加速后电子速度v 的大小;(2)要使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度最大,两平行板间的电压U 2应是多少?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动能多大?16.(12分)如图所示,BCDG 是光滑绝缘的34圆形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 ,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在B 点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 、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水平轨道上,滑块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34mg ,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 (1)若滑块从水平轨道上距离B 点s =3R 的A 点由静止释放,滑块到B 点时速度为多大? (2)求滑块到达C 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3)改变s 的大小,使滑块恰好始终沿轨道滑行,且从G 点飞出轨道,求滑块在圆轨道上滑行过程中的最小速度大小.17.(14分)在如图所示的空间区域里,y轴左方有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跟y轴正方向成600,大小为E=4.0×105N/C;y磁场,磁感应强度B=0.20T.有一质子以速度v=2.0×106由x轴上的A点(10cm,0)沿与x轴正方向成300场,经磁场作用后又射入电场.已知质子质量近似为m=1.6×10-27kg,电荷q=1.6×10-19C,质子重力不计.求:(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质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2)质子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到达y轴所经历的时间.(3)质子第三次到达y轴的位置坐标.物理参考答案13(1)50.15(2)4.700(3)220(4)如图所示14.(1)丙;(2)B;(3)如图所示;(4)4,1.5,0.83;15.【答案】(1)经电场加速后电子速度v的大小为;(2)要使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度最大,两平行板间的电压U2应是,电子动能为eU1(1+).16.17.。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第三次(11月)考试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第三次(11月)考试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第三次(11月)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并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12 小题,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至7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 至12 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设计的斜面实验巧妙地借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通过实验现象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结论。

B.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都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第谷通过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在精确的计算分析后得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而且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

2.A、B 两地之间有一条平直公路,某时刻一只小鸟和一辆汽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向另一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回到A 后再次折返飞向B,飞到汽车正上方后又以原速率飞回A,依次往复,最终汽车行驶到A。

