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希森3号栽培技术

马铃薯希森3号栽培技术
马铃薯希森3号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5855662.html,

马铃薯希森3号栽培技术

作者:高岚生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24期

摘要:岚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吕梁山北麓,由于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土壤含钾高,2017年引进希森3号等马铃薯试验、示范新品种30个,其中:试验品种25个,每个品种种植0.133hm2,示范品种5个,每个品种种植0.33hm2。

关键词:希森3号;马铃薯;试验;栽培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093

1 品种特征特性

马铃薯形状为长椭圆形,皮和肉均为黄色,芽眼浅,表皮光滑,结薯比较集中。植株抗马铃薯X病毒,对马铃薯Y病毒具有耐病性,不抗晚疫病。马铃薯新品种希森3号,2010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早熟区区域试验,平均产2281.6kg/667m2,比对照津引薯8号增产13.8%。2011年参加山西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1432.5kg/667m2,比对照津引薯8号增产14.4%。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

马铃薯的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最忌讳板结田,应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不高于8.0)沙壤土或壤土。所选地块要避开桃园及开黄花的作物,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选择3a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及避免番茄、辣椒、茄子、烟叶等茄科类作物,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病叶、病株带离田间处理。立冬前深耕30cm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接纳雨雪,冻死越冬害虫。播种前及时耕耙,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做到上平下实。

2.2 选用优质脱毒种薯

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马铃薯造成减产的原因,是在栽培过程中薯块病毒的积累和侵染。选用优质的马铃薯品种及其质量高的脱毒种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全部选用脱毒1、2级种薯。

2.3 整地施肥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深耕整地 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 欲促进高产, 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 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 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所以,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试验证明,耕层愈深,增产效果愈显着。一般耕深不浅于25cm若土壤墒情不好, 要提前灌溉一次, 再进行深耕。 二、肥料准备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 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又可以改善土 壤物理结构。所以播前要准备好肥料。根据生产经验,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或农家肥500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40kg、尿素10kg。播种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 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三、播前催芽和切块 春播每亩需种薯120kg左右。要挑选出符合品种特征、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表皮光滑、颜色好的薯块作为种薯。由于早春温度低, 马铃薯不能播种或播种后出苗慢, 而播前催芽可以淘汰病薯, 幼芽发根也快, 出苗早而齐, 发棵早、结薯早, 有利于高产。催芽的具体方法有: (一)催芽 1、整薯催芽:播前20天左右,将种薯放在保温性好的温室内暖种处理,催芽约1cm左右时,于播前1-2 天切块。郑州地区多采用此法。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怎么种

土豆种植技术(土豆怎么种)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其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种植脱毒马铃薯已成为河北平原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良繁基地,致力于生产开发优质种薯和商品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您提供丰收的基础保证。推荐品种金8号:引自荷兰,原名Favorita。出苗后60-65天收获。植株直立,生长势强。薯块长椭圆形,芽眼浅平。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大薯率高,商品性好。适合高肥水管理,产量潜力大。一般亩产20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首选的菜用薯品种。 简明种植技术 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6、稀植大块:根据市场调查大薯价格高,故提倡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单行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30-35厘米,每亩保苗4000-4500株(每穴留苗1株)。 7、及时化控:植株生长旺盛,可在现蕾后至开花前喷施多效唑30克/亩控秧。 8、除治病虫:播种时或结薯前施辛硫磷3-4瓶/亩,除治地下害虫;五月上旬喷施吡虫啉30克/亩防治蚜虫;连阴天喷甲霜灵等杀菌剂防止晚疫病发生。 二、秋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选择良种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如川芋4号、川芋5号、川芋56等。为了减轻播后烂种,宜选用20~30克的小马铃薯整薯作为种薯。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土豆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适合许多地区种植。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1、土地选择:土豆喜欢松软土层,而且能疏松土壤,但是不能种在盐碱地上。 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由于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4吨/亩,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穴施或沟施。实时用根施通与微肥进行灌根,能诱导植株对土壤中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释放,提升果实发育正能量,优化果实品质。 3、防止晚霜冻害:出苗期经常出现晚霜,发生冻害死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苗期防护,采用覆盖或用护树将军喷涂与植物表面保温,消毒防霜冻,阻碍越冬病毒着落与土豆繁衍,恢复土豆生命指挥系统早苏醒,保花、保果,亦可与各类农药混配。 4、中耕培土: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数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在土豆开花前、块茎形成期、膨大期适时喷洒促花王3号+地果壮蒂灵,能够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疏通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

