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技术建议书

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技术建议书
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技术建议书

技术方案标题名称

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技术建议书

目录

1目录格式 (1)

2正文格式 (1)

3排版技巧说明 (2)

4后面是解决方案内容结构说明 (2)

5概述 (2)

5.1IDC概述 (2)

5.2项目背景 (3)

5.2.1IPv6背景介绍 (4)

5.3需求概述 (6)

5.4建设目标和原则 (7)

6总体设计方案 (7)

6.1设计思路 (7)

6.2设计原则 (7)

6.3设计依据 (8)

6.3.1多运维中心支持 (8)

6.4整体架构图及说明 (8)

6.4.1运管平台架构 (9)

6.5逻辑架构图及说明 (9)

6.6软件模块配置说明 (10)

6.7方案特点 (10)

6.7.1简单 (10)

6.7.2可靠 (10)

7详细技术方案 (11)

7.1总体部署图(组网方案) (11)

7.2系统环境设计 (12)

7.3.1安全系统接口 (12)

7.3.2动环接口 (12)

7.3.3系统功能介绍 (12)

7.3.4平台组件 (13)

7.3.5资源管理 (25)

7.3.6网络管理 (99)

7.4方案安全策略 (140)

7.5技术方案的性能分析 (140)

8HA方案 (140)

9软硬件资源配置建议 (141)

9.1性能计算及硬件配置依据 (141)

10系统备份方案 (141)

11项目实施 (141)

11.1实施方案 (141)

11.2项目管理 (141)

12项目交付与验收 (141)

13技术支持 (141)

13.1售后服务 (141)

13.2验收标准 (141)

14项目预算 (141)

15附录(可选) (141)

15.1公司简介 (141)

15.2成功案例 (141)

15.3其他说明 (142)

1目录格式

(目录的插入和更新,可在工具栏中选择引用-目录-自动目录,1-将目录两字居中,如页数标题有更新,可以在目录上右击,选择更新域-更新整个目录)

2正文格式

各章节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1.1各节点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正文另起一段,数字与标题之间空一格

1.1.1各节二级题序及标题4号黑体

正文另起一段,数字与标题之间空一格

1.1.1.1各节三级题序及标题小4号黑体

正文另起一段,数字与标题之间空一格

1.款标题正文接排。本行缩进2字节,标题与正文空一格

(1)项标题正文接排,本行缩进1字符,标题与正文空一格。

(2)项标题

段落和图标说明

2.1段落、字体说明

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1.5行间距。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西文和数字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2.2公式、插图和插表说明

(插图图题于图下,小4号宋体,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a)分图a b)分图b

图2-4 图题

(插表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小4号宋体,若有分页,需在另一页第一行添加续表。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形状模型变化:

表2-4 形状变化特征值及相应比例

3排版技巧说明

善于使用格式刷。可以按照一个争取的格式双击后整篇刷完,确保文档的统一性。这边文档中红色字体的说明部分起提示作用,正式文档请将其删除。

4后面是解决方案内容结构说明

5概述

5.1概述

数据中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传统数据中心管理往往分散独立,采用烟囱式的管理系统,一套系统管理服务器、一套系统管理网络设备、一套系统管理存储、一套系统管理机房等等,分立的系统无法获得系统整体的运行和运维情况,管理人员无法做出快速、准确的响应和决策,无法做出综合的分析,导致数据中心管理复杂,管理成本高昂。

传统的数据中心管理,都是将机房和IT设备分开,IT和管理分开,各部件的维护信息

和人力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其传统架构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统一管理需求。因此基于新时代设计的全新数据中心管理解决方案诞生了,其原则是将各个独立的部件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大型数据仓库,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各模块单独管理的模式,将各个数据中心的异构设备管理、IT服务、机房管理等都融合组成一个一体化的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实现了各个模块的联动使用,同时也为数据中心实现了运维人员的共享使用,原来需要3组不同的维护人员,现在只需要一组就可以了。因此和传统的数据中心管理软件相比,显著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5.2项目背景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

该项目需求的背景。背景不同于需求本身,主要说明在哪些情况下(如市场压力、业务发展变化等)或为什么用户提出了这些需求,尽量描述简洁。本次提出的需求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前期相关情况、业务发展方向以及满足需求后的影响。

所建议立项的项目名称和标识(名称和标识要唯一,立项、开发、验收各阶段使用)。

该项目涉及的现有系统。这里仅列出已经运行的系统名称。

通常以规范书背景内容为准。

2014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增速相比于2013年有明显上升,达到了20%以上。其中一部分源于IT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从自身业务支撑和拓展的强烈需求,另一部分来自云计算、大数据业务的发展、互联网客户需求的增加等因素拉动了市场的增长。各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仍是其业务的重要支撑,未来,其数据中心的投资规模仍将继续扩大。

在IDC建设投入上面,国内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都加大对新机房的投入,并将一部分原来由各省控制的资源划归集团统一管理,以提升大客户的销售能力。其次,第三方IDC公司大量新建机房,新增投产的数据中心总规模接近前3年的投放总量。随着IDC/ISP牌照的开放,IDC行业服务商数量将持续增加,国内IDC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专业IDC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明显,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故如何在满足现有业务的同时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复用,避免成本浪费成,甚至还要考虑为今后顺应市场的扩展留出充足的空间已然成为当前各运营商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前西藏移动在前期的建设中已基本完成了部分网管系统和业务功能建设,目前建成了门户,业务管理系统、运维管理,运营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主要功能系统,基本实现了IDC的自动化运维、运营功能。

随着以客户为中心等运营模式及理念的发展,及用户对业务体验的不断提高,目前老版本IDC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在易用性,故障快速关联客户、设备,功能上无法支持当前形势下的运维、运营要求,技术更新步伐和设备、业务信息的增长需求,目前急需对现有平台的基本架构进行改造,对平台的功能点进行加强,并进一步增强平台在IDC自动化运维、运营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还能在此基础上增加扩展能力,为今后引入新功能新系统,减少管理和操作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5.2.1IPv6背景介绍

2011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会议指出,要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地址资源足够丰富、先进节能、安全可信,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下一代互联网。

此次会议明确了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主要目标。即在2013年年底前,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IPV4与IPV6主流业务互通。

