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交通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交通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录

第一节推进科技进步 (3)

一、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3)

二、加强重大科技研发 (4)

专栏12 “十二五”重大科技研发专项 (5)

三、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5)

专栏13 “十二五”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重点领域 (6)

四、强化科技标准化建设 (6)

第二节加强信息化建设 (7)

一、加强行业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建设 (7)

二、加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8)

三、加强行业市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8)

四、加强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 (9)

五、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 (10)

专栏14 “十二五”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 (10)

六、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和保障能力建设 (11)

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要以科技进步为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加强

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推进科技进步

一、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布局,优化实验室研究方向,重点加强交通安全、节能环保、智能交通、决策支持等领域实验室建设,对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域和方向、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行业重点实验室,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培育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在明确总体布局、建设模式、实施方式、管理机制和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民航工程技术、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等领域建设15个左右行业研发中心,促进行业技术开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加快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对直属交通运输科研机构基础条件投入,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装备、重大关键仪器设备和大型综合试验场建设;继续支持工程建养、运输、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科研条件建设;注重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二、加强重大科技研发

支持重大交通科技专项。以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为主,依托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支持跨江海通道大型结构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内河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与应用、新一代公路基础设施维护技术与装备开发、水上搜救打捞、航空安全等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成果。

突出交通科技研发重点。以实用性、前瞻性技术为主,紧密结合全国和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开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港口与航道建设与养护、内河通航枢纽、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城市客运、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交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交通运输信息化、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支持等重点方向研发,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三、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行业实际需求,通过开展示范工程及专项行动计划等各种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组织优化、智能交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保障、邮政专用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成果推广应用。

建立科技成果推广规章制度。重点在资金投入、人才保障、激励措施、信息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完善促进科技成果推广的制度保障与动力机制,探索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推广机构,促进成果推广应用。

建设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推进交通

运输科技数据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强化科技信息资源服务能力,提升科技成果推广信息服务水平。

四、强化科技标准化建设

推进技术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实施。促进标准化建设的协同管理,加强现代物流、道路运输、建设养护、内河船舶、城市客运、智能交通、交通信息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邮政服务等技术标准的制修订,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质量与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加强计量检测技术体系建设与产品质量监督。针对交通产品质量

和基础设施建养质量,加强计量检测机构与基础条件建设,开展计量技术规范及校准技术研究和规程制修订工作;完善交通运输产品质量抽查、质量认证工作,提高交通产品质量监督水平。

第二节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行业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建设

深化各业务领域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交通情况调查等系统,并加强联网管理和集成应用。深化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推进部省水路运输信息系统、港口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积极开展港航公共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管理系统建设。开展内河水网重点区域数字航道建设,深化水上重点物资跟踪管理系统。完善海事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地方海事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救助打捞管理信息系统、交通公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民航电子政务技术平台、民航综合信息平台以及民航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立邮政行业服务水平监测和综合评价系统,健全邮政行业监管体系。完善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平台,推动各级交通政务网站开展路政管理、运政管理、海事管理、港政管理等交通行政许可的“一站式”服务。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并与国家电子口岸对接,促进外贸和物流便利化。推进民航简化商务信息系统工程、新一代全球分销系统工程、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以行业监测分析、政务公开、行政执法和社会应急等为

重点的邮政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到“十二五”末,力争部省两级电子政务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二、加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深化完善省域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强化路况、养护施工、交通管制、气象等实时信息的服务,实施省域、跨省域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系统建设,力争实现以全国统一特服号、统一交通广播频率为特征,提供有机衔接的多种服务手段,并覆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广大城乡地区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强化航道状况、水位水深、水上水下施工、交通管制、水文气象等信息的服务,在重点水域实施水路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水路客运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培育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行业市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完善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广普及公路水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标准规范管理系统,建设公路水运工程招投标管理等系统。

建设完善公路水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深化完善公路水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推广普及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船舶船员

“一卡通”、船舶电子签证等系统,实现公路水路运输行政执法信息、信用信息跨区域、跨部门的交换和共享,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

四、加强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

积极引导建设、推广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和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十二五”末,实现全国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60%,ETC车道数6000条,ETC用户量500万个。

