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检验标准

形位公差检验标准
形位公差检验标准

SHWJ-00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通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种类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

示意图检验手段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

一、平面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刀尺移动方法、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1

角毛刺

、将刀口尺或直尺与被测面直此时平尺与被测面接触并靠紧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线度误差平台(一直线按图纸1

尺、刀口“—、用塞尺检

塞刀、移动刀口尺,按此方法检测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干条素线,该件的直线

度误差。

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

页第页共.

SHWJ-00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通用标准引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类别标准种类形位公差类

检验方法示意图检验手段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

方杠杆二、轴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方法、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

角毛刺

、将被测轴放在平台上,并固靠紧在方箱底侧被测平、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按图纸平台(二直线1

同时记录检测数值围内测量“—方箱杆表塞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

尺指(或用塞尺直接素线直线度误差。示测量轴与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即表可)移动、将轴旋转几个角度,按上述方4旋转被测件方取其,测量若干条素线法并计算,在整个圆周作为被测零部件中最大的误差值,方向多次测的直线度

误差。量编制审核发放日期批审定准

页第页共.

SHWJ-00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通用标准标准种类GB 1958-80

形位公差类标准类别引用标准

检验标准序号检测项目示意图检验方法检验手

一、加工类较小平面检测、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角毛刺

、将被测件用可调顶尖支撑在平2

台找A,B,三

3、调整顶尖,使被测表面最远的平台、杠(一)(利用杠与平台平行三点A,B,C,要纸按图平面度2

杆表或高度尺使A、B、C三个点杆表、顶尖求的高度相同)。

杠杆表

、用杠杆表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4

其最大与同时记录读数,行测量,

即为被测件平面度最小读数之差,误差在整个平面内测量

编制审批审定准核发放日期

页第页共.

SHWJ-00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通用标准标准种类引用标准形位公差类标准类别GB 1958-80

检验手段示意图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

二加工或焊接类较大平面的检(如:收割机平台)

、“米”字型检测法用刀口尺或直板尺在整个被测面上采“米字型方法进行检测用塞尺进行检验取其测得的最数值作为该被测零件的平面度平面差刀口尺2(二按图纸要求直尺、塞尺

、“栅格”型检测法:2用刀口尺或直板尺在整个被测平用面上采用栅格型方法进行检测,取其测得的最大数塞尺进行检验,值,作为该被测零件的平面度误差。

核制编审批准发放日期审定页第页共.SHWJ-00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通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标准种类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示意图检验方法

两点测量法也称直径法、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进行测角毛刺、用千分尺(内径表)直接测在被测件被测的直径(孔同一截面内按多个方向测量直径

量多

寻求各个方向测得的变化情况千分尺(内圆度“о3

表、或卡(最大值减数中的最大差值之半即为该被测截面的单个小值之半)圆度误差。

、按同样方法在轴向上测若干个3取各截面上测得差值中最大截面,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的差值之半,差。批准发放日期编制审核审定

页第页共.

SHWJ-00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通用标准标准种类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类别序号检验方法检验手段示意图检测项目检验标准

两点法(或直径法在轴向取多个、用内径表(或外径千分尺)面进行测

并读的尺寸量内(或外径数值记千分尺(内圆柱按4

表)、或卡尺”“/о/ 求

、按同样方法,在径向和轴向测2在同一截面内旋转测量2-3次取其全量若干个截面并记录读数,部测量数值的最大和最小读数差之半,作为该被测件的圆柱度误差。

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

页第页共.

SHWJ-00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通用标准标准种类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类别

检验方法检验手段示意图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

按规定(或半径规将轮廓样方向放置在被测零件上,并靠紧

样板与被测面之间的间隙即为线轮廓塞尺样板根据光被测面的线轮廓度误差5径“⌒,取其法估读(或用塞尺检测)大间隙作为该零件的线轮廓度误差。检测塞尺样板

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

页第页共.

