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的制作 学案(一轮复习)

腐乳的制作 学案(一轮复习)
腐乳的制作 学案(一轮复习)

考点二腐乳和泡菜的制作

1.腐乳的制作

(1)制作原理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分解有机物。

()

①蛋白质 +

()

②脂肪 + (2)制作流程

温度:

方法:,随层数的加高而,近

瓶口表面

含量:

作用:

作用:

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

(3)豆腐上长的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4)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为什么?

(5)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对人体有害吗?

(6)用盐腌制时,为什么要注意控制盐的用量?

(7)为什么要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

(8)腌制腐乳时,为什么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而增加盐的用量?

为什么在接近瓶口的表面要将盐铺厚一些?

腐乳的制作导学案

专题一课题2 腐乳的制作使用班级姓名 小组 【复习目标】 1.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和实验流程。 2.探究影响腐乳制作的条件。 3.理解菌种的种类、来源和特点。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菌种: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核生物,代谢类型。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上,具有发达的。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 和,产生的可将脂肪分解为和。思考: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 二、实验设计 (一) 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二) 毛霉的生长: 1、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并保持一定的。约h后,毛霉开始生长,约 d后菌丝生长旺盛,约 d后豆腐表面布满菌丝。 2、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优良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 加盐腌制: 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随着层数的加高而盐量,接近瓶口表面。腌制时间约左右。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四)配制卤汤: 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卤汤是由和各种配制而成。 2、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 ①;②。 3、香辛料可以,也具有作用。 三、操作提示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⑴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太低,;盐的浓度过高,。 ⑵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酒精含量过,;酒精含量过低,。 2.防止杂菌污染 ⑴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 ⑵装瓶时,操作要。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四、问题梳理 关于毛霉: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发酵的温度为15~18 ℃。 注意事项: 1.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2.发酵的温度为什么保持15一l8℃ 此温度不适于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而适于毛霉的生长。 3.在毛霉的发酵过程中,现代腐乳的生产和家庭生产的腐乳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是什么 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4.腐乳表面的“皮”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对人体有害吗 “皮”是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5.腌制过程中加盐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逐层增加盐的分量盐的多少对腐乳有什么影响 ①盐能使腐乳有咸味. ②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③可以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④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 6、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逐层加盐,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 要铺厚一点。盐的多少不仅影响腐乳的口味,而且决定腐乳是否变质腐坏。 7、卤汤是由什么配制而成的卤汤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控制酒的含量

腐乳的制作重要知识点汇总

《腐乳的制作》重要知识点汇总 题二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1创造条让毛霉生长。2使毛酶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各种辅料与酶的缓解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将豆腐切成3×3×1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水分测定方法如下:

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10g,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电热干燥箱内干燥4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烘30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样品质量 ·毛霉的生长:条: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 时间:天 ·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使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3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4浸提毛酶菌丝上的蛋白酶。 ·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腐乳的制作 ..................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发酵微生物 (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 (1)蛋白质――→蛋白酶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 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盐腌制?????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 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 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配制卤汤????? 酒??? 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 特香味 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 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1)盐的用量???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 腐败变质 (2)酒的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 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 (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 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 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

人教版选修一 腐乳的制作 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说出腐乳制作流程,知道发酵的因素 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难点: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引入课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我国不同地方的腐乳有哪些,风味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讲授】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原理: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腐乳制作的原理。 教师活动2:教师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介绍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学生活动2:学生回忆关于酶一节的内容,加深对蛋白酶、脂肪酶的理解,并讨论。教师活动3: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毛霉菌的一些资料 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适宜发酵温度:15-18℃ 分类:真菌(真核生物),生殖(主要方式):孢子生殖 学生活动3: 学生结合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毛霉菌属于细菌还是真菌? b、它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 【讲授】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 教师活动1:教师介绍腐乳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所给的三个资料,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讨论设计实验流程。 教师活动2: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2:观看制作腐乳过程的一些多媒体体片,加深感性理解。 教师活动3:教师详细讲解腐乳制作的过程步骤,并向学生提示实验过程注意事项,a、控制好材料的用量包括控制好盐的用量和控制卤汤中酒精含量在12%左右 ;b、防止杂菌感染。 结合课本侧边栏问题和实验过程,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并让学生回答问题。(问题答案见课件) 学生活动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b、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什么? c、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什么? d、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怎样形成的? e、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 【讲授】结果分析与评价 教师活动: 1、通过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来制备腐乳。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你所制备的腐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题2 腐乳的制作导学案-最新学习文档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思考1〗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 〖思考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1.腐乳的制作原理: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比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其属于,其同化作用类型是。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等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和;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和。 ☆毛霉小知识: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腐乳.发酵的温度为15~18 ℃。 微生物的作用机理:酿造腐乳的主要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在豆腐(毛坯)上生长。毛霉生长大约5天后使白坯变成毛坯。豆腐表面被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同时毛霉分解以蛋白质为主的蛋白酶,将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在后期发酵过程中,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通过研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是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其他生化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 (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保持一定的。 〖思考4〗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自然条件下)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而现代(工厂化)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 〖思考5〗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构成的。 (2)加盐腌制: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腌制大约8天左右。 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和。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 (3)配制卤汤: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二成的,卤汤中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作用是使腐乳具有,并可以抑制。 〖思考8〗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腐乳制作的具体操作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距离,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的地方; 4. 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扑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 5. 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块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 长满毛霉的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 1,分层加盐,在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些,大约腌制8天;

