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作者:黎国荣来源:《云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摘要: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
对马铃薯的品种选择、地膜覆盖、滴灌系统的铺设、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收获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为师宗县冬早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冬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水肥管理;虫害防治师宗县五龙乡低热河谷槽区,终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雨热同期,干湿分明。
年平均气温20 ℃,最高气温29.9 ℃,平均最低气温9.7 ℃,年平均降雨量1204.6 mm,气温、日照、水、土壤都适合冬马铃薯的生长。
目前, 师宗县马铃薯灌水绝大多数用大水漫灌的形式,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木是指把滴水器铺于地表, 农膜覆盖其上,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栽培技木, 滴灌带利用管道系统供水, 让马铃薯根部供水成滴状、缓慢、均匀, 定时、定量地浸润马铃薯根系发育区,使马铃薯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 地膜覆盖则进一步减少了马铃薯根部水分的蒸发, 比漫灌节水20% ~ 60%以上、节肥40%以上,增产20%以上,同时改善了马铃薯的品质, 提高了商品率。
1 品种选择与催芽1.1 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脱毒马铃薯优良品种, 如合作88 号、会-2 号、宣薯3 号、威芋3 号等。
1.2 种薯催芽目前马铃薯催芽主要有3 种方式: 一是先把种薯切块, 再覆土催大芽, 然后播种;二是先整薯直接催大芽, 再带芽切块播种。
三是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整薯催小芽, 并切块, 再覆土催大芽, 播种。
第一种方法催芽过程中常常出现烂芽现象, 发芽一般只有 90% 左右,但芽质量较好, 有须根系长出, 田间出苗率较好。
第三种方法催芽效果最好, 粗壮芽率可达100%, 须根系发育较多, 并且一些匍匐茎也已长出, 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好, 增产和早熟效果明显。
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王晓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3期王晓娟马铃薯是内蒙古地区的优势经济类作物和粮食型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出的马铃薯主粮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和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高,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但由于受到传统栽培模式的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一直难以提升,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在今后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通过积极推广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带动地区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了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一、选对种地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丰富,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要确保种植地周围有着充足的灌溉条件,排灌设施良好,前茬作物最好是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避免连续多年再从一个地块种植切割类作物,要执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制度。
前茬作物收货之后立即进行土壤深松处,理深松深度控制在30~35cm,早春对土壤进行一次旋耕灭茬,确保地面平整,土壤细碎,不存在明显的大土块,不存在根茬,并结合整地每亩追施完全复苏的有机肥2000~3000kg,田间干旱时应该先灌溉再播种,营造一个良好的墒情。
再播种之前还应该做好土壤消毒工作,每亩选择使用90%的敌百虫晶体0.04kg和10kg的细土混合均匀之后撒施,很好地预防地下害虫。
二、种薯准备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制度,病虫害流行特点,栽培管理水平和市场需求,选择高、产稳、产生产性能优异、抗逆性较强的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
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常用的马铃薯品种主要包括克星1号、紫花白、夏波蒂、大西洋、早大白、费乌瑞它等。
播种前20~25天,将种薯从地窖当中取出,选择品种特性比较典型,种皮光滑,不存在病虫害威胁,色泽鲜明的健康种薯,剔除患病薯、畸形薯和已经生长出纤细丛生幼芽的种薯。
挑选出来的种薯放置在散射光下进行充分的晾晒,然后放置在催芽室当中进行催芽处理,保证温度控制在12~15度,避免阳光直射,防止低温冻害。
北方马铃薯高垄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2 选 地播 种
把 炼 芽 薯 块 置 于 阳 光 直 射 处 , 下 翻 动 l2次 , 严 格 精 选 上 再 1 次 待 幼 芽 变成 绿 色 或 紫 绿 色 , 上去 手感 像 硬 胶 皮 一 样 . 摸 出
芽较 整齐 . 长 约 l r 时 即可 切 块 播种 ( ~ d 。 芽 cl f 3 5 )
种薯时 , 严格去除表皮 龟裂 、 要 畸形 、 头 、 眼 坏 死 、 有 病 斑 尖 芽 生
或脐部黑 病 丰产 的重 要措 施 。播 前 催 芽 . 可 以促 进 早熟 , 高产 量 。 提 同时 , 芽 过 程 中应 淘汰 病烂 薯 , 催 以减 少
播 种 后 田间病 株 率或 缺 苗 断垄 现象 发 生 , 利 于培 育 全苗 、 苗 。 有 壮
催 芽 方 法 :播 种前 2 d将 精 选 好 的种 薯 摊 放 在 温 暖 避 光 的 0
室 内 . 度 保 持 在 1~ 0c. 隔 2 3 温 5 2c 每 ~ d翻 动 1 , 使 种 薯 见 光 次 不
内蒙古农业科技 2 1()12 0 l4 :0
I n rMo g l rc lu a c e c d T c n lg n e n o i Ag i u t r lS i n e An e h o o y a
北方马铃薯高垄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金丽萍 . 张 雄 . 孙 国 梁
待 芽 眼 处 露 白芽 顶 出 . 摊 于 室 中地 上 . 散 射 光 ( 让 阳 散 见 不 光直 射 ) 上 下 翻动 1 2次 , 薯块 见光 均 匀 ( d左 右 ) , ~ 使 5 。
45 蹲 芽 .
