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计算机)

第一章概述(计算机)
第一章概述(计算机)

一、概述

1.什么是计算机

2.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的分类

5.计算机的应用

6.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1.什么是计算机(1)

这是一台我们常见的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1.什么是计算机(2)

“计算机”顾名思义是一种计算的机器,它是由一系列电子器件组成—英语名称为Computer。

计算机可以对数字、文字、颜色、声音、图形、图像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计算机具有各种计算的能力:当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用计算机语言编写成计算机程序,然后将待处理的数据和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按程序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进行各种运算,直到存入的整个程序执行完毕为止。

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计算机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而且还能进行逻辑运算并对运算结果进行判断,从而决定以后执行什么操作。

1.什么是计算机(3)

计算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各行各业,随时随处产生大量的信息,人们为了高效地获取、传送、检索信息及从信息中产生各种报表数据,必须将信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综上所述,可以给计算机下一个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

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1.什么是计算机(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输入:接受由输入设备提供的数据

◆处理: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操作,并按指定的

方式进行转换

◆输出:将处理所产生的结果等数据由输出设备进

行输出

◆存储:计算机可以存储程序和数据。

IPOS循环: 即输入(Input)、处理(Processing)、输出(Output)和存储(Storage),它反映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2. 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

2.1 历史回顾

◆中国东汉时期发明了十进位计数法;宋朝发明了珠算盘。

◆1617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奈皮尔(John Napier)发明了计算尺。

◆1622年,英格兰的威廉·奥特雷得(William Oughtred)发明了滑动计算尺。

2.1 历史回顾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1 历史回顾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2.1 历史回顾

◆1674年:莱布尼茨(G.W.Leibnitz,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通过对帕斯卡的计算机的改造,建造了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轰动了整个欧洲。

2.1 历史回顾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艾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现在我们知道的Ada语言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Ada语言多用在软件工程中,可读性很强。)

2.1 历史回顾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

(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2.1 历史回顾

◆1884年:美国工程师、博士赫尔曼·霍勒雷斯(Herman Hollerith, 1860-1929)制造了第一台电动计算机;1890年,美国在第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Hollerith发明的制表机,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数据处理。此后霍勒雷斯根据自己的发明成立了自己的制表机公司,并最终演变成为IBM公司。

2.1 历史回顾

1936年:阿兰.图灵发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首次阐明了现代电脑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现代通用计算机存在的可能性,图灵把人在计算时所做的工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与人的计算类似,机器需要:(1)存储器,用于贮存计算结果;

(2)一种语言,表示运算和数字;(3)扫描;(4)计算意向,即在计算过程中下一步打算做什么;(5)执行下一步计算。具体到一步计算,则分成:①改变数字可符号;②扫描区改变,如往左进位和往右添位等;③改变计算意向等。

整个计算过程采用了二进位制,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图灵机”。

图灵与图灵机

为纪念图灵对计算机的贡献,

美国计算机博物馆于1966年

设立了“图灵奖”

计算机是使用相应的程序来完成任何设定好的任务。

图灵机是一种思想模型,

它由三部分组成:

一个控制器,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

带子和一个在带子上左右移动的读

写头。

理解图灵机图灵与图灵奖华人与图灵奖

2.2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公认的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是美国宾夕

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莫克利(John Mauchly)和

埃克特(J.Presper Eckert)领导的科研小组建造的,取

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ulculator),直译名为“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

◆ENIAC诞生的背景是解决弹道计算问题,它是在

1946年2月14日正式启动运行。

关于ENICA

ENIAC

General View of the ENIAC

冯·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该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按照冯·诺依曼原理构造的计算机又称冯·诺依曼计算机,其体系结构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依靠执行程序来完成指定的任务—程序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程序–计算机不要人的干预而自动执行—程序控制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2.3 计算机的发展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虽

然只有六十多年,但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变革。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代”通常以其所使用的主要器件(如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划分。此外,在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所配置的软件和使用方式也有不同的特点,成为划分“代”的标志之一。

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阶段

特点是:基本特征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每秒运算速度仅为几千次,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内存容量仅数KB 。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造价昂贵,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工作。其代表机型有IBM 650(小型机)、IBM 709(大型机)。虽然第一代计算机的体积大、速度慢、能耗高、使用不便且经常发生故障,但是它一开始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计算机的发展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阶段

特点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心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硬件;利用了I/O处理机提高了输出能力;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 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

由于第二代计算机使用了晶体管,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它的体积小、速度快、能耗低、可靠性高。由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广泛使用,将计算机从少数专业人员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广大科技人员都能够使用的工具,推进了就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集成电路阶段

1958年,第一个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问世。所谓

集成电路是将大量的晶体管和电子线路组合在一块硅晶片上,故又称其为芯片。小规模集成电路每个芯片上的元件数为100个以下,中规模集成电路每个芯片上则可以集成100-10000个原件。

特点是:用小规模或中规模的集成电路来代替晶体

管等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心存储器;使用微程序设计技术简化处理机的结构;在软件方面则广泛引入多道程序、并行处理、虚拟存储系统及功能完备的操作系统,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

