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书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书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书

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Matlab仿真(一)

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1)班

学号: 07240113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第二章调速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3)

2.1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4)

2.2 电动机调速指标 (4)

2.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5)

2.4 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5)

第三章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系统 (6)

3.1 V-M系统简介 (6)

3.2 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静特性 (7)

3.3反馈控制规律 (8)

3.4 主要部件 (9)

3.5 稳定条件 (11)

3.6 稳态抗扰误差分析 (12)

第四章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14)

4.1 参数设计 (14)

4.2 参数计算及MATLAB仿真 (15)

第五章总结 (24)

参考文献

第一章概述

电动机是用来拖动某种生产机械的动力设备,所以需要根据工艺要求调节其转速,而用于完成这项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就被为调速系统。目前调速系统分为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系统,由于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围广、静差率小、稳定性好以及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高性能的调速系统几乎都采用直流调速系统,但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与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也日趋广泛。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良好的调速性能及低廉的价格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由整流变压器、晶闸管整流调速装置、电动机-发动机、闭环控制系统等组成,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晶闸管的控制角来调节转速,本文就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及仿真做以下介绍。

第二章 调速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2.1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一、直流电机的构成

(1)定子:主磁极、换向磁极、机座、端盖、电刷装置; (2)转子:电枢铁芯、电枢绕组、换向装置、风扇、转轴; (3)气隙

二、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按励磁方式的不同,直流电机可分为他励、并励、串励和复励电动机四种。直流电动机中,在电磁转矩的作用下,电机拖动生产机械沿着与电磁转矩相同的生产方向旋转时,电机向负载输出机械功率。 2.2 电动机调速指标

稳态指标:主要是要求系统能在最高和最低转速进行平滑调节,并且在不同转速下工作时能稳定运行,而且在某一转速下稳定运行时,尽量少受负载变化及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因此它的指标就是调速系统的调速围和静差率。

动态性能指标:主要是平稳性和抗干扰能力。 (1)调速围:生产机械在额定负载时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Nmax 与最低转速Nmin 之比称为调速围,用D 表示。即 D=min

max N N

(2)静差率:调速系统在某一转速下稳定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规定负载时,所对应的转速降落n ?与理想转速n 0 之比,用s 表示,即 s=

n n ??100%=

?-0

0n n

n 100% (3)调速方向:指调速后转速比原来的高还是低,有上调和下调之分。

(4)调速的平滑性:它由一定调速围能得到的转速级数来说明。调速可分为有级调速和无级调速。 2.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本文以他励直流电动机为例来说明直流电机的调速,他励电动机的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直流电源供电,在励磁电压f U 的作用下,励磁绕组过励磁电流f I ,从而产生磁通φ。在电枢电压a U 的作用下,电枢绕组过电枢电流a I 。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公式:

n=

φE C E

E C IR U - 式中U 为他励电动机的电枢电压;I 为电枢电流;E 为电枢电动势;R 为电枢回路的总电阻;n 为电机的转速;φ为励磁磁通;E C 为由电机结构决定的电动势系数。

他励电机的调速方式有三种:电枢回路串电阻的变电阻调速、改变电枢电压的变电压调速、减小气隙磁通量的弱磁调速。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采用变电压调速。 2.4 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他励直流电动机中转速和转矩之间的关系为

n=T n n n T C C R C U T E a

E a

γφφ

-=?-=-

002

式中0n 为电动机的理想空载转速,其值为φ

E a C U n =

γ是机械特性的斜率,n ?是转速差。他励直流电机的固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第三章 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系统 3.1 V-M系统简介

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 系统),其简单原理图如下:

图中VT是晶闸管的可控整流器,它可以是单相、三相或者更多相,半波、全波、半控、全控等类型。

优点: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整流电压从而实现平滑调速。

缺点:1、由于晶闸管的单相导电性,它不允许电流反向,给系统的可逆运行造成困难。

2、元件对过电压、过电流以及过高的dt

du 和dt

di 都十分敏

感,其中任意指标超过允许值都可能使元件在短时间损坏,因此必须有保护装置和散热条件。 3.2 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静特性

转速反馈控制的闭环调速系统,其原理图如下:

a 、忽略各种非线性因素,假定各环节的输入输出都是 线性的。

b 、假定只工作在系统开环机械特性的连续段。

c 、忽略直流电机和电位器的阻。 电压比较环节:n n n U U U -=?*

放大器:n p c U K U ?=(p K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系数) 晶闸管整流与触发装置:c s d U K U =0(s K -晶闸管整流与触发装

置的电压放大系数) V-M 系统开环机械特性:e

d d C R I U n -=0

测速发电机:n U tg α=(α-测速反馈系数,单位为r V min/) 因此转速负反馈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方程式为 )

1()

1()

/1(K C R

I K C U K K C K K C R

I U K K n e d e n

s p e s p e d n s p +-

+=

+-=

*

*

α

式中e s p C K K K /α=为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这里是以

U n C e

=1作为电动机环节的放大系数的。 静特性:闭环调速系统的电动机转速与负载电流(或转矩)的稳态关系。根据各环节的稳态关系画出闭环系统的稳态结 构图如图所示:

