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及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诊断惯例一、概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害、破碎、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隶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惹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痛苦的临床症候群。
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围。
该病好发于 25-50 岁青壮年,宽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久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常见,病由于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致使椎间盘退行性变,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上常以L4-5、L5-S1 椎间盘突出最为常有。
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四周硬膜囊,静脉丛等致使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1、腰痛多半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该神经由 2/3 交感神经和 1/3 躯体神经构成,连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迟缓的腰背区限制或宽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歇息后可减少。
2、坐骨神经痛大部分突出部位在 L4-5 和 L5-S1 椎空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
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少痛苦症状,所以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半患者不可以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添时,则引发和加重坐神经痛。
病史较长辈有少量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惹起涉及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 L2、3、4 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痛苦。
4、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惹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痛苦,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地区皮节散布。
5、间歇性跛行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加可惹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痛苦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歇息短临时间后,症状减少,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1、倒走锻炼是针对腰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倒走时人体重心向后移动,有利于脊柱尤其是腰椎的挺拔,因为脊柱是腰部唯一的支撑柱,就是在人体的背后侧,所以重心后移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是人体结构所决定的,这也是对倒走治腰痛的科学解释;2、站立的时候强制重心后移:可以减小腰椎曲度矫正姿势,腰椎有挺拔的感觉,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只要人体重心向后移动,就可以矫正姿势有利于脊柱的挺拔减小腰椎曲度,也许当时感觉不到,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慢慢减缓症状;3、腰间盘突出的护理在睡觉时,或者弯曲髋关节横向侧卧,或者在腿下面垫上垫子屈腿仰卧。
枕头要用稍硬一些偏低的,如果脖下有空隙,可用卷起的毛巾塞满;4、腰间盘突出患者在晨睡醒后突然坐起常会伤了腰部。
睡醒后应先床被腿屈起做左右倒的体操,然后再用胳膊支撑上身起床;5、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腰间盘突出患者时而进行腰腿部及脚底穴位的按摩,或做一下体操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6、腰间盘突出患者在走路时腹部用力,等公共汽车时,不要双腿并齐,将一侧脚搭在低矮的台上或石头上会感觉轻松得多,等等。
1.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
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
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青少年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男 , 学生 , 18 岁 , 因 双 下 肢憋 胀乏
力并逐 渐 加 重 2 年就诊 。 患 者 2 年 前摔
伤后 出现 腰 部 疼痛症 状 , 伴双 下 肢疼
痛 , 并逐 渐 出现 双 下 肢乏 力 , 且 以 右侧
大腿
为重
2
,
0
余 天 前 患 者 自感 乏 力 症
状 明显 加 重 。 查 体 :双 侧 膝腱 、 跟 腱 反 射
椎 间盘 突出症 即可 界定 为青 少 年型 。 大
多 数 学 者认 为外 伤 先 、 天 畸 形 、 遗 传 、 退
变是青少年腰 椎问盘 突 出的主要 原 因 。
然而 , 类似运 动或外伤史在青 少年 中十
分常见 ,发病率却仅1 2~ .37 Nhomakorabea.
