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资 产-原材料(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第一章 资 产-原材料(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第一章 资 产-原材料(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资 产

知识点:原材料(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 详细描述:

1.科目设置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途物资”科目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应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预付账款”科目用于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将此业务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

2.账务处理

(1)购入材料

①货款已经支出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购入C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的货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税额85 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1 0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C材料 5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

贷:银行存款 586 000

②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F材料一批,发票及

,支付保险费1 000元,材料尚未到达。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正确答案』

借:在途物资 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银行存款 24 400

本例属于已经付款或已经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待材料到达、入库后,再根据收料单,由“在途物资”科目转入“原材料”科目核算。

③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H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也无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暂估价值为30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H材料 3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

下月初做相反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

贷:原材料——H材料 30 000

④货款已经预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例题·计算题】根据与某钢厂的购销合同规定,甲公司购买J材料,已验收入库,向该钢厂预付100 000元货款的80%,计80 000元。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预付账款 80 000

贷:银行存款 80 000

(2)发出材料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可以由企业从上述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选择。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1月份基本

部门领用K材料5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K材料4 000元,计549

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5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40 000

制造费用 5 000

管理费用 4 000

贷:原材料——K材料 549 000

例题: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祢明的价

款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7万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险费2万元、包装物押金3万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万元。

A.100

B.102

C.117

D.105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目中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因此增值税可以抵扣,不计入材料的成本,包装物押金单独在其他应收款中核算,不计入材料的成本。其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10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其他应收款3

贷:银行苻款122

2.下列项目中,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A.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B.进口关税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正确答案:A,B,C

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成本;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计入存货成本。

3.企业进行材料清查时,对于盘亏的材料,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期末或报经批准后,根据不同的原因可分别转人()。

A.管理费用

B.其他应付款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应收款

正确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原材料盘亏的处理。对于盘亏的材料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情况进行处理,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经批准后转入“管理费用”。对于过失人或保险公司同意赔偿的损失,应作“其他应收款”处理^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在扣除残料价值和保险公司赔偿款后的净损失后应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4.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2012年12月初,A材料账面余额为90 000元。该企业12月份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5日,购入A材料1 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51 000元。购入该批材料发生保险费1

000元,发生运输费4 000元(不含增值税),运输过程中发生合理损耗1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均已通过银行付讫。下列各项中,关于甲企业采购A材料的会计处理结果正确的是()。

A.记入“原材料”科目的金额为305 000元

B.记入“原材料”科目的金额为304 720元

C.记入“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的金额为51 000元

D.记入“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的金额为51 680元

正确答案:A,D

解析:计入原材料科目的金额=300000+1000+4000=305 000(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4000X17%=51 680(元)

5.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按实际成

有关经济业务如下:20日,领用A材料60 000元,用于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办公楼的日常维修,购入A材料时支付的相应增值税税额为10 200元。下列各项中,甲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办公楼日常维修领用A材料会计处现正确的是()。

A.借:销售费用 60 000

贷:原材料 60 000

B.借:在建工程 70 200

贷:原材料 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 200

C.借:销售费用 70 200

贷:原材料 6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 200

D.借:在建工程 60 000

贷:原材料 60 000

正确答案:C

解析:领用原材料用于办公楼维修,改变了用途,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该转出,专设销售机构办公楼的H常维修费应该计入销售费用。

6.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2012年12月初,A材料账面余额为90 000元。该企业12月份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5日,购入A材料1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51 000元。购入该批材料发生保险费1 000元,发生运输费4 000元(不含增值税),运输过程中发生合理损耗1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均已通过银行付讫。(2)15日,委托外单位加工B材料(属于应税消费品),发出B材料成本为70 000元,支付加工费20

00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3 400元,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为10 000元,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款项均已支付。材料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3)20日,领用A材料60 000元,用于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办公楼的日常维修,购入A材料时支付的相应增值税税额为10 200元。(4)31日,生产领用A材料一批,该批材料成本为15 000元。根据期初资料、资料(1)至(4),甲企业31日A材料的结存成本是()元。

B.315 000

C.319 720

D.320 000

正确答案:D

解析:甲企业31日A材料结存成本=90 000+305 000—60 000—15000=320 000(元)

