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古典诗词鉴赏: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古典诗词鉴赏: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古典诗词鉴赏: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鉴赏】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

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

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

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折,一一次深化;虽然多方自慰,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简介_范仲淹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范仲淹简介_范仲淹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诗人、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 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回家糊涂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偶然兴起,也吟诗抒怀:“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风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子期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此诗是范仲淹写给书院同窗晏殊的)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

经》、《礼记》、《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担当起国家兴亡的重任。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现编入初中鲁 教版及人教版语文八下教材第六单元、苏教版语文九上教材和沪教版语文九上教材),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 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为“穷塞主词”。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范仲淹在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范仲淹代表作品: 《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古诗全文如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知识点

【编者:朱在彬(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 (上阕写景。) (1)“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地域、季节。 (2)“异”字概括总的感受,苍茫悲壮、悲凉奇异,勾勒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 (3)“衡阳雁去无留意”:运用典故,借雁去衡阳的典故,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既反映了诗人思归念亲之情,又反衬了边地的荒凉,为下文做铺垫。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描绘了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孤城紧闭城门的景象,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孤城闭”,反映北宋守军力量薄弱,暗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将士们处境的艰难,又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环境描写,融情于景,听觉、视觉相结合,既写出塞外景色奇异壮阔的特点,又反映了宋王朝守军力量的薄弱和当时军情的紧急,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其中,“孤城闭”,既暗示了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将士们处境的艰难和劳苦,又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音四面响起。在像屏障一般的群山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下阙借景抒情。 ) (1)“家万里”和“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 (2)“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表现了诗人渴望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内心苦闷、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3)“羌管悠悠霜满地”:环境描写,听觉、视觉相结合,融情于景,表现边地环境的凄清艰苦和守边将士生活的艰辛,流露浓重的思乡之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细节描写,融情于景,既写出将士们彻夜无眠、鬓发如霜和感伤苍老、内心苦闷的样子,又表现了诗人深沉而强烈的忧国思乡之情。 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因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绘了边地奇异苍茫的秋景,表现了作者感叹功业未立和思乡念亲的复杂心情。上阕描绘边塞壮阔苍茫荒凉的秋景,表现边地的荒凉和将士的劳苦。下阙抒情,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

表达忧国忧民的诗句

17、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18、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9、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20、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2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22、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 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23、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24、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 郎·西湖》 25、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26、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8、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29、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30、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 心莫问前朝事》 3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3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33、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3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5、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3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7、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8、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 二首》 39、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0、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4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4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43、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4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5、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46、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47、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8、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49、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50、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51、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 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52、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范仲淹经典诗词精选八首

范仲淹经典诗词精选八首 1.《江上渔者》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瀑布》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 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3.《观猎》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鹰犬一何骄,霜明远近郊。 鸾皇不触网,狐兔自充庖。 熠熠流鸣镝,纷纷过绿髾。 雄飞侵汉下,杀气与云交。 翦棘争探穴,摧林竞覆巢。 惟开三面者,盛德播弦匏。 4.《绛州园池》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绛台使君府,亭阁参园圃。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5.《清风谣》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 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 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 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人逍遥道。 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 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 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

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6.《尧庙》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 江海生灵外,干坤揖让中。 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7.《春日游湖》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 8.《过太清宫》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丑石危松半绿萝,函关真相玉鹾峨。 谁言仙道求难至,自愧阴功积未多。 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 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范仲淹经典诗词精选八首]相关文章: 内容仅供参考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整体理解 1、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前句表达思乡之情,后句用典表达报国之情。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一画面?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作用是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写出了边塞秋景与家乡不同,流露出思乡之情。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修辞内容上:这句用的是互文,白发不但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因为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思想感情: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4“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实际上是以物写人的感受,雁犹如此,人何以堪。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 1.首句用“_______”点明地点,用“_______”点明季节,然后用“________”一字统领下文。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体现在表现在(1)雁去无留意 2 边声四起 3 落日孤城、、。 2“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燕然未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3.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__塞下秋景_________图,渲染了一种(悲凉)(壮阔)的气氛;下片以______为主,抒写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感慨和__________的情怀。 4羌管悠悠霜满地”这句话在词中起什么作用?夜寒霜重,又传来悠悠羌笛的声音,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这句话通过写景烘托了征人们的思乡之情。 连接中考 (一)(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3分) 13.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二)(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

描写忧国忧民的诗句

描写忧国忧民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秋逢甲《春愁》 7、天时地利与人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9、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1、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12、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3、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14、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5、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16、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8、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9、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2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1、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22、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3、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24、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5、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26、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27、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苏幕遮·怀旧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鉴赏】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1、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3、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 9、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2、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8、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22、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2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2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2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记南征诸将》 29、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3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

