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生态振兴实施困境与对策建议

资源·环境-38-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年第33卷第7期(总第53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乡村生
态振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乡村生态振兴要平衡乡村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产业生态之间的关系,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遵循生态可持续原则,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1 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意义1.1 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计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性的农业国,农业国的根基在于农村,而生态则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乡村生态振兴持续发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的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未厘清有机农业与可持续农业,更多只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建设,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长久收益方面未起到有效作用。一方面,农业技术人员知识储备及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农村土地集约化进程滞缓,土地单位产出量低下。另一方面,忽视农村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简单粗暴套用先进典型村镇治理模式,难以达到想要的结果。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迹可循,如土地轮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按照科学管控,利用最先进的科学实践,在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利润,促进农业、企业、环境可持续发展。1.2 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是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战略部署农村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主体部分,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和机械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活面
源污染叠加,新污染与旧污染并存,各污染源相互交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时期“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乡村生态振兴助推乡村宜居宜业,为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1.3 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是促进农村绿色发展的战略措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路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其中生态宜居是关键,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是生态宜居的内涵[2]。农业绿色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一线探访)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一线探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2017年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即日起,本报推出“乡村振兴一线探访”系列报道,聚焦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成效。
“取点钱,有急用。
”记者刚进张国利家,就赶上他着急出门。
“再约时间?”之前在村里转,没见银行,也没见自动取款机,这离城镇也远,取钱咋着不得个把小时?“一会儿就好。
”张国利热情相邀,“走,跟我去看看!”出门没多远,张国利进了村头小卖部。
拿出银行卡,在助农金融服务终端设备上一刷,不过几十秒工夫,1000元现金到手。
“以前可没这么方便,取个钱得跑30多里地去旗里的银行。
”一张张数完,张国利嘿嘿一笑,“现在不出村,能取钱、转账,还能申请贷款。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这个助农金融服务点今年上半年产生交易630多笔、金额30多万元。
“银行”搬到了村里头,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太阳能路灯亮起来……这些年,许多像马鞍山村这样的偏远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显著变化。
这背后,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绿色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绿色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也是乡村经济的支柱。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村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绿色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1、土地资源利用绿色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化、有机化方向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生产方式创新绿色农业注重生产方式的创新和提升,倡导有机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在乡村振兴中,应该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科技支撑绿色农业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包括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
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4、产业发展绿色农业发展涉及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综合产业链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加快产业链的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农业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为宗旨,注重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推动农田和林地的保护,倡导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升级。
6、人才培养绿色农业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撑,包括农业科技人才、农产品加工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
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7、农民素质提升绿色农业强调农民素质的提升和农业技能的培训,倡导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管理的过程。
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激发农民的创业潜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党建+生态”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

基层视线近年来,都兰县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乘着“四个转变”的大潮,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探索“党建+生态”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引领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勾画出一幅红色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力,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
以构建民族地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为契机,按照“抱团取暖、优势互补、联村并进”的思路,打破“村”的概念,在宗加、巴隆、香日德、夏日哈等地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打造多个“枸杞产业联盟联合体”,并在香日德、香加地区打造“藜麦产业联盟联合体”,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红色枸杞和藜麦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较好解决了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行政村发展差异大的问题。
同时,以国家级农业现代枸杞产业园区和藜麦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有序推进枸杞生产功能区、产品加工功能区、产品物流功能区、科技研发功能区、枸杞有机种植示范功能区、农业综合服务功能区等项目建设,构建了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形成了“园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断提升了农牧民收入水平。
强化党建推动力,有效实施生态惠民工程。
围绕“温暖之路”党建示范长廊暨“三线四区”党建品牌建设,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引进企业、成立扶贫产业合作社”模式,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高了自我多元发展的能力,形成了农牧区发展的新生动力。
同时,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协会带动、主体经营”的发展格局,探索出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优化了农牧区经营资源。
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最权威最专业的解读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五、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 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 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 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17 17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6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 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 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 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 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 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4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三个阶段性目标的理解
重要进展是指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乡村文明 、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成效初步显现; 。
决定性进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城乡要素流动障 碍全面消除;
全面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都相当完善,城乡之 间实现良性互动并相互促进,中国的“三农”问题得到解决。
21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9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4、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靠质量 兴农。
乡村自然景观就是乡村最大的资产,要推动形成乡村绿 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改变过去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 牧、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过度种植等粗放发展方式,以绿 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修 复越来越薄的东北黑土地、重金属污染土地和华北地下漏斗 区问题。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彻底解决农村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问题,提高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 田残膜资源化利用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厕所 革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读后感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读后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在农村,我们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长期而宏伟的工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纲领,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路线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必须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需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我们应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相互促进;坚持共同富裕之路,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坚持质量兴农之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坚持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坚持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让农村更具有文化底蕴和生机活力;坚持乡村善治之路,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坚持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让农村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亿万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当今时代,乡村振兴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何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
乡村拥有着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然而,如果不加以保护,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这些宝贵的生态资产将会逐渐流失,乡村的发展也将失去依托。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大量的化肥、农药,不仅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也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再者,优美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乡村。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今天,一个山清水秀、环境宜人的乡村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这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呢?一方面,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
加大对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对农村河流、湖泊、山体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升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要推动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例如,利用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发展特色水果、蔬菜种植,或者养殖绿色、有机的畜禽产品。
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等服务业,将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金句100句

