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现代教育观念,崇高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又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要求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

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5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最低毕业学分为160分,其中通识教育课48学分,专业基础课51学分,专业主干课13学分,专业系列课12学分,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10学分,其余为任意选修课,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1.专业教育课

参见“东北师范大学教师资格教育课程目录”。

2.任意选修课

参见本专业专业系列课、学校通选课和其他学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目录。

六、副修专业和第二学位课程说明

1.副修专业课程说明

副修专业是根据学校的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而提供的选择。副修专业的课程为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必须修满30学分,符合要求的学

生,发给体育教育专业副修证书。

2.第二学位课程说明

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第二学位课程。第二学位开设的课程为课程计划中除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外的所有专业必修课和部分专业系列课,学生必须修满50学分,符合要求的学生,发给体育教育专业第二学位证书。

(推荐)南京理工大学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南京理工大学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原则及工作思路 1.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养大批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具有献身精神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若干优势学科专业领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领导才能、开拓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毛坯,为其成长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打下坚实基础。 2.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培养计划的制定要从21世纪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以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 3.各专业要依据社会需求、自身的办学历史和现有的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在培养计划中明确体现。理工类专业要加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强化学生研究开发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和经管类专业着重培养面向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全校按专业大类(材料、机械、仪器仪表、能源动力、电气信息、电子信息科学、土建、环境与安全、化工与制药、交通运输、武器类、工程力学、生物工程、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艺术等)制定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构建专业大类的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及学科前沿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简要描述 课程内容、适用专业、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等。 2、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概括性的提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及学习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阐述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 4、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文科专业也可以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替换该项) 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5、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提出适合本课程进行课堂讲授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方法和原则性教学建议。 6、考核方式 明确本课程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践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 7、指定教材 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4号宋体,[体例]如下: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教学参考书 格式同教材,[体例]如下: [1] 霍元极主编,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9、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先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包括如下哪些环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辅导或习题课、课程设计、课外作业(次数)、实验课及其他教学环节(实习、考察等)等。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编码: 同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说明见后注 教学对象: ****专业本(或专)科学生 学时学分: XX 学时 XX 学分 编写单位: XXXXXX 系 编 写 人: ****** 审 定 人: ****** 编写时间: 200X 年X 月 3号黑体加粗,居中,下空一行 小4号黑体 小4号宋体 小4号 黑体,缩进2个字符,以 下同层 次的标 题同 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以下同层次的正文同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doc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专业考察 学时/学分:64/2 授课学期:5 先修课程:商业广告设计 后读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科)、广告设计与制作(专科) 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与设计系(广告视传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视觉传达专科、广告设计与策划专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专业考察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拓宽专业知识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搜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开阔眼界。通过专业考察,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际情况,使学生将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实践考察中,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本专业的鉴赏力,提高专业综合修养。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按照学院相关文件制订专业考察计划,要求具备详实的行动计划,并交系务会讨论再由系部主任签字后报学院有关部门备案方可实施。 2.外出考察前,学生应与领队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纪律观念教育,确保安全。 3.学生在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分成各专业小组,作专题考察,既要有丰富的图片资料,也要有详实的记录和体验,最后形成一篇考察报告。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五、教材及参考书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六、考核办法: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1、理论考察成绩占40%;实地考察成绩占60%,两次成绩合计为一个成绩。 2、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标准见附表一)。凡获得及格以上成绩者可获得规定学分。 3、评定成绩的步骤为:学生填写个人鉴定,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及成绩。 4、考察结束后将下列材料及时上报:(1)实习日记(2)指导教师鉴定。 附一:专业考察成绩评定标准 优: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充实、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良: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中:学习态度比较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及格: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基本掌握 不及格:学习态度不认真,考察日记不完整,对专业实践知识不能完全掌握 执笔:闵晓杰 审定:艺术与设计系