目前使用的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编址1600万个网络、40亿台主机。但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可用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数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近乎枯竭。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截止2010年6月IPv4地址数量达到2.5亿,落后于4.2亿网民的需求。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单从数量级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算上全零的)个。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

5.2.1.1IPv4存在的问题

地址问题

IPv4地址长度只有32位,大约43亿个地址中己用掉了3/4,并且还有许多地址不可用。随着Internet的爆炸式发展,除了计算机,移动电话、手表、汽车、家用电器等都可能需要IP。专家预计到2005年和2010年之间IPv4地址就会耗尽,必须用一种新的地址方案来替代它。

路由爆炸

Internet由于早期缺乏规划,造成了IP地址分配的“贫富不均”。B类地址不足,不得不分配若干个C类地址给一个机构以解决地址容量的问题,这样就导致了路由表的迅速膨胀。Internet的核心路由器已有数万个入口。各级路由器中,路由表的条目过度增长,路由选

择的等待时间增长,最终的结果使得路由器不堪重负,Internet的路由选择机制可能因此

而崩溃。

IPv4提供的服务

IPv4尽最大努力传送数据包,它为上层协议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没有QoS(服务质量)的概念。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IPv4的薄弱环节、致命弱点。同时Internet不断提升对移动性、安全性以及多媒体业务等支持的要求,IPv4都无法很好满足。

5.2.1.2IPv6优势

更大的地址空间

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更小的路由表

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

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control)

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对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

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的增强了网络安全。

5.3需求概述

描述对方面临的问题,需求的详细描述和我们的判断分析。可按照实际情况分节描述。如果用户需求需要分期、分阶段实施,则需要说明系统实施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实现的需求要点。

1.功能性需求要点

根据《用户需求说明书》,简要说明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性需求要点。非功能性需求要求,如对可用性、灾备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容罗列如下:

可用性:

运行时间模式(例如 7 x 24)

指出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要高效地执行特定操作所需的培训时间可靠性:

备份、数据恢复机制,故障恢复时间等

性能:

描述业务估算规模及增长趋势

对事务的响应时间(平均、最长)

吞吐量(例如每秒处理的实务数)

容量(例如系统可容纳的客户或事务数)

降级模式(当系统以某种形式降级时可接受的运行模式)

资源利用情况:内存、磁盘、通信等。

联机用户文档和帮助系统需求:

如果存在对联机用户文档、帮助系统、关于声明的帮助等的需求,请在此说明。

接口/界面:

说明将实现的用户界面,与其他系统或设备(如局域网、远程串行设备等)的所有通信接口要求。

5.4建设目标和原则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分期实施每期达到的目标、满足需求的程度;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处理速度的提高;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管理系统服务的改进;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6总体设计方案

这里描述我们的总体思路和设计方法、原则、依据、架构体系、特点。说明建议技术方案如何被满足要求,描述满足需求所涉及的系统及系统间的协作关系。

对于分期实施的功能需求,需要按阶段分别阐述各阶段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如果是原系统立旧设计,则需要把切入点阐述清楚。

下面是对设计方案的分解描述。

6.1设计思路

6.2设计原则

高效性原则

高可靠性原则

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连续性原则

6.3设计依据

6.3.1多运维中心支持

平台同时支持单数据中心或多数据中心部署,平台可以平滑支持运营商数据中心的分级分地区管理,当在部署多级数据中心时,需在各级数据中心部署采集器,采集器数量由机房及网元数量决定。

图示:多运维中心支持

6.4整体架构图及说明

使用方框图表示系统整体架构涉及,架构图中应体现与本系统相关的所有系统,系统外

联情况复杂,可以用多视图、从多角度表现本系统的外部接口情况。

对系统整体架构图进行详细说明,包括:

1.系统组成、在整体架构图中的功能定位和角色

2.与各系统的连接方式、通讯协议

3.相关系统在整体架构图的角色和定位

4.描述各系统间的配合和协作关系

6.4.1 运管平台架构

此平台是采用B/S 架构模式,具备模块化分离、插件化、脚本化设计思想,系统软硬件均可实现平滑扩展,同时结合运维理念和IT 未来发展方向开发的适用于大、中型电信运营商及企业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

平台利用业界先进技术,对基础网络、服务器、安全设备、存储、托管应用、资源、客户、业务、运维服务、机房环境等几个层面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了跨平台和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IDC 管理的特点和业务发展需要,是保障IDC 管理高效率、低成本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

下图是平台的完整功能架构图,本建议书根据项目的需求涉及到管理平台的部分功能:

平台总体架构图

6.5 逻辑架构图及说明

着重从本系统内部的架构设计出发,以图示和文字描述系统内部软件结构、大致的模块划分,以及各模块如何协作完成系统功能。

逻辑架构设计应粗略反映本系统的内部软件结构,模块的划分应从软件功能的角度而非

虚拟资源

空间资源

物理资源

云资源/云业务

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CMDB

系统/服务/业务平台

业务功能的角度来进行划分。

6.6软件模块配置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删除价格的配置清单

6.7方案特点

结合业务发展和定位,说明这种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及如何与业务规划、技术规划匹配。

(罗列系统各方面特点,如API集成、插件化等,可参考如下:

完全插件化的应用扩展

插件化、脚本化的数据采集

可集成的第三方开发API的支持

可扩展的资源模型

模板化的报表分析

灵活的流程引擎支持

弹性的运维模式支持)

6.7.1简单

简单指的就是模块化、标准化和工业化。关键部件全部采用标准化设计和接口,简单易复制,可以在工厂内预安装和调试,现场采用模块化组装,实现快速建设,部署周期仅需

8-12周,比传统数据中心同类安装工艺的时间缩短50%以上。

同时数据中心具有按需部署,灵活扩容。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从部件、子系统,到模块布局,实现全方位模块化,可支持多机房垮地域平滑扩展,客户可以根据中长期需求一次规划,按需部署,减小初期投资压力。

6.7.2可靠

可靠是指系统可用度99.999%、保障业务连续性。可靠措施包括部件模块化冗余,关键器件冗余、关键设备的预警功能、产品宽范围电压、负载、温度、防尘防水、防腐抗震等设计。

