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评述

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评述
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评述

总体规划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根据总体规划,城市路网的长度和密度都将大大增加:从5.3km/km^2增加到8km/km^2以上。城市交通干道的长度从1245km增加到1900km ,城市路网道路总长度将从4563km增加到5900km 。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的生态问题,现有的地铁里程将扩大1.5倍(从262km增加到420km),并逐步推出快速地铁线路,同时在城市中心区开辟新型的浅埋式迷你型地铁。在大力发展地下交通的同时,还要加强地面交通的建设,改良地面公共交通形式,如开辟420km长的新型有轨电车线路,用来连接城市周边地区的居住区和地铁的终点站以及高架单轨铁路车站。

到2020年,将实现(3环的全线贯通(长55km , 8车道全封闭)。(3环在途经列缶尔托沃保护区的范围内全线转入深埋的地下隧道,它将是欧洲最长的隧道之一。另一条环线———花园环也将实现全部立交化。从市中心共有7条主要干道(总长93km)通向位于城外的城市大环。

在各种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中,将集中发展那些没有污染的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这主要包括地铁、迷你型地铁、改进型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莫斯科将扩大无轨电车线路的数量,并逐渐用无轨电车来取代现有的公共汽车,尤其是市中心的那些公共汽车。此外,还专门为城市中心区建立了新的噪声小、污染少的迷你交通系统,其中的方案之一是大力推广使用电动面包车。

总体规划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根据规划,生活用水的总量将从现有的600万m^3/昼夜减少到530万m^3/昼夜;用电量将增加 1.5 倍;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将达到97%~98%;电话的总装机容量增加1.5倍;每百名城市居民将拥有65部普通电话、40部蜂窝电话、20部传真电话、15部计算机网络电话和10部卫星电话。

3 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

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城市分区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具体编制了三个分区规划图:功能分区图、建设分区图和景观分区图。

城市规划分区,是确定对城市用地中每个规划区、街坊和具体地块的具体使用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建设要求(建设分区)和景观组织要求(景观分区)的基本保障。

功能分区主要是用来决定用地的具体使用功能:居住、公共、生产、自然景观等,并确定每个城市规划单元的用地界限等;

建设分区主要是确定每个城市规划单元低层、多层和高层所占的比例范围和总体的建设极限与密度等。

景观分区主要是用来确定每个城市规划单元开敞自然绿地、开敞硬地和建筑基地各自所占的比例范围等。

这些分区规划图对未来的设计者和投资者来说,发挥了指南的作用。每一位打算在莫斯科从事?济活动的人都应当知道,在每一个具体的地块上根据功能分区和景观分区的要求能够建设什么样的房子。在他前来选择土地和进行设计的时候,他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分区规划对他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如果说以往的总体规划都是一次性地决定了哪里可以建住宅,哪里可以建公建,那么这一轮规划的作法则恰恰相反,只是指出在某个具体的地块不能建什么。根据规划,可供选择的建设类型很多,即所有没有被禁止的建筑

类型都可以建设。

这三个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伴随着几个城市功能子系统的编制工作一起进行的,这些子系统包括生产发展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居住用地系统和自然保护区系统等。正是在这些

子系统确立以后,才完成了三个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

莫斯科的每一个规划区都可以看作是由上述三个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分区规划(功能、建设和景观分区规划)组成的综合体。它们的特色直接表现为定性的规定和定量的指标。

根据分区规划的定量指标可以推导出总计14种类型的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和12种类型的景观分区。根据对所有定性规定和定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推导出最适宜该规划区城市发展的建设方案。因此可以说,莫斯科城市用地的分区规划是保证珍贵而有限的莫斯科城市用地合理改造、利用、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从1999年1月起,“关于莫斯科市土地使用的规定”开始实施,这项法律事实上确立了私人拥有土地的权利。莫斯科土地利用委员会的专家们可以制定任何一块城市用地的价格。随着新的土地政策的实行,城市规划师和土地利用委员会的专家们可以共同制订出相应的土地使用政策,从而保证城市土地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4 莫斯科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莫斯科作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其城市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但另一方面,莫斯科还是莫斯科州(另一个联邦主体)的中心,同时显示着它在莫斯科州中重要的历史地位。莫斯科的城市发展应当充分考虑不同联邦主体的利益,尤其要特别重视两个互相影响、平等的联邦主体———俄罗斯联邦与莫斯科州的长远发展利益。而所谓莫斯科地区就是由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共同形成的。