完整分录: (1) 借:原材料一A材料305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000 贷:银行存款356 000 (2) 借:委托加工物资 70 000 贷:原材料一B材料 70 000 借:委托加工物资 2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 一应交消费税10 000 贷:银行存款 33 400 (3) 借:销售费用 70 200 贷:原材料一A材料6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 200 (4) 借:生产成本15 000 贷:原材料一A材料15 000

7.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2012年7月1日库存A材料100吨,价值77905元,当月购入A材料4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每吨800元,增值税税额为544000元。另发生运输费用50000元(假定运费不考虑增值税),装卸费用12000元,途中保险费用13900元。上述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原材料验收入库时发现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5吨。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2000吨,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1600吨,建造自用办公楼领用A材料400吨。月末A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是()元/吨。

A.820

B.818

C.817.64

D.819

正确答案:D

解析:A原材料加权平均单价=(77905+3275900)+(100+3995)=819(元/吨)。

8.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2012年7月1日库存A材料100吨,价值77 905元,当月购入A材料4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每吨800元,增值税税额为 54 4000元。另发生运输费用50 000元(假定运

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原材料验收入库时发现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5吨。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2000吨,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1600吨,建造自用办公楼领用A材料400吨。建造自用办公楼,应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是()元。

A.383 292

B.327 600

C.32 800

D.383 760

正确答案:A

解析:

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则存货单位成本

=[77905+(4000*800+50000+12000+13900)]/[100+(4000-5)]=819

则建造自用办公楼领用材料成本=400X819=327600,进项税额转出

=327600*17%=55692,

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383292

贷:原材料3276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5692

9.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2012年7月1日库存A材料100吨,价值77905元,当月购入A材料4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每吨800元,增值税税额为544000元。另发生运输费用50000元(假定运费不考虑增值税),装卸费用12000元,途中保险费用13900元。上述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原材料验收入库时发现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5吨。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2000吨,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1600吨,建造自用办公楼领用A材料400吨。甲、乙两种产品领用A材料的会计分录是()。

A.借:生产成本一甲产品1638000

贷:原材料1638000

B.借:生产成本一甲产品1640000

贷:原材料1640000

C.借:生产成本一乙产品1310400

贷:原材料1310400

贷:原材料1312000

正确答案:A,C

解析:

借:生产成本一甲产品1638000

—乙产品1310400

贷:原材料2948400

10.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假定运费不考虑增值税。2013年12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10日收到委托B企业加工的包装物,并验收入库,入库成本为1000元。

(2)13日持银行汇票100 000元从C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75 000元,增值税为12 750元,另支付运费25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甲企业收回剩余票款并存入银行。(3)18日收到上月末估价入账的材料发票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 2 500元,增值税为425元,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承付。根据资料(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周转材料科目增加1000元

B.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减少1000元

C.应付票据科目减少2925元

D.应付票据科目增加2925元

正确答案:A,B,D

解析:资料(1)的会计分录:

借:周转材料1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1000

资料(2)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7525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2750

贷:其他货币资金88000

借:银行存款12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12000

资料(3)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2500

贷:应付票据2925

1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假定运费不考虑增值税。(1)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12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8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材料 15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材料5 000元。(2)31日结转本月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成本3 000元。根据资料(1)和资料(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是20 000元

B.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发生额是180 000元

C.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发生额是100 000元

D.制造费用科目的发生额是115 000元

正确答案:B,C

解析:12月31日,各部门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180 000

辅助生产成本100 000

制造费用15 000

管理费用5 000

贷:原材料300 000

12.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假定运费不考虑增值税。2013年12月1日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

在途物资2 000元

预付账款一D企业4 000元

委托加工物资一B企业1 000元

周转材料一包装物2 500元

原材料400 000元

(注:“原材料”账户期初余额中包括上月末材料已到但发票账单未到而暂估入账的3000元)

2013年12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1日对上月末暂估入账的原材料进行会计处理。(2)3日在途材料全部收到,验收入库。(3)8日从A企业购入材料一

业还代垫运费250元。全部货款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验收入库。(4)10日收到委托B企业加工的包装物,并验收入库,入库成本为1 000元。(5)13日持银行汇票100 000元从C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75 000元,增值税为12 750元,另支付运费25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甲企业收回剩余票款并存入银行。(6)18日收到上月末估价入账的材料发票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2 500元,增值税为425元,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承付。(7)22日收到D企业发运来的材料,并验收入库。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4 000元,增值税为680元,对方代垫运费320元。为购买该批材料上月曾预付货款4 000元,收到材料后用银行存款补付余款。(8)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12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8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材料15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材料5 000元。(9)31日结转本月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成本3 000元。甲企业月未原材料账户的期末余额是()元。

