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

合集下载

(完整版)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完整版)20-一滴水经过丽江

“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 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 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了 什么手法,此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对比,突出丽江带给人们心灵的宁静,她会让来自 喧哗的都市的人们心静如水。
比较下面主客对话的内容和情感,看看有什么不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五、“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它为 什么会犹豫呢?
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 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 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 徘徊时,被急匆匆的状元后成才路 来者推着前行。来 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
状元成才路
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趣味十足。表现了对四方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重点) 2.理解以第一人称来写作的好处。(重点)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2情怀。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 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 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 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 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 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 的美。
精神风貌: 热闹,快乐,勤奋。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 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 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精神风貌: 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 笑与歌唱。 精神风貌: 热闹,愉悦。
小结: 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 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 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 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水车
小桥 四方街街道店铺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时间视角:从历史到现在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写现在。 空间视角:第一部分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第二部分平地 起伏,接近游人视角。
整体感知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5.“一滴水”乘着水车在高处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本文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
2.“一滴水”从何而来? 一片雪,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变成了坚硬的冰 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3.“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那些地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人村庄 草甸上
古代 落水洞
现代
玉河
象山脚下 的黑龙潭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 和田地里
纳西人院子
中河
用了四个“经过”,用排比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 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 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 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 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八年级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哪个 地方吗?
你去过丽江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化身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检查预习
教 2 学习目标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学 3 知识必备
9 作业
环 4 明确所至,了解视角
节 5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6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一滴泪经过丽江》课文原文

《一滴泪经过丽江》课文原文

《一滴泪经过丽江》课文原文一滴泪经过丽江在云南的丽江,有一位叫做小梅的姑娘。

她非常聪明善良,又非常美丽动人。

有一天,小梅收到了一封寄给她的信。

信中说:“我是一滴泪,来自遥远的地方。

听说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所以我特地来找你,希望能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

”小梅对这封信感到非常惊讶和开心,她立刻回信说:“亲爱的泪,我很高兴你来找我,我也很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请问你什么时候能来丽江见我呢?”泪回信说:“我会在今天夜里来到丽江,只要你在河边等我。

”小梅按照约定,来到了丽江的河边等待着泪的到来。

夜晚过去了一半,小梅看到了一个闪亮的光点,接着,一滴晶莹剔透的泪从天空中慢慢地落下来。

小梅非常激动,她走近泪,轻轻地接住它,然后把它放进她的眼睛里。

自此以后,小梅的眼睛变得非常美丽,每当她哭泣的时候,泪就会变成五彩斑斓的花瓣飞舞在空中。

小梅和泪成了非常亲密的朋友,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分享快乐和悲伤。

他们一起欣赏了丽江的美丽风景、品尝了美味的当地食物,还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泪告诉小梅,它来自一个忧伤的地方,在那里,人们需要有泪来宣泄内心的情感,同时,泪也需要有一个快乐的地方,让它们可以转化成美丽的花瓣,飞舞在空中。

小梅决定要帮助泪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她告诉泪,在丽江有很多的快乐和幸福,泪应该留在这里。

从此以后,每当小梅哭泣的时候,泪都会变成美丽的花瓣,飞舞在丽江的天空中,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滴泪都有它的意义,它可以将忧伤转化成快乐,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温暖,让世界充满爱和美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 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 一滴水经过丽

——阿来
关于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包括的内容非 常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都可以成为 游记的题材;它的写法比较自由,既能增长读者知识,开阔其视野, 也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游记的要素:第一,所至(骨骼),即作者的游踪;第二,所见 (血肉),即作者在游程过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 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第三,所感(灵魂), 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2012年,阿来第三次到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有名的旅游 胜地,阿来受当地政府的邀请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 读”的描绘丽江真实样貌的文字,阿来就写下了《一滴 水经过丽江》一文。
读准字音
驿道 [yì dào] 矗立[chù lì] 徘徊[pái huái] 砚池[ yàn chí] 渠水[qú shuǐ]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丽江坝草甸
四方街
玉河
黑龙潭
落水洞
水车
中河
小店
院子 果园和田地
大海
金沙江
思考:一滴水为什么“经过”丽江 而不是“流过”丽江?
➢ 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像 人一样“经过”,更加符合游记“移步换景”的特 点。
➢ “流过”带有漫不经心的色彩,流过丽江的这滴水 好像不能仔细欣赏并珍惜丽江的美景,而“经过” 带有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是留恋的色彩,符合 “水”的身份和特性,也比“流过”更加诗意。
写一滴水,为什么要先写雪、冰?
“玉龙雪山”是丽江的地理标志,是 纳西人眼中的神山、保护神,雪山对 人们的意义非凡。
雪、冰带给人一种圣洁、冷冽、平静 的感觉,为后面写“水”苏醒后的兴 奋做铺垫,形成对比,更突出了“水” 完成的夙愿的强烈情感,表达了一种 对丽江深沉喜爱的情感。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2024年可用课件
19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这里写在黑龙潭边远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在蓝 天的映衬下晶莹夺目,在潭水的映照下让人目眩神迷。作 者用人的感觉突出雪山的壮美。
2024年可用课件
1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诗集 《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 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 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2000年,其 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 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 学奖中篇小说奖。
眺望: 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 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 依托,依附。 轻盈: 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
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2024年可用课件
12