3.3 反馈控制规律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 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k 值越大,静特性就越硬,稳态速降越小,在一定静差率要求下的调速围越广,即k 越大,稳态性能就越好,然而,设计的放大器为比例放大器,稳态速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因为闭环系统的稳态速降为

)

1(K C RI n e d

d +=

?,只有∞=K 时其值为

0,而这是不可能的。

3.4 主要部件

1、比例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用做比例放大器,图为调节器

的原理图及输出特性:

in U 和ex U 为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cef R 为同相输入端的平

衡电阻,用以降低放大器失调电流的影响,放大系数为:

1

R R U U K in ex p ==

2、比例积分放大器

在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时,通常将伯德图分成高,中,底三个频段,频段的界限是大致的,一般的调速系统要求以稳和准为主,对快速性要求不高,所以常用PI 调节器,采用运算放大器的PI 调节器如图所示.

s

s K s

K s U s U s W pi pi in cs pi τττ1

1

)

()()(+=

+==

1R R K pi =

--PI 调节器比例放大部分的放大系数;

C R 0=τ--PI 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 此传递函数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s

s K s

s s W pi pi 11111)(ττττ+=+=

式中111C R K pi +=ττ--PI 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 在零初始状态和阶跃输入下,PI 调节器输出电压的时间特性如图所示

将P 调节器换成PI 调节器,在原始系统上新添加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s

K s K s W K p pi pi p ττ1)(1

+=

由图可以看出比例积分的物理意义。在突加输入电压时,输出电压突跳到,以保证一定的快速控制作用,但是小于稳定性能指标所要求的比例放大系数。因为快速性被压低了。换来稳定性的保证。

作为控制器,比利积分调节器兼顾了快速影响和消除静差两方面的要求:作为校正装置,它又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额定励磁下直流电动机 E dt

dI L RI U d

d d ++=0 (主电路、假定电流连续)

n C E e = (额定励磁下的感应电动势)

dt

dn

GD T T L e ?

=-3752 (牛顿力学定律,忽略粘性摩擦) d m e I C T = (额定励磁下的电磁转矩)

式中 L T 包括电机空载转矩在的负载转矩,单位为Nm ; 2GD 为电力拖动系统运动部分折算到电机轴上的飞轮转

矩,单位为2Nm ;

e m C C π

30

=

为电动机额定励磁下的转矩电流比,

单位为A Nm / 定义下列时间常数: R

L

T f

=

--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单位为s;

m

e m C C GD T 3752

=

--电力拖动机电时间常数,单位为s;

得电压与电流间的传递函数:1

/)()()(0+=

-s I R

I s E s U s I f d d 电流与电动势间的传递函数:

s

T R

s I s I s E m df d =

-)()()( 额定励磁下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

3.5 稳定条件

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111)(13=++++

+++

+s K

T T K

T T T s K

T T T s

m s f m s f m 稳定条件为

0111)(>+-++?++K

T T T K T T K T T T s

f m s m s f m 整理后的 s

f s s f m T T T T T T K 2

)(++<

上式右边称作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K 值超出此值,系统就不稳定,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可能出现的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都比系统稳态时的放大系数要小,不能同时满足稳态性能指标,又保证稳定和稳态裕度,为此必须设置合适的校正装置,才能达到要求。 3.6 稳态抗扰误差分析

1、比例控制时的稳态抗扰误差

采用比例调节的闭环控制有静差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为当0=*n U 时,之扰动输入量dl I ,这时的输出量即为负载扰动引起的转速偏差n ?,其计算公式为:

)1()1)(1()1)(1()

()(2

00lim lim K C R

I K

s T s T T s T s T s T C R

s I s n s n e dl m f m s l s e df s s +=++++++-=?=?→→ 这和静特性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2、积分控制时的稳态抗扰误差

采用积分调节的闭环控制的动态结构图为:

突加负载时s

I s I dl dl =)(,于是

e

s

m l m s l s e

dl C K s T s T T s T s s T s T C R

I s n α

ττ++++++?-

=

?)1)(1()1)(1()(2

负载扰动引起的稳态速差为:

lim

lim 0

)()(→→=?=?s s s n s s n e

s

m l m s l s e

dl C K s T s T T s T s s T s T C R

I α

ττ++++++?-

)1)(1()1)(1(2

=0

可见积分控制的调速系统是无静差的。 3、比例积分控制时的稳态抗扰误差

比例积分控制的闭环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为

则稳态速差为:

lim lim 0

0)()(→→=?=?s s s n s s n )

1()1)(1()1)(1(2+++++++?-

s K C K s T s T T s T s s T s T s C R

I pi e

s m f m s f s e

dl ταττ

4、稳态抗扰误差与系统结构的关系

就其性能来说,比例控制是有静差的,而积分控制和比例积分控制都没有静差,所以只要调节器中有积分成分,系统就是无静差的。只要在控制系统的前向通道上在扰动作用点以前有积分环节,则外扰动不会引起稳态误差。

第四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4.1 参数设计 一、设计任务

对某直流拖动系统进行参数计算、建立其Matlab 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系统要求用Matlab 软件工具对系统进行动态校正即作调节器设计。

已知一晶闸管-直流电机单闭环调速系统(V-M 系统)的动态结构如图所示:

