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大巷作业规程解析

轨道大巷作业规程解析
轨道大巷作业规程解析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编写依据 (1)

第二节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地质概况 (2)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

第二节煤炭赋存特征 (2)

第三节地质构造 (3)

第四节水文地质及地温 (3)

第五节掘进时存在问题 (3)

第三章巷道工程概括 (4)

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6)

第一节巷道断面形状及特征 (6)

第二节巷道支护形式 (9)

第五章施工方法 (16)

第一节施工方法 (16)

第二节凿岩方式 (16)

第三节爆破作业 (18)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22)

第六章通风管理 (24)

第一节风量管理及局部通风系统 (24)

第二节通风安全监测、监控 (29)

第三节“一通三防”管理 (30)

第四节顶板管理 (37)

第五节爆破管理 (38)

第六节防治水管理 (44)

第七章机电管理 (50)

第一节供电方式 (50)

第二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50)

第三节供排水系统 (51)

第四节机电管理措施 (52)

第八章劳动组织及正规循环图表 (56)

第一节劳动组织 (56)

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57)

第九章质量标准化管理措施 (58)

第十章安全技术措施 (60)

第一节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60)

第二节过断层、无炭柱、煤层措施 (60)

第三节贯通安全措施 (60)

第四节巷道开口安全措施 (61)

第五节安全质量检查 (62)

第六节运输管理 (62)

第七节其它 (64)

第八节安全制度 (68)

第十一章五大自然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69)

第十二章保证工期措施及文明施工 (73)

第一节保证工期措施 (73)

第二节文明施工标准 (73)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编写依据

1.根据山西省太原正越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2年提供的东于煤矿《轨道大巷施工图》;

2.现场考查收集资料;

3.有关煤矿井巷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安全规程、及验收标准。

第二节编制依据

1、满足建设单位对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应留有余地,以确保按期完工;

3、结合工程特点及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具备条件是各单位工程实行平行作业,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4、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配备性能良好的工程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

第二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1

表1 井上下对照情况

第二节煤炭赋存特征

根据井底车场大巷掘进揭露和结合综合柱状图知:该巷道布置于太原组6#煤层底板浅灰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中,距7#煤层约15m左右,巷道底部岩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浅灰色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和粗砂岩,顶部岩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7#煤下浅灰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7#煤上石灰岩和黑灰色细、中粒砂岩,6#煤上泥岩和中粒砂岩、

6#上煤层上石灰岩、中粒砂岩和泥岩等岩层。太原组与山西组以北岔沟砂岩(K5)为界,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三节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碾底断层与清交大断层之间,构造线总体为北东—南西,发育一系列褶曲构造和次生断层,井田内有陷落柱。根据有关掘进巷道调查了解知,该巷道掘进段地质条件简单,总体为单一倾斜构造,局部可能会出现褶曲构造和小断层,煤层倾角+4°~+8°。

第四节水文地质及地温

一、水文地质:

本井田大部位于弱富水区,仅南部边缘位于富水区,富水性总体上弱,局部较强,本井田峰峰组与上马家沟组混合,推测水位标高为+789.2~+802.2m,奥灰水流向自东北向西南,排泄于清徐平泉自流井群及其西南覃村自流井群。轨道大巷总体标高在+661.000m~+663.700m,属带压施工,水头压力约1.5mPa左右,若遇导水构造,存在突水的重大安全隐患。该段掘进岩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7#煤层底板下层,地层为海陆相交互沉积含有石灰岩层,属弱含水层可能会有小量水出现象,在掘进中坚持水文地质工作观察。

二、地温:

根据地质报告,整个勘探区地温不高,平均地温梯度小于3℃/100m属地温正常区。

第五节掘进时存在问题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在巷道掘进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水文地质工作的观察。巷道在掘进中,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施工原则。超前探巷不得少于30m。如出现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施工,及时上报矿调度,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2、加强瓦斯管理,巷道在掘进中,必须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原则。

3、巷道掘进过程中局部可能会出现褶曲构造和小断层,为了施工安全,在掘进头左帮和迎头采用锚索钻机各打1个深度为15米钻孔,共2个探放瓦斯及水文地质情况的探眼。

第三章巷道工程概括

一、巷道用途及目的:

轨道大巷掘进的目的是形成新技改运输系统,主要担负矿井的通风、行人、排矸和材料、机械设备运输等。

二、巷道掘进工程量及开工位置:

注:本表未列入水沟的工程量。

三、工程施工安排:

轨道大巷于2012年3月27日开始炮掘掘进,由湖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四、矿压观测:

1、巷道掘进中为确保安全,应坚持进行矿压观察,布置测点观察顶底板移进量、顶板离层、顶板压力、锚杆受力情况等。

2、生产技术部和施工单位配合进行定期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认真进行分析。

3、通过各种矿压观测,合理布置顶板离层仪若发现顶板及围岩压力显现超过规定数值时,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支护。

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第一节巷道断面形状及特征

一、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

由于轨道大巷为开拓准备巷道,其服务年限较长,故巷道断面选择半圆拱形。

二、巷道特征表

三、巷道断面图:

轨道大巷断面图见附图。

四、底板硬化及水沟布置:

