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2009/2010学年

第 1 学期试卷

课程_过程控制系统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评

计分

命题:

一、(15分)判断以下各说法是否正确,并陈述理由:

1、考虑被控过程的控制方案,干扰通道的纯时延较大时,适合用串级控制;

2、对于PID调节器,调节器积分时间越大,则对系统稳定性越不利;

3、反馈控制可使不稳定的系统变稳定;

4、调节阀的气开或气关形式的选择与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的选择没有关系;

5、均匀控制存在稳态误差。

二、(15分)图1所示系统中,液位过程的输入量为Q1,流出量为Q2、Q3,液位h为被控参数,C为容量系数(液位对象的横截面积),并设R1、R2均为线性液阻。要求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 1 页

浙江工业大学考试命题纸

图1

三、(20分)图2所示为一加热炉,用燃料油在炉内燃烧来加热原油。要求原油出口温度保持稳定。

(1)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画出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并说明它是什么类型的控制系统;

(2)若加热炉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发生事故,试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型式;

(3)确定调节器正反作用。

图2

四、(20分)某反应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图3),经运行后发现扰动主要来自燃料流量波动和进料温度波动,试设计控制系统克服之。画出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和控制系统框图。

图3

第 2 页

分)请叙述如下系统的功能。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B

《过程控制系统》(B)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本题33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时将、和统称为过程仪表,故过程控制系统 就由过程仪表和两部分组成。 2、仪表的精度等级又称,级数越小,仪表的精度就越。 3、过程控制主要是指连续生产过程,被控参数包括、、、 和成分等变量。 p三种。 4、工业生产中压力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和负压(真空度) a 5、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有、、和快开流量特性四种。 6、时域法建模是试验建模中的一种,可分为法和法。 7、对于滞后小,干扰作用频繁的系统,PID调节器不应采用作用。 8、分程控制根据调节阀的开闭形式分为两类,即和。 9、DCS的设计思想是分散、集中。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 1、串级控制系统 2、现场总线 3、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32分) 1、简述执行器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2、简述单回路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法参数整定的步骤。 3、什么是积分饱和现象? 4、如图所示的锅炉汽包液位控制系统,为保证锅炉不被烧干: (1)给水阀应该选择气开式还是气关式?请说明原因。 (2)液位控制器(LC)应为正作用还是反作用?请说明原因

四、分析与计算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本题20分) 1、(本小题8分)如下图所示的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主要扰动来自燃料流量的波动,试分析: (1)该系统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控制系统?画出其方框图; (2)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并说明原因。 2、(本小题12分)如下图所示液位过程,它有两个串联在一起的储罐。来水首先进入储罐1,然后再通过储罐2流出。试建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 ()(2s Q s H i 。(1R 、2R 分别是两个阀门的线性液阻)

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物理稳恒磁场习题答案.

2014/08/20张总灯具灯珠初步设想 按照要求: 亮度比例关系:蓝光:白光:红光=1:1:8 光源总功率不超过20W。 一、蓝光光源: 1、光源形式:SMD 2835、芯片安萤11*28mil封装、 2、电路连接:2并20串、 3、光电参数: 单颗光源:IF:60mA、VF:3.0-3.2V、WLD:440-450nm、PO:0.2W、IV:3.5-4lm、 电路总输入:IF:120mA、VF:60-64V、WLD:440-450nm、PO:7.5W、IV:140-160lm、 4、成本:68元/K, πμT; 当cm r 5.45.3≤≤时, 2 1、光源形式:SMD 2835、库存光源第1KK或第2KK光源中正白色温、 2、电路连接:1并20串、 3、光电参数: 单颗光源:IF:20mA、VF:3.0-3.2V、CCT:6000K、PO:0.06W、IV:7-8lm、电路总输入:IF:20mA、VF:60-65V、PO:1.2W、IV:140-160lm、 成本:72元/K,