果膨大活力,优质高产。 5、摘除花蕾:当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 6、病虫害防治: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并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传播。同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防治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害。 土豆种植技术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土豆简介

以北方为例,五月份左右播种,种子是上年收获的马铃薯,切成块状,每块保留一个芽眼。十天左右出芽,两三个月地下开始结小马铃薯,地上部分开花,中途要中耕除草两次,十月左右成熟收获. 土豆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详!) 问题补充: 不要百度上找的,不要大篇幅的从网上拉下来 2008-11-12 21:39 最佳答案 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甘肃定西盛产土豆,当地人多称“洋芋”,是当地的主食之一。2006年4月上旬甘肃定西当地政府向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提出申请,命名该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4月6日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中国特产报社社长刘真、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翔等一行5人来定西县实地考察论证后,报请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同意命名定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土豆种植基地。普通栽培种土豆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 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土豆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土豆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土豆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 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土豆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种植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豆的种植方法 摘要: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 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软、松散。经过深耕的地,经过一个冬天,冻化层可达15厘米,这一冬天的严寒和的照射会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这15厘米的熟化层对来年土豆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头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有几层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软土层。近几年来田间的机旋耕,深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土豆产量,因此,要创高产必须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下,如能达到30厘米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增产会更多。在种植秋马铃薯时应选择优质、高产、早熟、休眠期较短(40-50天)、适宜二季作区种植的品种,如薯五号、薯六号、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 催芽关、从春季收获后至秋季播种期间,由于时间较短,有的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一定要浸种催芽。对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薯五号、薯六号、中薯三号,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催芽;对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浸种时要适当提高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并且还要延长催芽和浸种时间。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

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5855662.html, 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作者:王世云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6期 1 积石山马铃薯种植概况 马铃薯亩产一般在一千公斤到一千五百公斤之间,高产的马铃薯能达到三千公斤,亩产值基本为一千五百元,高的超过三千元。马铃薯生产产值提高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马铃薯一般以无性繁殖为主,通过杂交种子进行品种培育,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培育马铃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种子退化,而且可以使马铃薯增产甚至可以增产超过一倍。我国在马铃薯培育的研究过程中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2 积石山地区马铃薯栽培条件 2.1 土壤和肥料 马铃薯种子土壤需要选取土质较为疏松且排水性好的地区,尤其是含有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更佳,土层选择一般较为深厚。 马铃薯肥料中氮磷钾的比例为2:1:4,如果缺乏钾元素则根系较小且根茎的节间缩短,产量较低;如果缺乏磷元素则植株较小,且光合作用较弱,生产也受到阻碍;如果缺乏氮元素叶子呈淡绿色,植株矮小。马铃薯比较倾向于钾元素肥料,所以肥料要以火土灰以及硝酸钾为主,尽量不要用氯化钾。由于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比较短,肥料用量要多加斟酌,根据实际情况补施肥料,才能够让马铃薯育苗正常生长。 2.2 水分和温度 马铃薯栽培要求水分较多,土壤湿度水平较高,如果马铃薯种子遭遇干旱则会影响产量;如果雨水较多导致土壤水分增大也会引起产量减少,造成贮藏期烂种的情况。 马铃薯幼芽阶段需要六度左右的气温,而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则为十六度左右,一旦温度超过二十五度,马铃薯生长则会较为缓慢,超过三十度时由于种种压力消耗掉过多的养分则停止生长,当温度低于零下一度的时候马铃薯的茎叶由于受到冻伤导致植株开始死亡。 2.3 植株生长需求 新收获的马铃薯需要一段时间的休眠期,根据马铃薯的品种以及贮藏条件进行休眠期的选择。一般品种的马铃薯休眠期大概为三个月,有的甚至长达五个月,如果是休眠期比较长的品种,则会影响收获的产量。当马铃薯发芽之后会从根茎伸出白根,在出苗初期根系发展较为迅速,而地上区域则生长缓慢。幼苗出土十天就会有干茎从植株基部自下而上长出;出土二十天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 铃 薯 栽 培 技 术 惠东县科学技术局二00四年六月

