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磨损性能
材料耐磨性国家标准

材料耐磨性国家标准
材料的耐磨性是指材料在受到摩擦、磨损或磨料作用时所能承受的能力。
耐磨
性是衡量材料耐用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对于工程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材料耐磨性国家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材料的耐磨性国家标准应该包括对于不同材料的耐磨性能测试方法和评
定标准。
通过制定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可以确保材料的耐磨性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信度,为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材料的耐磨性国家标准应该包括对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材料耐磨性能指
标的要求。
不同行业和领域对于材料的耐磨性要求有所不同,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
此外,材料的耐磨性国家标准还应该包括对于材料耐磨性能的分类和等级划分。
通过对材料耐磨性能的分类和等级划分,可以更好地指导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总的来说,材料的耐磨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标准制定工作,完善材料的耐磨性国家标准体系,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瓷涂层的热导率与磨损性能

陶瓷涂层的热导率与磨损性能陶瓷涂层是一种常用的表面修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汽车、电子等。
该涂层能够提供优异的热导率和磨损性能,为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陶瓷涂层的热导率和磨损性能,并对其原理进行解析。
一、陶瓷涂层的热导率热导率是一个材料传导热量的量度,它描述了热能在材料内部的传递速度。
在工业领域中,热导率对于材料的热管理非常重要。
陶瓷涂层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这使得其在高温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分散和传导热能。
要了解陶瓷涂层的热导率,需要从其组成和结构入手。
一般来说,陶瓷涂层由陶瓷颗粒和基底材料组成。
陶瓷颗粒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而基底材料一般具有较低的热导率。
当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涂层时,涂层整体的热导率介于两者之间。
此外,陶瓷涂层中,颗粒之间的间隙也会影响热导率。
当间隙较小时,热能很难在颗粒之间传递,从而降低了涂层的热导率。
相反,当间隙较大时,热能更容易在颗粒之间传递,热导率也会相应提高。
二、陶瓷涂层的磨损性能磨损性能是评估涂层耐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陶瓷涂层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性好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需要高耐磨性的领域。
陶瓷涂层的优异磨损性能可以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在涂层的磨损性能方面,最重要的参数是硬度。
一般来说,陶瓷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能够抵御外界对其的磨擦和冲击。
同时,涂层中的陶瓷颗粒也能起到增加涂层硬度的作用。
此外,涂层的结构也会影响其磨损性能。
当涂层中颗粒分布均匀、致密时,涂层的磨损性能更好。
因为颗粒分布均匀可以均匀分担外界的磨擦力,从而减缓涂层的磨损程度。
三、陶瓷涂层的应用由于陶瓷涂层具有优异的热导率和磨损性能,其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航空航天领域:陶瓷涂层常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高温涡轮组件等部件,以提高其耐高温、防氧化和磨损性能。
2. 汽车工业:陶瓷涂层可应用于发动机缸体、气门和缸套等部件,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高温性。
tpe磨耗测试标准