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为规范课外培养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工作,依据《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校教字[2016]64号),学校现就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成果审核与学分认定 1.课外培养计划实施“档案袋”管理方法,学院为在校本科生建立“课外培养计划”个人专属“档案袋”。通过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施网上管理。 2.学生申请课外培养计划学分,需提交相应的成果证明(纸质版),经学院审核后方可认定学分。 3.学院组织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工作组,针对学生申请成果及相关证明进行鉴别审核,并提交至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确认。 4.学生所提交的成果通过审核后,即可获得学分。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课外培养计划学分,即可在吉林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录入该环节成绩。具体成绩根据完成学分来确定。完成本专业课外培养计划基本学分要求,记60分;每超出1学分,成绩增加3分;成绩上限为100分。 5.学生完成课外培养计划要求学分,所有成果将记载于《吉林大学本科生课外培养计划成果汇总表》,学院加盖公章后装入本人档案。 二、成果提交 1.学生所有课外创新实践成果须提交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在线管理。 2.成果提交程序的设置遵循便捷、高效、准确原则。

3.成果提交权限分为教务处、学院、学生三个层次。 4.提交的课外实践成果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客观、有效。 5.提交成果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将成果提交后,学院、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成果核对与确认,必要时通过系统提交“更正申请”。 6.全校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参加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成果由教务处提交;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开放实验、实践成果展演(展示)等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成果,由学院或组织单位提交;其他成果由学生自己提交。 三、学分赋值原则 1.为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校园文化活动及技能训练等环节,拓展实践空间、锻炼实践能力,设定学生各模块可核算学分上限;超额完成学分将记载于《吉林大学本科生课外培养计划成果汇总表》。 2.团队合作取得的成果(含社会实践),学校设定成果的总学分上限及“有效计分名次”,学院规定各角色所得学分值,并作为统一标准、相对稳定。 3.本科生取得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成果,按照角色获得相应学分。如成果由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共同协作完成,本科生应得的分值,按自然排序计算;取得学分的资格由“有效计分名次”确定。 4.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撰写论文、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只计算大创项目学分,不重复计学分。 5.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题、参加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所得分值全校统一。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按照项目结题结果及成员排名取得学分(依表1);学科竞赛获奖,团队成员获得相同的学分(依表2)。