图中直流电机的参数:nom P =2.2KW ,nom n =1500r/min ,

nom I =12.5A ,nom U =220V ,电枢电阻a R =1Ω,V-M 系统主回路总

电阻R=2.9Ω,V-M 系统电枢回路总电感L=40mH ,拖动系统运动部分飞轮力矩2GD =1.52m N ?,测速发动机为永磁式,ZYS231/110xi 型,整流触发装置的放大系数s K =44,三相桥平均失控时间s T =0.00167s 。 二、设计要求

生产机械要求调速围D=15,静差率s ≤5%,若U*n=10V 时,n=nnom=1500r/min ,校正后相角稳定裕度γ=45o ,剪切频率ωc ≥35.0rad/s ,超调量σ≤30%,调节时间ts ≤0.1s 。4.2 参数计算及MATLAB 仿真

一、稳态参数计算

1、计算满足系统调速围与静差率要求的闭环系统开 环放大系数K 。

(1)、额定磁通下的电机电动势转速比e C

1383

.015001

5.12220=?-=-=

nom a nom nom e n R I U C

(2)、满足系统调速围与静差率要求的闭环系统稳态速降 m in

/2632.5)

05.01(1505.01500)1(r s D s n n nom cl =-?=-=

?

(3)、开环系统稳态速降op n ? m in /1114.2621383

.09.25.12r C R I n e

nom op =?==?

(4)、根据自动控制理论有

1-??=

cl

op n n K =

8008.482632

.51114

.262= 即满足系统调速围与静差率要求的闭环系统开 环放大系数 K=48.8008 2、计算系统测速反馈系数α nom

n n U =

α

对单闭环调速系统有静差结构图如图所示:

根据自动控制理论有如下方程组。 n n U K U ??= 式中:e

s p C K K K α=

n n n U U U ?=-* 代入已知条件,得 n n U U ??=8008.48 n n U U ?=-10

解次方程组得 t K r V =?=m in/0065.0α 3、计算比例调节器的放大系数p K

根据自动控制理论,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 、测速反馈系数α、电机电动势转速比e C 与放大系数p K 之间满足关系

式:e

s p C K K K α= 代入计算得

5984.23=p K 4、计算参数a T 与m T 。

(1)、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R L T a =

mH L 40= Ω=9.2R 代入计算的 s T a 0138.0=

(2)、系统运动部分飞轮矩相应的机电时间常数m

e m C C R GD T 3752=

代入数据计算得 s T m 0635.0=

5、绘制带参数单闭环调速系统的Simulink 动态结构图。 下图即为模型mx1501.mdl,图中K t =0.0065V.min/r.

6、计算闭环系统临界开环放大系数。

根据自动控制理论的代数稳定判据,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为s

a s s a m T T T T T T K 2

)(++<

,其临界开环放大系数s

a s s a m cr T T T T T T K 2

)(++<

00167.0;0138.0;0635.0===s a m T T T 代入计算得闭环系统临界开环放大系数为 7464.42=cr K 。 二、稳定性分析

1、 计算系统闭环特征根以验证系统能否稳定运行。

[a,b,c,d]=linmod('smx1501');

s1=ss(a,b,c,d);

sys=tf(s1);

sys1=zpk(s1);

P=sys.den{1};

roots(P)

程序运行结果

ans =

1.0e+002 *

-6.7944

0.0409 + 2.2377i

0.0409 - 2.2377i

经过程序计算得系统的两个特征根为i

.0+、

0409

.2

2377 0409

.0-即闭环系统特征根有两个根的实部为正,说明2377

i

.2

系统不能稳定运行。

2、绘制比例调节器Kp=20和Kp=21系统的单位给定阶跃

响应曲线以验证系统能否稳定运行。

(1)比例调节器Kp=20时,求闭环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

根据,有>> syms Kp Ks Ce alpha;

>> Kp=20;Ks=44;Ce=0.1383;alpha=0.0065;

>> K=Kp*Ks*alpha/Ce 程序运行结果 K = 41.3594

即Kp=20对应着闭环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41.3594。 (2)当Kp=20时,绘制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a,b,c,d]=linmod('smx1501'); >> s1=ss(a,b,c,d); >> sys=tf(s1);step(sys);

1

2

34

5

6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可见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剧烈的震荡,如上图所示。

(3)比例调节器Kp=21时,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43.4273 程序如下

syms Kp Ks Ce alpha;

Kp=21;Ks=44;Ce=0.1383;alpha=0.0065; K=Kp*Ks*alpha/Ce K =43.4273

(4)当Kp=21时,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程序如下

[a,b,c,d]=linmod('smx1501'); s1=ss(a,b,c,d); sys=tf(s1);step(sys);

0.5

1

1.5

2

2.53

3.5

4

4.5

5

-1000

-500

500

1000

1500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由曲线可看出,系统越发不稳定。

3、 分别以相角稳定裕度与剪切频率为校正主要指标对系

统进行滞后校正。

模型mx1501.mdl 的开环模型为mx1501A.mdl 如下图所示

(1)、调用自编函数lagc()设计PI校正器。

[a,b,c,d]=linmod('mx1501A');

s1=ss(a,b,c,d);

>> s2=tf(s1);

>> gama=48;[Gc]=lagc(1,s2,[gama])

程序运行结果

Transfer function:

0.1611 s + 1

------------

1.699 s + 1

wc=35;[Gc]=lagc(2,s2,[wc])

程序运行结果

Transfer function:

0.2857 s + 1

------------

6.26 s + 1

即以相角稳定裕度为校正主要指标的滞后校正器为G c(s)=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实习类别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李旋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130521105 指导教师崔广才、祝勇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六年一月

- 1 -

- 2 -

一、概述 一个目录文件是由目录项组成的。每个目录项包含16B,一个辅存磁盘块(512B)包含32个目录项。在目录项中,第1、2字节为相应文件的外存i节点号,是该文件的内部标识;后14B为文件名,是该文件的外部标识。所以,文件目录项记录了文件内、外部标识的对照关系。根据文件名可以找到辅存i节点号,由此便得到该文件的所有者、存取权、文件数据的地址健在等信息。UNIX 的存储介质以512B为单位划分为块,从0开始直到最大容量并顺序加以编号就成了一个文件卷,也叫文件系统。UNIX中的文件系统磁盘存储区分配图如下: 本次课程设计是要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Linux文件系统。我们在内存中开辟一个虚拟磁盘空间(20MB)作为文件存储器,并将该虚拟文件系统保存到磁盘上(以一个文件的形式),以便下次可以再将它恢复到内存的虚拟磁盘空间中。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采用位示图方法。 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设计任务 多用户、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login 用户登录 logout 退出当前用户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 3 -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mkdir 创建目录 ch 改变文件目录 rd 删除目录树 format 格式化文件系统 Exit 退出文件系统 2.2设计要求 1) 多用户:usr1,usr2,usr3,……,usr8 (1-8个用户) 2) 多级目录:可有多级子目录; 3) 具有login (用户登录)4) 系统初始化(建文件卷、提供登录模块) 5) 文件的创建:create (用命令行来实现)6) 文件的打开:open 7) 文件的读:read8) 文件的写:write 9) 文件关闭:close10) 删除文件:delete 11) 创建目录(建立子目录):mkdir12) 改变当前目录:cd 13) 列出文件目录:dir14) 退出:logout 新增加的功能: 15) 删除目录树:rd 16) 格式化文件系统:format 2.3算法的总体思想 - 4 -

文件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题目:文件管理系统 1、课程设计选题 (3) 1.1主要设计内容 3 1.2主要设计思路 3 2、课程设计需求分析 3 3、概要设计 (4) 3.1整体设计框架 4 3.2各模块的基本功能 4 4、系统实现 5 4.1原理 6 4.2各模块算法思想 6 4.3流程图描述 9 4.4代码描述 10 5、系统测试 11

5.1系统主界面 11 5.2子系统功能测试 11 6、总结 19 7、参考文献样式 19 1、课程设计选题 1.1主要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用C语言编写,设计的是一个模拟的多用户多级目录的文 件管理系统。通过具体的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文件的物理结构、目录结构和文 件操作的实现,加深对文件系统内部功能和实现过程的理解。 1.2主要设计思路 首先系统要完成初始化的任务,建立起整个系统,等待用户注册,注册成功后,用户登录模块,对用户的用户名进行验证,如果用户登录成功,则系统进入 等待用户输入的状态,用户选择相应指令后,系统按照即定方式处理用户请求, 用户退出后,系统转入登录模块,等待下一位用户的登录。 2、课程设计需求分析 本系统为多用户多级目录的文件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根据所注册的用户名登 陆来对文件或是文件进行操作。多用户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的需求,同时 也起到了很好的保密作用。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按名存取的功能,以使得用户能透明地存储访问文

件。为了实现按名存取,文件需要对文件存储设备进行合理的组织,分配;对存储在文件存储设备上的文件进行保护,保密和提供共享的手段。另外,文件系统还要提供检索文件或文件中记录的手段,文件系统就是完成上述功能的一组软件和数据结构的集合。 模拟一个文件管理系统,要完成对文件的基本操作,文件的基本操作有文件、文件夹的打开、新建、删除和读取写入文件,创建更改目录,列出目录内容等信息。系统建立了文件目录树,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所有文件。对于用户名下的文件,用文件目录树的分枝来存贮。 采用命令行操作界面很直观,也方便用户进行操作,用户只要按照操作界面所显示的命令来操作就行了。 因为存在着同一个目录下不能有同名文件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文件的基本操作时要考虑到在已经有的文件中是否有同名文件,有的话则输出提示信息。 3、概要设计 3.1整体设计框架 系统初始化界面是由用户注册,用户登录,退出系统三个模块组成。用户登录模块再由创建用户,进入目录,删除用户,显示所有用户,显示位示图,修改用户资料几大模块组成。然后各个模块再由一些小模块组成。其中创建文件,打开关闭文件,读写文件等文件操作模块包括在进入目录模块里面。 3.2各模块的基本功能 3.21系统初始化 系统的初始化包括初始化了磁盘的空间即位示图、一个管理员用户 3.22用户注册模块 用户可以在这里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的最大长度都为10个字节,如果用户名不重复的话,则注册成功,用户的权限默认为一般用户。