以A 指向B 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2=2t1,由图可知( )A.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2 倍B.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4 倍C.小鸟和汽车在0~t2 时间内位移相等D.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3.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 点,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轻绳跨过滑轮拉住沙漏斗,在沙子缓慢漏出的过程中,人握住轻绳保持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A.细线OO′与竖直方向夹角逐渐减小B.细线OO′的张力逐渐增大 C.人对地面的压力将逐渐增大 D.人对地面的摩擦力将逐渐增大4.如图所示,三个木块A、B、C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靠在竖直墙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与B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B.B受到A作用的摩擦力方向可能竖直向下C.当力F增大时,A受到墙作用的静摩擦力一定不增大D.B受到A作用的静摩擦力与B受到C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可能相同5. 如图,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劲度系数 k=10N/m ,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解析》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解析》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2.春天,河边上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下陷时()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是他受的重力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3.在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中()①密度②牛③米/秒④加速度⑤长度⑥质量⑦千克⑧时间.A.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①⑤⑥⑧B.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②⑦C.属于导出单位的是②③D.属于国际单位的是④⑤⑥4.“套圈圈”是大人和小孩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某大人和小孩直立在界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作平抛运动,则()A.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B.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C.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发生的位移较大D.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较小5.一只小船渡河,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岸边.小船相对于水分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船相对于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岸边,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以确定船()A.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C.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D.沿AC轨迹船到达对岸的速度最小6.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图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每只篮球的质量为m、直径为D,不计球与球架之间摩擦,则每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A.mg B. C.D.7.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两轮同轴转动.A、B、C三轮的半径大小关系是r A=r C=2r B.当皮带不打滑时,三轮的角速度之比、三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三轮边缘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分别为()A.v A:v C=2:1 B.a A:a B=1:2 C.ωA:ωB=2:1 D.a A:a C=1:28.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一小球.现手持弹簧上端使小球随手在竖直方向上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a(a<g)分别向上、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1、x2;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恒定,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1、x′2.则()A.x′1+x1=x2+x′2B.x′1+x1<x2+x′2C.x′1+x′2<x1+x2D.x1′+x2′=x1+x29.2012年6月24日,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预示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蛟龙”号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共历时10min,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则“蛟龙”号()A.下潜的最大深度为360mB.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0.025m/s2C.在3~4min和6~8min内出现超重现象D.在8~10min内机械能守恒10.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左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直受到摩擦力作用,大小为μmgB.物体最终的速度为v1C.开始阶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匀速阶段受到的摩擦力为零1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度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μmg B. C.μ(M+m)g D.ma12.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与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轻圆环B上相连接.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及环B静止在图中虚线所在的位置.现稍微增加力F使O点缓慢地移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这一过程中圆环B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此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弹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保持不变B.F1逐渐增大C.F2保持不变D.F2逐渐增大二、实验题13.(6分)如图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没画出来,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s1=5.18cm,s2=4.42cm,s3=3.62cm,s4=2.78cm,s5=2.00cm,s6=1.20cm.(所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方向(填A→B或B→A);(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m/s.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1)某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E.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F.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15.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A、B、C三个点,其坐标标记如图所示,坐标原点为抛出点,其中点的位置或坐标的测量有明显的错误,按你认为正确的数据计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m/s(g取10m/s2).三、计算题(共4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作图和文字说明)16.(10分)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物体,而在一个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80kg的物体.求:(1)此电梯的加速度为多少?(2)若电梯以此加速度上升,则此人在电梯里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多少?(g=10m/s2)17.(10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45m处,某时刻将一小球A以初速度v0=40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同方向滑出,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A、B均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不计,求:(1)A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2)A球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18.(12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以水平5m/s速度从木板左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恰好没从木板的右端掉下,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g取10m/s2)求:(1)滑块到达木板右端时的速度(2)木板的长度.19.