A.206 320

B.207 320

C.204 320

D.206 820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企业12月末原材料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

=400 000-3 000+2 000+25 250+75 250+2 500+4 320—300 000=206 320(元)。

13.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平时收到原材料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领用或发出原材料时应按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科目,期末再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计划成本法。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平时采购原材料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材料验收人库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科目,两者的差额计入

”科目。

14.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月购进原材料210吨,货款为6000万元,增值税为1020万元;发生的保险费为350万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万元;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7.5吨,实际收到202.5吨。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A公司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吨()万元。

A.32.4

B.32

C.35.28

D.36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存货单位成本计算。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总成木

=6000+350+130=6480(万元),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6480/202.5=32(万元/吨)。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会计用到的会计科目的是()。

A.销售税金

B.经营支出

C.固定资产

D.原材料

正确答案:D

解析:按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事业单位应当设置“销售税金”科目,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缴销售税金累计数,年终结账后该科目应无余额。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经营支出”科目,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经营支出累计数,年终结账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若事业单位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购入设备,会涉及“固定资产”科目。

16.企业原材料明细账通常采用的格式是()。

A.两栏式

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

正确答案:C

解析:原材料要进行数量金额核算,所以要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进行明细核算。

17.2011年5月,甲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A,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甲产品投产18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8千克;乙产品投产32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6千克。A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10元/千克,成本差异率为节约1%。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A原材料总量为3000千克。根据A原材料的分配率,甲、乙产品耗用A原材料的数量分别为()。

A.1281.6千克;1718.4千克

B.1708.8千克;1281.6千克

C.1612.8千克;2150.4千克

D.2150.4千克;1612.8千克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1440x0.89=1281.6(千克);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3000-1281.6=1718.4(千克)。

18.甲公司2012年5月以银行存款预付材料款10.8万元。以银行存款预付材料款的账务处理是()。

A.借:银行存款108000

贷:预付账款108000

B.借:预付账款108000

贷:银行存款108000

C.借:预收账款108000

贷:银行存款108000

D.借:应付账款108000

贷:银行存款108000

正确答案:B

解析:以银行存款预付材料款的会计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108000

贷:银行存款108000

19.企业接受投资者以原材料投资,其增值税额不能计人实收资本。()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企业接受原材料投资时.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公允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以原材料价值乘以增值税税率的金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同时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即增值税是计入实收资本中的。

20.企业购材料时,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那么企业月末应该按照估计的价值进行、入账收到发票账单后,按照差额调整入账。()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企业采购材料时,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企业期束应按照暂估价值先入 账,同时在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待收到发票账单后再按照实际金额计账。

21.甲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存货。2015年2月1日从乙公司购AA材料200千克,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400玎元,增值税税额为68万元。发生运杂费2万元,保险费5万元。当日A材料尚未入库,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全部款项。则甲公司应做的账务处理为( )。

A.借:原材料 40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贷:银行存款 475

B.借:在途物资 40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贷:银行存款 475

C.借:材料采购 40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 贷:银行存款 475

D.借:原材料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贷:银行存款 468

正确答案:B

解析: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存货时,会用到“在途物资”、“原材料”等科目,如果存货尚未运抵企业,则先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存货成本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1、用于核算库存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借方: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贷方: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2、在途物资;借方: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贷方: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出理 1、对于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支付货款,材料入库后根据凭证、发票账单 确定材料成本;借方: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方:银行存款 2、对于已付款或已开出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或未验收入库的业务; 借方:在途物资、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方: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例如:P73书 3、对于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未到,货款未付的采购业务;借方:原材料 贷方:应付账款例如:P73书 4、采用预付货款的采购材料;借方:预付账款 贷方:银行存款 已经预付账款的材料验收入库;借方: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方:预付账款 预付款项不足,补付上项货款,按补付金额;借方:预付账款 贷方:银行存款 退回多付的款项;借方:银行存款 贷方:预付账款 例如:P74书 接受投资受到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方: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方:实收资本 例如:P75书

