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

赵景玉

沈阳化工学院

2003/8/20

2.2前馈控制系统

本节掌握要点及要求

1、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

2、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串级前馈系统的组成原理、应用场合及加法器符号判定

3、前馈控制、串级前馈系统方块图的画法

4、前馈控制模型的实施

本章复习思考及作业题

2,2.1前馈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1.前馈控制系统的引入

(1)反馈控制系统

1)定义:具有被控变量负反馈的闭环调节系统

2)特点:①按偏差进行调节

②调节量小,失调量小

③能随时了解被控变量变化情况

④输出影响输入(闭环)

3)存在问题:①必须有偏差才能进行调节,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

②调节不及时,被控变量总是变化的

2、前馈控制系统:

1)问题提出:反馈系统最大缺点,在干扰作用下,必须形成偏差,才能进行调节(或偏差即将形成)那么能否在干扰作用发生后,在未影响被控变量时,就开始调节,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

2)前馈调节系统:

①定义:是按干扰进行调节的开环调节系统,在干扰发生后,被控变量未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根据干扰幅值,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调节,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的方法。

2)前馈控制原理

(1)原理:根据不变性原理,即被控变量与干扰量绝对无关,或被控变量对干扰完全独立

Y(S)/F(S)=0 ,由于F(S) 0,所以只有Y(S)=0.

(2) 推导:Y(S)/F(S)=G PD(S)+G PC(S)?G ff(s)=0

所以Gff(s)=- Gpd(S)/Gpc(s)

Gff(s)=- 干扰通道对象特性/控制通道对象特性

负号;表示控制通道与干扰通道作用相反。

所以前馈控制器传函由控制通道对象特性和干扰通道对象特性4)前馈控制系统特点

①开环控制系统:F↑→(Gff)↑→Gv↑→G蒸↑→△T↑→T

②按干扰进行控制,控制及时,精度高。

③仅仅对前馈量有控制作用(对T不起作用)

④前馈控制器为多用控制器(根据对象特性获得)

⑤不能随时了解被控变量变化情况

2.2.2前馈控制系统几种类型

1.静态前馈

Gff(s)=- Gpd(S)/Gpc(s)这是一个动态前馈模型,它追求一完全补偿。即前馈控制器的输出是干扰量和时间的函数

(1)静态前馈:前馈控制器输出只是干扰量的函数,与时间无关。

(2)特点及应用:

特点:①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比值器,加法器)

应用:②动态前馈实施比较困难时,生产要求不高

③对象特性(动态特性)相近

(3)静态前馈传函的获取

①可实际测试

②有条件情况可进行理论建模

以换热器为例:

根据热量平衡:F? C P(T1-T2)=G S? H S

式中:CP为物料比热;HS蒸汽汽化潜热;GS蒸汽流量;

T1工艺要求加热的温度对应工艺设定值(T1 sp)。

GS= F? CP/ HS (T1 sp -T2)

由该式组成的静态控制规律可实现对F、T2的静态补偿。

2.动态前馈

①定义:前馈调节器输出不仅是干扰量的函数,而且也是时间的函数,校整作用不仅克服静态误差,而且消除动态误差。

3.前馈反馈系统

1)前馈控制系统存在问题:

从理论上前馈系统可达到完全补偿,但实际上是做不到。

①对象特性是千变万化,不同设备对象特性不同,同一设备(对象)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具有不同特性(非线性)(对象特

性是变化的)

②工业对象干扰多,为保证精度必须把全部干扰包括进去,造成投资大,参数整定繁。

③前馈系统只对前馈量有补偿作用,对未前馈量的干扰毫无作用

④受前馈模型精度限制,对象复杂,前馈模型精度不够,在不同情况下,难以保证用一个固定模型获得良好的品质指标。

⑤有些参数无法测量,因此,也无法前馈。

⑥因仪表实施时,前馈算式往往都作近似处理,如等

⑦由于开环很难知道补偿的效果。

3.前馈反馈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组成前馈—反馈的复合控制系统

①用前馈校正作用及时,克服主要干扰

②利用反馈具有克服多种干扰能力,失调量小,随时了解被控量变化情况。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如下:

(1)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FFC—FBC系统实质上是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输出叠加,是按扰动控制和反馈控制之和。

T1(S)=F(S) ? G pD(S)+F(S)?H m2(s)?G ff(s)?G v(s)?G pc(s) - T1(S) ? H m1(s) ? G c1(s) ? G v(s) ? G pc(s)

设:H m1(s) =H m2(s)=G v(s) 则

结论:1)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其动态模型与单纯动态模型一致2)在同样干扰作用下,前馈—反馈受控变量的变化要比单纯前馈要小(1/(1+Gpc·Gv·Gc1·Hm1)倍

(6)前馈–反馈系统的优点

1)大大简化原有系统,只要对主要干扰进行前馈,次要干扰用反馈进行克服,保证控制精度,节约了投资。

2)由于反馈系统存在,降低了对前馈模型要求,因受干扰时,降低了对受控变量的影响,缩小了(1/(1+Gc(s)·Gv(s)·Gpc (s)·Hm(s))倍

3)提高了控制质量。

4.串级前馈控制系统

为克服调节阀的变差(滞环),阀前后压差变化,引起阀和流量变化(如蒸汽压力变化)增加一个流量付环。

结论:串级前馈模型基本上同单纯前馈系统。

2.2.3前馈模型的实施

1.用模拟仪表实施

(1)实施中存在如下问题:

1)许多工艺对象不清楚

2)对象反应机理复杂,导致前馈模型复杂,种类繁多。

(2)用仪表实施考虑:

1)力求仪表模式通用性

2)便于简化对象特性,在制造上能满足工艺精度要求,实施简单的前馈控制器。

2.各环节的实施

化工、热工对象都具有非周期性和过阻尼特性,因此都可以用一阶和二阶纯滞后表示。

前馈模型由三不分组成:

结论:1、T1?T2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大于干扰通道时间常数,

前馈补偿环节起超前作用。

2、T1

2)超前滞后环节的实施

方框图为

C)K F用比值器实施

2.2.4计算机前馈算法实施1.公式推导

2.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计算机实施步骤:

①计算反馈控制偏差

e(kt)=R(kt)-Y(kt)(△e(kt)=e(kt)-e(kt-t))

②计算反馈控制器输出

△P(KT)=KP. △e(KT)+Kie(KT)+Kp[△e(KT)-△e(KT-T)]

P(KT)=P(KT-T)-△P(KT)

③计算前馈控制器输出M(KT)

△M(KT)=a1△M(KT-T)+b1△F(KT-T)-LT)+b2△F(KT-LT-T)

M(KT)=M(KT)+P(KT)

3.前馈调节系统应用场合:

(1)系统中存在着可测不可控,幅变化大,且交换频繁,对受控变量影响大,反馈难以克服,工艺要求严格。如精馏塔进料与塔顶温度前馈-反馈系统控制系统。

(2)控制通道滞后大,反馈不及时,为提高质量引进前馈,如加热炉原油流量与加热炉原油温度系统前馈-反馈系统。

(3)工艺上要求实现某种关系,按数量模型进行控制,把干扰量入模型当中去。从模型中求出操纵变量,可消除干扰对受控变量影响,如:换热器静态前馈。

2.2.5前馈调节系统的系数整定

1.前馈调节系统中加法器符号判定方法

根据工艺条件和系统结构判定:

(1)系统结构:主要指阀的开闭形式及调节器正反作用

(2)工艺条件:即设置前馈目的,系统动作必须符合其目的。

①阀的开闭形式(气开)

②、调节器正反作用(反作用)

2、加法器符号

①加法器运算式:Pc=a±b±c

②一般选择反馈回路a为正

③c是抵消b与b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④b先假设一个正负符号,符合设计意图,假设正确,否则为相反

设b为正目的;原油↑应打开阀门让Gff增加G↑→Gff↑→b↑→Pv↑→G燃↑→符合设计意图

⑤c符合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为负即Pc=a+b-c

3.参数整定

如果前馈模型很准确,无须整定,由于测试不准所以进行整定

(1)静态前馈整定方法:

1)开环整定法:Kf大小决定阀门的位置,因此对Kf选择决定补偿部分是否合适

具体步骤:①待系统稳定(用反馈)Y=Y0

②加法器各系数放置合适 Pc=a+b-c 用c抵消b值

③断开反馈回路成开环

④施加干扰F,使Yo′→Yo

⑤调整Kf值,使Yo′→Yo为正

⑥Kf为所求

注意一点:整定时,其它干扰应为次要地位,尽量平稳,否则影响测量准确性

(2)闭环整定法:

因为有系统当断开反馈时,由于失去反馈控制,易造成事故,而用闭环整定法

具体做法:

1)断开前馈回路,用反馈使系统稳定y=yo调节器输出po

2)实加△G,被控变量变成yo′,通过反馈使y=yo调节器输出Po′,级下△G,Po′。

3) Kf为所求

注意:反馈阀动大小,相当于前馈输出大小一样,对△G干扰前馈使阀动作(Po′-po)

(3)前馈—反馈整定法

1)系统稳定后,加上静态前馈系数,施加干扰

2)调整Kf,由小到大,知道

合适为止

注意:一般Kf应小点,不要造成过补偿,过补偿造成品质下降

b、动态前馈补偿整定法

目前对动态前馈整定应无一套整定方法,一般从具体实际中找规律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摘要 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被控量之一,因而流量控制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锅炉的流量控制对石油、冶金、化工等行业来说必不可少。本论文的目的是锅炉进水流量定值控制,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实现对水箱液位的过程控制。首先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实验建模法求取模型的传递函数。然后,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和被控过程特性并加入PID调节器设计流量控制系统,采用动态仿真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实际控制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过程控制对提高系统性能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组态技术开始得到重视与运用,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关键词:流量定值;过程控制;PID调节器;前馈控制;系统仿真

目录 一.前馈控制 1.前馈控制的定义 2.换热器前馈控制 二.前馈控制的特点及局限性 1.前馈控制的特点 2.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三.反馈控制 1.定义

2.反馈控制的特点 四.复合控制系统特性 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原理 2.复合控制系统特点 五.小结 六.参考文献 一、前馈控制 1.前馈控制的定义 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forward Control),是按干扰进行调节的开环调节系统,在干扰发生后,被控变量未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根据干扰幅值,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调节,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的方法。

2.换热器前馈控制 在热工控制系统中,由于控对象通常存在一定的纯滞后和容积滞后,因而从干扰产生到被调量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从偏差产生到调节器产生控制作用以及操纵量改变到被控量发生变化又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可见,这种反馈控制方案的本身决定了无法将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植之前,从而限制了这类控制系统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扰作用的结果,如果直接按扰动而不是按偏差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干扰一出现调节器就直接根据检测到的干扰大小和方法按一定规律去控制。由于干扰发生后被控量还未显示出变化之前,调节器就产生了控制作用,这在理论上就可以把偏差彻底消除。按照这种理论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前馈控制系统,显然,前馈控制对于干扰的克服要比反馈控制系统及时的多。 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结合下面图1所示的换热器前馈控制进一步说明,图中虚线部分表示反馈控制系统。 图1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前馈控制流程图 t一定。当被加换热器是用蒸汽的热量加热排管中的料液,工艺上要求料液出口温度 1 热水流量发生变化时,若蒸汽量不发生变化,而要使出口温度保持不变,就必须在被加热水量发生变化的同时改变蒸汽量。这就是一个前馈控制系统。 图中虚线所示是反馈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前馈控制及时。图1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于图2所示。

2020版应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机制创建企业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应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机制创建企业安全文化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2020版应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机制创建 企业安全文化 1创建安全文化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习俗,约束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体现出强烈的终极关怀。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在安全管理上,要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职工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安全文化却可以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