双闭环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页 第一章绪论 (2) 1-1课题背景,实验目的与实验设备 (2) 1-2国内外研究情况 (3) 第二章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理论 (3) 2-1典型Ⅰ型和典型Ⅱ型系统 (3) 2-2系统的静,动态性能指标 (4) 2-3非典型系统的典型化 (6) 2-4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7) 第三章模型参数测定和模型建立 (9) 3-1系统模型参数测定实验步骤和原理 (9) 3-2模型测定实验的计算分析 (11) 3-3系统模型仿真和误差分析 (18) 第四章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和整定转速,电流反馈调速系统 (22) 4-1 设计整定的思路 (22) 4-2 电流调节器的整定和电流内环的校正,简化 (23) 4-3转速调节器的整定和转速环的校正,简化 (25) 4-4系统的实际运行整定 (27) 4-5 关于ASR和ACR调节器的进一步探讨…………………………………… 33 第五章设计分析和心得总结 (34)

5-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4) 5-2实验心得体会 (35) 第六章实验原始数据 (38) 6-1建模测定数据 (38) 6-2 系统调试实验数据 (39)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实验目的与实验设备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调速系统是一种动静态特性优良的直流调速系统,它的控制规律是建立在经典控制规律的基础上的,用传递函数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并从传递函数模型和开环频域特性去总结其控制规律,用跟随和抗扰两个方面的指标去衡量它的动静态性能。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调速系统是一种串级系统,所以其整定系统参数的方法也借鉴了一般串级系统的差别,但又有不同于一般串级系统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一套调速系统(包括电源,电机,励磁回路等)建立模型并整定出带滤波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参数,投入运行。实验正值暑期实践及国际交流周,我们将用两周的时间来完成参数测定实验,系统建模,调节器整定和系统投入运行。 本次实验的实验设备包括: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07 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0706073 班级 题目转速单闭环的直流拖动系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孙标 二ОО十年月日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加深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达到理论学习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转速单闭环的直流拖动系统

题目: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1 技术指标 电动机参数:PN=3KW, n N=1500rpm, UN=220V,IN=17.5A,Ra=1.25 。主回路总电阻R=2.5,电磁时间常数Tl=0.017s,机电时间常数Tm=0.075s。三相桥式整流电路,Ks=40。测速反馈系数=0.07。调速指标:D=30,S=10%。 2 设计要求 (1)闭环系统稳定 (2)在给定和扰动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零。 3 设计任务(1)绘制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2)调节器设计; (3)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 4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严格按**大学毕业设计格式书写,全部打印.另外,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中文摘要 ································································································ - 1 -第二章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1 -1.电力拖动简介 ··························································································· - 1 - 2.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2 -第四章课程设计内容·························································································· - 2 -第五章方案确定 ································································································ - 3 - 5.1方案比较的论证 ······················································································ - 3 - 5.1.1总体方案的论证比较········································································ - 3 - 5.1.2主电路方案的论证比较····································································· - 4 - 5.1.3控制电路方案的论证比较·································································· - 6 -第六章主电路设计····························································································· - 7 - 6.1主电路工作设备选择 ················································································ - 7 -第七章控制电路设计·························································································· - 8 -第八章结论 ·····································································································- 11 -第九章参考文献 ·······························································································- 11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1 设计目的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集微机原理、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过程等课程基础知识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路,以及对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提高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综合分析与创新性应用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2.1 设计题目 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实现一个单闭环直流电机调压调速控制,用键盘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起/停、正/反转控制,速度调节要求既可用键盘数字量设定也可用电位器连续调节,需要有速度显示电路。扩展要求能够利用串口通信方式在PC上设置和显示速度曲线并且进行数据保存和查看。 2.2 设计要求 2.2.1 基本设计要求 (1)根据系统控制要求设计控制整体方案;包括微处理芯片选用,系统构成框图,确定参数测围等; (2)选用参数检测元件及变送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包括输入接口电路、逻辑电路、操作键盘、输出电路、显示电路; (3)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控制算法; (4)设计功率驱动电路; (5)制作电路板,搭建系统,调试。 2.2.2 扩展设计要求 (1)在已能正常运行的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串口与PC连接; (2)编写人机界面控制和显示程序;编写微机通信程序;实现人机实时交互。

3方案比较 方案一: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电路较为简单,缺点是继电器的响应时间慢、机械结构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 方案二: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动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但是电阻网络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而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一般电动机的电阻很小,但电流很大;分压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实现很困难。 方案三:采用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H 型PWM 电路。用单片机控制电力电子器件使之工作在占空比可调的开关状态,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这种电路由于工作在电力电子器件的饱和截止模式下,效率非常高;H 型电路保证了可以简单地实现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电子开关的速度很快,稳定性也极佳,是一种广泛采用的PWM 调速技术。 兼于方案三调速特性优良、调整平滑、调整围广、过载能力大,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三。 4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4.1单闭环调速原理 4.1.1 闭环系统框图 4.1.2 调速原理 直流电机转速有: 常数Ke Ka 不变,Ra 比较小。 所以调节Ua 就能调节n 。 n n I K R K U K R I U n d d a e e d ?-=Φ -Φ=-=0φa a a U I U ≈-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 设计报告

教务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成员:车振军陆建伟 徐蕾杨思倩指导老师:徐明 日期: -6-15

