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32例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8例报告

(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人 民医 院 北 院 普 外 科 , 鲁 木 齐 8 0 5 ) 新 乌 3 0 4
中 图 分 类 号 : 66 R 5
文 献 标 识 : B
文 章 编 号 :0 9— 6 4 2 1 ) 7—0 6 0 10 6 0 (0 1 0 6 3— 2
粘 连性 肠梗 阻是 肠粘 连 或腹 腔 内粘连 带所 致肠 梗阻 , 占各 类 肠 梗 阻 的 2 % ~4 % ¨ , 腹 部 手 术 0 0 是 后 常见 的并 发症 , 后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占粘 连 性 肠 梗 术
1 临床 资 料与 方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扎止 血 , 尽可 能避 免使 用 电刀 , 以防损 伤肠 管 。如果 损伤 肠管 的浆 肌层 , 吸收 线修 补 , 的裂 口也 可缝 可 小 合 。术毕 大量 生理 盐水 冲洗 腹腔 , 吸净 冲洗液 , 分离 粘 连 处及 套管 口等 有创 伤处 用 注射器 喷涂 抗粘 连剂 透 明质酸 钠 ( 术 康 ) 结 束 手 术 。剥 离创 面 大 , 瑞 , 渗 出多 者 , 放置腹 腔 引流 管 。术后 常规 禁食水 , 胃肠减 压 , 炎 对症 支持 治疗 。 抗
3 讨 论
全 麻 。一般 采取 仰卧 位 。距 原 切 口 4~ m 置 6e 人 1 m t er 0 m oa 作为 观察 孔 , C 人工 气腹 , 腹 r 充 O 气 压力 1 2 m H 。操作 孔 及 辅 助操 作 孔 视 腹 内 2— 0 m g
情况 而 定 , 般 2~ 一 3个 。进 腹 后 , 正 常 肠 管 寻 至 沿 肠腔 扩 张部 位 , 明确梗 阻原 因 , 择 手术 方式 。原 则 选 上将 引起 梗 阻 的 粘 连 分 开 即 可 , 不 做 广 泛 分 离 。 而 先将 发 生扭 曲或 扭转及 套 人粘 连带 环孔 内的肠襻 复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发表时间:2017-03-31T15:45:15.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作者:苏颖[导读] 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启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启东 226200)【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治疗方案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得知,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来说,给予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临床治疗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219-02粘连性肠梗阻属于临床上一类十分普遍的外科疾病,主要指的是肠管之间或者腹壁与肠管之间出现粘连情况,并形成纤维索带,导致患者肠内容物在肠道内的正常运行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引发腹胀、腹痛、恶心、排便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
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多半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等。
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进步,对临床疾病的治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文旨在探究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详见下文。
1.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与方法1.1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均确诊,以腹胀、腹痛、呕吐、停止肛门排便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手术类型包括剖宫产、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 关键词 ] 腹腔镜 ; 粘连松解术 ; 肠梗阻 ; 微 创 外科 [ 中图分类号 ] R 5 7 4 .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1 0 0 8— 8 8 4 9 ( 2 0 1 3 ) 0 7— 0 7 4 3— 0 2 电刀 进 行 钝 性 分 离 , 有肠壁浆肌层损伤者 , 可 以 在 腹 腔 镜 下 应
