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诊断新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

肿瘤病理诊断新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
肿瘤病理诊断新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

肿瘤病理诊断新技术

一、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不仅在解决疑难病例诊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医疗风险意识的增强,许多普通的病例也常常需要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因此成为病理科医生常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常规手段。

在小活检病理检查中免疫组化技术能明确地显示癌细胞的存在(如胃粘膜活检中的印戒细胞癌),可使微小癌、微小转移灶(淋巴结及骨髓)、甚至不易察觉的病变得以确诊。

通过乳腺癌激素受体(ER、PR)的检测,免疫组化技术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针对肿瘤基因产物(C-erbB2、P53、ALK、CD117等)的抗体还将进一步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等免疫组化染色可为肿瘤的预后提供依据。

免疫组化技术的局限性:至今无绝对特异的抗体!相当多的肿瘤缺乏特异的抗原表达;同一种抗原常常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不少肿瘤又由于分化太差或细胞分子结构改变而不表达相关的抗原。不同抗体滴度有不同的阳性结果;内源性生物素造成假阳性,如肝细胞癌等;缺乏免疫组化的标准化(同一实验室及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定量结果的判断等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尚待解决,如ER受体,有的实验室只要有阳性肿瘤细胞就视为阳性,而有的实验室则要至少20%细胞阳性才视为阳性,阳性标准往往是随意确定的,未经临床病理研究证实。

如何正确应用免疫组化呢? 要得到正确、有价值的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实验室规范、合适的技术操作(包括组织固定、抗原修复、检测系统、各类试剂的质量保证、染色技术等)是最重要的基础保证,但病理科医生在组织块的选择、抗体的选择、结果的判断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分子病理学

这是继电镜、免疫组化之后的第三个浪潮。其优点是反应特异、敏感,检测靶信号本质上不同,DNA检测温度固定影响小。采用的方法包括PCR、滤膜杂交(斑点、印迹转移),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微切割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生物芯片(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

分子病理学检测内容包括肿瘤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点突变、染色体重排(易位、倒转—过表达/新的杂合基因)、基因扩增和缺失等。分子病理学检测为肿瘤定性、分类、预后判断可起到重要的帮助。

显微切割技术是90年代出现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该技术能够在显微镜下,从组织切片上切下小片组织或单个细胞,用这些切下的材料进行PCR扩增,能够得到同类细胞,甚至单个细胞的基因,这样研究结果更为准确。

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 是1998年在cDNA微阵列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特殊的生物芯片,是继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之后生物芯片家族的又一新成员。

组织芯片的原理是根据不同需要,利用特殊的仪器,将多个(病例)小组织片高密度的、整齐的排列固定在某一固相载体上(载玻片、硅片、聚丙烯或尼龙膜等),而制成微缩的组织切片。其最大潜在作用是将基因、蛋白水平的研究与组织形态学相结合,使应用同一实验指标,同时快速研究大量不同组织样本(高通量、多样本)的设想成为现实,减少了实验误差,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效率,节约实验材料和试剂,同时使实验结果有更可靠的可比性;对于原始病理资料的保存和大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具重要的意义。

组织芯片的应用范围:研究目的基因在不同病变(肿瘤)间的表达差异;寻找疾病新基因,疾病(肿瘤)中新基因、突变体与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药物的筛选;疾病的病理诊断;质量控制等。

原位杂交-是在一定的生物结构基础之上的核酸杂交,这种结构基础可以是一条染色体、一个细菌、更大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和组织。故此杂交的共同点是有明确的结构

基础,可反映基因杂交的准确部位。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一、免疫组织化学的工作原理

1、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能特异性结合

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如酶,金

属离子、同位素等,显示一定的信号(如:颜色)

借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其颜色变化,从而在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确定组织、细胞结构二、应用范围:

(1)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2)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的意义

(3)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

(4)微小病灶的发现

微小癌,微小病灶(如羊水栓塞)

(5)指导肿瘤的治疗

(6)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

(7)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1

(1)共同的标记物

角蛋白*(cytokeratin/keratin, CK/KER)

*共有20种亚型,高分子量角蛋白见于复层鳞状上皮,低分子量角蛋白见于腺上皮。

桥粒蛋白*(desmoplankin)

*分布于上皮细胞间的连接部位,是一种很好的上皮细胞标记,此外,凡有细胞连接的非上皮细胞也可以表达,如脑膜瘤、尤文肉瘤、颗粒细胞瘤、精原细胞瘤。

(2)存在于大部分上皮细胞内的标记物

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ous antigen, EMA)*大多数上皮性肿瘤,常与角蛋白联合应用

*腺上皮性肿瘤,浆细胞瘤,大细胞淋巴瘤,浆细胞骨髓瘤,脑膜瘤均有表达。

(3)选择性存在于某些上皮细胞内的标记物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是内胚层来源的上皮性肿瘤分化标记物,见于腺癌及某些鳞癌,鉴别腺癌(+)与间皮瘤(-)。但血细胞来源的肿瘤(绿色瘤、髓细胞白血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呈阳性反应。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 肝细胞癌,生殖细胞性肿瘤,如内胚窦瘤,睾丸胚胎癌有交叉反应。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 前列腺上皮及其来源的肿瘤,也可从转移性肿瘤中鉴别出前列腺癌