(16分)在寒冷的冬天,路面很容易结冰,在冰雪路面上汽车一定要低速行驶.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车辆遇紧急情况刹车时,车轮会抱死而“打滑”.如图所示,假设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至一斜坡的顶端A时,突然发现坡底前方有一行人正以2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刹车,但因冰雪路面太滑,汽车仍沿斜坡滑下.已知斜坡高AB=3m,长AC=5m,司机刹车时行人距坡底C点距离CE=6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冰雪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5.(1)求汽车沿斜坡滑下的加速度大小;(2)试分析此种情况下,行人是否有危险.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015秋•孝感期末)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推理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解答】解: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实验步骤②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由于现实生活中,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不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实验步骤③①④都是对实验现象的合理推理,故B正确故选:B【点评】记住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并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掌握推理法的思想.2.春天,河边上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下陷时()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是他受的重力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考点】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人受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大于支持力,故人会向下加速运动;湿地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湿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解答】解: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与湿地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在人下陷时,重力大于支持力,那么重力就大于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故A错误;B、人对湿地的压力和湿地对人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二力一定相等,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不管人是加速下降、匀速下降还是减速下降,人对湿地的支持力和湿地对人的压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与人的运动状态无关.3.在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中()①密度②牛③米/秒④加速度⑤长度⑥质量⑦千克⑧时间.A.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①⑤⑥⑧B.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②⑦C.属于导出单位的是②③D.属于国际单位的是④⑤⑥【考点】力学单位制.【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他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解答】解:ABD、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⑤长度,⑥质量,⑧时间是物理量,②牛是导出单位,故ABD错误;C、牛、米/秒属于导出单位,故C正确;故选:C.【点评】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规定的基本量的单位叫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4.“套圈圈”是大人和小孩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某大人和小孩直立在界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作平抛运动,则()A.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B.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C.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发生的位移较大D.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较小【考点】平抛运动.【分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解答】解:设抛出的圈圈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高度为h,则下落的时间为:t=,水平方向位移x=vt=v,A、大人站在小孩同样的位置,由以上的公式可得,由于大人的高度h比较大,所以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故A错误;B、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如果要让大人与小孩抛出的水平位移相等,则要以小点的速度抛出圈圈.故B正确;C、大人和小孩的水平位移相同,但竖直位移大于小孩的竖直位移,根据s=可知,大人的位移大.故C错误;D、环做平抛运动,则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v=gt=g,所以大人、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5.一只小船渡河,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岸边.小船相对于水分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船相对于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岸边,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以确定船()A.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C.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D.沿AC轨迹船到达对岸的速度最小【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根据运动的合成,结合合成法则,即可确定各自运动轨迹,由运动学公式,从而确定运动的时间与速度大小.【解答】解:A、当沿AD轨迹运动时,则加速度方向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船相对于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船相对于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岸边,因运动的性质不同,则渡河时间也不同,故B错误;C、沿AB轨迹,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渡河所用的时间大于沿AC轨迹运动渡河时间,故C错误;D、沿AC轨迹,船是匀加速运动,则船到达对岸的速度最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注意船运动的性质不同,是解题的关键.6.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图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每只篮球的质量为m、直径为D,不计球与球架之间摩擦,则每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A.mg B. C.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以任意一只篮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几何知识求出相关的角度,由平衡条件求解球架对篮球的支持力,即可得到篮球对球架的压力.【解答】解:以任意一只篮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设球架对篮球的支持力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知识得:cosα==根据平衡条件得:2Ncosα=mg解得:N=则得篮球对球架的压力大小为:N′=N=.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要通过画出力图,正确运用几何知识求出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平衡条件进行求解.7.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两轮同轴转动.A、B、C三轮的半径大小关系是r A=r C=2r B.当皮带不打滑时,三轮的角速度之比、三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三轮边缘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分别为()A.v A:v C=2:1 B.a A:a B=1:2 C.ωA:ωB=2:1 D.a A:a C=1:2【考点】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分析】由v=ωr知线速度相同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角速度相同时,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由a=ωv结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例关系可以知道加速度的比例关系【解答】解:因为AB两轮由不打滑的皮带相连,所以相等时间内AB两点转过的弧长相等,即:v B=v C由v=ωr知:ωA:ωB=R B:R A=1:2又BC是同轴转动,相等时间转过的角度相等,即:ωC=ωB由v=ωr知:v A:v C=R B:R C=1:2所以:v A:v B:v C=1:1:2ωA:ωB:ωC=1:2:2再根据a=ωv得:a A:a B:a C=1:2:4,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传动类问题要分清是摩擦传动(包括皮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线速度大小相同)还是轴传动(角速度相同).8.