选修一专题一课题2腐乳的制作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一)、腐乳制作的基本原理 腐乳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期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1、毛霉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分为直立菌丝(所谓的“白毛”)和匍匐菌丝(成形成体,“外皮”),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无性)。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 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有利于消化吸收。 二、实验设计 (一)、材料的选取 选取含水量70%的豆腐,水分过高不容易成形,水分过低温度和氧气量不适宜毛霉生长。注: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刷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有时,会将豆腐块平铺在干净的粽叶上,因为粽叶能提供菌种。 (二)、毛霉的生长 温度: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温度过低,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温度过高,菌丝老化)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三)、加盐腌制 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是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感。) 注:越接近瓶口,细菌污染的可能越大,所以用盐量也就越多。 (四)、配置卤汤 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 2、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 3、卤汤中的酒含量一般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4、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知识点 一、乳酸菌 1、类型:原核生物异养厌氧性 2、乳酸发酵方程式: C6H12O6酶→2C3H6O3+能量 3、分类:乳酸链球菌 乳酸杆菌(用于生产酸奶,培养基常常加入维生素) 4、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等 二、亚硝酸盐 1、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2、作用:食品生产中用于食品添加剂 注: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

腐乳的制作 教学设计

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 杨永亮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从而展开课题。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介绍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了解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结合课本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然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完善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广。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如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并对课题进行延伸和相关链接的教学,借以激发同学们的情感。本节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共1课时,发酵部分在课下时间完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四、教学难点:

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五、教学过程

途径进行调查当 六、板书设计 1、腐乳制作的原理 2、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3、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果与实验评价 七、课后练习 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 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 2、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3、在配制卤汤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对酒量的要求是? A、30% B、20% C、15% D、12% 4、卤汤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镁溶液、氯化钠、香辛料 B、酒及香辛料 C、氯化镁溶液、香辛料 D、酒及氯化镁溶液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 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导学案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 让豆腐→加腌制→加装瓶→腌制。 2、制作实例 实验材料: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等。 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若干块。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一定的。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时,去除保鲜膜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h以上。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连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在接近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污染,约腌制8d。(豆腐与盐质量分数比为5︰1)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左右为宜。 8.将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加热灭菌,用胶条。在常温下,一般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三、操作提示 (一)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1、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盐的浓度过高,会。 2、乳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酒精含量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 (二)防止杂菌污染 1、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刷干净后要用消毒。 2、装瓶时要;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 【教材答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课题2腐乳的制作预习学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学习目标 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习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是。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具有发达的。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和 ,产生的可将 脂肪分解为和。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思考: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 二、实验设计 (一) (二)毛霉的生长: 1.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约后,毛霉开始生长, 天后, 菌丝生长旺盛,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 2.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优良 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思考: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提示: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三)加盐腌制: 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 ,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 面的盐要。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思考: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什么? (四)配制卤汤 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卤汤是由和各种配制而成. 2.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 3.香辛料可以 ,也具有作用。 讨论:1.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怎样形成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2.哪种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为什么? 提示: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做腐乳。因为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三、操作提示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教学设计】高中选修一教案《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三、课题背景分析 课题背景首先介绍了腐乳是一种发酵的大豆食品,其制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加工腌制成为 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教学时可从学生熟悉的腐乳类型入手,逐步 引入制作腐乳需经一定种类微生物的发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腐乳生产厂家进行参观,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然后自己动手制作腐乳。还课题2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 可以发动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腐乳生产的背景知识。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 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教学:可以利用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 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 五、实验案例 制作腐乳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水分测定方法如下。 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 g (精确到0.02mg ),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 ℃电热干燥箱内干燥 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烘30 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 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