tpe磨耗测试标准摘要:一、TPe 磨耗测试标准的概述1.TPe 磨耗测试的目的和意义2.TPe 磨耗测试的主要内容二、TPe 磨耗试验方法1.磨耗试验2.磨耗损失试验3.磨耗指数试验三、我国TPe 磨耗测试标准1.参照标准GB/T 16934-20112.标准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指标四、TPe 磨耗测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评估材料耐磨性能2.为产品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正文:一、TPe 磨耗测试标准的概述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简称TPe)是一种具有良好弹性和耐磨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等众多领域。
为了评估TPe 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耐磨性能,需要进行磨耗测试。
TPe 磨耗测试主要包括磨耗试验、磨耗损失试验和磨耗指数试验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TPe 材料的磨损性能,为产品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
二、TPe 磨耗试验方法1.磨耗试验:磨耗试验是通过将TPe 试样与磨耗试验机上的磨头进行磨耗,测定材料磨损量的方法。
磨耗试验可以模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与摩擦表面接触的过程,评估其耐磨性能。
2.磨耗损失试验:磨耗损失试验是通过比较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计算材料在磨损过程中的损失量。
该方法可以评估TPe 材料在磨损过程中的损失程度,从而判断其耐磨性能。
3.磨耗指数试验:磨耗指数试验是通过测量磨耗试验前后试样的厚度变化,计算材料的磨耗指数。
磨耗指数可以反映TPe 材料在磨损过程中的磨损速度,为评估材料耐磨性能提供依据。
三、我国TPe 磨耗测试标准我国TPe磨耗测试标准主要参照我国国家标准GB/T 16934-2011《热塑性弹性体磨耗性能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TPe 磨耗性能的测定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以聚合物为基材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磨耗性能测试。
标准中规定了磨耗试验、磨耗损失试验和磨耗指数试验等方法,为我国TPe 材料的磨耗测试提供了依据。
四、TPe 磨耗测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TPe 磨耗测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摩擦磨损课件

摩擦表面的生成与演化
磨合阶段
在摩擦初期,接触表面的粗糙度会导致微凸体的相互挤压和剪切,从而产生磨屑和热量。 这个阶段结束后,表面会逐渐变得光滑。
稳定磨损阶段
经过磨合阶段后,表面逐渐形成了一层光滑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具有较好的耐磨损性能 ,能够减小摩擦力和磨损量。这个阶段是磨损的主要阶段,也是材料使用寿命的主要影响 因素。
落。
疲劳磨损的主要机制包括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微粒的断裂和剥落, 这些机制会导致材料表面出现疲劳斑和剥落坑。
腐蚀磨损
腐蚀磨损是指由于化学腐蚀作用,导致 材料表面损伤的现象。
腐蚀磨损通常发生在潮湿的环境中,如 海洋环境、化工环境等。由于化学腐蚀 的作用,材料表面逐渐被腐蚀,最终导
致表面损伤和破坏。
腐蚀磨损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腐蚀和 电化学腐蚀,这些机制会导致材料表面
出现腐蚀斑和剥落。
冲蚀磨损
冲蚀磨损是指由于高速流动的液体或固体颗粒冲击材料表面,导致材料表面逐渐被磨损的现 象。
冲蚀磨损通常发生在流体动力学环境下,如喷气发动机、水轮机等。由于高速流动的液体或 固体颗粒冲击材料表面,导致材料表面逐渐被冲蚀和破坏。
化学表面合金化
通过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 形成一层具有特殊性能的 合金层,如不锈钢的钝化 膜。
热扩散表面合金化
通过加热使基材表面的原 子与加入的元素发生互扩 散,形成具有优异性能的 合金层。
表面织构技术
表面微织构技术
在基材表面加工出微小的凹坑或 凸起,改变表面形态,降低摩擦 系数和提高耐磨性。
表面纳米织构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摩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性质
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表面粗糙度等都会影响摩擦系数的大小。一 般来说,硬度越高、表面粗糙度越小的材料,其摩擦系数越小。 Nhomakorabea表面条件
玻璃材料磨耗度

玻璃材料磨耗度
玻璃材料的磨耗度是指材料在受到磨擦作用时的耐磨性能。
磨耗度越高,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损耗越小,具有更好的耐磨
性能。
玻璃材料的耐磨性能与其材料组成、物理结构和加工工艺密
