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复习总结

第一课时知识点梳理肇州三中黄国庆

教学目标

1?将本章知识点形成知识脉络。

2. 培养学生如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分式的运算法则。

3. 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

教学难点

分式的运算及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1. 分式的定义:如果A 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

子A叫做分式。

B

1)分式与整式最本质的区别:分式的字母必须含有字母,即未知

数;分子可含字母可不含字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即坟墓中的代数式的值不能为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

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A^C I A-C其中A B、C为整式(C 0)

B B

C B B C

注:(1)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时变形是恒等变形,不改变分式值的大小,只改变形式。

(2)应用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 M0,以及隐含的B M0。

(3)注意“都”,分子分母要同时乘以或除以,避免只乘或只除以分子或分母的部分项,或避免出现分子、分母乘除的不是同一个整式的错误。

3. 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1)分式的约分定义: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

2)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

3)分式的通分的定义: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分母相同

的分式。

4)最简公分母:取“各个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幕的积

做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4. 分式的运算:

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 的积作为分母。

2)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后,与被除式相乘

a c ac a c ad ad

b d bd b d be be

3)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

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a b a b a c ad be ad be c c c ,b d bd bd bd

5.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 分式方程。 1) 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增根是最简公分母为0;( 2)增根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 式方程的根。

2 )分式方程的解法:

a n (

b )

n

a b 7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

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注: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

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

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 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3 )烈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

(1)步骤:审题一设未知数一列方程一解方程一检验一写出答

案,检验时要注意从方程本身和实际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检

验。

(2)应用题基本类型;

a. 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二速度x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b. 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c. 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二工时x工效.

d. 顺水逆水问题v 顺水=V静水+v水. V 逆水=v静水-V水.

二、练习巩固

x

专题二:分式计算的运用

三、小结

1 (1) 1 x

2 x 1 a 1 3x 3x 2 出 、、 、、 中分式有几个

2

3 x b 2 2

(2) x

时,分式 x 1无意义

_ 3x 7

(3)分式 x 1 1

2有意义的条件是

|x| 2

(4)分式

2

x 4的值为零的条件是 x 2

(5)分式

2x 1的值为零的条件是

a 3

专题一:分式概念的运用

(6) 若式子2x(]。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

x 1 x 1

2

(7) 填空:2ab

^—"

① 丄丄根据是什么

8a 2

b(x 1) (_) 2 2

(严?症 3yz

⑶笃 x 2

16xy

2x

x 2

2x 2 24 ⑷先化简, 后求值:士 专题三:拓展提升

⑴ 已知

4x 1 0 ,

⑵已知x:y:z 2:3:4

18

L 其中 x x=1 .

的值.

求:

2x 3y 4z

3x 2y z

1、第五章知识点梳理

2、分式概念、分式运算在具体题型中运用。

四、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容量很大,在40分钟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2、 某些知识点没有说透。

3、 相对应的题配置的少。

改正措施:

1、 将本节课再分成两课时,重点讲解学生们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2、 对应每个知识点都要多设置几个巩固练习。

五、 板书设计

分式与分式方程复习总结课——知识点梳理

分式及分式方程

严 ------------- 八

--------------- 、

分式概念

分式运算

分式方程

厂定义

混合运算

乘除运算

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的意义

分式定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分式典型例题(供参考)

分式的知识点及典型例题分析 1、分式的定义: 例:下列式子中,y x +15、8a 2 b 、-239a 、y x b a --25、4322b a -、2-a 2、m 1、65xy x 1、21、212+x 、πxy 3、 y x +3、m a 1 +中分式的个数为( ) (A ) 2 (B ) 3 (C ) 4 (D) 5 练习题:(1)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有 . ⑴275x x -+; ⑵ 123 x -;⑶25a a -;⑷22x x π--;⑸22b b -;⑹22 2xy x y +. (2)下列式子,哪些是分式? 5a -; 234x +;3 y y ; 78x π+;2x xy x y +-;145b -+. 2、分式有,无意义,总有意义: 例1:当x 时,分式 51 -x 有意义; 例2:分式x x -+212中,当____=x 时,分式没有意义 例3:当x 时,分式112-x 有意义。 例4:当x 时,分式1 2+x x 有意义 例5: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 x y x y -+无意义; 例6:无论x 取什么数时,总是有意义的分式是( ) A . 122+x x B.12+x x C.133+x x D.2 5 x x - 例7:使分式2 +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为( )A .2≠x B .2-≠x C .2->x D .2