SHWJ-00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形位公差标准(GB1184-80)

形位公差标准(GB1184-80) 机械制造中形位误差与圆柱面的尺寸误差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要考虑,哪些切削表面应加以较严格的控制,并在图样上注出其极限数值。这是由零件在机器上的位置、功用和装配精度要求来决定的。 零件上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在间隙配合中会使间隙分布不均匀,接触不良,从而降低配合精度,加快磨损,减短使用寿命;在过盈配合中,则会使配合各处的过盈量大小不一,影响连接强度。 零件表面的位置误差,除影响配合以外,还影响机器的装配精度及工作时的运动精度。 1、形位公差等级和数值的选用原则 在GB1184-80中,除位置度用计算得出外,对形位公差规定了12个等级,其中,9~12级的数值较大,可以不再图样上一一标注,而对选定的等级在图样中加以说明。 对于需要在图样中加以较严格控制的形位公差值,应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考虑加工的经济性和零件的结构、刚性等因素选定,并需注意下列情况。 1)在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 2)圆柱表面的形状公差值(轴线的直线度除外),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3)平行度公差值应小于其相应的距离公差值。 4)对于下列情况,考虑到加工难易程度和其他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下,适当降低1~1级选用。 A.细长比较大的轴和孔; B.孔相对于轴; C.距离较大的轴或孔; D.宽度较大(一般大于1/2长度)的零件表面;

E.线对线和线对面相对于面对面的平行度及垂直度。 2、形状公差标准 直线度、平面度

圆度、圆柱度

3、位置公差标准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

形位公差检测方法

一、轴径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孔径 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 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 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的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 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的分度误差。 2.直接测量:用角度仪、电子角度规测量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棱镜等具有反射面的工作角度;用光学分度头测量工件的圆周分度或;用样板、角尺、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角度零件。 3.间接测量: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正弦规、滚柱和钢球等,也可使用三坐标测量机。 4.小角度测量:测量器具有水平仪、自准直仪、激光小角度测量仪等。 六、直线度

形位公差分类标注的国家标准

箱引找— 形位公差符号一 泵准代号 —形住公差数值 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的形状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共 14个,它 们的名称和符号如下表所示 类 分 号 符 目 项 ffi 特 号 符 度 直 - 位萱公整 度 行 ■7 〃 ME 面 ¥ 口 苜 丄 度 斜 傾 ◎ 度 对 二 > A Q 跳 圆 7 00 05 A 1

h为图中字高

单一姜宣 枪廓度 £7 岂.亠 置 轮JS --------- 面轮罩度 皐一要隶 世关聆聲 案 有或无 特征頊目 适用要素 有无基旌 平行度 丄 有 诫料度 L 同轴虞 ◎ 位置度 有感无 凰跳动 / 全跳动 y 育 形位公差的定义 直线度-所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公差由两条平行线形成的区域来指定 平面度-表面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平面上,公差由两个平行平面形成的区域来表示 圆 度-表面上所有点都在圆周上。公差由两个同心圆限制的区域来指定 圆柱度-旋转表面上的所有点都与公共轴等距。圆柱公差制定了两个同心圆柱所形成的公 差区域,此旋转表面必须在此区域中。 轮廓度-控制不规则的表面、线条、弧形或普通位面的定义公差方式。轮廓可适用于单个 线条元件或者零件的整个表面。轮廓公差指定了沿着实际轮廓的唯一边界 倾斜度-表面与轴处于指定角度的情况(与数据平面或轴的角度不是90度)。公差区域是由 两个平行平面定义的,这两个平行平面与数据平面或轴成指定的基本角度。 公菱甘征项目 直钱度 a 公羞 定向 11 § 定位