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 因此,创建安全文化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2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原理 控制就是根据确定的目标,使事物向着这一目标不断趋近,反馈控制就是把系统输出的信息的某一部分,返回到输入端,对系统输入再输出的信息施加影响,使系统沿着减少目标差的方向实现控制,克服环境扰动带来的不稳定性,使系统达到动态平衡。 前馈控制系统,在受控部位的活动发生偏差之前就发出控制指令。是一种预测控制,通过对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了解,预测出下一阶段系统的运行状况。如果与参考值有偏差,那么就提前给出控制信号,使干扰获得补偿,稳定输出,消除误差。前馈的缺点是在使用时需要对系统有精确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系统模型才能有针对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前馈-反馈控制的对比 1、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控制 一般定值控制系统是按照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进行调节,属于闭环负反馈调节。其特点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因此反馈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 前馈调节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前馈控制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现在以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方案 反馈控制方案 2、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 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调节器 反馈调节符合PID调节规律,常用通用PID调节器、DCS等或PLC控制系统实现。 前馈调节使用的调节器是是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调节器。 4、前馈控制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控制则可克服所有干扰 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服。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

克服。 5、前馈控制理论上可以无差,反馈控制必定有差 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动态稳定,让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附近动态变化,却不能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不动。 前馈调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6、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A、在生产应用中各种环节的特性是随负荷变化的,对象动态特性形式多样性难以精确测量,容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为了补偿前馈调节的不准确,通常将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B、工业对象存在多个扰动,若均设置前馈控制器,那设备投资高,工作量大。 C、很多前馈补偿结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没有检测手段。 D、前馈控制受到前馈控制模型精度限制。 E、前馈控制算法,往往做近似处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 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图2.4-1物料出口温度θ需要维持恒定,选用反馈控制系统。若考虑干扰仅是物料流量Q ,则可组成图 2.4-2前馈控制方案。方案中选择加热蒸汽量s G 为操纵变 量。 图2.4-1 反馈控制 图2.4-2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方块图,如图 2.4- 3。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1S G S G S G S Q S Q PC ff PD += (2.4-1) 式中)(s G PD 、)(s G PC 分别表示对象干扰 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s G ff 为前馈控 图2.4-3 前馈控制方块图

制器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扰动Q实现全补偿的条件是: ) (≠ s Q时,要求0 ) (= s θ(2.4-2) 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 ) (s G ff = ) ( ) ( S G S G PC PD -(2.4-3) 满足(1-3)式的前馈补偿装置使受控变量 θ不受扰动量Q变化的影响。图2-4-4表示 了这种全补偿过程。 在Q阶跃干扰下,调节作用 c θ和干扰作用dθ的响应曲线方向相反,幅值相同。因此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θ达到图2.4-4 前馈控制全补偿示意图 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差动作的。在干扰作用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一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过程。前馈控制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本身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矛盾。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 1.2、概念的理解 (3) 1.3、前馈—反馈系统的组成.........................................3—4 1.4、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 (4) 1.5、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中前馈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4) 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1、S7—300系统组成 (4) 2.2、CPU315—2DP (4) 2.3、模式选择开关…………………………………..…….4—5 2.4、状态及故障显示 (5) 三、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3.1、硬件组态 (5) 3.2、工程管理器的使用 (6) 3.3、新建工程....................................................6—9 3.4、组态监控画面. (9) 3.5、组态变量……………………………………………9—10 3.6、软件编程…………………………………………..10—15 3.7、实验结果分析……………………………………….15—17

四、控制系统的调试 五、实验总结 一、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系统中既有针对主要扰动信号进行补偿的前馈控制,又存在对被调量采用反馈控制以克服其他的干扰信号,这样的系统就是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2、概念的理解: (1)复合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即前馈、反馈(2)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对主要的干扰信号进行补偿,可以针对主要干扰信号,设置相应的前馈控制器 (3)引入反馈控制,是为了是系统能够克服所有的干扰信号对被调量产生的影响,除了已知的干扰信号以外,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的干扰信号,这些扰动信号对系统的影响比较小,有的是我们能够考虑到的,有的我们肯本就考虑不到或是无法测量,都通过反馈控制来克服。 (4)系统中需要测量的信号既有被调量又有扰动信号。 1.3、前馈—反馈系统的组成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主要由一下几个环节构成 (1)扰动信号测量变送器:对扰动信号测量并转化统一的电信号 (2)被调量测量变送器:对被调量测量并转化统一的电信号 (3)前馈控制器:对干扰信号完全补偿