切相关。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玻璃材料的磨耗度进行详细说明:
1.材料组成:玻璃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但
也可能添加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钠、氧化钙等。
这些添加物的含
量和性质会直接影响到玻璃材料的磨耗度。
一般来说,含有较
高硬度的添加物的玻璃材料具有较高的磨耗度。
此外,材料的
化学稳定性也会影响到磨耗度,较稳定的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不
易被氧化、溶解或变质。
2.物理结构:玻璃材料的物理结构对其磨耗度也有明显影响。
通常来说,晶化度较低、结晶相较少的非晶态玻璃具有较高的
磨耗度。
非晶态玻璃的结构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结晶界面,
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力较小,磨损程度也较小。
3.加工工艺:玻璃材料的加工工艺也会对其磨耗度产生影响。
例如,通过热处理、化学强化等工艺可以增强玻璃材料的表面
硬度和抗磨损性能。
此外,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也会影响到
玻璃材料的磨耗度。
光洁度较高、表面平整度较好的玻璃材料
表面摩擦时的接触面积较小,磨耗度也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玻璃材料的磨耗度与材料组成、物理结构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通过优化材料组成、控制物理结构和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玻璃材料的磨耗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
工程力学中的材料损伤和磨损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材料损伤和磨损分析在工程领域中,材料的损伤和磨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它们不仅会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因此,深入研究工程力学中的材料损伤和磨损现象,对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损伤是指材料在外部载荷、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其内部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性能下降的现象。
这种损伤可能是由于塑性变形、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蠕变等原因引起的。
塑性变形是材料损伤的常见形式之一。
当材料受到的应力超过其屈服强度时,就会发生塑性变形。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晶粒会发生滑移和孪晶,导致晶体结构的破坏和位错的积累。
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可能会提高,但同时其韧性和延展性会下降。
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也是导致材料损伤的重要原因。
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微观缺陷处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疲劳裂纹。
这些裂纹会随着载荷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扩展,直到材料发生断裂。
疲劳损伤是许多机械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如飞机发动机的叶片、汽车的传动轴等。
蠕变是指材料在高温和恒定载荷作用下,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缓慢塑性变形的现象。
蠕变会导致材料的强度降低、尺寸变化,甚至会引发结构的破坏。
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高温环境下的材料蠕变问题尤为突出。
与材料损伤密切相关的是材料的磨损。
磨损是指材料表面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和机械作用而导致的材料损失现象。
磨损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等。
粘着磨损通常发生在两个接触表面在高压力和相对滑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
由于表面的微观凸峰接触,局部产生高温和高压,导致材料发生粘着和转移,从而形成磨损。
磨粒磨损则是由于硬颗粒或硬突起物在材料表面刮擦和切削而引起的磨损。
这种磨损在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较为常见。
