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映“红”工会事业——丘北县总工会工作记事
行业劳模走进红色苏区助力产业向千亿级迈进

SPECIAL /特别报道/ 15行业劳模走进红色苏区助力产业向千亿级迈进发挥纺织劳模榜样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4月18日,全国纺织劳模先进人物首次走进“红色土地”于都县,通过事迹宣讲、技术交流,助力于都县实现新时期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月18~2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江西省总工会、赣州市总工会支持,中共于都县委、于都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以“情系红色苏区、助力服装产业”为主题的“全国纺织劳模先进人物走进江西于都事迹报告会”暨现场技术交流活动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纪朝,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主席杨冬旭、纺织工作部部长王晓旌,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姜国华,江西省总工会巡视员陈文明,江西省总工会和直属基层工会工作部部长曹树枚,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孙黎明,赣州市总工会副主席李晓明,于都县人大副主任、于都县总工会主席邓小兰等领导,和来自北京、山西、黑龙江、江苏、甘肃、新疆等16个省市的嘉宾,以及于都县企业、院校代表等近500人出席大会。
情系苏区,助力产业深扎根邓小兰在致辞中表示,“情系红色苏区、助力服装产业”系列活动在于都县隆重举行,各地劳模、专家来此传经送宝,必将助力于都服装产业发展升级。
近年来,于都县委、县政府把纺织服装定位为首位产业,提出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目标,县总工会围绕该目标开展了纺织服装技能大赛和创业明星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助推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下一步于都县还将加强劳动模范和优秀职工的培养和选树,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推动于都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孙黎明表示,全国纺织劳模先进人物走进江西于都事迹报告会作为“情系红色苏区、助力服装产业”系列活动的开篇,意义重大。
孙黎明从工会工作角度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时刻牢记为职工服务的工作准则,立足实际、筑牢基石,为纺织服装职工建立一个幸福之家;二是要整合各类资源,结合实际,助力职工实现自我提升,用精湛技能成就梦想;三是挖掘典型,示范引领,用劳模精神铸就时尚于都。
丘北辣椒红天下

照亩增6 . 93 千克 , 亩产值达 10 元 。同 5o 时 ,在辣椒主产 区树皮 乡实施千亩 、 万 亩科技及产业化扶持示范 ,每亩给予 30 0 元无息贷款扶持。 经认真组织实施 , 亩产 干椒达2 6 1千克 ,比对照亩增7 . 7 9 千克 , 并培育了“ 丘椒一号” 个 品种。 等7 2 1年 , 00 丘北县 在树皮 乡实施 了5 万亩标 准化 多样性 种植 示范样 板 , 带 动 了全县3 万亩辣椒 的规 辣椒产业化进程 , 打造 国际品牌 , 丘北县树立 “ 持龙头 扶 企业就是做大做强辣椒产业 ,服务 龙 头企业就是服务农 民” 的理念 , 强对 加 龙头企业 的扶持 、引导 。该县 以规 模 大、 科技含量高 、 向型 、 力强 、 外 括 多成 分和多所有制为重点 , 采取多种形 式 、 多种途经 , 重点培育龙头企业 , 着力 扶 持丘北达平辣椒有限公 司 、丘北 云泰 食品有 限公司 、丘北永 明科技 开发 有 限公司等 1家辣椒加工龙头企业 。通 3 过扶持龙头企业 ,促进龙头企业 与市 场对接并不断发展壮大 ,促进 了基 地 和企业 的健康发展 ,实现 了农 民和企 业互利双赢 。 民手握订单大胆生产 , 农 年收人达5 亿元。 目前 ,全 县1 家企业年 生产加 工 3 于辣椒上万吨 ,年加工增加值 和流通 增值 上亿元 , 出口创 汇3 0 万美元 。 00 辣 椒系列产品主要有辣椒红油 、 辣椒 圈 、 呼辣圈 、 肉辣椒 、 牛 蘑菇辣椒 、 辣色 素 、 辣椒粉 、 辣椒 碎 、 油鸡 棕 、 辣面 等 辣 糊 1个品种 ,推 出了一批有一定知名 度 8 的品牌产品 。产品远销美 国 、 日本 、 墨 西哥、 新加 坡 、 马来 西 亚 、 国 、 拿 韩 加 大 、 里兰卡 、 斯 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北辣椒 ” 丘 红火俏 销 , 成为商 家 的抢手货 ,并红遍天下 ,成 为丘北品 牌、 文山品牌 、 云南品牌 。
清风吹拂滇池岸--晋宁县上蒜镇工会联合会工作小记