【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word导学案-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选修一 1.2 腐乳的制作情境导入知识目标: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能力目标: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题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课题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了解了真菌的有关知识,知道真菌的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结合生物生活的条件,能知道霉菌的生长条件,并应用于实践。 ★教材分析: 课题背景首先介绍了腐乳是一种发酵的大豆食品,其制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加工腌制成为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利用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从腐乳的历史引入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明‘李晔的《蓬栊夜话》亦云:“黟移县人喜于夏秋间醢腐,令变色生毛随拭之,徐稍干……”腐乳酿造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是因为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我国各地气候不同,人民生活习惯不同,生产配料不同及制成的形状不一,腐乳品种多样。如红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红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 导入二:从传说引入 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 ? 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腐乳的制作 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 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 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12%左右。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发酵微生物 (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 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 蛋白酶 (1)蛋白质 ――→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 (2)脂肪 ――→ 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 让豆腐上??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 ? 长出毛霉?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 加盐腌制?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 ?? ? ??

? 含量:12%左右 ? ?? 酒 ?? 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 配制卤汤 ?? 特香味 ??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 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 (1)盐的用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 ??腐败变质 ??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 (2)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 ??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 (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三种均为真核生物 B.三种均为原核生物 C.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 解析:选C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A.淀粉酶、蛋白酶 B.淀粉酶、脂肪酶 C.蛋白酶、果胶酶 D.蛋白酶、脂肪酶 解析:选D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的作用将豆腐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风味。由于豆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脂

高二下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腐乳的制作

高二下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腐乳的制作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 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1.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2.使毛酶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各种辅料与酶的缓解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5、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水分测定方法如下: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g(精确到0.02mg),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电热

干燥箱内干燥4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烘30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 6、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 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时间:5天 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3.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4.浸提毛酶菌丝上的蛋白酶。 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2.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

【教学设计】《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 1.1腐乳的制作原理 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 〖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 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 含水量适中(70%左右)。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 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思考8〗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酒精和香辛料。 3.发酵操作 阅读“操作提示”,完成相关问题。 3.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一是控制好盐的用量:过多影响口味,过少容易腐败变质。 二是控制卤汤中酒精含量在12%左右:过高会延长腐乳的成熟,过低可能导致豆腐变质。 2.防止杂菌感染 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玻璃瓶用沸水消毒;装瓶过程中操作要迅速小心;装瓶后

高中生物 3.9《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学案2 浙科版选修1

高中生物 3.9《实验九腐乳的制作》学案2 浙 科版选修1 【重难点突破】 一、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是哪种菌?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有 毛霉菌和根霉菌,两者都是真菌。 1、毛霉①毛霉外呈毛状,白色菌丝细胞无横隔,由单细胞 组成,细胞质中有多个核,白色菌丝呈分枝。常栖生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品等食品上,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②菌落特征:菌落一般灰色或浅褐色,质地疏松,高度1 cm 以内,在豆腐坯或熟的大豆粒上生长得旺盛,菌丝厚密,高度在1 cm以上,白色或灰白色。③毛霉生长的温度控制在1518OC,而夏天发酵的是根霉菌,它能够在高温下进行。 二、乳腐制作的原理是什么腐乳酿造是利用豆腐坯上培养的 毛霉或根霉,培养及腌制期间由外界侵入微生物的繁殖,以及配 料中加入的红曲中的红曲霉、面包曲中的米曲霉、酒类中的酵母 等所分泌的酶类,在发酵期间,特别是后期发酵中引起极其复杂 的化学变化,促使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低分子含氮化合物氨基酸,淀粉糖化,糖分发酵成乙醇和其他醇类及形成有机酸,同时 辅料中的酒类及添加的各种香辛料等也共同参与作用,合成复杂