全面预算管理前馈控制指标制定的思考

全面预算管理前馈控制指标制定的思考 濮知微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项目资助(sdj09006) 摘要文章介绍了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指标制定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办法。制定出有效的预算指标,是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有效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前馈控制预算指标 一、全面预算管理中前馈控制指标制定的重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的重要的管理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了“全员、全额、全程”的意思。企业集团在制定全面预算的过程中是全员发动,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并将企业资源在集团各部门之间协调分配。全面预算不仅包括财务预算,还包含业务预算(即销售和生产预算)和资本预算。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不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应用已较普遍,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两张皮”等现象。笔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实践的成功必须首先在预算编制之前下功夫,摸清情况,找准症结,制定科学的指标基数才能为后继过程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所谓前馈控制是利用所能得到的最新信息,进行认真、反复的预测,把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同预测相比较,并采取措施修改计划,在出现问题的临界点之前就发现问题,事先制定纠偏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一种控制手段。预算前馈控制是保障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维护集团管理控制体系有效运转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前馈控制的重要目标就是制定科学的预算指标即预算基数。 二、从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看预算指标制定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集团公司的调查,总部给下级分公司下达的预算任务大多是以上一财务年度的发生额为基数,在这个基数上叠加10% - 20%就是下一年度的任务指标。下级企业员工往往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设法把部分可以在本年度确认的业绩递延到下一年度。如果把超额的业绩带入本年,那么上级就会给自己下达更多的次年任务指标,这无疑于给自己多增加了一个包袱,这笔帐太吃亏。同样道理,总部划给下级分公司的费用预算大多也是参照上一财务年度的发生额。本年已划拨的预算费用若未花完,则下年总部很可能会缩减经费预算额度。于是,为了保住下一年的可支配费用,各部门在临近年关之时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目的就是把没有用完的经费预算全部花光,而不是为企业集团未来的经济利益服务。 在实地访谈中笔者还发现,许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集团战略的阐述并不清晰,对于部门预算目标的描述都是定性的,缺乏明确的量化数据。在企业集团战略指导不明确的情况下搞全面预算管理,制定出的预算指标往往会忽视远期目标 ,使指标只有短期效应,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企业集团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在部门预算缺乏量化数据的情况下,考核与激励机制就难以落实到位。 另外,个别企业集团的预算与实际销售、生产经营活动相脱节,企业编制的预算缺乏必要的客观性,仅凭上一年度或过去年度的指标值为基础,甚至通过拍脑袋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指标值,而没有认真地对企业未来销售、生产经营情况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如果宏观经济

前馈反馈水箱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名称:前馈反馈水箱控制系统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班级姓名学号 综合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方案的介绍 (4) 二、工艺流程 (5) 三、前馈反馈控制的理论 (5) 四、设仪器仪表的选型 (5) 1、控制装置的选择 (5) 2、监测仪表 (6) 3、控制阀的选型 (6) 五、测量与控制端连接表 (7) 六、参数的整定 (7) 1、静态放大系数K F的整定 (7) 2、控制器参数的选择 (8) 七、总结 (9) 八、参考文献 (10)

九、附录 一设计方案的介绍 设计采用前馈反馈控制来实现水箱的液位控制。其中前馈控制可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扰动,前馈控制之后产生的余差则可以通过反馈控制进行修正,达到要求的控制精度。被控变量为水箱的液位,控制变量为水的流量。 采用两个支路,其中第一个支路为主回路,包括一个水泵(采用变频器变频控制电机模拟流量扰动),涡轮流量计;第二个支路为控制补偿回路,包括一个水泵(输出流量恒定),电动控制阀。除此之外在反馈回路中还需要一个液位测量仪表和PID控制仪表一台。前馈控制在不考虑控制通道与对象通道延迟,而且支路一流量可以准确的测量,需要一个PID控制仪表。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通过一个加法器连接,实现对控制阀的控制。 前馈反馈系统结构框图 1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原理图 2 二工艺流程 水箱液位的控制主要是控制水箱中的液位在要求的精度范围内。 一号水泵作为动力源给水的输送提供动力,进入水箱。并用变频器控制一号水泵用来模拟流量上产生的扰动。 二号水泵为补偿回路提供动力,为水箱提供水补偿。当扰动产生后,通过前馈控制调节阀对扰动产生补偿。补偿后产生的余差再通过反馈控制控制调节阀进行调节。 三前馈反馈控制的原理 前馈控制又称扰动补偿,它与反馈调节原理完全不同,是按照引起被调参数变化的干扰大小进行调节的。在这种调节系统中要直接测量负载干扰量的变化,当干扰刚刚出现并能被测出时,调节器就能发出调节信号使调节量作相应的变化,使两者在被调量发生偏差之前抵消。因此,前馈调节对干扰的客服比反馈调节及时。但是前馈控制是开环控制,其控制效果需要通过反馈加以检验。前馈控制器在测出扰动之后,按过程的某种物质或能量平衡条件计算出校正值。如果前馈支路出现扰动,经过流量计测量之后,测量得到干扰的大小,然后在反馈支路通过调整调节阀开度,直接进行补偿。而不需要经过调节器。 四仪器仪表的选型 1、控制装置的选择 由于不是大型生产过程,对自动化水平要求不高,所以选择采用常规仪表控制。考虑到价格、实用性等因素,选择数字化、智能化的国产电动控制仪表。如果考虑控制仪