一、引言 1.1 目的 为了保证项目小组能够按时完成小组任务及目标,便于项目小组成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小组开展的各个过程合理有序,因此确定各个项目模块的开发情况和主要的负责人,供各项目模块的负责人阅读,做到及时协调,按步有序进行项目的开发,减少开发中的不必要损失。 预期的读者是设计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和用户。 1.2 背景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院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各类高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决策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

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 教务管理系统面向管理员、教师和全校学生,实现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处理。 1.3 定义 1.3.1 MySQL My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MySQL AB 公司开发,当前属于 Oracle 旗下公司。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 MySQL所使用的 SQL 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见标准化语言。MySQL 软件采用了双授权政策,它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特别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一般中小型网站的开发都选择 MySQL 作为网站数据库。1.3.2 MyEclipse MyEclipse,是在eclipse 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插件开发而成的功能强大的企业级集成开发环境,主要用于Java、Java EE以及移动应用的开发。MyEclipse的功能非常强大,支持也十分广泛,特别是对各种开源产品的支持相当不错。 二、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2.1.1 系统目标

基于Simulink仿真双闭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 -- 课程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验证 学院年级:工程学院08级 组长:陈春明学号2 08自动化1班成员一:陈木生学号3 08自动化1班 指导老师: 日期:2012-2-28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是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由于其静态性能良好,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因而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地采用。现在直流调速理论发展得比较成熟,但要真正设计好一个双闭环调速系统并应用于工程设计却有一定的难度。 Matlab是一高性能的技术计算语言,具有强大的科学数据可视化能力,其中Simulink具有模块组态简单、性能分析直观的优点,方便了系统的动态模型分析。应用Simulink来研究双闭环调速系统,可以清楚地观察每个时刻的响应曲线,所以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参数来得出较为满意的波形,即良好的性能指标,这给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模型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研究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协助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依据自动控制系统快、准、稳的设计要求,重点分析系统的起动过程。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Simulink 自动控制

目录 1、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分析....................... 1.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1.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 2 、建立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模型............................ 2.1 小型直流调速系统的指标及参数......................... 2.2 电流环设计............................................... 2.3 转速环设计................................................ 3、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 3.1 系统框图的搭建............................................. 3.2 PI控制器参数的设置...................................... 3.3 仿真结果.................................................... 4、结论与总结....................................................... 5、参考资料.......................................................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第十七单元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 第二节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如图l7-40所示。 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由转速给定、转速调节器ASR 、触发器CF 、晶闸管变流器U 、测速发电机TG 等组成。 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与电动机转速成正比。经分压器分压取出与转速n 成正比的转速反馈电压Ufn 。 转速给定电压Ugn 与Ufn 比较,其偏差电压ΔU=Ugn-Ufn 送转速调节器ASR 输入端。 ASR 输出电压作为触发器移相控制电压Uc ,从而控制晶闸管变流器输出电压Ud 。 本闭环调速系统只有一个转速反馈环,故称为单闭环调速系统。 1.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及其静特性 设系统在负载T L 时,电动机以给定转速n1稳定运行,此时电枢电流为Id1,对应转速反馈电压为Ufn1,晶闸管变流器输出电压为Udl 。 n n I C R R C U C R R I U n d e d e d e d d d ?+=+-=+-=0)(φ φφ 当电动机负载T L 增加时,电枢电流Id 也增加,电枢回路压降增加,电动机转速下降,则Ufn 也相应下降, 而转速给定电压Ugn 不变,ΔU=Ugn-Ufn 增加。 转速调节器ASR 输出电压Uc 增加,使控制角α减小,晶闸管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d 增加,于是电动机转速便相应自动回升,其调节过程可简述为: T L ↑→Id ↑→Id(R ∑+Rd)↑→n ↓→Ufn ↓→△U ↑→Uc ↑→α↓→Ud ↑→n ↑。 图17-41所示为闭环系统静特性和开环机械特性的关系。

图中①②③④曲线是不同Ud之下的开环机械特性。 假设当负载电流为Id1时,电动机运行在曲线①机械特性的A点上。 当负载电流增加为Id2时,在开环系统中由于Ugn不变,晶闸管变流器输出电压Ud 也不会变,但由于电枢电流Id增加,电枢回路压降增加,电动机转速将由A点沿着曲线①机械特性下降至B’点,转速只能相应下降。 但在闭环系统中有转速反馈装置,转速稍有降落,转速反馈电压Ufn就相应减小,使偏差电压△U增加,通过转速调节器ASR自动调节,提高晶闸管变流器的输出电压Ud0由Ud01变为Ud02,使系统工作在随线②机械特性上,使电动机转速有所回升,最后稳定在曲线②机械特性的B点上。 同理随着负载电流增加为Id3,Id4,经过转速负反馈闭环系统自动调节作用,相应工作在曲线③④机械特性上,稳定在曲线③④机械特性的C,D点上。 将A,B,C,D点连接起来的ABCD直线就是闭环系统的静特性。 由图可见,静特性的硬度比开环机械特性硬,转速降Δn要小。闭环系统静特性和开环机械特性虽然都表示电动机的转速-电流(或转矩)关系,但两者是不同的,闭环静特性是表示闭环系统电动机转速与电流(或转矩)的静态关系,它只是闭环系统调节作用的结果,是在每条机械特性上取一个相应的工作点,只能表示静态关系,不能反映动态过程。 当负载突然增加时,如图所示由Idl突增到Id2时,转速n先从A点沿着①曲线开环机械特性下降,然后随着Ud01升高为Ud02,转速n再回升到B点稳定运行,整个动态过程不是沿着静特性AB直线变化的。 2.转速负反馈有静差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分析 对调速系统来说,转速给定电压不变时,除了上面分析负载变化所引起的电动机转速变化外,还有其他许多扰动会引起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例如交流电源电压的变化、电动机励磁电流的变化等,所有这些扰动和负载变化一样都会影响到转速变化。对于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来说,可以被转速检测装置检测出来,再通过闭环反馈控制减小它们对转速的影响。也就是说在闭环系统中,对包围在系统前向通道中的各种扰动(如负载变化、交流电压波动、电动机励磁电流的变化等)对被调量(如转速)的影响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于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来说,转速给定电压Ugn的波动和测速发电机的励磁变化引起的转速反馈电压Ufn变化,闭环系统对这种给定量和检测装置的扰动将无能为力。为了使系统有较高的调速精度,必须提高转速给定电源和转速检测装置的精度。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 姓名:杜志豪.学号: 班级: 2012053班 . 同组姓名:孙嘉轶 课程设计时间:—— 评语: 成绩: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4) 1. 1 设计题目 (4) 1.2 使用算法分析: (4)