底板硬化180mm,水沟设计在该巷道前进方向的右帮侧,位置见附图。水沟开挖宽×深=800×600mm,设计规格:宽×深=600×500mm,水沟掘砌后,加盖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规格:600×800×100mm)(见附图)。水沟铺底及两边浇筑厚度

均为100mm.盖板位置采用50角铁焊制模型预制。

五、铺设双轨道布置:

轨道大巷铺设24kg双道轨。按巷道前进方向右帮铺设的轨道中心距巷道中心线640mm,按巷道前进方向左帮铺设的轨道中心距巷道中心线960mm;轨道中心误差为±50mm;巷道拱基线距轨面1180mm,距巷道硬化底板1320mm。轨面距硬化底板140mm。铺设的轨道轨距为600mm,轨缝≤5mm,两轨轨面高低差不大于5㎜。铺设水泥道枕,轨枕间距为700mm (中-中)。误差±50mm。轨道中间用石子进行充填。

六、安装11#矿用工字钢布置:

工字钢底面至硬化底板安装高度为2600mm,11#工字钢安装之前要标好巷道中线和腰线,以作为安装的基准线。确定每根工字钢的中心位置,并用自喷漆喷设安装十字线。工字钢的加工根据现场固定好的托沟而测得的实际尺寸加工。加工好后编号对号进行安装。每间隔6m安装一根11#工字钢,11#工字钢采用Φ24mm展开长度1650mm的托钩固定,每个托钩使用2卷k2355锚固剂。横梁和托钩刷环氧树脂漆(底一面二)。

七、风水管路、风筒及电缆布置:

风水管路、风筒铺设在巷道的左帮侧11#工字钢上。

风筒要求做到逢环必挂,不得出现死弯。

电缆应用电缆钩吊挂在巷道的右帮侧,且距底板2.6m,要求电缆吊挂平直。信号线应在电缆上方,监控线在信号线上方,间距不小于100㎜。

八、避难硐室

1、避难硐室设在工作面迎头40m以外,轨道大巷每80米设置一个;

2、硐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深度不得超个3m,宽度不得低于2m,但必须保证每人占有面积不得少于0.50m2;

3、硐室内支护必须完好,并安设一台与矿调度室直通电话;

4、硐室内安设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压风自救袋不得低于8个,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0m/min。

5、压风自救装置

A、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压缩空气管道上;

B、长距离巷道中应每隔50米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C、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可供8个人使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少于0.3m3/min。

D、距工作面20-40米的位置安设二组压风自救装置。

6、供水施救装置

A、供水施救装置安装在供水管路;

B、距工作面20-40米的位置安设一组供水施救装置;

C:供水施救装置上并安装有过滤装置。

九、锚杆支护材料选形计算:

由于巷道在岩巷中掘进,因此巷道围岩相对较稳定。巷道形状采用半圆拱形,掘进宽度为5.2m。锚杆选择计算如下:锚杆长度:L=N(1.5+W/10)

式中:L—锚杆总长度(m),

N—围岩影响系数,取0.9,

W—巷道跨度取5.2m。

则:轨道大巷锚杆长度L=0.9×(1.5+5.2/10)=1.818m

锚杆间距:M=0.9/N=0.9÷0.9=1.0m

锚杆直径:d=L/110=1.818÷110=16.527mm

综合上述计算,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巷道拱顶、帮部采用直径为20mm,长度为2200mm的左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

第二节巷道支护形式

一、永久支护:

轨道大巷根据巷道围岩状况,永久支护均采用锚网索喷联

合支护。顶帮锚杆均使用Φ20×2200mm的左旋螺纹锚杆,每根锚杆使用2卷树脂锚固剂一支K2355(在内)、一支M2355(在外),锚杆呈“矩形”布置,间排距为800×800mm,锚索使用Φ17.8×7300mm,每根锚索使用3卷树脂锚固剂两支K2355(在内)一支M2355(在外)。锚索呈“矩形”布置,间排距1000*1600mm。

喷层厚度为100 mm。

如遇特殊情况,如顶板破碎、断层、无炭柱等情况时,除要及时缩小循环进度,并采用超前锚杆加大支护强度或U型钢套棚支护。

二、支护材料:

1、锚杆:巷道锚杆采用Φ20×2200 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采用Φ20×2500 mm超前锚杆间距为200*400mm)。

2、药卷:锚杆采用K2335型、M2360型锚固剂各一卷。

3、托板:采用规格为150×150×10mm方形铁托板。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水泥、砂子、石子的体积比为1:2:2。水泥采用普通硅磷酸盐水泥,标号为425#。砂子采用中(粗)砂,要求含土率不超过3%。石子采用直径为5~10mm,要求无任何杂质。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

