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Section 2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SAW, FBAR的历史
早 在1855年, 瑞 利 (Lord Rayleigh) 就从数学的角度 发现了弹性表面波(SAW : Surface Acoustic Wave)的存在。 1965年,怀特 (White) 和沃尔特默 (Voltmer) 联合发明了叉 指式换能器(IDT : Inter Digital Transducer),从而取得了表 面波在滤波器应用技术上的关键性突破。首先在TV的IF波 段上将LC滤波器更换为SAW滤波器,此外,在雷达信号 处理方面,开始使用SAW设备。在发明了IDT之后的短短 12年后,威廉姆森 (Williamson) 于1977年发表了45种SAW 设备的开发产品实际应用清单 (Proc.1977 IEEE Ultrasonic
形变。因此,在压电线路板表面形成一种被称为叉指式换 能器的梳齿状电极 (以下称IDT : InterDigital Transducer) , 这时如果向它发出信号就可以产生一种波。在压电线路板 表面形成的波的速度、声速基本都是由线路板及波的种类 所决定,通过更改这种梳齿的间距,可以改变激励波的频 率。同时,在SAW到达IDT后,若该SAW与IDT的间距相符, 那么就会在IDT的电极间产生电信号。
2
Symposium pp.460-468) 其中,不但阐述了其优越的特性, 同时也介绍了已被广泛应用的TV用IF滤波器、CATV滤波器、 雷达用脉冲压缩机等10多种设备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之后,SAW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一种通讯 工具在无绳电话及pager上得到应用,现在的手机等通讯系 统大多也都采用了该设备。此外,在影像系统的卫星转播 调谐器上也采用了该设备,同时,面向数字地面电视的其 他移动通讯介质,随着数字播放及卫星数字广播、社会基 础设施的不断变迁,在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的同时,SAW设 备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GPS用滤波器在汽车导航装置、 远程信息处理及手机上也得到应用,同时,随着在无线遥 控门锁及轮胎气压监控系统等车载用途等方面、以及通信 功能的各种应用程序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入,相信不久的将 来势必会在更多类型的设备上得到应用。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 :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发表于1980年,而真正开始应用则是在1999年Ruby等人发 表了PCS Duplexer之后。
波的种类
这种用于SAW设备的波也有几个种类,根据其不同的 特性而得到有效且相应的应用。SAW设备上一般使用由水 晶或LiNbO3、LiTaO3等结晶形成的晶圆作为压电材料,即 使是同样的结晶,但根据其所形成的晶圆切割角度、传播 方向的不同,波的传播特性也会发生变化。所谓传播特性 是指传播速度、机电耦合系数、TCD (延迟时间温度系数) 等。 传播速度将会决定形成梳齿状电极时、达到设备所需 频率而需要的间距范围。而机电耦合系数则关系到形成电 极时滤波器等所能获得的通频带宽度。TCD关系到使用温 度环境下滤波器等的频率变化范围。线路板及其切割角度、 传播方向的选择应根据设备所需的频率特性来决定。
SAW设备的原理
如果将小石子扔进水池,溅起的水波就会传播到周围 水面呢!如果敲击桌面,也会感觉到桌面的振动传到了敲 击部位的周围。在自由表面的弹性介质上,局部表面都有 一种传播波存在。 这种传播波就是弹性表面波。 而在地震时, 在最初从地下传来的P波、S波之后,沿着地表传播振动的 波就会随之而来。这种波就相当于弹性表面波。 弹性表面波设备使用沿着压电材料表面传播的弹性表 面波。之所以要使用压电材料,是因为需要将电信号转换 为弹性表面波。如果从外部施加电场,压电材料则会发生
10

下面介绍几种代表性波的种类。
SAW谐振器
瑞利波是瑞利(Lord Rayleigh)于1855年发现的一种沿 半无限弹性介质自由表面传播的偏振波,从理论上来看, 是一个具有引导性的发现。使用瑞利波的元件有128 ° Y-X LiNbO3及X-112 ° Y LiTaO3线路板等,SAW滤波器、谐振器 以前还被大量用于TV、VTR设备以及BS接收器上。
是一种波的能量集中于线路板表面的、在波的传播过 程中一边向线路板内部放射体波一边传播的波。这里有使 用了42 ° Y-X LiTaO3或64 ° Y-X LiNbO3等线路板的SAQ滤波 器。这些线路板上的漏波都具有较大的机电耦合系数,这 将便于现在的移动通讯接发元件上所需的较大通频带宽度 的形成,因而被大量使用。本公司的移动通讯用SAW设备 上也主要使用了42° Y-X LiTaO3的线路板。
2
拉夫波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在半无限的弹性介质表面设置其他弹性介质层时,沿 着这个弹性介质层传播的波声速比它下面的弹性介质慢时 说明有表面波,这种表面波被称为拉夫波、即Love波,名 称是根据它的发现者 (Augustus Edward Hough Love) 的 名字而命名。Y-X LiNbO3和Y-X LiTaO3上会形成金属氧化 膜或金属膜,由此可以获得机电耦合系数较大、或者温度 特性良好的线路板。近几年也开始用于移动通讯设备等方 面。 在通过IDT激励的SAW的传播方向设置反射器,由此可 以引发谐振。利用了这个特性的弹性表面波设备就是SAW谐 振器。只有一个IDT时称作单端口谐振器,而在两个反射器 之间设置了2个带有输入、输出端子的IDT时称作双端口谐振 器,根据IDT之间的传输特性,有时也可作为滤波器使用。
材料 结构
构成SAW设备的基本要素就是上面所说的叉指式换能 器 (IDT) 和反射器 (Grating) 。要反射波长 的弹性表面波, 则需在反射器上设置 /2的间距,并连接多个电极等反射源 等,由此可以从总体上获得较大的反射率。下面介绍几台 使用了IDT或反射器的SAW设备结构。
横向型
横向型大多用于TV用IF滤波器或BS接收器用滤波器 等。通过对波的电极指公差范围的调整,可以设计具有灵 活性的频率特性。
11