1. FIFO算法(先进先出淘汰算法) (4) 1. LRU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 (5) 1. OPT算法(最佳淘汰算法) (5) 分工情况 (5) 二、详细设计 (6) 原理概述 (6) 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 (6) 算法流程图 (9) 主流程图 (9) Optimal算法流程图 (10) FIFO算法流程图 (10) LRU算法流程图 (11) .1源程序文件名 (11) . 2执行文件名 (1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Optimal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1) FIFO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6) LRU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20) 四、设计创新点 (24) 五、设计与总结 (27)

六、代码附录 (27) 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假设以M页的进程分配了N

块内存(N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j1620201)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学生通讯录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完成时间 参考目录:

目录 课程设计的目的---------------------1 设计内容---------------------------1 系统需求分析-----------------------1 系统设计---------------------------1 编码和测试-------------------------1 心得体会---------------------------1 附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所学到的知识,理解C++语言的重要概念及基本语法,锻炼学生熟练的运用C++语言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了一周的课程设计。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巩固所学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知识,熟练掌握Visual Studio C++开发工具的运用,把所学课程相关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全面掌握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的内容 这是一个学生通讯录系统,内容主要是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 系统需求分析 学生通讯录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通讯录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学生通讯录管理系统能让老师、学校更好地记录学生的信息,例如学生的学号、性别、专业、手机号码,能让老师较方便的查询到学生的信息,给工作带来很多便利。 系统设计 本系统用menu函数显示主界面,用create函数创建通讯录信息子,用print 显示通讯录信息,用del函数删除通讯录,用insert函数添加通讯录信息,用modify函数修改通讯录信息 编码和测试 编码:附录1 测试:

基于Simulink仿真双闭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验证 学院年级:工程学院08级 组长:陈春明学号200830460102 08自动化1班成员一:陈木生学号 200830460103 08自动化1班 指导老师: 日期: 2012-2-28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是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由于其静态性能良好,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因而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地采用。现在直流调速理论发展得比较成熟,但要真正设计好一个双闭环调速系统并应用于工程设计却有一定的难度。 Matlab是一高性能的技术计算语言,具有强大的科学数据可视化能力,其中Simulink具有模块组态简单、性能分析直观的优点,方便了系统的动态模型分析。应用Simulink来研究双闭环调速系统,可以清楚地观察每个时刻的响应曲线,所以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参数来得出较为满意的波形,即良好的性能指标,这给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模型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研究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协助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依据自动控制系统快、准、稳的设计要求,重点分析系统的起动过程。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 Simulink 自动控制

目录 1、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分析....................... 1.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1.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 2 、建立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模型............................ 2.1 小型直流调速系统的指标及参数......................... 2.2 电流环设计............................................... 2.3 转速环设计................................................ 3、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 3.1 系统框图的搭建............................................. 3.2 PI控制器参数的设置...................................... 3.3 仿真结果.................................................... 4、结论与总结....................................................... 5、参考资料.......................................................

web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Web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 班级:12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王海军 成绩: 设计时间:2014 年 6 月12 日

简单的Web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一.登录页面: 登录页面的设计与代码: 主要以不同的角色进去就会跳进不同的页面就会有不同的权限 源代码: 后台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Configuration;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using System.Web; using System.Web.Security; using System.Web.UI; 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 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WebParts; using System.Web.UI.HtmlControls;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public partial class login1 : System.Web.UI.Page {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Label7.Text = "当前时间是:" + DateTime.Now.ToString() ;

