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ppt)
部队心理辅导课件ppt

培养积极心态
鼓励官兵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 、自信的态度,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
增强部队凝聚力
促进沟通与合作
通过心理辅导增强官兵之间的信 任和理解,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
能力。
培养共同价值观
引导官兵认同和践行部队的核心价 值观,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强化集体意识
让官兵意识到个人与集体的紧密联 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部队心理辅导课件
目录
• 部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 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 部队心理辅导技巧 • 案例分析 • 部队心理辅导的未来发展
部队心理辅导的重
01
要性
提升官兵心理素质
增强自我认知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帮助官兵了解自己的性格、情绪和需 求,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教导官兵如何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 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冲突和紧张。
分析压力来源
对官兵面临的压力进行深入分析,如 工作任务、人际关系等。
教授应对策略
教授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 放松技巧等。
实践与反思
通过实际情境模拟,让官兵实践应对 方法,并引导其反思和总结。
案例二:改善人际关系的辅导
总结词
分析人际关系问题
辅导旨在帮助官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积极肯定与支持
积极肯定
对于官兵的积极态度、努力和进 步,辅导者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 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是心理辅导的重要 部分,辅导者需让官兵感受到关 心和支持,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 更有勇气。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重构
帮助官兵识别和改变消极的自我对话和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讲解

心理咨询经典案 例讲解
目录
• 案例一:焦虑症 • 案例二:抑郁症 • 案例三:强迫症 • 案例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案例五:人际关系问题
01
案例一:焦虑症
案例描述
患者情况
心理测试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长期感到焦虑、 紧张和不安,对未来充满担忧,经常 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过心理测试,发现患者的焦虑水平 明显高于正常范围,需要进行心理咨 询和治疗。
02
案例二:抑郁症
案例描述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长 期处于工作压力和家庭责 任之下,感到情绪低落、 焦虑和无助。
症状表现
患者表现出失眠、食欲不 振、精力减退等症状,对 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甚 至有自杀念头。
诊断结果
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患 者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咨询过程
建立信任关系
探索根源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还鼓励 求助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 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
咨询结果
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逐渐克服了自 卑心理,与同事和家人的关系得到改 善。
求助者对咨询师表示感激,并愿意将 心理咨询的经验分享给身边的人。
求助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获得了晋 升和嘉奖。
THANKS
患者背景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遭遇车祸后,长期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的困扰。
主要症状
患者经常出现噩梦、闪回、逃避行为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 工作。
求助原因
患者感到无法自行应对心理创伤,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帮助。
咨询过程
建立关系
咨询师与患者建立信任 关系,了解患者的基本
情况和症状。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课件

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注意非言语行为
观察肢体语言
注意来访者的肢体语言、表情和语气, 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情感和心理状态。
VS
观察情绪变化
注意来访者的情绪变化,以及时发现其潜 在的心理问题。
保持中立性
要点一
不带偏见
在面谈过程中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 给来访者。
引导性问题可能限制对方的思考 和表达,影响咨询效果。咨询师 应尽量提出中性、非引导性的问 题,以鼓励对方自主探索和表达
。
提问时机与频率
咨询师应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和频 率,避免过于频繁或不适时的提 问干扰对方的思路或造成不适感
。
表达技巧
清晰简洁
咨询师在表达观点或回应时,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冗长的句子, 以免给对方造成困惑或误解。
特点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具有科学性、专业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 特点,要求咨询师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面谈技巧,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促进其心理成长和发展。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的目的
01
诊断心理问题
通过面谈,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诊断,了解其症状
、表现和原因,为后续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学习如何运用倾听、提问、反馈和引导等面谈技术,帮助 来访者识别和解决抑郁问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掌握认知行为疗法和应对策略,以帮助来访者缓解抑郁症 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了解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选择,以及如何与医生进行合 作。
案例三:人际关系咨询面谈
总结词:通过人际关系咨询面谈的案例,学习如何运用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来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家庭心理咨询方法与治疗技术(含案例)