三、红光光源: 1、光源形式:SMD 2835、芯片连胜红光30*30mil封装、 2、电路连接:1并30串、 3、光电参数: 单颗光源:IF:150mA、VF:2.0-2.2V、WLD:640-660nm、PO:0.3W、IV:40- 45lm、 电路总输入:IF:150mA、VF:60-66V、WLD:640-660nm、PO:9.5W、IV:1200-1350lm、 4、成本:约420元/K, --=-?-=∑πσ r r r r r d d r d I B /4101.8(31.01079(24109(105104(24(234 222 423721222220-?=?--????=--=----πππμT; 当cm r 5.4≥时, 0∑=i I , B=0 图略 7-12 解:(1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基本内容 1.晶体学基础 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晶面间距;金属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的结构以及共价晶体的结构。 2.晶体缺陷 晶体缺陷的基本概念;点缺陷、位错和晶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位错的运动及其与材料塑性变形的联系;位错的能量及交互作用;纯金属的位错强化机制;晶体中的界面。 3.固体中的相结构 固溶体的结构与性能;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陶瓷晶体相,玻璃相和分子相。 4.材料的凝固 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条件;晶核的形成;晶体的长大;陶瓷和聚合物的凝固;结晶理论的应用。 5.相图 相平衡;二元匀晶相图;二元共晶相图;二元包晶相图;其它二元相图;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铁碳相图;相图的热力学解释;铸锭的组织与偏析。 三元相图的几何特征;三元匀晶相图;三元共晶相图。 6.扩散 扩散定律及其应用;扩散的微观机制;扩散的热力学理论;反应扩散;影响扩散的因素。 7.塑性变形 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单晶体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与位错运动的关系;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合金的塑性变形;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材料的强化机制; 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高分子材料的塑性变形。 8.回复与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回复;再结晶; 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金属的热变形。 9.固态相变基础 固态相变的特点;固态相变的形核;固态相变的晶核长大; 扩散型相变;无扩散型相变;形状记忆合金和马氏体相变。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考试时间:3小时; 总分:150分; 考试方式:闭卷; 题型:名词解释、选择、辨析、简答和论述题; 分数比例:名词解释(10)、选择(30)、辨析(20)、简答(65)和论述题(25)。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c卷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c卷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C卷一、填空题(每空1.5分)(本题33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和测量变送等环组成。 2、过程控制系统由工程仪表和被控过程两部分组成。 3、压力检测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弹性式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检测、压阻式压力检测。 4、气动执行结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大类。 5、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调节阀可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三大类。 6、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一般有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混合建模。 7、积分作用的优点是可消除稳态误差(余差),但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下降。 8、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比值控制系统可分为单闭环比值控制、双闭 环比值控制和变比值控制三种。 9、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 期存在偏差。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 1、过程控制: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2、串级控制系统:值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入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住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3、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与工业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枝的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32分) 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 答: 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 (1)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 (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3)微分参数Kd,作用是能遇见偏差变化趋势,产生超前控制作用,减少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 2、前馈与反馈的区别有哪些, 答:(1)控制依据: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2)控制作用发生时间方面:反馈控制器的动作总是落后于扰动作用的发生,是一种“不及时”的控制;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器及时动作。 (3)控制结构方面:反馈为闭环控制,存在稳定性问题,即使闭环环节中每个系统都是稳定的,但闭环后稳定与否,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前馈属于开环控制,各环节稳定,系统必然稳定。 (4)校正范围方面:反馈对各种扰动都有校核作用;前馈,只对被校核的前馈扰动有校正作用,其他则没有。 (5)控制规律方面:反馈通常是P PI PD PID等典型规律;前馈控制规律较为复杂,不好掌握。

大学物理试题库 207-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学校 207 条目的4类题型式样及交稿式样 207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熵增加原理、玻尔兹曼熵关系:选择12 判断17 一、选择题 题号:2071200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1.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A) 功可以全部转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换为功. (B) 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D)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答案:D 题号:2071200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2.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 功可以全部变为热,但热不能全部变为功. (C) 气体能够自由膨胀,但不能自动收缩. (D) 有规则运动的能量能够变为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但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不能变为有规则运动的能量.[] 答案:C 题号:2071300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3.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答案:A 题号:2071300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4. “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案:C