双工器的原理·结构
双工器是在手机等设备上使用的设备,通过具有天线、 发送及接收3个端口的调谐器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这是用于被称为UMTS或CDMA的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通信系统的设备。主要结构如下所述。
2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现在 SAW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等设备。这里使 用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被称为梯型的滤波器, 即将上述单端口谐振器连接成梯型状态的滤波器。
DMS型
双工器的基本结构
举例说明频率特性。
双工器频率特性范例
(红、发送→天线端口 ; 蓝、天线→接收端口) 这里的结构是,通过移相器从发送端口发向天线的信 号不会传向接收一侧,接收频带的信号也不会传向发送一 侧。移相器根据发送、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可以具有2种结 构、即单侧或者双侧简略化的单元结构。 另一种是被称为DMS(Double Mode SAW)型的滤波器。 即将2个以上的IDT设置于反射器之间,由此可以实现结合 了多个波模式的宽带滤波器特性效果。若如下图所示使用 了3种IDT时,则应采用0次和2次模式。 梯型滤波器一般在非平衡的输入、输出状态下使用, 而DMS型滤波器则是以从IDT获取电极的方式,可以实现平 衡输入或输出的效果,因此常在连接平衡输入的放大器时 使用。
12

FBAR设备的原理
若用电极夹住压电薄膜并施加高频信号,那么就会沿 着压电薄膜的内侧产生体波,同时根据压电薄膜的厚度, 以相应的频率引发谐振。像这样形成的谐振器就称为薄膜 体声波谐振器(FBAR :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本公司将AIN作为压电材料在FBAR上加以使用。将这 个谐振器连接成与梯型SAW滤波器相同的梯型状态,由此 可以实现滤波器的特性效果。这样不但拥有了FBAR滤波 器,同时,使用这种FBAR滤波器构成的放大器设备就成为 FBAR放大器。 从FBAR的结构上来看,在电极下制造空隙可以有两种 方式。一种是,在形成电极及压电薄膜的Si线路板背面被 称为Deep-RIE的干法腐蚀装置上形成、另一种是,在Si线 路板上设置被称为牺牲层、之后要被清除的层,然后在形 成电极和压电薄膜后清除牺牲层。 另外,和FBAR同样使用体波、并作为滤波器使用的谐 振器结构被称为SMR(Solidly Mounted Resonator)。 这个结构可以在压电线路板下以 /4的宽度设置音响上 的低阻抗层、高阻抗层,由此可以使在压电线路板上产生 激励的体波不会在Si线路板侧泄露,并以这个状态进行反 射。
FBAR和SAW
在用于手机专用SAW上的典型线路板 42 ° Y-XLiTaO3 上,使用4000m/s左右声速的漏波进行电极设计。例如 : 2GHz的滤波器上,
2 109=4000m/s
因此, =2 m左右。 以引发激励为目的的电极应该有2根具有这样的长度, 因此,若将电极与电极之间的间隔也视作相同,那么电极 的宽度就应该是0.5 m。在SAW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半 导体等生产上所使用的微细加工工序,这种工序中对线宽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2
进行非常高精度的管理,但是,在达到3GHz左右的高频时, 工序上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此外,由于电极宽度也会随之 变窄,电极指阻抗导致的特性效果恶化现象越加明显,这 将会在耐电性及静电耐压方面造成不良的影响。 用 于FBAR上 的AIN等 具 有 高 达11300m/s的 高 体 波 声 速。实际上,声速会因为电极的质量效果而降低,不过,决 定频率的是压电薄膜的厚度。表示方法与SAW的相同、即
fo=V不过, =2 h。这里的fo为FBAR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V为压电薄膜的声速,h为压电薄膜的厚度。 由此,设备可以达到比SAW更高的频带。与SAW相比, 高频带会对耐电性、静电耐压方面带来有利因素。而另一 方面,成膜时的膜厚精度等也会给频率控制所需的工序方 面带来一定的难度
封装材料
SAW设备用于TV用IF等上时的常用封装材料是金属盖。 (下图 左侧) 之后则是以树脂材料封装为主流。 通讯用SAW设备在用于无绳电话时同样也采用了金属 盖封装方式,但到了手机时代则改用陶瓷封装。 最初是将SAW芯片粘合在陶瓷封装材料上并进行打线 结合,之后焊接金属盖、或进行焊锡焊接之类的操作。由 于是手机专用,因此SAW滤波器也不断向小型化发展,当 初的打线结合方式逐渐向倒装芯片焊接方式转换,形状上 也在向芯片外间隙小的方向发展。
13

Metal
SAW chip Wire bonding
SAW chip
Metal lid
Wire bonding
Resin
Ceramic package
SAW chip
手机上的使用方法
手机上的主要使用方法如下所述。SAW/FBAR滤波器、 SAW/FBAR双工器有时也会被当作分立器件使用、或者作 为与部分元件的组合模块使用。尤其是在Band的搭载数量
Lead frame
Wire bonding
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对于削减制造商的RF部设计负荷、缓 和设备超小型化的实际安装精度、以及实现设备及设备搭 载线路板在内的良好特性上要求组件化的呼声将会越来越 高。
2
Solder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Metal Plating IDT LT Metal Lid Solder LT
Ceramic
Au Bump
Ceramic
Multi Duplexer Module (Triplexer / Quadruplexer) Duplexer
PA + Duplexer Module SAW Filter
Band 4
GPS ANT
Band 1&4
Band 1&4 Band 1 GPS
Duplexer Bank Module
Main Main ANT ANT
Band 2
Diversity Module
Band 5 or 8
LNA Module
RFIC
Sub ANT
GSM 1800 GSM1900
SAW Multiplexer Module Switch Duplexer Module
GSM 900 GSM 850 GSM_LB Tx GSM_HB Tx 50ohm termination
LPF LPF
Filter Bank RXM Module
手机上的SAW使用方法
14