同时通过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维护管理效率。云计算业务虚拟化高弹性的特点,对运维效率及响应速度提出了高的要求。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在原有动力、环境、安防等监控的基础上,增加了能效、资源、报表、业务运维流程对接等管理功能。网管系统

运用了无线传感技术,机器人巡检功能,对设备和资源进行主动有效管理,提高了运维效率,与高弹性的虚拟化云计算业务匹配。

7 详细技术方案

概括地说明所建议的技术方案,从主要业务需求为出发点,给出由一个或几个系统配合实现完整业务处理的技术框架,建议使用方框图并附加文字说明的形式表示,图示主要表现系统间的配合或接口,如果系统由几部分或几层次组成,可以概括地展现出来。文字说明部分要求概述系统之间如何配合完成业务处理过程。

1. 说明哪些功能需要在本系统中实现,本系统在技术方案中扮演的角色。

2. 说明现在系统中是否需要调整、新开发,或者已经满足功能要求。如果已经满足功能要

求,本节后续内容不需要填写。

3. 如果是新开发系统,需要给出系统定位、发展方向、网络结构、软件结构、软硬件运行

环境等内容。

4. 如果是对现有系统的调整,需要给出调整要点,调整的功能等。如果改变了系统架构,

必须给出相应的网络结构、软件结构等内容。

7.1 总体部署图(组网方案)

NETWORK

HX-9312

HX-9312

GL-9306GL-9306

C 区核心层

NET

NAT :

vlan1000:120.197.82.224/28192.168.63.4 120.197.82.234192.168.63.5 120.197.82.235192.168.63.6 120.197.82.236192.168.63.132 120.197.82.237192.168.63.133 120.197.82.238

管理域汇聚层

GL-FW-E1000E

GL-FW-E1000E

GL-FW-C6506

GL-FW-OA

SW055C-02-37SW055C-02-38

磁盘阵列

7.2系统环境设计

描述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运行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7.3系统接口

描述系统支持的接口信息,可根据规范罗列的接口要求逐一对应

为满足IDC综合管理系统各项业务和应用的需求,尽可能实现平滑升级,同时预留符合电信规范的接口,保证与其它第三方系统特别是IDC相关系统的联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接口:

7.3.1安全系统接口

与安全系统接口,实现安全日志、告警信息传递到管理平台,进行统一展现、报警、统计。

7.3.2动环接口

此接口实现各类动环数据同步到平台,在平台上提供数据的展现、统计、分析功能。

7.3.3系统功能介绍

以下分小节说明技术方案中所有涉及到的现有功能,按EV的几大模块划分(资源、监

控、平台、其它模块),分列章节,每个功能为满足本项目需求所承担的角色、完成系统功能需要对现有系统的架构或功能方面的改造情况等。对于需要新开发的、修改现有系统的情况,需要特别说明。

?系统处理流程(业务需求)

在对系统功能进行介绍时,如涉及到业务部分应当以业务功能分类为索引,结合技术方案描述各类业务处理过程,强调各系统配合完成业务需求,至于各系统完成的详细功能等内容在后续描述。

需要注意:要从项目决策者、业务人员能够理解的角度描述,不要求过分描述细节。

采用时序图或数据流方式来表示业务的处理流程。

7.3.4平台组件

7.3.4.1桌面管理

为了不改变用户操作习惯,降低操作使用难度,增强用户操作体验,平台提供类似windows简洁的桌面管理方式和人机交互界面,并能提供应用插件化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

能提供平台控制面板内容的增加、删除、修改等;

能提供平台公告在桌面显示,并能对公告内容进行查看、添加、删除等;

能提供桌面背景自定义设置等;

能提供桌面图标显示方式、大图标、中图标、小图标显示;

能提供版本信息、内部版本号的查看等;

能提供桌面锁屏设置,可灵活设置触发锁屏时间;

能提供用户的登陆、注销、密码修改等;

图示:可视化界面

7.3.4.2个人工作台

个人工作台功能是平台的一个综合应用模块,平台支持通过“个人工作台”功能提供以个人工作为核心的工作平台,组织个人工作相关数据和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了平台主要功能的快捷入口。通过工作台,当前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自己目前需要做哪些事,哪些事需要自己监督的,系统上正在发生哪些事情等。

主要功能包括:

能提供自定义的首页内容展示方式;

能提供当前工作列表显示;

能提供业务工单的集中处理功能;

能提供‘我的工作情况’的Dashboard展示功能;

能提供工作台内容的搜索功能,可按关键字搜索各种CI项;

能提供列表定期自动刷新,周期可设置;

能提供快速定位到相应工作页面。

图示:工作台首页

图示:工作台列表

7.3.4.3计划任务管理

当前用户可利用计划任务管理提供的功能进行人性化工作任务管理,查询以前的工作任务等,主要功能如下:

能提供任务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操作;

能提供任务信息按天、周、月方式管理;

能提供任务时间段设置;

能提供提醒时间设置;

能提供多种提醒方式,包括邮件、手机短信和滚动栏提醒等;

能提供事件方式管理;

能提供选择一个或多个事件接收人;

能提供桌面日历关联任务查看;

能提供桌面闹钟任务提醒。

图示:任务管理图示:任务添加

7.3.4.4消息管理

消息管理功能是对平台各用户间消息的传送进行管理,以加强平台内容沟通交流,主要功能如下:

能提供平台用户之间发送消息,并附加发送外部邮件、短信等;

能提供消息重发、转发等功能;

能提供消息删除功能等;

能提供消息发送到公告栏进行展现。

能提供右下角浮动窗口展现消息

7.3.4.5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功能是平台为各操作人员提供的在平台内的即时的信息交流功能,类似于网络聊天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

能提供在线操作人员聊天;

能提供最近聊天操作人员列表显示;

能提供离线操作人员列表显示;

能提供自动、手动刷新操作人员列表;

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参考)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XXXXXXX