%
,
故考虑椎
间盘 及附属结 构发育异 常是导致 突 出的
个
案。
丁 文 元 , 高飞 ,赵 冰
( 河 北 省 第 三 医 院 脊柱 外科 , 河 北 石 家庄 0 5 0 0 5 1 )
关 键 词 :青 少 年 ;高位腰 椎 间 盘
中图分类号
:R
6
8
15 .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l 0 0 5 — 7 2 3 4 ( 2 0 0 8 10 0 — 0 0 0 0 — o o
青少 年胸椎或腰 椎的后 凸畸形 。 由
首 于 年 S c h e u r Ⅱl a n n …
19 2 0
先报道 ,
S o r e n s e n 于 19 6 4 年提 出该 疾 病 的特异
性诊断标准 , 即至 少 i 个 相邻椎体楔形
变 超过 5 。 , 影 像 学 表现 包 括 s c h m o rl 结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

谈谈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家庭锻炼法家庭康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后恢复非常重要,一般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固然以卧床休息为主,肌肉、关节的锻炼也不能轻视。
正确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加速康复、延缓病程,还有利于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同时也需要提醒,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两个方式锻炼。
在此过程中,注意安全,年长者应在家人陪护下进行为妥。
1.团身运动:仰卧于床,先后做屈髋、屈膝、仰卧起坐或仰卧起坐接双手抱膝贴胸等动作各十余次。
此运动可与飞燕式隔日交替进行。
2.退走锻炼:在走廊或空旷处倒退走,每次30分钟左右。
这种锻炼有利于改善腰背肌状态,恢复腰椎生理弓和腰部小关节滑动,可帮助解除小关节粘连。
3.挺腹疗法:每日做挺腹运动数十次,一方面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另一方面使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产生周边压力,突出物易于回纳,可使椎体关节回复解剖功能位,达到适应状态。
4.反复搓腰: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由上向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搓10-15次,以双侧腰部发热为度。
5.爬行训练:四肢呈爬行状,先后做弓腰、沉腰动作。
然后侧身左(右)手摸左(右)足,扬手转身等动作,最后将双手着地,作爬行动作,每天坚持30分钟。
6.飞燕式锻炼:俯卧于床,先后做双下肢交替抬举、双下肢同时抬举、上半身后伸抬起、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于床等动作,上述动作各十余次,每日坚持30分钟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什么必须睡硬板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卧硬板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转归与负重、体重有一定的关系,即在纤维环发生劳损、破裂后,负重与体重的压力可使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根发生炎性渗出、水肿,加重了髓核对神经根的损害,出现腰腿痛症状。
这时,通过卧床休息尤其是卧硬板床休息,可消除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解除腰部肌肉、韧带的收缩及痉挛,恢复腰部肌肉、韧带的原有平衡状态,突出的髓核也随之脱水、缩小,促进了神经根炎性水肿、渗出的吸收,减轻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使症状得到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现状

临床特 征 : 突 出的椎 间盘 通 常位 于 L 4 ~ 椎体 , 临床上 8 0 % ~ 9 0 %, 其次 k ~
S 】 , 大概 1 0 % 一1 5 %, 再次 L ~ , 5 %左右。
就开始发 生退行 性变 , 水分 逐渐减 少 , 弹
性逐渐 减 低 , 是较 早 发 生老 化 的器 官 之
论著 ・ 临j 未论坛
腰椎 问盘突 出症 的诊 疗现状
张 防
出, 压 迫 神 经 根 。腰 椎 问 盘 突 出症 的发 病 在 人 群 中 的分 布 也 有 一 定 的规 律 , 一 般 来
变…, 表现 为 棘 突旁 压 痛 , 棘 突偏 斜 , 病
1 1 6 0 4 1 解放军 9 2 7 6 3部 队医 院 ( 辽宁 大连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现。
下相邻两块椎体 问的连 接结构 , 由透明软
骨板 、 髓核和纤 维环 3部分 构成 , 相 当于 椎 间关节 的关节垫 , 在膝关节其功能类似 于半 月板 , 可以缓冲来 自上下两块椎骨 问 的压力 。在人类 , 大约 2 0岁左右 , 椎 间盘
发育不 良的人 , 此 病 的发 病率 也 明显 增
破裂 , 髓核突 出。正常来讲 , 椎 问盘是 身
腰椎 间盘 突出症是 骨科 常见病 和 多 发病 。此症患者多出现腰部疼痛 , 并伴有
一
程度的脊 柱侧 弯 畸 形。通 过 C T等 影像