马 铃 薯 与 其 他 作 物 合 理 轮 作 是 调 节 土 壤 养 分 . 少 病 虫 杂 减 草 蔓 延 危 害 的 重 要 措 施 。 马 铃 薯 适 合 与 禾 谷 类 作 物 轮作 . 宜 不 与 茄 科 作 物 或 块 根 作 物 轮 作 马铃 薯 不 宜 重 茬 或 迎 茬 . 实 行 要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作者:李海珀来源:《种子科技》 2018年第6期摘要:主要介绍了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过程,如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同时对该技术的要点和优点以及如何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 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设备1.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之上实现水肥一体化,同时依据作物对水肥需要的规律而使用滴灌、喷灌和微灌技术,实现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对其进行综合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促进水肥之间的结合和一体化管理。
该种技术在实现增产目的的同时能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肥料的节省,具有双重作用。
1.2 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1.1.1 输水控制系统依据灌溉模式和方式的不同,选择输水控制系统,同时配备机井房、水泵、变压器等智能化设备。
1.1.2 施肥控制系统主要构成部分是施肥池、隔膜式柱塞注肥泵和污水搅拌泵等,该系统能够实现浇水施肥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控制[1]。
1.1.3 地下输水管道系统地下输水管道可以采用滴灌灌溉模式,对使用的直径和压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使用的管材是PE或者PVC管材。
如果采取固定式喷灌模式的话,管材的直径和工作压力分别为110 mm和0.63 MPa,用PE或者PVC管材;地下输水支管可以使用的管材直径和工作压力是75 mm和0.63 MPa ,管材同上;使用卷盘式喷灌模式输水管道的话,使用的管材直径和压力为110 mm和0.8 MPa ,也是PE或者PVC管材。
1.1.3 地上灌溉系统地上输水管道主要有干管、支管和竖管,主要的作用是及时将水进行输送,该模式采用的管材规格是63 mm PE软管。
2 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2.1 滴灌设备在进行播种之前,需要进行地下管道的铺设、水泵的安装和控制系统的安装。
2.2 翻耕整地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沙土和壤土比较适合,可以和茄科作物进行轮作,翻耕的深度在20 cm左右,可适当通过深松来提升地力。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发展马铃薯膜下滴灌的探讨

大减少 了作 物棵 间蒸发 , 提高 了水 资源 利用率 , 有
试 验表 明 , 马铃薯 膜 下 滴 灌 比普 通 灌 溉 方式 全 生 育 期平 均节 水 63 0m。 节 水 率 达 9 l , 够 0 , 3 2 能 ]
有 效 地缓解 水资 源紧 缺 的压 力 ;3 从 单一浇 水转 ()
又是 马铃薯 种植 的一 大瓶颈 。水 资源 短缺是 辽西
地 区最显 著 的 自然 特 征 , 水不 足 和水 土 流失 问 降 题并存 , 旱和 贫瘠 的土 壤 环境 条 件 加 大 了该 区 干 农 业 生产 负重 , 因此 在 现 有 土壤 水 肥 承 载力 条 件 下如 何可持 续发 展马 铃薯是 辽西 风沙 半干旱 区 面
向浇 营养液 、 液 。把 水 变成 了作 物 的 “ 养 液 ” 药 营
膜下滴 灌技 术是 近十几 年我 国北 方旱作农 业 区兴 起 的一 项新 型旱 作农业 节水 技术 。它是 集地 膜覆 盖 、 学施 肥 、 理 用药 、 灌 技术 等 为一 体 科 合 微 的综 合农业 技术 。此 种技术 使水 、 、 药 等通过 肥 农
政 府 投入 、 土地 集 中管 理 和 技 术 培 训 等 方 面 应 进 一 步 加 大 力 度 , 时认 为 马铃 薯 将 会 成 为 辽 西 风 沙半 干 旱 区 同
农 村 发展 特 色产 业 中最 有 开发 潜 力 的 高 产 经 济作 物 。
关键 词 : 沙半 干 旱 区 ; 风 马铃 薯 ; 下 滴 灌 ; 色产 业 ; 策 膜 特 对
摘 要 : 铃 薯 ( oa u t b rs m L ) 下 滴 灌技 术 是 一 种 新 型 高 效节 水 旱 作 农 业 灌 溉技 术 在 马 铃 薯 栽 培 生 马 S ln m u eo u . 膜 产 上 的 应 用 , 合 现 代 农 业 对 机 械 化 、 息化 和 智 能 化 的要 求 。 在 辽 西风 沙 半 干 旱 区发 展 马铃 薯 膜 下 滴 灌 对 符 信
