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3学时

【实验任务】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疑似肠道感染性细菌的患者临床标本中确定病原体。请将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在讨论完善后记录在实验报告本,并将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实施。

生化反应

血液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选择培养基37℃、18-24小时可疑菌落双糖铁培养基

或鉴别培养基血清学鉴定增菌培养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对糖的分解试验原理及其结果。

二、掌握细菌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试验的原理。

三、掌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培养特性。

四、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二、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IMViC试验

四、五糖发酵试验,铁质双糖试验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4、采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

思考题:

1.怎样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与鉴定伤寒杆菌? .

2.肥达氏反应中为什么要用“O”“H”“A”“B”四种抗原,分析肥达氏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沙门氏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中有何特点,如何与痢疾杆菌区别?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

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要求全面、具体)

一、讨论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小组代表发言15分钟

二、肥达氏反应(讲解及操作)50分钟

三、五糖发酵试验(讲解及示教)20分钟

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

付乙伤寒⊕-⊕⊕-

痢疾杆菌+----

四、IMViC试验(示教)10分钟

五、铁质双糖试验(示教)10分钟

斜面下层 H2S 气体动力

大肠杆菌黄色黄色-++

伤寒杆菌红色黄色+-+

付乙伤寒红色黄色+-+

痢疾杆菌红色黄色---

六、凝集反应(操作)10分钟

七、肠道杆菌的分离接种(操作)20分钟

接种EMB培养基,双S培养基和铁质双糖培养基

(一)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弗氏痢疾杆菌在伊红一美兰琼脂平皿上的生长特点:

1.大肠杆菌菌落:较大、圆形、光滑、不透明、呈深紫兰色,有金属光泽(因分解乳糖与伊红美兰结合之)。

2.伤寒和弗氏痢疾杆菌菌落:细小、圆形、光滑、半透明、无色(因不分解乳糖)。

(二)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以及弗氏痢疾杆菌在SS琼脂平皿上的生长特点

1.大肠杆菌菌落:大肠杆菌在SS平皿上大部分被抑制,少数生长的菌落较大,圆形、光滑不透明,红色(因分解乳糖产酸,使中性红指示剂变红)。

2.伤寒及弗氏痢疾杆菌菌落:菌落较小或中等大、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因不分解乳糖)。

(三)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弗氏痢疾杆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1.大肠杆菌生长现象: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乳糖产酸产气,糖管由

红变黄,糖管中有气泡而无黑色沉淀物。

2.伤寒杆菌生长现象:伤寒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故下层琼脂由红变黄,无气泡,上层仍为红色,亦无气泡。有动力。可产生H2S,故试管有黑色沉淀物。

3.痢疾杆菌生长现象:痢疾杆菌可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故下层琼脂由红变黄,无气泡,上层琼脂仍红色,亦无气泡,无动力。不产生H2S,故无黑色沉淀物。

八、病案讨论20分钟

【附录二】病案讨论

何某,男,21岁,工人,因发热畏寒、头晕、倦怠9天入院。入院时体温39℃,脉搏88次/分。呼吸28次/分。舌尖红,苔黄厚,心肺无特殊发现,肝肋下1厘米,有轻痛,脾肋缘下2厘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5200/mm3,嗜中性粒细胞56%,淋巴细胞38%,单核细胞6%。

入院后2~4天。右下胸部出现淡红色充血疹数个。入院当日,曾取血液、尿液、粪便标本做细菌培养,取血清做肥达式反应,结果血培养在胆汁肉汤中长出革兰氏阴性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有动力,分离出的细菌同已知抗伤寒杆菌免疫血清呈明显凝聚反应。尿液和粪便培养均为阴性。肥达氏反应结果为H 1:40,O 1:80,A 1:20,B 1:20。

入院后即给予氯霉素0.5g,6小时一次口服作治疗,4天后,体温开始下降,入院后第八天查肥达氏反应,结果为H 1:320,O 1:320,A 1:40,B 1:20。服药后6天,因四肢出现充血发痒皮疹而停药,以后皮疹即消退,体温正常、肝脾不能触及,共住25天院。但出院后四天,病人又再次入院,主诉发热2天,体温38℃,肝大1.5cm,白细胞5800/mm3。中性52%,淋巴球40%。单核8%,当即取血做细菌培养,结果长出与第一次相同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再服氯霉素第三天后退热,以后体温正常。此次住院18天,出院时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大便培养结果阴性。

讨论

⒈病人患的是什么病?

⒉对本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⒊怎样解释上述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

⒋本病的临床病症与分离的病原菌有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