最新过程控制系统考试试题汇总

精品文档过程控制系统考试试题汇总(预测) 编辑:郭长龙河南工业大学 一:填空题28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测量变送等环节组成。 2.过程控制系统由工程仪表和被控过程两部分组成。 3?过程控制仪表的测量变送环节由传感器和变送器两部分组成。 4.过程检测仪表的接线方式有两种:电流二线制四线制、电阻三线制 5?工程中,常用引用误差作为判断进度等级的尺度。 6?压力检测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弹性式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检测、压阻式压力检测 7?调节阀按能源不同分为三类: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电动执行机构本质上是一个位置伺服系统。 9 ?气动执行结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大类。 10. 理想流量特性有四类,分别是直线、对数、抛物线、快开。 11. 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机理建模、试验建模、混合建模。 12?PID调节器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13?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期存在偏差。 14?自动控制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是:闭环回路形成负反馈。 15?DCS的基本组成结构形式是三点一线”。 二:名词解释20分 1?过程控制: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2?积分饱和:在积分控制范围内,积分控制输出与偏差的时间积分成正比,当控制输出达到一定限制后就不在继续上升或下降,这就是积分饱和现象。 3?串级控制系统:值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入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住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4?比例控制系统:凡是两个或多个参数自动维持一定比例关系的过程控制系统,称为比例控制系统。5均匀控制系统:控制量和被控量在一定范围内都缓慢而均匀的变化的系统,称为均匀控制系统。6?超驰控制系统:指在一个控制系统中,设有两个控制器,通过高低值选择器选出能适应安全生产状态的控制信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7?分程控制系统: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分段分别去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调节阀动作的系统称为分程控制系统。 8?阀位控制系统:是综合考虑快速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的一种控制系统。 9?集散控制系统:是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显示技术及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10?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与工业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枝的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 三:简答题32分 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 答: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 (1 )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 (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精品文档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知识重点

1.糖异生和糖酵解的生理学意义: 糖酵解和糖异生的代谢协调控制,在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和维持血糖恒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2.简述蛋白质二级结构定义及主要类别。 定义:指多肽主链有一定周期性的,由氢键维持的局部空间结构。 主要类别:α-螺旋,β-折叠,β-转角,β-凸起,无规卷曲 3.简述腺苷酸的合成途径. IMP在腺苷琥珀酸合成酶与腺苷琥珀酸裂解酶的连续作用下,消耗1分子GTP,以天冬氨酸的氨基取代C-6的氧而生成AMP。 4.何为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有哪些? 必需脂肪酸: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的脂肪酸常见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非必须脂肪酸:自身能够合成机单不饱和脂肪酸 5.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 共性:能显著的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很快达到平衡 个性:酶对反应的平衡常数没有影响,而且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6.简述TCA循环的在代谢途径中的重要意义。 1、TCA循环不仅是给生物体的能量,而且它还是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 2、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各种重要的中间产物,对其他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3、三羧酸循环课供应多种化合物的碳骨架,以供细胞合成之用。 7.何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哺乳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哪些? 必需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的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8.简述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 一级:指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二级:指多肽主链有一定周期性的,由氢键维持的局部空间结构。 三级:球状蛋白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等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组装而成的完整的结构单元。 四级:指分子中亚基的种类、数量以及相互关系。 9.脂肪酸氧化和合成途径的主要差别? β-氧化:细胞内定位(发生在线粒体)、脂酰基载体(辅酶A)、电子受体/供体(FAD、NAD+)、羟脂酰辅酶A构型(L型)、生成和提供C2单位的形式(乙酰辅酶A)、酰基转运的形式(脂酰肉碱) 脂肪酸的合成:细胞内定位(发生在细胞溶胶中)、脂酰基载体(酰基载体蛋白(ACP))、电子受体/供体(NADPH)、羟脂酰辅酶A构型(D型)、生成和提供C2单位的形式(丙二酸单酰辅酶A)、酰基转运的形式(柠檬酸) 10.酮体是如何产生和氧化的?为什么肝中产生酮体要在肝外组织才能被利用? 生成:脂肪酸β-氧化所生成的乙酰辅酶A在肝中氧化不完全,二分子乙酰辅酶A可以缩合成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再与一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成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后者分裂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在肝线粒体中可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还可以脱羧生成丙酮。 氧化: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进入血液循环后送至肝外组织,β-羟丁酸首先氧化成乙酰乙酸,然后乙酰乙酸在β-酮脂酰辅酶A转移酶或乙酰乙酸硫激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酸内缺乏β-酮脂酰辅酶A转移酶和乙酰乙酸硫激酶,所以肝中产生酮体要在肝外组织才能被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C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本题33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和测量变送等环组成。 2、过程控制系统由工程仪表和被控过程两部分组成。 3、压力检测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弹性式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检测、压阻式压力检测。 4、气动执行结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大类。 5、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调节阀可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三大类。 6、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一般有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混合建模。 7、积分作用的优点是可消除稳态误差(余差),但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下降。 8、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比值控制系统可分为单闭环比值控制、双闭 环比值控制和变比值控制三种。 9、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 期存在偏差。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 1、过程控制: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2、串级控制系统:值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入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住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3、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与工业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枝的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32分) 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 答: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1)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3)微分参数Kd,作用是能遇见偏差变化趋势,产生超前控制作用,减少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 2、前馈与反馈的区别有哪些? 答:(1)控制依据: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浙江工业大学1011(一)大学物理试卷B卷评分标准