1990年代以来,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第一次真正平等互利地共同规划和预测莫斯科与莫斯科州的发展问题。早在1990年代初就曾制定了2010年莫斯科与莫斯科地区的基本发展方向”的规划文件(1992年),这个规划文件经过了莫斯科政府以及莫斯科与莫斯科州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1992年)。

在本轮总体规划中,莫斯科被看作是莫斯科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离开莫斯科州单独谈论莫斯科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总体规划建议在莫斯科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的自然综合体系、市政工程体系、交通体系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总体规划中,在平等的基础上考虑莫斯科和莫斯科州的利益和发展潜力。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还关注到莫斯科地区历史上形成的统一的自然综合体、经济综合体和社会综合体的问题,准确地讲,这个问题就是莫斯科地区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的问题。事实上,莫斯科和莫斯科州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综合体。

从整个莫斯科地区的角度出发,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无疑就是生态问题。任何规划措施———无论是交通规划还是工业布局规划(这些都是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触及的问题)的提出,都无法回避生态问题这个矛盾。如果某个规划建议的实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那么就没有理由来实现它。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和一致,对于莫斯科和莫斯科州的领导和城市规划人员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完全避免了城市用地范围的增加,采取了积极改造和利用现有莫斯科城市用地(约1091km^2)的规划政策。总体规划中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莫斯科不能超出现有的城市边界,不再扩大它的城市范围,同时至少20年内保持莫斯科与莫斯科州之间用地边界的稳定性,不?双方同意不得擅自改变上述边界。

从莫斯科市的角度出发,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必须制止城市的不断扩展、停止对城

市郊区土地的蚕食和征占,同时加强对现有城市用地的充分利用。现成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包括减少现有的没得到有效利用的工业用地、合理地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大规模改造现有和废弃土地和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那些农业用地(如城市中的温室和暖棚)。事实上,所有的城市建成区,尤其是1980年代的那些建成区,从综合建设和改造的角度讲,都不够完善。因此,总体规划决定充分利用莫斯科的城市用地。

对于莫斯科历史中心区来讲,有两个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一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二是扩大首都的城市功能。本轮总体规划强调对原有建筑的改造和复原建设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总体规划建议,从历史中心区迁出大量的工业设施和一部分行政管理设施,因为它们过分集中于城市的中心区。为了减轻中心区的压力,在对其基本功能进行重新安排的同时,把一部分功能分散到城市的中间地带和边缘地带。规划建议在中间地带集中设置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型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医疗设施、体育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们当中既有莫斯科市级的,也有联邦政府级的(莫斯科现有城市用地的20%都是为联邦政府的有关机构和设施服务的,这包括政府机构、各部委机关、有关团体、军事设施以及它们相应的储备用地,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将建设和完善那里的城市综合设施,使之更好地为城市提供服务设施及休息和工作场所。

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是不分昼夜的。为此,建议在市中心逐步建设更多的住宅楼、旅馆、博物馆、剧院、餐厅和步行区,逐渐把那些政府部门从历史中心区迁到其它城区,并为它们提供更为方便、现代的办公场所。

在优先发展和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总体规划一再强调首先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注意莫斯科城市规划布局与建筑空间体系的特殊性。

构成莫斯科城市布局与建筑空间体系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用地的自然特征、城市的自然结构和城市框架、城市布局中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成区的开放空间体系和建筑与空间上的制高点。总体规划强调,通过重整荒废的自然景观和狭小的河谷,来加强自然结构体系的连续性,并进一步完善放射干道加环线的城市结构与布局框架,扩大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和服务功能,在中心区的边缘地带和城市中间地带的主要放射状干道和环形干道的周围建设新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建设有效的城市化设施体系。这就改变了过去不断扩大城市总用地的作法,而从根本改善了现有的城市用地,保障了城市用地的使用效率。

根据新一轮总体规划的设想,要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就应当?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和整个莫斯科地区的稳步发展。城市功能的重新调整,是保障有效解决生态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即加强莫斯科的首都功能、金融和文化功能,并通过使用清洁燃料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来实现工业企业生产环境的根本改善。

为了实现总体规划对生态问题提出的要求,必须清除那些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区域,改善和恢复城市用地的生态质量,清除对城市居住用地和公共用地产生噪声影响的城市地带,清除城市干道两侧被废弃污染的城市用地,形成安全的居住环境,在居住区和城市公共区创造舒适的局部气候条件。