目录 第1章概述 (4) 1.1 建设背景 (4) 1.2 建设目标 (4) 1.3 建设思路 (5)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6) 2.1 总体架构 (6) 2.2 设计原则 (7)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8)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8) 2.3.2 监控采集层 (9) 2.3.3 数据处理层 (9) 2.3.4 运行展现层 (9) 2.4 系统技术路线 (10)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0) 2.4.2 采用J2EE框架 (11)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1) 2.4.4 数据库技术 (13) 2.4.5 性能控制 (14)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4)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4)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4)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5)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5)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5)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6) 2.6.1 输入检验 (16)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6)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6)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7)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7)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7)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8) 3.1 动环监控 (18) 3.1.1 配电柜监测 (18)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8) 3.1.3 发电机监控 (19) 3.1.4 ATS监测 (19) 3.1.5 STS监测 (19)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0)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0)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1)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1)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2)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2)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2)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4)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7)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0)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0)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1)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2)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3)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4) 3.3.10 信息点管理 (35)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6)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7)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概述 伴随着企事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事业服务器的增多,企事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事业网络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出现问题,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检测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改进传统的网络管理方式来适企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运维管理系统就有他的必要性。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系统,及时发现将要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短信、Email、声音报告给运维管理人员。运维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 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服务器故障统计; 服务器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将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并使用图形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权限、密码管理; 将数据生成报表。 运维管理系统的特点: 邮件和短信实时故障报警; B/S结构,能够通过web对远程服务器下达指令; 监控服务器和被监控服务器之间通过python socket来发送信息; 统计日常故障处理,以便下次出现同样故障时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 实现自动化管理和自动化监控; 安全管理服务器性能; 操作流程统计与管理。

系统结构 运维管理系统采用B/S构架,运维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对服务器进行管理、配置及故障处理。它是将部署在同一个局域网内的所有服务器统一管理,服务器之间的信息通讯、指令发送、运维管理都通过python来实现。监控服务器端负责采集、统计和分析数据,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发送报警信息到管理员的email、手机中,并将错误日志存储到数据库中。 运维管理系统主要通过LAMP服务器、python编程、snmp和shell编程来实现。在被监控端安装python服务,并在被监控服务器上部署python程序和shell脚本用于接受监控服务器端指令、信息采集并发送会监控服务器端。监控服务器端部署python程序和LAMP服务器,用于发送指令、接受数据信息、存储数据、统计数据以及异常报警。 运维管理人员日常通过web浏览器远程登录监控管理系统,检测各被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服务状态、防火墙配置、进程信息、操作日志等信息。在出现异常时,通过运维系统可以查看到具体的异常服务器、进程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处理异常。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运维篇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运维篇

散,自我认可度低,团队人员流动率较大。情况往往是某人好不容易成为熟练工了,却因为看不到职业前景或感觉不受重视而提出辞职。这些中坚力量的离职,会造成客户满意度和运维质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波动。 (4)服务商难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不及时,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IT运维服务外包存在一定风险,关键在于对于IT运维服务外包供应商的管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招标环节疏于审查、过程监督环节疏于监管、以及事后评价环节疏于考核。通过在招标环节加强对供应商资质、能力水平、案例等考察可以有效包括准入关;通过在服务过程中加强监督可及时发现供应商服务提供能力的异常;通过事后评价可以建立供应商的退出机制,保证供应商提供优秀的服务。 1.2 IT运维服务问题分析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IT运维服务的所有问题的根源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包括流程管理的问题、评价管理的问题、应急管理的问题等等。主要包括:

(1)IT运维服务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IT 运维服务管理方式包括自营管理和外包管理,随着IT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对于IT运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营服务的成本已远远大于外包服务的成本,在某些非关键的领域,应该引入IT运维服务外包这一创新管理模式以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将组织自身的IT运维人员解放出来,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2)IT运维服务管理不规范。 IT运维服务人员很忙碌却得不到业务部门认可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缺少IT运维服务沟通的基本语言,也就是IT运维服务管理规范不明确,导致业务部门对于IT运维服务部门提供哪些服务不清晰、提供服务的流程不清晰、对于服务的评价指标不清晰,同时也导致IT运维服务人员工作职责不清晰、人员间工作交接不顺畅、服务过程缺少监督等。 (3)工作分工设计不合理,忽视梯队建设。 人员管理问题,根源在于运维工作分配不合理,业绩无法考核。若将运维人员分成一、二、三线支持,不同运维人员各司其职,能使有限的

固定资产管理项目技术解决方案建议书模板范文(完整方案)

管理平台 整体解决方案 之业务篇固定资产管理

目录

1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大。很多单位目前仍然依赖手工记账的管理方式,由于管理单据众多、盘点工作繁重,需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固定资产的历史操作和资产统计工作异常困难,导致资产流失和资产重复购置。 1.1概述与分析 目前,虽然市场上存在一些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记账方式的问题,但多数系统在建设之初没有考虑与其他系统融合问题及数据如何统计上报的问题,导致组织中的“信息孤岛”越建越多,甚至因此而导致部分信息系统建设流于形式,建设起来后并没有良好的投入使用。 协同固定资产管理以企业中的实物资产管理为主,是对经济生活中所创造的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资产进行管理。实务资产是创造财富和收入的资产,为经济创造净利润。它包括土地、建筑物、知识、用于生产产品的机械设备和运用这些资源必须的有技术的工人。 实物资产按管理属性的分类: ●固定资产:独立使用;耐用期在一年及以上;单价:专用设备≥元及以 上,一般设备≥元及以上 ●特例:单件单价达不到固定资产起点单价,但成批数量,其总价达到固 定资产起点单价。单位认为必须按固定资产管理的实物资产。 ●低值耐久品:独立使用;耐用期在一年及以上;单价:专用设备<元, 一般设备<元 ●材料易耗品:不能独立使用或在使用中;一次性消耗或转为其它形式的 物品;耐用期在一年以下;单价不限。