2
设备特性的分析
SAW/FBAR 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例
设备特性的分析
如下图所示,以手机用接收滤波器为例来分析SAW设 备的特性。在滤波器上,必要的信号应尽可能地原封不动 地通过,但依然会遭受到少许损耗。这种损耗被称作插入 损耗 (Insertion Loss) 。对于不要的信号则需尽可能地阻止, 这叫做频带外衰减量。衰减量(Attenuation) 和插入损耗的单 位均以分贝表示。 在下图范例中,显示了发信频带上的衰减量,这是为 了防止来自相同手机发信部的信号相互混淆而需要的衰减 量。
SAW滤波器已经从初级阶段逐渐向多功能阶段转换, 其中包括TV用IF滤波器、BS调谐器用滤波器、无线遥控门 锁用谐振器、手机及通讯组件等各种功能上的应用。今后, 面对新的市场需求,希望我们的设备依然能够保持领先的 地位。
今后的市场动向
手机市场随着漫游功能的应用、包括UMTS在内被称作 第3.9代通讯方式的 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扩大,所需 系统 (band) 今后也将会不断地增加。 同时,除了音频通信量以外,智能手机对各种内容的 访问量、电子书籍和Netbook等来自PC的通讯组件等的数 据通信量也都有待提高。此外,在通讯设备的搭载方面, 智能仪表及远程信息处理、数字标牌等具有M2M功能的组 件,其潜在市场也将会大幅度的扩展。 本公司也将会努力满足市场对Band的最新需求,同时 不断充实以高频产品为中心的FBAR产品内容、以及SAW双 工器和滤波器的产品阵容。此外,针对用户在实际安装过 程中的简易化要求,我们也将力争尽早实现组件化以满足 需求。
15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交流电机分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两大类。异步电机一般作电动机使用,拖动各种生产机械作功。同步电机分分为同步发电机和同步电动机两类。根据使用电源不同,异步电机可分为三相和单相两种型式。 一、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三相异步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因转子结构不同又可分为三相笼型和绕线式电机。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 定子主要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作用是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后产生旋转磁场以驱动转子旋转。定子铁心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为减少铁心损耗,一般由0.35~0.5mm厚的导磁性能较好的硅钢片叠成圆筒形状,安装在机座内。定子绕组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安嵌安在定子铁心的内圆槽内。定子绕组分单层和双层两种。一般小型异步电机采用单层绕组。大中型异步电动机采用双层绕组。机座是电动机的外壳和支架,用来固定和支撑定子铁心和端盖。 电机的定子绕组一般采用漆包线绕制而成,分三组分布在定子铁心槽内(每组间隔120O),构成对称的三相绕组。三相绕组有6个出线端,其首尾分别用U1、U2;V1、V2;W1、W2表示,连接在电机机壳上的接线盒中,一般3KW以下的电机采用星形接法(Y接),3KW以上的电机采用三角形接法(△接)。当通入电机定子的三相交流电相序改变后,因定子的旋转磁场方向改变,所以电机的转子旋转方向也改变。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 转子主要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轴三部分组成。转子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形成电磁转矩,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从而带动负载机械转动。转子铁心和定子、气隙一起构成电动机的磁路部分。转子铁心也用硅钢片叠压而成,压装在转轴上。气隙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它是决定电动机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气隙过大将会使励磁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电动机的性能变坏;气隙过小,则会使运行时转子铁心和定子铁心发生碰撞。一般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气隙为0.2~1.0mm,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气隙为1.0~1.5mm。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笼型转子和绕线转子两种。笼型转子绕组由嵌在转子铁心槽内的裸导条(铜条或铝条)组成。导条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短接的端环上,形成一个整体。如去掉转子铁心,整个绕组的外形就像一个笼子,由此而得名。中小型电动机的笼型转子一般都采用铸铝转子,即把熔化了的铝浇铸在转子槽内而形成笼型。大型电动机采用铜导条;绕线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相似,由嵌放在转子铁心槽内的三相对称绕组构成,绕组作星形形联结,三个绕组的尾端连结在一起,三个首端分别接在固定在转轴上且彼此绝缘的三个铜制集电环上,通过电刷与外电路的可变电阻相连,用于起动或调速。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 每台电动机上都有一块铭牌,上面标注了电动机的额定值和基本技术数据。铭牌上的额定值与有关技术数据是正确选择、使用和检修电动机的依据。下面对铭牌中和各数据加以说明: 型号异步电动机的型号主要包括产品代号、设计序号、规格代号和特

照相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b4628735.html,)照相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 一、照相机的组成 镜头 取景器 快门和光圈 输片计数机构 机身 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照相机品种繁多,按用途可分为风光摄影照相机、印刷制版照相机、文献缩微照相机、显微照相机、水下照相机、航空照相机、高速照相机等;按照相胶片尺寸,可分为110照相机(画面13×17毫米)、126照相机(画面28×28毫米)、135照相机(画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机(画面45x45毫米)、120照相机(包括220照相机,画面60×45,60×60,60×90毫米)、圆盘照相机(画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为透视取景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三、照相机的分类划分 1、照相机根据其成像介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胶片相机与数码照相机以及宝丽来相机。胶片相机主要是指通过镜头成像并应用胶片记录影像的设备。而数码照相机则是应用半导体光电耦合器件和数字存储方法记录影像的摄影设备,有使用方便,照片传输方便,保存方便等特点。宝丽来相机又称一次成像相机,是将影象直接感光在特种像纸上,可在一分钟内看到照片,合适留念照等。 2.按照相机使用的胶片和画幅尺寸 可分为35mm照相机(常称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10照相机、126照相机、中幅照相机、大幅照相机、APS相机、微型相机等。135照相机使用35mm胶片,其所拍摄的标准画幅为24mm X 36mm,一般每个胶卷可拍照36张或24张。 3.按照相机的外型和结构 可分为平视取景照相机(VIEWFINDER)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单反相机)。此外还有折叠式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平视测距器相机(RANGFINDER)、转机、座机等等。 4.按照相机的快门形式 可分为镜头快门照相机(又称中心快门照相机)、焦平面快门照相机、程序快门照相机等。 5.按照相机具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

照相机成像原理和构造

照相机成像原理和构造 光博会后看到照相机后的观后感,了解照相机原理及构造,以下资料来自专业人士介绍以及所学工程光学教材知识。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感光物质,它能把这个像记录下来,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 底片,用底片洗印就得到相片。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 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帘快门。