建设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两级路网管理平台,完善对国省道重要路段、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等重点监控目标运行状态、气象条件等的监测、监控和预警。

完善海事、航道管理、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沿海港口重点水域及内河高等级航道的船舶交通、通航环境、港航设施、水文气象等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安全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重点营运车辆和船舶的监测监控系统,重点跟踪“两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和重点营运货车、“四客一危”船舶(客渡船、旅游客船、高速客船、滚装客船和危险品运输船)的安全技术状态和运行状况。

建设多网联动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满足“监管到位、协调联动、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要求。

五、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

建设与业务系统相融合的交通统计信息系统,依托业务管理与服务系统,完善交通统计信息指标体系,实现统计数据从交通运输业务系统的有效获取。

在行业统计、各主要业务系统基础上,建设部省两级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系统,开展重点物资运输、基础设施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生产安全、运输市场、行业能耗等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状态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适时调整行业发展政策,面向社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发挥导向性作用。

六、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和保障能力建设

完善行业信息基础设施,提升通信信息网络支撑能力。利用全国高速公路光纤、管道资源,适时组建连接部省的交通运输行业专网,有条件的省份可根据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网络资源开展行业专网建设。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建立应急联合通信保障机制。

完善部省两级数据中心体系,提升行业数据服务能力。完善交通行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结合重大工程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健全和完善行业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部省两级数据交换平台,满足行业数据交换和共享要求;建设运行维护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和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

完善行业信息标准框架体系,提升信息共享协同能力。加快制定交通信息化基础性关键标准,按照行业标准体系框架,结合重大工程和示范、试点工程的建设,及时提炼和完善相关信息标准规范;加快制定基础性关键标准,建设标准一致性和符合性检测平台。

构筑行业信息安全体系,提升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统一的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系统;加快建立部级数据容灾备份中心。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十二五工作总结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几年建设,目前重要领域和重点业务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金盾、金关、金财、金税等近百个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陆续建成并顺利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提高,地区差异现象依旧存在 在中央层面,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水平稳步提升,并逐步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加大应用系统建设力度,在继续推进金盾、金关、金财、金税等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相关数据显示,到“十二五”中期,中央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80%相较“十一五”时期增长了10% 另据调查,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公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100%税务、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有“金字工程”支撑的重点领域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接近或达到100% 在地方层面,地方各级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逐步提升,应用不断深化。截至20XX年底,省级、地市级和区县 级政府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分别达到75% 60囁口40%

有效支撑了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履职。 此外,核心业务数据库覆盖率有所提升,绝大多数中央部委的核心业务都有数据库支撑;省、市、县三级核心业务 数据库覆盖率分别为32% 24嚇口29% 但是,业务应用的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总体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市级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在80%以上, 区县达到50%;而中西部省、市级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接近50%多数中西部区县级业务系统仍处在起步阶段,覆盖率仅在30%左右。 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风险依然严峻 “十二五”期间,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数据显示,有92%的中央国家机关和71%的省级政府将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作为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地方和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立网络信任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监管体系。同时,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制度建设,加大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力度,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呈现回升态势,20XX年有%的被调查者发生过信息安 全事件,与20XX年相比增长%特别是针对移动终端的安全事件频发。在抽查的2714个政府网站中,有%勺网站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平均每个网站存在个风险漏洞。另据20XX年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 五工作计划 Summary of informatization work i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

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9%、21.8%、12.3%和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长沙”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XX年至20XX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敷设光缆13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天心区范围全境,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初稿) (2016---2020年) 执笔:尹勇 一、“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情况 从“国重”学校到“国示”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从无到有,逐步丰富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历程,在学校科学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有: 1.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00M、电信、联通双宽带链路出口,校园网络主干网络传输速度万兆(10G)、千兆(1G)到楼层、百兆(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络。全校铺设信息点1200余个,以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楼栋汇聚交换机。校园网中心机房采用高端惠普服务器并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服务器集群,同时配备了24TB存储设备,核心交换机采用华为电信级交换机背板带宽为12TB,交换容量为2TB,为数字化仿真实训、数字化实训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所有教室均接通校园网络并安装多媒体设备145台套,为数字教学资源进课堂提供了条件。无线网络建设进展迅速,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全校联网的教学与办公用计算机1200余台,建成网络教室140 多个,配备电子白板10 套。 2.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具备一定基础。立足校园网络,提供稳定的门户网站服务、文件服务、实训仿真服务等基础信息服务。教学科研资源方面,建