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考试试卷卷 [10/11(一)],2011.2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作业(选课)序号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 磁场的高斯定理??=?0S d B 说明了下面的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穿入闭合曲面的磁感应线条数必然等于穿出的磁感应线条数; b 、穿入闭合曲面的磁感应线条数不等于穿出的磁感应线条数; c 、一根磁感应线可以终止在闭合曲面内; d 、一根磁感应线可以完全处于闭合曲面内。 (A )ad ; (B )ac ; (C )cd ; (D )ab 。 [ A ] 2. 无限长直圆柱体,半径为R ,沿轴向均匀流有电流.设圆柱体内( r < R )的磁感强度为B i ,圆柱体外( r > R )的磁感强度为B e ,则有 (A) B i 、B e 均与r 成正比. (B) B i 、B e 均与r 成反比. (C) B i 与r 成反比,B e 与r 成正比. (D) B i 与r 成正比,B e 与r 成反比. [ D ] 3. 一弹簧振子,当0t =时,物体处在/2x A =(A 为振幅)处且向正方向运动,则它的初相位为 [ C ] (A ) π3; (B )π 6 ; (C )-π3; (D )-π6。 4. 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右图所示),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 0,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 [ B ] (A) 是自然光. (B)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 是部分偏振光. 5.已知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π5 1 10cos(61+=t x ),)10cos(72?+=t x 。当 合成振动的合振幅最小时,?等于 [ D ] (A )π; (B )0.2π ; (C )0.5π ; (D )1.2π

过程控制系统模拟试题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 一、填空题(20') 1、典型的过程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对象和测量变送装置等环节构成。 2、对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有三点,分别为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3、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调节阀可分为气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和电动调节阀三大类。 4、扰动通道静态放大系数越大,则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大。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越大,表示控制作用越灵敏,克服扰动能力越强。 5、串级控制系统主回路一般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副回路一般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6、常用的解耦控制设计方法有前馈补偿解耦、反馈解耦法、对角解耦法、单位阵解耦法。 二、单项选择题(10') 1、在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中,( C )是衡量系统快速性的质量指标。 A)最大偏差B)衰减比C)振荡周期D)余差 2、下列叙述中不是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的是( C ) A.结构上由两个闭环组成B.对二次扰动有很明显的克服作用C.系统中有两个调节阀D.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 3、串级控制系统系统中存在的二次扰动来源于它的(B)

A)主回路B)副回路C)主副回路都有D)不能确定 4、下面前馈控制系统中对过程的控制质量没有影响的是(D) A)控制通道放大倍数Ko B)扰动通道放大倍数Kf C)扰动通道时间常数D)扰动通道纯滞后时间 5、用于迅速启闭的切断阀或两位式调节阀应选择( A )特性的调节阀。 A、快开特性 B、等百分比特性 C、线性 D、抛物线特性 三、判断题(10') 1、串级控制系统中应使主要和更多的干扰落入副回路。(√) 2、过程控制系统的偏差是指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3、扰动量是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答案:扰动量是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4、对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小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5、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以“先调”、“快调”、“粗调”克服干扰。(×)答案: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以“慢调”、“细调”作用,使主参数稳定在设定值上,副调节器则以“先调”、“快调”、“粗调”克服干扰。 6、测量滞后一般由测量元件特性引起,克服测量滞后的办法是在调节规律中增加积分环节。(×) 答案:微分作用能起到超前调节的作用,因此能克服纯滞后;积分作用能克服余差。

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物理A》上模拟试卷09-10(二)

浙江工业大学09级《大学物理》(上)模拟试卷 一、 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 1.(0908)图(a)为一绳长为l 、质量为m 的单摆.图(b)为一长度为l 、质量为m 能绕水平固定轴O 自由转动的匀质细棒.现将单摆和细棒同时从与竖直线成θ的角度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若运动到竖直位置时,单摆、细棒角速度分别以1ω、2ω表示.则: (A) 2121ωω=. (B) 1 = 2. (C) 213 2 ωω=. (D) 213/2ωω= 2.(5541)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 (v ),则速率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A) ()? 2 1 d v v v v v f . (B) ()?2 1 d v v v v v v f . (C) ()? 2 1 d v v v v v f /()?2 1 d v v v v f . (D) ()? 2 1 d v v v v f /()?∞ 0d v v f . 3.(4559)下列各图所示的速率分布曲线,哪一图中的两条曲线能是同一温度下氮气和氦气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v v (a) (b)