此外,对莫斯科城市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造,使现有的工业、企业逐渐成为绿色的生态企业,也是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总体规划建议在推广企业绿色化、生态化的同时,大幅削减城市的工业用地数量。目前来看,莫斯科现有的工业用地为21000ha ,几乎占了莫斯科城市用地总数的1/5。新的总体规划建议将工业用地减少到15000ha。也就是说,将完全取消原有的16个工业区,减少其他20个工业区的用地规模,并对其他工业用地的有效利用率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与此同时,总体规划建议把莫斯科的自然综合设施用地从现有的30000ha扩大到35000ha ,其中自然景观用地从22500ha扩大到25000ha 。规划建议保存并发展统一的自然景观体系和开敞的绿地空间体系,这意味着莫斯科人均拥有自然综合设施面积由34m^2增加到40m^2,其中人均绿化面积由17.3m^2 增加到24m^2。对于莫斯科来说,建立统一的自然综合设施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个体系将通过原有的河床、林荫大道和其他开敞的自然景观用地联系起来,成为统一的整体。

虽然,从“2020年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正式颁布到现在才仅仅过去了( 5、6) 个月的时间,总体规划中所提出的各项措施也刚刚启动,一切都在未知中。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充满希望的21世纪会带给莫斯科人好运。在此,我们也衷心地祝愿:走好,莫斯科!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简史

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简史 法国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德国 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 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 450 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

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所以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1964 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及哈利市(Halle)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 1970 年共完成 15 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前东德共收容的管线包括雨水管、污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工业用水干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路灯用电缆及瓦斯管等。英国英国于 1861 年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采用 12 米× 7.6 米之半圆形断面,收容自来水管、污水管及瓦斯管、电力、电信外,还敷设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迄今伦敦市区建设综合管廊已超过 22 条,伦敦兴建的综合管廊建设经费完全由政府筹措,属伦敦市政府所有,完成后再由市政府出租给管线单位使用。俄罗斯 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地下共同沟。俄罗斯规定在下列情况敷设综合管沟:在拥有大量现状或规划地下管线的干道下面;在改建地下工程设施很发达的城市干道下面;需同时埋设给水管线、供热管线及大量电力电缆的情况下;在没有余地专供埋设管线,特别是铺在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项目背景 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那个地点将成为21世纪杰出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都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进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进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但从进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时期的特点,距现代都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按照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都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都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都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和谐进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都市群。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畴为东莞都市总体规划范畴2 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尽管发达,但都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同意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专门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阻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升的趋势。 城区的都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都市职能。沿交通干线进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都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那个地点积聚、碰撞。快速蔓延的都市化相伴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纷乱。 总而言之,东莞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进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都市进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因此都市功能不强,与其集合形成的总体都市形状规模(大都市)远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作为新时期的进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进展的要求,是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从东莞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都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都市进展和产业进步起到专门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区域竞争态势与都市功能定位 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差不多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上海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亮对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xxxx-22)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3) 1 回顾与挑战 (15)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5)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7) 1.3机遇与挑战 (26) 结语 (42) 2 目标与定位 (43) 2.1城市发展目标 (43)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3) 2.3城市规划目标 (45) 3 发展战略 (47)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7)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6)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71)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8)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3) 4 空间与特色 (101) 4.1城镇体系 (105) 4.2 空间结构 (109) 5 实施策略 (150)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4)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9)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64)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65)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和山水型生态城市的目标,以及“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及时解决了当时条件下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思路等战略性问题,

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评述

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 划方案评述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评述 【摘要】对2020年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概要的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评述了总体规划的基本社会与经济指标、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和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并对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创新性和现实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关键词】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莫斯科 进入19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国内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暴风骤雨般的洗礼之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已经逐步走向稳定。 早在1993年12月12日,在全民公决的基础上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随后又陆续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如俄罗斯联邦城市规划法典、"关于俄罗斯联邦首都的地位"的联邦法律、莫斯科市"关于编制、制订和审查通过莫斯科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法律"(1997年)、莫斯科"关于城市建设活动应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决定"(1997年)和"关于公民参与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讨论的实施办法的

