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降水)课件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完整版)

1、四城市从南向北排列依次是_广__州__、_武__汉__ 、
北__京___ 、_哈__尔__滨__。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2、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 _4_、__5_、__6_、__7_、__8__、__9 月,武汉为 3、__4_、__5_、___6_、__7_、__8__ 月,北京为 _7_、__8__ 月,哈尔滨为 7__、__8_ 月。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3.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秋多,冬春少 , 明显的差异是 越往北雨季越短,降水集中程度越高。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4 、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什么 好处?
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迅速生长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
草原
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西部、 塔里木盆地、柴达 木盆地、准噶尔盆 地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草原 荒漠
农业状况
水田耕作
旱地耕作
畜牧业 灌溉农业 畜牧业 绿洲农业
合作探究:试总结秦岭—Biblioteka 河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月0°C等温线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年等降水量线 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2.2 中国的气候
第二课时
02 气候复杂多样——降水和干湿地区
新疆吐尔孜麻扎土屋
江南水乡的斜顶屋
思考
这些民居反映了当地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降水的分布特征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400mm 200mm
800mm
1600mm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PPT课件

2.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量多,主要原因是( B) A.位于赤道附近 B.位于迎风坡 C.位于背风坡 D.位于内陆
读下图分析完成问 题。
(1)迎风坡是_A_______坡,此坡降水较___多___(多或少),其原因 是 ________。 (2)此图反映的是_________因素对降水的影响。(A ) A. 地形 B. 海拔 C. 海洋 D. 海风
等高线、等温线是如何定义的?
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 降水量线。
A80mm 60mm 40mm 20mm
D B 80mm
60m 40mmm C
读图可知,A、B、C、D四点的降水量分别 为: 80mm 60mm 40mm 40mm 。
发现: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图上,各点的降 水量相等。
乙
地形雨
湿润气流遇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 汽凝结,在_______产生降水。
丙
锋面雨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 遇冷凝结。温带地区锋面雨占主要地位 。
丁
台风雨
由台风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势很大并伴随 着大风,常常出现“狂风骤雨”。
降水类型 冷气团
暖气 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雪、大风等天气
1.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 由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都很少 C.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终年较湿润 D. 中纬度地区,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
相比( )
A
A. 东岸多 B. 西岸多 C. 一样多 D. 不一定
小雨伞的“困惑” 我的主人是一位旅行家,我跟随他周游世界各地,有些地方我 很想去,为什么主人始终不肯带我去呢?
初中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
太阳
空气变热
地表晒热后释放热量
地面被晒热
图:简化空气受热示意图
气温
年变化
℃ 气温年较差
1
7
提问
×
小实验:水与沙土受热与冷却。
结论::夏季,陆地增温快,气 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快, 气温低于海洋。
练 习
A
B
哪里气温年较差最小? 各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C
判
℃
断
℃
A B
1 7 12 月 12
.
(答案)
.
A. 日平均气温高
B. 年平均气温低
C. 气温日较差大 D. 气温年较差小
NO.
3
.
图3.14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 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 份。
7月,22 ℃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 份。
1月,1.5 ℃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22 ℃-1.5 ℃=20.5 ℃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
六中 孙莹
2 1
1.5m
摄氏度
3
2点 8点
14点
20点
4
日平均气温
click
【 illumination 5 】
×
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
×
变化
气温
日变化
℃ 气 温 日 较 差
日出 前后
14
提问
【 illumination 7 】
C
D
7 812ຫໍສະໝຸດ 月北半球 ? 南半球 ?
陆地 ? 海洋 ?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图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学习,能够学会合作,交往,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的基本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差异?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 000毫米。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以上。
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雨量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朋齐,可望而不可及!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素质。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既是对前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气候的要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然后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来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后通过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来探讨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降水的形成机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降水的概念、主要形式以及测量方法。
(2)学生能够读懂降水柱状图,分析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学生能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降水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2)阅读降水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教学难点(1)理解降水的形成机制。
(2)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隆尧尹村中学张潇莉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力求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气温、降水两大气候要素,它既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它还能让同学们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两大内容,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也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对教材的处理气候知识是自然地理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为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堂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学会对图表进行阅读、分析和比较,而将降水量的测定及降雨的等级划分等较易理解的内容放在课后习题中让同学们自学完成。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这一内容可放至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通过举例认识到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几种不同类型。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的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得认识。
2.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绘图能力及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通过描述降水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2.1《气温和降水》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图版(2024)
读图活动
气温年变化 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气温的变化通常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把一个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该 月的天数,就得出该月的平均气温。表E是北京某年各月平均气温。
用表E中各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参照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步骤,在所给坐标系中 绘出北京的气温年变化曲线。
读图活动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
在一年中,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
知识小结
1.气温的变化: 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2.气温时间变化: 日变化和年变化 3.日变化的特点: 最高值午后2时,最低值日出前后。 4.日平均气温: 一天四次观测到的气温相加并除以4。 5.月平均气温: 一个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该月的天数。 6.年平均气温: 一个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该年的月份。 7.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间的差。 8.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9.年变化的特点: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目录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01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2 气温的变化 03 中国的温度带 04 随堂检测
学习目标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结合气温数据资料,能够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说出气温变化特征 难点 掌握中国冬季、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 重点
根据中国的温度带分布,能举例说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回顾
等高线地形图
【温故知新】比比看谁能更快回忆出等高线的定义和相关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___海__拔___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__陡__;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新加坡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月)
罗马
降 水 量 / 毫米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月)
降
350
水 300 量 250
/ 200 毫米 150
开罗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迎风坡
乞拉朋齐
背风坡
4. 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是哪里?
雨极
雨极:乞拉朋齐
1861年其年降水量20447mm
干极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小于0.1毫米
同学们知道中国降水最 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 哪里吗?
降水最多:火烧寮 降水最少:托克逊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分布
总结
降水的形式、测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读图,完成60页活动题第2题。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7、8、9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1、2、12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大约740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全年多雨型 全年湿润型 冬季多雨型 全年少雨型 夏季多雨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海洋气温。
猜一猜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观察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2000毫米以上
200毫米以下
2.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从赤道到两极,大体的趋势是逐渐减少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
50
大约740毫米
25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01
4
7 10 月份
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北半球一年四季的划分办法:
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 冬季:12,1,2
观察
春
夏
秋
冬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
观察
A
B
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
过 少
河流干涸
生活缺水
交通受阻
房屋倒塌
降水 过多
庄稼被淹
牧区受灾
降水的时间变化
降水的年际变化 例如:北京的年降水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 北京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数据
单位:毫米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比一比,谁画得快又好?)
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该地各 月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 某城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1000毫米以上
200毫米以下
5.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是哪里?乞拉朋齐;阿塔卡马
沙漠
印度的乞拉朋齐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 2 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3. 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教学难点1. 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 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探究):1.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2. 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 毫米和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1.16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2.并对照《中国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观察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 C,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一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