还 狠狠骂了他一通。他得 到老板 的医疗 资 续 治疗彻 底 ,公 司须再 拿 出 90 多元 的 涣 散 ,甚 至 已经在 准备 企业 倒 闭的 “ 00 后 助 , 为老 板很 “ 思”了 ,同时觉得 工 资以及 医疗 费补助。事情当天不解决 , 认 够意 手伤是 由于 自己不小心造成 , 不在 意。 并
面的权 益……”
建 会 同时 ,也 在 同步 推进 工 资集 体
出人 意料 的是 , 当对方 看到 工 资集
们 交 出了新 建企 业工 会 5 家 , 签订集 协 商。凭 借扎 实 的准 备 和党 政各 部 门的 体合同 中的条款后 ,却连连点头 ,表示合 8 新 体合 同 5 家 的漂亮答卷 。 8
江 润 当即 指 出,劳动 者在 工作 中受 他 就不离开。 事” 。 陶永芳 知情 后 高度 重视 。保 护滇 池
直 到 晚上六 七 点 ,双 方最 终 同意 了 是 利在 千秋 的 大事 ,打不 得 折扣 。但 企
伤, 无论 自 身是否存在疏 忽都 属于工伤 ,
江 润 的方 案 ,签 署 了赔 偿协 议 ,并 让 江 业 垮 了也会 让大 批工 人失业 , 价高 昂 。 代
永芳 是 土生 土长 的本 地人 ,她操 着 纯正 覆 盖” 。通过 联合 工 会 ,工会 组织 也 广 维护 职工 休假 、加 班 、女 职 工产 孕等 方 的乡音 说 : … 两个 普 遍 ’活动 是 我们 泛覆盖到集镇 的小 商铺 和摊位 中。 最拿 得 出手 的品牌工 作之 一。” 去年他
UA N Z
HN E I
5j ,的 岭人地炎热 燥,r I 镇目 仃感受至来 自滇池湖 的阵阵清风 I端 : J U
起锚扬帆正此时——“中国辣椒之乡”丘北辣椒产业发展记实

起锚扬帆正此时——“中国辣椒之乡”丘北辣椒产业发展记
实
李顺
【期刊名称】《云南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每年的金秋十月,在“中国辣椒之乡”云南省丘北县10余万亩的土地上,辣椒编织的大红地毯尽情舒展,之后,收获的辣椒及加工产品闹热了国内国际市场,产值上亿元的辣椒成为了丘北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并将成为继文山三七之后的文山州第二大特色产业。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李顺
【作者单位】丘北县电视台,丘北663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3
【相关文献】
1.基于MapInfo的丘北县城镇分形与辣椒产业发展研究 [J], 丁贤法;沐建华;许联芳;李巧媛
2.做大小辣椒产业打造中国辣椒之乡培植兴市强镇富民增长极 [J], 中共洮南市福
顺镇党委;福顺镇人民政府
3.“十一五”丘北县辣椒产业发展纪实 [J], 张德华
4."中国辣椒之乡"和"中国辣椒城" [J], 戴离安;张西露
5.太康县龙曲镇:“中国辣椒之乡”正腾飞 [J], 李浩宇; 李君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生水起谋事业