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一小球.现手持弹簧上端使小球随手在竖直方向上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a(a<g)分别向上、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1、x2;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恒定,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1、x′2.则()A.x′1+x1=x2+x′2B.x′1+x1<x2+x′2C.x′1+x′2<x1+x2D.x1′+x2′=x1+x2【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然后分别结合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各种情况下弹簧的伸长量,再比较即可.【解答】解:无阻力加速上升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x1﹣mg=ma ①加速下降时:mg﹣kx2=ma ②有阻力,加速上升时kx1′﹣mg﹣f=ma ③加速下降时mg﹣kx2′﹣f=ma ④由以上四式可解得x1′+x2′=x1+x2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对各种情况下的小球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要注意空气阻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9.2012年6月24日,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预示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蛟龙”号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共历时10min,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则“蛟龙”号()A.下潜的最大深度为360mB.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0.025m/s2C.在3~4min和6~8min内出现超重现象D.在8~10min内机械能守恒【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超重和失重;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还是失重.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解答】解:A、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4s末下潜到最大深度,可知x=×(120+240)×2m=360m.故A正确.B、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3~4min内的加速度大小最大,最大加速度大小a=m/s2=m/s2.故B错误.C、3~4min内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6~8min 内,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C正确.D、8~10min内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等于g,除重力以外还有其它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10.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左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直受到摩擦力作用,大小为μmgB.物体最终的速度为v1C.开始阶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匀速阶段受到的摩擦力为零【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质量为m的物体无初速地放在左端,由于摩擦力作用物体向右加速,当速度增大到与传送带相等时,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此时不受摩擦力.【解答】解:A、物体无初速的轻放在左端时,由于相对运动产生了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f=μmg,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传送带足够长,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相等,即为v1,此时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滑动,摩擦力为零,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故A错误,BC正确;D、物体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解答时要主要当物块达到与传送速度相等后便不再加速,而是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此后就不受摩擦力作用了,难度适中.1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度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μmg B. C.μ(M+m)g D.ma【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分析】m与M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隔离对m分析,求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解答】解:整体所受的合力为F,整体具有的加速度a=.隔离对m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M和m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12.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与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轻圆环B上相连接.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及环B静止在图中虚线所在的位置.现稍微增加力F使O点缓慢地移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这一过程中圆环B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此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弹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保持不变B.F1逐渐增大C.F2保持不变D.F2逐渐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平衡条件判断杆对圆环的摩擦力的变化,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圆环对杆摩擦力F1的变化.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得出F的变化,再判断圆环对杆的弹力F2的变化.【解答】解:设圆环B的质量为M.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F2=F ①F1=(M+m)g ②由②可知,杆对圆环的摩擦力F1大小保持不变,由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圆环对杆摩擦力F1也保持不变.再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得到,F=mgtanθ,当O 点由虚线位置缓慢地移到实线所示的位置时,θ增大,则F增大,而F2=F,则F2增大.故选:AD.【点评】本题是动态平衡问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力学问题分析受力是基础,要培养分析受力,作出力图的基本功.二、实验题13.如图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没画出来,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s1=5.18cm,s2=4.42cm,s3=3.62cm,s4=2.78cm,s5=2.00cm,s6=1.20cm.(所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0.80m/s2,方向A→B(填A→B或B→A);(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0.32m/s.【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1)根据公式△x=aT2求解加速度,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s4﹣s1=3a1T2s5﹣s2=3a2T2s6﹣s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代入题目告诉的已知条件,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80cm/s2=﹣0.80纸带向左运动,加速度的方向由A→B(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3===32cm/s=0.32m/s故答案为:(1)0.80 A→B (2)0.32【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加速度方向的确定是解题的关键.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4级第三次考试英语试卷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2016年9月22日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A. He is still having a headache.B. He will be very busy soon.C. He feels very sad now.2. What did the woman promise to do?A. Have a meal with her daughter.B. Have a talk with her daughter.C. Have lunch with Scott and his daughter.3. How long is the lunchtime in the Chinese restaurant?A. 2 hours.B. 2. 5 hours.C. 3 hours.4.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The course.B. The man's work.C. The woman's schedule.5. Where will the man go to spend his vacation?A. To Shanghai.B. To Beijing.C. To Sanya.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4小题题,共48分。