疲劳磨损是在循环接触应力的作用下,材料表面或亚表面产生疲劳裂纹,并不断扩展最终导致材料剥落的磨损形式。
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

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摘要本文对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模拟实验测量了尼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发现在不同负载下尼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
同时,对尼龙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分析,得出尼龙摩擦磨损的主要因素为气态分子间的撞击和化学反应,磨损方式为微观结构的撕裂和脱离。
最后,提出了改善尼龙摩擦磨损性能的方法,如添加润滑剂,改变摩擦配件形状等。
关键词:尼龙;摩擦;磨损;机理;改善Introduction尼龙作为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器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磨损的作用,尼龙零件的寿命会受到影响。
因此,对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Experimental实验采用球盘式摩擦测试机,测量了尼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在不同负载下进行测试,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果。
表1 尼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负载(N)摩擦系数磨损率10 0.25 1.2 × 10^-320 0.33 2.4 × 10^-330 0.42 3.6 × 10^-3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增加,尼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大负载下,尼龙表面会受到更强的力量作用,容易出现微观结构的撕裂和脱离,从而导致摩擦磨损加剧。
Discussion尼龙的摩擦磨损机理主要为气态分子间的撞击和化学反应。
在摩擦接触面上,气态分子会与材料表面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撞击力和热量。
同时,气态分子本身也具有化学反应性,容易与尼龙表面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附着层,导致表面磨损加剧。
为了改善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可以考虑添加润滑剂来减轻气态分子的撞击和化学反应。
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摩擦配件的形状和材质,使其在接触面上产生更加均匀的分布力,从而减轻磨损。
Conclusion本文对尼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模拟实验中测量了尼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材料的磨料磨损影响因素及提高耐磨性途径

磨料磨损的材料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耐磨性途径1磨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界面上出现阻碍相对运动,因摩擦而造成的物体的损耗。
2磨料磨损物体表面与硬质颗粒或硬质凸出物(包括硬金属)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损失。
3磨料磨损机理磨料磨损机理就是研究磨料颗粒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包括磨损系统中各参变量变化对磨损持性的影晌规律。
材料特性和材料与磨料相互作用时的接触应力、接触时相对运动速度、环境介质等外部参数,在不同工况下材料的耐磨性能是不同的。
要根据具体工况条件选用材料,不能不加分析的按照一个固定模式选材。
4磨料磨损的影响因素4.1材料特性的影响4.1.1 材料硬度对耐磨性的影响材料的相对耐磨性和材料的硬度成正比。
4.1.2 材料磨损表面硬度对耐磨性的影响金属材料经过磨料磨损后,它的表面硬度都有所提高,其耐磨性和磨后硬度相关,和原始硬度无关。
4.1.3 磨料硬度与材料硬度比值对耐磨性的影响当磨料的硬度比材料的硬度高得多时,材料的磨损率几乎相同。
金属材料的相对磨损并不随磨料的硬度而增加。
这时磨损率只决定于材料本身的硬度。
4.1.4 材料磨后硬度与磨料硬度比值对耐磨性的影响金属材料经过变形而可能获得的最高硬度与磨料硬度的比值是判断材料耐磨性的较好参量。
4.1.5材料的断裂韧性对耐磨性的影响材料的硬度和断裂韧性的良好配合,可获得材料对磨料磨损的高的耐磨性。
4.2磨料特性的影响4.2.1磨料颗粒形状的影响在滑动磨料磨损过程中的主要机理是显微切削,磨料颗粒像刀具那样的切削金属材料面产生磨屑。