主要设备工作原理

一、轧胚机的主要结构 1、喂料机构:沿轴长均匀给料。喂料的多少是用挡料门上的连接螺栓和左、右旋螺母来确定的。当放料需增大时,先松开连接螺栓,再把左、右旋螺母距离缩短,反之,增大左右旋螺母距离。 2、磁选机构:去除物料中的金属硬物。 3、轧辊机构:当喂料电机停止时,轧辊靠电气连锁动作自动分开,当喂料斗内达到上料位时,料位计发出信号,开始合辊,并用延时继电器来控制挡料门和喂料电机开启。 4、液压紧辊机构:液压系统通过手动换向阀和液压电磁换向阀来实现松、合辊动作。 5、定位机构:轧辊合拢时的限位,在保证胚片厚度的前提下,有效地防止轧辊碰撞。 6、刮刀装置:去除粘在辊间的胚片,使胚片的质量得到保证。 二、轧胚机的工作原理 1、经过筛选、去石后的蓖麻籽,均匀地进入具有一定压力和间隙且相对旋转的两辊间,经过对辊的挤压使蓖麻籽外皮破碎。 2、如有异硬物混入料中,则异硬物将使两辊受到一个正常反作用力,有时将强行撑开轧辊,使紧辊油缸活塞外移,油缸工作腔容积减小,而压力增高,增高的压力通过蓄能器来平衡,以保持系统压力不变。当异硬物过后,蓄能器将释放储存的能量,使轧胚机重新正常工作。液压轧胚机的特点

1液压轧胚机的特点液压轧胚机与弹簧轧胚机相比较,具有很多优点:产量高、操作简单省力,产品质量稳定。液压轧胚机从根本上改变了弹簧轧胚机生产的落后面貌,可以全部取代目前国产的轧胚机,使我国制油工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了我国制油工业的发展。与弹簧轧胚机相比较,液压轧胚机具有以下的特点:1.1轧胚机的进给与退出、轧辊间的压力调整、异物掉入辊间时轧辊瞬间脱开以及轧辊的装卸等动作都是由操作液压泵站来实现的,可以大大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该机的调整精度和自动化程度。1.2整个操作过程均由液压控制,各部件的动作灵敏,轴间压力高,压力均衡、平稳,轧制出的物料破碎率高。 蒸炒锅 蒸炒锅有卧式蒸炒锅、立式蒸炒锅、环式蒸胚机等,我们所使用的是立式蒸炒锅。下面我们详细介绍立式蒸炒锅。 立式蒸炒锅是由几个单体蒸炒锅重叠装置而成的层式蒸炒设备。重叠方式是呈圆柱形重叠排列。由于这种争吵设备操作方便易于密闭,所以通常都采用比较普遍。 生胚从进料口进入到锅体1后,由于每层锅体的边层和低层均为蒸汽夹层,一次首先受到间接蒸汽的加热。同时,通过第一层锅体搅拌刮刀的搅拌,在下料口之前有直接蒸汽管,将直接蒸汽均匀地喷入生胚内。在搅拌刮刀的作用下,料胚经自动料门3落入下一层。经蒸炒后的料胚最后从底层锅体的处理澳门4排出锅外。 下面我们分述一下蒸炒锅的结构 1、锅体 锅体是立式蒸炒锅最主要的部件之一。根据生产能力的大小,它的内径有1000、1200、1500、1700和2100mm等几种规格,而其层数又有三、四、五、六层之分、每层锅体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边层、底层、落料孔、排气口和检修门等部分所组成。对于底层锅体则无落料孔,而装有可调节的出料门。我们的蒸炒锅夹层为外夹层,这种结构虽然不够美观,保温敷设也比较麻烦,但是这种结构锅体有效容积相对较大,而且不容易有物料的堆积,焦化结块等现象相对较少。 底夹层

多光谱相机原理及组成

多光谱相机原理及组成 多光谱成像技术自从面世以来,便被应用于空间遥感领域。而随着搭载平台的小型化和野外应用的需求,光谱成像仪在农业、林业、军事、医药、科研等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在此之前成像技术并没有那么高,只能对特定的单一的谱段进行成像。虽然分辨率高但是数据量大难以进行分析、存储、检索,而多光谱成像是将所有的信息结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二维空间信息,同时也把光谱的辐射信息也包含在内,从而在更宽的谱段范围内成像。 多光谱相机的基本构成 1.光学系统 可以在各个谱段内范围内成像,可以很好的的控制杂散光,是多光谱相机最重要的部分,对工作谱段范围和分辨能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还可以设定工作焦距视场角大小等 2.控制和信息处理器 控制监督多光谱相机的整个工作过程,并收集图像数据,并进行储存。 3.热控装置 由温度控制器、隔热材料、散热器、热控涂层等组成 4.其他结构 物镜、电路系统、探测器及其他零配件 多光谱相机的工作谱段范围 人眼所能能识别的光谱区间为可见光区间,波长从400nm到700nm;普通数码相机的光谱响应区间与人眼识别的光谱区间相同,包含蓝、绿、红、三个波段;而多光谱相机的工作谱段范围在其基础上,可以分可见光、近红外光、紫外光等每台多光谱相机的分辨率不同,所应用的领域也不同 就比如说我们在做植被调查的时候,植被的可见光波段对绿色比较敏感对红色和蓝色反射较弱。相对于可见光波段,植被在近红外波段具有很强的反射特性,多数植被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差异很小。而在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差异更大,光谱差异越明显越有利于分类。 光谱特性 我们知道像素运用复杂的大气准则来,复原反射光谱和辐射光谱所的到的数据分析,得到不同物质的反射率不同,称之为光谱特征。如果有足够的光谱特证,可用于识别场景中的专用材质,其中包括光谱范围、宽度、分辨率。范围是指相机获取图像来自的光谱段,谱段的宽度反映了谱段设置的要求、通过努力衡量大气中物质的光谱特性还有传感器的光谱响应,就要考虑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多光谱相机的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是指由透镜、反射镜、棱镜和光阑等多种光学元件按一定次序组合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成像或做光学信息处理。曲率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折射(或反射)球面组成的光学系统称为共轴球面系统,曲率中心所在的那条直线称为光轴。其中参数包括焦距、视场角、相对孔径等。 多光谱相机的反射光学系统 如果光学系统中的光学镜片为反射镜,则此系统称之为反射系统,反射式光学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光谱范围很大,对各个谱段都适用,并且不需要矫正二级光谱,但是因选用的是非球面镜片,会使系统的加工和装配变得十分困难,增加制作工艺难度

电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 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电工设备总称为电机。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称为发电机,而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叫做电动机。 在生产上主要用的是交流电动机,特别三相异步电动机,因为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运行可靠、价格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它被广泛地用来驱动各种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锻压机、传送带、铸造机械、功率不大的通风机及水泵等。对于各种电动机我们应该了解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1)基本构造;(2)工作原理;(3)表示转速与转矩之间关系的机械特性;(4)起动、调速及制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5)应用场合和如何正确使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为定子(固定部分)和转子(旋转部分)。此外还有端盖、风扇等附属部分,如图5-1所示。 1).定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由三部分组成:

2).转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由三部分组成: 鼠笼式电动机由于构造简单,价格低廉,工作可靠,使用方便,成为了生产上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 为了保证转子能够自由旋转,在定子与转子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空气隙,中小型电动机的空气隙约在0.2~1.0mm之间。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1).基本原理 为了说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做如下演示实验,如图5-2所示。

(1).演示实验:在装有手柄的蹄形磁铁的两极间放置一个闭合导体,当转动手柄带动蹄形磁铁旋转时,将发现导体也跟着旋;若改变磁铁的转向,则导体的转向也跟着改变。 (2).现象解释:当磁铁旋转时,磁铁与闭合的导体发生相对运动,鼠笼式导体切割磁力线而在其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又使导体受到一个电磁力的作用,于是导体就沿磁铁的旋转方向转动起来,这就是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转子转动的方向和磁极旋转的方向相同。 (3).结论:欲使异步电动机旋转,必须有旋转的磁场和闭合的转子绕组。

(完整word版)三相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三相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1.三相分离器的工艺流程 所有来油经游离水三项分离器分离再添加破乳剂进入换热器加热升温至70~75℃然后进入高效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器压力控制在0.15~0.20Mpa,油液面控制在80~100cm、水液面控制在100~120cm,除油器进出口压差控制在0.2Mpa,处理合格后的原油含水率控制在2%左右经稳定塔闪蒸稳定后进入原油储罐,待含水小于0.8%后外输至管道。 2.三相分离器工作原理 各采油队来液由分离器进液管进入进液舱,容积增大,流速降低,缓冲降压,气体随压力的降低自然逸出上浮,在进液舱油、气、水靠比重差进行初步分离。分离后的水从底部通道进入沉降室。经过分离的液体经过波纹板时,由于接触面积增加,不锈钢波纹板又具有亲水憎油的特性,再进行油、气、水的分离。随后进入沉降室,靠油水比重差进行分离;通过加热使液体温度增加,增加油水分子碰撞机会,加大了油水比重差;小油滴和小水滴碰撞机会多聚结为大油滴和大水滴,加速油水分离速度;油上浮、水下沉实现油、水进一步分离;油、气和水通过出口管线排出。 2.1重力沉降分离 分离器正常工作时,液面要求控制在1/2~2/3之间。在分离器的下部分是油水分离区。经过一定的沉降时间,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实现分离。 2.2 离心分离 油井生产出来的油气混合物在井口剩余压力的作用下,从油气分离器进液管喷到碟形板上使液体和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体向上,而液体(混合)比重大向下沉降在斜板上,向下流动时,还有一部分气体向气出口方向流去,当气体流到削泡器处,需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气体比重小,在气体中还有一部分大于100微米的液珠与消泡器碰撞掉下沉降到液面上,同时液面上的油泡碰撞在削泡器,使气体向上流动,完成了离心的初步气液分离 2.3碰撞分离 当离心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分离器上面除雾器,气体被迫绕流,由于油雾的密度大,在气体流速加快时,雾状液体惯性力增大,不能完全的随气流改变方向,而除雾器网状厚度300mm截面孔隙只有0.3mm小孔道,雾滴随气流提高速度,获得惯性能量,气体在除雾器中不断的改变方向,反复改变速度,就连续造成雾滴与结构表面碰撞并吸附在除雾器网上。吸附在除雾器网上油雾逐渐累起来,由大变小,沿结构垂直面流下,从而完成了碰撞分离。

相机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从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响是通过:一次反射(面镜)、二次全反射(五菱镜)CCD获取图像信息是当拍摄的瞬间面镜弹起来,然后打开快门暴光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单反相机取景器 单反相机的取景器称为TTL(Through The Lens)单反取景器。这是专业相机上必备的取景方式,也是真正没有误差、通过镜头的光学取景器。这种取景器的取景范围可达实拍画面的95%。惟一缺点就是如果镜头过小,取景器会很暗淡,影响手动对焦。不过现在都具备自动对焦,这一点已无大碍。当然,如用了TTL单反取景器,为了不使取景器过暗,厂家自会用大口径高级镜头,所以目前单反相机的镜头普遍较大,就是这个因素造成的。从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响是通过:一次反射(面镜)、二次全反射(五菱镜)CCD获取图象信息是当拍摄的瞬间面镜弹起来,然后打开快门暴光的。 反光镜的翻起动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拍摄照片的瞬间,取景器会被挡住。由于被遮挡的时间只是刹那间的事情,因此这对于立即复位的反光镜来说并不是什么主要问题。但是,又引出了一些偶然性问题。例如,在使用频闪光拍摄时,将不能通过取景器看到频闪装置是否闪光正常。 反光镜运动的噪声。这在需要安静的场所这可能会成为重要问题。由于测距取景式照相机中没有突然阻挡光路的移动反光镜,所以不会产生这种噪声。 相机的震动,即由反光镜的翻起动作所造成的照相机整体的运动。假设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那么不必担心。这种震动不至被察觉。但是,如果以较低的快门速度拍摄一幅精确照片的话,比如在微弱的光线下使用远摄镜头进行拍摄时,这种震动对成像就可能很成问题。 使用SLR取景还存在另一个问题。比如我们想使用f/32这样的小光圈进行拍摄,而光圈f/32允许进入镜头的光线是非常微弱的,这会导致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也很暗淡,可能会难以聚焦。 单反相机主要特点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单反就是指光线直接照到取景器上,而不用通过棱镜的反射! 光线损失的少!