阻患者 , 腹 部 手 术 ≤2次 , 术 前 腹 部 x线 检 查 提 示 肠 道 扩 张 低
于3 个 象限 , 肠 梗 阻反 复 发 作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日常 生 活 ; 患 者 愿 意 接 受 手 术 治 疗 。排 除术 后 腹 腔 内感 染 、 肠瘘、 严重 腹胀者 , 以 及 有 3次 或 者 3次 以 上 腹部 手 术 者 , 合并 有弥漫性腹膜炎 、
用 带 针 长线 进行 间 断 缝 合 , 如粘连 广泛且 致密 可做辅 助切 口 以完 成 手 术 , 完 成 后 应 用 生 理 盐 水 冲洗 腹 腔 , 在 粘 连 部 位 注 入
粘连性肠梗 阻是普外科 常见疾 病 , 8 0 % 继 发 于 腹 部 手 术
后, 多系腹腔手术 、 炎症 、 创伤 、 出血 、 4 3・
腹 腔 镜 肠 粘 连 松 解 术 J 口7 厶 - j -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临床 观 察
张智明, 刘 迁, 刘 峰, 罗衍 波 , 魏 健 , 曾妙 弟 , 赵 兴 文 ( 广 东省 深圳 市宝安 区观 澜人 民 医院 , 广 东 深圳 5 1 8 1 1 0 )
注: ①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0 . 0 5 。
肠绞窄或穿孑 L 患 者 。其 中既 往 阑 尾 炎 手 术 2 3 例, 胃肠 穿 孑 L
经腹腔镜治疗黏连性肠梗阻45例临床分析

辅助孔 , 充分分离与腹壁的黏连, 探查肠管梗阻情况 , 超声
于仅腹腔镜 固有的微小切 I, = 就能充分松解腹腔内黏连 , I 保
微创 医学 2 1 年 弟6 第6期 01 卷
Junl f nm l vs eMei n ,0 , ( ) ora o i ayI ai d ie2 1 6 6 Mi l n v c 1
1 0月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 4 5例, 疗效满
意, 报告如 下 。
切 I肠段切除吻合, : 1 3例因腹腔内广泛黏连而中转开腹完 成。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 , — 1 3d胃肠功能恢复后予
进食 , 术后 3 7d出院( - 7d为肠切除吻合者) 。全组未出 现如腹腔出血、 腹内脏器损伤、 术后再梗阻等并发症。其中 3 7例随访 6— 0 5 个月 , 未再出现黏连梗阻情况。
2 讨
论
黏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 部分病例经保守
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者需行手术治疗。开腹治疗
l 2例, 其中5例有 2 以上开腹手术史。腹腔肠粘连类型 次
均为小肠梗阻。黏连条索卡压肠管形成梗阻 1 , 9例 肠管和 腹壁间广泛黏连 3 例。
黏连性肠梗阻有效率不足 5 % , 0 而且开腹手术在解除原 腹壁黏连成角 1 例 , 5 肠管间粘连扭曲 8 , 例 肠管间、 肠管和 有的黏连梗阻的同时, 又会带来或引起新的黏连因素。开
单管明显缩短 ; ⑤额部置管与血肿切线方向一致 , 便于冲 洗, 顶部置管便于引流。其 注意事项 : 由于局麻 , 中病 ① 术 人清醒, 术前应耐心向病人解释, 取得患者信任 , 中可与 术
患者交谈 , 消失恐惧感 ; ②锥颅时方向与颅骨切面垂直 , 避 免骨锥斜行穿刺硬脑膜形成硬膜外血肿; ③破膜装置刺破 硬脑膜见有陈旧性血液溢出后即判断进入硬膜下腔 , 可置 人引流管; 避免引流管在硬膜外。 CD S H的治疗 , 彻底冲洗和持续通畅引流是关键。本组 多为老年患者 , 且部分伴有心、 肺等重要脏器疾患的基础病 变, 任何围手术期并发症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提高疗效 的重点在于减轻手术对高龄患者的创伤和并发症, 我们应 用锥颅置颅腔外引流器引流治疗 C D 方法简单 , S H, 创伤小 , 符合液体流动学原理 , 利于液体流出。减少了传统的钻颅
第二十七章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第二十七章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肠粘连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
腹腔内的粘连通常是因为手术、腹腔感染、外伤等引起,其中手术后引起的占80%左右,而腹腔手术后也有70%~86%的患者会引起腹腔内粘连。
有腹腔内粘连的患者并不都会引起症状,有症状者约为所有腹腔粘连患者的30%。
临床上,肠粘连常表现为慢性或急性腹部疼痛,部分患者会发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可以消除原粘连,但是由于再粘连的发生率比较高,术后容易重复形成粘连与肠梗阻。
腹腔镜手术可以彻底解除腹腔粘连,且具有创伤小、胃肠道干扰小、腹壁创口远离原腹腔粘连处、下床活动早、胃肠道功能恢复早等优点,手术后再形成粘连的机会比开放手术要明显减少。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可能涉及腹腔的各个位置,最好同时有10 mm 30°腹腔镜和5 mm 腹腔镜。