设了包含68门精品课程和共建共享课程;购买了通用主题素材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等4个资源类系统,电子图书资源已达10万册。 3.门户网站成为学校主要展示和交流平台。学校门户网站是校园网的首批应用项目,由学校和网络公司共同开发和管理,建成已有近10年历史,经历了两次改版,功能不断完善,在促进信息公开、对外宣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后,又重点推动了各二级部门网站以及国家示范校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江职中好人榜评选等专题网站和互动栏目的建设,促进校务信息公开,强化门户网站对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服务职能。目前我校门户网站日访问数超过三千人次,是学校对外最主要的窗口和平台。 4. 建设了一批部门级应用信息系统。学校建有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1个、建成学生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师培训系统、教学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等共16套校园数字化平台子系统。 学校利用现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汽修、电商、数控等专业利用岗位实境视频教学中心、数控编程室、营销模拟实训中心等专业化教室,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开展仿真模拟教学;依托教师培训系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自动记录教师学习进展情况,截止2015年底,学校参与培训教师达800余人次,实现教师校本培训的规范化、信息化。全面推开无纸化考试,学校基本实现了学生技能鉴定理论考试、技能期末理论考试教考分离和应知评价无纸化,在线考试、网上阅卷覆盖12个专业27个学科。 二、“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CH7—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第七章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要以科技进步为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 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推进科技进步 一、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布局,优化实验室研究方向,重点加强交通安全、节能环保、智能交通、决策支持等领域实验室建设,对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域和方向、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行业重点实验室,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培育 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在明确总体布局、建设模式、实施方式、管理机制和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民航工程技术、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等领域建设15个左右行业研发中心,促进行业技术开 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加快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对直属交通运输科研机构基础条件投入,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装备、重大关键仪器设备和大型综合试验场建设;继续支持工程建养、运输、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科研条件建设;注重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二、加强重大科技研发 支持重大交通科技专项。以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为主,依托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支持跨江海通道大型结构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内河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与应用、新一代公路基础设施维护技术与装备开发、水上搜救打捞、航空安全等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实用性强的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成果。 突出交通科技研发重点。以实用性、前瞻性技术为主,紧密结合全国和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开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港口与航道建设与养护、内河通航枢纽、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城市客运、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交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交通运输信息化、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支持等重点方向研发,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专栏12“十二五”重大科技研发专项 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专项研发:

关于我国“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于我国“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国工程院“十二五”规划信息化专题组 2009年6月15日 一、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我国信息化的五大应用领域如下: ●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包括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服务业 信息化、电子商务等; ●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包括教育、体育、公共卫生、劳动保障 等; ●政治领域的信息化,包括OA、门户网站、重点工程等; ●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包括图书、档案、文博、广电、网络治 理等; ●军事领域的信息化,包括装备、情报、指挥、后勤等。 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10日发布的“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

国必须及早准备。该报告中的路线图同时提出了必须着力解决22个 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其中,包括6个信息领域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过程工程、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系统、艾级(1018)超级计算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将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由IBM 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描述了信息社会的远景。“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通过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人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智慧方法有三方面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二)信息化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信息化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 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周宏仁]。 1、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第二产业;催生了众多新兴的产业部门(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微电子和软件产业);导致了现 代服务业的诞生和迅速发展。 2、信息化发展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十二五医疗信息化