初中数学·分式知识点归纳总结

分式知识点归纳 一、分式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A 为分子,B 为分母。 二、与分式有关的条件 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0B ≠) ②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0B =) 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0 0B A ) 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00B A 或? ??<<00B A ) ⑤分式值为负或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00B A 或???><00B A ) ⑥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相等(A=B ) ⑦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互为相反数(A+B=0) 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字母表示:C B C ??=A B A ,C B C ÷÷=A B A ,其中A 、B 、C 是整式,C ≠0。 (2)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即:B B A B B --=--=--=A A A 注意: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 C ≠0这个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B ≠0。 四、分式的约分 1.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步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 3.两种情形: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均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 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4.最简分式的定义: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约分时。分子分母公因式的确定方法: 1)系数取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公因式的系数. 2)取各个公因式的最低次幂作为公因式的因式. 3)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判断公因式. 五、分式的通分 1.定义: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通分时,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 1.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2.取各个公因式的最高次幂作为最简公分母的因式. 3.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应先把每个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判断最简公分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c 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5.1《认识分式》优质教案

《认识分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是分式成立的条件. 2、使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符号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特点;掌握分式基本性质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化简分式. 教学难点: 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整式吗? x 2+xy+y 2 -3x 2y 3 5x-1 a 学生回忆旧知回答: 整式有a ,x 2+xy+y 2 ,-3x 2y 3 ,5x-1, 说一说 、 、 与上面的整式有什么区别.引出本课主体----认识分式 二、新课学习 2m n -a 9a 1-m 3 m 3 2m n -a 9a 1-xy y xy y

(一)探究分式的概念 1、出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hm2,那么 (1)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多少个月? (2)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多少个月? 师生共同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如下: 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的时间=固沙造林总公顷数÷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数量 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30=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 根据分析列出方程: (1),(2) 2、做一做: (1)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某一时段内的统计结果显示,前a天日均参观人数35万人,后b天日均参观人数45万人,这(a+b)天日均参观人数为多少万人? (2)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20210204030455)

15.3 分式方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 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 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能力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所用时间, 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30+v) km/h,逆流航行的速度为(30-v) km/h,顺流航行90 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可列方程=. 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式方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探究: (1) 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 什么叫分式方程? (3) 如何解分式方程=呢?怎样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4) 你能结合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归纳: (1) 分式方程的定义(板书):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练 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 (1)x+y=5; (2)=; (3); (4)=0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是分式方程? (2)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 “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 3.仿照上面解分式方程的做法,尝试解分式方程=,并检验所得的解,你发现了什么?与你的同

分式方程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分式方程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重点:1理解分式的概念、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3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4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5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6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7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8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9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 10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3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4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5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6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7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8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9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 10会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16.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1.分式的概念:形如(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分母,分式才有意义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有理式=整式+分式. 分式值为0的条件: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两者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例1:( 2011重庆江津)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B. 注意:不是分式 例2:已知,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例3:(2011四川南充市)当分式的值为0时,x的值是()(A)0(B)1(C)-1(D)-2 【答案】B 2.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且均表示的是整式。 (2)分式的变号法则: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018最新教材版)

初二数学 知 识 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 a 2 b2 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有关系 2 b2 c 2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最长边所对的角是 直角。 2 b c 2 2 3、勾股数:满足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 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 有四 类 :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 2 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 o 等 o 等π 3 +8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 a≥0;若|a|=-a,则 a≤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 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1 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 活运 用 。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 2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 =a,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 的算术平方根是0。

人教版初中数学分式知识点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分式知识点训练附答案 一、选择题 1.0000005=5×10-7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计数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科学计数法. 2.化简2442 x x x x ---得结果是( ) A .26x x -+ B .2x x + C .2x x -+ D .2 x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通分,再按照分式的减法法则化简出最简结果即可得答案. 【详解】 2442 x x x x --- =4(2)(2)(2)(2)(2) x x x x x x x +-+-+- =242(2)(2) x x x x x --+- =(2)(2)(2) x x x x --+- =2 x x -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的减法,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按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法则运算. 3.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是PM 2.5,PM 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米的可吸入肺的微小颗粒,将数据0.0000025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2.5×106 B .2.5×10﹣6 C .0.25×10﹣6 D .0.25×107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

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4.计算(a 2)3+a 2·a 3-a 2÷a -3的结果是( ) A .2a 5-a B .2a 5-1a C .a 5 D .a 6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分别进行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原式=a 2×3+a 2+3-a 2-(-3) =a 6+a 5-a 5 =a 6,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幂的运算,熟练掌握“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是解题的关键. 5.某微生物的直径为0.000 005 035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为( ) A .5.035×10﹣6 B .50.35×10﹣5 C .5.035×106 D .5.035×10﹣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0.000 005 035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为5.035×10﹣6,故选A .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6.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00000432毫米.数据0.0000043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432×10-5 B .4.32×10-6 C .4.32×10-7 D .43.2×10-7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10n a -?,这里1<a <10,指数n 是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解: 0.00000432=4.32×10-6,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 分式方程 课题:15.3 分式方程 备课人:遵义市第十九中学江金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方法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分式方程中的过程,感受由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渗透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背景材料引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体会数学学习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以及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分式方程的解法。 2.转化、归纳思想在解分式方程(数学学习)中的重要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教学准备:粉笔、视频材料、PPT。 问题解决: 1.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 2.分式方程解的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背景展示: “我解决过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日后用以解决其他问题的法则.”——笛卡尔(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播放视频:曹冲称象的故事。 一、问题导入 问题1 刚刚大家看了这个故事,大家知道吗?曹冲为何没有直接给大象称重? 追问为何称得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教师故事引入,以此说明“转化”思想在生活中的重要运用,过渡到