以便在不同部位、不同直径套管中置入腹腔镜进行观察。
为了在较长的手术过程中使腹腔内压力始终保持在10 mmHg一15 mmHg这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一个高流量气腹机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以每分钟充气l5L~40L的速度补充由吸引器吸引腹腔渗液等引起的C02迅速减少。
为了更好地保持器械位置,最好使用带固定装置的穿刺套管。
这种套管的顶端具有气囊或伞状固定装置,套管上还有固定帽,可以很好地固定在腹壁上,能为手术操作提供比其它套管更多的空问。
腹腔镜经过这种套管置人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腹腔内视野。
其他特殊器械包括腹腔镜用无损伤肠钳、持针器、拉钩、腹壁扩张器以及内镜钉合器等。
第一节肠粘连松解的基本技术腹腔镜手术松解肠粘连的操作包括剪刀、超声刀或电刀分离和缝合打结等基本技术。
剪刀分离:钝或圆尖的5 mm剪刀常用于快速分离薄而无大血管的粘连带,剪刀切割是用于粘连分解的一项基本技术。
剪刀分离常与电刀相结合,先用剪刀剪开粘连,遇出血时用电刀止血。
电刀主要用于解剖层次不清,或预料粘连带中有血管的粘连组织。
腹腔镜技术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

及远减压 , 减压过程 中注意分离肠管间粘连 , 将肠管
按 正常 走行 排列 , 于不 影 响 肠 管 内通 畅 性 的粘 连 对
除炎性渗出物彻底 ,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腹膜粘 可
连 。腹 膜 粘连 常发 生于邻 近 同时 受到 创伤 的腹 膜之 间[ 1。 。 比如开腹手术切 E与腹腔内脏器粘连最为 I , l
副损伤 , 同时应根据腹部粘连情况选择腹部 穿刺 点。
关键 词 : 腹腔镜; 肠粘连; 穿刺点
中图分 类号 : 67 R6 .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0 — 982 ) — 56 0 1 7 64( o 03 — 2 0  ̄7 6
腹腔 粘连性 疾 病 在 /,D'科 并 不少 见 , lJ J ' b 手术 后 发生率 可 达 9 % 以上 [-l可 引 起 慢 性 腹 痛 、 性 0 I2, 女
本组 均行 腹 腔 镜 手 术 治 疗 , 中转 开 腹 病 例 。 无 手术 需 时 ( . i .)h 术 后 ( . i19 16-0 8 , - 8 7- . )h排 气 , - (53i .)h排便 。无 术 后体 温升 高 , 白细 胞 升 1 .-52 - 无 高 。于 术后 ( . -11 54i .)d出院。随 诊 6个 月无 不 良 -
断, 复 肠管 畅通 与血运 。视情 在 肠系 膜根部 以 恢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25例临床分析

例, 行小肠修补术加腹 腔冲洗引流 , 后偶有短暂腹 痛史 , 口 术 经
服 中药治愈。余 围术期未出现与腹 腔镜操作有关 的并发症 。
3 讨 论
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 2 , 中 5例 住院次数达 5次 以上 , 2例 其 腹部 X线平片 均显 示多个气 液平面 。因患胆 囊结石行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3例 , 中见腹 腔内粘连 , 术 加行松解 术。粘 连类型 : 大网膜与原切 口形成带状或膜状粘连压迫小肠形成肠梗 阻9例 ,
【 关键词 】 肠 粘连 ; 腹腔镜
肠粘连是 腹部 外科 常见疾 病 , 占各 型肠 梗阻 的 2 % ~ 约 0 4% 。腹腔 内 的粘 连通 常是 因 为 手术 、 腔感 染 、 伤等 引 0 腹 外 孔扩大至 2e 将损伤的肠管从 该孔 引出腹腔外 , 手术常规 m, 按 施行小肠破裂修 补术 , 然后 纳入腹 腔。术毕 , 生理 盐水反 复冲 洗腹 腔 , 手术野 电凝止血 , 离后 的术野粗 糙面应 用透 明质酸 分 钠喷覆 , 减少再粘连 。对 出血 或渗 出较多 , 肠管浆膜层损伤 , 肠 管破裂者 , 放置 1 引流 管, 根 留置时问均在 7 内。 2h之
不 必 切 除肠 管 的 患者 是 可 以尝 试 的 。 因手 术 切 口创 面和 肠 管 的
12 治疗方法 : . 手术 前详 细询 问病 史 , 仔细体 格检查 , 结合 立 位腹部 X线平片或腹部 C T估计 肠梗阻部 位 , 禁食 水并行 胃肠
减 压 , 正 水 电解 质及 酸碱 平 衡 紊 乱 后 手 术 治 疗 。全 部 患 者 均 纠
回 顾性分析我院 自20 年 3月至 20 年 6月收 04 09
1 术 中分 破 肠 壁行 小肠 修 补 术 加 腹 腔 冲洗 引 例
粘连性肠梗阻100例临床治疗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100例临床治疗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肠梗阻105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00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肠梗阻的95.2%,现就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