结肠癌相关抗原(CA19-9) 胃肠道肿瘤,胰腺癌

卵巢癌抗原(CA125) 卵巢、子宫、乳腺癌

2

(1)间叶细胞及肿瘤共同标记物

波形蛋白*(vimentin, VIM) 间叶组织、良、恶性肿瘤

*缺乏特异性,配合其他更有鉴别力的标记物仍有价值。

(2)肌细胞,肌上皮及肿瘤标记物

结蛋白(desmin,DM) 肌细胞及其肿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

肌红蛋白(myoglobin,MG) 横纹肌,心肌细胞及其肿瘤

肌球蛋白(myosin) 横纹肌特异性标记物,但不敏感

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s-actin,MSA,CMA,HHF35) 平滑肌,横纹肌、肌上皮,肌纤维母细胞

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tin/SMA) 对平滑肌较特异

(3)内皮细胞及肿瘤标记物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related antigen, FⅧRAg) 血管内皮细胞及其肿瘤CD31 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特异性较强

CD34 内皮细胞,血管良恶性肿瘤,kapposi肉瘤

*胃肠道间质肿瘤70%病例为CD34阳性 *100%病例CD117阳性

(4)组织细胞标记物

CD68(Kp-1) 全组织细胞标记物,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无明确特异性

α-抗糜蛋白酶(α-antichymotrypsin AACT) 具有组织细胞分化的肿瘤,如恶纤组α-抗胰蛋白酶(α-antitrypsin,AAT)* 组织细胞及其肿瘤

*肝细胞癌,具有肝细胞癌分化的生殖细胞肿瘤,如内胚窦瘤,亦标记胶质细胞瘤

溶菌酶(lysazyme,lys) 组织细胞及其肿瘤,其特异性不如AAT

3. 淋巴造血组织标记物

(1) 共同标记物

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 LCA)CD45

全白细胞标记,血白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各种淋巴瘤;浆细胞及R-S细胞,不表达LCA

(2) T淋巴细胞标记物

CD45RO(UCHL-1)、CD3、CD43 (L60/Leu-27) T细胞淋巴瘤

(3) B淋巴细胞标记物

CD20(L26)、CDW75(LN1)、CD19 B细胞淋巴瘤

(4) 霍奇金R-S细胞标记物

CD15+(Leu-M1)、CD30*(BerH2)+ 霍奇金淋巴瘤(非淋巴细胞为主型)

CD20+、CDW75+、CD30-/+、CD15- EMA+ 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为主型)

*CD30粒细胞、单核细胞、上皮细胞、R-S细胞均有表达,某些未分化大细胞淋巴瘤(+)

(5)组织细胞原性淋巴瘤标记物

CD68、MAC387、AAT、AACT +

*CD意为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是白细胞相关抗原的国际分类系统,现已规定了147种白细胞抗原,由此也有相应抗体的命名。

4. 神经源性肿瘤标记物

(1)胶质细胞标记物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ory acidic protein, GFAP)

星形细胞瘤,各种胶质瘤,室管膜瘤,可与脑膜瘤鉴别

(2)少突细胞与雪旺细胞标记物

髓鞘碱性蛋白(MBP) 神经鞘瘤

S-100蛋白* 神经鞘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副节瘤

*S-100还对黑痣、黑色素瘤、软骨性肿瘤、脂肪肿瘤呈阳性反应

(3)神经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

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 NF) 神经细胞及其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嗜铬粒(chromograninA,Chr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

NSE是神经内分泌肿瘤首选的标记物,而NSE、chr、syn三者均是APUDoma标记物,见于嗜铬细胞瘤,副节瘤、PNET/尤文肉瘤、类癌、Merkel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肺小细胞癌等。NSE还与某些乳腺癌、大细胞淋巴瘤呈阳性反应。

(4)黑色素细胞标记物

人类黑色素瘤抗体HMB45 S-100蛋白

黑色素瘤和透明细胞肉瘤呈阳性反应,HMB45特异性强,但不及S-100敏感。

5

垂体激素垂体细胞及其肿瘤,分泌性APUD肿瘤(“异位”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乳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球蛋白(TGB) 甲状腺上皮肿瘤

降钙素(CT) 甲状腺髓样癌及C细胞增生

胰岛细胞相关激素及胃肠道激素胰岛细胞瘤、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岛素(insulin)、胃泌素(gastrin)、生长抑素(somatostatin)、高血糖素(glucogen)、胰多肽(pancreatic peptide)、蛙皮素(bombsin)、小肠血管活性多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P物质

血清素(seratonin) APUD肿瘤

睾丸酮睾丸及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类胎盘泌乳素(hPL):滋养细胞肿瘤及具有滋养叶成分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6

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型胶原骨肉瘤

Ⅱ型胶原软骨肉瘤

Ⅲ型胶原纤维肉瘤

Ⅳ型胶原基底膜特异性抗原,血管源性肿瘤

Ⅴ型胶原广泛存在于全身

层粘蛋白(laminin, LN) 为基底膜连接蛋白,用于肿瘤浸润及转移机制研究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 作为间质肿瘤标记物,也用于肿瘤浸润转移研究