1-8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1.关于物理学上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希腊学者亚力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他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理,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是由牛顿首先建立起来的C.伽利略在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不能测量时间D.伽利略首先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时刻起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C.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 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3.气球以10 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 (g取10 m/s2)()A.重物需要经过7 s才能落到地面B.重物需要经过6 s才能落到地面C.重物到达地面时的速度50 m/s D.重物到达地面时的速度40 m/s4.从某一高度相隔1 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A.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C.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D.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5.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t2相距最远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6.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有弹力时,则一定有摩擦力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D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弹簧的原长和劲度系数都相等,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物理试卷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11月)考试物理试卷

沙市中学2016 级高三第三次考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并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12 小题,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至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至12 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设计的斜面实验巧妙地借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通过实验现象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结论。

B.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都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第谷通过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在精确的计算分析后得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而且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

2.A、B 两地之间有一条平直公路,某时刻一只小鸟和一辆汽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向另一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回到A后再次折返飞向B,飞到汽车正上方后又以原速率飞回A,依次往复,最终汽车行驶到A。

以A指向B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2=2t1,由图可知( )A.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2倍B.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4倍C.小鸟和汽车在0~t2 时间内位移相等D.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3.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 O′悬挂于O点,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轻绳跨过滑轮拉住沙漏斗,在沙子缓慢漏出的过程中,人握住轻绳保持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A.细线OO′与竖直方向夹角逐渐减小B.细线OO′的张力逐渐增大C.人对地面的压力将逐渐增大D.人对地面的摩擦力将逐渐增大4.如图所示,三个木块A、B、C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靠在竖直墙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与B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B.B受到A作用的摩擦力方向可能竖直向下C.当力F增大时,A受到墙作用的静摩擦力一定不增大D.B受到A作用的静摩擦力与B受到C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可能相同5. 如图,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劲度系数k=10N/m,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第三次(11月)考试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第三次(11月)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并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12 小题,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至7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 至12 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设计的斜面实验巧妙地借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通过实验现象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结论。

B.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都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第谷通过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在精确的计算分析后得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而且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

2.A、B 两地之间有一条平直公路,某时刻一只小鸟和一辆汽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向另一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回到A 后再次折返飞向B,飞到汽车正上方后又以原速率飞回A,依次往复,最终汽车行驶到A。

以A 指向B 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2=2t1,由图可知( )A.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2 倍B.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4 倍C.小鸟和汽车在0~t2 时间内位移相等D.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3.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 点,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轻绳跨过滑轮拉住沙漏斗,在沙子缓慢漏出的过程中,人握住轻绳保持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A.细线OO′与竖直方向夹角逐渐减小B.细线OO′的张力逐渐增大 C.人对地面的压力将逐渐增大 D.人对地面的摩擦力将逐渐增大4.如图所示,三个木块A、B、C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靠在竖直墙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与B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B.B受到A作用的摩擦力方向可能竖直向下C.当力F增大时,A受到墙作用的静摩擦力一定不增大D.B受到A作用的静摩擦力与B受到C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可能相同5. 如图,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劲度系数 k=10N/m ,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双周练语文试卷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2016年9月22日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