决定"(1997年)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为城市建设活动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1990年代后期便开始了制定2020年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在莫斯科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由莫斯科总体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莫斯科市政府共同具体组织实施的。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上是在1998年完成的,规划期限为25~30年,并对最近4~8年的发展提出了短期设想。1998 年12月,在莫斯科市政府举行的专门会议上,总体规划方案获得原则通过。1999年7月20 日,莫斯科市政府正式批准了2020年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1999年底,经莫斯科市议会(杜马)审定,正式颁布了《关于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法律文件。在俄罗斯的历史上,这样的法律是从未有过的。因此可以说,这项法律文件的颁布,是莫斯科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 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2020年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的内容组成: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_盛鸣

1文章编号21002-2031(2005)01-0006-05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 盛鸣 1摘要2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类型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实际工作,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实践性思维。 1关键词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技术流程 1中图分类号2T U9811文献标识码2 A 自从2000年底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0的实践工作以来,城市规划学术界就对这一新动向进行了诸多讨论[1~4]。但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容、方法及实例介绍上,有关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的探讨较少[5]。事实上,应用不同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可能会对规划成果造成较大的差异。因此,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研究也就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从最近的文献资料看,仅见有吴志强等[6]就/战略脸0、苏燕羚等[7]就/竞争力导向0做了相应的总结。本文根据笔者参与的石家庄、哈尔滨、合肥等城市的规划实践工作,试图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进行初步探讨。 一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发展回顾 虽然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曾编制过类似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规划,但因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不同而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并无太大可比性[8]。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入WT O和城市政府功能转变,正催生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方法的创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尽管国内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始于2000年的/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0,但在这四年中,却有相当一批城市完成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如表1所示,这些城市不仅有省会城市,也有地级城市;既有特大、大城市,也有中小城市;其分布从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北方乃至内陆地区。 1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主要类型 根据国内相关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文本,我们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可得到不同的技术流程模式。从研究切入层面看,主要技术流程大多从城市问题导向入手,有的则因城市问题不明显而从城市发展基础出发。从理论层面看,目前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吴志强等[6]结合/沈阳城市发展战略0提出了/战略脸0的技术路径,赵民、栾峰[9]提出了/城市发展条件、阶段的分析与趋势判断-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城市综合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的统一设计0的总体思路,王雅娟、张尚武[5]提出了/基础研究-系统分析-目标策略-实施研究0的实践流程,苏燕羚等[7]则在哈尔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力导向0的研究框架。 2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分类思考 我们根据上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0的技术流程,综合概括为/问题推导型0、/目标引导型0、/问题目标互动型0及/条件归纳型0四种类型(表2)。 (1)问题推导型。一般以/问题y战略0为基本逻辑线索,在城市发展现状上归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战略)。这是一种治标的战略规划,如中规院广州[10]、合肥[11]两城市的战略规划等。 总第123期城市问题2005年第1期

贾汪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 引言 贾汪是徐州市区的一部分,但贾汪区似乎很难和“城市化地区”、城市建成区“等表征城区的用词联系起来。但必须承认,贾汪――这座城市(区)始终在徐州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徐州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徐州近代工业的兴起,始于19世纪80年代贾汪煤矿的发现和采掘,贾汪由此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近代化能源工业基地,为广袤的徐淮地区引进了第一台蒸汽机,初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封建经济成分,为20世纪苏北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评价 ●徐州(江苏省)最大的城区。 1993年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新行政区划使贾汪由12.8km2面积和7万人,一跃成为690km2面积,50万人口的城区。同年,徐州被国务院批准为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行政区划 ●徐州都市区的外围组团。 2003年编制的《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将贾汪定位为徐州都市区的五个外围组 图1 贾汪在徐州市域中的位置