计算机的发展

(4)第四代计算机(1972-)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特点是: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每个芯片上则可以集成10000个以上的元件。此外,使用了大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内存储器;在体系结构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并行处理、多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软件方面则推出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工程标准等。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在第四代计算机中要算微型计算机最为引人注目了,微型计算机的诞生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的直接结果。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 属于第四代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的诞生和迅速普及是计算机发展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可靠性高、使用环境要求不严格、价格低廉、易于成批生产等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微机是由美国Intel公司年轻的工程师马西安.霍夫(M.E.Hoff)于1971年研制成功的。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把计算机的全部电路做在四个芯片上,即一片4位微处理器

Intel4004、一片320位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一片256字节的只读存储器和一片10位的寄存器,它们通过总线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世界第一台4位微型计算机—MCS-4。

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微处理器(MPU),根据微处理器集成规模和功能,形成了微型计算机的不同发展阶段。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75年,第一台商业化的微型计算机MITSAltair问世,它使

用了Inter公司的8080芯片。不过,当时的微型计算机并未形成主流,仅仅是面向计算机业余爱好者而已。

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成立,并先后成功开发了“APPLE-1”

和“APPLE-II”型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使得苹果计算机公司成为

微型计算机市场的主导力量之一。

1980年IBM公司与微软公司合作,为个人微型计算机IBM-

PC配置了专门的操作系统,1980年IBM-PC机问世。此后许多厂商陆续生产了现在称之为IBM兼容机的类似产品。

时至今日,奔腾系列微处理器应运而生,使得现在的微型计

算机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可靠性越来越高、价格越来

越低、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出现了笔记本和掌上型等超微型计算机。

Altair 8800

计算机的发展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尚在研制之中,而且进展比较缓慢。第五代计算机的研究目标是试图打破计算机现有的体系结构,使得计算机能够具有像人那样的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第五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人工智能,它具有一些人类智能的属性,例如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模式识别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等。

生物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

3.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它具有极高的处理速度,很强的存储能力,精确的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虽然各类计算机在性能上、用途上、规模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慢则每秒数万次,快则每秒上亿次。现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几十亿次以上。如果与每秒一百万次的计算机相比,它连续工作一小时所完成的工作量,一个人一生也做不完。

计算机的字长越长,其精度越高。目前的个人计算机的精度已经达到了十位、十六有效数字。对于气象预报等复杂、时间性强的工作,没有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单靠手工已无法实现。

3. 计算机的特点

(2)具有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有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和高超的记忆能力。可以把庞大的国民经济信息或一个大图书馆的全部文献资料目录和索引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随时提供情报检索服务。

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三者的结合,使之可以模仿人的某些智能活动。

因此,计算机已经远远不只是计算的工具,而是人类脑力延伸的重要助手。有时把计算机称作

“电脑”,就是这个原因。

3. 计算机的特点

(3)能自动运行且支持人机交互

计算机采取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即把编好的程序输入计算机,机器便可依次逐条执行。这就使计算机实现了运行的自动化。

每台计算机提供的基本功能是有限的,这是在设计和制造时就决定了的。然而,计算机区别于其他机器之处,就在于这些有限的功能,可以在人的精心编排设计下,快速自动地完成多种多样基本功能序列。从而实现计算机的通用性,达到计算机应用的各种目的。

同时,计算机还可以支持交互式工作,以友好的界面来实现人机交互。

4.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计算机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对计算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从规模和性能指标分类

巨型机(super computer):ES/900,银河3

大中型机(mainframe) :370系列

小型机(mini computer):PDP系列

微机(micro computer):PC机

工作站(workstation)

笔记本

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榜

4. 计算机的分类

(2)按处理对象分类

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

模拟计算机(analog computer)

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hybrid computer)(3)按用途分类

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er ) 专用计算机(specialpurpose computer )(4)按网络使用分类

服务器(server )

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客户机)

5. 计算机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存储能力强以及逻辑判断等特点,因而它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按照应用领域划分,计算机有以下几个方面用途: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娱乐与游戏等。

(1)科学计算

?所谓科学计算是指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计算,又称为数值计算。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通常要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某一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内容复杂、计算量大、要求的精度高,只有以计算机为工具来计算才能快速地取得满意地结果。诸如天气预报、宇宙飞船和火箭的发射与控制、人造卫星的研制、原子能的利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海洋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无一不是在计算机地帮助下才取得的。

(2)数据处理

?所谓数据处理即使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加工、整理、合并、统计、制表、检索以及存储等,是计算机又一重要的应用领域。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生成大量的信息,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管理和充分利用浩如烟海的信息。

?例如,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可大大提高企业或政府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实时控制

?所谓实时控制是指及时地采集检测数据、使用计算机快速地进行处理并自动地控制被控对象的动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此外,在计算机应用于实时控制中还具有故障检测、报警和诊断等功能。

?在钢铁、石油、化工、制造业等工业企业都需要进行实时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人工智能

?所谓人工智能是由计算机来模拟或部分模拟人类的智能。传统的计算机程序虽然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但它只能执行人预先设计好的动作,而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思维。例如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范畴,但现在的专家系统还远不能具备像人类那样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机器人、机器学习、定理自动证明等。

(5)计算机辅助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包括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 )

计算机辅助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利用计算机的计算、逻辑判断、数据处理以及绘图等功能与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相结合,共同完成各种产品或者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实现设计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使用计算机辅助人们完

成工业产品的制造任务。从对设计文档、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的管理,到对加工与生产装置的控制和操作,都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计算机技术集成到制造工厂的整个制造全过程中,使企业内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员活动形成了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CIMS的对象是制造业。