4.(404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体积增大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Z 和平均自由程λ的变化情况是: (A) Z 减小而λ不变. Z 减小而λ增大. (C) Z 增大而λ减小. Z 不变而λ增大. 5.(4091)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 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 是A →B. (B) 是A →C. (C) 是A →D. (D) 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6.(1434)关于高斯定理的理解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如果高斯面上E 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B)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则高斯面上E 处处为零. (C) 如果高斯面上E 处处不为零,则高斯面内必有电荷. (D) 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则通过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必不为零. 7.所列四图分别表示理想气体的四个设想的循环过程.请选出其中一个在物理上可能实现的循环过程的图的标号.[ ] V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10套第一套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10套第一套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一 —、选择题(10X3分) 1、过程控制系统由儿大部分组成,它们是:() A.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 B.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机构、调节阀门 C. 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器、被控对象 D.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器2、在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中,()反映控制系统稳定程度的指标 A.超调量 B.衰减比 C.最大偏差 D.振荡周期3、下面对过程的控制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A .控制通道放大倍数K B.扰动通道放大倍数K OfC.扰动通道时间常数D.扰动通道纯滞后时间4、在对象特性中,()是静特性。 A.放大系数K B.时间常数T C.滞后时间T D.传递函数5、选择调节参数应尽量使调节通道的() A.功率比较大 B.放大系数适当大 C.时间常数适当小 D.滞后时间尽量小6、在简单控制系统中,接受偏差信号的环节是()。 A .变送器B.控制器C.控制阀D.被控对象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分时间越长,微分作用越弱; B.微分时间越长,微分作用越强; C.积分时间越长,积分时间越弱; D.积分时间越长,积分时间越强。8、调节阀按其使用能源不同可分为()三种。 A(电动B(液动C(气动D(压动9、打开与控制阀并联的旁路阀,会使可调比⑷。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为零10、串级控制系统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之

比,T/T,()为好,主、副回0102 路恰能发挥其优越性,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 A. 3, 10 B. 2,8 C. 1,4 D. 1,2 二、判断题(10X2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塔、容器、贮糟等)、机器称为被控对象。(Y) 2、调节阀的结构形式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价格因素。(N) 3、当生产不允许被调参数波动时,选用衰减振荡形式过渡过程为宜。(N) 4、临界比例度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进行的。通过试验,得到临界比例度§和临K界周期T,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调节器各参数值。(Y) K 5、一般来说,测量变送环节的作用方向总是正的。(Y) 6、均匀控制系统单从结构上看与简单控制是不同的。(N) 7、采取分程控制通常可以提高控制阀的可调比。(Y) 8、积分饱和通常不影响控制系统品质。(N) 9、干扰进入调节系统的位置离调节阀越近,离测量元件越远,调节质量越好。(Y) 10、串级调节系统要求对主参数和副参数均应保证实现无差控制。(N) 三、简答题(4X5分) 1、按照设定值的不同形式,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儿类, 解答,按照设定值的不同形式乂可分为: ,1,.定值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设定值恒定不变的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克服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最终回到设定值或 其附近.以后无特殊说明控制系统均指定值控制系统而言.,2, ?随动控制系统