范仲淹的诗有哪些

范仲淹的诗有哪些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武夷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2、《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6、《御街行·纷纷堕叶飘香砌》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7、《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8、《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范仲淹诗词《御街行》注释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诗词《御街行》注释翻译及赏析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御街行:又名《孤雁儿》。柳永创调。 ②香砌(qì):指花坛。 ③练:素绢。 ④敧(qī):倾斜。 ⑤谙:熟悉。 ⑥都来:算来。 【译文】 纷纷扬扬的落叶飘满香阶,秋夜是何等静寂,细碎的落叶声频添寒意。卷起珍珠窗帘高楼空荡荡,只见天高云淡,银河垂落在大地。年年的今天夜里,如水的月光都像洁白的绸绢,可是亲人却总是远隔千里。 愁肠已寸断喝酒也难醉,酒还没有入口,先已化成了辛酸的泪水。我斜靠枕头看着半明半灭的残灯,尝尽了孤栖难眠的滋味。看来这相思

离愁,不是让人紧锁眉就是让人心痛,没有办法排遣,没有办法回避。 翻译二: 夜深人静,四野寂寂.秋叶纷纷飘坠,落在台阶之上,那声音凄凉而又琐碎。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年年月月却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洁白的素练,而人却相隔千里,受着相思的煎熬而满怀愁绪,愁到深处,已无法靠喝酒来麻醉。酒尚未到唇边,已先化成了眼泪。残灯闪烁,枕头歪斜,我尝尽这孤眠的滋味。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结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回避。 赏析一: 此词副题为“秋日怀旧”,是词人抒写秋夜怀人之作。众多著名的词评大家都对此词赞赏有加,认为此词做到了情景交融。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秋景,而寓情于中。词中描绘了黄叶纷飘、寒声碎乱、银河垂地、月华如练的秋夜寂寥萧瑟的景色,抒写了愁肠寸断、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词人为表达秋思,在写法上独辟蹊径,仅仅通过最富秋天特征的秋声和秋色作引,而秋思便顺理成章地被表露了出来。首先,词人在开篇写“纷纷坠叶”,是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写出落叶坠落石阶的情景。我们知道,树叶变黄,纷纷飘落,便意味着秋天到了。正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而树叶飘落时,沙沙作响,这种声音即所谓的“秋声”或“寒声”。在寂静

范仲淹诗词中的民本思想

范仲淹诗词中的民本思想 范仲淹诗词中的民本思想 时间: 2012-03-21作者: 卢荻来源: 《范仲淹研究文集》第5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北宋名臣范仲淹长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吸取其精华,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思想之中。他寒微之时,便立下“利泽生民”的雄心壮志,不能为良相,便愿作良医,上安社稷,下利生民。日后,他矢志不渝,从政时始终把利泽生民摆在首要位置,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经世致用,关爱苍生,因此,成为宋朝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之一。范仲淹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为民,它包含着重民、爱民、养民、顺民、济民以及乐民等基本要素。范公的民本思想,在他的上书奏议中有大量的阐述,而在他的诗词中也有所反映。本文就其诗词中的民本思想作一梳理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民唯邦本,重民爱民 范仲淹诗词中民本思想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重民、爱民。 我国“以人为本”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其他一些古代思想家也都对民本思想作过论述。我国先哲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君由民立,国由民兴,故《尚书》

说:“民可近,不可下;民唯邦本,本固邦宁。”而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苟子则提出“民水君舟”之论。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范仲淹继承了儒家民唯邦本的思想,在《上执政书》中提出的首项改革建议,便是安邦本,措施是举县令,择郡长,以救民弊。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民安才能邦固。县令、郡守直接统治当地百姓,其得其失,与人民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因此,他主张裁减几百名不称职的县令,降黜和惩罚那些老迈懦弱、贪赃枉法的知州、通判,挑选任用一批较为精明强干的官员,以澄清地方政治,“为国家磐固基本”。 范仲淹认为,民众是社会经济、国家政治生活中最根本、最基础性的要素。因此在《君以民为体赋》中,提出君为民设,“君育黎庶,如彼身体”。君应“正四民而似正四支”,“调百姓而如调百脉”,“爱民则因其根本,为体则厚其养育”。“谓民之爱也,莫先乎四体;谓国之保也,莫大乎群黎。”君应视民为肌体,而君则为肌体上之发肤,不能因发肤而毁本体。他还提出,人主“当用天下心为心”,“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他深刻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并且以管子提出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依据,撰写《政在顺民心赋》。强调:君以民为体,政在顺人心。明主施政,应“顺民心而平和”。他说,“政者为民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渔家傲,词牌名,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此调始于晏殊词“神仙一曲渔家傲”,是北宋时期的流行曲调,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该词牌名在商业用途中,涵盖行业极为广泛。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一 【试题】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2分) 4.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2分) 5.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3分) 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C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苏轼忧民的诗句

苏轼忧民的诗句 导读:苏轼是一个身系黎明百姓的伟大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忧民的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在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写出了密州上元

的寂寞冷清。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在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在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阅读答案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阅读答案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2分) ②.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①.边塞秋景异(每空1分,满分2分) ②.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各1分,满分3分)

①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②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作品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忧国忧民 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