考研管理学解析:前馈控制

考研管理学解析: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前,是未来导向的。质量控制培训项目、预测、预算、实时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管理层最渴望采取的控制类型,因为它能避免预期出现的问题,而不必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就一般而言,管理中采取的控制可以在行动开始之前、进行之中或结束之后进行,称为三种控制模型。第一种称为前馈控制或预先控制;第二种称为同期控制或过程控制;第三种称为反馈控制或事后控制。 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管理过程理论认为,只有当管理者能够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觉察并及时预先提出某些措施时,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前馈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馈控制采用的普遍方式,是利用所能得到的最新信息,进行认真、反复的预测,把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同预测相比较,并采取措施修改计划,以使预测与计划目标相吻合。到目前为止运用的比较先进的前馈控制技术之一是计划评审法,或称网络分析法。它可以预先知道哪些工序的延时会影响到整个工期,在何时会出现何种资源需求高峰,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实施:1)对计划与控制系统作认真深入的分析; 2)建立该系统的物理模型或因果关系分析图; 3)随时对上述模型进行补充、修正、完善、使之更符合实际; 4)通过调查、预测,把变化的环境参数输入模型中,观查、分析其影响及偏差信息; 5)根据事前的备选方案,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纠编措施。 要求:一是要有大量的、准确的、有代表性的信息以便准确预测; 二是要有科学的、经过实践检验的预测模型; 三是要充分了解控制过程并将其透视为“白箱”的能力; 四是要对过程变化高度敏感;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指导书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实验选择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F2-1、F2-5全开,将阀门F1-10、F1-11开至适当开度(阀F1-10>F1-11),其余阀门都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五种方案分别叙述,这五种方案的实验与用户所购的硬件设备有关,可根据实验需要选做或全做。 (一)、智能仪表控制 1.将SA-11挂件、SA-12挂件、SA-14挂件挂到屏上,并将SA-12挂件的通讯线接头插入屏内RS485通讯口上,将控制屏右侧RS485通讯线通过RS485/232转换器连接到计算机串口2,并按照下面的控制屏接线图连接实验系统。将“FT2变频器支路流量”、“LT3下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SA-14上比值器的调节旋钮放在最小的位置。 图7-4 仪表控制下水箱液位前馈-反馈控制实验接线图 2.接通总电源空气开关和钥匙开关,打开24V开关电源,给压力变送器及涡轮流量计上电,按下启动按钮,合上单相Ⅰ、单相Ⅲ空气开关,给智能仪表及电动调节阀上电。 3.打开上位机MCGS组态环境,打开“智能仪表控制系统”工程,然后进