的酯类,最后形成腐乳所特有的色、香、味、体等,使成品细腻、柔糯而可口。 【典题演示2】 1、(改编xx徐州三模)下列关于造成相关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B、制作果酒时,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可能造成葡萄霉烂 C、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造成发酵失败 D、根霉、毛霉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腐乳的发酵 【答案】 A 【解析】 正确理解微生物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是关键。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过多会延长发酵的时间。 【变式训练4】 1、(xx南通三模)(多选)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

腐乳的制作知识点填空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丝状真菌),它是一种核生物,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上,具有发达的。新陈代谢类型是、繁殖方式主要是。 2.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 ,毛霉与豆腐之间的关系是。 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 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需天)(需天)(需月) (三)实验材料 含水量的豆腐,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二) 毛霉的生长: 1、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并保持一定的。约 h 后,毛霉开始生长,约 d后豆腐表面布满菌丝。 2、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优良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 加盐腌制: 1、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随着层数的加高而盐量,接近瓶口表面。腌制时间约左右。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四)配制卤汤: 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卤汤是由和各种配制而成。 2、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①;②。 3、香辛料可以,也具有作用。 三、操作提示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⑴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太低,; 盐的浓度过高,。 ⑵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酒精含量过高,; 酒精含量过低,。 2.防止杂菌污染 ⑴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 ⑵装瓶时,操作要。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 四、课堂探究 思考1:豆腐上长的白毛是什么?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它对人体有害吗?用是什么? 白毛是,“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对人 体。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 思考2: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增多、减少)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 含水量含水量过高。 思考4:加盐腌制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

《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2.通过观看腐乳的制作视频,结合实验操作,能够分析出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并能认识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你知道吗? 1.制作腐乳的原料是什么? 2.为什么腐乳的味道比较鲜美? 3.腐乳是如何制作的? 引言:腐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大豆制品,品质细腻、营养丰富、鲜香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营养价值可与奶酪相比,具有东方奶酪之称。 各地人民依据自己不同的口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如浙江绍兴腐乳、北京王致和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上海奉贤的鼎丰腐乳、广西桂林的桂林腐乳、广东水江的水口腐乳、云南路南的石林牌腐乳、河南拓城的酥制...那么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呢? 一、基础知识——腐乳的制作原理 请大家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及投影,回答以下问题: 1.豆腐长白毛是什么原因?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3.豆腐长的毛是什么生物? 4.你认为毛霉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5.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6.毛霉中起作用的酶有哪些? (一)毛霉的相关知识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应用于腐乳等发酵工艺。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优良菌种的选择:不产生毒素;生长繁殖快,且抗杂菌力强;生长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的限制;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酶系;使产品气味正常良好。 小结: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发酵的温度为15~18 ℃ 。 了解了王致和制作腐乳的过程,你能说出腐儒制作的流程图吗?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图 请大家结合流程图和投影资料一、二、三设计腐乳的制作过程。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设计 1.设备及用品 瓦罐或有盖玻璃瓶、保温容器、小刀、摇床、250ml 三角瓶、超净台及接种设备、灭菌锅 2.材料 粽叶、北方豆腐、调料。 3.操作步骤 让豆腐上 长出毛霉 加盐腌制 加卤汤装瓶 密封腌制

专题1 课题2腐乳的制作 教学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学案 【情景创设】 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为什么偏爱腐乳呢?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常见于、、、上。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 和。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发酵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 3、毛霉是一种丝状,它是一种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繁殖方式主要是。 思考1、你能解释豆腐上为什么能长出白毛吗? 思考2、为什么普通的豆腐经过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后,变成了我们爱吃的腐乳了呢? 思考3、你认为毛霉细胞结构有何特点?的新陈代谢类型是什么?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请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和课本上提供的三个资料,设计腐乳制作的具体步骤: [实验准备] 含水量70%的豆腐,棕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________________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水分测定方法如下: 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 g (精确到0.02mg ),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 ℃电热干燥箱内干燥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然后再烘30 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将盘子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以免不利于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________________(即长白毛)。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和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要。以防从瓶口进入。约腌制8 d。 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左右为宜。 8.将广口玻璃瓶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 ℃蒸汽灭菌30 min。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用酒精灯,用胶条。在常温情况下,一般六个月可以成熟。 思考1、我们平常吃的豆腐中,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为什么? 思考2、你认为将发酵温度保持在15-18 ℃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3、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4、为什么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盐量要增加,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5、加入卤汤的目的是什么?卤汤中的酒起到什么作用?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12%左右?卤汤中的香辛料起到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