磨料颗粒棱角的不同,在载荷作用下刺人材料表面的深浅不同;在滑行过程中磨损机理的不同(是切削还是犁沟变形),都会使材料的磨损率不同。
4.2.2磨料硬度的影响硬磨料磨损,Hm/Ha≤0.5-0.8,增加材料的硬度对其耐磨性增加不是很大。
软磨料磨损,Hm/Ha>0.5-0.8,增加材料的硬度Hm,会迅速提高耐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损体 积
Ⅰ
Ⅱ
Ⅲ
Ha/H 图6-12 磨损体积和磨粒硬度
与材料硬度比的关系
2020/5/4
Ⅰ区: Ha<H,软磨粒磨损 区,磨损量最小; Ⅱ区: Ha≈H,过渡区; Ⅲ区:Ha>H,硬磨粒磨损 区,磨损量较大。
图中两个转折点A和B 所对应的Ha/H分别为: A=0.7~1.1;B=1.3~1.7
磨损体 积
2020/5/4
二、磨料磨损
1.定义:磨料磨损或研磨磨损,是 当摩擦副一方表面存在坚硬的细微凸 起,或者在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硬质粒 子时所产生的一种磨损,前者又可称 为两体磨粒磨损——如挫削过程。后 者又称为三体磨粒磨损——如抛光。
两体磨粒磨损 三体磨粒磨损
硬质粒子可以是磨损产生而脱落在 摩擦副表面间的金属磨屑,也可以是 自表面脱落下来的氧化物或沙粒、灰 尘等。
2020/5/4
滑动速度:法向力一定时,粘着 磨损量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加, 达某一极大值后又随滑动速度增 加而减小。 这可能是由于滑动速度增加,导 致温度升高、剪切强度下降(使磨 损量增加)以及塑性变形不能充分 进行延缓粘着点长大(使磨损量下 降)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可能与磨损类型变化有关。
滑动速度降 低磨损
压力增加磨 损
2020/5/4
第二节 磨损过程
一、粘着磨损 定义与特点:粘着磨损又称咬合磨损,是在滑动摩擦条件下, 当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1m/s)时发生的。它是因缺乏润滑 油,摩擦副表面无氧化膜,且单位法向载荷很大,以致接触应 力超过实际接触点的屈服强度而产生的一种磨损。 1.条件:滑动速度小,接触面氧化膜脆弱、润滑条件差以及接 触应力大。
随后在继续滑动时粘着点被剪 断并转移到一方金属表面,然 后脱落下来便形成磨屑。
一个粘着点剪断了,又在新的 地方产生粘着,随后也被剪断、 转移,如此粘着剪断转移 再粘着循环,就构成了粘着磨 损过程,如图6-3所 示。
图6-3 粘着磨损过程示意图
2020/5/4
分三个阶段: 接触面凸起因塑性变形被 碾平,并在接触面之间形成 剪断强度高的分界面; ❖摩擦副一方金属远离分界 面内断裂,从该金属上脱落 并转移到另一方金属表面; 转移的碎屑脱落下来形成 磨屑。
材料的磨损性能
● 第一节 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 摩擦与磨损的概念 ●1. 摩擦:接触物体间一种阻碍运动的现象,动态摩擦系
数小于静态。 ●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或物体与介质之间在外力作用下,发
生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 所产生的阻碍作用称为摩擦。这种阻碍相对运动的阻力称 为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跟 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磨粒磨损量与法向力、摩擦距
图6-8是理想化的磨粒磨损模 型,实际上,由于磨粒的棱面相 对摩擦表面的取向不同,只有一
离成正比,与材料硬度成反比, 同时还与材料凸出部分或磨粒 形状有关。
部分磨粒才能切削表面产生磨屑,
大部分磨粒嵌入较软材料中并使
之产生塑性变形(即使是脆性材
料也会产生少量塑性变形),造 成擦伤或形成沟槽。
2020/5/4
摩擦机理:
摩擦副实际表面上总存在局部凸 起,当摩擦副双方接触时,即使 施加较小载荷,在真实接触面上 的局部应力就足以引起塑性变形。
如果接触面上洁净而未受到腐蚀, 则局部塑性变形会使两个接触面 的原子彼此十分接近而产生强烈 粘着。
2020/5/4
粘着磨损表面损伤形貌
所谓粘着实际上就是原子间的 健合作用。
2020/5/4
任何一部机器在运转时,各机件之间总要发生相 对运动,就必然要产生摩擦,而有摩擦就必然造成 磨损。
磨损是降低机器工作效率、精度甚至使其报废的 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金属材料损耗和能源消耗的重 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摩擦磨损消耗能源的1/3~1/2,大 约80%的机件失效是磨损引起的。因此,研究机件 的摩擦磨损的机理和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020/5/4
图6-6 磨粒磨损
根据磨粒所受应力大小不同,磨粒磨损可分为凿削式磨 粒磨损、高应力碾碎性磨粒磨损和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 损三类
①凿削式磨粒磨损:从材料表面上凿削下大颗粒金属,摩擦 面有较深沟槽,如挖掘机斗齿、破碎机腭板等机件表面 的破坏。沟槽是因磨粒对摩擦表面产生的微切削作用、 塑性变形、疲劳破坏或脆性断裂引起的。