常用网络设备设备

物理层设备 1.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的英文名称为modem,来源于Modulator/Demodulator,即调制器/解调器。 ⑴工作原理 调制解调器是由调制器与解调器组合而成的,故称为调制解调器。调制器的基本职能就是把从终端设备和计算机送出的数字信号转变成适合在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模拟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器的基本职能是将从模拟信道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恢复成数字信号,交给终端计算机处理。 ⑵调制与解调方式 调制,有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之分。模拟调制是对载波信号的参量进行连续地估值;而数字调制使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的信息,在接收端对载波信号的离散参量进行检测。调制是指利用载波信号的一个或几个参数的变化来表示数字信号的一种过程。 调制方式相应的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方式。 调幅:振幅调制其载波信号将随着调制信号的振幅而变化。 调频:载波信号的频率随着调制信号而改变。 调相:相位调制有两相调制、四相调制和八相调制几种方式。 ⑶调制解调器的分类 按安装位置:调解解调器可以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 按传输速率分类:低速调制解调器,其传输速率在9600bps以下;中速调制解调器,其传输速率在9.6~19.2kbps之间;高速调制解调器,传输速率达到19.2~56kbps。 ⑷调制解调器的功能 ?差错控制功能:差错控制为了克服线路传输中出现的数据差错,实现调制解调器至远端调制解调器的无差错数据传送。 ?数据压缩功能:数据压缩功能是为了提高线路传输中的数据吞吐率,使数据更快地传送至对方。 ⑸调制解调器的安装 调制解调器的安装由两部分组成,线路的连接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线路连接: ?将电话线引线的一端插头插入调制解调器后面LINE端口。

设备工作原理

开发区生产车间部分设备工作原理汇编 1、卧式脱溶干燥机 该机由电动机驱动硬齿面齿轮减速机,通过链轮、链条带动螺旋转子转动,物料由A筒进料口进入,螺旋叶片及拨料板翻动物料,并使物料逐步前移,送到另一端厚,通过闭风器落入B筒,物料在B筒内重复上述过程,最后从脱溶机下端底部通过闭风器输出,进入下道工序。物料的加热靠夹套内得饱和水蒸气 供热,通过调节进气阀、物料运行速度,可调节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 2、分离机 被分离的物料输入转鼓内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物料经过一组碟片束的分离间隔中,以碟片中性孔为分界面,比重较大的重相沿碟片壁向中性孔外运动,其中重渣积聚在沉渣区,皂脚则流向大向心泵处。比重较小的轻相沿碟片壁内向上运动,汇聚至小向心泵处。轻重相分别由小向心泵和大向心泵输出。沉渣按照 排渣时间及排渣间隔自动排出机外。 3、齿轮泵 齿轮油泵在泵体中装有一对外啮合齿轮,如图所示,其中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从而依靠两齿轮的啮合,将泵体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吸入腔A和排出腔B。泵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一对啮合的齿轮在吸入腔侧分开时,其齿谷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齿间,当被吸入的液体通过齿轮的旋转进入排出腔后,由于轮齿的再度啮合,齿间的液体被挤出,从而形 成高压液体,并经过泵的排出口排出泵外。 4、刮板机 刮板输送机主要由机头、机尾和各种型式的中间工作段及输送链条组成。链条绕机头、机尾、各工作段一周,由机头的主动链轮驱动在槽内作低速运动,物料由加料段浸入,随链条刮动前进,由卸料口卸下。机头、机尾的头轮和尾轮由滚动轴承支撑。为了保证链条在运动过程中处于张紧状态,机尾设有张紧装置, 尾轮轴承座可在特制导轨滑动,由螺杆调节其张紧程度。 5、关风器 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在转子转动过程中,物料随转子到出料口,形成连续喂 料过程,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 6、空压机 当转子转动时,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最大,此时转子的齿沟空间与进气口的自由空气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的空气被全数排出,排气完成时齿沟处于真空状态,当转到进气口时,外界空气即被吸入,沿轴

气液分离器的原理

气液分离器采用的分离结构很多,其分离方法也有: 1、重力沉降; 2、折流分离; 3、离心力分离; 4、丝网分离; 5、超滤分离; 6、填料分离等。 但综合起来分离原理只有两种: 一、利用组分质量(重量)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如分离方法 1、2、3、6)。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相同体积下气体的质量比液体的质量小。 二、利用分散系粒子大小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如分离方法4、5)。液体的分子聚集状态与气体的分子聚集状态不同,气体分子距离较远,而液体分子距离要近得多,所以气体粒子比液体粒子小些。 一、重力沉降 1、重力沉降的原理简述 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在与气体一起流动时,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产生一个向下的速度,而气体仍然朝着原来的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液体与气体在重力场中有分离的倾向,向下的液体附着在壁面上汇集在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 2、重力沉降的优缺点 优点: 1)设计简单。 2)设备制作简单。

3)阻力小。 缺点: 1)分离效率最低。 2)设备体积庞大。 3)占用空间多。 3、改进 重力沉降的改进方法: 1)设置内件,加入其它的分离方法。 2)扩大体积,也就是降低流速,以延长气液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停留的时间。 1)设计简单。 2)设备制作简单。 3)阻力小。 缺点: 1)分离效率最低。 2)设备体积庞大。 3)占用空间多。 3、改进 重力沉降的改进方法: 1)设置内件,加入其它的分离方法。 2)扩大体积,也就是降低流速,以延长气液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停留的时间。

优点:4、由于气液混合物总是处在重力场中,所以重力沉降也广泛存在。由于重力沉降固有的缺陷,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开发更高效的气液分离器,于是折流分离与离心分离就出现了。 二、折流分离 1、折流分离的原理简述 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时,如果遇到阻挡,气体会折流而走,而液体由于惯性,继续有一个向前的速度,向前的液体附着在阻挡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 2、折流分离的优缺点 优点: 1)分离效率比重力沉降高。 2)体积比重力沉降减小很多,所以折流分离结构可以用在(高)压力容器内。 3)工作稳定。 缺点: 1)分离负荷范围窄,超过气液混合物规定流速后,分离效率急剧下降。 2)阻力比重力沉降大。 3、改进 从折流分离的原理来说,气液混合物流速越快,其惯性越大,也就是说气液分离的倾向越大,应该是分离效率越高,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 1)在气液比一定的情况下,气液混合物流速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分离负荷越重,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停留的时间越短。 2)气体在折流的同时也推动着已经着壁的液体向着气体流动的方向流动,如果液体流到收集壁的边缘时还没有脱离气体的这种推动力,那么已经着壁的液体将被气体重新带走。在气液比一定的情况下,气液混合物流速越大,气体这种继续推动液体的力将越大,液体将会在更短的时间内