团之一。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功能定位 当然,对于贾汪的“定义”,远不止这些。从时间序列上,我们不难发现,贾汪的区域地位面临着被日益“边缘化”的危机。 2 现实――必须面对 2.1 “飞地型”城区――半城市化的孤岛 城区是以城市建成区为主体的城市化地区。城市经济的空间载体。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人口与经济的高度聚 集,公共设施的便捷共享,经济 社会活动的高度化与服务化。 但是,“飞地型”城区却是 城区中的另类。“飞地”也称“插 花地”或“被包围版图”,是指某 个行政区域在另个行政区域内拥 有的小块领地,与本土不相毗连。 “飞地”作为一个地理区域.具 有下列特征。①它同政区行政中 图2 徐州市五大城区空间分布 心所在的本土一样,是一个政区 权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地方行政权力空间投影的组成部分。②飞地同本土在空间上具有不连续性,是一个独立的地域单元。③飞地同本土的联系.一定要经过其它行政区域境内。我国行政区划上的“飞地”,相当一部分是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区域边界调整的结果.大多是基于发挥资源和地缘优势、建设区域性工矿中心而为之。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要]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通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的城镇组团体系。城镇之间以河道及公路相联,在城市功能发挥上成为一个整体。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从他的故居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可窥见张謇的传统风水意识以及与现代环境意识的交融。 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提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时认为:“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只是基于城市观念,还是集城、镇、乡地区整体共同发展的观念,是谋求城乡关系、工农商关系协调发展并带有区域发展的思想。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世纪。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周边地区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钟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建学校,起到了建设南通卫星城镇的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虽然张謇的这种城市规划实践可与霍华德(E. Howard,1898年)在《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的思想相比拟,但两者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国城市规划学者霍华德建议围绕大城市建立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发展的矛盾,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整体。而当时南通城区规模很小,社会经济状况亦十分落后,陆路交通也很不便,在城市经济集聚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张謇就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分散,将3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布局在城外9公里处,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1949年—1978年的南通总体上是建设生产型的城市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长城网石家庄3月11日讯(记者冯素琴通讯员李亚楠)记者从石家庄市规划局了解到,省会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总体规划将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同时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据了解,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省会后十年城市规划:三区定乾坤

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省会后十年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石家庄位于京广与陇海复线发展走廊交汇要冲,随着区域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亟需石家庄利用“东出西联、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之一。 ——河北省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发展,将省会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全省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亟需石家庄做强、做大,担负起展示整个河北财富创造力、文化竞争力、社会发达程度的重任,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 省会后十年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兼顾 ---市域城乡布局。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教案)

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教学设计) 新塍镇中学卢海华 【课程标准】 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莫斯科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学会分析城市选址时应考虑的自然条件;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认识莫斯科的人文特色,理解莫斯科的历史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关联。 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并整理资料,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学会认识城市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城市生活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莫斯科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特色。 教学难点:在认识莫斯科的基础上提炼认识城市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莫斯科的图文资料(分组进行)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出示)《2018俄罗斯世界杯举办城市莫斯科宣传片》,设问这是哪座城市?这座城市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自主回答。 师:(导入新课)让我们看图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二)读图导学,探究知识 1.莫斯科的地理位置 师:请结合《世界的国家和政区图》,描述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 生:(预设答案: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地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邻北冰洋、西邻波罗的海,东邻太平洋,纬度范围大体处于北纬40°~75°,东经30°~西经170°。) 师:根据图4—40,尝试描述莫斯科在俄罗斯的位置。 学生看图回答:莫斯科位于俄罗斯的西部,属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师适当地补充一些莫斯科的资料及与圣彼得堡的相对位置。(参考教师用书第220页和图册第64页) 2.莫斯科建城考虑的因素 师:指导学生结合资料1和图4—41,思考:莫斯科市最初建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哪些条件?(防卫与交通条件)它是如何考虑这些条件的?(建城之初选址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既便于防卫,又有利于交通) 师(延伸拓展)你认为一个城市的选址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看书归纳: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3.莫斯科的地理条件 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2和图4—42,可补充俄罗斯的气候图、莫斯科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图文资料分析莫斯科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解析

新规划描绘新赣州——《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略解 作者:loveloves发表于: 2007-01-24 01:20:18浏览: 1272人次回复:14 帖 根据江西省域未来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赣州中心城市定位:与南昌市共同形成江西省的双中心结构城市的理念,好比山东的济南和青岛、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安徽的合肥和芜湖等。根据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干路网规划,加上赣州桃芫新机场的建设,赣州正在着力建立起立体交通网络,提出赣州将从节点城市走向枢纽城市的理念,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大经济圈,争做承接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两大经济圈辐射的枢纽城市。根据“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需要,提出建设赣州CBD(中央商务区)的发展理念。根据赣州的地理、自然环境确定赣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组团发展、网络对接,形成从八境台经文清路、东阳山路、京九大道至发展大道的中央金脊刚性界面和章江柔性界面的城市发展轴的理念。重点解决市域的交通体系,提出轨道交通、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理念。 规划目标 将赣州市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届时,其凝聚力和辐射力极大增强,非常适合居住和创业;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由于其跨越式发展的到来,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全球化、城市化 进程中将成为特别的典范。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起赣县梅林镇,西至南康市凤岗镇,北起章贡区水西镇(含通 天岩风景名胜区),南至南康市潭口镇。