男68例,女32例;年龄6~87岁,其中55岁以上者51例。
发病后24 h以内就诊者49例,占49%,24~48 h就诊者11例。
入院时诊断完全性肠梗阻者55例,占55%,不完全性肠梗阻45例,占45%。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93例,占93%,其中以阑尾手术后粘连发病率最高。
1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束带压迫者10例,占66.7%,广泛粘连3例,腹茧症1例。
随访91例,占91%。
1.2 治疗方法和结果非手术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在治疗肠道梗阻具有一定的疗效[1];手术治疗则采用粘连分离术、束带切除术及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
见表1。
表1 疗效方法及效果2 讨论2.1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的选择我院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掌握原则是只要无肠管绞窄即行非手术治疗。
本组85例根据病情用3~11 d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1例入院后考虑肠绞窄而手术;12例保守治疗1~6 d后中转手术,其中2例考虑为腹内难复性粘连因素所致,即使未出现绞窄,给予手术治疗,1例术后诊断腹茧症;2例经保守治疗能够治愈但又经常发作粘连性肠梗阻,经手术痊愈;本组有6例在腹部手术后30 d内、起病1~2周而考虑炎症性肠梗阻[2]均保守治愈。
以上治疗效果均满意。
经随诊,梗阻再发生22例次,其中4例为手术后再次发生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常有绞窄,非手术治疗无效是其手术指征。
临床上,从单纯性粘连梗阻发展至绞窄性粘连梗阻需要有一过程,如何确定有绞窄及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具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粘连32例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利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32例,用电凝、分离钳、分离剪及超声刀分离切断粘连带。
结果:除3例空肠、回肠间紧密广泛粘连、1例外伤性空肠破裂修补术后结肠脾曲肿瘤,i例因阑尾炎术后合并回盲部肿瘤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随访3 -60个月无症状复发。
结论: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不仅具有创伤少、恢复快、费用少、痛苦轻、瘫痕小等微创外科的优点,而且再度粘连率低。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r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267-0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腹部外科术后约90%有粘连,其中有40%以上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
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解除粘连,但腹壁创伤大且发生再粘连率较高,它一直是令外科医生棘手的难题。
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
一74岁,平均52岁。
均为腹腔手术后病人。
既往手术种类:胰十
二指肠切除术2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其中根治性胃切除术3例),脾切除术5例,肝修补术2例,胆囊切除术2例,右肝破裂、脾破裂修补术1例,脾破裂修补术1例,小肠切除术2例,阑尾切除术12例,临床表现:术后反复发作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x线检查见肠管扩张或气液平面,所有病人都曾经过胃肠减压、抗感染、灌肠等正规保守治疗而缓解。
发病时间从术后3个月一25年不等.粘连类型: 肠管与.原切口粘连形成角11例,肠管间粘连扭转成角9例,大网膜与原切口腹壁成膜状粘连使横结肠牵拉悬吊5例,束带粘连压迫空肠、回肠引起梗阻4例,肠管伴大网膜与盆腔、子宫附件粘连3例。
1.2 方法:全部病人都使用经静脉全身麻醉,仰卧体位。
根据临床表现及原切口部位估计粘连梗阻位置,选择距粘连部位6cm以上处开放式置人套鞘作人镜孔后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后,在明视下置入另外两枚穿刺套管,用于分离和松解肠管粘连。