七、癌基因标记物

主要癌基因,其活化方式和相关人类肿瘤

四、举例说明

(一)、肉瘤:Vimentin+ Cytokeratin- LCA-

1、恶黑:HMB45+,S-100+,Melon-A+,

2、肌源性肉瘤:HHF35(Actin)+,Desmin+

3、平滑肌肉瘤:Actin(sm)+

4、横纹肌肉瘤:Myoglobin+,Myosin+,MyD1+

5、恶纤组:CD68+,Lysozyme+

6、滑膜肉瘤:Cytokeratin+

7、恶性间皮瘤:Calretinin+,Mesotheliol cell+

8、原始神经外胚瘤:CD99+,Neuroblestoma+

9、恶性神经鞘瘤,脂肪肉瘤:S-100+

10、血管肉瘤:F8+,CD34+,CD31+

(二)、淋巴瘤:LCA+,Vinentin±,Cytokeratin-

1、CD20(B细胞)、CD3(T细胞)、LCA为一线抗体;

2、有大的异型肿瘤细胞时

有大异型淋巴细胞时加CD30+(何杰金细胞或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有大异型上皮样细胞巢时,加CK+(癌)、HMB45+(恶黑);

伯基特淋巴瘤,Ki67 100%阳性。

3、有浆样分化

浆细胞肉瘤(CD20-,CD3-阴性):用κ、λ链只有其中一种阳性;

CD20阳性,有浆样分化,诊断为浆样分化B细胞淋巴瘤。

4、主要是中小异型淋巴细胞

套区淋巴瘤:CD5+,Cyclin D1+,CD10-;

滤泡性淋巴瘤与反应性滤泡鉴别:Bcl-2+为滤泡性淋巴瘤(CD10+);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CD20及CD3均阴性):TdT+(2份免疫组化价格);

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CD10+;

粒细胞肉瘤,MPO+或溶菌酶+;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23+

5、其他大且不规则的细胞核

NK细胞淋巴瘤,Dako公司产品CD56+;迈新公司产品CD57+;

组织细胞:CD68+;

证实Langerhans细胞用S-100;

证实滤泡树突状细胞用CD35;

6、考虑“传单”用EBV;

(三)、癌:Cytokeratin+,Vinentin-,LCA-

1、神经内分泌癌:Chr+,Syn+

2、甲状腺癌:Thyroglobalin+,Calatonin+

3、生殖细胞肿瘤:PLAP+,AFP+,HCG+

4、消化道癌:CA19-9+,CA242+,CEA+

5、鳞癌:Cytokeratin+(高分子量)

6、腺癌:Cytokeratin+(低分子量)

7、乳腺癌、子宫内膜癌:ER+,PR+,C-erbB-2+

8、肝癌:AFP+,AAT+

9、前列腺癌:PsA+,PSAP+,AR+

10、卵巢癌:CA125+

四、其他常用试剂

IgG/IgM/IgA/C3/C4/C1q/HBsAg/HBcAg/CMV(巨细胞病毒)分枝杆菌抗体(用于检测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得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技术就是以免疫学得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得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就是在医学得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得作用,对疾病尤其就是肿瘤得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得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得手段、免疫组化技术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 在酶标法得基础上发明得,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与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得诊断与鉴别诊断。随着新技术得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得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得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与病种不同选择不同得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得诊断起到重要得辅助作用、对病人得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得意义。 一、目前常用得抗体分四大类 1。上皮性标记物:CKhigh(AE3), CK low,CK-pan,CK19,CK7, CK20,EMA,CEA,-CA 15-3,SCLC , E—Caldeherin,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AFP。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癌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肉瘤、3?、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 4淋巴细胞标志物: 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CD43,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Bcell标记物:CD—20 ,CD79a,CD23, CD10,Kappa ,Lambda CD21CD38 ,CyclinD1 ,Bcl—2。?其它:LCA,CD15,CD30,MPO,CD34,TdT,这些抗体用于淋巴瘤33个亚型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目前开展得系列检查与意义 1。乳腺癌五项(ER、PR、C—erbB-2(Her-2)、Ki—67、P53) ER、PR阳性,90%得病人对三苯氧胺类药物疗效好。C-erbB-2阳性(2+—3+)可服用抗Her—2基因药物。如果ER与PR均阴性,C-erbB-2强阳性预示预后不好。 Ki—67就是细胞生长指数,代表细胞周期中除G0期以外得细胞生长速度。Ki—67值越高表明肿瘤细胞生长越快,预后越不好。P53就是广谱致癌基因,在许多肿瘤中都有表达,表达值越高预后越不好。据报道,国际上目前有抗P53基因阳性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 2。垂体腺瘤功能六项检查 LH( 促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TSH( 促甲状腺素),PR L(泌乳素)GH(生长激素) 。根据某一种抗体阳性表达进行术后药物治疗。 3.恶性肿瘤得Ki—67与P53常规检查 目前得研究表明,大部肿瘤得复发、转移取决于Ki—67值与P53值,而与肿瘤得组织得分型关系不就是十分密切,如中分化腺癌,如果Ki-67与P53值超过50%,预后不佳,相反,如肿瘤得组织分型为低分化腺癌,而Ki-67与P53值较低,预后也会较中分化或高分化癌得预后稍好。4?.GIST(胃肠道间质瘤)与EGIST(胃肠道外间质瘤)得诊断?GIST就是90年代新发现得肿瘤,过去均诊断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现在经过一组免疫组化可将其诊断,GIST得生物学形为一般无良性,因为小于2cm得GIST偶而也有转移。其良恶性程度取决于肿瘤得大小与核分裂像,国际确定GI ST侵袭行为危险性得推荐方案如下: 危险程度大小核分裂数?很低〈2cm <5/50HPF?低2-5cm〈5/50HPF 中等<5cm5-10cm 6—10/50HPF〈5/50HPF?高〉5cm>10cm不计>5/50HPF不计>10/50HPF?GIST得免疫组化结果为:CD117(+)、CD34(±)、S—100(±)Actin(±)、Desmin(—)、CD117阳性可用格林卫治疗,且效果较好。