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

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

《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

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数学(理)试题

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4级第三次考试理数试卷命题人: 审题人:考试时间:2016年9月22日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2x A x =≤,{B y y ==,则()RAB =ð( )A .[)1,0-B .[]1,0-C .[)1,-+∞D .(],1-∞- 2.已知961log 4,log 4,2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b a c >> C .c a b >> D .c b a >> 3.已知函数sin ()1cos a xf x x=+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2y x =,则a =( )A .1B .2C .4D .124.若337,sin()cos(21225ππαπαπα<<-+-=,则sin cos αα-=( )A .15B .15±C .75 D .75± 5.已知函数()*sin()6y x N πωω=+∈经过点21(,)92π,则ω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46.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0x ≤时,2()23f x x x =+,则不等式(21)2f x -≤的解集为( )A .11,22⎡⎤-⎢⎥⎣⎦B .13,22⎡⎤⎢⎥⎣⎦C .13,22⎡⎤-⎢⎥⎣⎦D .13,44⎡⎤⎢⎥⎣⎦7.设函数22()25,()f x x x g x mx x=-+=-,若对任意的[]10,4x ∈,总存在[]21,4x ∈,使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6B .[]6,7 C .27,78⎡⎤⎢⎥⎣⎦D .27,68⎡⎤⎢⎥⎣⎦8.已知函数()sin cos f x a x b x =+满足2()()3f x f x π+=-对x R ∈恒成立,则要得到()2sin 2g x x =的图像,只需把()f x 的图像( )A .向右平移6π,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B .向右平移6π,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C .向右平移3π,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D .向右平移3π,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9.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1c o s )c o s 3A b C c A π=-=,2b =,则ABC ∆ 的面积为( )AB .CD10.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满足()(4)0f x f x +-=,(3)9f =,则(2015)(2016)(2017)f f f ++=( ) A .9 B .9- C .0D .111.若曲线1:1ln C y x =+与曲线322:2C y x x kx =-+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A .(]0,2B .(],2-∞C .(],1-∞D .(1,2)12.已知函数3()21(0)xf x x x =+-<与32()log ()1g x x x a =-++的图像上存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2-∞B .102⎛⎫ ⎪⎝⎭,C .122⎛⎫ ⎪⎝⎭,D .(0,2)二、填空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4级第三次考试文数试卷命题人: 审题人:考试时间:2016年9月22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150)-︒的值为A .12-B .12C . D2.已知命题:,20x p x R ∀∈>,命题:,sin cos q x R x x ∃∈+> A .命题p q ∨是假命题B .命题p q ∧是真命题C .命题()p q ∧⌝是真命题D .命题()p q ∨⌝是假命题3.已知函数221,1(),1x x f x x ax x ⎧+<⎪=⎨+≥⎪⎩,若[](0)4f f a =,则实数a 等于A .12B .45C .2D .94.已知1sin cos 2x x -=,则sin 2x = A .34B .34-C .12-D .125.2()ln f x ax bx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42y x =-,则b a -= A .1-B .0C .1D .26.在ABC ∆中,,,a b c 为角,,A B C 的对边,若6A π=,3cos 5B =,8b =,则a = A .403B .10C .203D .57.已知()sin()(0,0,)f x A x A x R ωϕω=+>>∈,则“()f x 在1x =处取得最大值”是“(1)f x +为偶函数”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下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A .1xy x =+ B .ln x y x =C .2(2)x y x x e =-D .22||y x x =-9.将函数sin()(0,||)y x ωϕωϕπ=+><的图象向右平移6π个单位,再将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的图象解析式为sin y x =,则sin()y x ωϕ=+图象上距离y 轴最近的对称轴方程为 A .6x π=-B .3x π=C .12x π=-D .12x π=10.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221,[0,1)()1,[1,0)x x f x x x ⎧+∈=⎨-∈-⎩,且(1)(1)f x f x +=-,函数3()2x g x x +=+,则方程()()f x g x =在区间[7,3]-上所有实根之和为 A .-6B .-8C .-11D .-1211.在ABC ∆中,60=︒B ,AC =,则2AB BC +的最大值为A .B .C .D .12.设函数()0)f x a =<的定义域为D ,若所有点(,())(,)s f t s t D ∈构成一个正方形区域,则a 的值为 ( ) A .2- B .4- C .8- 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设集合{|ln(3)}A x y x ==-,集合4{|21}x B x -=≤,则A B =_____.14.设函数()()()a x x xx f sin 1-+=为奇函数,则=a .15.已知函数321()(23)23f x x bx b x b =-+-++-在R 上不是单调减函数,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6.若函数12()1sin 21x xf x x +=+++在区间[,](0)k k k ->上的值域为[,]m n ,则m n +的值是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已知函数()cos cos )(0)f x x x x m ωωωω=-+>的两条对称轴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π (1)求ω的值及()y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y f x =在,36ππ⎡⎤-⎢⎥⎣⎦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52,求m 的值.18.(12分)某电影院共有1000个座位,票价不分等次,根据影院的经营经验,当每张票价不超过10元时,票可全售出;当每张票价高于10元时,每提高1元,将有30张票不能售出,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需给影院定一个合适的票价,需符合的基本条件是:①为了方便找零和算账,票价定为1元的整数倍;②电影院放一场电影的成本费用支出为5750元,票房的收入必须高于成本支出,用x (元)表示每张票价,用y (元)表示该影院放映一场的净收入(除去成本费用支出后的收入)问: (1)把y 表示为x 的函数,并求其定义域;(2)试问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票价定为多少时,放映一场的净收入最多?19.(12分)已知四棱锥E ABCD -中,//AD BC ,112AD BC ==,BCE ∆为等边三角形,且面BCE ⊥面ABCD ,点F 为CE 的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1.如图所示,A是主动轮,B是从动轮,它们通过不打滑的皮带转动,轮的转动方向见图.在B 轮上带有负载,P、Q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则关于P、Q所受的摩擦力的判断正确的是()A.P所受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上B.P所受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下C.Q所受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下D.Q所受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上考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答案:A试题解析:轮与皮带保持相对静止,故P、Q受静摩擦力,轮上P点相对皮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P点受向上的摩擦力;轮上的Q点相对皮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Q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A、B两长方体木块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它们高度相等,长木块C放在它们上面,用水平力F拉木块A,使A、B、C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A.地对B的摩擦力向右B.C对A的摩擦力向右C.B对C的摩擦力向右D.C对B的摩擦力向右考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答案:D试题解析:由于用水平力F拉木块A,使A、B、C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即若把ABC看做一个整体,即该整体向右运动,故该整体所受的摩擦力是向左的;对于C来说,是由于A的摩擦力导致C向右运动,故A对C的摩擦力是向右的,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C对A的摩擦力是向左的;对于C和B来说,B是在C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故C对B的摩擦力是向右的,同理,B对C的摩擦力是向左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如图所示,重力都是G的A、B两条形磁铁,叠放在水平木板C上,静止时B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A.F1=G,F2=2G B.F1>G,F2>2GC.F1>G,F2<2G D.F1>G,F2=2G考点: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答案:D试题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A受到竖直向下重力G、B对A竖直向下的引力F引和B对A 竖直向上的弹力为F1,由平衡条件得:G+F引=F1,得F1>G.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2G和C对B的弹力F2,由平衡条件得知,F2=2G.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为F b=5N,F 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 f1、F f2、F 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A.F f1=5N,F f2=0N,F f3=5N B.F f1=5N,F f2=5N,F f3=0C.F f1=0N,F f2=10N,F f3=5N D.F f1=0N,F f2=5N,F f3=5N考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答案:D试题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b对a的静摩擦力大小F1=0,否则a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不为零,不能保持平衡.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F2=F b=5N.再以三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F3=F c-F b=10N-5N=5N,方向水平向左.所以F1=0,F2=5N,F3=5N。