班级建设工作计划书五篇

班级建设工作计划一 高考对于每个奋斗过的学生都是及其重要的。在激烈的高考竞争过后,一些学生幻想他们走进大学就可以一劳永逸,因此他们不惜浪费时间和金钱一味地寻求快乐,而不去集中精力读书。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但是大学生应当树立目标并为之奋斗。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光,在此期间我们能够为未来的学术成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一旦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更充分地利用这段时光。树立目标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一般说来,当人们想去达到自己目的时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并且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就会更加有成就感。这对大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条真理。?成功需要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为我们的大学生活树立目标将会为我们的成功创造良好机会,同时也使我们能够挑战自我,奋力拼搏。 还记得,十月今秋的时候,抱着对大学的憧憬,踏上了离开故土的一步! 还记得,曾经对大学的期盼,曾经为了考上大学而付出的努力,当来到河大的 那一刻,我的人生便不再是从前那般,充满了希冀! 我曾为自己成为一个河大经济人而自豪,也曾许下豪言壮志,曾经,那麽多的 学生社团引起了每一位大一新生青春的激情;也是曾经,军训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成长,什麽是承受,什么是独生子女从来未曾体味到的一切一切!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终究是迷茫了,总以为大一是碌碌无为,大一是无聊浪费,时光在指间悄然而逝,却不知珍惜!我们在慢慢找寻,找寻大学生活的方向,渐渐才知道在大学本科期间,我们并不指望能学到什么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一个人贵在知道自己应该去干什么,'明其志,方能知所赴!'学校提供的平台是许多专家的共同认可的,适合大部分同学的需要,然我们自己应该更清楚自己的实际需要,在学的课程上有所侧重,有所安排,另外选学一些对自己有价值、有益处的课程......这将更具个性化更能挖掘你的潜力。 大学同样是一个施展表现你的才华的大舞台。好好利用它,也是一个任务。怎么说呢?有人说:'社会经验道义后社会上去培养也来得及,现在读好书不就行了么?'我认为这是各误区能力的培养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就比如语言能力,我们从小就开始训练,对么?但你可以说——我现在的语言功底、交际能力非常出色了么?很少有!即使我们平时一直在培养的东西尚且如此,更何况工作能力呢?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ther disciplines (2h); 2.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h); 3.Contrast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2h); 4.Major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world (2h); 5.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h); 6.EL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2h); 7.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Prin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0.Teach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2h); 11.Practice methods of English linguistic competence (2h); 12.Electr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3.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Artistic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5.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器学习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Learning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总学时:36 (讲课:28 ,实验:8 )学分:2 大纲撰写人:大纲审核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常见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步骤,并通过编程练习和典型应用实例加深了解;同时对机器学习的一般理论,如假设空间、采样理论、计算学习理论,以及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有所了解。 二、对选课学生的要求: 要求选课学生事先受过基本编程训练,熟悉C/C++或Matlab编程语言,具有多元微积分、高等代数和概率统计方面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200字左右的概述,然后给出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 a)损失函数、错分率的最小化、期望损失的最小化等 b)相对熵、互信息 2.概率分布: a)高斯分布、混合高斯分布、Dirichlet分布、beta分布等 b)指数分布族:最大似然估计、充分统计量、共轭先验、无信息先验等 c)非参数方法:核密度估计、近邻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 a)线性基函数模型 b)贝叶斯线性回归 c)贝叶斯模型比较 4.分类的线性模型: a)判别函数:二分类和多分类的Fisher线性判别 b)概率生成模型:连续输入、离散特征 5.核方法: a)对偶表示

b)构造核函数 c)径向基函数网络:Nadaraya-Watson模型 d)高斯过程:高斯过程模型用于回归和分类、Laplace逼近、与神经网络的联系 6.支持向量机: a)最大边缘分类器:历史回顾 b)用于多分类和回归的支持向量机:几何背景、各种变种 c)统计学习理论简介:Vapnik等人的工作 7.图模型: a)贝叶斯网络 b)Markov随机场:条件独立、因子分解 c)图模型中的推断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 a)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最大似然估计、EM算法 b)EM一般算法及其应用:贝叶斯线性回归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 a)隐Markov模型:向前-向后算法、Viterbi算法、Baum-Welch算法等 b)条件随机场及其应用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2学时):了解并掌握统计决策理论和信息论的基础知识。 2.概率分布(3学时):熟悉常见的分布,熟练掌握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学会利用无信息先 验和共轭先验简化计算,了解一些常用的非参数方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3学时):掌握线性回归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R中有关回归的程序 包,并能将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分类的线性模型(3学时):对分类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 5.核方法(3学时):了解核方法的最新进展,熟练掌握核函数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 6.支持向量机(4学时):掌握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面对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学 会使用支持向量机,粗略了解统计学习理论。 7.图模型(4学时):从建模到算法实现。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掌握EM算 法的基本理论,学会使用EM算法。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掌握隐Markov模型的几个经典算法,学 会利用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解决具体问题,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性标注等。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 1.Bishop, C. M. (2006)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LLC 2.Mitchell, T. M. (1997) Machine Learning,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六、必要的说明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等五个专业,从2003级开始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各专业共性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2011级开始,信息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将学科交叉范围扩大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和更加宽广的专业空间;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信息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本要求 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微电子学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工艺开发,EDA工具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和系统,量子信息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微纳电子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大学生的规划书