共享
❖家之印象 ❖家庭治疗的渊源和发展 ❖家庭治疗的视角 ❖家庭治疗的工作概念
家 让我们想到什么?
关于家庭
❖人一生有两个家: ❖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也就是有父
母照顾的家,叫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 ❖另一个是长大成人以后重新建造,你自己 “当家”的家,叫做“再生家庭”( family of procreation)
❖主要流派: ❖跨代家庭治疗、策略派家庭治疗 ❖结构派家庭治疗、沟通派家庭治疗 ❖认知-行为家庭治疗、精神分析家庭治疗
五十年代:治疗精神疾病儿童,
约翰.贝尔开始家庭会谈,那萨.阿克曼出 版《家庭生活的心理动力学》。利兹提
出精分母亲、婚姻分裂、婚姻倾斜。威
纳率先应用“家庭系统”,提出软性现
实、假性互惠、交流偏异概念,伯温 (Bowen)开创家庭病房,感兴趣于 “寄生式”母子互动关系,发展出家庭 系统理论。
❖个体的行为是系统互动的结果。
❖改变家庭动力或关系是有力的改变机制。
家庭是互相牵连,没有 绝对的主角,也没有绝对 的配角,只有千丝万缕, 像个无形的网,把系统内 每个人紧紧地系住。
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
❖家庭治疗诞生于1950年代,成长于1960 年代,1970年代各流派激增。80年代成 熟,90年代各流派逐渐走向整合。
❖ 线性的观察——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产生了他的 问题。
存在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互动的脉络中。 ❖多数行为是非病理的,由环境引发又反映
了环境的状况。 ❖家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1)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断与家庭外系 统发生交互作用
❖(2)家庭内成员之间、亚系统之间也不断 发生交互作用
❖(3)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可以 主动地与家庭外系统进行交互作用,也可 以主动地脱离与家庭外系统的交互作用
第五章心理咨询 PPT课件

6
二、评估与分析来访者的问题
收集资料掌握情况 心理咨询的诊断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1)他是谁? (2)发生了什么事? (3)什么时候发生的? (4)在哪里发生的? (5)为什么会发生? (6)与那些人相关? (7)事情是如何演变的?
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
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主要方法 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强 调患者最了解自己,自己对找出更好应付现实生活的途径负有责任, 而且具有这种能力;只有他自己才能找出什么是最适合他自己的行为, 强调心理咨询师在与患者的关系中患者才能实现个人不能实现的成长。
15
第四节 团体心理咨询
一、团体咨询的概述 团体咨询的定义 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过一定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 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团体咨询的优越性
(1)有更好咨询效率 (2)提供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 (3)参与者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4)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 (5)经验与感受分享
13
七、评定与巩固咨询效果
评定咨询效果 (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求助者周围人对求助者的改善状况的评定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 (5)咨询员的评定
巩固咨询效果 追踪调查 (1)应用备忘录 (2)填写信息反馈表 (3)约请来访者定期前来面谈 (4)召开座谈会 (5)访问有关人
心理咨询家庭系统理论PPT课件

限制:不能解决复杂问题
限制:忽视个人的内在意义
脱离生活背景
病理化(医学化)
个人化(心理化)
.
3
什么是家庭治疗?
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法:集中改变核心家庭或 扩展家庭中的夫妻之间的互动,或家庭与其 他人际系统之间的互动,目标是缓解某些家 庭成员、家庭子系统、家庭作为整体或其他 转介源最初表现出来的问题(Wynne, 1988)
.
8
家庭结构与模式
结构:互动发生的组织结构 谁是家里人?谁是家外人?
模式:交往的动态格局
.
9
交流过程与内容
过程:怎么说? 内容:说什么?
.
10
界限(Boundaries)
1、互动规则,各系统之间的分隔 2、家内家外 3 、子系统:亲子、夫妻、同胞 4、弹性改变:family life stage
.
16
家庭系统理论的限制
1、忽视文化的影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2、忽视家庭中性别权力不平等 3、忽视家庭成员个人的主观经验 4、忽视家庭系统的常态转变
.
17
.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工作概念:描述家庭关系的语言
家庭结构( structure)与模式(pattern) 交流过程(process)和内容(content) 界限(Boundary) 对称(Symmetry)与互补(Complimentarity) 等级(Hierarchy)与权力(Power) 平衡(Homeostatic)和成形Morphogensis
界限侵入:三角关系(triangulation) 界限模糊
.
14
对称与互补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案例一:赵某,女,45岁。
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
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
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
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
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
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
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
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
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
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