“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运用 教师启头:今天就用转化的思想来学习解分式方程。 问题2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x +1 x 3 2 1 4 1 3x 4; 2 2x=4; 3 ; 4 ; 5 厂二 3 2 x+1x x-2x-4 1. 哪些是方程? 2. 哪些是整式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 3. 在上述的方程之中,哪些方程的解为 x=2? 借助上述问题巩固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的定义。 二、问题探究 (1)复习巩固,建立新知 2 (x+1) =3x 去括号得:2x+2=3x 移项得:2x-3x=-2 合并同类项得:-x=-2 系数化为1得:x=2 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怎样的? 师生总结: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 1。 问题你们都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了,那么你们能解这样一个分式方程: 3 2 吗? x 1 x 转化为分母不含字母的方程吗?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 (x+3),得 x+3=2? (2x )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1 检验:x=1 时,2x (x+3)工 0 所以,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追问 假如解得x=- 1,他是原方程的解吗? 解整式方程: X +1 = X 3 2 解: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 6)得: 追问 洙彳与宁.I 的分母区别是什么?你能不能将 3 =2 x 1 x

初二数学分式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4.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5.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6.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7.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8.(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9.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产生增根的原因。 10.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 3.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不要看式子是否是A/B的形式,关键要满足。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分母的值不能为零,如果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分式无意义。 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如果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要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约分 如:(x2-2x+1)/(x2-1)=(x-1)2/(x+1)(x-1)=(x-1)/(x+1) 5.分式的约分步骤: (1)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将它们的公因式约去。

初二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板、玄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或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2c b a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b+c=a2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 组勾股数分别是:2n,n2-1,n2+1 如:(6,8,10)(8,15,17)(10,24,26)…… 4、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a2 +b2>c2锐角~,a2 +b2=c2直角~,a2 +b2<c2钝角~ 判定直角三角形a..找最长边;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c.确定形状 (4)构建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为10。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 解:设两直角边为3x ,4x ,由题意知: ()()341009161002510042 2 2 2 2 2 x x x x x x +=+===,,, ∴x=2,则3x=6,4x=8,故两直角边为6,8。 中考突破 (1)中考典题 例. 如图(1)所示,一个梯子AB 长2.5米,顶 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 位置上,如图(2)所示,测得得BD=0.5米,求梯子顶端A 下落了多少米? A A E C B D (1) (2) 思维入门指导:梯子顶端A 下落的距离为AE ,即求AE 的长。已知AB 和B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C ,只要求出EC 即可。 解:在Rt △ACB 中,AC2=AB2-BC2=2.52-1.52=4, ∴AC=2 ∵BD=0.5,∴CD=2 在中,Rt ECD EC ED CD ?22222252225=-=-=.. ∴EC=1.5 ∴=-=-=AE AC EC 215 05.. 答:梯子顶端下滑了0.5米。 点拨:要考虑梯子的长度不变。 例5.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12m ,CD=9m ,∠ADC=90°, AB=39m ,BC=36m ,求这块地的面积。 思维入门指导:求面积时一般要把不规则图形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分式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式:()222 1451, , , 532x x y x x x π---其中分式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m m m x x x 2=+ B.22=-n n x x C.3332x x x =? D.264x x x -÷= 3. 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 313m m m +=+ B .2 12y x y x -=-+ C . 1 23369+= +a b a b D .()()y x a b y b a x =-- 4.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下列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 ) … A.y x 23 B.223y x C.y x 232 D. 2 3 23y x 5.计算 x x -+ +11 11的正确结果是( ) B.212x x - C.212x - D.1 2 2 -x 6. 在一段坡路,小明骑自行车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V 1千米,下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V 2千米, 则他在这段路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 A . 2 2 1v v +千米 B .2121v v v v +千米 C .21212v v v v +千米 D .无法确定 7. 某厂接到加工720件衣服的订单,预计每天做48件,正好按时完成,后因客户要求提前 5天交货,设每天应多做x 件,则x 应满足的方程为( ) A .x +48720─548 720 = B .x +=+48720548720 C . 572048720=-x D .-48720x +48720 =5 8. 若0≠-=y x xy ,则分式 =-x y 1 1( ) A . xy 1 B .x y - C .1 D .-1 ! 9. 已知 xy x y +=1,yz y z +=2,zx z x +=3,则x 的值是(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 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分式与分式方程》的内容,共两课时。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分式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基础上进行的的,是下一步学习分式的性质、分式的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前提,所以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分式与分数类似,所以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采用了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在课题引入时从实际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