1.2协同固定资产管理思路 实物资产的管理牵涉面非常广,一个单位内所有的员工几乎都可能涉及,管理的难度不小。资产的申请购买、采购入库、领用保管、维修保养、报废报损、馈赠转让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审批记录很多,因此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是其生命周期的管理,是连贯而持续的。 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要求权责落实,使用者享有使用权的同时必须付好管理责任,一旦管理不力出现损失,还必须承担相应的费用。当没有详细的资产信息记录时,资产管理的责任只能停留在纸面。 此外,资产管理者还面临很多的工作困难,如: ●各种与资产相关的审批(如申购、调配调拨、报废报损等)分散,资产 相关信息的来龙去脉被人为割裂,无法获知完整的信息。 ●因为信息分散,所以必然存在信息的誊录、导入等操作,工作量加大, 错误的出现也难以避免,甚至给人为作弊提供了空间。 ●没有提示或预警,忽略了资产的质保、维保日期可能导致产生不必要的 费用以及不必要的损失。 ●在室外无法快速查看资产的相关信息。 实物资产实物管理虽仍以行政部门来牵头,但工作不再只靠行政部门来单独完成,需要多个有关的部门来联合进行。如其中主要的采购需要采购部门来完成(包括招投标),付款等信息告知财务部门并由财务部门提供相应的折旧数据,审计监察等监督检查等。 固定资产管理以协同管理思想为基础,融合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模型“协同

IT综合运维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IT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技 术 方 案

目录 1.1.项目总体背景................................................. 1.2.项目的总体思路............................................... 整体思路..................................................... 建设与管理范围............................................... 达到的效果................................................... 1.3.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系统简述..................................................... 架构和功能................................................... 第2章需求分析 ...................................................... 2.1.总体要求..................................................... 2.2.需求分析..................................................... 2.3.建设目标..................................................... 第3章整体架构设计 .................................................. 3.1.实施范围..................................................... 3.2.网络系统管理模式............................................. 3.3.统一的网络系统解决方案蓝图................................... 代理方式与无代理方式结合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考虑............................................... 3.4.平台总体设计................................................. 设计要求..................................................... 结合BTIM的平台总体设计...................................... 信息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系统软件的选型........................... 设计要求..................................................... 数据采集层技术设计........................................... 3.5.数据管理层技术设计........................................... 设计要求..................................................... 数据管理层技术设计........................................... 3.6.其他技术设计................................................. 设计要求..................................................... 相关技术设计................................................. 3.7.平台功能扩展设计(接口方面的设计)........................... 第4章综合管理系统功能 .............................................. 4.1.综合网管系统架构图........................................... 4.2.综合监控..................................................... 综合监控的优势和亮点......................................... 管理监控与值班监控的功能..................................... 设备运行的功能............................................... 线路流量的功能...............................................

(项目管理)项目技术建议书

项目技术建议书 上海企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2006年1月

前言 非常荣幸向贵公司呈交企业无线通讯系统技术建议书,随着各类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普及,专网用户对无线通信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用户不但希望得到优质、优惠的服务,也同时希望通信设备方便维护,价格便宜,功能齐全。 企业无线通信系统是专门为专网用户研制的综合接入产品。系统内置PBX功能,在一套设备上集中提供了PHS、LAN、POTS、VOIP等业务。专网用户只需一套ECM企业无线通讯系统就可以解决内部的所有通信需求,大大节省了设备购买成本以及维护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ECM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多业务接入的需求,而且使专网用户也能够享受移动通信业务的高效与便捷。 ECM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真正实现了宽窄带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满足企业有线、无线、话音和数据的多样的通信需求,可以为各种行业和场所提供综合通信解决方案。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运营费用的节省和工作的方便,更是工作效率的大提高及企业形象的提升,是专网通信系统建设时的理想选择。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编写目的 此技术方案为xxxxx提供企业无线系统解决方案,并提供了相关依据。 二、项目背景 项目需方:XXXXX 项目设备提供方:上海企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此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利用现有通信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的无线通信需求,提高管理效率。 三、项目提供的服务 企业无线通讯系统是目前业内最先进的专网通讯系统之一,其基于PHS技术的设计,强大的市场应用支持,使其成为目前最成熟的企业无线通讯系统。ECM系统无线技术基于PHS,核心交换系统更是结合了软交换系统的设计理念,在为企业提供内部的移运通信解决方案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强大的VOIP服务。 企业无线通讯系统已经在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建设了内部专用的通信系统,并且在电力、煤炭、石化、半导体制造、医院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相信我们的ECM也能够为您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满足您的需求。 本项目建成后,将提供下列业务: 1.移动分机业务 2.移动分机与固定分机短号互通 3.移动分机短信业务 4.VOIP电话业务 5.包含所有传统企业PBX功能 6.如与当地电信/网通协商可烧漫游号码,实现在厂区网与市区小灵通网自由切换。

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系统白皮书

IT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SmartView产品 技术白皮书V1.61 目录

一、导论 1.1. 产品背景 IT行业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设备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各种网络设备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主设备、传输系统、支撑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已经逐步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迈进。 首先,机房内由设施数量众多,特别是当企业存在分支机构,由于分布范围广,机房内走线将非常复杂,尤其是老机房,如何理清楚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的拓扑关系,通常是机房维护人员的最为头疼的难题。 其次,对于办公区域,存在大量固定资产、移动办公类设备,这些设备资产的管理常常具有移动性,且各种人为情况较多。办公区域工位与网络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何找出工位与设备资产、工位与网络端口的对应关系,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并规范企业的IT水平。 此外,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在相同类型的设备中,如何能快速定位出故障设备,如何真实的通过系统反应出设备环境及周边情况;如何通过系统以往解决过程和系统知识库,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思路,将能够显着提高运维的自动化程度。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监控系统,实现对企业IT资产实现远程集中监控,实时动态呈现设备告警信息及设备参数;快速定位出故障设备,使维护和管理从人工被动看守的方式向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模式转变;通过标准的ITIL流程提升企业IT服务效率。 3D仿真是企业IT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全三维可视化资源管理与运维监控平台,形象化的虚拟场景和真实数据相结合,通过3维场景能显着增强机房查看与监控,企业办公区域监控,提高设备、设施、资产与流程的直观可视性、可管理型,真正提高企业IT运维管理的效率,让IT真正服务于企业运营。 神州数码针对以上问题推出一套基于生产实景的全3D可视化IT资源管理与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形象化的虚拟场景和真实数据相结合,用户在显示屏幕前即可查看到机房中的所有设备,对于日常维护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监控管理,资产审核人员对设备的盘点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技术方案(标书)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3) 1.2服务目标 (3) 2系统现状 (3) 2.1网络系统 (3) 2.2设备清单 (4) 2.3应用系统 (6) 3服务方案 (7) 3.1系统日常维护 (7) 3.2信息系统安全服务 (14) 3.3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 (16) 3.4软件系统升级及维保服务 (18) 4服务要求 (18) 4.1基本要求 (18) 4.2服务队伍要求 (20) 4.3服务流程要求 (20) 4.4服务响应要求 (21) 4.5服务报告要求 (23) 4.6运维保障资源库建设要求 (23) 4.7项目管理要求 (24)