台湾红皮(Cardinal) 期台湾红皮是一个中晚熟高产品种,适应性和抗旱性较强,植 株生长繁茂结薯早,块茎膨大快。该品种对马铃薯A病毒免疫,薯形椭圆形,红皮、黄肉、表皮较粗糙、芽眼浅,一般亩产1600 公斤,最高可达2500公斤以上。品质坚实、口味好。油炸色泽 较好,适于炸片生产和鲜食利用。 台湾红皮因其产量较高和适应性较强,特别是由于抗旱性强,在生产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马铃薯消费市场上因其品质 优良和块茎大小整齐一致、芽眼浅和漂亮的薯形,受到消费者的 极大欢迎,特别受到香港和东南亚市场的欢迎,是一个非常好的 鲜食和出口创汇马铃薯品种。 父母本:Tulner/devries54--80--8xSVP55-89 产量:一般亩产1600公斤。最高亩产2500公斤以上。商品薯率90%以上。 块茎质量:皮色红皮、肉色黄肉、表皮较粗糙、薯形长椭圆形、芽眼数目较少、薯形一致性较好端正美观、芽眼较浅、休眠 期较长、耐贮性中上等、干物质含量中等、淀粉较高、还原糖 0.108% 抗病性:较抗花叶病毒PVX、PVY,对PVA免疫;较抗卷叶病毒PLRV;

晚疫病:植株较抗块茎抗,环腐病:植株抗块茎抗,癌肿病:免疫 消费品质:煮食口感优、味道好,炸片色泽中等、口感好,烹调轻度色变 田间特性:植株半直立、繁茂,生长势强,茎粗壮,株高60--70厘米,分枝少,叶色深绿,侧小叶4--5对,茎色深紫红色,花冠紫红色,花粉较多,天然果有,结薯4--5块,生育期105天,结薯期早 分布: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盟、乌盟少数旗县,河北张家口地区和东北少数地区,可作为华北西北干旱地区一季作栽培的品种,也可作为广东、福建冬季栽培,产品可鲜食和加工用,出口港澳极受欢迎。 栽培要点:①抗旱性强,水旱地均可种植,特别适于旱地种植。 ②播种密度3600株左右。 ③适于沙壤土栽培,粘土栽培易出现畸形薯 陇薯3号 由甘肃省农科院育成,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块茎扁圆或椭圆形,皮稍粗,块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薯顶芽眼及脐部下凹。结薯特