形位公差项目的作用与识读

形位公差项目的作用与识读 发表时间:2009-12-24T10:04:19.65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上旬刊供稿作者:邱放[导读] 形位公差项目是机械制造中必然涉及到的一类保证零件精度的控制项目邱放(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形位公差项目是机械制造中必然涉及到的一类保证零件精度的控制项目。对初学者来说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正确地识读形位公差项目也是每个从事机械零件加工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零件的几何要素轮廓要素中心要素 在机械制造中,由于机床精度、工件的装夹精度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工后的零件不仅会产生尺寸误差,还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即零件表面、中心轴线等的实际形状和位置偏离设计所要求的理想形状和位置而产生误差。零件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同样会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互换性。因此零件上除了规定尺寸公差来限制尺寸误差外,还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来限制形状和位置误差,以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 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在机械制造中,标注形位公差项目是为了体现零件设计的意图;识读形位公差项目是为了对设计意图充分理解和实现对零件正确的加工。 在零件加工前,首先应该是读图。也就是根据《机械制图》的知识读懂图纸上零件的真实形状,在读图无误的前提下,来识读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对零件加工要求的内容。 如何理解零件图纸上形位公差项目的意义呢? 就形位公差而言,要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零件的几何要素。各种零件尽管形状特征不同,但均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几何体,而基本几何体均由点、线、面构成,这样,我们就可把零件看成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几何要素,这些点、线、面称之为几何要素。零件的形位误差就是关于零件各个几何要素的自身形状和相互位置的误差,形位公差就是对这些几何要素的形状和相互位置所提出的精度要求。 几何要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其中,按几何特征可以分成两种:即轮廓要素、中心要素。对这两种几何要素的理解是读懂形位公差项目的基础和关键。 什么是轮廓要素呢?轮廓要素是指构成零件外形的能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线、面。通俗的说,就是一个零件上可以被人们所能触摸到的点、线、面。这样,就可以很快地理解、掌握轮廓要素的概念了。 什么是中心要素呢?中心要素表示的是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的点、线、面,这个概念是建立在轮廓要素概念的基础上,其实质是指轮廓要素对称中心的点、线、面,通俗的理解也可以这样认为:是我们的手所不能触摸到的、通过模拟而体现出来的、构成轮廓要素对称中心的点、线、面。 对轮廓要素、中心要素的理解,是标注和识读形位公差项目的基本前提和必备知识。 在读零件图时,当零件的几何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形位公差代号的指引线箭头或基准符号的连线指在表示相应轮廓要素的线上或该线的延长线上,并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附图:Φd1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标注在轮廓要素上并与尺寸线错开);Φd1台阶面的垂直度公差(标注在轮廓线的延长线上)。这样,在识读时就可以把握这样的原则:轮廓要素既然是手可触摸到的,当然形位公差项目的指引线箭头可以直接指向它了。 当零件的几何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形位公差代号的指引线箭头或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该要素轮廓的尺寸线对齐。如附图中的同轴度公差(其代号的指引线箭头与尺寸线Φd2对齐;基准符号的连线与尺寸线Φd1对齐)。这样,在识读时就可以把握这样的原则:中心要素既然是手不可触摸到的,当然形位公差项目的指引线箭头不可以直接指向它了,而应指向与该中心要素所在的轮廓的尺寸线对齐的位置;基准要素的识读同样如此: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表示基准的中心要素所在的轮廓的尺寸线对齐。 掌握了形位公差项目的标注原则,也就掌握其识读的方法。总的方法有两点:一是判断零件的几何要素是轮廓要素还是中心要素;二是若是轮廓要素就按轮廓要素的标注方法识读,若是中心要素就按中心要素的标注方法识读。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抓住其关键点,形位公差项目的识读也是如此。掌握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两个关键点,就可迅速准确地读出形位公差项目的意义,为岗位工作的完成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胡荆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6. [2]杨昌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3版.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材料相关)

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关性要求规定了五种,即: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公差原则的选用跟行业无关。 独立原则一般用于非配合零件,或对形状和位置要求严格,而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场合。如印刷机的滚筒,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柱度要求高,以保证印刷清晰,因而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而其尺寸公差则按未注公差处理。 包容要求主要用于机器零件上的配合性质要求较严格的配合表面。如回转轴的轴颈、滑动套筒和孔、滑块和滑块槽等。 最大实体要求常用于对零件配合性质要求不严,但要求顺利保证零件可装配性的场合。 最小实体要求常用于保证零件的最小壁厚,以保证必要的强度要求的场合。 可逆要求只用于被测要素,不用于基准要素。 转] 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 (2010-03-05 10:42:26) 转载 分类:机械专业学习 标签: 形位公差 包容原则 最大实体原则 杂谈 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关性要求规定了五种,即: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公差原则的选用跟行业无关。 独立原则一般用于非配合零件,或对形状和位置要求严格,而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场合。如印刷机的滚筒,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柱度要求高,以保证印刷清晰,因而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而其尺寸公差则按未注公差处理。 包容要求主要用于机器零件上的配合性质要求较严格的配合表面。如回转轴的轴颈、滑动套筒和孔、滑块和滑块槽等。 最大实体要求常用于对零件配合性质要求不严,但要求顺利保证零件可装配性的场合。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 目的: 二. 范围: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四. 尺寸检验原则 1.基本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最短尺寸链原则: 4.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 6.其他规定 五.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2.湿度 3.清洁度 4.振动 5.电压 六. 外观检验 1.检验方法 2.检验目距 3.检测光源 4.检测时间 5.倒角、倒圆 6.批锋、毛刺 7.伤痕 8.刀纹、振纹 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 10.污渍 11.砂孔、杂物、裂纹 12.防护包装