(6)计算机辅助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CAI)涉及的层面很广,从校园到Internet,从CAI课件的制作到远程教学、从辅助儿童的智力开发到中小学和大学的教学,从辅助学生自学到辅助教师授课,从计算机辅助实验到学校的教学管理等,都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

(7)娱乐与游戏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能够以图像与声音的集成形式向人们提供最新的娱乐和游戏的方式。在计算机上可以观看影视节目,播放歌曲和音乐等。许多影视节目、歌曲、和音乐也可以从计算机网络上下载,供人们欣赏。

6.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1952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三人研究

小组, 组长:闵大可电机系教授

1954年小组经扩充和调整,并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负责人:钱三强

1958年完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1959年完成大型电子计算机104

1959年中国自行研究的107计算机问世

1965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197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微机DJS-130(1)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第1个计算机研究小组

王选奖

6.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Internet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前身ARPA 网。该网络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进行国防研究项目而开发的一个实验型网络,它把美国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广域网。

随着小型机、微型机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ARPA 启动了一个称为Internet 的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技术。作为该计划的重要成果就是研制出传输控制协议TCP 和网络协议IP ,从而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有了统一的规范。以ARPA 网为主干网、以TCP/IP 协议为核心,将众多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从而形成了Internet 的雏形,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了一个实用性的网络。

(2) Internet 与中国

6.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在Internet 的发展历程中NSF 网也曾起到重要作用。NSF 网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立的一个广域网,最初连接了美国的五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并与Internet 互联。从而使美国的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超级计算机中心的资源。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NSF 网的能力不断强化,已经逐步取代了ARPA 网演变成为Internet 的主干网。

Internet 的不断完善使其成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覆盖全美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的光纤通信网使Internet 延伸到了许多国家,大大促进了现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 Internet 与中国

系统的广域性和开放性: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分布的互联

网络。

信息的共享性和时效性:信息可以为广大用户所共享,并可以长期储存、长效发布、随时更新。

入网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TCP/IP 协议解决了不同网络产品、不同硬件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各类计算机都可以灵活地接入,并通过TCP/IP 协议与Internet 进行通信。

强大的服务功能:提供远程登录、电子邮件、信息浏览、文档查询、网络新闻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超媒体信息浏览服务等。

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信息流的多渠道交叉和路径的不确定性、Internet 的开放性、管理的松散性以及TCP/IP 协议在安全方面的薄弱性,造成Internet 在安全上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Internet 的特点

1986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开始了国际联网,建立

中国学术网(China Academic Network)87年9月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rnet 电子邮件节点。

1989年,开始了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NCFC)高技术信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1990年10月,CANET 向InterNic 申请注册了我国的最高域名“cn”,从此,我国发出的电子邮件有了自己的域名。

1993年,以高速光缆和路由器组成的NCFC 主干网建成,它将中科院网、清华大学校园网和北京大学校园网互联起来。 1993年2月,教育部主持的CERNET(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开始进入规划阶段,它将我国大部分的大专院校和中学互联起来,改善我国的教育和科研环境,推动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1994年,由邮电部投资建设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开始启动,目的是为公众用户提供各种Internet 服务,推动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Internet 的发展

(1)中国教育科研网

?中国教育科研网(简称CERNET )是国家教育部管理的覆盖全国的学术性计算机网络。CERNET 将全国的主要大学的校园网、研究机构以及大型图书馆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同时,该网络也提供了连接Internet 的国际出口,可以向用户提供

Internet 的所有服务功能。利用CERNET 国内外的学者可以进行信息传送、学术交流、文献查阅、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

(2)中国公用信息网

?中国公用信息网(简称ChinaNET )是国家邮电部经营和管理的全国性的公用信息网,是Internet 在我国的延伸。目前已有30多个省会城市的骨干网进入ChinaNET ,并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连接Internet 的国际出口,可以向用户提供Internet 的所有服务功能,并广泛应用于政法部门、科学研究、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和信息查询等各个领域。

(3)中国科学技术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简称CSTNET )是以中国科学院的NCF 网和CCASNET 网为基础,连接了中国科学院以外的一些科研单位而构成的全国性计算机网络。为全国的科研单位、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部门等提供信息服务、Internet 服务和超级计算机的资源共享。

(4)中国金桥信息网

?中国金桥信息网(简称ChinaGBN)是在国务院直接倡导下实施的国际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金桥工程”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已有20余个省会参与“金桥工程”,完成了建网、联网工作,并在北京建立了全国网络管理与控制中心,其主要功能和目标是: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决策提供服务;为经济和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服务;为企业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服务;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提高社会生产力提供服务。

(5)金关工程

“金关工程”的目标是将海关、外贸、外汇管理以及税务等部门和企业的业务处理联网,建立出口退税管理、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收汇结汇管理和进出口贸易统计等信息应用系统,并广泛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提供外贸、海关等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上4个应用系统分别由外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以及海关等主持开发,现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6)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和良好的电子货币服务体系,加快我国金融电子化和商业电子化的进程。目前,诸如银行卡以及其他各种IC卡已经被广泛使用,使人们的购物方式和支付方式产生了新的变革,生活更加方便,也大大减少了现金的发行与流通;现代化电子支付系统也已经在国家金融网络上运行,实现了异地或跨行业的资金清算、大额资金实时支付、小额资金批量支付、银行卡授权以及债券管理等功能。