浅谈膜下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

1 . 试 验 地块 的选择 。因 凉城 县天 成 乡 樊家 .1 1
园 圃 村 为 该 县 推 广 膜 下 滴 灌 技 术 最 早 的 地 方
( 0 9年 推 广 8 0亩 ) 且 天 成 乡 地 形 、 壤 环 境 20 0 , 土 与 曹 碾 满 族 乡 十 分 相 识 ,因 此 试 验 地 块 选 择 在 天 成 乡 樊 家 园 圃 村 的 土 地 试 验 土 壤 为 沙 壤 土 , 下 则 要 进 行 重 镇 压 ,必 须 使 用 苗 带 重 镇 压 器 进
持 在最 佳 水 、 、 肥 气状 态 的灌 水 方法 。本 试 验 采 用 从 新疆 引进 的 “ 肥 双 节膜 下滴 灌 ” 术 . 水 技 以 适合 当地 种植 品 种为 对象 ,以传 统人 工 种 植技 术 为手 段 ,研 究膜 下 滴灌 技 术对 马铃 薯 种 植及
4 k 。滴施 肥料 为 以色列 海 法钾 宝 茄科 类作 物 0g 滴灌 专用肥 . 有溶解 快 、 收好 等特 点。 具 吸
生率 。从 单一 浇水转 向浇营养 液 。 把水 变成 了庄
通 , 易拉 的过 紧 , 易扭 曲。滴 灌带 在马铃 薯 不 不
播 种 后 由 机 械 将 垄 顶 刮 平 后 铺 设 .第 一 次 中 耕
可 以 节 省 种 子 , 低 生 产 成 本 , 工 、 力 , 能 降 省 省 还 强 化 抗 旱 成 果 , 加 产 量 。现 阶 段 玉 米 应 采 用 加 增
密 … 倍 播 量 的 办 法 . 每 穴 一 粒 . 定 植 穴 中 间 即 在
不 利 出 苗 。 压 晚 了 , 份 蒸 发 过 多 , 有 达 到 施 水 没 水 播 种 的 目的。
的 节水农 业 。
在马铃薯种植中滴灌技术的应用

在马铃薯种植中滴灌技术的应用【摘要】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农田灌水需求量,对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方面的发展做综述性讨论。
【关键词】马铃薯;滴灌;膜下滴灌;地下滴灌滴灌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
它是利用滴灌系统设备,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作物根部的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水方法。
滴灌设计的主要思路为简化控制、降低工程建设投资,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作物种植的最大产出。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滴灌技术,发展相对于国外落后。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面滴灌技术已趋于成熟,只是限于滴灌成本较高,应用范围多限于大企业、院校和研究所机构以及大棚温室等。
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和农业种植企业的发展,滴灌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才逐渐广泛起来。
我国最早的马铃薯滴灌报道见于1977年中国科学院和河南农田灌溉研究所的试验,其次为1979年于达中所作的试验研究。
随后20世纪80年代和9O年代滴灌技术研究进入了沉寂期,至2l世纪开始,研究逐渐回暖,近几年颇有高涨之势。
1.主要研究方向1.1 灌水频率和灌水量等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马铃薯生长对水分较敏感,适度灌溉即可大幅增产,加之干旱地区的节水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故国内外对马铃薯的滴灌研究多集中于此。
1993年,龚家栋在以色列内格夫盐水灌溉试验站进行的马铃薯耐盐性和盐水滴灌试验表明:每天灌水1次,马铃薯产量较淡水灌溉产量降低12%,而每天灌溉3次和6次,盐水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盐水灌溉降低了植物高度、植物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只要实施合理的灌溉,在沙地上盐水灌溉种植马铃薯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2003年,周娜娜和张学军等人对滴灌情况下不同灌水频率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进行试验研究。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探讨

1 概 况
纪9 0年 代初 出水 量 6 以上 的 井 , 在 出水 量 也 只有 3 — 0t 现 0 4 , 市 几 个 富水 区 域 , 岱海 盆 地 、 0t全 如 黄旗 海 盆 地 、 都 盆 商
11 基 本 情 况 .