七.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基本要求 2.检验方法: 3.测量方向 4.测量部位 5.取样长度 八.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1.基本要求 2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1.基本要求 3.检测方法 十.螺纹的检验 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2.单项检验 十一.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 1.来料检验 2. 成品检验计划 十二.判定规则 附注: 1.泰勒原则

一. 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Q/HXB 3000.1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Q/HXB 200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XB 2005.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形位公差分类标注的国家标准

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的形状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共14 个,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如下表所示。

形位公差的定义 直线度- 所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公差由两条平行线形成的区域来指定 平面度- 表面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平面上,公差由两个平行平面形成的区域来表示。 圆度- 表面上所有点都在圆周上。公差由两个同心圆限制的区域来指定。 圆柱度- 旋转表面上的所有点都与公共轴等距。圆柱公差制定了两个同心圆柱所形成的公差区域,此旋转表面必须在此区域中。 轮廓度- 控制不规则的表面、线条、弧形或普通位面的定义公差方式。轮廓可适用于单个线条元件或者零件的整个表面。轮廓公差指定了沿着实际轮廓的唯一边界。 倾斜度- 表面与轴处于指定角度的情况(与数据平面或轴的角度不是90度)。公差区域是由两个平行平面定义的,这两个平行平面与数据平面或轴成指定的基本角度。

垂直度- 表面或轴与数据平面或轴成直角的情况。垂直公差指定了下列情况之一:由垂直于数据平面或轴的两个平面定义的区域,或者由垂直与数据轴的两个平行平面所 定义的区域。 平行度- 表面与轴上所有点与数据平面或轴等距的情况。平行度公差指定了下列情况之一:平行于数据平面或轴的两个平面或线定义的区域,或者其轴平行于数据轴的圆柱 公差区域。 同轴度- 旋转表面的所有交叉可组合元素的轴,是数据特征的公共轴。同心度公差指定了其轴与数据轴一致的圆柱公差区域。 位置度- 位置度公差定义了允许其中中心轴或者中心平面偏离真正(理论上正确)位置的区域。基本尺寸建立了从数据特征和相互关联的特征之间的真正位置。位置误差是, 特征与其正确位置间,总的可允许的位置偏移量。对于孔和外部直径这样的圆柱 特征来说,位置度公差通常是特征轴必须在其中的公差区域的直径。对于不是圆 的特征(如槽和短小的突出物)来说,位置度公差是特征的中心平面必须在其中的公 差区域的总宽度。 圆跳动- 提供对表面圆形元素的控制。当零件旋转360度时,该公差是独立应用在任何圆形的计量位置上,应用于在数据轴周围所构造的圆跳动公差,控制了圆度和同轴 度的累计变化。当应用于垂直于数据轴所构造的表面时,它控制平面表面的圆形 特征元素。 跳动- 提供所有表面元素的复合控制。当零件旋转360度时,此公差同时应用于圆形和长轴形特征。当应用于在数据轴周围构造表面时,全跳动控制了圆度、圆柱度、直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

第四章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位置公差带及其特点 位置公差包含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这三类公差项目的公差带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定向公差带 定向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及理论正确尺寸(角度)确定。当理论正确角度为0o度时,称为平行度公差;为90o时,称为垂直度公差;为其他任意角度时,称为倾斜度公差。这三项公差都有面对面、线对线、面对线、和线对面几种情况。表4-1列出了定向公差各项目的公差带定义、标注示例和公差带图。 特征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 平 行 度 面 对 面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平行度公差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 且平行于基准表面A(基准平面)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 线 对 面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mm, 且平行于基准表面A(基准平面)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 面 对 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 且平行于基准线A(基准轴线)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

特征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 平 行 度 线 对 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 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 面内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 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 垂 直 度 面 对 面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 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 且垂直于基准平面C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倾 斜 度 面 对 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 线成一给定角度α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 且与基准线D(基准轴线)成理论正确角 度75o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