大学生的规划书 大学生的规划书【一】 机遇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体现,是自身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结合。制定良好的学业规划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们今后的成长成才及职业理想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篇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供参考。 告别了高中三年的辛酸与艰辛,告别了最后脸上的稚嫩与不安,踏上了曾经幻想的舞台,享受期待已久的大学时光。大学生活是梦想的开端,是追求自由的天空,每个人都可以有飞翔的向往,这里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了以往的束缚,每个人都可以遨游在苍穹之上。大学不能默默无闻,也不能虚度时光,学习之余更要培养自己的能力,不能这样荒废青春,于是我拟订了一份大学生涯规划以时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奋发前行。 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我相信我能够绘出我向往的绚丽色彩,制造出伟大的蓝图。 一.自我盘点剖析 自己的优点盘点: 我是一个不甘平凡的男孩,心中总有一种不服输的信念,我想每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面对新的希望,我没有理由去逃避。对待学习,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对待同学,我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对待

自己,我严以律己,坚持原则;对待工作,我态度端正,有责任感;对待生活,我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艰苦奋斗。因此,面对未来,我信心十足,不管人生道路何等艰辛,我都会勇敢走下去,直至成功。 自己的缺点盘点: 在过去的高中三年中,自己的表达能力还不行,遇事的交际能力有限,因为没有像大学一样的环境,演讲基本无经验,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薄弱,在面对有些事情上会比较害羞,不敢积极发言。 爱好 篮球,唱歌,写作,羽毛球,电子竞技 二.外部环境分析 1.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愈发重要。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必将预示着世界的进一步联系,中国面向世界,世界一体化更加要求我们英语的运用及表达上有一定的水准。 2.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3.就业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不仅仅只在一方面突出,而做到各方面突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目标设定 大一:试探期:刚刚进入大学,要适应大学的生活,同时锻炼提升自己各项能力,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积极的加入社团,培养友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独立能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得性质、目得、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得培养目标就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得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得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得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得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得各个要素及其之间得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得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得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得主体,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及其两者之间得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得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得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得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得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得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得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得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得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得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得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与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得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得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得结构特征与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体育教学目标得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得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得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得结构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得外部特征