发出材料的会计处理 例如:P75书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击=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活实际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 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存货数量+本次收获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X存货加权平均单价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三)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1.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内容及其核算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流转,在企业内部一般包括购进、销售、储存几个环节。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种类、规格繁多,批发零售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较为复杂。 根据是否对库存商品同时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核算,以及库存商品是按售价还是进价核算,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数量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既进行数量核算,又进行金额核算。又分为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2)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只进行金额核算,不进行数量核算。又分为进价金额核算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 各种核算方法均具有其适用范围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售价金额核算法。 2.售价金额核算法 (1)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使用范围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在实物负责的基础上,只以售价为计量单位记账,控制商品的购进、销售、储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主要是适应商品零售企业“服务对象广,交易次数频繁,交易金额小,规模小,经营品种繁多”的商品流通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核算方法。 (2)账户设置售价金额核算法下,仍然要使用“材料采购”、“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账户,但是,“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是按售价计价。除此之外,上述所有账户的核算内容与使用方法,均与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 为适应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要求,还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备抵账户。它核算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时,商品的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贷方登记企业购进、销货退回以及加工收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借方登记月末分摊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所有库存商品尚未摊销的进销差价。该账户应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余额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贷方余额之间的差额,即为库存商品实际占用的资金数额,即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3)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账务处理 购进商品的账务处理。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支付货款或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进价贷记“材

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及实务操作案例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人力、物力的耗费,耗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成果,如在供应阶段,一切耗费都是为了取得保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对象--材料;在生产阶段,一切耗费都是为了生产出合乎社会需要的产品;在销售阶段,一切耗费又都是为了获得销售收入和盈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耗费的总和,必须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称为费用,费用是形成成本的基础。 之所以要计算成本是因为: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核算和监督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是否超支或节约,并据以确定企业的盈亏。因此,做好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如实反映资金运动的情况;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可以为制订价格提供依据;也是保证企业生产耗费得以补 偿的重要手段,因此,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计算成本。 由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都会发生各种耗费,因此都有成本计算问题,所以成本计算在工业企业中又分为供应阶段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生产阶段生产成本的计算。销售阶段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但由于生产阶段生产耗费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使生产成本的计算较之其他两个阶段成本计算要复杂得多,所以典型的成本计算是指产品成本的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是生产成本计算的准备,销售成本的计算又是生产成本计算的必要补充。 1、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对本月各部门材料领用进行单据记账,制单,核算当月材料消耗成本。 2、车间统计人员进行完工工时日报、完工工时产量、消耗标准等统计表进行上报。 3、总帐会计进行日常各部门费用报销,提供各生产部门发生的各种费用。 4、固定管理员提供本月变动情况,总帐会计进行计提折旧,提供制造费用-折旧费。 5、工资核算会计进行本月工资发放计提,提供各生产部门的直接人工、间接人工费用。

原材料实际成本法核算练习

原材料实际成本法核算习题 某工业企业材料的日常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该企业发生以下业务,要求:根据业务,逐项编制会计分录。 1、从本地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材料价款为40,000元,增值税额 6,8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通过银行支付。 借:原材料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6,800 贷:银行存款46,800 2、从外地采购原材料一批,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已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材料价 款为20,000元,增值税额3,400元,货款已支付,但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3,400 贷:银行存款23,400 3、上述在途材料已经到达,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20,000 贷:在途物资20,000 4、从外地购入原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暂估 价25,000元。 月末: 借:原材料25,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25,000 下月初: 借:原材料25,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25,000 5、收到上述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26,000元及增值税4,420元。

借:原材料2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4,420 贷:银行存款30,420 6、从外地购进原材料一批,价款35,000元,增值税额5,950元,供应单位代垫运 杂费1,000元,签发一张1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41,950元,结算原材料价款和运杂费,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3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5,950 贷:应付票据41,950 7、根据合同规定,预付材料款50,000元 借:预付账款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8、上述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材料价款80,000元, 增值税额13,600元,补付余款43,600元。 借:原材料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3,600 贷:预付账款93,600 借:预付账款43,600 贷:银行存款43,600 课后练习: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2009年3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购买甲材料,货款总额11,700元,其中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购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练习题 一、某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2013年7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1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1 000元(超支),根据以下业务做相关核算: 1、本月购入原材料,实际成本96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6 32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材料已入库,款已付讫。 2、本月购入原材料,实际成本5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9000元,材料已入库,款未付。 3、本月购入原材料,实际成本8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 36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9 000元,原材料未入库,款已转账付讫。 4、月末,结转入库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及材料成本差异。 5、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10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直接耗用80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 000元 6、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二、某企业2×13年7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 000元;本月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直接耗用50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1 000元(超支),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为2 000元(超支)。要求: (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4)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5)作出材料领用的会计分录,以及期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 三、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13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 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 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 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 184元。 本月购入如下存货: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 000元,增值税15 300元;运输费4 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 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92 000元) (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 800元,增值税2 176元;运输费800元, 共计款项15 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15 600元)。 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 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低耗品计划成本 20000 11000 31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要求:1、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列式计算)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表;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 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计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陈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成本费用审查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一章节 资 产-原材料(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资 产 知识点:原材料(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 详细描述: 1.科目设置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途物资”科目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应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预付账款”科目用于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将此业务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 2.账务处理 (1)购入材料 ①货款已经支出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购入C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的货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税额85 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1 0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C材料 5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 贷:银行存款 586 000 ②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F材料一批,发票及