(7)其他“金字”工程

?除了以上一些互联网络和“三金”工程之外,还启动了其他一系列的“金字”工程,如“金税工程”、“金企工程”等:?“金税工程”将全国各主要中心城市、县区的税务部门联网,并开发全国增值税专业发票稽核网络系统、防伪识伪税控制系统、电子发票申报系统、计税收款机等,对强化国家的税收征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金企工程”则是通过建立大量的企业数据库、产品数据库、行业数据库等,形成全国性的经济信息资源网,建立国家宏观调控支持系统,从而有利于企业转制、进入市场和开拓新的商机,同时也可以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服务。?我国互联网络的建设和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拉开了序幕,也为电子信息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答案-计算机第一章综述

作业一:计算机基础信息概述 1、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属下列计算机应用中的 A 人工智能 B 专家系统 C 信息管理 D 科学计算 参考答案 C 2、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它的名字叫 A EDVAC B EDSAC C ENIAC D UNIVAC-I 参考答案 C 3、32位微机中的32是指该微机 A 能同时处理32位二进制数 B 能同时处理32位十进制数 C 具有32根地址总线 D 运算精度可达小数点后32位 参考答案 A 4、一个系统、一个部件、一个软件等,在不改变原来已有部分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新的部件、新的处理功能或增加新的容量的功能,称为() A 可运行性 B 可移植性 C 可视性 D 可扩充性 参考答案 D 5、某单位自行开发的工资管理系统,按计算机应用的类型划分,它属于 A 科学计算 B 辅助设计 C 数据处理 D 实时控制 参考答案 C 6、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

A 高速度 B 高精度 C 存记忆能力 D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参考答案 D 7、操作系统是一种 A 应用软件 B 系统软件 C 通用软件 D 工具软件 参考答案 B 8、使用文件前必须先() A 建立文件 B 打开文件 C 撤销文件 D 读文件 参考答案 B 9、当前计算机向哪两极方向发展? A 微型机和小型机 B 微型机和便携机 C 微型机和巨型机 D 巨型机和小型机 参考答案 C 10、在计算机存储系统中,哪一个部件的存储容量最大? A 辅助存储器 B 主存储器 C Cache D ROM 参考答案 A 11、下列哪一类软件处于软件系统的最内层? A 语言处理系统 B 用户程序 C 服务型程序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一章测验及答案

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Y,错误N) 1.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Y 2.信息就是数据。N 3.知识来源于信息。Y 4.信息是可以交换的。N 5.信息处理的本质是数据处理。Y 6.经加工后的信息一定比原始的信息更能反映现实的最新状态。N 7.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取代人们信息器官功能,代替人类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信息技术。N 8.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越高,其工作速度就越快。Y 9.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PC机中的存储器芯片属于专用集成电路。N 10.现代微处理器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N 1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Y 12.通信就是传递信息,因此书、报、磁带、唱片等都是现代通信的媒介。N 1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称之为“终端”。Y 14.在通信系统中,计算机既可以用作信源也可以用作信宿,接收和发送的都是数字信号。Y 15.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之间必须存在信道,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Y 16.光纤是绝缘体,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Y 17.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N 18.微波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N 19.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较高,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Y 20.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只是其传输介质和技术各有不同。Y 21.微波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平方成正比。一般为50公里左右。Y 22.中低轨道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N 23.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数目是有限的。Y 24.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Y 25.传输信息量与传输速率是相同的概念。N 26.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包含无穷多个值。Y 27.信道的带宽总是指信道上所能通过的信号的频带宽度。N 28.FDM和TDM是指将任意多路信号复合在同一个信道中传输。Y 29.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段和短波段都采用调幅方式调制声音信号,而且都利用电离层反射传输信号。N 30.调频广播比调幅广播的声音质量好,原因是调频广播的传输频带较宽,且外界信号不会对声音的频率形成干扰。Y 31.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传导光信号来实现的,因此光纤不能弯曲。 N 32. 与有线通信相比,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具有容量大、建设费用省、抗灾能力强等优点。Y 33.电视广播的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都采用调幅方式发送。N 34.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多路模拟电视信号所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频分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案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念 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教学时数:1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多媒体相结合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步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应用的重要手段。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涉及到的四个要点 1、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美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四个要点:(1)计算机网络包含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 (2)网络中各结点的连接需要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 (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 (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的目的 人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资源包括数据、应用程序和外围设备。 电子是在线通信的经典形式。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早在1925年当计算机还处于第一代的电子管时期,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系统,即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旋风型计算机,第一次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远距离地集中控制和人——机对话。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计算机终端网络。 计算机终端网络又称为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 特点:主机负荷较重;花费的费用高。终端——计算机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多用户终端系统就属于计算机终端网络。 2.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计算机 在终端设备和主计算机(HOST)之间增加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处理终端设备的通信信息及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某些预处理操作,因此称之为前端处理机FEP(Front End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二)

四川警安职业学院标准教案纸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讲)任课教师陈平授课时间地点多媒体授课班级人数 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教学时数2节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二) 1.3.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所有实体部件的集合,通常这些部件由电路(电子元件)、机械等物理部件组成,它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故通常称为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 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是根据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思想来设计的。故具有共同的基本配置,即由五大部件组成:主机部分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组成,外设部分由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其中核心部件是运算器。这种硬件结构也可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演示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两股信息流动而实现的,宽的一股代表数据流,窄的代表控制流。数据由输入设备输入至运算器,再存于存储器中,在运算处理过程中,数据从存储器读入运算器进行运算,运算的中间结果存入存储器,或由运算器经输出设备输出。指令也以数据形式存于存储器中,运算时指令由存储器送入控制器,由控制器产生控制流控制数据流的流向并控制各部件的工作,对数据流进行加工处理。 1.运算器 运算器是完成二进制编码的算术或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器由累加器(用符号A表示)、通用寄存器(用符号B表示)和算术逻辑单元(用符号ALU表示)组成,其结构如图1-4所示,其核心是算术逻辑单元。 图1-4运算器结构示意图