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油分离器与集油器 (一)油分离器的作用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蒸发表面上附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多耗电11~12%。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总结起来,油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有: 1.确保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储油槽中,防止压缩机由于润滑油的缺乏而引起故障,延长压缩机适用寿命。 2.流动速度减小和流动方向变化的互相作用引起润滑油的聚集,这样在高温下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被集中收集,并自动返回到曲轴箱中,提高效率。 3.防止压缩机产生液击。 4.更好的发挥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效率。 5.减小系统高压端的震动和噪音。 6.同时这些特点还可以会使得系统的电费用降低。 (二)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大家都知道,汽流所能带动的液体微粒的尺寸是与汽流的速度有关。若把汽流垂直向上运动产生的升力与微粒的重量相平衡时的汽流速度称为平衡速度,并用符号ω表示。则显然当汽流速度等于平衡速度时,则微粒在汽流中保持不动;如果汽流速度大于平衡速度时则将微粒带走;而当汽流速度小于平衡速度,微粒就会跌落下来,从而使油滴微粒制冷剂汽流中分离出来。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气的密度不同;以及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筒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使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下降至0.8~1m/s);同时改变流向,使密度较大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沉积在油分离器的底部。或利用离心力将油滴甩出去,或采用氨液洗涤,或用水进行冷却降低汽体温度,使油蒸汽凝结成油滴,或设置过滤层等措施来增强油的分离效果。 (三)油分离器的形式和结构目前常见的油分离器有以下几种: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四种结构型式,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洗涤式油分离器 洗涤式油分离器适用于氨系统,它的主体是钢板卷焊而成的圆筒,两端焊有钢板压制的筒盖和筒底。进汽管由筒盖中心处伸入至筒下部的氨液之内。进气管的下端焊有底板,管端

数码相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数码相机的组成:镜头、图像传感器、AD转换 器、CPU、存储芯片、LCD: 作用: 1、镜头:数码相机镜头作用与普通相机镜头作用相同。取景。分类:变焦镜头、定焦镜头。 2、图象传感器:(1)、作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图象传感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决定了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图象传感器的体积通常很小,但却包含了几十万个乃至上钱万个具有感光特性的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每个光电二极管即为一个像素。当有光线照射时,光电二极管就会产生电荷累积,光线越多,电荷累积的就越多,然后这些累积的电荷就会被转换成相应的像素数据。(2)、种类。电荷耦合器件(CCD):电路复杂,读取信息需在同步信号控制下一位一位地实地转移后读取,信息读取复杂,速度慢;要三组电源供电,耗电量大,但技术成熟,成像质量好。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路简单,信息直接读取,速度较快,只需使用一个电源,耗电两小,为CCD的1/8到1/10;但个光电传感元件、电路之间距离近,相的光、电、磁干扰较严重,对图象质量影响很大。 3、A/D转换器(模拟数字转换器):作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部件。指标:转换速度、量化精度量化精度对应于A /D转换器将每一个像素的亮度或色彩值量化为若干个等级,这个等 级就是数码相机的色彩深度。对于具有数字化接口的图象传感器(如CMOS),则不需A/D转换器。 4、MPU(微处理器)作用:通过对图象传感器的感光强弱程度进行分析,调节光圈和快门。系统结构:一般数码相机采用的微处理器模块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图象传感器数据处理DSP、SRAM控制器,显示控制器、JPEG编码器、UBS等接口、运算处理单音频接口(非通用模块)和图象传感器时钟生成器等功能模块。

无线网络工作原理剖析

无线网络工作原理 概念 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网络互联已不再是简单地将计算机以物理的方式连接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地规划及设计整个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建立遵循标准的高效可靠、同时具备扩充性的网络系统。无线网络的诸多特性,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 一般而言,凡采用无线传输的计算机网络都可称为无线网。从WLAN到蓝牙、从红外线到移动通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无线网络的应用典范。就本文的主角——WLAN 而言,从其定义上可以看到,它是一种能让计算机在无线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地点(包括户内户外)发送、接收数据的局域网形式,说得通俗点,就是局域网的无线连接形式。 接着,让我们来认识一下Wi-Fi。就目前的情况来看,Wi-Fi已被公认为WLAN的代名词。但要注意的是,这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异: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产品的认证标准;而WLAN则是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标准,二者都保持着同步更新的状态。 Wi-Fi的英文全称为“Wireless Fidelity”,即“无线相容性认证”。之所以说它是一种认证标准,是因为它并不是只针对某一WLAN规范的技术标准。例如,IEEE 802.11b是较早出台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因此当时人们就把IEEE 802.11b标准等同于Wi-Fi。但随着无线技术标准的多样

化,Wi-Fi的内涵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为它针对的是整个WLAN领域。 由于无线技术标准的多样化出现,所使频段和调频方式的不尽相同,造成了各种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互不兼容,这就给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为此。1999年8月组建的WECA(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推出了Wi-Fi标准,以此来统一和规范整个无线网络市场的产品认证。只有通过了WECA认证,厂家生产的无线产品才能使用Wi-Fi认证商标,有了Wi-Fi认证,一切兼容性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用户只需认准Wi-Fi标签,便可保证他们所购买的无线AP、无线网卡等无线周边设备能够很好地协同工作。 原理 尽管各类无线网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有所不同,但就其传输方式来看则不外两种,即无线电波方式和红外线方式。其中红外线传输方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无线网技术,我们所使用的家电遥控器几乎都是采用红外线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方式,红外线传输的最大优点是不受无线电波的干扰,而且红外线的使用也不会被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加以限制。然而,红外线传输方式的传输质量受距离的影响非常大,并且红外线对非透明物体的穿透性也非常差,这就直接导致了红外线传输技术与计算机无线网的“主角地位”无缘;相比之下,无线电波传输方式的应用则广泛得多。基于本文的定位,在此笔者仅简单介绍无线电波的调制方式。

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油分离器与集油器 (一)油分离器的作用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蒸发表面上附有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多耗电11~12%。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总结起来,油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有: 1.确保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储油槽中,防止压缩机由于润滑油的缺乏而引起故障,延长压缩机适用寿命。 2.流动速度减小和流动方向变化的互相作用引起润滑油的聚集,这样在高温下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被集中收集,并自动返回到曲轴箱中,提高效率。 3.防止压缩机产生液击。 4.更好的发挥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效率。 5.减小系统高压端的震动和噪音。 6.同时这些特点还可以会使得系统的电费用降低。 (二)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大家都知道,汽流所能带动的液体微粒的尺寸是与汽流的速度有关。若把汽流垂直向上运动产生的升力与微粒的重量相平衡时的汽流速度称为平衡速度,并用符号ω表示。则显然当汽流速度等于平衡速度时,则微粒在汽流中保持不动;如果汽流速度大于平衡速度时则将微粒带走;而当汽流速度小于平衡速度,微粒就会跌落下来,从而使油滴微粒制冷剂汽流中分离出来。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气的密度不同;以及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筒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使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下降至~1m/s);同时改变流向,使密度较大的润