“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23日表示,公共卫生信息化是整个卫生信息化的一部分。着力解决卫生信息的“孤岛问题”,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推进“3521工程”。 据悉,今年年初,卫生部已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 孟群表示,目前卫生部信息中心邀请有关专家,就“十二五”期间将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卫生信息化应用、建设相结合的课题展开研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告诉记者,闵行区糖尿病管理率86.99%,血糖控制率69.28%,高血压管理率超过80%,而全国平均值是不足10%,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的功劳。闸北区卫生局局长王光荣则表示,闸北区下一步启动“智慧卫生”的十大项目,把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进行深度开发。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嗅觉灵敏的国内外企业早就嗅到了医疗信息化的商机。IBM、西门子、思科、GE、微软等众多跨国企业已提前布局抢位,而国内上市公司中银江股份和东软集团也早已开始分享医疗信息化的大蛋糕。 医疗信息化获百亿资金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医疗信息化的拐点出现,未来三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上海证券报记者宦璐○编辑阮奇 近期以来,医疗信息化产业不断迎来新冲击波:专注于医疗信息化的IT公司金世达第二次冲关IPO;炙手可热的iPad的电子病历服务新近获得67.5万美元的第一轮投资…… 在全球医疗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我国的数字医疗、健康物联网等医疗信息产业的发展开始风生水起。本报记者昨日获悉,我国今年将斥资上百亿元完善信息化医疗系统,包括配备乡村医疗机构等。 200亿新增投入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向记者表示,今年我国将斥资上百亿完善信息化医疗系统,同时,卫生部今年拨款24.5亿元专项资金给予45万个村级卫生所配置电脑及网络,建立数字化医疗档案。 “最近两年,各级政府正通过投资来完善县级医院的医疗系统。去年,每个县医院投入250万元,这部分投入中,很大比例是用来建设医疗信息化体系,如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

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容【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 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 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 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 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 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 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 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 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 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 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动向 (7)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 【农业部:编制 948 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各产业“十二五”规划点评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 【“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主要省市“十二五”规划进程 (24)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规划成浙江省政治协商重点】 (26) 【海南省:将跨海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 (26)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 (27)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九大关注重点】 (28) 【西藏“十二五”规划:立足实际超前谋划】 (29) 【香港自请纳入“十二五”规划】 (30) 【“十二五”规划聚焦 10 大城市群】 (31)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科学分析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实际需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是未来五年指导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和农业服务信息化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成绩,信息化基础明显改善。“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需求更加迫切,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重大机遇,任务也十分艰巨。 (一)信息化基础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完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截至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7.5台/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达到115.2部/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达到67部/百户。 信息资源建设成效显著。经过“十一五”努力,覆盖部、省、地市、县的农业网站群基本建成,各级农业部门初步搭建了面向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政策等各类信息。据统计,我国农业网站数量达31000多家,其中政府建立的有4000多家。农业部相继建设了农业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统计、农业科技与人才、农产品价格等60多个行业数据库。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66766人阅读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隐藏>> 13 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科教人才强国不是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7日晚浮出水面。第七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22处讲“创新”,让人看到了执政党的孜孜以求。就在此前公布三个月前,新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四个多月前,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世;四年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这一系列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在不断呼唤“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讲“创新”要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特殊创新力的人,才能引领各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解决,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创新型人才”必然成为国家战略。“建议”也明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数字可证中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2009年,全国共有在校生2.6亿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979万。但要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则要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普及达到40%以上。而要实现有创新能力的人数呈规模效应的“人才强国”,远非几个文件所就能达到,需要全社会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珍视。今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时谆谆告诫教育者“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这显示出中南海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教育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无破解良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而这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求索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现在讲“创新”好像是个很时髦的词,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讲中国缺乏创新就是缺乏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是要从教育基层的点点滴滴做起。教育部日前下令要求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时,强调“使横跨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头一个五年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而这要求“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14 广州日报:您认为,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哪些新的亮点?辛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其一、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一五”再至“十二五”,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根本指针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此前,有人曾对“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这没有必要,因为它的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二,发展战略前后衔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强调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要求一直未变,只是在进入“十二五”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 序言 中国旅游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示精神,全面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阶段。为推进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及指导,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作为旅游业首部国家级信息化五年规划,将立足于整个旅游产业,力求做到全面、完整,为“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提供宏观指导,为各地各级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为旅游信息化各参与主体提供方向指引。 一、现状和形势 (一) 发展现状 1. 旅游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国家、省、市三级旅游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旅游信息化规划、管理和组织工作有效推进,全国行业管理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信息化管理由办公自动化和面向行政管