第1章计算机概述

第1章计算机概述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掌握软件系统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概念 3.掌握硬件系统组成、功能和原理 4.掌握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5.掌握计算机的种类、发展及应用常识 6.掌握数制与信息的表示 7.掌握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8.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防治,计算机的安全操作 本章教学重点 1.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含义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原理 3.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 4.常用的字符编码及汉字编码 5.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 6.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防治 7.计算机发展简史 本章教学难点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数制间的相互转换,字符编码及汉字编码 使用教具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实验、提问,学生思考、记忆、随堂练习、提高性练习;教与学对应的全双向互动教学法 本章学时 本章的总学时约20个学时,其中综合实践3学时。 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目标 ⑴掌握计算机系统概念; ⑵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及其概念; ⑶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部件的概念及功能; ⑷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 ⑸了解计算机通用接口。 教学重点 计算机系统概念、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及其概念、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部件的概念及功能。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部件的概念及功能。 教学课时 6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一台安装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为什么及如何完成各种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好奇心。 二、授课 1.计算机系统组成概述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Hard ware)指计算机的电子器件、各种线路及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装置,计算机的物质基础。 软件(Soft ware)指计算机正常使用所必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集合。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两者共同存在、发展,缺一不可。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以使计算机高效率工作的软件。它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服务程序等。 应用软件:是指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应用软件分为两类:通用和专用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也可以实行标准化、模块化,逐步形成的解决各种典型问题的应用程序的组合就称为软件包。 ⑴操作系统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OS)。操作系统是最低层的系统软件,它是对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 功能: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协调计算机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⑵计算机语言 是根据描述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语言。 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三类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由机器指令组成,是面向机器的语言,是计算机惟一能够识别并直接执行的语言;汇编语言:为解决机器语言难认、难记、难修改等缺点,人们采用自然语言中的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使机器语言变得符号化。也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它的语句和翻译后的机器语言指令之间基本上一一对应; 高级语言: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语言,脱离了具体的指令系统,是独立于计算机机型、表达方式接近被描述的问题的语言。 ⑶语言处理程序 又称为翻译程序。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要经过语言处理程序编辑、语言处理、联接后才能运行。 语言处理就是将源程序转换成计算机能直接运行的机器语言形式,这一转换是由翻译程序来完成。 翻译程序分为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三种。 ⑷数据库管理系统 主要解决数据处理的非数值计算问题,用于档案、财务、图书资料及仓库等方面的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量大。 数据库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排序、分类和统计等。 3.计算机硬件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参考答案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参考答案 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 答:计算机系统是能按照人的要求接受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并输出结果信息的机器系统。计算机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其中硬件子系统是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它是有关的各种物理部件的有机的结合。软件子系统由各种程序以及程序所处理的数据组成,这些程序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各个硬件部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够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工作。 硬件子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主存存储器、输人输出控制系统和各种外围设备。 软件子系统包括系统软件、支援软件、应用软件三个部分。 都很重要,,,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2.如何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答:计算机系统存在着层次结构,从功能上看,现代计算机系统可分为五个层次级别,每一层都能进行程序设计,如图所示。 1. 微程序设计级 这一级是由硬件直接实现的,是计算机系统最底层的硬件系统。由机器硬件直接执行微指令。只有采用微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才有这一级。如果某一个应用程序直接用微指令来编写,那么可在这一级上运行应用程序。 2. 一般机器级 也称为机器语言级,它由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这一级也是硬件级,是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之间的纽带。硬件系统的操作由此级控制,软件系统的各种程序,必须转换成此级的形式才能执行。 3. 操作系统级 由操作系统程序实现。这些操作系统由机器指令和广义指令组成,广义指令是操作系统定义和解释的软件指令,所以这一级也称为混合级。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由此级管理和统一调度,它支撑着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使计算机能够自动运行,发挥高效率的特性。 4. 汇编语言级 给程序人员提供一种符号形式语言,以减少程序编写的复杂性。这一级由汇编程序支持和执行。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选择题 1.在网络上只要有一个结点故障就可能会使整个网络瘫痪的网络结构是()。 A.星型B、总线型C、环型D、分布式网络2.一般来说,用来组织广域网的拓扑方案是()。 A.总线型网 B.星型网 C.环型 D.分布式网 3.以下关于星型网说法正确的是(假定集中区所用设备是集线器)()。 A.一旦集线器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就会崩溃B.如果有一段网络介质断裂了,则整个网路不能正常工作 C.因为网络的唯一集中区位于集线器处,所以星型拓扑结构易于维护 D.星型网络消除了端用户对中心系统的依赖性 4.以下关于局域网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B.局域具有较高的就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C.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局域网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5.最先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是()。A.ARPANET B.Ethernet C.BITNET D.Internet 6.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 A.数据通信B、资源共享C、远程登录D、分布式处理 7.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使用了()。 A.通信控制处理机 B.调制解调器 C.网络操作系统软件 D.集中器 8.消息服务的典型应用是()。 A.天气预报 B.文件归档 C.电子邮件