4.8质量管理要求 (24) 4.9技术交流及培训 (24) 5经费预算 (25)

1概述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 1.2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 2.1网络系统 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 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XX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此文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第1章概述 (5) 1.1 建设背景 (5) 1.2 建设目标 (5) 1.3 建设思路 (6)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7) 2.1 总体架构 (7) 2.2 设计原则 (8)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9)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9) 2.3.2 监控采集层 (10) 2.3.3 数据处理层 (10) 2.3.4 运行展现层 (10) 2.4 系统技术路线 (11)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 (11) 2.4.2 采用J2EE框架 (12)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 (12) 2.4.4 数据库技术 (14) 2.4.5 性能控制 (15) 2.4.6 开发、运行环境 (15)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 (15)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 (15)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 (16)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 (16)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 (16)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 (17) 2.6.1 输入检验 (17)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 (17)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 (17)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 (18)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 (18) 2.6.6 系统安全架构 (18)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 (19) 3.1 动环监控 (19) 3.1.1 配电柜监测 (19)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 (19) 3.1.3 发电机监控 (20) 3.1.4 ATS监测 (20) 3.1.5 STS监测 (20) 3.1.6 UPS监控子系统 (21)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 (21)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展示 (22)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 (22)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 (23)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 (23) 3.3.1 基础平台功能 (23) 3.3.2 网络设备管理 (25)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 (28) 3.3.4 存储监控管理 (31)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 (31)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 (32)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 (33)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 (34)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 (35) 3.3.10 信息点管理 (36)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 (37) 3.3.12 综合监控管理 (38) 3.3.13 综合报表管理 (39)

上网行为管理平台技术建议书

华为ASG2000上网行为管理平台技术建议书

目录 2.1企业网络现状 (4) 2.2企业网络业务流分析 (4) 2.3企业上网行为管理问题与分析 (4) 3.1企业上网行为管理设计原则 (5) 3.2企业上网行为管理需求 (6) 4.1ASG上网行为管理简介 (7) 4.2企业上网行为管理产品部署模式 (7) 4.2.1网桥模式 (7) 4.2.2网关模式 (9) 4.2.3旁路模式 (11) 4.3应用场景 (12) 4.3.1金融行业互联网风险管理 (12) 4.3.2政府信息中心上网行为管理 (14) 4.3.3能源行业上网行为管理 (15) 4.3.4中小企业和分支机构上网行为管理 (16) 4.3.5大型企业上网行为管理 (18) 4.3.6教育行业上网行为管理 (19) 4.3.7酒店行业上网行为管理 (20) 4.3.8网吧等经营性场所上网行为管理 (22) 4.4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优点总结 (25) 5.1ASG系列上网行为管理功能特点 (26) 5.1.1最丰富的应用识别,更好地提高办公效率 (26) 5.1.2全面的内容控制和审计,有效防止信息外泄和协助法规遵从 (26) 5.1.3电信级高可靠性,为业务保驾护航 (27) 5.1.4四重保护上网用户,恶意软件无所遁形 (28) 5.1.5专业报表针对性强,助力企业治理 (28) 5.2ASG规格 (29)

6.1服务理念 (30) 6.2服务内容 (30) 6.3服务保障 (31)

1 概述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生产工具,员工通过网络可以查找资料、沟通交流和从事电子商务等,但是相应的多种问题伴随而生,例如: ●与工作无关的P2P和在线视频等应用占用带宽 ●与工作无关的聊天、炒股、游戏、博客和在线购物等活动影响工作效率 ●员工随意在网络上发帖和传输文件导致机密泄露 ●员工上网容易受到病毒、木马和蠕虫等攻击和感染 ●员工通过网络从事一些黄赌毒等违法活动 ●员工浏览和发布不良言论导致企业面临法律风险 为解决以上一系列的问题,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应运而生,用于实现员工上网行为的管理、带宽的限制和确保员工上网安全等,可以极大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和带宽利用率,防止机密数据泄密和员工通过网络从事违法活动。 2 企业网络分析 [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我们对其网络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与分析。……] 2.1 企业网络现状 [此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注意:要给出网络的吞吐量): 1.企业内部网络拓扑图,如果企业是新建网络,则提供没有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的网络拓扑图,用来进行组网方案的分析。 2.企业内部网络承载的业务,主要是内部业务以及出口网络业务] 2.2 企业网络业务流分析 [给出企业现网的业务流分析图,使得客户对现有网络资源滥用问题理解的更加清晰] 2.3 企业上网行为管理问题与分析 [此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主要根据与客户的沟通以及我们自己的分析给出):1.企业内部有大量抢占带宽的与工作无关的应用:需要对P2P下载、P2P视频等流量进行限制,甚至阻断; 2.企业内部有影响工作效率的与工作无关的应用:需要对聊天、炒股、游戏、博客、

海康综合监控与运维管理平台V13用户操作手册

min 海康威视iVMS-9300综合监控与运维管理平台 用户操作手册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2016.3