忧国忧民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 一个在清辉月影之中悲春伤秋如泣如诉的诗人。 一个在朝廷之中忧国忧民却无处报国的臣子。 一个在情爱之中母命难违爱而不得的失意之人。 一个在刀光剑影之中纵横捭阖亦不惧生死的武将。 我们初识陆游,惊叹于他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伤感于他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力吟叹;悲伤于他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的终生遗憾。他“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古往今来写诗数量最多的诗人。其诗多为经典,代表宋诗的最高成就,是我国诗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一生志在社稷,怀抱苍生,是继屈原、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让我们我穿越时空,走近陆游…… 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还在襁褓中的陆游便尝到了人世的艰辛,先是随父亲从东京回到寿春,3 岁时,由于金兵不断南侵,再次踏上逃难的路途,这段艰苦危险的离乱生活,是陆游一生中最初的记忆,令他刻骨铭心。成人之后,他又饱尝了人世的磨难:28 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 29 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33 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 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都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 100 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中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地形地貌,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国贵族铁蹄的蹂躏之下,“泪尽”一词,千回万转,广大中原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古诗诗句大全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古诗诗句大全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8、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9、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10、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1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

疾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8、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2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5、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26、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

关于范仲淹的苏幕遮赏析

关于范仲淹的苏幕遮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 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 但意 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范仲淹的苏幕遮赏析, 希望 对你有所帮助!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 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 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 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 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 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 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云雾敛”“鬓云 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 因其上连碧天, 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 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 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 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 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旅 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赏析 看得出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 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
1/6

范仲淹的名句名诗_励志

范仲淹的名句名诗 范仲淹的名句名诗 1、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5、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8、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1、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名人名言 1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14、斧钺为藩忍内侵,商人涂炭奈何深。 15、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 16、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 17、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 18、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 19、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20、闲约诸公扣隐扃,江天风雨忽飘零。 21、方怜春满王孙草,可忍云遮处士星。 22、蕙帐未容登末席,兰舟无赖寄前汀。 23、湖山早晚逢晴齐,重待寻仙入翠屏。 24、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 25、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26、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 27、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28、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 29、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 30、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 31、刘琨增坐啸,王粲斗销忧。 32、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 33、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 34、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 35、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 36、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 37、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 38、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 39、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40、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41、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一)

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一) 内容摘要:杜甫做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故有“诗史”之美誉,在他的诗中贯穿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源于他身上较为浓厚的儒家思想。表现为矢志不移的忠君爱国思想和深沉广博的仁爱精神。这不仅是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其诗作能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关键词:杜甫儒家思想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仁爱精神 一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渊源 杜甫自始至终执着地关注现实是与他头脑中的指导思想有关的。杜甫是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呢?杜甫常常自称“儒生”、“老儒”、“腐儒”,谈到自己的家世也说“奉儒守官”,所以历来批评家认为这是儒家的思想意识的体现,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政学说铸就了杜诗中的忧国忧民的主旋律。 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一文中强调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并认为这对杜甫的“阶级意识”“门阀观念”“功名欲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事实上决定他思想的,还是十载长安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和辛酸,是“三年饥走荒山道”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是“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这些,正是这些,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古代诗人绝大多数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然而这些难以计数的大批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惟有杜甫一人。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等自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之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表达出来,打动与感染读者。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这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 忧国忧民思想的表现之一 ——忠君爱国 传统的儒家观点认为,忠君即是爱国。如孔子强调“尊王攘夷”,即尊奉周天子,抵御外敌入侵中原地区。孟子则宣扬“大一统”,力主以“仁政”统一中国。即对百姓施以仁政,以体恤百姓。真正做到想民所想,忧民所忧。此为儒家忧国忧民的光辉典范。而且儒家关注群体意识的最高境界就体现在对国家、对天下(当时对儒家来说“天下”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天下”)“一统”和安定的关注上。杜甫承继了儒家的对“天下”“一统”的思想片断,把它发展成为忠君爱国的强烈的意识、并成为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永恒的主题。 实现和维护天下一统是儒家群体意识的最高境界,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是很少的。那时人的眼界极为狭小,大多只是局限在个体生命的自生自灭上。一生执着于“忠君爱国”,其道德、其胸襟都是那个时代很难达到的境界,这样的人是需要具有忘我的灵性的。在杜甫那里,“君”不是坐在皇帝高位上的独夫民贼,而是天下民众这一群体的代表。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杜甫的忠君爱国不是作为臣工的职业性的奉献、更非泯灭了个性以后唯一的选择。杜甫是注重个体自我价值的人,他把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了对群体的关注之中。这些在他的诗歌中有长足的表现。 流传到现在的杜诗绝大部分写于滞留长安以后,从长安诗开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杜甫不仅随时随地不忘君国,如苏轼所说“一饭不忘君”(当时的“君”就是“国”的代表);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把这种感情视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开篇就描写忠君爱国之情,当时摆在杜甫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归隐田园,过“潇洒送日月”的浪漫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