风生水起谋事业作者:来源:《时代风采》2015年第12期2012年9月,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完善的功能设施,健全的工作网络,使得金平县总工会的帮扶救助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当记者来到这个边境县时,除了印象极深的基础设施,还有他们的人员配备以及服务职工的水准。
金平县人大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熊伟到工会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工会事务却烂熟于心。
在他的带动下,工会工作硕果累累,大有可为。
“我不能不信任自己”金平县城郊的一处山坡下,是安美英的“金宝养殖场”,老远就能听见肥猪的叫唤声。
而在黑色遮阳棚内,种了10亩重楼和1亩石斛。
当县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把安美英介绍给记者时,我有些惊叹这个身材娇小的女人身上蕴藏的能量。
2011年,安美英和邻村的5位姐妹来到红河州府蒙自,进入中华职教社设在蒙自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学习种养殖技术。
在这次培训之前,安美英说她自己“天天挖田,一样不会做。
”半个月后,回到老家的安美英搭起水泥柱子,种植大棚蔬菜。
近几年,石斛被炒得火热,她又种了一亩石斛;而重楼作为云南白药的原材料,市场行情比较稳定,前几年曾卖到1200元每公斤,近年价格有所下跌,但仍卖到200多元每公斤。
安美英和金平县一家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400元每公斤保底收购,所以她种了10亩。
她还养了100多头猪。
如此规模,安美英和丈夫显然忙不过来,她请来妹夫一家做帮手,17岁的儿子也在忙进忙出。
既有种植又有养殖,我们问她最怕什么。
安美英快人快语地说:“猪怕生病,药材怕偷。
”她的重楼就被偷过两次,损失7万多元。
大棚四周养了5只狗负责警卫,但仍然防不胜防。
小偷在大棚边上扒开一个洞钻了进来,悄无声息偷走了重楼。
眼看狗不靠谱,安美英又安装了警报器,不过她开玩笑地说:“小偷来的时候,警报器不响,自己人去了,它却响个不停。
”我们问她种养殖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安美英说:“就是资金不足。
”事实上,安美英是金平县总工会“贷免扶补”的帮扶对象,在她创业之初,几万元的创业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星红旗耀边疆——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总工会工作记事

一线传真yi xian chuan zhen双版纳州励腊县有一种乔木叫望天树,树干高达数十米,高大的乔木和百年老藤枝蔓相依,分不清哪是枝?哪是蔓?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为热带雨林提供了极佳的生存环境,树高,根一定要深,才能保证自身的养分和稳固。
工会工作也一样,只有扎根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赞誉。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通往就)腊县的公路上,这样的扶贫标语随处可见,并且也像雨林的植物一样,落地生根。
五星红旗耀边疆—西双版纳州訪腊县总工会工作记事文•何家票马明(左)参加“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村庄每到冬天,成群结队的北方人都会选择来劭腊县过冬,在他们眼里,这里没有冬天这个词,有的只是阳光和温暖。
在劲腊县当地人眼里,温暖则是源于心底的感受。
李文学是劭腊县曼伞镇菜队村小组的村民,他对温暖一词感同身受。
他曾经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原来家里住的是石棉瓦房,破破烂烂,四处透风。
因为家里贫困,儿子找对象也成了难题,他成天愁眉苦脸。
去年,劭腊县投入10万元资金,为他修建了新房。
都说好事成双。
李文学搬进新家后,他儿子也找到了中意的对象。
釆访的时候,李文学的儿子己经结婚了,家里正准备开一个小商店,李文学的儿媳妇正在清理柜台,在他家新居的侧面,还架起了一个大棚,准备用来烤烧烤。
困扰李文学的问题解决后,笑容又重新回到他的脸上。
蒋德英也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她家的新房也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建成。
为了能尽快搬入新家,上小学的儿子也在帮她干活。
她在酒店上班,丈夫没有工作。
后来,丈夫参加县总工会的焊工培训后,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新房建起来了,丈夫的工作问题解决了。
一提到现在的生活,蒋德英高兴的神情难以言表。
黄仕勇家里一直比较困难,父母都身带残疾,房屋同样破旧不堪。
他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后,政府为他建起了新房。
新房建好后,就J腊县总工会还扶持他发展养殖业,现在,他养的羊已经有六七十只。
丘北红色故事2500字