煤矿巷道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五号交岔点。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五号交岔点为16号煤二号无极绳车场服务。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巷道设计长度:五号交岔点长16.525m,掘进体积515.5m3; 2、服务年限:117.7年。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图纸会审记录及开工报告 经过建设单位、监理、设计院及施工单位共同会审过的五号交岔点图纸及开工报告。批准时间为2009年4月30日。 二、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 工程科于4月29日提供的五号交岔点地质预测剖面图。 三、施工作业计划 骆驼山项目部4月30日下达的五月份施工计划。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骆驼山煤矿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煤矿,井田位于乌海市海南区,由乌海至公乌素矿区的海拉铁路支线呈南北向纵贯井田中部。丹~拉(丹东~拉萨)高速公路从本井田中部通过。 地势东高西低,区内常年地表无水流,地形坡度较大,沟谷发育,地形不利于积水。区内多系残丘、孤山、古砾石地形,局部地段有风积沙。 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的工程无影响。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附表: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根据16煤轨道巷开口现已揭露的地质资料表明,五号交岔点在16#煤与砂质泥岩中施工,顶部主要以砂质泥岩为主,起拱线以下为16煤,煤层倾角3o,局部破碎,属不稳定顶板。 第三节地质构造 该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五号交岔点区内地层较平缓,走向近南北,施工范围内无断层等地质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预计五号交岔点煤岩中无水。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五号交岔点起点位于四号交岔点向前87.154m处,五号交岔点长16.525m,掘进体积为515.5m3;1-1断面掘进断面为20.1m2,掘进宽度5200mm,掘进高度4420mm;2-2断面掘进断面为11.4m2,掘进宽度3400mm,掘进高度3720mm;3-3断面掘进断面为42.2m2,掘进宽度8530mm,掘进高度5865mm。五号交岔点坡度为3‰,巷道布置见平面图。 附图一:五号交岔点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支护方式 一、永久支护 五号交岔点永久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加锚索支护。锚杆杆体材料采用Φ20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600×600mm,菱形布置;规格为Ф20×2200mm,锚深2150mm,锚杆外露长度为50mm;锚固剂采用树脂药卷,规格为MSZ28/35,每根锚杆使用三卷,采用端头支护锚固力不低于50KN(锚

6煤轨道上山作业规程2014.8.14

第一章编制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6煤轨道上山。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目的:形成运输系统。 用途:满足井下矿井运输、管线敷设、行人、通风的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设计长度:385.9 m。 服务年限:30年。 四、预计开工、竣工时间 本巷道自2014年5月 29 日开工,预计2014年12月竣工。 五、巷道平面布置 附图(一):6煤轨道上山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6煤轨道上山剖面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编制依据 《6煤轨道上山设计与地质说明》 二、其它技术规范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 3、《各工种操作规程》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本工作面为6煤轨道上山掘进工作面。周边为6煤胶带上山、6煤回

风上山、6煤轨道石门及ZK302水文地质钻孔、陷落柱与F1号断层。 详见附图(三):井上下对照图。 (表一)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第二节地质构造 本巷道掘进范围内煤岩层整体为单斜构造,走向25~30°、倾向115~120°、倾角0~13°。根据三维地震报告显示,工作面掘进范围内可能有陷落柱,工作面北侧发育有F1号断层,断层走向260~270°、倾向350~360°、倾角65°、落差约6m。 根据瞬变电磁探测结果,可能发育有X3号陷落柱的掘进范围内没有明显低阻异常区,该陷落柱大量含水的可能性较小,由于物探的局限性和多解性,掘进过程中仍应做好防、排水等相关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由于勘探不足,对地质构造的控制程度不够,掘进前方不排除有小型向斜或断层等地质构造发育,施工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帮顶淋水、

煤矿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轨道大巷延伸已施工至P3测点前44.5m,根据生产需要,需变更支护方式为4.6m锚网索支护,为保证掘进期间施工安全,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附图1:轨道大巷延伸施工平面图二、施工方法及要求 (一) 掘进期间不再采用4.2m“M5钢带”,由4.6m“T140H高凸强力T型钢带”代替原钢带进行顶部支护。 (二) “T140H高凸强力T型钢带”规格为:钢带长度4.6m,钢带厚度10mm,孔径32mm,孔距800mm。 (三) 钢带使用时“凹槽”面向正顶,巷道断面由4.2m变更为 4.6m,变更后以巷道前进方向右帮齐,左帮扩刷0.4m。 三、永久支护及临时支护 (一) 原支护形式:巷道顶部采用4.2mM5钢带+金属网 +Ф22mm×L2400mm左旋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支护;帮部采用Ф20mm×L2200mm右旋树脂锚杆+钢筋梯+金属网+塑编网支护,锚

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锚固剂使用2卷,外侧1卷用 MSZ2350(中速)锚固剂,里侧1卷用MSK2350(快速)锚固剂。 金属网采用14#(或12#)铁丝连接,扭结不少于3圈,铁丝扭结头外露不超过30mm,朝向内侧,连网间距≤300mm;塑编网搭接100mm,并用连网绳扎好,铺设平整,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 30mm。 (二) 变更后支护形式:巷道顶部采用4.6mT140H高凸强力T型钢带+金属网+Ф22mm×L2400mm左旋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支护;帮部采用Ф20mm×L2200mm右旋树脂锚杆+钢筋梯+金属网+塑编网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锚固剂使用2卷,外侧1卷用MSZ2350(中速)锚固剂,里侧1卷用MSK2350(快速)锚固剂。 金属网采用14#(或12#)铁丝连接,扭结不少于3圈,铁丝扭结头外露不超过30mm,朝向内侧,连网间距≤300mm;塑编网搭接100mm,并用连网绳扎好,铺设平整,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 30mm。 附图2: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前断面图附图3:轨道大巷延伸支护变更后断面图(三) 临时支护 1、采用吊环式前探梁临时支护,前探梁为4根管径不小于2吋长度4.0m的无缝钢管,管壁厚度不小于4mm;吊环采用钢板