土豆栽培技术要点

土豆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就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她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就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 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就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她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就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软、松散。经过深耕或冬耕的地,经过一个冬天,冻化层可达15厘米,这一冬天的严寒与阳光的照射会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这15厘米的熟化层对来年土豆的生长就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头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有几层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软土层。近几年来田间的机旋耕,深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土豆产量,因此,要创高产必须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下,如能达到30厘米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增产会更多。关在种植秋马铃薯时应选择优质、高产、早熟、休眠期较短(40-50天)、适宜二季作区种植的品种,如郑薯五号、郑薯六号、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催芽关 从春季收获后至秋季播种期间,由于时间较短,有的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一定要浸种催芽。对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郑薯五号、郑薯六号、中薯三号,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催芽;对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浸种时要适当提高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并且还要延长催芽与浸种时间。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装入篓或网袋中再放入药液浸泡即可。浸泡后将种薯捞出放在沙床(床宽100厘米,沙土的厚度为5厘米)上,摊放薯块的厚度为20厘米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盖湿润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当芽长至2厘米长时扒出并放到阴凉有散射光的地方进行绿化,2-3天后即可播种。浸种催芽时要严格配制赤霉素溶液的浓度。浓度低时起不到浸种作用,浓度高时容易出现弱苗与簇苗,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赤霉素溶液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薯。播种关由于秋季播种时间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容易烂种,所以要整薯播种,可选择50克左右的小土豆作为种薯使用。秋马铃薯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就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所以商品薯生产要适当提前播种,尽量延长其生长时间,播种时间可选在8月初。8月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以利出苗管理关秋马铃薯生长前期温度高,适宜茎叶生长,后期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整个生长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徒长现象。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要大水大肥一促到底,早追肥早管理。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生长期间要追两次肥,第一次追肥在出苗70%-80%时进行,亩施碳铵5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亩施尿素15-30公斤。平时视雨水情况及时浇水,保持地表湿润。秋季培土应采取每次浅培、多次培土的办法。第一次培土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培土在开花初期进行,第三次培土在10月下旬霜降前,此次培土要厚些,以利保护块茎,防止霜冻。霜降前浇一次大水防霜,以适当延长茎叶生长时间,争取后期产量。有条件的地方10月中下旬可在田间加设小拱棚等。病虫害防治关秋季阴雨天较多,病虫害较重,如疏于防治,往往会引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09-09-29T09:11:34.623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马建华[导读]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条件。 一、播前准备 1.品种与种薯 A、正确选用品种: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 B、种薯选择及处理,种薯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严格挑选,标准为:薯块完整,无病烂、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薯块,淘汰尖头,有裂痕、薯皮暗淡的薯块。 2.种薯催芽:播种前15~30天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C黑暗处平铺2—3层,当芽长0.5—1厘米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天翻动一次。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妻避免阳光直射、雨淋、霜冻。 3.切块:提倡小整薯播种。如播种时温度转高,湿度较大,雨水较多地区,不宜切块,必要时,在播前40天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切块大小以30~50克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的草木灰拌种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 4.整地:深耕,耕作深度约20~30厘米。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并根据当地栽培条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作畦或平整土地。 5.施基肥。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料可基施,农家肥和化肥混和施用。提倡多施农家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每生产1000千克薯块的需肥量:氮肥5~6千克,磷肥(P205)1—3千克,钾肥(K20)12~13千克。 二、播种 1.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土壤深约10厘米处为7~22℃时适宜播种。 2.深度: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宜浅播,播种深度为5厘米,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播种深度约10厘米。 3.密度:不同的专用型品种要求不同播种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公顷种植60000~70000株中晚熟品种每公顷种植50000~60000株。 4.方法:人工或机械播种,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宜平作,降雨量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垄作。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2.追肥: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宁少勿多,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溉。 3.培土: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浅培土.显蕾期高培土,封垄前最后一次培土。 4.灌溉和排水: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块茎形成时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时不能缺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2.农业防治 A、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 B、测土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 C、合理密植,起垄种植,加强中耕除草,高培土,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数量。 D、及时发现中心株并清除,远离深埋。 3.生物防治:利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0.3%印楝乳油、0.38%苦叁碱乳油、72%农用硫酸链霉素,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治病虫害。 4.物理防治:露地栽培可采用杀虫灯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保护地栽培可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膜避虫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药剂防治。 5.药剂防治 A、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预防晚疫病。每7天喷一次,连续3次。 B、用72%农用链霉素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青枯病,每10天灌根一次。 C、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喷2~3次可防早疫病。 D、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g比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可防蚜虫。 E、用0.38%苦叁碱乳油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70—100千克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附近地面诱杀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五、采收 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10天杀秧,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阳光下而变绿。 (作者单位:164021 黑龙江省赵光农场)