判断肿瘤预后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完整版

判断肿瘤预后的免疫组 化标志物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肿瘤标志物是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所涉及的肿瘤标志物种类繁杂,方法多样,结果不一。本文力争从实用性出发,对目前众多医院已能常规开展免疫组化检测的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的标志物进行综述。 1肿瘤分期 1.1微浸润与假性浸润:癌的微浸润通常指癌侵透基底膜,含基底膜成分的抗有助于确定基底膜的完整性,两种最常用的抗体是IV型胶原或层粘蛋白(LN)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基底膜缺如或明显断裂可确定有微浸润。在乳腺及前列腺病变中,良性假性浸润性病变与浸润性癌难以区别的情况较为多见。乳腺组织其基底细胞层由肌上皮细胞组成,通过特异性肌动蛋白(actin)抗体标记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肌上皮细胞。浸润性小管成分如包绕有肌上皮细胞则提示良性病变。在前列腺组织,通过不同种类细胞角蛋白中间丝的表达情况可以将基底细胞与腔面的细胞加以区别,现已有几种专一性抗体,如基底细胞表达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而腔面的细胞表达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这些免疫反应特性可用于良恶性前列腺上皮的区别,如基底细胞几乎见于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而决不出现在恶性腺上皮的外周。 1.2隐匿性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骨髓及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癌,其原理是利用抗体能区别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能力,从而将上皮癌细胞与骨髓及淋巴结内的正常结构区别开来。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检测出不同肿瘤骨髓或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包括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转移等。Gute rson等发现,通过较细致的组织形态学观察或免疫组化方法来寻找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约有8%--30%常规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可被检出有隐 匿性微转移。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知识学习.doc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知识学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l 本题解析: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而非肿瘤,如选项D ;原位癌中基底膜完整,若发生在乳腺,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故选项C 属于原位癌;浸润癌时基底膜下可有癌细胞浸润,如选项B ;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为交界性肿瘤,如选项E ;转移癌是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如选项A 。 4、单项选择题 腺瘤( )A.腺上皮起源的良性肿瘤 B.皮肤、黏膜表面发生的良性肿瘤 C.间叶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 D.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E.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 )A.肿瘤发生的部位 B.肿瘤的大小 C.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D.肿瘤的生长方式 E.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单项选择题 脑的恶性肿瘤常先转移至()A.肺 B.椎体 C.肝 D.中枢神经内 E.外周神经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确定癌的主要依据是()A.癌细胞弥散分布 B.外生性生长 C.老年人发病 D.转移多见 E.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形成巢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形成癌细胞团--癌巢,是癌的基本形态特征,也是诊断癌的主要依据。 8、单项选择题 浸润癌()A.胸椎内鳞状细胞癌 B.胃溃疡癌变累及深肌层 C.乳腺导管内癌 D.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E.卵巢浆液性交界性囊腺瘤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而非肿瘤,如选项D;原位癌中基底膜完整,若发生在乳腺,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故选项C属于原位癌;浸润癌时基底膜下可有癌细胞浸润,如选项B;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为交界性肿瘤,如选项E;转移癌是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如选项A。 9、单项选择题 与病毒无关的肿瘤是()A.鼻咽癌

肿瘤免疫组化指标含义大汇总52547

肿瘤免疫组化指标含义大汇总 在当前精准医疗的时代,免疫组化(IHC)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利用好肿瘤IHC,将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轻松许多。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可达50%-75%。 免疫组化(IHC)是免疫学与组织化学两种技术的结合,基本原理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再用显色剂显色以达到标记细胞的某种抗原物质的定性/定位检测技术。 (1)上皮性肿瘤标记 表皮角蛋白(EK):鳞状上皮或高分化鳞癌 细胞角蛋白(CK): CK7 / CK18 标记腺上皮,通常在腺癌中表达。 CK19 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胆管(+)。 上皮膜抗原(EMA):低/未分化上皮高表达;常存在于间变大细胞/恶性横纹肌样瘤。