规划研究的区域及面积 市域:全市辖15个县、2个县级市、章贡区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共3.9 4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章贡区、南康市、赣县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367平方公 里。 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发展规模 近期(2004-2010年):中心城区至2008年人口约70万,建设用地 70平方公里。 远期(2010-2015年):中心城区至2015年人口约100万,建设用 地100平方公里。 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至2030年人口约140万,建设用地140 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问题与挑战 区域竞争格局中的边缘化倾向;中心城市中心地位的弱化趋势。 机遇与优势 (1)产业机遇——泛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 (2)交通机遇——从节点城市到枢纽城市; (3)城市化机遇——快速城市化;

俄罗斯建筑的发展史

俄罗斯建筑发展史 一、摘要:建筑——不是材料与空间的堆砌,而是生命的舞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庇护者,无论风霜雨雪;它是人类心灵的归属,无论何时何地。它体现了人类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同时也记录了人类漫长的发展史。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结合地理、宗教、历史、文化、政治、美学等多方面阐述俄罗斯建筑的发展史。 二、关键词:小木屋、石造建筑、纹饰图案、古典主义、盒子式 三、正文 人类的建筑史像胎记一样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俄罗斯的建筑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独特的木结构建筑传统,在很长的时间里决定着中世纪的房屋的面貌。随着宗教的引进,开始出现的石造建筑。由于时代的变迁,政治、文化、经济等对建筑不断渗透,以至于形成了俄罗斯的丰富而又独特的建筑文化。 1、木屋 在茂密的森林里,居住着俄罗斯民族的先辈们,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然俄罗斯人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们就地取材,搭建自己的居所。1156年,尤里·多戈尔鲁基大公在莫斯科河畔建起了一座木头城堡——克里姆林宮,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由于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因此传统建筑是以木造为主。直到19世纪初,莫斯科2/3的住宅仍然是小木屋。 木造建筑只要用很简单的技术(如接榫、栓合等),较少的人力,即可搭出美观实用、形式多样、造型独特的住所。木屋顶部倾斜,非常陡峭,这是因为俄罗斯降雪量大,陡峭的屋顶可以有效防止屋顶积雪。这种圆木房屋是粗糙的,但保暖性能良好。由于结构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内部空间不发达,所以,比较大的建筑物需要用几幢小木屋组合起来,体形因此相当复杂。两层的房屋,下层作为仓库、畜栏等,上层住人。为了少占室内空间,楼梯设在户外,通过曲折的平台,联系各个组成部分。复杂的组合体形,轻巧的户外楼梯和平台,经过匠师们的精心安排,活泼而又亲切。窗扇、山花板、阳台栏杆等地方点缀着雕花,留着分明的斧痕,染上鲜亮的颜色。体现着俄罗斯人热烈的性格。 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小木屋就像是中国的“傣家竹楼”一样,实用且别致。它被称为“古俄罗斯木结构建筑”,不仅是传统民居,也是俄罗斯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世纪上叶,多尔戈鲁基大公在波罗维茨低丘上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就是从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 2、石造建筑 建筑通常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和自然土壤之中的。历史总是不断向前发展,木制建筑的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明显,它从然有一百个优点,也抵不住唯一的致命缺点——易遭焚毁。因此,后来的公共建筑,多改用石造。于是,一场变革拉开序幕。而显而易见的是——教堂成为俄罗斯建筑的鲜明代表。 (1)石砌建筑兴起——拜占庭的石建筑的传入 988年,基辅罗斯公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命令全罗斯人受洗为基督教徒(东正教)。自此以后,拜占庭的石建筑技术随著基督教传入罗斯,人们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场所——教堂。据说在基辅就建造了大约几百座教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莫斯科 一、城市概况 (:Москва?[m?s?kva],俄语拉丁字母拼写:Moskva)是和的首都,并且自成为首都起就一直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城区人口逾1,1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1/10。面积2,510平方公里,与和接壤。 莫斯科沿而建,由1147年的时代开始,到至及俄罗斯联邦政权都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的角色。它是历史悠久的所在地,并一直作为上述政权的总部,为俄罗斯数个被列入之一的建筑群。 二、历史概况 莫斯科得名于如今穿越整个城市的,而莫斯科河的名字来源有三种解释,分别是低湿地()、()、密林()。 莫斯科的建立被认为是在1147年,当时,大公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后战斗获胜后,他邀请了自己的盟友公爵去到了弗拉基米尔公国边境上的一个名叫莫斯科地点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这个地方,而后,俄罗斯人便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的诞生的日子,不过当时的莫斯科还是一个小村庄。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大公在莫斯科巩固了防御措施,由此莫斯科便有了一个防御性的要塞的地位。 1263年,建立,1276年,首任莫斯科大公达尼埃尔立莫斯科为首府,1238年-1480 年期间,莫斯科被统治;15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金帐汗国统治的斗争,并于莫斯科大公时在1478年最终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莫斯科则成为俄国的首都;1572年莫斯科被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和和焚毁。