学检查 , 可 以对腰椎问盘突 出进行简单 的 分类。根据 向后 突出的部位不 同 , 腰椎 问 盘突出可分为单 侧型 、 双侧 型和 中央 型 3 种, 分别表示退 变 的髓 核 向一侧 、 两侧抑 或 自中后部突出 。根据突出的程度不 同,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腰间盘突出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久站久坐,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那么,腰间盘突出的症状?下面就来看下此病专家的说法吧。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腰间盘突出的症状(1)退变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类型的腰突症,一般发病迟缓,病程较长,髓棱突出逐渐形成,对腰椎周围的组织刺激很小,无明显的炎症产生,故可能无腰痛或腰痛不明显。
有时突出的髓核可能被吸收、消散。
若不能完全被吸收,久而久之逐渐与神经根发生粘连,此时病人主要腿痛为主;若突出早期无炎性反应时脊柱无侧弯,腰肌无痉挛,此时也可能无腰痛发生。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2)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据临床一些资料统计,高位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4以上),尤其是中央型患者,腰痛的比倒不是很大。
有人统计69例高位腰突症,只有14。
5%的患者有腰痛病史,可见的确并不是所有的腰突症患者都有腰痛症状。
可能是高位腰突症症状较重,突发截瘫而腰部失去知觉,或突出物压迫神经根较重,主要表现出神经根刺激症状而掩盖了腰痛。
还有可能突出物对韧带损伤较轻,或者因腰部姿势无改变而不引起腰痛。
确切原因目前还不甚明了。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3)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绝大多数腰突症患者经休养和治疗以后,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突出的髓核可能有部分或完全的吸收与还纳,或经推拿、理疗等治疗使韧带、腰肌等软组织的炎症得以消除,腰部的侧弯得以纠正,神经根粘连逐新被松解。
上述改变均可使腰突症的症状基本消除,此时可完全无腰痛症状。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表现1、腰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腰部活动障碍,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腰部活动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以后伸障碍最为明显,而且少数患者会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2、腰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的现象。
很多人会存在不定期的腰痛史,或者有时会出现反复的腰痛现象。
腰痛的轻重程度不同,严重者会影响他的翻身或坐立。
第16章 第4节 腰椎间盘突出

(一)临床表现
(4)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定距离后感腰部 和腿部痛、麻木加重。取蹲位或坐位后症状缓 解或消失。 (5)患肢麻木或发凉:病程长者可出现小腿、 足背或足底外侧麻木感。 (6)神经功能损害:下肢无力或瘫痪、括约肌 及性功能障碍。
体征
(1)强迫体位和异常步态:症状严重者可表 现为强迫弯腰翘臀位及拘谨或跛行步态。 (2)腰椎形态及活动度:症状严重的患者, 常表现为腰椎形态的改变及活动度的减少。 (3)压痛及放射痛:89%患者在病变间隙的 棘突间有压痛。压之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 (4)肌萎缩及肌力减弱:约70%~75%的患者, 由于突出椎间盘压追神经根和疼痛患肢不敢用 力可引起肌肉萎缩和肌力减弱。
(1)隆起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面完整,退变的髓核 从薄弱出,但突出物表面光整。此型突出物常可自行或 (2)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退变和破碎的髓核经裂 口处突出,突出物不规则,病程长者常于周围组织粘连。 (3)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经裂口处突 出,游离于后纵韧带之下,穿破后纵韧带或绕过后纵韧 带进入硬膜外隙。游离的髓核块有时可远离病变间隙, 到达上或下一个椎间隙,若髓核块较大,常可造成广泛 的神经根和马尾损伤。 破裂型和游离型由于纤维环已破裂,突出物不能自行还 纳,需手术治疗。
能从事惯常的工作但手限制,或能从事轻工作
身体活动受限制
经常使用一般止痛药
差
背痛和下肢痛减轻很少一部分或没有缓解(0~25%)或疼痛较术前加重
不能工作
身体活动极度受限
和马尾神经,临床可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故大多 数病人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腰椎X线片作出明 确诊断。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肯定腰腿痛确系 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确实能识别和排除结核、肿 瘤、椎管狭窄、脊柱滑脱、脊柱裂等疾病。2.确定椎 间盘突出的平面,明确定位。3.确定椎间盘突出的类 型。4.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如椎管狭窄、脊柱滑脱 等。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征及椎间孔镜治疗