内蒙 古 自治 区 乌 兰 察布 市 地 处 内蒙 古 自 治 区 中部 , 属
十年九旱 , 21 而 0 0年 的 干 旱 实 属 历 史 之 最 , 称 5 可 0年 一
乌 兰 察布 市 处于 干 旱 、 干旱 大 陆性 气候 区 。 季严 寒 半 冬
漫 长 , 季 凉爽 短 促 , 温年 变 化大 , 夏 气 降水 量 小 , 在 时空 上 且 分 布 不均 , 雨量 集 中在 7 8 9月 , 、、 多年 平 均 降雨 量 自东 南向 西 北 递 减 , 部 和 东 部 为 4 0mm 左 右 , 部 2 0 3 0mm, 南 2 中 5~5 北 部 1 5 2 0m 蒸 发 量 大 , 3 ~ 5 m。 无霜 期 短 , 日照 时 间 长 。 平 年 均 蒸发 量 在 2 0 左右 。 均 无霜 期 1 0d左右 , 0mm 0 平 2 年平 均 气 温 59℃, 端最 高气 温 3 . , 端 最 低 气 温 一 3 . 极 25℃ 极 2. , 6℃ 平 均 日照 时数 全 年达 28 0 33 0h, 北 部 多于 东 南部 , 0 ~ 0 西 光
的道 路 , 约 每 一滴 水 , 幅度 提 高 水 的 利 用率 和 生 产 率 , 节 大
推广 高效 节水 技术 , 势在 必行 。
3 技 术 方 案
照 资源 非 常 丰富 。 乌兰 察布 市 地处 中纬度 西 风带 , 每年 冬 春
季 节 多 刮 大 风 , 行 偏 西 风 、 北 和 北风 ; 山地 区每 年 8 盛 西 后 级 以 上大 风 平均 有 4 ~ 4d。 多 年份 1 0 14d 6级 以上 5 8 最 0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
我国马铃薯近一半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干旱已成为制约北方干旱地区马铃薯产量提高的最大障碍。
覆膜可有效地减少田间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滴灌是所有灌溉方式中最节水和水分利用率最高的。
实践证明,膜下滴灌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田间马铃薯冠层空气湿度,降低晚疫病发生危害,提高水分利用率,比一般栽培增产154.9%~185.9%。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形成肥水溶液,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
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①节水: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灌水效率可提高40%~50%。
②节肥:通过滴灌系统施肥,从单一浇水转向营养液,把水变成了庄稼的“营养液”,氮肥利用率高达70%,比传统施肥方法高30%~70%。
③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将追肥、打药和滴水融为一体,将灌溉、施肥和打药方面的部分或全部劳务开支节省下来,另一方面,不用开沟、修渠,在灌溉时手动阀门或自动阀门控
制,操作省力、简单,减少了劳动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④延长无霜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有效避开了无霜期短这一制约作物生长结实的主要自然因子,使马铃薯的商品率高达90%左右;同时由于膜下滴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水、肥、热、气等条件,因而马铃薯苗肥、苗壮、增加株数,可增产30%左右。
⑤环保:膜下滴灌技术不易产生深层渗漏,减少了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并能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采用膜下滴灌后,土壤湿度小,保护地栽培时棚内湿度低,病虫害滋生少,减少了农药的用量。
该技术可在集中连片但又是分散农户种植的、面积小的种植地上推广应用。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是针对我国干旱地区缺水少雨,集约化程度低的生产实际,在推广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马铃薯喷灌技术的基础上,在马铃薯种植上提出并推广应用的又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