1400大巷掘进作业规程概论

华坪大华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大凉煤矿 掘进作业规程掘进面名称:1400大巷 单位:掘进队 编制人: 技术负责: 矿长: 2013年2月 16日编

一、概况 1、一般情况: 2、规程编制依据(采区设计、上级批准文件及矿技术主管决定等): 本规程根据《大凉煤矿初步设计》及矿生产实际,经矿生产调度会讨论决定编制。 3、地质情况简述(说明遇有小窑、断层、透镜体及其它变化情况): 该巷道掘进时地质构造简单,掘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断层和。局部巷道顶板破碎,给支护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巷道煤层、围岩特征及柱状图 1、巷道煤层和围岩特征(文字描绘): (巷道煤层和围岩特征) 巷道顶板有一层0.2m左右的泥质粉沙岩伪顶,直接顶为粉砂岩,巷道掘出后必须及时支护。 2、柱状图:

3、巷道断面形状及规格尺寸:(图中标注尺寸为巷道净断面单位:mm ) 说明:①、巷道净高(自轨面起)为2m ,净宽为2.4m ;②、临时支护为前探支护;永久支护为锚杆支护,局部顶板破碎的采用锚杆加锚网;③水沟布置在巷道的下帮,水沟深度自枕木面下深0.3m ,宽度为0.3m ;④、在施工中巷道两壁要打挂装眼,其高度自轨面起不小于1.7m ,其深度煤巷不小于0.5m ,岩巷不小于0.3m ;

4、在煤岩层中的位置(文字说明): 该巷道沿C a 煤层层位掘进。 1 三、架木支护巷道图及说明 1、支护图: (1)、前探支护断面图、剖面图 说明:①、前探支护用8Kg/m的两根钢轨,长4.6m,用铁链捆在靠近迎头的两排锚杆上,探出部分铺上背板。铁链不能捆太紧,以便工作面推进,钢轨不得使用弯曲的前探梁。②、永久支护距离工作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大于2m;③、前探支护好后,最前面的前探梁板距离工作迎头的最大空顶距离不得大于0.1m。 (2)、锚杆支护断面图、剖面图、平面图(单位:mm)

机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机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目录 封皮―――――――――――――――――――――――――― 审批意见―――――――――――――――――――――――――― 作业规程审批记录―――――――――――――――――――――― 贯彻记录―――――――――――――――――――――――――― 正文 目录――――――――――――――――――――――――――――.1 第一章工程概况――――――――――――――――――――――.2. 第一节概述――――――――――――――――――――――――.2. 第二节编制依据――――――――――――――――――――――.2. 第三节煤层特征及地质情况―――――――――――――――――.2. 第二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4. 第一节巷道布置――――――――――――――――――――――.4. 第二节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5 第三节支护方式――――――――――――――――――――――.9. 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11. 第五节管线吊挂及轨道铺设―――――――――――――――――.12. 第六节通风设计――――――――――――――――――――――.12. 第七节安全监控的选型和管理制度――――――――――――――.14. 第八节掘进工作面隔爆设施设计―――――――――――――――.15. 第三章劳动组织、循环作业图表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 第一节劳动组织――――――――――――――――――――――.16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16. 第三节技术经济指标――――――――――――――――――――.17. 第四章生产系统――――――――――――――――――――――.18. 第一节运输系统――――――――――――――――――――――.18. 第二节供应系统――――――――――――――――――――――.18. 第三节压风系统――――――――――――――――――――――.19. 第四节排水系统――――――――――――――――――――――.19. 第五章安全避灾――――――――――――――――――――――.20. 第一节灾害预防和处理―――――――――――――――――――.20. 第二节安全避灾――――――――――――――――――――――.20.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21.

52204轨道顺槽作业规程概论

52204巷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52204回风顺槽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1、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82204综采工作面运料、回风系统。 2、用途:满足82204材料运输、通风、行人、管路敷设等需要。 3、性质: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是沿22#煤层底板掘进。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52204回风顺槽巷设计长度:2400 m,已掘81m,剩余2319m待掘。 2、服务年限:82204工作面回采结束。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预计开工时间为2015年3月11日,竣工时间为2015年11月1日。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 1、 22#煤层上距22-1号煤层7.25~29.60m,平均21.11m,煤层厚度2.17~7.73m,平均5.34m,含夹矸1~7层,一般为3-5层,结构复杂,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粗粒砂岩,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 2、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22#煤层顶、底板情况

二、其它地质情况: 1、瓦斯 22号煤层属瓦斯煤层(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3】47号文件批复瓦斯鉴定报告—通风科)。 2、煤尘 据矿方2010年7月采取22号煤层煤样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为:22号煤层火焰长度为>400mm,加岩粉量为80%, 22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3、煤的自燃 该矿于2010年4月13日采取22号煤层煤样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煤的自燃倾向性试验结果为:22号煤层自燃等级为Ⅱ类,自燃倾向性属自燃。 4、地温、地压 据地质报告,井下末发现有地温地压异常情况,本区属地温地压正常区。 第三节地质构造 该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在井田南部,伴有一宽缓的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地层平缓,倾角一般为8°~12°,各含煤地层沿走向及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工作面有少量断层,无岩浆岩活动的影响,属构造简单类型。 第四节水文地质 根据集中辅运大巷、集中胶带运输大巷、集中回风大巷的掘进情况,该区域底板无涌水。根据附近钻孔资料、相邻集中辅运大巷实揭地质资料及22#底板等高线分析,该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简单,顶板比较稳定,产状平缓,但也不能排除小落差断层导致局部顶板有少量涌水出现。52204工作面四周为实体煤,因资料不祥,不能排除以往小窑对下层煤是否开采破坏,52204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根据矿井开采情况,井下正常涌水量5m3/h。井田22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型。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西翼轨道巷施工作业规程