P504: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100%。 HMB45:存在于恶性黑色素瘤。 (2)间叶源性肿瘤标记 波纹蛋白(Vimentin, Vim):细胞中间死蛋白抗体,多数软组织肿瘤均可表达,但肌纤维较明显,在一些上皮性肿瘤也有阳性反应,作为间叶与上皮源性鉴别一线抗体。 结蛋白(Desmin, Des):存在于平滑肌/横纹肌 肌动蛋白(Actin):平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 肌球蛋白(Myotlobin)/肌红蛋白(myosin):横纹肌 CD34:血管内皮,通常用于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 (3)神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 S-100: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特异性标记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hr 嗜铬素: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Syn 突触素/NSE/嗜铬蛋白颗粒A(CgA)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 CD56: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于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常用于星型细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6430946.html,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作者:郑宏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5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免疫组化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病理科检查里面。但是,很多病人在接受免疫组化时心里都是充满了疑惑的,其既不知道免疫组化是什么,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接受免疫组化。甚至还有一部分病人认为医生让自己接受免疫组化就是为了挣钱,导致了医患矛盾的出现,对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所以,接下来本文就对免疫组化及其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阐述了病理科为什么要安排病人进行免疫组化检查。 一、什么是免疫组化? 所谓免疫组化实际上就是应用抗原抗体反应这一原理,通过化学反应来让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对组织细胞里多肽和蛋白质等抗原进行定位、定性以及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新细胞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种类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主要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等几种。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就是抗原抗体反应。抗原和抗体结合的时候会出现非常大的特异性,免疫组化就是通过此原理的有效利用,先完成细胞或者组织里面的相应化学物质制取,将其当成抗原或者半抗原,然后再利用免疫动物完成特异性抗体的获取,最后再通过这个特异性抗体去探测细胞或者组织里面是否有同类抗原存在。又因为抗原、抗体以及其复合物都是没有颜色存在的。所以,还需要通过组织化学的方法完成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的着色,从而更加准确的完成对人体里面未知抗原的定位、定性以及定量研究工作,为后续的判断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有效避免判断失误的情况发生。 二、病理科安排病人做免疫组化的原因? 在最近这几年,随着各种特异性抗体的产生,通过传统的检查技术已经没有办法完成病情的准确判断了。以肿瘤研究为例,在免疫组化技术出现以前,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类还局限于细胞水平,而引入免疫组化技术后,则使研究的深度提高到了生物化学水平、分子水平。同时免疫组化这一新的细胞化学技术还拥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位准确以及形态功能相结合等优点,可以帮助医生更为精准的完成病情判断,从而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更为强有力的依据。 首先,通过免疫组化可以让医生完全肿瘤来源的准确确认。我们身体器官以及组织里面的细胞,由于起源都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形态结构也十分相似,很多时候根据形态根本没有办法准确的完成区分工作。仅仅通过肉眼进行分辨的话,会有极大可能因为主观性或者疏忽导致病情判断错误的情况出现,影响到后续的治疗工作,甚至有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而免疫组化这种方法则会对相应的细胞组织进行染色处理,将其情況更为直观的

常见肿瘤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抗体选择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1.前列腺癌:CK、P63、34?E12、PSA、P504S(9AMAC)、AR 2.前列腺增生/腺瘤:CK、P63、34BE12、P504S 3.肾癌:CK、EMA、Inhibin、Melan-A、CK7、Vimentin、PAX2、CD10 4.肾母细胞瘤:WT-1、CK、P53、Ki-67 5.膀胱尿路上皮癌:CK7、CK20、P53、Ki-67、P63 6.精原细胞瘤:CK、PLAP、CD117、LCA、OCT3/4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7.胸腺肿瘤:CK、CD3、CD5、CD20、TdT、EBV* 8.霍奇金淋巴瘤:CD30、CD15、ALK-1、EMA、CD3、CD20、EBV*、PAX-5 9.非霍奇金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TdT、CD43 1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CD30、CD15、ALK-1、EMA、CD3、CD20、EBV* 1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43、CD30、Ki-67 12.小B细胞淋巴瘤:CD3、CD5、CD10、CD20、CD23、CD79α、CyclinD1、TdT 13.T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3、CD45RO、CD79α、TdT、TiA-1、Perforin 14.套细胞淋巴瘤:CD3、CD5、CD20、CD79α、CyclinD1、TdT、Bcl-2、Ki-67 15.T/NK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56、TiA-1、Perforin、粒酶B 16.淋巴上皮病变/癌:CK、EMA、S-100、Ki-67、P53、EBV*、P63、CD30、CD20 17.Burkitt淋巴瘤:CD3、CD20、CD79α、CD10、Bcl-2、Bcl-6、Ki-67、EBV*、TdT 18滤泡性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10、Bcl-2、Bcl-6、Ki67 19.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CD2、CD3、CD7、CD20、CD43、Perforin、TiA-1、EBV* 20.浆细胞瘤:CD3、CD20、CD38、CD138、CD79α、EMA、κ*、λ* 21.坏死性淋巴结炎:CD3、CD20、CD45RO、CD79α、CD43、CD68、Mac387、CD163 22.粘膜相关淋巴瘤:CK、CD3、CD5、CD10、CD20、CD23、CD43、CD79a、CyclinD1 2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CD3、CD20、CD45RO、CD43、CD79α 24.组织细胞肉瘤:S100、CD10、CD21、CD35、CD68、Lysozyme、MPO、CD33、CD34、CD11c、CD14、CD45R O 25.朗格罕氏细胞增生症/肉瘤:S100、CD1α、CD68、CD35、HMB45、CK、EMA、Ki67、CD45 26.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肿瘤:S100、CD1α、CD68、CD21、CD35、CD3、CD20、CD30、CK、EMA、Ki67、C D45 27.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肿瘤:CD21、CD35、S100、CD1α、CD68、CD3、CD23、EMA、VIM、MPO、CD34、CD7 9α、CK、HMB45 28.肥大细胞肿瘤:CD117、CD45、CD33、CD68、CD15、CD3、CD20 消化系统肿瘤 29.胃癌:CK7、CK20、Villin、CEA、P53、Ki-67、CDX-2、GST-π、AB/PAS** 30.肠癌:CK7、CK20、Villin、CEA、P53、Ki-67、CDX-2、GST-π、AB/PAS** 31.肝细胞癌:AFP、CD34、CEA、CK8/18、CK19、Ki-67、P53、HbsAg、Hepatocyte 32.肝胆管细胞癌:CK7、CK20、Villin、AFP、CD34、CEA、CK8/18、CK19、Ki-67、Hepatocyte、HbsAg 33.食道癌:P53、Ki-67、CDX-2、GST-π、P63 34.胰腺癌:CEA、P53、Ki-67、CDX-2、GST-π、Villin、CK7、CK20、 35.胰岛细胞瘤:CD56、Syn、CgA、Ki-67、Insulin、CK8/18、CK19 39.肝炎病毒:HbsAg、HbcAg、HCV 涎腺肿瘤 37.涎腺粘液性囊腺癌:CK、P63、SMA、Vimentin、Myosin-heavy chain