D.数据移动 9.组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相互共享资源,这里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与()。 A.大型机 B.通信系统 C.服务器 D.数据 10.下面哪一项不是局域网的拓扑结构?()A.总线型 B.环型 C.星型 D.全互联性 11.一个拥有80个职员的公司,不久的将来将扩展到100多人,每个员工拥有一台计算机,现要求将这些计算机连网,实现资源共享,最能满足此公司要求的网络类型是()。 A.主机/终端 B.对等方式 C.客户/服务器方式 D.I nternet 1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复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计算机网络系统含义的有关阐述中,错误的是()。 A、实现连接的计算机必须地理位置不同 B、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要遵循通信协议 C、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D、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线路必须是有线介质 2、INTERNET诞生在()。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计算机网络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若干数据库,一个通信子网,大量终端 B、若干主机,电话网,一组通信协议 C、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大量终端 D、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 4、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网络中的计算机能相互传送数据信息,相距很远的人之间能直接交换数据 B、网络系统中相连的计算机是相互独立的 C、网络中按一定协议进行通信 D、网络系统在分布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持下,进行分布式处理和并行计算机 5、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通信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和客户机信息资源 B、客户机与服务器、信息资源、电话线路、卫星通信 C、卫星通信、电话线路、客户机与服务器、路由器 D、通信线路、路由器、TCP/IP协议、客户机与服务器 6、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 A、数据传输 B、互联 C、提高可靠性 D、共享资源 7、计算机网络是按()互相通信的。 A、信息交换方式 B、共享资源 C、分类标准 D、网络协议 8、在计算机网络中,能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的是()。 A、通信子网 B、资源子网 C、网络结点 D、网络协议 9、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把提供并管理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称为()。 A、网关 B、网桥 C、服务器 D、工作站 10、实现计算机网络连接需要硬件和软件,其中,负责管理整个网络上各种资源、协调各种操作的软件叫做()。 A、网络应用软件 B、通信协议软件 C、OSI D、网络操作系统 11、下列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是()。 A、WINDOWS NT B 、NOVELL C、UNIX D、NETW ARE 12、下列网络硬件系统中属于网络接入设备的是()。 A、集线器 B、交换机 C、网卡 D、路由器 13、在利用电话线路拨号上网时,电话线中传输的是()。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本章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与硬件的关系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重点提示: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几大部件及其功能 ●计算机软件系统 1-1重点难点指导 1-1-1计算机系统简介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第一台正式运转的通用电子计算机。自从这台计算机问世以来,从使用的元器件角度来看,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代的变化。 ●第一代(1946~1954)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5~1964)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3)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4~现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在计算机系统发展历史中,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Intel的创始人之一高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预言单位平方英寸芯片的晶体管数目每过18到24个月就将增加一倍。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的分类方式有: 按所处理的信号分类:⑴模拟计算机;⑵数字计算机。 按硬件的组合及用途分类:⑴专用计算机;⑵通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规模分类:⑴微型计算机;⑵工作站;⑶小型计算机;⑷主机;⑸小巨型计算机;⑹巨型计算机。 现实中的分类:⑴服务器;⑵工作站;⑶台式机;⑷便携机;⑸手持机。 计算机系统就是按人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地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组成。前者是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是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后者是各种程序和文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我们通常所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是属于。 A.模拟计算机B.特殊计算机 C.数字计算机D.混合计算机 2.财务软件属于计算机在中的应用。 A.计算机辅助设计B.工程计算 C.人工智能D.数据处理 3.电子计算机工作最重要的特征是。 A.高度精B.储存程序与自动控制 C.记忆力强D.高速度 4.计算机的功能中不包括。 A.数值计算B.创造发明 C.自动控制D.辅助设计 5.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现代计算机阶段的。 A.第二代B.第三代 C.第四代D.第五代 6.微电子技术是以集成电路(IC)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在下列关于集成电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集成电路的发展导致了晶体管的发明 B.现代计算机的CPU均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C.小规模集成电路通常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 D.所有的集成电路均为数字集成电路 7.为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计算机正朝方向发展。 A.自动化B.智能化 C.网络化D.高速度 8.下面有关计算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谓数字计算机,是指专用于处理数字信息的计算机 B.所谓模拟计算机,是指处理用连续模拟量表示数据的计算机 C.所谓大型计算机,是指处理大型事务的计算机 D.所谓微型计算机,是指用于原子探测的计算机 9.有关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人工智能,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与机器智能不同B.人工智能即是要计算机做人所做的事情 C.计算机博弈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D.AI与人工智能无关 10.我们平常所说的裸机是指。 A.无显示器的计算机系统B.无软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C.无输出系统的计算机系统D.无硬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1.有关计算机的描述,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是一种可进行高数操作的电子装置 B.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内部储存能力的电子装置 C.计算机是一种可自动产生操作过程的电子装置 D、计算机是一种由程序控制操作的电子装置 12.有关地一台计算机ENIAC,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ENIAC的中文含义是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 B.ENIAC是由图灵等人研制成功的 C.ENIAC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问世的 D.ENIAC的体积太小了,所以它的功能也有限