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种植技总结 通过在承德永丰种业实习的这一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自己亲自经历和学习培训的,现总结如下: 一、产地选择 应选择相对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田块。马铃薯属地下膨大的块茎作物,表土深厚(熟土层不少于25厘米)、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含有机质较多的微酸性(pH值5.0—6.5)土壤较为合适,砂壤土最好,不宜选择过于粘重板结和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 二、茬口安排 马铃薯忌与茄科作物连作或套种,前作不宜种植番茄、辣椒、茄子、烤烟等茄科作物和吸钾较多的根菜类作物,最好是禾谷类、葱蒜类、黄瓜、大豆、花生、甘薯、棉花等。 三、播种技术 (一)播前准备 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品种。选择健康无病、无破损、表皮光滑、均匀一致、贮藏良好的薯块作种。 2.种薯处理 (1)切块。播种前2—3天进行,小的种薯(20~50克)一般不切块,大的种薯(50克以上)可进行切块。切块时要纵切,将顶芽一分为二,切块应为菱形状或立方块,不要成条或片状,每个切块应含1—2个芽眼,平均单块重35~45克左右。切块要用两把切刀,方便切块过程中对切刀消毒。一般用含3%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漂白粉兑水1∶100消毒也可或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挖芽过程中剔除腐烂或感病种薯。

(2)拌种。切块后的薯种用石膏粉或滑石粉加农用链霉素和甲基托布津(90∶5∶5)均匀拌种,药薯比例为1.5∶100,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 (3)推广整薯带芽播种技术。整薯(30~50克)播种能避免切刀传病,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顶端优势,保存种薯中的养分、水分,增强抗旱能力,促使出苗整齐健壮,结薯增加,增产幅度达30%以上。 3.整地 马铃薯属于块茎类作物,营养器官在地下生长,因此,马铃薯应种植在疏松砂质土壤上较为适宜。同时要深耕土地(30公分以上),耕地伴随着施肥,马铃薯耗钾肥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一般亩产3000公斤要吸收氮16公斤、磷6.5公斤、钾32公斤。在底肥中,农家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一般要求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公斤左右,可防止生长后期缺肥早衰。化肥一般亩施专用复合肥10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农家肥和尿素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其它化肥作种肥,播种时开沟点施,避开种薯以防烂种;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二)播种 1.播种时间 春马铃薯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当土地10㎝处温度稳定的保持在5℃以上才能播种。播种宜在晴爽天进行。 2.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约5~10厘米,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12~15厘米)。 3.播种密度 不同的专用型品种要求不同的播种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亩种植4500株左右。播种量120—150㎏/亩。 4.播种方法

马铃薯简介.

马铃薯简介 一、历史渊源 1.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 (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2.历史起源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解答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马铃薯适合于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种植。全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1300-1400度。春播应防晚霜的冻害,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度(3月上旬)即可播种。秋播应躲避高温闷热天气。当气温高于28度时,应用小水勤浇来降低地温。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连续种植3年时,应搞好轮作换茬,可与粮、棉、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 4、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 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苗期的后期。 3、马铃薯器官形成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块茎形成期: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土豆种植技术