临床免疫组化实用大全

免疫组化 定义: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打印在报告中,以增加病理报告的使用价值。 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R 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练习.doc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考试卷及答案模 拟考试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原位癌( )A.胸椎内鳞状细胞癌 B.胃溃疡癌变累及深肌层 C.乳腺导管内癌 D.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E.卵巢浆液性交界性囊腺瘤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肿瘤的是( )A.神经纤维瘤病 B.畸胎瘤 C.精原细胞瘤 D.肺炎性假瘤 E.白血病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下列肿瘤组织继发病变中,应除外( )A.钙化 B.黏液样变 C.坏死 D.恶性变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E.出血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良性肿瘤一般不导致()A.破坏器官结构 B.导致局部压迫或阻塞 C.发生浸润现象 D.引起恶病质 E.发生远处转移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直肠癌()A.多经血道转移 B.多经淋巴道转移 C.多由种植性转移 D.以上三者均可 E.不发生转移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可用于标记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的标记物是()A.CK B.CD34 C.AFP D.CEA E.K1-67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转移瘤的形态特点不包括()A.与原发瘤组织类型相同 B.多发性,散在分布 C.边界多不清楚 D.多位于器官表面 E.可形成癌脐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技术是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常用的抗体分四大类 1.上皮性标记物:CK high(AE3),CK low ,CK-pan,CK19,CK7,CK20,EMA,CEA,-CA15-3,SCLC , E-Caldeherin, 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 AFP。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癌 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肉瘤。 3.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 4淋巴细胞标志物: 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 CD43, 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CD23,CD10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其它:LCA,CD15,CD30,MPO ,CD34,TdT,这些抗体用于淋巴瘤33个亚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目前开展的系列检查和意义 1.乳腺癌五项(ER、PR、C-erbB-2(Her-2)、Ki-67、P53) ER、PR阳性,90%的病人对三苯氧胺类药物疗效好。C-erbB-2阳性(2+-3+)可服用抗Her-2基因药物。如果ER和PR均阴性,C-erbB-2强阳性预示预后不好。 Ki-67是细胞生长指数,代表细胞周期中除G0期以外的细胞生长速度。Ki-67值越高表明肿瘤细胞生长越快,预后越不好。P53是广谱致癌基因,在许多肿瘤中都有表达,表达值越高预后越不好。据报道,国际上目前有抗P53基因阳性的药物用于治疗肿瘤。 2.垂体腺瘤功能六项检查 LH(促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TSH(促甲状腺素),PRL(泌乳素)GH(生长激素)。根据某一种抗体阳性表达进行术后药物治疗。 3.恶性肿瘤的Ki-67和P53常规检查 目前的研究表明,大部肿瘤的复发、转移取决于Ki-67值和P53值,而与肿瘤的组织的分型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如中分化腺癌,如果Ki-67和P53值超过50%,预后不佳,相反,如肿瘤的组织分型为低分化腺癌,而Ki-67和P53值较低,预后也会较中分化或高分化癌的预后稍好。 4.GIST(胃肠道间质瘤)和EGIST(胃肠道外间质瘤)的诊断 GIST是90年代新发现的肿瘤,过去均诊断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现在经过一组免疫组化可将其诊断,GIST的生物学形为一般无良性,因为小于2cm的GIST偶而也有转移。其良恶性程度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核分裂像,国际确定GIST侵袭行为危险性的推荐方案如下: 危险程度大小核分裂数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考点巩固.doc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考点巩固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容易转移到脊椎的癌是( )A.乳腺癌 B.肾癌 C.膀胱癌 D.前列腺癌 E.卵巢癌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下列为恶性肿瘤的是( )A.畸胎瘤 B.精原细胞瘤 C.纤维脂肪瘤 D.血管瘤 E.软骨母细胞瘤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下列肿瘤恶变后称之为癌的是( )A.淋巴管瘤 B.管状腺瘤 C.脑膜瘤 D.滑膜瘤 E.纤维瘤 本题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4、单项选择题 癌前病变()A.乳腺导管内癌l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与病毒无关的肿瘤是()A.鼻咽癌 B.肝癌 C.子宫颈癌 D.胃癌 E.Burkitt淋巴瘤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纤维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按命名原则应称为()A.恶性纤维瘤 B.成纤维细胞瘤 C.成纤维细胞瘤 D.恶性纤维肉瘤 E.纤维肉瘤 本题答案: 9、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是()A.膀胱乳头状瘤 B.胶质瘤 C.畸胎瘤 D.间皮瘤 E.淋巴瘤 本题答案: 10、单项选择题 良性肿瘤异型性主要表现在()A.组织结构紊乱 B.核的多形性 C.核分裂象增多 D.核仁明显 E.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本题答案: 11、单项选择题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考考试.doc