理的职能逐步发展为整个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各类旅游信息化标准规X的制定及推广应用逐步展开,《旅游电子商务标准(草案)》和《饭店信息管理标准(草案)》两部旅游信息化领域国家标准完成申报,旅游地理信息、旅游遥感信息、旅游卫星定位信息等多项行业标准陆续出台。旅游信息化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基于高可信网络的数字旅游服务开发及示X系统》取得初步成果,应用示X效果获得一致好评。 2. 旅游电子政务稳步推进。 以内部办公网络和业务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得到迅速普及与推广,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信息发布、公文处理等功能基本实现,办公效率显著提升,行政成本有效降低;旅行社监管系统,导游管理系统,景区管理系统,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统计与财务系统,假日旅游预报系统等多个行业管理系统稳定运转,管理体系逐步规X,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各级旅游政务网陆续开通,政务公开、办事指南和在线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形象不断深化。 3. 旅游在线服务市场快速崛起。 网络预订渠道快速发展,网络预订市场急剧增长,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初具规模。2009年旅游在线预订的用户规模为3024万人,同比增长77.9%;网上旅游预订市场规模为38.9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 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下是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指导思想、主题、主线的原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 “十二五”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临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关键时期。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促进信息技术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只有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促进我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临邑县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临邑县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1、信息化普及水平大幅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县用10%的企业安装了ERP系统,部分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相关企业安装了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流程性企业集散控制系统(DCS);开辟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政府政务网站建设全面实施,实现了政务信息公

开。5年间,信息化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2、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明显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各产业有效融合,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改造,极大带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农业和农村领域,9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网页或网站;各乡镇都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采用统一的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网直通车”项目,使全县所有村庄具备了上网直通车开通条件,目前已接入站点达到600多个;集中精力抓了农村通信网络建设,于2009年底宽带网络已覆盖全县大部分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有效指导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工业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建筑、电力、规划、科研设计、机械加工等重点行业基本普及,计算机监控技术在80%规模以上的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纺织服装等流程型生产企业得到应用,有近30%的规模以上企业成功或部分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带动了企业生产的节能、降耗和增效,恒利热电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供暖监测系统”和泓淋电子的“企业ERP系统”两项目被列入国家信息技术“倍增计划”,90%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网站,网上支付、网上销售已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改造资金投入达1.2亿元,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5以上。 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开通了临邑县政务网,所有政府下属部门制作了政务网站,70余个科局单位进行了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五年规划/规划发展历程 起源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回顾“五年计划”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且可以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可以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五年计划发展历史数据, “十一五”改革开放“十一五”攻坚战 概述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基本政策。第一个转变是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增长的转变。 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5.2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2.1万亿美元;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26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是“十五”的1.6倍;外商投资额2010年为59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9%。 “十二五”(2011~2015):迎接新常态,实现新增长 概述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开好局,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7.9%。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经济结构明显改善。2012年服务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占国内市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9.5%;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对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58%;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4年城镇化率为54.77%。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也是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 目的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翻一番,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城镇化率显著提高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按照我国目前的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所有贫困县都摘帽解决区域整体贫困问题。公民的社会文明素质和水平显著提高。生态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11〕47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省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信息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不断加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控技术应用率达50%以上,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率达40%

以上。农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山区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各类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基本建成,数字出版产业全国领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取得明显进展,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络和机器对机器(M2M)等技术的物联网方兴未艾,云计算顺利起步,前瞻性提出并实施“数字广东”战略。 2.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我省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并成为全省首个突破万亿元产值的主导产业,对我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20389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2445 1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信息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和便民服务,提升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建成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政务网络体系和全省电子政务密钥管理、电子认证基础设施以及涵盖省直单位、18个地级以上市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通过电子政务网站群提供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等便民服务。电子纪检监察综合平台在行政审批、行政效能投诉、行政执法、财政资金运行等重要领域实现省、市、县三级全面覆盖。政法系统信息网络平台完成省、市、县三级以及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纵向和横向的互联互通。 4.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3169.1万,移动电话用户达9708万,用户规模和业务量均居全国首位。有线电视网用户达1704万,其中数字电视用户929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8%,在国内处于领

2019年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2019年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 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0.9 %、21.8 %、12.3%和 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 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 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 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