项目五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 1.什么是理想要素、实际要素、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2.什么是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3.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有哪些?它们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4.何谓形状公差?何谓位置公差? 5.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的箭头如何指向被测轮廓要素?如何指向被测中心要素? 6.对于基准要素应标注基准符号,基准符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如何置放于基准轮廓要素?如何置放于基准中心要素? 7.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同一被测要素的定位公差值、定向公差值与形状公差值间应保持何种关系? 8.按照直线度公差的不同标注形式,直线度公差带有哪三种不同的形状? 9.说明基准的含义,何谓单一基准、公共基准、三基面体系?在形位公差框格中如何表示它们? 10.比较下列每两种形位公差带的异同? (1)圆度公差带与径向圆跳动公差带; (2)圆柱度公差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 (3)轴线直线度公差带和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任意方向); (4)平面度公差带与被测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带。 11.轮廓度公差带分为无基准要求和有基准要求两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12.什么是体外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 13.什么是最大实体状态、最大实体尺寸、最小实体状态、最小实体尺寸? 14.什么是最大实体实效状态、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小实体实效状态、最小的实体实效尺寸? 15.什么是公差原则?公差原则有哪些? 16.试述独立原则的含义、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和主要应用场合? 17.试述包容要求的含义、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和主要应用场合? 18.试述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的含义、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和主要应用场合? 19.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如何确定基准要素应遵守的边界?基准符号的字母如何在位置公差框格中标注?说明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含义。 20.试述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的含义、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和主要应用场合? 21.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如何确定基准要素应遵守的边界?基准符号的字母如何在位置公差框格中标注?说明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含义。 22.何谓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何谓最小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 23.试述可逆要求用于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的含义和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24.比较独立原则和包容要求的优缺点。 25.某零件加工要求如图所示,加工后该零件实际直径为99.9φ,轴线的直线度误差为02.0φ,问该零件是否合格?为什么?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jpg 形位公差 开放分类:专业术语、公差、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 gongcha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 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 (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一、概念: 定义: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总称。它控制着零件的实际要素在形状、位置及方向上的变化。 形位公差带: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形状或位置变动的区域。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所确定。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相关要求: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具体可分为

形位公差带的形式: 二、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

项目 公差带定义示 例说 明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在给定平面内 圆柱表面上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0.02的两平行线之间 0.02 在给定方向上、当给定一个方向 公差带是距 离为公差值t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示方向距离为公差 值0.02的两平行平面内 0.02 、当给定两 个互相垂直的两个 方向 公差带为截面边长t1*t2的四 棱柱内的区域 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垂直方向距离为0.01的四棱柱内 0.01 0.02 3、在任意方向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的区域 d 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2的圆柱面内 直 线 度平面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 0.1 圆度 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圆之间

形位公差换算

附录从(圆柱)位置度公差到坐标/从坐标到(圆柱)位置度公差的换算方法 总公差带X .70711 = 总坐标公差带 0.005 总坐标公差或0.0025双向 公差 示例: .007TOL X .70711 = .00495 TO ± 基本原则: 用总公差带乘以0.7(或70%)便转换为非关键性应用,例如,0.7 X .007 = .0049 或0.005 (±.0025) 0.007 总位置度公差带直径 总坐标或双向公差带 总坐标公差带X 1.4142 = 总公差带 示例: 0.005 总坐标公差或0.0025双向公差X 2X 1.4142 = .007 总公差± TO 基本原则:用总公差带乘以1.4就迅速地转换为非关键性应用,例如 USE 1.4 TIMES TOTAL COORD TOL ZONE TO CONVERT QUICKLY IN NON-CRITICAL APPLICATIONS, e.g. 1.4 X .005 = .007TOL

附录 换算表 从 位置度公差到坐标公差 从坐标公差到 位置度公差到 X 坐标 UJ H < Z Q CE o o o > 示例: ?.010直径 位置度公差 = ±.0035坐标公差 坐标总公差带 位置度公差带 位置度公差 Y 坐标

从坐标测量到 位置度定位的换算 实际定位 差值 方程 理想位置 实际定位 直径等量- 基准面 可以用计算器或电脑完成 坐标测量值与位置定位间的换算器 程序: 基准面