入MCGS运行环境,在主菜单中点击“实验二十一、下水箱液位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进入实验二十一的监控界面。 4.设定工作点(u0,h0)。在上位机监控界面中将智能仪表设置为“手动”输出,并将输出值设置为一个中间合适的值(例u0=50%),此操作也可通过调节仪表实现。 5.合上三相电源空气开关,磁力驱动泵上电打水,通过调节F1-10、F1-11的开度,使下水箱的液位平衡于一个中间合适的值(例h0=8)。 6.设置智能仪表的输出值为100%,观察下水箱液位的稳态值hmax,则在以下实验中,设定值不能超过hmax。若hmax>18,则重新设定u0=50%,转5重新调整。 7、在工作点(u0,h0)处,用开环整定法整定静态前馈放大系数K F。即令U0保持不变,开启变频器,以较小频率给中水箱(或下水箱)打水加干扰(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或系统不稳定),由小到大调节SA-14上比值器的旋钮,观察前馈补偿的作用,直到液位基本回复到h0。静态放大系数的设置方法可用万用表量得比值器输入输出电压之比即可。 8.关闭变频器,SA-14上的调节旋钮保持不变。 9、将调节器切换到“自动”状态,按单回路的整定方法整定调节器参数,并按整定得到的参数进行调节器设定。 10.待液位平衡后(u1,h1),打开阀门F2-4或F2-5,合上单相Ⅱ电源空气开关启动变频器支路以较小频率给中水箱(或下水箱)打水加干扰(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或系统不稳定),记录下水箱液位的响应过程曲线。 11.关闭变频器,用单回路控制使回复到工作点(u1,h1)。 12、将“FT2变频器支路流量”钮子开关拨到“OFF”的位置,即去掉前馈补偿,构成双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重复步骤10,用计算机记录系统的响应曲线,比较该曲线与加前馈补偿的实验曲线有什么不同。 请及时拍照记录曲线! 下水箱压力传感器有问题,可改用上水箱和中水箱,阀的开闭以及被控变量应做相应改变。请思考:用上水箱和中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与用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哪个更容易控制,为什么? 用阀门F2-4和F2-5加入扰动有何区别?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前馈- 反馈控制的对比 1、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控制 一般定值控制系统是按照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进行调节,属于闭环负反馈调节。其特点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 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因此反馈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 落后于干扰作用。 前馈调节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前馈控制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现在以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方案 反馈控制方案 2、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 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 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 调节器 反馈调节符合 PID 调节规律 , 常用通用 PID 调节器、 DCS等或 PLC控制系统实现。 前馈调节使用的调节器是是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 调节器。 4、前馈控制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控制则可克服所有干扰 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服。而反馈控 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

克服。 5、前馈控制理论上可以无差,反馈控制必定有差 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动态稳定,让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附近动态变化,却不能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不动。前馈调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6、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A、在生产应用中各种环节的特性是随负荷变化的,对象动态特性形式多样性难以精确测量,容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为了补偿前馈调节的不 准确,通常将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B、工业对象存在多个扰动,若均设置前馈控制器,那设备投资高,工作量大。 C、很多前馈补偿结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没有检测手段。 D、前馈控制受到前馈控制模型精度限制。 E、前馈控制算法,往往做近似处理。 前馈控制选用原则 1、系统中存在频率高、幅度大、可测量而不可控的扰动时,可选用前 馈控制。 2、当控制系统控制通道滞后时间长、反馈控制又不能获得良好效果时,可选用前馈控制。 3、选用前馈控制要符合经济性原则。 4、在决定前馈控制方案后,如静态前馈能满足工艺要求,则不选用动态前馈。 前馈 - 反馈控制系统优点 1、从前馈控制角度看,由于增加了反馈控制,降低了对前馈控制模型精度的要求,并能对没有测量的干扰信号的扰动进行校正。 2、从反馈控制角度看,前馈控制作用对主要干扰及时进行粗调,大大减少反馈控制的负担 前馈 - 反馈控制应用举例 现在以两种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 反馈控制: 1、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控制方案1

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一、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1、前馈控制系统选择原则 1.1 扰动量可测不可控原则 (2) 1.2 控制系统精确辨识原则 (2) 1.3被控系统自衡原则 (3) 1.4 优先性原则 (3) 1.5 经济性原则 (4) 2、工程整定 2.1 整定的总体原则 2.1.1 稳定性 (4) 2.1.2快速性 (5) 2.1.3 反馈控制的静差 (5) 3、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工程整定 (5) 二、实例仿真 (6) 2.1前馈控制系统整定 (7) 2.2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道稳定性分析 (7) 2.3、反馈控制系统整定 (8) 2.4、系统仿真 (9) 三、心得体会 (11) 四、参考文献 (12)