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附件4: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学科大类 培养方案 (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大类名称工商管理类 大类代码1206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 院长签字年月日 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西北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科大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大类介绍 为进一步适应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重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想下,管理学院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 工商管理类下设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三个专业方向。 1)会计学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在环境会计、财务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向特色鲜明。 2)工商管理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特色专业”。 3)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定量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营销中的应用,在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模式创新等方向形成独有特色。 二、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大类培养具有良好法律法规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备科学合理的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创业能力,能够基于现实资源与条件,正确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我们将全面深化执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大学社会职能,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始终坚决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使学生达到以下水平。 第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行; 第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三,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第五,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培养要求。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版) 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称: 学时数:学分: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注:含实验、上机学时的课程“学时数”填写格式为“总学时数/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仍填写课程的总学分。)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的要求,以及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说明。即:结合课程内容,阐明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与不同种类课外学习活动(习题、作业等)的配合,以明确教师组织教学的主体教学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较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要求:按章写出各章主要内容、知识点,明确该章讲授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可以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表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教学部分 各实验名称及主要内容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XXXX》,XXX编著,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2.《资料名称》, 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课程名称》参考教案设计 (“课程思政”版) 授课要点: 教学周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思政育人目标 要求: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十九大精神等内容。 二、教学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思政内容融入点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条件要求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例如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策略手段,以及授课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需求,如多媒体、现场参观等。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初稿) 机械工程学院 2003年12月30日 引言 2003年3月19日在全校各院系教学负责人会议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机械工程学院各系在2004年入学新生实施按机械大类培养的教学平台计划的要求。机械工程学院3次召开有各系系主任、系党委书记参加的院务扩大会议,对机械大类教学平台,特别是对机械大类的平台课程设置、学分安排等进行了讨论,就机械大类平台课程结构框架取得了共识,成立了由各系教学负责人组成的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规划小组。12月4日,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机械大类平台课程任课教师大会,学校领导进行了大类平台建设的工作动员,规划小组向大会介绍了教学平台建设和机械大类平台课程规划的情况。 为了能够在2004年入学新生中实施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计划,规划小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广泛听取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的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制定本方案,希望能在2004年4月提交学校审批。 一、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及大类培养方案,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属有关系和本科专业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宏观指南。它规定了机械大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平台课程的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理科人才”的目标,构建了按机械大类培养、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选择的主动性机制,规定了在平台教育基础上辅修专业课组及任选课的学分最低要求。因此,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课及大类培养方案,也是大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培养模式与目标 实行“按系招生、按系管理、按机械大类培养”的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尊重学生志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保证学生的入口与出口基本一致。但学生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可以有序的改选专业。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资料推荐------------------------------------------------------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 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 1/ 22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音乐学专业导论》是音乐学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方向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学专业大学四年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以及考研课程、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技术刊物,技术权威,参考书目、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的介绍,并了解本院音乐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校内教师的职业成就和承担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专业导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在一定阶段内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掌握音乐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的刊物,权威、参考书目;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学科和本院系的其他专业的联系;了解四年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及学分绩点的含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环节学分、课外学分是多少。并以此来帮助完成本科专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了解考研课程、本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该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就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和技能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在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知识结构,使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延展性。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没有先行课程,后续课程为音乐专业课程。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参考:《2013级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017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1目的 为规范大学生的管理,使其尽早融入公司,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快速成长起来,特制定本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2017年毕业的大专及本科学历大学生。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 3.1.1负责大学生的入职培训工作; 3.1.2建立大学生档案,负责跟进大学生入职1年内的培育成长情况,并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指导; 3.1.3负责协助、监控各用人部门对大学生的培育工作; 3.1.4负责本办法的制定、修改和完善; 3.1.5负责定期为大学生组织各类团体活动,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以丰富其业余生活,加强大学生的稳定性。 3.2各部门职责 3.2.1负责大学生的工作分配与安排及考核; 3.2.2协助人力资源部开展大学生的各项培养管理措施,如相关培训课件的开发、导师安排等; 3.2.3各生产事业部负责车间实习大纲的编制及考核试卷的编制。 3.3导师职责 3.3.1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工作辅导,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分派工作任务、进行工作指导、反馈工作结果等; 3.3.2负责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动态。 4培养内容及方式 大学生的培养周期初步规划为一年,包括二个阶段:试用期阶段(6个月),主要工作措施为入职培训、生产实习、在职学习;转正成长阶段,主要工作措施为专业学习、专项工作、兼职工作。 5试用期阶段(入职后6个月) 5.1入职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养和户外拓展训练两部分(7天)。 5.1.1新员工入职培养(2天) 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课堂培训为主,座谈会和交流会为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促使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书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Biotechnology 一、培养目标 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全面地掌握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生物技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验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备广泛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基本素质,受到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双重技能和素质训练,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及管理等许多方面具有良好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 由于生物技术口径宽,适应面广,又具有许多个性化发展方向。因此,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专业方向特色到相应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医药工业、食品轻工、环保工业等企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实现到国内外相近学科的教学研究单位继续深造。 This program establishes basic theories,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involves the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ntline, and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of biotechnology. The students will also develop making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humanities and arts, accept training on bot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e biotechnology deal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subjects and covers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students can thus fit themselves into different businesses, 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 higher educatio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ood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engaging in teaching, research, or management. They will also have a good opportunity to further their study in this major or related disciplines.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1.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及经济管理科学的基础和宽广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尤其要具备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3. 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的应用所需要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生物技术工业等领域的背景知识以及化学、物理、数学、工程等必备的通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的训练; 4. 具有一定的生物技术专门知识和应用知识,对生物技术总的发展趋势以及某一方向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有很好的了解,受到科学研究或工程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科学研究、教学、科技管理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5.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悉计算机的使用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 Upon graduation, you can: 1. Gain solid grounding in both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arts, build up your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