病理学主治医师:肿瘤病理诊断基础考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原位癌是指( )A.早期癌 B.原发癌 C.黏膜内癌 D.未发生转移的癌 E.未突破基底膜的癌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决定肿瘤性质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的生长方式 B.肿瘤的肉眼形态 C.患者的发病年龄 D.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 E.患者的临床表现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 )A.肿瘤发生的部位 B.肿瘤的大小 C.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D.肿瘤的生长方式 E.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本题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4、单项选择题 与艾滋病发生有关的是()A.EBV B.HPV C.HTLV-1 D.HBV E.HIV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下列为恶性肿瘤的是()A.畸胎瘤 B.精原细胞瘤 C.纤维脂肪瘤 D.血管瘤 E.软骨母细胞瘤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淋巴结转移性肿瘤最先出现于()A.淋巴结门 B.淋巴滤泡生发中心 C.被膜下 D.边缘窦 E.副皮质区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中,应除外()A.生长速度 B.生长方式 C.复发和转移 D.细胞异型性 E.局部压迫和阻塞的严重程度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腺癌的是()A.印戒细胞癌 B.髓样癌

免疫组化意义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一、常用标志物 1. CD15(LeuM1)---(阳性部位:细胞膜)。是一种由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 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 2.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D66e)---(阳性部位:细胞膜/浆)。癌胚抗原是表达于胎儿上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180kDa。存于某些恶性肿瘤组 织尤其是内胚层来源发肿瘤中,大多数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肺腺癌均有表达,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CEA主要用于标记上皮性肿瘤,尤其是腺上皮来源的腺癌。 3.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阳性部位:细胞浆)。嗜铬素是位于神经分 泌颗粒内的酸性糖蛋白家族,是一组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量为76~120 kDa,分布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嗜铬素A,另两个是嗜铬素B和嗜铬素C。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 均可检测到嗜铬素。嗜铬素A不仅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广泛分布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此抗体可以识别嗜铬素A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与氨基末端的片段反应,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对小细胞癌进行抗原修复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广谱 CK)--- AE1/ AE3(阳性部位:细胞浆)。此抗体可以识别绝大部分酸性细胞角蛋白(Ⅰ型/低分子量)和碱性细胞角蛋白(Ⅱ型/高分子量)。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特别是对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5.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阳性部位:细胞浆)。在正常组织中,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因此,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皮;鳞癌、大细胞癌、移行细胞癌、间皮瘤阳性。大多数腺癌为阴性。 6. 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阳性部位:细胞浆)。CK7是分子量为54 kDa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 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 7. 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阳性部位:细胞浆)。CK20(46kDa) 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而乳腺癌、肺癌和 神经内分泌肿瘤不表达。 CK7 positive CK7 negative CK20 positive uninformative c olorectum CK20 negative lung uninformative 8. 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cytokeratin,HMW)---(阳性部位:细胞浆)。高分子 量细胞角蛋白抗体(34βE12)可以识别68kDa、58kDa、56.5kDa和50kDa的细胞角蛋白。 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MUC1)---(阳性部位:细胞浆)。上皮膜抗原是一种高分子量(400 kDa)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及其来源

免疫组化的在病理中的临床意义

1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预后越好。 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

胞核抗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阳性反应 弱阳性或阴性。 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的应用: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帮助。众所周知,类癌和胰腺的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Villin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85%的胃肠道类癌病例中有villin的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

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综述

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打印在报告中,以增加病理报告的使用价值。 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几

免疫组化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地应用及意义(一)

免疫组化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一) IHC方法相对简单,但从取材到发报告之间环节较多,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偏差,甚至导致漏诊、误诊。除IHC染色常规注意事项外,血液肿瘤标本的检测还有其特殊性。 1.标本的前期处理 血液系统疾病病理诊断标本,主要是淋巴结、脾脏和骨髓组织。与其它组织相似,造血细胞表面抗原不同其稳定性会有差异,从而对固定剂的耐受性不同。组织固定的原则,是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作为固定剂,固定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1)淋巴结:取材后迅速固定,待组织表面变硬即可修块。以淋巴结大小为直径,厚度不超过3mm,以使组织得到充分的固定。如淋巴结中有淤血、坏死成分,应尽量除去。组织制片中的每个步骤都应严格掌握,以免破坏组织的抗原活性。(2)脾脏:脾脏组织较大,应注意多点取材;脾脏又是贮血器官,含血量多,取材时应尽量除去积血;取材大小以2×2×7.5px 为宜,取材后尽快固定。在多块标本中,病理医师应根据HE切片,挑出病变明显的1~2 块作IHC 染色。(3)骨髓组织:特点为组织小,主要为骨质,造血细胞充斥于骨小梁之间。在组织制片的每个步骤都应相应缩短时间。骨髓组织制片需要脱钙,酸性脱钙液对抗原活性有影