大学物理试题库 206-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 206 条目的4类题型式样及交稿式样 206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效率、致冷系数 15 15 15 10 一、 选择题 题号:2061300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 所示的 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2) 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判断这两种过 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放热. [ ] 答案:A 题号:2061200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 -V 图上初态a 经历(1)或(2)过程到达末态b ,已知a 、b 两态处于同一条绝热线上(图中虚线是 绝热线),则气体在 (A) (1)过程中吸热,(2) 过程中放热. (B) (1)过程中放热,(2) 过程中吸热. (C) 两种过程中都吸热. (D) 两种过程中都放热. [ ] 答案:B 题号:2061200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平衡过程:(1) 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体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 ,(3) 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 V ,则此整个循环过程中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对外界作正功 (C) 气体内能增加 (D) 气体内能减少 [ ] 答案:A 题号:2061300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V V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10套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10套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一 一、选择题,10×3分, 1、过程控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它们是,( ) A.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 B.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机构、调节阀门 C. 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器、被控对象 D. 控制器、检测装置、执行器 2、在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中, ( )反映控制系统稳定程度的指标 A.超调量 B.衰减比 C.最大偏差 D.振荡周期 3、下面对过程的控制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 ) A .控制通道放大倍数K B.扰动通道放大倍数K Of C.扰动通道时间常数 D.扰动通道纯滞后时间 4、在对象特性中,( )是静特性。 A. 放大系数Κ B. 时间常数T C.滞后时间τ D.传递函数 5、选择调节参数应尽量使调节通道的( ) A.功率比较大 B.放大系数适当大 C.时间常数适当小 D.滞后时间尽量小 6、在简单控制系统中,接受偏差信号的环节是( )。 A .变送器 B. 控制器, C. 控制阀 D. 被控对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分时间越长,微分作用越弱, B. 微分时间越长,微分作用越强, C. 积分时间越长,积分时间越弱, D. 积分时间越长,积分时间越强。 8、调节阀按其使用能源不同可分为( )三种。 A,电动 B,液动 C,气动 D,压动 9、打开与控制阀并联的旁路阀,会使可调比(A)。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 为零 10、串级控制系统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之比,T/T,( )为好,主、副0102 回路恰能发挥其优越性,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 A. 3,10 B. 2,8 C. 1,4 D. 1,2 二、判断题,10×2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塔、容器、贮糟等)、机器称为被控对象。( ) 2、调节阀的结构形式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价格因素。( ) 3、当生产不允许被调参数波动时,选用衰减振荡形式过渡过程为宜。( ) 4、临界比例度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进行的。通过试验,得到临界比例度δ和临K界周期T,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调节器各参数值。( ) K 5、一般来说,测量变送环节的作用方向总是正的。( ) 6、均匀控制系统单从结构上看与简单控制是不同的。( ) 7、采取分程控制通常可以提高控制阀的可调比。( ) 8、积分饱和通常不影响控制系统品质。( ) 9、干扰进入调节系统的位置离调节阀越近,离测量元件越远,调节质量越好。( ) 10、串级调节系统要求对主参数和副参数均应保证实现无差控制。( ) 三、简答题,4×5分, 1、按照设定值的不同形式, 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2、何为控制阀的理想流量特性和工作流量特性,常用的调节阀理想流量特性有 哪些, 3、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区别有哪些,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A)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试题(A )答案 误差种类 产生原因 对测量结果影响 随机误差 主要由于检测仪器或测量过程中某些未知或无法控制的随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 随机误差的变化通常难以预测,因此无法通过实验方法确定、修正和消除,但可通过多次测量比较发现随机误差服从的统计规律。这样,就可以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分布范围做出估计,得到随机误差影响的不确定度。 系统误差 测量所用的工具(仪器、量具等)本身性能不完善或安装、布置、调整不当而产生的误差;因测量方法不完善、或者测量所依据的理论本身不完善;操作人员视读方式不当造成的读数误差等。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一般可通过实验和分析查出,因此,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可被设法确定并校正消除。 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一般由外界重大干扰或仪器不正确的操作 等引起。 正常的测量数据应是剔除了粗大误差的数据,所以通常测量结果中不包含由粗大误差引起的测量误差。 一、(20分)答: (5分) 1. 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物料的入口温度和流量;蒸汽的入口温度、流量和压力;搅拌速度。 温度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TC 搅拌器 物料入口 蒸汽 冷凝水 出口 图1

(5分)2. 当要求出口温度准确控制时,应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比例作用可以减小余差;积分作用可以消除误差,使出口温度准确。 (5分)3. 当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增大时,积分作用变弱,系统稳定性变好,控制精度下降,调节速度变快。原理:积分作用是当有误差时不断累加,其过程比较缓慢,积分时间常数增大,积分作用减弱,则积分作用的过程要相对加快,对系统的控制作用要变得相对及时,因此调节速度快,系统稳定性加强;但是积分作用的减弱将使得余差变大,则控制精度降低。 (5分)4. 比例增益应增加,而积分时间常数要减小。 原因:由于微分作用的加入使系统稳定性增加,动态响应过程缩短,因此可以适当提高比例增益,加强积分作用,即减小积分时间常数。 二、(20分) 答: (5分)1. 控制方案见工艺流程图。 (5分)2. 系统的主要干扰量有燃料气流量和压力波动、原油入口的流量和温度。其中燃料气流量和压力波动的干扰在副回路中,当燃料气压力出现波动时,可通过副回路及时调整,克服干扰。 (5分)3. 控制阀采用气开阀:当燃烧气压力增大时,出口温度升高,因此主控制器为反作用;当阀开大时,压力增大,为满足负反馈,副控制器为反作用。 (5分)4. 在系统稳定的情况下,燃料气压力突然升高时,造成PC 输入量增大,因为PC 为反作用,所以PC 输出量减小,因控制阀为气开阀,所以阀开度减小,燃料气压力降低。同时当燃料气压力升高时,在副回路还没有来得及调整时,原油出口温度有较小升高,TC 输入量增大,因为TC 为反作用,所以TC 输出量下降,控制阀开度减小,同样使燃料压力下降,从而使原油出口温度降低。 物料出 口温度 温度控制器控制阀 换热器 温度变送器 设定值 燃烧气 出口温度 炉膛温度 原油 TC PC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