故选D。

5.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若保持小桶和砂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时,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速度,取其中的两次实验结果,作出小车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设前后两次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分别为M1、M2,则M1和M2关系为()A.M1>M2B.M1<M2C.M1=M2D.三者都有可能考点: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答案:B试题解析: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a1>a2,保持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不变,则合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以M1<M2。

故选B。

6.如图所示,通过空间任意一点A可作无限多个斜面,如果将若干个小物体在A点分别从静止沿这些倾角各不相同的光滑斜面同时滑下,那么在某一时刻这些小物体所在位置所构成的面是()A.球面B.抛物面C.水平面D.无法确定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答案:A试题解析:设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所有小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由图可知,为直径的长度,通过几何关系知,某一时刻这些小物体所在位置构成的面是球面,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在一根轻绳的上下两端各拴一个球,一人用手拿住绳上端的小球站在某高台上,放手后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t,如果将它们稍提高一些,用同样的方法让它们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将()A.减少B.不变C.增大D.因下落高度未知无法判定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答案:A试题解析:设细线的长度为L,第一个小球着地后,另一个小球运动的位移为L,在L内运行的时间,即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第一个球着地的速度为另一个小球在位移L内的初速度;高度越高,落地的速度越大,知高度越高,另一个小球在位移L内的初速度越大,根据L=v0t+gt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所以△t>△t′,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阻力分别为f1和f2,如果物体m1先落在地面,那是因为()A.m1>m2B.f1<f2C.D.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答案:C试题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1g-f1=m1a1得:a1=g-m2g-f2=m2a2得:a2=g-由题意应该有:a1>a则可得:故选C。

9.如图所示,物块M位于斜面上,受到平行于斜面的水平力F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外力F撤去,则物块()A.会沿斜面下滑B.摩擦力大小变小C.摩擦力大小变大D.摩擦力大小不变考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答案:B试题解析:未撤去F前,将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两个分力,在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为mg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下,作出物体在斜面平面内的受力情况如图由平衡条件得:摩擦力:,f的方向与F和mgsinθ合力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撤去F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没有变化,所以最大静摩擦力也没有变化,此时mgsinα<f m,故物体不会沿斜面下滑.选项A错误;由平衡条件得,撤去F后,摩擦力大小为f′=mgsinα<f,即摩擦力变小,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10.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其中A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以初速度v0向着A物块运动。

当物块与弹簧作用时,两物块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

请识别关于B物块与弹簧作用过程中,两物块的图象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答案:D试题解析:碰后时B速度减小,A的速度增大,而由于弹力增大,故A、B的加速度均增大;而在弹簧到达最短以后,继续B速度减小,A的速度增大,因弹簧开始伸长,故两物体受力减小,故加速度减小;由图可知,正确图象应为D。

故选D。

二、多选题(共4小题)11.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角速度为ω3;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v,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2>F3>F1B.a1=a2=g>a3C.v1=v2=v>v3D.ω1=ω3<ω2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答案:AD试题解析:A、根据题意三者质量相等,轨道半径r1=r2<r3物体1与人造卫星2比较,由于赤道上物体受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而近地卫星只受万有引力,故F1<F2,再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间距越大,引力越小,则有F2>F3,故A正确;由选项A的分析知道向心力F1<F2,故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1<a2,故B错误;由A选项的分析知道向心力F1<F2,根据向心力公式F=m,由于m、R一定,故v1<v2,故C错误;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故T1=T3,根据周期公式T=2π可知,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故T3>T2,再根据ω=,有ω1=ω3<ω2,故D正确。

故选AD。

12.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半径不同的半球形碗,放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使两碗口处于同一水平面。

将质量相同的两小球(小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分别从两个碗的边缘由静止释放,当两球分别通过碗的最低点时()A.两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B.两小球对碗的压力大小不相等C.两小球的动能相等D.两小球机械能相等考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答案:AD试题解析:两小球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均守恒,初始时两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动能都为零,则初始时机械能相等,下滑的过程中各自的机械能不变,所以两球到达底部时,两球的机械能一定相等;对任一小球,由机械能定恒可知mgr=mv2,解得:v=.小球通过碗的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为a==2g,可知,两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D正确;在碗底,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可得,F=3mg,两球受碗的支持力相等,故两球球对碗的压力相等,故B错误.动能:E k=mgr,故两小球的动能不相等,故C错误。

故选AD。

13.一初速度为6m/s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的加速度,当它的位移大小为3m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答案:ABC试题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s=v0t+at2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位移可能为x=3m,代入数据有:3=6t-t2解得:t1=,t2=位移也可能为x=-3m,则-3=6t-t2解得t=(负值舍去);故D错误,ABC正确。

故选ABC。

14.如图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的高尔夫球,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的A穴,则()A.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穴所用时间为B.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穴所用时间为C.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D.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答案:AC试题解析:由于水平方向受到空气阻力,不是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由h=得,t=故A正确、B错误;由分运动的等时性,及逆向思维知,水平方向匀减速运动减到零时可反向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L=及v=at与h=联立即得到v=,故C正确,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