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一章概述学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一 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是能够相互()的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答案:资源共享)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里程碑,其核心技术是()。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答案:ARPANET、分组交换) 3()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结合。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答案:协议) 4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成为()。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答案:服务原语) 5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为()。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答案:服务访问点) 6面向连接服务具有()、()和()这三个阶段。 (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 广域网提供的服务答案: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7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和()。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答案: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8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为(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答案:网络协议) 9所有的Internet标准都是以( )的形式发表。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 Internet的标准化工作答案:RFC)10从通信的角度看,各层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答案:面向连接、无连接)11无连接服务主 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即( )、(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答案:数据报、证实交付和请求回答) 12 TCP/IP体系共有四个层次,它们是( )、( )、(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 TCP/IP的体系结构答案: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13从网络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答案:公用网、专用网) 二、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答案:一个计算机网络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讣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_______ 实现的。 A.通信子网 B.路由器 C.城域网 D.电话交换网 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______ 的集合。 A.局域网系统 B.多协议路由器 C.操作系统 D.自治计算机 3.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 技术的产物; A.通信技术 B.电子技术 C.工业技术 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儿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 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____ 。 A.结构关系 B.主从关系 C.接口关系 D.层次关系 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______ 。 A. Internet技术 B.接入网技术 C.局域网技术 D.分组交换技术 1. B 2. D 3. A 4. A 5. B 二、选择 1.在OSI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_______ 。 A.物理层 B.应用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2.在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_______ <> A.帧 B.报文 C.分组 D.比特序列 3.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______ 。 A.主机-网络层 B.互联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议。 A.主机-网络层 B.互联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D 2. A 3. B 4. C 三、简答题 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 计算机网络凡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孚,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计算机网銘■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矣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裸作系统的设 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是不同的。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矣区别不在它们的物理结构上,而是在商處软件上。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保证了系统商度的一致性与透明性。分布式系统的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环境中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连网计算机的差异,用户的作业管理与文件管理过程是透明的。 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式系统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商级阶段。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矣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灵不同的。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矣区别不在它们的物理结构上,而是在高艮软件上。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保证了系统髙度的一致性与透明性。分布式系统的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环境中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连网计算机的差异,用户的作业管理与文件管理过程超透明的。 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式系统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分布式系统超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商级阶段。 1.2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答: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分为一下四个阶段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4 Internet吋代 1.3计算机网络由哪儿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和网络系统软件组成的,从皎件来看主矣有下列组成部分: (1)终端:用户进入网络所用的设备,如电传打字机、键世显示器、计算机等。在局域网中,终端一般由微机担任,叫工作站,用户通过工作站共字网上资源。 (2)主机:冇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网络控制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包括外部设备、操作系统及其它软件。在局域网中,主机一般由较高档的计算机(如486和586机)担任,叫服务器,它应具有丰富的资源,如大容童硬盘、足够的内存和各种软件等。 (3)通信处理机:在接有终端的通信线路和主机之间设置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器,分担数据交换和各种通信的控制和管理。在局域.网中,一般不设通讯处理机,直接由主机承担通信的控制和管理任务。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填空题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______美国_____诞生。 2.从硬件来看,计算机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大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3.微型计算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英文简称__PC__机。 4.计算机的出现,被称为第 4 次产业革命。 5.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6.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过程检测与控制、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五个方面。 7.只有1和0的数字系统这称为标准数字系统。 8.对计算机来说,所谓指令只是一堆0和1的组合。 9.8位二进制位称为一个位。 10.二进制数据的长度单位有B、KB、MB、GB、TB。 11.1.4MB=1.4×1024KB,0.02GB=0.02×1024×1024KB。 12.二进制数1011011等于十进制数___91__,十进制数78等于二进制数__1001110_________。 13.ASCⅡ码是一种__7__位进制编码。 14.我国标准的汉字字符集的编码采用__GB2312-80__编码。 15.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通由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六部分组成。 16.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由两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 17.存储器一般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类型。 18.内存储器接其功能可以分为ROM和RAM两种。 19.通常所说微机的内存容量是指RAM的容量。 20.磁盘存储器是一种外部存储器。 21.磁盘存储器主要有软盘和硬盘两种。 22.CD-ROM的中文名称为只读紧凑式光盘。 23.扫描仪是一种输入设备,打印机是一种输出设备。 24.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单项选择 1.对于用户来说,在访问网络共享资源时,()这些资源所在的物理位置。A.不必考虑 B.必须考虑 C.访问硬件时需考虑 D. 访问软件时需考虑 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并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 A.ARPA NET B.ChinaNet C.telinet D.Cernet 3.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 A.制定网络协议 B.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集中技术 D.资源共享 4.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中,()是第三个阶段。 A.网络互连 B.网络标准化 C.技术准备 D.Internet发展 5.下列有关网络中计算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关系 B.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C.互相干扰 D.共同拥有一个操作系统 6.以下网络资源属于硬件资源的是() A.工具软件 B.应用软件 C.打印机 D.数据文件 7.在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硬件、()与数据。 A.外设 B.主机 C.通信信道 D.软件 8.关于计算机网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就是计算机的集合 B.网络可提供远程用户共享网络资源,但可靠性很差。 C.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络是LAN。 9.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划分依据是() A.交换方式 B.地理覆盖范围 C.传输方式 D.拓扑结构 10.拥有通信资源,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是() A.访问节点 B.转接节点 C.混合节点 D.端节点 11.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组成。 A.主机 B.网络节点、通信链路 C.终端控制器 D.终端 12.在()结构中,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 A.环形拓扑 B.网状拓扑 C.树型拓扑 D.星型拓扑 二、简答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3.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将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1.有关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说法,下面正确的是(C )。 A.ENIAC是在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 B.ENIAC的耗电太少了,所以它的功能也有限 C.ENIAC的中文含义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D.ENIAC是由牛顿等人研制成功的 2.我们所说的裸机是指(D )。 A.无硬盘的计算机系统 B.无键盘的计算机系统 C.无硬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D.没有配备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应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是因为计算机(B )。 A.内部采用二进制存储数据 B.采用程序控制工作方式 C.运算器速度快 D.价格便宜,设计先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微型计算机最早出现于第一代计算机中 B.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 论基础 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1950年诞生的 D.按照计算机的速度,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代 5.虽然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它不可能(A )