目录 目录 (1) 第1章前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术语和缩写 (5) 第2章平台概述 (6) 2.1环境要求 (6) 2.1.1运行硬件环境 (6) 2.1.2运行软件环境 (6) 2.2用户登录 (7) 第3章运维概况 (7) 3.1视频概况 (11) 3.1.1视频概况 (11) 3.1.2一键运维 (13) 3.2卡口概况 (14) 3.2.1过车统计 (15) 3.2.2资源信息 (15) 3.2.3服务器信息 (15) 3.2.4最新异常信息 (16) 第4章巡检中心 (16) 4.1运行监测 (17) 4.1.1监控点视频 (17) 4.1.1.1 监控点明细查看 (17) 4.1.1.2 视频预览 (18) 4.1.1.3 工单上报 (19) 4.1.1.4 视频质量诊断图片查看 (20) 4.1.1.5 图像重巡 (21) 4.1.1.6 查询导出 (21) 4.1.2录像 (22) 4.1.2.1 录像详情查看 (23) 4.1.2.2 巡检一次 (24) 4.1.2.3 工单上报 (24) 4.1.2.4 查询导出 (25) 4.1.3卡口 (26) 4.1.3.1 卡口信息 (26) 4.1.3.2 异常信息 (28) 4.1.4编码资源 (29) 4.1.4.1 设备详情查看 (30) 4.1.4.2 工单上报 (31) 4.1.4.3 查询导出 (31) 4.1.5解码资源 (32) 4.1.5.1 解码资源详情查看 (33) 4.1.5.2 工单上报 (33)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标书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 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 网络系统 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XX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内网与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为XX局日常公文流转、公文处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网络平台。内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配备防火墙实现内网中服务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重点划分服务器区,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专网由XX局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规划建设,专网和互联网、内网及其他非涉密网络严格物理隔离,目前主要提供政务信息上报服务和邮件服务。

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

某区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 台 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建设目标 (2) 三、遵循标准 (4) 四、体系结构 (5) 4.1逻辑架构 (5) 4.2功能架构 (8) 五、建设内容 (12) 5.1基础数据建设 (12) 5.2平台建设 (13) 六、预期效果 (14)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网格化管理是采用网格化管理理念,根据地域特点和人口分布合理划分网格,并指定网格管理服务人员。实现对各级网格内“人、地、事、情、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与服务(如图1), 图1 社会管理要素图 通过建立数字化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网格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某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规划面积159.3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建设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7万,区内生产总值2500亿元以上。确立了“两带、七板块”的城市空间布局,实现该区现有资源的

有效整合。但是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快速步伐,如何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对该区城市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国土资源管理、房屋动态监控、安保、城市综合管理、民生服务有效管理成为该区城市迅猛发展的制约部分,因此基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打造该区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有效的为该区发展提供信息化手段。 二、建设目标 1)建设一个网格化数字城市平台数据中心。通过建设该区最全面、最准确、最实时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 2)搭建“区级——二级(职能部门、街镇)”管理平台。 实现“一个大数据库、二级管理平台、四级应用对象、多元业务管理”的应用模式:

校园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校园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一、系统简要描述 ●系统名称:DTSM校园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开发单位:广州市点易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 ●开发模式:定制开发 ●系统架构:B/S 结构 ●开发平台: ●数量: 1套 ●报价: 人民币33万元 ●功能及用途简要描述 DTSM校园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是为校园网用户提供网络自助服务和网络服务运维流程管理的专业平台,整合校园网系统运行环境、网络、服务器与业务应用等的分割管理,实现对IT系统的集中、统一、全面流程管理;平台系统设计遵循 FCAPS、eTOM、ITIL等国际服务管理标准和规范,达到技术、功能、服务三方面的有机整合,能实现IT 服务支持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提高故障应急处理能力,提升系统运维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该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服务台、流程管理、设备监控管理等,实现校园网用户入网流程管理、网络服务流程管理、网络资源管理,平台能够与收费系统和认证系统对接并实现数据交互。 二、模块功能描述 1、网络服务流程管理模块 提供用户网络自助报障、Duty值班事件受理、故障流程管理(包括资源 配置库管理、流程跟踪、服务质量管理等)、服务统计、回访等功能; (1)用户网络自助报障

用户通过自助平台故障报修,可查询报障记录和故障处理进度。(2)Duty值班事件受理 Duty值班受理电话报障和网上报障,并在运维管理平台上建立(或确认)事件工单。 (3)运维流程管理 具体实现流程为: 服务台通过网路和电话受理建立工单; 一线人员通过系统接单和处理,处理包括事件成功处理之后的申请关闭,或申请二线支持,或不能处理的申请撤单。 二线人员可以受理一线(或项目经理)转交的工单或则直接从服务台接单处理,成功处理可以申请关闭,或则回退给一线工程师等; 服务台人员可以根据处理情况进行回访,并给予意见; 项目经理根据一线、二线的处理情况和回访情况,决定事件的关闭或则回退等相关处理。 在这期间,涉及到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和发布管理、服务水平管理、知识库和方案库管理; ●服务台 ●建立运维团队与用户之间的单一联系点,统一受理用户的咨询、服 务请求、故障报修、流程跟踪、投诉等情况,并通过底层监控系统 主动预警网络故障,通过事件管理流程及时处理,及时跟踪和通报 处理进展,借助知识库和方案库,解决大部分常规事件。同时,也 包括集中监控平台、电子值班管理、统一实时展现IT运行状况。 ●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流程是事件驱动的日常流程。服务台接收到的事件主要包 括故障和服务请求。事件管理负责事件的调查、诊断、修复,其主 要目标是尽可能快地解决故障,以恢复受影响的业务。 ●问题管理 ●主动的问题管理主要是进行各个系统的巡检、分析和建议。被动的 问题管理主要是分析各个系统的故障,定义问题,并提出可能变更

影像管理系统平台技术建议书

深圳市艾派应用系统有限公司 文档影像管理系统平台技术方案书 深圳市艾派应用系统有限公司 Shenzhen iPi A pplication System Co.,Ltd. https://www.360docs.net/doc/fa12431267.html, 2010年11月

目录 一.概述 (3) 1.1平台背景 (3) 1.2需求分析 (3) 1.2.1 文档存储需求 (3) 1.2.2 查询需求 (3) 1.2.3 分类归档的需求 (4) 二.产品介绍 (4) 2.1产品定义 (4) 2.2产品术语 (4) 三.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5) 3.1 系统建设目标 (5) 3.2 系统设计原则 (6) 3.3 系统特点 (6) 3.4 系统逻辑机构图 (7) 3.5 系统结构图 (8) 3.6 系统网络拓扑图 (9) 3.7 业务流程描述 (10) 四.系统功能描述 (10) 4.1开户文档影像资料录入 (11) 4.2文档影像资料审核 (11) 4.3文档影像资料处理 (11) 4.4文档影像资料存储 (11) 4.5网络化管理 (11) 4.6建立索引 (12) 4.7查询 (12) 4.8输出 (12) 4.9日志管理 (12) 五.项目实施计划 (13) 5.1 工程实施计划 (13) 5.2 工程实施时长 (13) 5.3 工程分工界面 (13) 六.服务 (14) 6.1软件系统培训 (14) 6.2服务和技术支持 (15)