乡村振兴金句100句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2.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4.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5.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6.产业兴旺,百姓生活更美好。
7.生态宜居,乡村环境更优美。
8.乡风文明,文化传承更繁荣。
9.治理有效,社会和谐更稳定。
10.生活富裕,人民幸福更满足。
11.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12.乡村振兴,共创美好新农村。
13.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实现生态文明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14.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15.乡村振兴,人人有责,共建美丽乡村。
16.汇聚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大业。
17.培育新农民,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征程。
18.激活乡村潜力,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19.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展新颜。
20.乡风文明,文化传承焕新彩。
21.治理有效,社会和谐共发展。
22.生活富裕,幸福生活乐无边。
23.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24.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2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26.人才兴农,培育百万乡村工匠,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27.以科技为支撑,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28.汇聚人才,振兴乡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9.我们要牢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足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质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30.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31.乡村发展,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课题。
32.乡村建设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33.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34.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35.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摘要:我国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充分表现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其中该战略中重要的工作就是乡村绿色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的
不断深化和改革,使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得到最有力的推动,这样的改变使得绿色发展
之路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来,成为现代乡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战略,再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化农业格局;绿色发展
前言:
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同时,重点将“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放在了党工作的重
要位置,坚持绿色发展优先,为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随
着现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我国农村现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为主体,各种
经济竞相发展的经济结构体系,在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发展带动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农村
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通过发挥绿色发展战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力量的重要作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成。
一、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
心的绿色发展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以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此基
础上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我国发展建设的主要优势。
就目前情况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促进了乡村建设发展空间的持续扩大,乡村若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
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国现阶段发展基本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因此乡村振兴可以有效
增强经济效益,以绿色发展理念决定乡村振兴,将乡村建设不断加强,进而为乡村建设的长
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在人们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以最节约的
方式节约各种生态资源。
在实现绿色建设的同时,为我国绿色发展理念注入活力,将乡村发
展逐步转化成绿色理念,与此同时使乡村建设更为有效。
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包括绿色
环保、节能减排,要以绿色化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乡村振兴应在原有的基础上
加强各类资源的循环使用,以此来挺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提
高资源的利用度的同时降低耗能,为乡村振兴贯彻绿色化理念,在节能环保的同时结合自身
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量,将绿色发展作为首要任务[1]。
二、以绿色发展之路作为乡村振兴的载体
若想要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重要发展战略,必须将绿色发展和人文文化进行大力振兴,例如
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等,在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带动下,无论是现代家庭农场还
是一些当地的龙头企业,都要大量的吸引和凝聚相应的人才,所以乡村绿色发展是推动乡村
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乡村内部的
文化、生态等方面同时进行发展和振兴[2]。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以及措
施来鼓励农村青壮劳动力留乡,同时也号召一些外出的劳动力回乡返乡,另外还大力支持一
些愿意参加到农村产业建设的科技型人才进行下乡支持乡村建设,在近些年全国农村发展来看,我国各类返乡下乡的人数已经逐渐增多,到2017年以及达到了700万余人,并且学历
方面也在逐步的提高;同时在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中,各新型农业主体已经达到了将近300
万家,这样的数据将乡村振兴战略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绿色发展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
的重要主导力量。
三、以绿色发展提高乡村振兴效益的方法
(一)提高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
加强与高等院校、农业科学院之间的合作,实行农业科技改革,进而促进科技科研成果可以
转化到农业实际应用中,并将科技、人才、团队以及品牌等优势在实际中合理应用,扩大农
业空间格局,进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通过利用农业科技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
提高,并且可以将现有的技术加以完善,构建健全的服务体系,鼓励农民积极引入农业科技,实现绿色发展。
同时,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扶持力度及经济扶持力度,并对我国农
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将乡镇机构改革力度加快,构建高效管理体系,这样的转变有助于提
高乡村振兴效率以及农业生产效率[3]。
(二)构建完整的农业体系
绿色发展也可以是农业动态演化的过程,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建设以绿色发展为主体
的经济体系,并以农业科学院作为支撑,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建立绿色培
育和繁殖一体化的种业体系,构建现代化的种业中心。
通过与农业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设
立种子研发、培育和繁殖实验中心,建设地区种子展示中心以及种子交易平台。
在此过程中
需要关注优良品种的繁殖培育项目,对建设绿色的繁育技术给予全力支持,并构建地方特色
配套体系,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绿色发展[4]。
(三)提高农业经济水平
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优化农业监管力度,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全面完善,进而使农
业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重点培育高收益农业产品,建立全面性的绿色农业园区,为乡村振兴
提供有效推动力,使农业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向城市化转换。
因此,
应对现有农业园区的经济模式与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并加强对农业园区建设所需要
的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园区的绿色发展,使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农业经济
效益的稳定提高。
(四)改进农业管理机制
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在当前时代中,土地承包管理可分
为家庭承包或农业合作社承包,这样的土地管理机制有助于加大农村土地的使用率。
而且,
对农业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可以为日后的土地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便于在日后能够
顺利开展土地改革制度,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切实提
高农业经济发展。
根据目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相关部门应当做好正确指引绿色发展方向
的工作,优化现有的惠农扶持政策以及服务机制,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其次可
以改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完善农业经营方法,对已经拥有的农业设施进行改进,做好推动农
业发展的转变工作,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五)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根据时代性以及实际发展的综合性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同时,在构建
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体系的导向性与原则性,大力发展弄不也科技化建设水平,坚决以
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准则,并以此来反应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的发展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点加强绿色发展和建设,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
虽然在经济发展
中可能会损害农民自身的部分利益或者是乡村经济发展部分利益,但是绿色发展之路和广大
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是存在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
所以只有完善好乡村振兴的相关建
设机制,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好“三农”问题,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发展迈
向小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宇, 朱立志.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0(01):67-73.
[2]文明, 乌兰. 实现绿色发展是内蒙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J]. 北方经济, 2019,
374(01):77-79.
[3]罗海云, 刘泽锋. 乡村振兴战略的形成逻辑与实施路径[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1(02):75-79+87.
[4]汪京序. 乡村振兴的生态伦理维度探析[J]. 长白学刊, 2018, 204(06):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