疼痛部位
腰部 臀外侧或髋部 大腿前侧、外侧或内侧 不过膝盖
疼痛性质
针刺样、撕裂样、灼痛。 可伴有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 夜间痛明显。
L1,L2,L3,L4神经参与腰丛和腰骶干的组成
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除发 出分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 外,还发出下列分支分布于 腹股沟区及大腿的前部和内 侧部。 L4,L5神经神经根与S1-3神 经根组成腰骶干,形成坐骨 神经。
本人的工作和体会
已开展数百例椎间孔镜手术,各种入路 及联合入路个体化。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L3-4及以上椎间盘突 出的诊断和椎间孔镜手术有其独特性。
椎间孔镜技术个体化应用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间入路 经安全三角入路 经椎体外入路 联合入路
一、经椎间孔入路
L4-5椎间盘右后突出
通道建立及工作套管植入
椎间孔镜技术发展史
一、1975年Hijikata等率先采用经皮穿刺经安全 三角区进椎间盘内髓核切除,非直视下间接神经 根减压(盘内减压技术)。
二、1997年yeung等研制出了脊柱内镜手术系统, 形成了YESS技术,真正实现了经皮内窥镜下腰椎 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此技术入路经 由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因不经硬膜外腔,所 以、操作相对安全、简单,自椎间盘内向外切除 椎间盘组织(inside –out由内向外技术)。此技 术由于受上关节突关节遮挡,不能对受压神经根 进行直接减压。
L4-5椎间盘突出、脱垂
L4-5左侧突出、右侧脱垂
定位
左侧椎间孔入路 右侧椎板间入路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特殊性
突出类型不同 疼痛部位不同 疼痛性质不同 鉴别疾病较多 手术要点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及保守治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千草堂筋骨康保健液,黄庆茁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是指L3-4及以上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
目前并没有国际标准的定义,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包括L1-2、
L2-3和L3-4,3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也有学者认为包括L1在
内的4个节段的椎间盘,有的将L3椎间盘列入低位腰椎间盘,
还有的学者认为只有L1-2和L2-3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高位腰
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常混有股神经,坐骨神经及不典型腰腿疼,
症状不典型,且常常并发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常容易造成漏
诊和误诊,漏诊和误诊率可达30%一40%,手术治疗也较为困
难,效果不明显,两次以上手术率达到26.7%,故应对该病提高
认识,降低漏诊误诊率。
1.原因:
著名疼痛科专家黄庆茁教授讲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
制与龄,性别,职业,外伤,病史,发育畸形等有关,发病年龄
在40~50岁之间为高峰,而且以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年轻患
者大多为外伤所致。青少年腰椎体与骺软骨终板之间正处于发育
阶段。组织结构较薄弱,纤维环和髓核的弹性佳,因此临床较少
发生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及附属结构发育异常是导致突出的原
因,而外伤则是重要诱因(青少年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其
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脊柱病史有关。青少年的腰椎退变比
较常见,男性的退变以高位突出为主,女性以低位突出为主。
2.治疗: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椎管缓冲余地小,如不能及时诊断,
早期解除对脊髓等神经组织的压迫,症状会因损伤严重而难以恢
复,自行缓解可能不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尽量解除对马尾
和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这是治疗本症的关键。黄庆茁教授认为对
年龄轻、单纯突出且突出物小,症状体征不重者,可以采取保守
治疗,外用千草堂筋骨康保健液就很好,通过局部用药,能有效
改善病变骨骼处的血液循环情况,同时也可以促进骨刺变软并逐
渐的萎缩,最后可以达到治疗的功能。并且还具有活血化瘀、强
壮筋骨、舒筋活络的作用,采用局部外敷,可以促进和改善增生
部位的血液流通,消肿止痛等。这对于刚刚发现骨质增生的患者
疗效最佳。严重的,黄庆茁教授也能轻松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