响,常规采用的2%硝酸,脱钙不应超过3小时。EDTA脱钙液偏碱性,比较温和,效果较好,只是时间长,约需24~48小时。(4)骨髓涂片:某些情况下当骨髓组织取材不好,如太小或组织为骨皮质、血凝块等不能进行石蜡包埋制片时,可用骨髓涂片代替。但注意骨髓涂片不能太厚,最好不混血。涂片稍干后用甲醇:丙酮(1:1)固定90秒后染色。涂片不能在室温下久存。(5)外周血涂片:某些特殊情况不能采用穿刺骨髓取材时,可用外周血涂片代替。前提是外周血有核细胞总数必须较多,结果才相对可靠,固定同骨髓涂片。(6)组织印片:当疾病诊断和分型必需的标记物不能用于石蜡切片时,可用组织印片来补救。将新鲜软组织取材后,按取材大小平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轻压,然后垂直取下标本,组织表面的细胞即印在玻片上,风干,固定同骨髓涂片。组织印片与冰冻切片相似,由于形态不好,除特殊情况外,临床上尽量不用。 2.IHC所采用的检测系统IHC染色方法很多,如免疫荧光、免疫酶标、免疫金标。免疫酶标是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产物,通过光镜对细胞表面或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免疫酶标以其标记酶不同又分为标记过氧化物酶(HRP)法,如ABC、SP及相应二步法;标记碱性磷酸酶(AP)法,如SAP及相应的二步法。葡萄糖氧化酶(GOD)分子量较大,具有较多的氨基酸,在标记时易形成广泛的聚合,影响酶活

免疫组化套餐

免疫组化套餐 免疫组化套餐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1.前列腺癌:CK、P63、34ßE12、PSA、P504S(9AMAC)、AR 2.前列腺增生/腺瘤:CK、P63、34BE12、P504S 3.肾癌:CK、EMA、Inhibin、Melan-A、CK7、Vimentin、PAX2、CD10 4.肾母细胞瘤:WT-1、CK、P53、Ki-67 5.膀胱尿路上皮癌:CK7、CK20、P53、Ki-67、P63 6.精原细胞瘤:CK、PLAP、CD117、LCA、OCT3/4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7.胸腺肿瘤:CK、CD3、CD5、CD20、TdT、EBV* 8.霍奇金淋巴瘤:CD30、CD15、ALK-1、EMA、CD3、CD20、EBV*、PAX-5 9.非霍奇金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TdT、CD43 1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CD30、CD15、ALK-1、EMA、CD3、CD20、EBV* 1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43、CD30、Ki-67 12.小B细胞淋巴瘤:CD3、CD5、CD10、CD20、CD23、CD79α、CyclinD1、TdT 13.T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3、CD45RO、CD79α、TdT、TiA-1、Perforin 14.套细胞淋巴瘤:CD3、CD5、CD20、CD79α、CyclinD1、TdT、Bcl-2、Ki-67 15.T/NK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56、TiA-1、Perforin、粒酶B 16.淋巴上皮病变/癌:CK、EMA、S-100、Ki-67、P53、EBV*、P63、CD30、CD20 17.Burkitt淋巴瘤:CD3、CD20、CD79α、CD10、Bcl-2、Bcl-6、Ki-67、EBV*、TdT 18滤泡性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10、Bcl-2、Bcl-6、Ki67 19.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CD2、CD3、CD7、CD20、CD43、Perforin、TiA-1、EBV* 20.浆细胞瘤:CD3、CD20、CD38、CD138、CD79α、EMA、κ*、λ* 21.坏死性淋巴结炎:CD3、CD20、CD45RO、CD79α、CD43、CD68、Mac387、CD163 22.粘膜相关淋巴瘤:CK、CD3、CD5、CD10、CD20、CD23、CD43、CD79a、CyclinD1 2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CD3、CD20、CD45RO、CD43、CD79α 24.组织细胞肉瘤:S100、CD10、CD21、CD35、CD68、Lysozyme、MPO、CD33、CD34、CD11c、CD14、CD45RO 25.朗格罕氏细胞增生症/肉瘤:S100、CD1α、CD68、CD35、HMB45、CK、EMA、Ki67、CD45 26.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肿瘤:S100、CD1α、CD68、CD21、CD35、CD3、CD20、CD30、CK、EMA、Ki67、CD45 27.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肿瘤:CD21、CD35、S100、CD1α、CD68、CD3、CD23、EMA、VIM、MPO、CD34、CD79α、CK、HMB45 28.肥大细胞肿瘤:CD117、CD45、CD33、CD68、CD15、CD3、CD20 消化系统肿瘤 29.胃癌:CK7、CK20、Villin、CEA、P53、Ki-67、CDX-2、GST-π、AB/PAS** 30.肠癌:CK7、CK20、Villin、CEA、P53、Ki-67、CDX-2、GST-π、AB/PAS** 31.肝细胞癌:AFP、CD34、CEA、CK8/18、CK19、Ki-67、P53、HbsAg、Hepatocyte 32.肝胆管细胞癌:CK7、CK20、Villin、AFP、CD34、CEA、CK8/18、CK19、Ki-67、Hepatocyte、HbsAg 33.食道癌:P53、Ki-67、CDX-2、GST-π、P63 34.胰腺癌:CEA、P53、Ki-67、CDX-2、GST-π、Villin、CK7、CK20、 35.胰岛细胞瘤:CD56、Syn、CgA、Ki-67、Insulin、CK8/18、CK19 39.肝炎病毒:HbsAg、HbcAg、HC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