××建设工程公司××项目部 西翼轨道上山施工 作业规程 编制:3333 审核:33 施工单位:工程公司××项目部 编制日期:二零一三年四月一日

施工项目部会审意见 1、施工队组开工前必须认真学习本规程,须考试合格方可入井工作。 2、井口必须设置专人检身。 3、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向工程公司、33煤业调度室汇报。 二O一三年四月一日

施工规程会审单(西翼轨道上山) 编制年月日安全经理年月日质量经理年月日机电经理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项目部负责人年月日

编制单位:××建设工程公司××项目部 编制时间:二O一三年四月一日 施工规程报审表 编制人:33 审核人:33 负责人:33 审批部门 总工办: 质标办: 计划科: 机电科: 质检科: 安监处: 分管经理: 安全经理: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建设工程公司××项目部 编制时间:二O一三年四月一日 施工规程报审表 编制人:33 审核人:33 负责人:33 审批部门 调度室: 工程科: 机电科: 通风科: 安监科: 生产经理: 安全经理: 机电经理: 总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巷道名称及施工目的 (1) 二、编制作业规程的依据 (1)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1) 一、矿井四邻关系 (1) 二、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及地质情况 (2) 三、工作面位置 (2) 四、煤(岩)赋存特征 (2) 五、地质构造 (3) 六、水文 (4) 七、瓦斯、煤层自燃倾向及爆炸危险性 (5) 八、气象及地震情况 (7) 九、地温、地压 (7) 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 (8) 一、巷道布置 (8) 二、支护设计 (8) 三、矿压观测 (8) 四、支护形式及材料 (10) 五、设计断面及几何尺寸 (11) 六、支护参数、材料规格 (11) 七、支护说明 (11) 八、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4) 九、每米巷道支护材料消耗量 (15) 第四章施工工艺 (16) 一、施工方法 (16) 二、凿岩、爆破方法 (18) 三、装载及运输 (18) 四、管线敷设 (19) 五、破岩、装岩、运输、支护设备工具一览表 (19) 六、文明生产要求 (20) 第五章生产系统 (20) 一、通风系统 (20) 二、压风系统 (22) 三、瓦斯防治 (22) 四、综合防尘 (24) 五、防灭火 (25) 六、供电系统 (25) 七、供排水系统 (26) 八、照明、通信和信号系统 (26) 第六章矿井探放水 (27) 一、探放水组织设计 (27) 二、探放水三项制度 (29)

渝阳煤矿巷道掘进作业规程模板

渝阳煤矿巷道掘进 作业规程 1

渝阳煤矿巷道掘进作业规程 巷道名称: S1807( N) 运输巷 编制: __ 徐刚______ 审核: __ 张和栋______ 总工程师: __ 周政林______ 二00七年六月十三日

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S1807( N)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3.《S1807( N) 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设计》图号S1140-158-1( G2) 。 4.《重煤集团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试行) 》及其执行说明。 5.渝阳煤矿《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编。 6.《松藻煤电公司关于印发加强顶板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松煤电发〔〕183号。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一节巷道位置及用途 (1) 第二节巷道工程特征 (1) 第三节地质情况 (1) 第二章主要生产安全系统 (2) 第一节运输系统 (2) 第二节通风、监测、防尘、消防系统 (3) 第三节供电、供风、供水、排水、通讯系统 (4) 第三章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5) 第一节施工方法 (5) 第二节施工工艺 (6) 第三节施工设备及施工工具 (7) 第四节巷道支护 (7) 第四章施工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第一节作业方式与循环方式 (9) 第二节劳动组织 (9)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第五章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10) 第六章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13) 第一节一般规定 (13)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第二节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13) 第三节灾害防治措施 (20) 第四节安全组织保障措施 (21) 1

作业规程封皮、批签表

东沟煤业有限公司 采区轨道大巷施工作业规程 工程名称:采区轨道大巷 施工单位: 施工负责人: 编制日期:2012年 7月2日

采区轨道大巷作业规程审批签字表部门或职务姓名专业及职称日期编制人 生产技术部 地测部 通防部 通防副总工 机电部 安全部 通防经理 机电经理 安全经理 生产经理 总工

轨道大巷开拓施工作业规程会审意见表作业规程名称轨道大巷作业规程会审时间2012.7.3 杨润生郝洪富梁晶贾作岭周洪礼王树青会审人员 李军邵承武冯吉永冯忠利王文辉杨立国 会审意见: 1、对工程有变化除作业规程外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2、没有遇地质构造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如过断层的措施。 3、组织机构要加进去,包括管理人员 4、防治水措施要描述清楚,地质水文预防预报,可用物探钻探等手段,钻探设计措施没章节内容。 5、要制定防止冒顶堵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6、要制定各种运输方式的安全技术措施。如耙岩机、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轨道矿车及提升运输等安全技术措施。 7、要制定文明施工的保障措施。 8、一通三防细化,如通风设施的保护、一炮三检和四人联锁放炮制要说明。火工品的管理、运输、使用规定不明确。 针对以上会审意见,立即对规程补充、修改、完善,签字下发,组织学习规程。