,支付保险费1 000元,材料尚未到达。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正确答案』 借:在途物资 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银行存款 24 400 本例属于已经付款或已经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待材料到达、入库后,再根据收料单,由“在途物资”科目转入“原材料”科目核算。 ③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H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也无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暂估价值为30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H材料 3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 下月初做相反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 贷:原材料——H材料 30 000 ④货款已经预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例题·计算题】根据与某钢厂的购销合同规定,甲公司购买J材料,已验收入库,向该钢厂预付100 000元货款的80%,计80 000元。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预付账款 80 000 贷:银行存款 80 000 (2)发出材料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可以由企业从上述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选择。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1月份基本

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92000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15600元) 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 用管理费 用 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低耗品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列式计算)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 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 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 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 贷:银行存款 109380 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1800 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2)借: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 贷:应付票据 15776 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 2056 2.计算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 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 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Word文档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 一、总说明 本管理流程规定了成本核算的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汇总、计算和成本核算的流程、责任、绩效指标 二、流程图 三、职责分工 1.生产班组:每日按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并按实际生产情况记录、经质检员签字报生产制 造部,月底班组负责会签生产完工汇总表、领料表、废品汇总表,审核车间工作计算表,月底负责在制品盘点前的整理,参与在制品盘点。其中下料班负责下料入库,锻打班负责生坯入库,热处理车间负责熟坯入库 2.质检员:每日记录废品情况、审核工序完工情况、月底编制废品汇总表,月底参与在制 品盘点。 3.库管员:按领料单发料、月底负责编制领料汇总表。 4.机电班:负责月底水电表的抄报。 5.生产制造部:按销售计划下达生产计划,负责每日生产记录的输入,月底编制生产汇总 表,负责组织在制品盘点,审核生产制造部工资表。 6.技术质量部:编制产品消耗定额,负责新品开发的组织协调,按照新品开发预算和计划 调配相应的材料、人工及其他资源,做好新品开发记录,月底对当月新品开发的各项消