1.勤劳平和
2.热闹欢乐,恬淡和

3. 和谐融洽
15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
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
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
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
2024年可用课件
9
整体感知
2024年可用课件
10
字词累积
驿道( yì ) 蘸到(zhàn ) 眺望( tiào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yàn)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2)牛源的山水画笔墨苍劲(cāng jìng),浑厚中不乏灵动。

(3)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bānlán),美极了。

(4)山上的塔静静地矗立(chùlì)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轻盈喧哗闸口亭台楼阁B.应照徘徊翡翠目眩神迷C.犹豫跳望擦拭五彩斑斓D.硕大漫溢照壁明扬世界(解析:B项“应”应作“映”;C项“跳”应作“眺”;D项“明”应作“名”。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

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

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

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

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①句修改意见:用词不当,应把“纳西族”改为“纳西族人”。

(2)第④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4.(2017·云南模拟)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生字拼音、词语解释20、一滴水经过丽江
闸zhá砚yàn蘸zhàn喧哗xuān hu
á奔流bēn liú
矗立chù lì映照yìng zhào苍劲cāng jìng
翡翠fěi cuì眺望tiào wàng 擦拭cā sh
ì硕大shuò dà喧腾xuān téng亭台楼阁tíng tái lóu gé
目眩神迷mù xuàn shén mí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草甸: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闸口[zhá]:闸门开时水流通过的孔道。

矗立[chù]:高大而笔直地挺立、高耸。

苍劲[cāng]:指树木苍老挺拔。

徘徊[pái huái]:比喻犹豫不决。

翡翠[fěi]:是玉的一种。

掺入[chān]:倒进。

砚池[yàn]:指砚端低洼储水处。

蘸[zhàn]:用物体沾染液体。

眺望[tiào]:指从高处远望。

擦拭[shì]: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

硕大:肥大;巨大。

喧腾[xuān téng]:喧闹沸腾,形容声音杂乱。

亭台楼阁[gé]: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xuàn]: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滴⽔经过丽江》是阿来写作的散⽂,本⽂通过描写⼀滴⽔的旅⾏,讲述丽江的风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0课《⼀滴⽔经过丽江》课⽂原⽂ 我是⼀⽚雪,轻盈地落在了⽟龙雪⼭顶上。

有⼀天,我醒来,发现⾃⼰变成了坚硬的冰。

和更多的冰挤在⼀起,缓缓向下流动。

在许多年的沉睡⾥,我变成了⽟龙雪⼭冰川的⼀部分。

我望见了⼭下绿⾊的盆地——丽江坝。

望见了森林,⽥野和村庄。

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滴⽔。

我想起来,⾃⼰的前⽣,在从⾼空的雾⽓化为⼀⽚雪,⼜凝成⼀粒冰之前,也是⼀滴⽔。

是的,我⼜化成了⼀滴⽔,和瀑布⾥另外的⽔⼤声喧哗着扑向⼭下。

在⾼⼭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声喧哗。

⼀路上,经过了许多⾼⼤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的⼈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个⼭间美丽的⼤盆地。

从⽟龙雪⼭脚下,⼀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线尽头,⼏座⼩⼭前,⼈们正在建筑⼀座城。

村庄⾥的⽊匠与⽯匠,正往那⾥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叫做象⼭,狮⼦⼭,更远⼀点,叫做笔架⼭。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领⽊⽒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街。

四⽅街筑成后,⼀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来了,把⽟龙雪⼭写进了书⾥,把丽江古城写进书⾥,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街。

但是,眼前⼀⿊,我就和很多⽔⼀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把⾼⼭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叫做落⽔洞。

落⽔洞下⾯,是很深的⿊暗。

曲折的⽔道。

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的味道的地下,我⼜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过去了好⼏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从象⼭脚下的⿊龙潭冒出来。

咕咚⼀声翻上⽔⾯。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

⿊头发的⼈,黄头发的⼈。

⿊眼睛的⼈,蓝眼睛的⼈。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我是一片轻盈的雪,落在了玉龙雪山的顶上。

有一天,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坚硬的冰,与更多的冰一起缓缓流动。

在多年的沉睡中,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从高处望去,我看到了山下的绿色盆地——丽江坝,看到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当我被阳光融化成一滴水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前世,从高空的雾气变成一片雪,然后凝结成一粒冰,最终又化成了一滴水。

我和其他水一起喧哗着从瀑布中冲下,敞开喉咙大声喊叫,经过许多高大挺拔的松树和杉树,还有开满鲜花的杜鹃和山茶。

我们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穿过纳西族的村庄,人们都在说着“丽江坝,丽江坝”,这是一个美丽的山间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延伸,直到视野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后来我知道,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是笔架山。