丘北红色故事2500字故事论述何季华是中国共产党在丘北发展最早的一名丘北籍党员,解放后曾任丘北县人民政府秘书、副县长、县长、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不仅是丘北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而且在丘北各民族和各界人士中也享有较高声望。
他早年从事教育事业,为提高本民族文化素质进行过不懈探索,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思想得到升华,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
一何季华原名何茂春,壮族(壮族沙支系),1911年1月4日出生在丘北县大戛勒村。
6岁进入本村私塾读书,1924年转到县小学。
就在这一年,何季华父亲和继母相继病逝。
何季华哥哥按照壮族婚丧大办的习俗,请客200余桌,连续办客数天,花光了积累,致使家庭败落。
何季华靠姐夫供养和自己在城里做短工勉强读完小学,随后上了3个月的师资训练班。
何季华同志在城里上学期间,何季华受到了陈树猷、黄秉衡老师的影响,参加了校长陈嘉兴等人组织的捣毁城隍庙、精忠庙、瘟司庙、地藏寺等寺庙和不准裹足活动,开始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思想的熏陶。
1930年春,何季华师资训练班毕业,教育局安排他到本村任教。
此时他踌躇满志,欲把吹向边寨的新文化之风送到壮族子弟中。
他废除了私塾每天上课前必焚香叩拜孔孟泥像的繁文缛节和腐儒学风,抛弃“四书”“五经”,用白话文讲授语文算术等新知识。
但半年后,由于何季华坚持教新学,他与管理员的矛盾激化。
管理员率众拒付薪水,后又邀集所有债主向何家逼债,并将他当众捆绑辱骂。
1930年秋,为了避债和寻求出路,何季华以80元半开的身价替人抵兵。
但在黑暗的旧军队里,他寻找出路的梦想很快破灭。
翌年,债主们又向何家逼债,欲拆房子,他便脱下文山军士队的军装回家解决与债主的纠纷。
1933年,何季华婚后不久,在妻家亲戚和寨老的邀请下,应聘到曰者水塘教书。
水塘村是一个闭塞的壮族山村,百姓贫困,民智尚未开化,许多村民认为读书是汉族的事,不愿让子女进学堂。
在创办水塘小学的过程中,何季华不知走了多少路,求了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丘北辣椒:科技领跑产业兴

丘北辣椒:科技领跑产业兴丘北县自1998年被评为“中国辣椒之乡”后,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按照“抓基础、建基地、兴科技、创品牌、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农业支撑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模式,狠抓辣椒产业发展。
如今,在丘北县40余万亩红土地上,辣椒编织的大红地毯在金秋十月尽情舒展,所收获的辣椒及系列加工产品闹热了国内国际市场。
年产值达12亿元的小辣椒不仅成为了丘北富民强县的大产业,而且已发展成为文山州继文山三七之后的第二大特色产业。
县校合作科技领跑丘北县被评为“中国辣椒之乡”后,县委政府抓住这一品牌优势,及时成立辣椒研究所,做好辣椒产业的规划和政策研究,以及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繁育和病虫害防治,抓好辣椒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和推广,使辣椒产业发展进入了转轨提速时代。
县校合作抓科研是丘北辣椒产业“起跑”的关键。
xx年,丘北县与云南农业大学签订了《丘北辣椒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依托院校的先进科技力量,加大科研力度。
云南农大成立了由20位博士、18位硕士组成的专家组,深入丘北辣椒基地,分阶段为丘北辣椒生产进行科技“把脉”,通过实施丘北辣椒品种的提纯复壮、标准化种植、杂交种繁育和推行规范化无公害高产栽培、示范、测土配方等工作,有效解决了丘北辣椒品种退化、科技含量不高、单产低的问题,提升了丘北辣椒品质、种植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丘北县在各辣椒种植区对椒农实施了全方位的科技培训,普遍推行新型科技种植方法。
随着科技研发力度的深入和椒农科技意识的提高,丘北辣椒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人态势。
统计数字显示,丘北县1998年辣椒种植面积仅4万亩,平均亩产量不足80公斤;2016年建成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万亩,产量6000多万公斤,产值将突破12亿元,在质和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飞跃。
改变经营模式形成产业链条在改变辣椒交易以销售原材料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有效提升辣椒附加值的过程中,丘北县树立了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目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辣椒加工企业的扶持,全力打造丘北辣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