轨道大巷开拓施工作业规程复审意见表规程名称采区轨道大巷施工作业规程复审时间2012.8.15 杨立国杨润生郝洪富梁晶冯忠利冯吉永复审人员 贾作岭周洪礼王树青李军邵承武 复审意见: 1、北翼轨道大巷作业规程,质量标准化内容不完善。 2、每月必须对作业规程组织复查和规程兑号工作,做为制度进行考核,生产技术部负责进行督导、组织落实。 3、要求开拓三队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作业规程,要求每月进行规程贯彻学习,有规程贯彻记录,本人签字。规程有培训考试,考试成绩进行登统与试卷统一备案。 4、要求开拓三队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执行说明,补充完善作业规程质量标准化内容。工程质量标准按《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补充完善,掘进文明生产标准对照十项内容逐条完善。

278掘进巷道作业规程.

元宝山区永兴煤矿掘进作业规程 278掘进巷道作业规程 编制人:张庆 施工日期:2014.02.20 规程审批人员签字 规程编制: 矿长: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通风科长: 井(队长: 201年月日 参加学习人员登记表在册人:主持人:日期:年月日姓名签字姓名签字姓名签字 一、掘进区的基本情况: 1、煤层:永兴煤矿现开采上侏罗系老年褐煤。井田东西走向长平均680m,南北倾斜宽平均244.12m,面积为0.166km2。煤层平均厚24.0米。煤层赋存条件属单斜构造。

2、位置:该区两个掘进工作面,为+280水平(14061-1采煤工作面的接续工作面。拉门点在278三台皮带运输巷中部靠近机电硐室位置,运输顺槽布置在6-8煤层底板,沿走向向北按17°水平掘进;回风顺槽在6-8煤层底板,与运输顺槽同向掘进,掘至适合位置而后拉开切眼。采煤工作面形成后,运输顺槽长120米,回风顺槽长120米,切眼长30米,该工作面面,3600平方米。 3、岩性:掘进工作面煤层倾角29°,煤层平均厚度2.0米。煤层顶板、底板岩性主要为砂岩、炭质岩及灰色页岩,属软——半坚硬岩类。通常条件下有一定的页岩,厚1——3米节理较发育,遇水易软化崩解。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4、涌水量:矿井正常涌水量46.2m3/h,经过净化后可做井下消防洒水及场地、道路洒水,余下水量排至地面排水沟。 5、瓦斯:2012年9月11日经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鉴定(报告编号为:内安C/WSJD12/D-0014,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并经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13]448号文件批复。 6、煤尘爆炸性:2012年10月15日由赤峰矿安检验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煤尘爆炸及自燃倾向鉴定,鉴定结论为煤尘具有爆炸性,属 Ⅱ类自燃。 二、巷道布置 工作面运输顺槽沿6-8煤层底板+270水平布置,回风顺槽沿6-8 煤层底板+270水平布置,开切眼沿煤层顶底板水平布设,其巷道长 度及支护形式如下: 序号巷道名称支护形式长度(m 1 +270运输顺槽矿用工字钢梯形支护120

轨道上山作业规程讲解

庆源煤业有限公司金河煤矿轨道上山巷作业规程 矿长: 技术负责人: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编制:

2013年9月15日规程会审记录

安全措施贯彻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况 (5) 第二章、编写依据 (5) 第三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5) 第四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8) 第五章、施工工艺 (11) 第六章、生产系统 (15) 第七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24) 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4)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服务年限等 本规程所施工的巷道为轨道上山,位于矿井东北方向、1240避难硐室东南侧。该巷道主要用于解决矿井设备材料运输和进风,设计长度538.78m,巷道坡度19°,服务年限30.53年,预计2013年4月30日开工。 二、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重点说明的问题 轨道上山中线必须用点X:2873740.412、Y:35449920.521和点X:2873790.651、Y:5449343.917(用激光定向)控制,以满足将来施工的需要。 三、巷道的平面图(见附图)、剖面图

第二章编写依据 一、2013年02月21日恒鼎公司规划设计部批准的《轨道上山及绞车房(修改)施工设计》。 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三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的相对位置及相邻采区开采情况 一、巷道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采掘情况的影响。 轨道上山对应地面位于大坡梁子西南端,标高为+1600m~+1691m。该区域内无地表水源和重要建、构筑物,对工程建设无影响。 二、巷道与相邻煤(岩)层、相邻巷道之间的层位关系。 轨道上山布置在181上号煤层与182号煤层之间。东侧为1240避难硐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矿压观测。 三、老空区对工程的影 从调查及资料分析,该区域内无老空区,但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探测。 第二节岩(煤)层的赋存特征 一、该区域岩(煤)层走向北5度~15度西,倾向北东,倾角19度。18#煤层底板0-10.3米为灰色及浅灰色的砂质泥岩,10.3米-33.3米为灰及黑色砂岩和细砂岩,33.3米-49.3米为灰色及深灰色的页岩、砂岩。