附录 示例 换算 产生的孔0.250 (MMC) (公差 带= 010) 实际孔中心 产生的孔255 (MIN MC) (公差带 = 015 (.010 +.005) 实际孔中心 实际测量值实际测量值 (水平方向) 实际 值-基本值=X 0.754-0.750 =0.004 (水平方向) 实际 值-基本值=X 0.756-0.750 =0.006 (垂直方向) 基本 值-实际值=Y 0.600-0.598 =0.002 (垂直方向) 基本 值-实际值=Y 0.600-0.596 =0.00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横坐标0.004 (X)和纵坐标0.002 (Y) 上产生一个直 径为0.0089的孔,即直径孔的位置在 规定的0.010直径范围内。所以,该孔 的定位是合格的。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横坐标0.006 (X)和纵坐标 0.004 (Y) 产生一个直径为0.0144的孔,即直径 孔的位置在规定的0.015直径范围内。所以,该孔 的定位是合格的。

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孔径 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 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 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的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 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的分度误差。 2.直接测量:用角度仪、电子角度规测量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棱镜等具有反射面的工作角度;用光学分度头测量工件的圆周分度或;用样板、角尺、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角度零件。 3.间接测量: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正弦规、滚柱和钢球等,也可使用三坐标测量机。 4.小角度测量:测量器具有水平仪、自准直仪、激光小角度测量仪等。 六、直线度 用平尺(或刀口尺)测量间隙为0.5μm(0.5~3μm 为有色光,3μm 以上为白光)的直线度,间隙偏大时可用塞尺配合测量;用平板、平尺作测量基维,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用直径0.1~0.2mm 钢丝拉紧,用V 型铁上垂直安装读数显微镜检查直线度;用水准仪、自准直仪、准直望远镜等光学仪器测量直线度误差;用方框水平仪加桥板测直线度;用光学平晶分段指示器检测精度高的直线度误差。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最新版的) 标准概括介绍: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 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 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 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国家科委 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中国科学院 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原国家标准计量局 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 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 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名称 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 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 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 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 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 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 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 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 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 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 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 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 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结构件形位公差检验规范

一.直线度“—” 1.1平面类零部件的直线 1.1.1平面类零部件的直线度介绍 如图所示,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1.1.2平面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 检测工具:平台、塞尺、刀口尺 检测方法: 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刀口尺或直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 3、用塞尺检测,移动刀口尺,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1.2轴线类零部件的直线度 1.2.1轴线类零部件的直线度介绍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的区域 1.2 轴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方法 检测工具:平台、杠杆表、方箱、塞尺 检测方法: 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被测轴放在平台上,并固定靠紧在方箱底侧;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或用塞尺直接测量轴与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即可); 3、将轴旋转几个角度,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二.平面度“” 2.1平面度介绍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标注方法 2.2平面度检测方法 检测工具:平台、塞尺、刀口尺、杠杆百分表、表座 检测方法: 1.将被测件用可调顶尖支撑在平台上; 2.调整顶尖,使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与平台平行(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A、B、C 三个点的高度相同); 3.用杠杆表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行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其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被测件平面度误差; (1)“米”字型检测法: 用刀口尺或直板尺在整个被测平面上采用“米”字型方法进行检测,用塞尺进行检验,取其测得的最大数值,作为该被测零件的平面度误差。

形位公差标准(GB1184-80)

形位公差标准(GB1184-80)

形位公差标准(GB1184-80) 机械制造中形位误差与圆柱面的尺寸误差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要考虑,哪些切削表面应加以较严格的控制,并在图样上注出其极限数值。这是由零件在机器上的位置、功用和装配精度要求来决定的。 零件上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在间隙配合中会使间隙分布不均匀,接触不良,从而降低配合精度,加快磨损,减短使用寿命;在过盈配合中,则会使配合各处的过盈量大小不一,影响连接强度。 零件表面的位置误差,除影响配合以外,还影响机器的装配精度及工作时的运动精度。1、形位公差等级和数值的选用原则 在GB1184-80中,除位置度用计算得出外,

对形位公差规定了12个等级,其中,9~12级的数值较大,可以不再图样上一一标注,而对选定的等级在图样中加以说明。 对于需要在图样中加以较严格控制的形位公差值,应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考虑加工的经济性和零件的结构、刚性等因素选定,并需注意下列情况。 1)在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 2)圆柱表面的形状公差值(轴线的直线度除外),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3)平行度公差值应小于其相应的距离公差值。 4)对于下列情况,考虑到加工难易程度和其他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下,