一.概述 1.1 平台背景 近几年来,通信行业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移动通讯行业更是日新月异。随着业务种类和数量的迅猛发展,各种原始资料文档,如客户基本资料、移动电话申请单据、业务种类增加或变更书、业务种类日期记录、户主变更记录以及其他业务文档的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对于这些资料,如何进行分类、保存、归档和进行高效的查询,一直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来自营业前台对原始资料的查询工作和在整个系统内部的调用、管理、应用工作也越来越多,对原始资料文档的管理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准备的迎接并战胜即将到来的巨大挑战,尤其是提高服务质量和避免呆帐的出现、建立良好的运营体系,已成为移动通讯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原始文档资料的电子化管理和综合应用成为必然的趋势。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这些信息资料,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建设“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文档影像资料管理系统平台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为此,文档影像资料管理系统平台应运而生。 1.2 需求分析 1.2.1文档存储需求 移动公司现有业务单据的存储仍然依靠人工方式进行,随着业务量的不 断扩大,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多,来自咨询热线、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前 台的查询要求也越来越多,手工存档、人工查核底单的方式已经不能适 应现有的业务需求,需要利用电子文档保存业务底单的专业管理系统来 适应业务的发展需求。 1.2.2查询需求

itop运维综合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 操作手册V1.0 xxxx(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记录

目录 1.平台介绍 (4) 1.概述 (4) 2.平台架构 (4) 2.1展示层 (5) 2.2功能层 (7) 2.3技术层 (8) 2.4外部接口层 (8) 1.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功能 (9) 2.1服务台 (9) 2.2自助服务中心 (10) 2.3配置管理模块 (11) 2.4事件管理模块 (13) 2.5问题管理模块 (17) 2.6变更管理模块 (19) 2.7服务管理模块 (22)

1.平台介绍 1.概述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是为了业务需要进行开发,适用于IT服务的日常运维管理。它基于ITSS最佳实践,适应符合ITSS最佳实践的流程,同时它又很灵活,可以适应一般的IT服务管理流程。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包括: ?记录IT配置项(如服务器、应用程序、网络设备、虚拟机、联系人、位置、VLAN 等)及其各个配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 ?管理事件、用户请求和变更审批与执行等; ?归档IT服务及与外部供应商的合约,包括SLA(服务级别协议); ?手动或脚本方式导出所有信息; ?批量导入或同步/联调所有来自外部平台的数据; xxxx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基于Apache/IIS、MySQL和PHP,它可以在任何支持这些程序的操作平台上运行,如Windows、Linux(Debian、Ubuntu和Redhat)、Solaris和MacOS X等。此外,由于平台是基于B/S架构的应用程序,不需要在用户电脑上部署任何客户端,只需要一个简单的Web浏览器(IE 8+、Firefox 3.5+、Chrome或Safari 5+)即可使用。 2.平台架构 平台架构如下图所示:

XX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XX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XXXXXXX 目录第1章概述3 1.1 建设背景3 1.2 建设目标3 1.3 建设思路 4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5 2.1 总体架构 5 2.2 设计原则6 2.3 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设计7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7 2.3.2 监控采集层8 2.3.3 数据处理层8 2.3.4 运行展现层8 2.4 系统技术路线9 2.4.1 采用Java语言开发9 2.4.2 采用J2EE框架10 2.4.3 采用WebService进行数据互连互通10 2.4.4 数据库技术12 2.4.5 性能控制13 2.4.6 开发、运行环境13 2.5 应用接口总体设计13 2.5.1 系统内部集成接口13 2.5.2 与基础运维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14 2.5.3 与ITSM系统的集成接口14 2.5.4 与相关外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接口14 2.6 系统安全设计及部署15 2.6.1 输入检验15 2.6.2 GET请求和Cookie中的敏感数据15 2.6.3 防通过嵌入标记实现的攻击15 2.6.4 防口令猜测功能16 2.6.5 页面和字段级的权限控制16 2.6.6 系统安全架构16 第3章系统功能设计17 3.1 动环监控17 3.1.1 配电柜监测17 3.1.2 配电开关及电流监控17 3.1.3 发电机监控18 3.1.4 ATS监测18 3.1.5 STS监测18 3.1.6 UPS监控子系统19 3.2 统一门户子系统19 3.2.1 信息主管领导内容

展示20 3.2.2 运维人员内容展现20 3.2.3 一般用户内容展现21 3.3 IT运行监控子系统21 3.3.1 基础平台功能21 3.3.2 网络设备管理23 3.3.3 服务器监控管理26 3.3.4 存储监控管理29 3.3.5 数据库监控管理29 3.3.6 中间件监控管理30 3.3.7 web与应用监控管理31 3.3.8 虚拟化监控管理32 3.3.9 IP地址管理管理33 3.3.10 信息点管理34 3.3.11 告警监控管理与转发处理35 3.3.12 综合监控管理36 3.3.13 综合报表管理37 3.4 IT服务管理子系统38 3.4.1 功能特点38 3.4.2 服务台管理41 3.4.3 服务目录管理42 3.4.4 服务请求管理42 3.4.5 事件管理43 3.4.6 问题管理43 3.4.7 变更管理44 3.4.8 值班管理44 3.4.9 公告管理45 3.4.10 IT运维报告45 3.4.11 用户管理46 第4章培训方案46 第5章系统价值47 第6章售后服务47第1章概述1.1 建设背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企事业机关单位IT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运行监控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各类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数据处理量成倍增长,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网上应用系统也越来越多,使IT 系统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造成了机房管理、系统监控、运行维护工作十分困难的局面。虽然信息中心各科室对已经有各的监控管理手段,但缺乏一个集中、统一的监控平台,及时发现与解决网络、硬件、安全设备、操作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