关于掘进作业规程中巷道支护滞后距离的暂行管理规定20141016

关于掘进作业规程中巷道支护滞后距离的暂行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掘进作业规程中巷道支护滞后的距离,经讨论研究后,作如下规定,请技术员在作业规程编制中严格执行。 一、煤巷掘进工作面 1、综掘施工(有转载皮带):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30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50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8m,底脚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40m,皮带机里侧底脚锚杆必须在拉移皮带机尾前支护齐全。 2、综掘施工(无转载皮带):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20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30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8m,底脚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40m。 3、风镐掘进: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10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20m;帮部锚杆滞后上台阶不超过3m。 上述情况中,顶板破碎时,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两个排距;轨道滞后迎头距离:平巷不超过100m,斜巷不超过150m;临时水沟需紧跟至皮带机尾,永久水沟滞后迎头距离:平巷不超过100m,斜巷不超过150m。采用综掘机排底施工时,排底高度大于1.5米时每循环长度不超过3m,排底高度0.8至1.5米每循环长度不超过8m,排底高度小于0.8米每循环长度不超过15m。 煤巷需喷浆巷道,平巷滞后迎头不超过80m,斜巷滞后迎头不超过120m。

二、岩巷掘进工作面 1、炮掘施工(耙矸机):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15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30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28m(60耙矸机操作手把前2米)或38m(90耙矸机操作手把前2米);水沟滞后迎头不超过100m。 2、综掘施工:参照煤巷综掘(有转载皮带及无转载皮带)。 3、台车掘进: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15m,两肩窝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30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超过50m。 上述情况中,顶板破碎时,正顶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两个排距;轨道滞后迎头距离:平巷不超过100m,斜巷不超过150m;临时水沟需紧跟至皮带机尾(或耙矸机),永久水沟滞后迎头距离:平巷不超过100m,斜巷不超过150m。采用放炮排底施工,每循环长度不超过5m。 岩巷喷浆时,初喷紧跟迎头,炮掘施工时复喷滞后耙矸机不超过10米,综掘施工时复喷滞后迎头平巷不超过80m,斜巷不超过120m;台车掘进时复喷滞后迎头不超过70m。 三、本规定自2014年11月起开始执行。 刘庄煤矿 2014年10月16日

煤矿切顶卸压沿空留巷作业规程

煤矿轨道顺槽切顶卸压自动成巷
作业规程
单 位: 队 长: 编 制: 时 间:2016 年 月 日
1

1

1

目录
二、落实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 录 ........................................................................................................................... 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1 第二节 围岩特征及地质构造.................................................................................................1 第三节 留巷接续情况.............................................................................................................4 第四节 水文地质.....................................................................................................................4 第五节 瓦斯与煤尘.................................................................................................................5
第二章 施工工艺 .........................................................................................................5
第一节 巷道加固支护及挡矸措施.........................................................................................5 第二节 爆破预裂切缝...........................................................................................................10
第三章 爆破预裂切缝设备配置 ...............................................................................12
第四章 矿压监测 .......................................................................................................14
第五章 工程质量标准及评估统计 ...........................................................................17
第一节 工程质量标准...........................................................................................................17 第二节 机电设备管理及文明卫生管理标准.......................................................................21
第六章 劳动组织 .......................................................................................................22
第一节 劳动切缝作业方式.................................................................................................22 第二节 施工组织.................................................................................................................22 第三节 劳动组织.................................................................................................................22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22
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22 第二节 安全管理组织及保证...............................................................................................26 第三节 入井安全措施...........................................................................................................26 第四节 钻孔安全措施...........................................................................................................27 第五节 恒阻锚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29 第六节 锚固力试验安全措施...............................................................................................29 第七节 爆破预裂切缝安全措施...........................................................................................30 第八节 “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33 第九节 顶板支护及挡矸安全技术措施...............................................................................35 第十节 喷浆安全技术措施...................................................................................................37 第十一节 辅助运输安全技术措施.......................................................................................37 第十二节 节能环保及其他方面...........................................................................................38
第七章 避灾系统 .......................................................................................................39
第八章 规程贯彻学习和考试 ...................................................................................40
1

轨道大巷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该巷道为轨道大巷,是矿井的辅助运输大巷。井下位于我矿井田西南部,南北与原轨道大巷相接,西部为未开采煤层,东部为原轨道大巷。 二、巷道开口位置及用途 该巷道从轨道大巷80m处的小断面处开口,设计坐标方位角为340°03′05″。为了使行人、运料、通风更加方便及满足管路敷设等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巷道设计长度为180m,服务年限很长。 四、巷道平面布置图(后附)。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表一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煤层特征表表二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 煤(岩)层综合柱状图(后附)。 第三章水文地质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15#煤层顶板为发育灰色石灰岩、K2K3K4石灰岩及5—7层中粗粒砂岩,岩层含水较弱,岩性细腻质密,具有良好的隔水性。因此,掘进过程中除局部出现淋水外,各含水层对巷道施工影响不大。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本掘进工作面位于井田西南部,属770m水平。掘进长度180m,巷道均为半圆