耗汇总。

7.综合管理部:根据工资定额和生产完工汇总表编制工资表。 8.财务部:收集整理各项报表,参与在制品盘点,复核各项记录报表和单据的正确合规性, 复核各项记录汇总表之间关系的合理性,根据产品的工艺和消耗定额对各项费用计算、归集、分配,及时编制产品成本报表、新品开发月结算表和月质量成本报表 四、控制表单(以下表单供参看,各岗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进) 五、考核指标 1.原始记录完整性,对下料、锻造、热处理、废品、领料等单据要求必须日期、产品、数 量、责任人、废品原因等事项100%记录,未完整记录发现一项扣发责任人当月工资20元,如根本未作记录考核责任人50元。 2.原始记录传递与数据记录计算机系统及时性,当日数据次日8:30分之前传至生产制造 部,10:00之前录入计算机系统。发现一次考核责任人10元。 3.数据汇总及时性,相关汇总表应在扎帐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整理完毕,并将单据按照日 期和序号装订备查,工作在扎帐之日起6个工作日内完毕,生产成本在扎帐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完毕,如未及时或者单据不精整理,发现一次考核责任人50元。 4.数据准确率,各岗位对数据必须经过认真自查后向下传递,如一项报表错误之处超过5 处,每多一处考核10元。 5.保管责任,在制品经盘点与账面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3%,超过部分责任人全额赔偿。 六、补充说明 1.计划管理:每月销售部应编制销售计划,技术部按项目编制新品试制计划,生产部应综 合销售计划和新品试制计划,编制生产计划,每周按照生产计划向各班组下达生产通知单,车间应按生产通知单组织生产。 2.在制品管理责任划分:钢材采购到货至下料完毕移交锻造班之前,保管职责在下料班; 下料移交至切边完工,保管职责在锻造班;切边完工至抛丸装箱,保管职责在热处理班; 热处理完工办理入库后,职责在库管。 3. 4. 5. 6.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7. 8. 9.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完整)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首先必须明白精确的成本核算是一种建立在进销存、生产和财务都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活动,任何一个不准确的进销存、生产和财务信息都可能造成成本的计算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财务的账面价值必须和仓库、生产线的库存价值保持一致。存货核算的方法有很多,有月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等多种方法, 首先明白构成产品成本的几大要素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委外工缴费。我以一个成品A为例子,生产数量为30个,产品BOM和产品Routing(工艺路线)如下:1.直接材料的计算 月加权平均单价:P=(上月结存金额+本月购入金额)/(上月结存数量+本月购入数量)该月领用材料的金额:S=P*N (其中S为领用金额,P为加权单价,N为领用数量)现假设:上月B原料的库存数量为10,财务账面价值为100 本月B原料的入库数量为40,单价为12,入库金额为480,则财务必须记账为:借:原材料—B原料480 贷:应付账款480 那么,本月的B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P=(100+480)/(10+40)=11.6 这也是B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B原料数量为35,那么本月的B原料领用金额:S=11.6*35=406 上月C原料的库存数量为50,财务账面价值为150,本月没有购入,那么本月C材料加权平均单价:P=150/50=3 这也是C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C原料的数量为40,那么本月的C原料的领用金额:S=40*3=120 当月底计算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526 贷:原材料526 2.直接人工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和包装车间各有甲和乙参加了这个A产品的生产,甲的工资是3000元/月,乙的工资是1500元/月,甲和乙每天都工作10小时,那么甲的工资率为:(3000/30)/10=10元/小时,乙的工资率为:(1500/30)/10=5元/小时 在组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费了甲3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组装车间直接人工为:10*3=30 在包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用了乙2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包装车间直接人工为:5*2=10 那么在月末计算工资和分摊该批30个A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40 贷:应付工资40 3.制造费用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30000元,该车间共2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有效工时为30*20*10=6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费率30000/6000=5元/小时,那么分摊到该批产品时的制造费用为:5*3=15元包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18000元,该车间共1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

企业成本核算的步骤及流程

成本核算过程 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2) 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2) 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合理设置成本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4) 三、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5)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7)

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我们计算成本,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实际情况而定。而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所以,记录归类汇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是--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企业,也不论计算什么成本,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般原则和基本程序却是共同的。 总的来看,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 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致。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一批(件)接一批(件),即第一批(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件)的情况。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在这种情况下,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分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以--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区别及材料成本差异计算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账户使用的不同:实际成本法下,购买的尚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科目,计划成本法下,购买的尚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同时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计入成本费用时,实际成本可以直接转入,但是计划成本法首先要将计划成本转入,然后将“材料成本差异”转入到相关的成本费用中去。 账务处理: (1)实际成本法: 未入库时: 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原材料等 贷:在途物资 分配到成本费用中: 实际成本法: 借: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等(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法: 未入库时: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 贷:材料采购 分配到成本费用中: 借: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等(计划成本) 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管理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关键点,未入库的不算)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属于资产类) 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 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应计入贷方。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应计入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转出差异,不管超支还是节约差异都从贷方转出,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差异用红字,当然也可以节约差异从借方转出,会计慎用红字,但红字结转的方法还是存在的。看情况,材料成本差异是一个调整科目,也就是双重性质。采购成本大于目录价时,材料成本差异就在借方,反之,则在贷方。“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原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它又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科目,当它反映超支差异时和原材料科目的方向一致,这时它就是原材料的附加调整账户;如果它反映的是节约差异,这时它就和原材料的方向相反,它就成了原材料的备抵调整科目了。 1.支付货款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2.验收入库并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1)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等【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 (2)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金额(+超支差异;-节约差异) 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或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3.发出存货并分配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1)发出材料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2)分配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分配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等【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间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的质量。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2.基本核算程序 (1)采购时,支付材料款和运杂费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的贷方;(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时,超支差异计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节约差异计贷方;(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1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该步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阶段,借方表示超支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 1 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均需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2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3该步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阶段,借方表示超支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