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XXX家族率领百姓建造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建成后,一个名叫XXX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流传开来。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上放牧牛羊的草甸,我也想去四方街看看。

但突然一黑,我和其他水一起跌落到地下的落水洞里。

落水洞下面是深不见底的黑暗,蜿蜒曲折的水道和安静的深潭。

在这充满寂静和岩石气息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数百年后,我被亮光惊醒,和其他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中涌出来。

我看到了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我看到了潭边的亭台楼阁、花和树,还看到了玉龙雪山,它晶莹夺目地矗立在蓝天下。

XXX映照着雪山,真是让人目眩神迷。

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每个语言中都频繁出现着“丽江,丽江”。

此时的丽江已经是一个大城市了,不仅有最初建城的纳西人,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四方街和玉龙雪山。

我想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ānɡ )牌坊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fánɡ )染坊

( mò )没收
( méi )没有
词语解释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
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闸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
雄健有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趣味十足。表现了对四方街的喜 爱,让它无法选择。
六、一滴水在四方街经过了哪些地方?读课文, 找找看。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 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 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重点)
2.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难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体会与感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重点)
状元成才路
作者名片
阿来,男,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著名 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 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思考: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 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 四方街“名扬世界”,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 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 而建,顺水流而设,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 术美和地域特色。
状元成才路

写出了四方街的变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 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 的背景摄影留念。
五、“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它为什么会犹 豫呢?
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 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 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 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 着前行 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 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路途坎坷,困难重重
四、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 蓝眼睛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 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 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 对
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二、读课文3-15自然段,说一说一滴水先后去 了哪些地方? 来到丽江坝 奔流走过草甸、落水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来到丽江古城 在四方街漫游
状元成才路
三、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1.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2.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极其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市井 民俗图——热闹、勤奋
七、一滴水离开中河后又看见了什么?请简要 概括一下。
1.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 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民俗图——平和、悠然] 2.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
3.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动作描写,写出了木府建筑的奇特与非凡,令 众游客如痴如醉。] 4.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 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要作品: 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 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 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
益在丰盈》。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 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 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 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4.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状元成才路
景美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 历史 渊源 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 名声 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 传播 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作者以自己喻水,是文章
一大亮点,丰富了整个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富
状元成才路
有感染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结构严谨,构思新颖。 作者全方位的展示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
情,以行踪为线索,讲述了浏览丽江古城的全过
程,以第一人称展示,使感受客观真实,构思新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
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
可做装饰品。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
令人惊异。
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
写作思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一部分(1-2):写“我”由雪变成冰川,再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在此后的10余年间,丽江古城“用保护世界遗产带
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类
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共同难题探索出了全新的路
子和经验。
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造成丽江原住居民大 量外迁、传统民族文化遭受冲击、生态环境正在发 生改变,“过度开发”、“太过商业化”的质疑也
不绝于耳。盛名之下的丽江古城在保护与利用间艰
难地、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平衡。
课后作业
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丽江,有关四
方街的信息。
2. 选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模仿课文写一篇文章。
颖独特。
3.角度多样,视角独特。 从各种角度来描写丽江的优美繁华的景色,
悠闲恬淡的生活,视角独特,笔法新颖有魅力,
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
拓展迁移 四方街
四方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品交易场所。丽江 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展 现着汉、藏、白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 元文化形态。
3.文中描写了丽江的优美景色和悠闲的人民生活, 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说丽江成为了一个变
了味的商业城,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点的,谈一谈
你的看法?
结构梳理
“我”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 一 滴 水 经 过 丽 江 一滴水来到丽江坝 一滴水的 漫长旅行
状元成才路
一滴水奔流走过草甸、落水 洞的情景 一滴水仰望着玉龙雪山兴奋 地来到丽江古城
状元成才路
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 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状元成才路
字词学习
驿道( yì ) 闸口( zhá ) 掺入(chān) 渠水( qú )
状元成才路
草甸( diàn) 砚池( yàn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厚重的历史感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 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写出了对四方街的向往 读一读,想一想,一滴水去四方街的路是 一帆风顺的吗?请找出相关句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跌入落水洞,陷入沉睡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 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 地方叫作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 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变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写一滴水的漫长旅行。
第三部分(16):写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 入了江海。
课文解读
一、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 过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雪——冰——水的蜕变历程说明了什么? 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
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
矗立( chù )
徘徊( pái huái)翡翠( fěi ) 蘸到(zhàn) 硕大(shuò) 擦拭( cā shì)
状元成才路
咕咚( ɡū dōnɡ) 老柏树( bǎi )
多音字 ( bǎi )柏树
柏 ( bó )柏林 当 ( dànɡ )上当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dānɡ )应当
( bò )黄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丽江风情 热爱向往
一滴水在四方街的漫游历程
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入了江海
主旨概括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
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的优美
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 江的向往与热爱。
艺术特色
1.语言简洁生动,艺术魅力浓郁。
状元成才路
(2)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使读者产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