}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rbtstudent.Checked == false && rbtteacher.Checked == false) { Response.Write(""); } else { if ( rbtstudent.Checked == true) { SqlConnection con = new SqlConnection("server=.;database=school;integrated security=SSPI"); con.Open();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 cmd.Connection = con; https://www.360docs.net/doc/f97816372.html,mandText =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tdid='" + username.Text + "'and stdmm='" + userpwd.Text + "'"; //https://www.360docs.net/doc/f97816372.html,mandText = "select * from achievement where stdid='" + username.Text + "'"; SqlDataReader dr = cmd.ExecuteReader(); if (dr.Read()) { Session["stdid"] = dr[0]; Session["stdmm"] = dr["stdmm"]; Session["stdxb"]=dr["stdxb"]; Session["stdsfz"] = dr["stdsfz"]; Session["stdrxsj"] = dr["stdrxsj"]; Session["stdbj"] = dr["stdbj"]; Session["stddz"] = dr["stddz"]; Session["stddh"] = dr["stddh"]; Session["stdxm"] = dr["stdxm"]; username.Text= Session["stdid"].ToString(); userpwd.Text= Session["stdmm"].ToString(); Label4.Text = "登陆成功"; username.Text = "";//userID为textbox1 username.Enabled = false; userpwd.Text = "";//userPWD为textbox2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姓名:王飞 学号:20106206 专业:自动化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李天华

目录 1 任务书-------------------------------------------------------- 1 1.1设计题目 --------------------------------------------------- 1 1.2设计任务 --------------------------------------------------- 1 1.3原始数据 --------------------------------------------------- 2 1.4设计内容 --------------------------------------------------- 2 2 研究背景 ------------------------------------------------------- 3 3 研究意义 ------------------------------------------------------- 4 4 研究内容 ------------------------------------------------------- 4 5 论文组织 -------------------------------------------------------- 5 5.1衰减曲线法整定主动量回路控制器参数 -------------------------- 5 5.2反应曲线法整定从动量回路控制器参数 -------------------------- 8 5.3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仿真及性能测试 --------------------------- 11 5.4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检验 ------------------------- 13 6 双闭环比值控制与串级控制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 16 6.1双闭环比值控制与串级控制的区别 ----------------------------- 16 6.2双闭环比值控制的优、缺点 ----------------------------------- 17 6.3串级控制的优、缺点 ----------------------------------------- 17 7 总结 ---------------------------------------------------------- 17 8 参考文献 ------------------------------------------------------ 17 附录:双闭环比值控制最终整定结果(Simulink图) -------------------- 18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范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报告 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班级:信息1101 :刚 学号:1125486514 成绩:优 评语:该课程设计详述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结构清楚,格式能够按照要求完成;重点容叙述较好,容较全面;整体设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但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年月日

一、课程学习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学习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和设计主要是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规划 第二阶段:系统分析 第三阶段:系统设计 第四阶段:系统实施 第五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 1、系统规划阶段 该阶段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须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鉴于在实践中选题“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其系统规划阶段是针对酒店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为提高酒店信息管理水平,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信息系统开发规划。 其主要任务是在开发环境的调研基础之上,确定酒店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向、系统需要达到的目的,制定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政策和策略,做出人力、财力和物资的总体安排,制定来发活动的进度安排,制定MIS系统的总体结构,以确保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下调行,避免开发的孤立性和重复性,同时预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明确系统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和准则。从战略角度为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带原理图的要点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的方法。文章中采用了专门的芯片组成了PWM信号的发生系统,并且对PWM信号的原理、产生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软件编程对PWM信号占空比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其输入信号波形等均作了详细的阐述。另外,本系统中使用了光电编码器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测量,经过滤波电路后,将测量值送到A/D转换器,并且最终作为反馈值输入到单片机进行PI运算,从而实现了对直流电机速度的控制。在软件方面,文章中详细介绍了PI运算程序,单片机产生PWM波形的程序,初始化程序等的编写思路和具体的程序实现,M法数字测速及动态LED显示程序设计,A/D转换程序及动态扫描LED显示程序和故障检测程序及流程图。 关键词: PWM信号直流调速双闭环 PI调节

前言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通过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的方法。 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PWM控制技术就是以该结论为理论基础,使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而宽度不相等的脉冲,用这些脉冲来代替正弦波或其他所需要的波形。按一定的规则对各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既可改变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可改变输出频率。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是受电力电子器件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未能实现。直到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PWM 控制技术才真正得到应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理论方法,如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控制思想的应用,PWM控制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多种PWM控制技术。 PWM控制技术以其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的优点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或实现无谐振软开关技术将会成为PWM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就是利用这种控制方式来改变电压的占空比实现直流电机速度的控制。文章中采用了专门的芯片组成了PWM信号的发生系统,然后通过放大来驱动电机。利用编码器测得电机速度,经过滤波电路得到直流电压信号,把电压信号输入给A/D转换芯片最后反馈给单片机,在内部进行PI运算,输出控制量完成闭环控制,实现电机的调速控制。 第一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第一节系统总体设计 1.1.1系统方案选择与总体结构设计 调速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系统调速的质量。根据电机的型号及参数选择最优方案,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本系统采用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使系统达到稳态无静差,调速范围0-1500r/min,电流过载倍数为1.5倍,速度控制精度为0.1%(额定转速时)。 1、系统控制对象的确定 本次设计选用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参数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参数P N=15kW、U N=440V、I N=39.3A、n N=1510 r/min,电流过载倍数λ=1.5。电枢回路总电阻为R=R a+R rec=0.806Ω,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 m=0.76s,电磁时间常数T l=0.0167s,电动势系数Ce=0.270V*min/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