拱断面。轨道大巷净宽为3.8m,净高为3.1m,巷道沿半煤岩巷掘进,坡度为0~2°。 巷道交岔点施工图(后附)。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其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 巷道断面:S毛=12.9㎡, S净=8.72㎡。 巷道断面图(后附)。 二、支护方式 该巷道先采用锚网梁联合进行支护,然后滞后15至20米用料石砌碹进行二次支护。 (一)锚网梁联合支护 锚网梁联合支护平面图(后附) (二)料石砌碹支护 1、该巷道使用料石砌碹进行永久支护。支护平面图(后附) 2、交岔点支护图(后附) (三)料石砌碹支护要求 1、该巷道在交岔点补打锚索,并进行双层料石砌碹支护,在顶板破碎段进行双层料石砌碹支护,其余地段进行单层料石砌碹,。 2、砌碹时先在模板上铺一层沙灰。 第三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材料

综采工作面300米老巷内维护方案

110103综采工作面老巷及维护 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110103工作面及老巷情况: 现110103工作面已回采至510米,因工作面自470米处往外老巷较多,根据地测科提供的实测图纸,分别与工作面正、斜交的老巷有13条,分别在回风顺槽距北翼轨道巷口57米、133米、140米、160米、180米、200米、257米、288米、290米、309米、333米、361米、471米段,根据掘进期间的揭露情况,所有老巷情况大致相同,巷宽2.8米,巷高2.2米,巷道上方留有1米左右的顶煤,老巷走向不规则;部分老巷内存在积水及顶板冒落的情况,需提前启封老巷,对老巷内的顶板进行维护,保证我矿的采掘衔接及工作面顺利通过老巷,具体内容如下: 二、工作面维护方案: 1、工作面停产后,将工作面所有支架全部拉至煤帮,保证支架前没有空顶情况,并且每班安排专人对工作面及超前支护进行不少于3次的维护、补液。 2、当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出现切顶现象、支架压力显现急剧增大、两顺槽超前顶板出现破碎等压力剧增现象时,工作面需采取泄压推进的方式保证工作面安全。 三、老巷内维护方案: 1、老巷启封密闭排放瓦斯必须严格按照通风科制定的启封密闭措施进行施工。 2、老巷内采用木点柱及木垛联合支护,老巷维护自工作面向北翼轨道巷依次进行,逐条进行启封、维护,维护好一条后,

需对该条老巷重新进行密闭,再启封下一条老巷进行维护作业。 3、启封密闭后,首先观察老巷内情况,如存在积水时,并且积水在巷口时,需先进行排水作业,如积水不在巷口,需先进行支护,直至支护到积水处再进行排水,老巷内没有积水时,直接进行维护作业。 4、提前将支设材料全部运输到位,先支设靠工作面侧的老巷,点柱支设从老巷口向老巷内侧进行,点柱支设排距1米,柱距1.8米,每排支设两根点柱,点柱采用φ10cm的圆木根据现场实际高度截取,点柱上方使用木托板带帽,所有点柱必须使用木楔背实。 5、点柱全部支设到位后,由里向外支设木垛,巷道内超宽段及交叉口需进行木垛支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木垛支护,木垛必须使用木楔进行背实,保证木垛支护接顶严实。 6、根据掘进期间揭露情况看,老巷内局部地段顶煤及片帮煤有冒落、垮落堵塞现象,为保证行人畅通及运输物料,对老巷内冒落的煤渣进行清理,使用洋镐人工清理,保证行人通道高度不低于1.5米。清理的煤渣均摊至前后段巷道内。 7、每一条老巷维护结束后,需对维护后的老巷进行重新密闭,防止人员误入。 8、回采过空巷期间,加强现场管理,每班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煤壁、顶板情况及所有与老巷贯通地点的三角区域顶板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处理。 四、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南回风大巷巷掘进作业规程

编号:WLSMK-ZYGS-2013-7-30 五轮山煤矿 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工程名称:南翼回风大巷 施工单位:中宇公司 编制人:邓家锋 审核人:魏为余 区长:邓炜 交接日期:2013年7月30日

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报审表 工程名称: 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致:北京合力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五轮山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完成了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的编制,并经我工区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现报给贵监理部,请予以审批。 附件: 南翼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葛广义 日期 2013.3.10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认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和执行该作业规程,在遇到断层、瓦斯异常、滴水等情况和揭煤前,必须补充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揭煤安全技术措施报矿安监、工程、通防、调度及监理审批。 专业监理工程师陈万福 日期 2013.3.10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同意实施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张耀斌 日期 2013.3.10

会审意见: 1、严格按作业规程执行; 2、加强掘进过程局部通风管理,每日区队对“三专”、“两闭锁”进行 检查并有记录台账; 3、揭煤或遇地质构造时另编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4、加强前探钻孔施工、分析汇报制度与瓦斯地质管理工作; 5、加强放炮组织管理,严格撤人、警戒站岗; 6、迎头放炮使用硬质或骨架风筒; 7、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长探,探清掘进范围内煤层层位,并且留足消 突措施超前距(不小于2m),进行揭煤准备。

会审人员签字: 施工单位:葛广义 2013年3月10日 工程部:耿成胜 2013年3月10日 安监部:张刚 2013年3月10日 机电部:陈龙珣 2013年3月10日 通防部:裴佰林 2013年3月10日 地测部:于建泓 2013年3月10日 调度室:丁海涛(代)2013年3月10日 总工程师:邰志清 2013年3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