例题:甲公司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1月份“原材料”科目A材料的期初余额为4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初借方余额为4000元,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10元。 (1)1月10日进货1000公斤,支付材料货款9500元,进项税额1615元,运费400元(运费增值税率为7%)。材料已验收入库。 (2)1月15日车间一般耗用领用材料100公斤。 (3)1月20日进货2000公斤,增值税发票上价税合计为22464元(税率17%),银行已付款。另支付运费1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月25日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2500公斤。 要求:(1)完成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计算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1、(1)1月10日进货: 借:材料采购9872(9500+400×9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643(9500×0.17+400×0.07) 贷:银行存款11515 借:原材料10000 贷:材料采购9872 材料成本差异128 (2)1月15日车间领用原材料: 借:制造费用1000 贷:原材料1000 (3)1月20日进货: 借:材料采购20130[22464/(1+17%)+1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334 贷:银行存款23464

SAP产品成本计算流程

SAP产品成本计算流程 SAP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有三种,按期间计算成本,按工单计算成本,按销售单(sales order)计算成本。其中,按工单计算成本最为常见,很多公司采用,我们也以此为例说明SAP产品计算的流程。 一、SAP产品成本计算与常规成本计算的不同点: 1. 常规成本计算的方法是月底一次性计算,但SAP提供在工单建立时就可计算出目标成本。公司日常业务操作,比如发料,报工时等,成本会立即计入工单之中,即时性较好,标准术语叫Simultaneous Costing. [,sim?l'teini?s] 2. 常规成本计算的方法在发料时,将物料从原材料(RM)科目转到在产品(WIP),收料时再转到半成品或产成品科目。SAP不同,发料时先计入损益科目,月底结算如果工单没有全部收货,或技术上做完成处理,表法工单没有完成,WIP被计算出来,否则表示工单完成,没有WIP, 就只有差异了。公式如下: WIP = GR of MO – Delivery cost of MO WIP的成本=投入成本-产出成本(入库产品成本),如余额为正数可确认为是WIP成本,如为负数则认为不是WIP成本而是差异。 二、成本计算流程 1. Product cost planning 通过成本计划,物料的标准成本被计算出来,以此作为物料价格和存货计价的参照 2. 产品成本计算涉及的日常操作 1)Goods issue to production order向工单发料 工单发料在FI模块中会产生如下凭证: DR: 物料消耗科目(P&L) CR: 存货( 如RM) 物料消耗科目因为属于P&L,因此在CO中属于Primary cost element,发料会产生CO文件,如下所示: DR: 物料消耗科目 - 工单 (工单作为成本分配对象 true cost assignment object) 注意这一规律,如果数据从FI传递到CO,则在CO中只存在单边凭证(one-sided entry). CO凭证可用KSB5查看。 2) Activity Confirmation 报工时 生产性成本中心(Product cost center)会向工单提供作业,比如人工、机器工时等。通过报工时,成本从生产性成本中心转移到工单中。CO的分录如下: DR: 次级成本要素(类型为43)- 工单 CR: 次级成本要素 - 成本中心

原材料的核算习题及答案

原材料的核算 1、某企业月初结存“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24000元,本月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是176000元,本月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月初贷方余额30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超支差4300元,则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A、-3000 B、3000 C、-3450 D、3450 2、判断:企业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时,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时,超支差异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3、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25万元,增值税为4.25万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险费2万元、包装物押金2万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万元。 A、27 B、29 C、29.25 D、31.25 4、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0000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70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700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元,那么领用材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A、-300 B、300 C、-460 D、460 5、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大于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超支差异,应从()。 A、“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 B、“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 C、“材料采购”科目的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 D、“材料采购”科目的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 6、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0000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70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7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元。当月生产车间邻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 ——青 对财务部要求: 一、采购材料入库 1.根据仓库给的产成品入库单、材料入库单、其他入库单以及出库单(领料单)调拨单核对各仓库系统录入的,确保出各单据的准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下面以用友U6软件为大家介绍电脑操作流程 操作如下: 2.供应部作订购单,仓库生成采购入库单,财务部入库单审核,财务或者供应部根据入库单生成发票,将普通发票或者专用发票送财务部,财务及时进行采购结算和审核,并生成凭证。操作如下: 点击“增加”,右击拷贝入库单,点击“保存”。点结算!