后两处位置的确定,要保证操作时方便及视野清晰。
利用超声刀或电凝剪剪断粘连束带,腹壁直接与肠管粘连时,用无损伤钳抓住肠管牵离腹壁并用剪刀锐性分离粘连,原则是宁可使腹膜受损也要保护肠管。
对已有肠管血运障碍或坏死者,肠管之间粘连严重无法分离时,应果断转为开腹。
肠浆膜破损均用3一0薇乔线缝合修补。
出血或渗出较多者放置1根引流管,留置时间也不应过长。
2 结果
除4例因为小肠间广泛粘连,需在腹腔镜辅助下选择距病变最近小切口开腹将该处病灶拉出切除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肠粘连的分离及松解,平均手术时间85分钟。
手术后术后12~24小时小时下床话动,术后48小时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停止胃肠减压后进流质饮食,平均住院5天,病人全部痊愈出院。
术后4-8d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随访3~65个月均未见症状复发。
3 讨论
3.1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腹腔内粘连通常由于腹部手术、腹腔炎症、腹部外伤、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造成,80%为腹部手术引起[1], 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肠粘连往往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应用腹腔镜进行肠粘连松解手术具有微创的特点,治疗效果肯定,发生再粘连的几率明显减少[2]。
我们考虑腹腔镜手术引起在粘连的几率减少的原因:①研究表明,腹腔局部纤维蛋白形成是引起腹腔粘连的重要原因,腹腔镜手术切口小,腹膜炎症反应轻,腹膜组织型纤溶酸原复合物下降小,不容易形成腹腔粘连,因此,引起的肠梗阻概率比开腹手术小。
②腹腔镜手术入腹无需常规开腹、关腹,减少了组织的损伤和缝线反应,减少了这一作用引起的腹腔粘连和粘连性肠梗阻。
③常规开腹手术时过多的机械刺激损伤胃肠道浆膜。
组织长时间缺血或水肿,增加了腹腔感染的可能,使腹腔内炎症渗出增多,术后易发生再次粘连,产生
肠道梗阻。
而腹腔镜手术对腹内脏器的机械刺激牵拉较少,持续时间短,使腹腔腹膜的损伤最小,减少了粘连的再发生,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④传统手术打开腹壁腹膜,脏器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露于空气中,使组织表面干燥,组织也因水肿,加重炎症反应,
3.2 病例的选择:适应证为选择在手术后一段时间(最好6个月以上),肠粘连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估计粘连较局限,病人可耐受,有腹部手术史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仍无好转;粘连性肠梗阻伴有局限性包块,固定在腹部某一部位,或经多次腹部平片提示固定的肠袢;经非手术治疗后已经有肛门排气排便,但肠梗阻症状仍没有完全解除者。
禁忌证:①术后有出现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等并发症者;②严重腹胀或有腹膜炎表现的肠梗阻:③发现有肠道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阳性也列为手术禁忌:
④术中探查肠管间、腹壁网膜间广泛、致密粘连者。
3.3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第一个穿刺孔应尽量远离原切口疤痕,至少在6cm以上,最好近脐部,采用直视法开放式置人套管针[3]。
②各穿刺孔位置应根据腹腔内情况及术中需要而定。
应遵循“宁靠腹壁,勿伤肠管”的原则,尽可能地保存肠管壁的完整性,肠管壁若有出血,以压迫和缝合为主,禁用电凝止血。
③粘连分开后,应彻底止血、取尽血凝块,冲洗腹腔,放置透明质酸钠或生物蛋白胶封闭创面。
④对粘连严重及腹腔镜操作困难,或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均应立即中转手术否则延误手术
时机。
笔者认为在合理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肠粘连松解术中应用腹腔镜能达到腹腔探查准确和减少损伤,加快恢复的目的,安全有效,适宜临床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志明,娄建平,孟兴成,等.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利杂志.2004,4,(1):41
[2] 胡明彦,陈斌,田爱林,等.腹腔镜枯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0例报告) [j].中国内镜杂志,2002; 8(9}}:60
[3] 何三光,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1 993,467
作者单位:545005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