A.取代人类的智力活动 B.对事件做出决策分析、 C.具有记忆(存储)的能力 D.自动地运行程序,实现操作自动化 6.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原件是(A ) A.电子管 B.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大规模集成电路 7.(A)是电子计算机工作最重要的特称。 A.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B.高速度 C.存储能力强 D.高精度 8.现代的计算机的“存储程序,逐条执行”的设计思想是由(C ) 提出来的 A.图灵 B.霍勒瑞斯 C.冯·诺依曼 D.帕斯卡 9.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简写是(B ) A. CAT B. CAD C. CAI D. CAM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选择题 1.有些计算机将一部分软件永恒地存于只读存储器中,称之为 A.硬件 B.软件 C.固件 D.辅助存储器 E.以上都不对 2.输入、输出装置以及外接的辅助存储器称为 A.操作系统 B.存储器 C.主机 D.外部设备 3.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系统是指 A. RAM存储器 B. ROM存储器 C.主存 D.主存和辅存 4.计算机与日常使用的袖珍计算器的本质区别在于 A.运算速度的高低 B.存储器容量的大小 C.规模的大小 D.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5.冯·诺伊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6.用户与计算机通信的界面是 A. CPU B外部设备 C.应用程序 D 系统程序 7.下列属于应用软件。 A.操作系统 B 编译程序 C.连接程序D文本出来程序 8下列不是输入设备。 A.画笔与图形板 B 键盘 C.鼠标器 D 打印机 9.下列各装置中,具有输入及输出功能。 A.键盘 B 显示器 C.磁盘驱动器 D 打印机 10.下列设备中不属于输出设备。 A.打印机 B 磁带机 C.光笔 D 绘图仪 11下列语句中是正确的。 A.数据库属于系统软件 B.磁盘驱动器只有输入功能 C.评估计算机的执行速度可以用每秒执行的指令数为判断依据 D.个人计算机是小型机 12.计算机只懂机器语言,而人类熟悉高级语言,故人机通信必须借助 A.编译程序 B.编辑程序 C.连接程序 D.载入程序 13.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合称为 A. ALU B. UP C. CPU D. CAD 14.只有当程序要执行时,它才会去将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而且一次只能读取、翻译并执行源程序中的一行语句,此程序称为 A.目标程序 B.编译程序C解释程序 D.汇编程序 15下列语句中是正确的。 A. 1 KB= 1024x1024 B B. 1 KB=1024 MB C. 1 MB = 1024 x1024 B D. 1 MB = 1 024 B 16.一片1 MB的磁盘能存储的数据。 A. 106字节 B. 10-6字节 C. 109字节 D. 220字节 17. 32位的个人计算机,一个字节( byte)由位(bit)组成。 A. 4 B. 8 C. 16 D. 32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是连续的; 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表示,运算按位进行。 两者主要区别见P1 表1.1。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分类依据: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 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要应用? (略) 4.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解: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 程序控制:控制器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按指令功能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 主要组成部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 解: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MB、GB来度量,存储容 量越大,表示计算机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 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 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 解:指令:计算机所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操作。 程序: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该问题的计算程序,简称程序。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解:一般来讲,在取指周期中从存储器读出的信息即指令信息;而在执行周期中从存储器中读出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网络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________的投入运行,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3.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简称____)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 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5.计算机网络是________技术与________技术结合的产物。 的应用有________、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远程音频、视频应用。 7.计算机网络是由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则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从拓扑结构看是由一些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又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__________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11.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网络软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是计算机网络的主体,按其在网络中的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______;____________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设备。 是实现网络协议规则和功能的软件,它运行在网络计算机和设备中,计算机通过其访问网络。 就是网络节点在物理分布和互联关系上的几何构型。 是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信息统计、报告、警告、监控的软件系统。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____。 A.计算机之间的相互制约 B.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C.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D.均衡负载于各个计算机系统 2.信息高速公路是指____。

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一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是能够相互()的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答案:资源共享)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里程碑,其核心技术是()。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答案:ARPANET、分组交换) 3()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结合。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答案:协议) 4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成为()。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答案:服务原语) 5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为()。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答案:服务访问点) 6面向连接服务具有()、()和()这三个阶段。 (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 广域网提供的服务答案: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7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和()。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答案: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8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为(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答案:网络协议) 9所有的Internet标准都是以( )的形式发表。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 Internet的标准化工作答案:RFC)10从通信的角度看,各层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答案:面向连接、无连接)11无连接服务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即( )、(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答案:数据报、证实交付和请求回答) 12 TCP/IP体系共有四个层次,它们是( )、( )、(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 TCP/IP的体系结构答案: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13从网络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 )和( )。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答案:公用网、专用网) 二、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答案:一个计算机网络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