1700年后,迁都到。 1917年11月,领导的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从(今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并于1922年12月正式成为首都。1992年后,莫斯科成为的首都。 三、地理概况 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东经37度到38度之间,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两河间的中俄罗斯高地。城市面积平方公里。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莫斯科位于三种地形交接处。西北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地势较为平坦,海拔175-185米)。南接莫斯克沃列茨科-奥卡河平原(海拔200-250米的乔普雷斯坦高地,沟壑众多)。东面是梅晓拉低地,有坚硬的沙丘,海拔约160米。 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极端气象十分频繁。十二月会开始漫长的冰雪消融期,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最低-42℃),平均每年气温零度以上的天数为194天,零度以下--103天。而夏天可能气温陡降,阴雨连绵。7月平均气温℃(最高37℃)。总计全年天气晴朗时间1568小时。最近十年冬季常有相对湿度(高于70%)和温度(高于0度)较高的记录。年平均降水量190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 [摘 要]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主要包 括市民空间阶段,广场的衰落,游憩墓地阶段,公园运动,社区和邻里公园阶段,公共领域的衰落及公共空间的私有化等重要阶段和事件。[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史;美国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Zhang Hanqing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 ha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periods and events:the decline of the citizen's space and squares;the decline of graveyards,sports parks,communities, neighborhood parks and public area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life and space;the invention of streets;the influence by glob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nd IT revolution,etc.[Key words] Urban public space,History of development,America □ 张翰卿(编译) [文章编号]1006-0022(2005)02-0111-04 [中图分类号]TU984.3/.7 [文献标识码]B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在我国,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是在大量建设实践的背景下被动进行的,很多工作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实践总结的层面上。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和1998年在深圳举办的以“城市设计”为主题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学术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牵涉的方面很多,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远远超出单纯空间美学的研究范畴。最近,作者阅读到两篇有关美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文章,现将其编译出来,简要介绍美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事件,期望能够扩展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视野,在与国外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对比思考中,探寻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 18世纪初,每一处公共空间,即每一块由当局控制的土地,都意味着服务于公共机构,而非服务于公众。那个时期的公共用地主要是用于地方上教堂或学校的建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新建城镇,几乎无一例外地包括了为市场、操练场、码头、教堂、大学、学术机构及公众庆祝活动和集会服务的公共空间。它们都以公共的功能为标志,人们在其中从事一些公共服务工作或扮 演公共角色。 殖民地时期及独立之初,美国的复兴实践更多关注的是建筑物而非其前面的广场。按照18世纪的观点,无论广场如何的大和开阔,它的荣耀都来自于其从属的建筑物。 许多城市的地图显示,在最终将矗立起的居住区中间插入小的广场,无疑意味着它将被公共建筑围合,并将因此获得荣耀。但是,进入19世纪以后,这些小型广场多被当作公园来看待。从关注公共建筑到关注公共空间的转变将最终使得公共空间与城市背景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美学上的联系。 美国人想要的是一种理性的、平均主义的和政治性的空间和结构秩序,以及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的截然分割,这导致用于休闲的、非政治性的和非公共功能的空间靠私有领域来提供,仅有的真正公共的、人性的空间是巨大的中央市民广场,在那里所有具有公民资格的人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这是传统公共空间和当代公共空间真正的区别所在。 随着19世纪的临近,市民广场逐渐失去它的声望,这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在独立战争期间(1775年~1783年),公众庆祝的活动中心曾经是教堂的大厅、独立宫及纽约的中心草地。但是,当政治演说和政治抗议不再流行的时候,公众就开始光顾拥挤的街道、两旁植树的散步道和滨水区了。 其它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种离心运动。中产阶级家庭感到郊区和独立农庄的吸引力;新来的人(许多人是从海外来的)对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略解 图/文