PLC习题 一、填空题 1.PLC主要由、、和组成。 2.若梯形图中输出Q的线圈“断电”,对应的输出映像寄存器为状态,在修改输出阶段后,继电器输出模块中对应的硬件继电器的线圈,其常开触点,外部负载_________。 3.若加计数器的计数输入电路(CU)、复位输入电路(R)、计数器的当前值加1。当前值大于等于设定值(PV)时,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复位输入电路时,计数器被复位,复位后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当前值等于。 4.S7-200型PLC的定时器包括、、三种类型。 5.在PLC运行的第一个扫描周期为ON的特殊存储器位是。 6.PLC中输入接口电路的类型有和两种。 7.EM231模拟量输入模块的输入类型为。 8.S7-200型PLC的指令系统有、、三种形式。 9.S7-200系列PLC的串行通信口可以由用户程序来控制,这种由用户程序控制的通信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断程序标号指令的语句表指令的格式INT,n,其中n指的是。 11.继电器的线圈“断电”时,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12.接通延时定时器(TON)的输入(IN)电路时复位,复位后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当前值等于。 13.输出指令(=)不能用于过程映像寄存器。 14.S7-200系列PLC的与两个输出端子,除正常使用外,还可利用PLC 的高速输出功能产生PTO与PWM输出。 15.S7-200系列PLC共有高速计数器,其中只有1种工作模式的是。 16.I/O总点数是指和的数量之和。 17.PLC的输出接口类型有、、。 18.EM231模拟量输入模块最多可连接________个模拟量输入信号。 19.在第一个扫描周期接通可用于初始化子程序的特殊存储器位。 20.I/O口中断事件包含中断、中断和中断三类。 21.外部的输入电路接通时,对应的输入映像寄存器为状态,梯形图中对应的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22.接通延时定时器(TON)的输入(IN)电路时开始定时,当前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其定时器位变为,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23.S7-200系列PLC的数据存储区分两大部分,是与。 24.定时器预设值PT采用的寻址方式为。 25.定时器的两个变量是和。 26.具有自己的CPU和系统的模块称为。 27.PLC的软件系统可分为和两大部分。 28.PLC的运算和控制中心是________。 29.定时器有三种类型,包括、和。 30.若梯形图中输出Q的线圈“断电”,对应的输出映像寄存器为状态,在修改输出阶段后,继电器输出模块中对应的硬件继电器的线圈,其常开触点,外

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化学年真题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一.选择题(共计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选一个你认为最好的答案,注意,只能选一个,多选不得分) 1.对于3A +2B →C ,当A 耗掉0.6mol 时,反应进度改变值为 A 、0.6mol B 、0.2mol C 、0.3mol D 、0.1mol 2.判断某一化学反应绝热恒容条件下能否发生,可以使用的判据是 (W '为除体积功以外的非体积功) A 、A ?≤0 B 、i i μν∑≤0 C 、S ?≥ 0 D 、A ?≤ W ' 3.称作体系中B 物质偏摩尔量的是 A 、,,()C B T p n B U n ≠?? B 、,,() C B T V n B A n ≠?? C 、,,()C B T p n B n μ≠?? D 、,,()C B S p n B H n ≠?? 4.等压下由纯物质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其热力学函数的改变值应满足: A 、mix H ?=0 , mix G ?=0 B 、mix H ?=0 , mix S ?=0 C 、mix S ?=0, mix U ?=0 D 、mix U ?=0, mix H ?=0 5.惰性气体影响平衡的原因是由于加入惰性气体使反应的 A 、 K a 发生变化 B 、K c 发生变化 C 、K p 发生变化 D 、 K x 发生变化 6.反应CO()g +2H O()g ==2CO ()g +2H ()g 在973K 时压力平衡常数K p =0.71 ,若此时各物质分压为CO p =100Kpa, 2H O p =50kPa , 2CO p =2H p =10kPa 则 A 、反应向右进行 B 、 反应向左进行 C 、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D 、 反应进行的方向难以确定 7.某物质的V m (s)< V m (l) ,当外压增大时,该物质的凝固点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8某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 ?dm 3-?s 1- ,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9.对双分子反应A(g)+B(g)→ 产物 , 在标准状态下过度状态理论中艾林方程的热力学表示式是: A 、/()A B K c c c ≠≠= B 、k K ν≠= C 、(/)exp(/)exp(/)B r m r m k k T hc S R H RT ≠≠=?? D 、 '(/)k k T h K ≠= (注:k ' 是Boltzmann 常数,h 为普朗克常数) 10.慢反应为速控步骤的复杂反应为: A 、平行反应 B 、对峙反应 C 、连串反应 D 、链反应 11.以银为阳极,Ag-AgCl 为阴极,电解食盐水,已知 E (Ag +|Ag)=0.799V ,E (Cl 2|Cl -)=1.36V ,E (O 2|OH -)=0.401V , E (AgCl|Ag)=0.222V ,则发生反应是:

过程控制试卷2

过程控制系统 一、填空题(每空1.5分)(本题33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时将 控制器 、 执行器 和 测量变送环节 统称为过程仪表,故过程 控制系统就由过程仪表和 被控过程 两部分组成。 2、仪表的精度等级又称 准确度级 ,级数越小,仪表的精度就越 高 。 3、过程控制主要是指连续生产过程,被控参数包括 温度 、 压力 、 流量 、 物位 和成分等变量。 4、工业生产中压力常见的表示方法有 绝对压力pa 、 表压力p 和负压(真空度)a p 三种。 5、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有 直线流量特性 、 对数(等百分比)流量特性 、 抛物线流量特性 和 快开流量特性四种。 6、时域法建模是试验建模中的一种,可分为 阶跃响应曲线 法和 矩形脉冲响应曲线 法。 7、对于滞后小,干扰作用频繁的系统,PID 调节器不应采用 微分 作用。 8、分程控制根据调节阀的开闭形式分为两类,即 同向动作 和 异向动作 。 9、DCS 的设计思想是 控制 分散、 管理 集中。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 1、串级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2、现场总线 答: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如数字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等)与工业过程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等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 3、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答: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指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 为相对流量,即调节阀某一开度的流量与全开流量之比; 为相对开度,即调节阀某一开度的行程与全行程之比。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32分) 1、简述执行器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答:执行器接受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转换成位移(直线位移或角位移)或速度,用于控制流入或流出被控过程的物料或能量,从而实现对过程参数的自动控制。 2、简述单回路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法参数整定的步骤。 答:1).在闭环控制系统里,将控制器置于纯比例作用下(i T = ∞,d T =0),从小到大逐渐增大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C ,直到出现等幅振荡曲线为止。 2).此时的比例度称为临界比例度cr δ,相邻两个波峰间的时间间隔,称为临界振荡周期cr T 。 据此确定控制器参数。 3).根据cr δ和cr T 值,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调节器各个参数。 4).按“先P 后I 最后D ”的操作程序将控制器整定参数调到计算值上。若不够满意,可作进一步调整。 3、什么是积分饱和现象? 答:具有积分作用的控制器在单方向偏差信号的长时间作用下,其输出达到输出范围上限值或下限值以后,积分作用将继续进行,从而使控制器脱离正常工作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积分饱和 4、如图所示的锅炉汽包液位控制系统,为保证锅炉不被烧干: (1)给水阀应该选择气开式还是气关式?请说明原因。 (2)液位控制器(LC)应为正作用还是反作用?请说明原因。 答:(1)应选择气关式。因为在气源压力中断时,调节阀可以自动打开,以保证锅炉不被烧干。 (2) 调节阀应选择气关式,则液位控制器(LC)应为正作用。 当检测到液位增加时,控制器应加大输出,则调节阀关小,使汽包液位稳定。 或:当检测到液位减小时,控制器应减小输出,则调节阀开大,使汽包液位稳定。 四、分析与计算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本题20分) 1、(本小题8分)如下图所示的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主要扰动来自燃料流量的波动,试分析: (1)该系统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控制系统?画出其方框图; (2)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并说明原因。 答:(1)该系统是一个串级控制系统,其方框图为: ?? ? ??=L l f q q v v max m ax v v q q L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