一、土豆种植技术(贵州农经网) 作者:[2011-02-21 09:26:58 ] 本篇文章被34人阅读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其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种植脱毒马铃薯已成为河北平原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良繁基地,致力于生产开发优质种薯和商品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您提供丰收的基础保证。推荐品种金8号:引自荷兰,原名Favorita。出苗后60-65天收获。植株直立,生长势强。薯块长椭圆形,芽眼浅平。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大薯率高,商品性好。适合高肥水管理,产量潜力大。一般亩产20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首选的菜用薯品种。 简明种植技术 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6、稀植大块:根据市场调查大薯价格高,故提倡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单行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30-35厘米,每亩保苗4000-4500株(每穴留苗1株)。 7、及时化控:植株生长旺盛,可在现蕾后至开花前喷施多效唑30克/亩控秧。 8、除治病虫:播种时或结薯前施辛硫磷3-4瓶/亩,除治地下害虫;五月上旬喷施吡虫啉30克/亩防治蚜虫;连阴天喷甲霜灵等杀菌剂防止晚疫病发生。 二、秋马铃薯种植技术(上海农业网) 一、选择良种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如川芋4号、川芋5号、川芋56等。为了减轻播后烂种,宜选用20~30克的小马铃薯整薯作为种薯。 二、适时播种 马铃薯是喜凉作物,在地温低于25℃以下就可以播种。尽管9月上旬许多地方的气温常常在25℃以上,但地温不会超过25℃,因此,只要条件适宜,宜提早播种,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播种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 三、浸种催芽 马铃薯一般有2~3个月的休眠期,采取带芽下种最好。在播种前2~3天,对没有通过休眠期的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具体方法是:用l克赤霉素与50毫升白酒(1农药量杯)溶解,对水1000公斤浸种催芽,浸种时间以3~5分钟为宜。浸好后将种薯放在室内,上下铺好湿润的稻草,中间放置种薯,催出芽后再进行播种。 四、播种方法 1.稻田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套作油菜 在水稻收获后,利用秋冬季空闲时间,采用免耕技术,直接将马铃薯放在稻田表面,利用稻草将马铃薯种盖上。

马铃薯品种介绍讲解

马铃薯品种介绍 1.陇薯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偶尔结实。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食用口感好,有香味。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抗病性强,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产量高,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793.2公斤,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2.陇薯4号:该品种中晚偏早熟,生育期10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55—60cm,花冠白色。出薯快而齐,幼苗生长势强,植株较繁茂。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80%以上,薯形椭圆,皮色淡黄,薯肉白色,芽眼深浅中等。食味较好,品质优良,适宜粮,菜和食品加工多种用途。 该品种抗旱性强,抗病毒退化,对晚疫病抗性中等。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稳定性好,适宜我县半高山地区种植。 3.陇薯5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叶片墨 1

绿色,花冠白色,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整齐度高,大中薯数率85%左右,大中薯重率94%左右。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薯块大,单薯直径一般为8-12cm,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薯块休眠期较长,耐贮性中等,食用品质好。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亩产是2363.5-3415.0㎏,适宜于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4.陇薯6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数多,株高70-8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乳白色,无天然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8个,大小整齐,大中薯重率90-95%。薯块扁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较浅。薯块休眠期中长,较耐贮藏,食用与加工品质优良。既适宜淀粉加工,又适宜全粉加工的马铃品种。 抗病性强,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很好的田间抗性。丰产性好,西北片平均亩产1686.3kg。适应范围广,不仅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还适宜河川地区推广种植。 5.陇薯7号:生育期120天左右。该品种幼苗生长势较强,植株繁茂,茎绿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0厘米,花冠白色,天然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大中薯重率 2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 1、《马铃薯育种学》 孙慧生 本书是结合了作者30多年来的育种科研和实践积累,以及“六五”至“九五”期间参与国际马铃薯育种攻关各单位的科研成果,并吸取了国外近年来的先进理论与技术编著的。本书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马铃薯资源和育种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马铃薯育种的一般原理,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详述了对真菌性晚疫病、细菌性青枯病、多种主要病毒,以及马铃薯实生种子和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方法方面,介绍了远缘杂交,分解育种法,轮回选择与群体改良育种和生物工程等新的育种途径。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立论科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文献广泛。适宜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马铃薯育种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2、《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 赖凤香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编著。主要内容包括: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马铃薯与环境的关系,马铃薯品种简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及其防治,马铃薯的贮藏,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马铃薯多熟制搭配栽培技术及马铃薯的产业开发等。内容系统丰富,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农民、受精科技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阅读,也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3《马铃薯淀粉生产技术》 陈奇伟 本书由黑龙江省讷河市银河淀粉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奇伟等编著。书中介绍了马铃薯及其淀粉的特性与经济价值;马铃薯的预处理、解碎、浆料加工、清浆精制、精浆脱水、淀粉干燥整理、参量控制、防止褐变、用水处理和质量监控等生产技术;马铃薯淀粉生产线的设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