适当降低1~1级选用。 A.细长比较大的轴和孔; B.孔相对于轴; C.距离较大的轴或孔; D.宽度较大(一般大于1/2长度)的零件表面; E.线对线和线对面相对于面对面的平行度及垂直度。 2、形状公差标准 直线度、平面度 主参数L(mm) 公差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一、 直线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 定义:直线度是指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检测方法概述: ㈠.将平尺(小零件可用刀口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一般公用检测器具-塞尺。(图片) 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㈡.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方箱或直角尺(或者将被测件放置在等高V 型铁上)。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简图): 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㈢将被测零部件用千斤顶支起,利用杠杆表将被测素线的两端点调整到与平台平行,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该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按同样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件的直线度误差。 ㈣综合量规:综合量规的直径等于被测零件的实效尺寸,综合量规必须通过被测零件。 二、平面度定义及检验方法 平面度是指零件被测表面的要素平不平得程度。 ㈠将被测件用千斤顶支撑在平台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 ,(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其与平台平行,然后用测头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行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其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被测件平面度误差。 ㈡用刀口尺(小型件)或平尺(较大型件)在整个被测平面上采用“米”字型或栅格型方法进行检测,用塞

尺进行检验,取其塞尺最大值为该被测零件得平面度误差。 ㈢环类垫圈类零件 将被测件的被测面放在平台上,压紧,然后用塞尺检测多处,其塞入的最大值即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或者将被测件的被测面用三块等高垫铁在平台上均分支撑,然后用杠杆表在被测面的多处进行检测,取其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作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三、圆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圆度是指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的零件在同一横剖面内的实际轮廓不圆的程度。 测量方法: ㈠轴类件:将被测件用偏摆仪顶紧,将杠杆表的测头压到被测面上,在被测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之半,即为单个测量面上的圆度误差。按上述方法在被测件轴向上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误差值(取各截上指示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之半中的最大数值),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㈡两点测量法也称直径法: 用千分尺(内径表)直接测量被测轴(孔)的直径,在被测件的同一截面内按多个方向测量直径的变化情况,寻求各个方向测得读数中的最大差值之半(最大值减最小值之半)即为该被测截面的单个圆度误差。按同样方法在轴向上测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差值中最大的差值之半,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四、圆柱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圆柱度是控制圆柱的纵、横剖面及轴线等的圆度、直线度、和平行度的综合指标。 测量方法如下: ㈠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在方箱根部,杠杆表测头压到被测件表面上,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测量一个横截面上的最大与最小读数,按上述方法在件的轴向上测量若干个横截面,然后取各截面内所测得的所有读数中的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之半,作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

最新形位公差对照表

公差/值(tolerance/value) ['t?l?r?ns] ['v?lju:] 基本尺寸(basic size) ['beisik] 偏差(deviation) [,di:vi'ei??n] 上/下偏差(upper/lower deviation) ['?p?] ['l?u?] 配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fit/clearance fit/interference fit/ transition fits) ['fit] ['kli?r?ns] [,int?'fi?r?ns] [tr?n'si??n, -'zi??n, trɑ:n-] 单/双边公差(unilateral/bilateral tolerance) [,ju:ni'l?t?r?l] [,bai'l?t?r?l] 标准/精度公差(standard/ precision tolerance) ['st?nd?d] [pri'si??n] 基准/特征/点/线/平面/轴线(datum/feature/point/line/ plane/axis) ['deit?m] ['fi:t??] [p?int] [plein] ['?ksis] 最大/小材料状态(M/LMC=maximum/least material condition) ['m?ksim?m] [li:st] [m?'ti?ri?l] [k?n'di??n] 理论正确尺寸(theoretical size ) [,θi?'retik?l, ,θi:?-] 基本尺寸(basic dimension) [di'men??n] 直径/半径(diameter/radius) [dai'?mit?] ['reidi?s] 直线度(straightness) ['streitnis] 平面度(flatness) ['fl?tnis] 圆度(circularity) [,s?:kju'l?r?ti] 圆柱度(cylindricity) 线轮廓度(profile of a line) ['pr?ufail] 面轮廓度(profile of a surface) ['s?:fis] 表面;表层;外观['pr?ufail]轮廓;外形定向公差(orientation tolerance) [,?:rien'tei??n,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