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

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片1)

三、课文导入——以《如梦令》导入

出示幻灯片1:

(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四、整体感知

1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2、作者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写《声声慢》时怎会有如此浓重的愁呢?联系其生平运用知人论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

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3、生齐读。

4、听录音朗读。

五全词赏析

1.作者怎样传达她那沉重的愁苦的?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我们知道,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本文是借景抒情。有那些景物)

淡酒急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

2 大家找一下,文章中有没有直接写愁的地方?有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开篇十四个叠字,非常富于层次感,分别写的是什么?(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她在寻觅什么呢?寻觅的结果如何呢?)

逐句分析

①寻寻觅觅

(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什么呢?是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是其它心爱之物?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板书:动作——茫然(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②冷冷清清:

(老师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板书:环境——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③凄凄惨惨戚戚

板书:心理——沉痛凄厉

内容上:奠定全词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从意思上讲,叠词和单个词表达意思是一样:寻寻觅觅的意思是寻觅,冷冷清清的意思是冷清,凄凄惨惨的意思就是凄惨。但一旦叠加在一起,情感意义就显得更加突出。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音乐美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生:是冷冷清清。

师:这里的冷清是描写什么的?

生:环境。

师:有层次吗?

生:我觉得这里的冷清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周围的环境的确冷清,二是还反应出内心的冷清。

生:如果说中间的“冷清”还只是暗示出作者的心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就纯粹是写心情,

这时作者的心理纯粹的是一种悲伤。

后人对于这句话的评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4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大意?

2)、“最难将息”的原因是什么?(不仅仅是由于乍暖还寒的天气,更重要的是内心无边的孤独和寂寞。)六赏意象品愁情(幻灯片7)

同学们都知道,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本文是借景抒情。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学生: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这些意象的诗句?总结出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感情。

3 假如你是李清照你看到这些景物你会想到些什么?

(1)、三杯两盏淡酒

①列出有关“酒”诗句:

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

6、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8、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唐-杜甫《登高》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怎敌他晚来风急”

①列出有关“秋风”诗句:(“秋风”意象略讲)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

5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得出结论:结论——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秋风渲染愁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