然后, 输入供应商的 名称,日期,找出要审核的单据号,打开点击“审核”是否立即制单是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开票) 如果含有运费发票,要先进行运费发票结算,运费发票结算时,要点击“分摊”。 3、银行付款对于收到的付款审批单,首先检查部门经理及总经理是否签字,这样方可填制付款单操作如下: 财务会计应付款管理付款单据处理付款单据录入点击“增加”根据付款审批表做付款单点击“保存”、“审核”并进行制单即生成凭证。(也可以不立即制单,审核后,到“制单处理”下的选收付款单制单进行制单。)然后要进行核销处理,核销处理手工核销选择要核销的供应商,输入结算单、单据过滤条件,点击“确认”。进入核销界面,选择要核销的相应单据(金额要同本次付款一致),点击“保存”,本次核销完成。 4、暂估/冲暂估 对于本月材料已经入库但发票未来:先进行暂估入库,首先采购入库单记账存货核算正常单据记账采购入库单记账 供应链存货核算财务核算生成凭证选择供应商和仓库和采购入库单(暂估)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 下个月来发票时再冲暂估:供应链- 存货核算- 结算成本处理- 选择仓库–全选,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 对于本月材料已经入库来发票:在2中已经描述。 补充: 对于冲暂估的,发票要参照所冲暂估月份的入库单生成,然后进行发票结算和审核,结算时,如果发票和参照的入库单一一对应,可以直接点击“结算”,如果是部分冲,要进行手工结算,具体如下: 发票结算后,要进行审核,然后进入“存货核算”“业务核算”“结算成本处理”选择相应的仓库,点击“确定”进入“暂估结算表”,选择要结算的单据,单击“暂估”,然后进行“正常单据记账(冲暂估的记账)”,选择要记账的单据点击“记账”财务核算生成凭证点击“选择”,选择“红字回冲单”和相应的供应商或仓库,点击“确认”,选择相应单据,点击“确定”,“生成”即生成红字冲暂估凭证。 二、生产加工阶段 车间领用材料填写领料单,仓库录入系统并将领料单一联交财务部审核,月末根据领料数结转成本和费用。月末仓库统计的每种原材料的出库汇总表应与车间统计数量一致(可能单位不一致,注意单位换算)。仓库跟车间进行核对无误后,车间将车间产量明细表和产量汇总表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例题】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4月初有关账户余额如下: “材料采购”科目余额:218万元; “原材料”科目余额:98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20万元(贷方余额); 材料计划单价每公斤5万元。材料验收入库时,材料成本差异即时结转。本月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5日购进材料100公斤,价款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运杂费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经支付。 (2)10日购进材料一批,账单已到,价款300万元,增值税为51万元,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票面金额351万元,材料尚未到达。 (3)15日,购入材料60公斤,已验收入库,当日未收到结算凭证。 (4)20日,月初在途材料全部到达共计44公斤,已验收入库。货款已于上月支付。 (5)30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共领用320公斤,其中产品生产耗用220公斤,车间一般耗用100公斤。 (6)30日,本月15日购入60公斤材料结算凭证仍未到达,按计划成本暂估料款入账。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借:材料采购(500+5)5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 贷:银行存款590 借:原材料 500 贷:材料采购500 实际成本505-计划成本500=5(万元)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5 贷:材料采购 5 (2)借:材料采购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贷:应付票据351 (3)不编制会计分录。

(4)借:原材料(44×5)220 贷:材料采购220 实际成本218-计划成本220=-2(万元)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2 贷:材料成本差异 2 (5)借:生产成本 220×5=1 100 制造费用 100×5=500 贷:原材料 1 600 (6)借:原材料 3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0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20+5-2)/(980+500+220)×100%=-1% (注意:分母不含暂估料款金额) 借:材料成本差异16 贷:生产成本 11 制造费用 5 【例题计算题】 甲公司当月月初结存L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3.074万元。 (1)甲公司购入L材料100公斤,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单位成本为3万元,增值税额51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单位成本为3.2万元,合理损耗1公斤,其余材料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2)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Ml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万元,增值税额3.4 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18万元,材料尚未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3)甲公司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M2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万元,采购费用1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52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甲公司购入M3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月末应按照计划成本60万元估价入账。 (5)月末,甲公司汇总本月已付款或已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6)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L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200万元, 辅助生产车间领用60万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5万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万元。 要求:编制相应会计分录并计算差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