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 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了解分式的定义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3、会求分式的值,理解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观察——类比——合作交流——概括、归纳——辩证”的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思维,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学科的一些核心素养,如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对研究问题时的引领作用,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分式 教案

《1 认识分式》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了解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符号感. 2.培养学生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分式的形式B A (A 、 B 是整式),并理解分式概念中的一个特点:分母中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字母的取值限制于使分母的值不得为零. 2.掌握分式基本性质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化简分式. 教学难点: 1.分式的一个特点:分母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字母的取值限制于使分母的值不能为零. 2.分子分母进行约分.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试着解答下面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________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____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

[生]根据题意,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是:实际固沙造林所用的时间+4=原计划固沙造林所用的时间.(1) [生]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也可以是: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30=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2) [师]这两位同学真棒!在这个问题中,谁能告诉我涉及到哪些基本量呢?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生]涉及到了三个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如果用第(1)个等量关系列方程,应如何设出未知数呢? [生]因为第(1)个等量关系是工作时间的关系,因此需用已知条件和未知数表示出工作时间.题中的工作量是已知的.因此需设出工作效率即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公顷. 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x 2400个月, 实际完成一期工程需c 302400-x 个月, 根据等量关系(1)可列出方程: 30 2400-x +4=x 2400. [师]同学们可接着思考:如何用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列方程呢? [生]因为等量关系(2)是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应设出工作时间.不妨设原计划x 个月完成一期工程,实际上完成一期工程用了(x -4)个月,那么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为x 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4 2400-x 公顷,根据题意可得方程4 2400302400-=+x x . [师]同学们观察我们列出的两个方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们设出未知数后,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列出几个代数式,表示出我们需要的基本量.如x 2400,42400-x ,30 2400+x .这些代数式和整式不同.我们虽然列出了方程,但分母中含有字母,要求出它的解,好像很不容易. [师]的确如此.像 302400424002400--x x x ,,这样的代数式同整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它是以分数的形式出现的,它们是不同于整式的一个很大的家族,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式.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分式,相信同学们只要去认真了解分式家族中每个成员的特性,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很迅速准确解出上面两个方程. Ⅱ.讲授新课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分式知识点及典型例子 一、分式的定义: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例1.下列各式a π,11x +,15 x+y ,22a b a b --,-3x 2,0?中,是分式的有( )个。 二、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B ≠0】 分式没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B=0】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B ≠0且A=0 即子零母不零】 例2.下列分式,当x 取何值时有意义。(1)2132 x x ++; (2)2323x x +-。 例3.下列各式中,无论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A .121x + B .21x x + C .231x x + D .2221x x + 例4.当x______时,分式2134 x x +-无意义。当x_______时,分式2212x x x -+-的值为零。 例5.已知1x -1y =3,求5352x xy y x xy y +---的值。 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 变。 (0≠C ) 四、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例6.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115101139 x y x y -+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 例7.不改变分式2323523 x x x x -+-+-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则是(? )。 例8.分式434y x a +,2411x x --,22x xy y x y -++,2222a ab ab b +-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 例9.约分:(1)22699x x x ++-; (2)2232m m m m -+-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 1.判定(SSS) (SAS) (ASA) (AAS) (HL直角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四、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判定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平分线。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题.doc

第十六章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知识网络】 【思想方法】 1.转化思想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应用非常广泛, 运用转化思想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 简单问题, 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 本章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转化思想, 如,分式除法、 分式乘法; 分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思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解分式 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等. 2.建模思想 本章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解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等,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时,首先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经历 “实际问题 ——— 分式方程模型 ——— 求解 ——— 解释解的合理性 ”的数学化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对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类比法 本章突出了类比的方法, 从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及分数的运算法则类比引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约分、 通分及分式的运算法则, 从分数的一些运算技巧类比引出了分式的一些运算技巧, 无一不体现了类比思想的重要性, 分式方程解法及应用也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要点】 1. 分式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 2. 与分式运算有关的运算法则 3. 分式的化简求值 ( 通分与约分 ) 4. 幂的运算法则 【主要公式】 1. 同分母加减法则 : b c b c a 0 a a a 2. 异分母加减法则 : b d bc da bc da a 0, c 0 ; a c ac ac ac 3.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 b ? d bd , b c b ? d bd a c ac a d a c ac 4. 同底数幂的加减运算法则 : 实际是合并同类项 5.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 m a nm+n mnm -n ; a ● =a ; a ÷ a =a 6.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ab) m = a m b n , (a m ) n = a mn 负指数幂 : a -p = 1 p 7. a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