市域空间结构概念图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图 根据江西省域未来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赣州中心城市定位:与南昌市共同形成江西省的双中心结构城市的理念,好比山东的济南和青岛、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安徽的合肥和芜湖等。根据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干路网规划,加上赣州桃芫新机场的建设,赣州正在着力建立起立体交通网络,提出赣州将从节点城市走向枢纽城市的理念,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大经济圈,争做承接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两大经济圈辐射的枢纽城市。根据“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需要,提出建设赣州CBD中心的发展理念。根据赣州的地理、自然环境确定赣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组团发展、网络对接,形成从八境台经文清路、东阳山路、京九大道至发展大道的中央金脊刚性界面和章江柔性界面的城市发展轴的理念。重点解决市域的交通体系,提出轨道交通、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理念。 规划目标 将赣州市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届时,其凝聚力和辐射力极大增强,非常适合居住和创业;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由于其跨越式发展的到来,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将成为特别的典范。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起赣县梅林镇,西至南康市凤岗镇,北起章贡区水西镇(含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南至南康市潭口镇。 规划研究的区域及面积 市域:全市辖15个县、2个县级市、章贡区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共3.94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章贡区、南康市、赣县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36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发展规模 近期(2004-2010年):中心城区至2008年人口约70万,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 远期(2010-2015年):中心城区至2015年人口约100万,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 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至2030年人口约140万,建设用地14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问题与挑战

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2012—2015探索集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初稿) “技术决定企业成败,管理决定企业盈亏”。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应站在企业全面经营管理的至高点,洞察全局,高瞻远瞩,全面系统地规划企业发展愿景,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方针、中长期和各年度经营目标;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全面系统地部署和导入企业规范化管理。通过对公司的全面了解和诊断,在此对本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及2012年度相关战略措施、行动计划作如下规划和部署安排。 第一章公司企业经营理念提炼 一、企业使命 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生活、绿色环保的再生资源,在体育器材、拓展器材、体育设施、体育电子商务和其它体育产业的开发方面孜孜以求,让体育健康人民的生活。 二、企业愿景(四个“一流”) 做一流企业、创一流品牌、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世界一流的体育产业综合经营和产品的提供商。 三、企业核心价值观 诚信、团队、创新、感恩:信守承诺,执着追求,创造客户价值、注重员工成长。 1、诚信——忠心诚实、言行一致、守信用;热忱服务、视‘公司’的利益为‘己’ 任;不损人利己、不搬弄是非、不营私舞弊、不弄虚作假。

2、团队——相互信任、相互补合、扬长避短、积极进取;分工协作、目标一致、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不分家、总揽全局、服从于公司的整体利益。 3、创新——解放思想、放眼未来、敢于领先、标新立异;既要能他人所不能、 更要能自己所不能;要敢于打破常规(把今天运用得好的东西、在明天或后天打破、去寻求更好),不断地挑战他人和自己的辉煌业绩、寻求更高的“创造价值”。 4、感恩——相互敬重、相互爱护;司兴我荣、司衰我耻;以司为校、爱司如家; 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赠一份喜悦、献一份爱心、尽一份责任。 四、企业精神(执行力文化) 执行是金,结果第一;全心投入,追求卓越! 五、市场拓展理念(五“高”) 高技术保质量,高质量保信誉,高信誉创市场,高价值促发展,高素质做保障。 六、服务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创造客户价值,一切为了顾客满意。 七、管理理念 高质、高效、低耗、务实、争先。 (强化执行能力、平衡激励约束、追求高效和谐、注重员工成长、倡导自我管理) a)高质——即高素质、好品质: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以向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为己任;同时,通过对本公司职员工的内外部培训,打造一个高素质的工作团队,以保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b)高效——即高效率、高绩效:通过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进行重整,以精简的 工作流程、精良的制造工艺,组织精益生产,达到高效率;以高素质的工作团队追求高绩效。以高效率追求高待遇,打造一个“有理性、有爱心、有目标、有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