激光相机结构与原理

激光相机结构与原理 1 基本结构组成 (1)激光打印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器、调节器、发散透镜、多角透镜、聚焦透镜、高精度电机及滚筒。 (2)胶片传送系统:包括送片盒、收片盒、吸盘、辊轴、电机及动力传动部件等。其功能足将胶片从送片盒中取出,经过传动装置送激光扫描位置,当胶片曝光完毕再将其传送到收片盒或者直接送到洗片机输片口,完成胶片的输送任务。 (3)信息传递与存储系统:此系统包括电子接口,磁盘或光盘、记忆板,电缆或光缆以及A/D转换器、计算机等。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丰机成像装置显示的图像信息,通过电缆及电子接口、A/D转换器输入到存储器。再进行激光打印。电子接口分视频接口、数字接口、DICOM接口。一台激光相机可以连接多个成像装置,根据成像系统的输出情况选择不同的接口。为保证多机输入同时进行,激光相机装有硬盘,以缓冲进入的图像进行队列打印,确保连续图像输入和图像打印无锁定进行。 (4)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键盘、控制板、显示板以及各种控制键或者按钮,用来控制激光打印程序、幅式选择、图像质量控制调节等作用。 2 工作原理 (1)信号处理:当激光照相机接通电源后,机器控制系统(MCS)对中央处理器(CPU)和传递系统进行自检。自榆完成后,MCS送硬件复位指令到图像管理系统(IMS),使IMS初始化。当Ready指示灯亮时,说明照相机已准备完毕,可以使用。 操作者用遥控器(键盘)存贮按钮存贮每一幅图像,并向多路器(MMU)送出指令、图像数据,MMU接到指令后,由CPU控制输出编排器,根据操作者的设置,将激光照相机图像编排成行、放大、然后将图像数据从数字转化成模拟形式。 (2)光源工作原理:激光相机的光源为激光束,激光束通过发散透镜系统投射到一个转动的多角光镜再折射,折射后的激光束再通过聚焦透镜系统打印在胶片。半导体激光其波长为820nm,在红外线范围内,它可将成像所需的数据直接用激光束写在透明胶片上;气体激光(氦一氖)其波长为633nm,接通激光器后至少要预热10rain,使其达到定温度后才能运转。胶片图像的分辨率主要决定十激光束的直径(像素大小和像素矩阵数) 激光束的强度可以南调节器凋整,调节器受数字信号榨制。成像装置把图像的像素单元值以数字的力。输入到激光打印机的存储器中,并以此直接控制对每个像素单元的激光曝光强度当激光发生器工作正常后,图像模拟信号控制激光调制器。用以改变激光束的明暗度,通过一系列透镜聚焦和反光镜(约10个)把激光束传送到胶片上。在此过程中.利用光敏探测器从一个固定光束分流镜中连续不断采集信号,反馈到激光发生器,使源激光束保持稳定变。用旋转光束分流镜控制光束传送到胶片上使其感光,这种方式亦称X 轴快速扫描。 照相机柜内的鼓是以固定速度传送胶片的,这称为Y轴慢速扫描。这样以600行/秒图像数据的速度准确地复制全部图像。 (3)打印工作原理:胶片由供片的储存暗盒自动提供胶片。在引导轴传送下装载在专用的打印滚筒下,滚筒随即转到打印位置,此时激光柬按照计算机及矩阵指令,把图像的像素单元PIX—EL的灰度值的数字化桁度传人激光相机存储器中,直接控制对f每个像素单元的激光曝光时问、进行缇弱改变。 激光束通过多棱镜的旋转进行扫描式的打印,住全部曝光过程中滚筒和激光束做精确的同步运动,根据生机成像装置编排的版面和图像尺寸。选择多幅照片的图像取舍和排列,用操作盘来完成,进行打印,每幅图像的矩阵像素为4k~5k,待全部图像打印完后胶片即被传输到接片龠内或传输到自显机内自动冲洗。 3 激光相机图像质量的调校原理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教案课程

第三章第二节 课题:3.2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OSI模型中的各个层次;2.了解TCP/IP协议在OSI模型的位置; 3.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能进行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比较; 4.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解释生活中技术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 5.通过体验、感悟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思维,体验突破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OSI模型的理解、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者的特点与区别 教学难点:OSI模型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数据传输过程 一、OSI参考模型 1、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梦幻西游。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些网络游戏在网上的一个工作原理,了解游戏是如何在网上运作的。 2、在了解游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参照这个邮政系统能加快我们对网络游戏的一个理解。课本上的P55页上3.2.1数据传输过程中,图3-3 邮政系统的分层模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的写信寄信的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写好信后,要让这封信能寄出去,我们就得贴邮票。而邮票,就是我们和邮政局的约定,我交8毛钱给你邮政局,那么你要负责帮我把信送到。而邮政局呢,也和运输部门有个类似的约定。通过这一系列的约定,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所写的信能送到我们想要送到的目的地。但是这里注意一个问题:邮票做为约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刚刚解放前,也许送信只需要几分前。而现在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相应的,一封信是8毛钱。也就是说,协议,或者约定完全是按照当时的情况做出的适当的处理。如果情况出现变化,协议一样可以随着情况而做出改变。 3、实际上,网络上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现实中是非常类似的,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 我现在有一批水果,准备运到罗马。如果我想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什么条件? (1)首先我要有一条路,不管是马路还是铁路,这条路要能从出发点连接到目标点。 (2)路是有了,我要保证这条路是通畅的,不能说走进死胡同,我要保证这条路能够通车,假设我是用火车来运的话,不会出现半路出轨的现象(3)路永远不会只有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那么,我要保证我要走的道路能最快,最省钱的到达目的地。因此,我要选择一条近路。 路已经有了,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我们现在可以开始送东西了,但是是不是有了路就万无一失了。我们还需要有什么? (4)路是有了,我们现在坐火车把东西送过去,结果送到半中间被强盗打劫了,或者是被人偷了,所以我们要保证在送过去的途中要原封不动的送到,少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