磨粒与摩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械加工中切削 刀具和工件的相互作用类似。但磨粒磨损不是简单的切 削过程,当磨粒受切向力作用而沿摩擦表面产生相对运 动时,摩擦表面将受到剪切、犁皱或切削。
2020/5/4
②高应力碾碎性磨粒磨损:磨粒与摩擦面接触处的最 大压应力超过磨粒的破坏强度,则磨粒不断被碾碎, 产生高应力碾碎性磨粒磨损,如球磨机衬板与钢球、 轧碎机滚筒等机件表面的破坏。
2020/5/4
温度:提高温度促进粘着磨损的产生。这 里所说的温度是环境温度或摩擦副体积平 均温度,它不同于摩擦副的表面平均温度 ,更不同于摩擦副接触区的温度。在接触 区内因摩擦热的影响,温度很高,甚至可 能使材料达到熔化状态。
降低粗糙度可增加抗粘着磨损的能力,但粗糙度 过低,反因润滑剂难于储存在摩擦面内而促进粘 着。
2020/5/4
磨损过程中,磨屑的形成也是一个变形和断裂的 过程。 静强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也可用来分析磨 损过程。 两者的区别是:前面所述的是指机件材料整体的变 形和断裂,而磨损是发生在机件表面的过程。 整体加载时,塑性变形集中在材料一定体积内,在 这些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纹形成; 表面加载时,变形和断裂均发生在表面。
40#
Fe Ni Cu Al Zn Sn Pb
Cr12 T12 T10 40#
硬度HV
图6-9 磨粒磨损相对耐磨 性与材料硬度的关系
图6-10
2020/5/4
断裂韧性也影响金属磨 粒磨损。Ⅰ区磨损受断裂 过程控制,随断裂韧性增 加而增加;Ⅱ硬度和断裂 韧性配合最佳时,耐磨性 最高;Ⅲ区耐磨性随硬度 下降而下降,耐磨损失受 塑性变形过程控制。
软磨粒 磨损
过渡区 硬磨粒磨损
Ⅰ
Ⅱ
Ⅲ
A
B
Ha/H
图6-12磨损体积和磨粒硬度 与材料硬度比的关系
2020/5/4
可见,增加金属材料的硬度 使Ha/H下降,磨损体积减小。 进入Ⅰ区时增加H,磨损量的变 化不显著。 进入Ⅲ区后,再增加H,磨损量 也不再变化了,因此,要降低磨 粒磨损的速率,就必须使金属材 料的硬度大于磨粒硬度的1.3倍, 这是获得低磨损速率的判据。
2020/5/4
由于接触区的应力分布比较复杂,沿接触面上任 何一点都有可能参与变形和断裂。 在磨损过程中,变形和断裂是反复进行的,一旦磨 屑形成后又开始下一轮循环,其过程具有动态特征 。这也表明材料的表层组织也具有动态特征:即每 次循环材料总要转变到新的组织状态。
2020/5/4
● (1)跑合阶段:实际接触面积增大,表面应变硬化,形成牢 固氧化膜,磨损速率不断减小;
2020/5/4
●
纯金属与未经热处
理的钢,其耐磨性与它们
的自然硬度成正比,且直
线通过原点,如图6-9
所示,经过热处理的钢其
耐磨性也与硬度成线性关
系,只不过斜率比纯金属
的小。
● 这表明在相同硬度下 比较时,经过热处理的钢 其抗磨粒磨损能力反而不 及纯金属。
2020/5/4
相对耐磨 性
Mo
Cr12
T12 T8
2020/5/4
3.粘着磨损量的影响因素:
材料特性: 塑性材料比脆性材料易于粘着; 互溶性大的材料(相同金属或晶格类型、点阵常 数、电子密度、电化学 固溶体比化合物粘着倾向大; 金属-金属摩擦副比金属-非金属粘着倾向大。
2020/5/4
法向力:摩擦速度一定时, 粘着磨损量随法向力增大而 增加。 试验指出,当接触压应力超 过材料硬度的1/3时,粘着磨 损量急剧增加,严重时甚至 会产生咬死现象。
于表面上的法向力为F=3 sc A。假定磨屑呈半球形,直 径为d,任一瞬时有垂直于滑动方向上n个粘着点,设
所有粘着点的尺寸相同,直径为d,则:A=nπd2/4
F
2020/5/4
单位滑动距离 lt 内的接触点数
接触点半球体积
磨屑形成有个几率问题,几率为K --粘着磨 损系数 ,随压力增大而增加。
当压力超过屈服强度时,K剧增。
在碾碎性磨粒磨损时,磨粒被压碎前几乎没有滚动 和切削的机会,因此,磨粒对摩擦表面的作用是由 于磨粒接触点处的集中压应力所造成的,这种集中 压应力可使韧性材料表面产生塑性变形,由于磨粒 大量而密集地反复压入摩擦表面,使经受塑性变形 的材料前后流动,最后由于疲劳而破碎。
2020/5/4
●③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 若作用于磨粒上的应力不 超过其破坏强度时,产生 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 此时摩擦表面仅产生轻微 擦伤,如犁铧、运输槽板
铁素体 图6-11
2020/5/4
钢中的显微组织对磨粒磨损抗力也有 影响: 马氏体耐磨性最好, 铁素体因硬度太低,耐磨性最差。 贝氏体耐磨性好于珠光体。
在磨粒硬度低于金属 材料硬度的软磨粒磨损情 况下,磨损机理将发生变 化,故控制金属材料耐磨 性的因素也将随之变化。 图6-12所示为磨损体积 和磨粒硬度Ha与金属材料 硬度H之比的关系曲线。 分三个区域:
及机件表面被沙尘擦伤等。
●对于脆性材料,由于摩擦 表面几乎不产生塑性变形,
图6-7
故此时磨损是由于表面材 料脆性断裂的结果,也可 能是反复应力作用而产生 疲劳破坏所致。
磨粒磨损过程是磨粒对摩擦 表面产生的切削作用、塑性 变形和疲劳破坏作用或脆性 断裂作用单独或综合作用的
结果。
2020/5/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磨损量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