二、实例仿真 系统按结构分类,可分为: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等。 其中,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利用前馈抑制对系统影响较大的干扰,利用反馈控制抑制其他干扰以及前馈所“遗留”部分干扰。前馈调节器和反馈调节器的整定方法如前所述。一般为了实现系统无静差,反馈调节器多选PI控制方式。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仿真主要包括:系统识别、控制系统整定和系统仿真等内容。其中控制系统整定包括前馈控制系统整定和反馈控制系统整定两部分。本例采用前馈、反馈分别整定的方法。 假设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各部分传递函数如下: e-10s 干扰通道传递函数为:G f(s)G2(s)=15 (81)(10s1) s++ e-8s 系统被控部分传递函数为:G1(s)G2(s)=6 s++ (51)(10s1) 给定部分传递函数为:Gc(s)=1

2.1前馈控制系统整定。 由于采用前馈反馈分别整定方法,所以,前馈整定参数为:K d=-2.5, T dl=8。若系统采用PID控制,则系统结构框图如图: 2.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方框图 2.2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道稳定性分析。 系统稳定性分析是实验调试中正确把握试验方法、试验参数的基本依据。对2.1.1所示系统反馈环节中开环稳定性分析(不含PID调节器部分),为分析方便,取: 不含PID调节器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近视写成:6 +++2 (3s1)(10s1)(5s1)

应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机制创建企业安全文化(通用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机制创建企业安全文化(通用版)

应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机制创建企业安全 文化(通用版) 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1创建安全文化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习俗,约束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体现出强烈的终极关怀。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在安全管理上,要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职工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安全文化却可以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 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 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图2.4-1物料出口温度θ需要维持恒定,选 用反馈控制系统。若考虑干扰仅是物料流量Q ,则可组成图2.4-2前 馈控制方案。方案中选择加热蒸汽量s G 为操纵变量。 图2.4-1 反馈控制 图2.4-2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方块图,如图2.4-3。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1S G S G S G S Q S Q PC ff PD += (2.4-1) 式中)(s G PD 、)(s G PC 分别表示对象干扰 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 )(s G ff 为前馈控 图2.4-3 前馈控制方块图 制器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扰动Q 实现全补偿的条件是:

0)(≠s Q 时,要求0)(=s θ (2.4-2) 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 )(s G ff =)()(S G S G PC PD - (2.4-3) 满足(1-3)式的前馈补偿装置使受控变量θ不 受扰动量Q 变化的影响。图2-4-4表示了这 种全补偿过程。 在Q 阶跃干扰下,调节作用c θ和干扰作用d θ的响应曲线方向相 反,幅值相同。所以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θ达到 图2.4-4 前馈 控制全补偿示意图 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 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 差动作的。在干扰作用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一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 过程。前馈控制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本身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 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矛盾。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图 2.4-5 反馈控制方块图 图 2.4-6 前馈控制方块图

前馈反馈水箱控制系统

实用文案 课程设计 名称:前馈反馈水箱控制系统 系别: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河南城建学院 2010年12 月30 日·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目录 一设计方案的介绍 (4) 二、工艺流程 (5) 三、前馈反馈控制的理论 (5) 四、设仪器仪表的选型 (5) 1、控制装置的选择 (5) 2、监测仪表 (6) 3、控制阀的选型 (6)

五、测量与控制端连接表 (7) 六、参数的整定 (7) 1、静态放大系数K F的整定 (7) 2、控制器参数的选择 (8) 七、总结 (9) 八、参考文献 (10) 九、附录 一设计方案的介绍 设计采用前馈反馈控制来实现水箱的液位控制。其中前馈控制可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扰动,前馈控制之后产生的余差则可以通过反馈控制进行修正,达到要求的控制精度。被控变量为水箱的液位,控制变量为水的流量。 采用两个支路,其中第一个支路为主回路,包括一个水泵(采用变频器变频控制电机模拟流量扰动),涡轮流量计;第二个支路为控制补偿回路,包括一个水泵(输出流量恒定),电动控制阀。除此之外在反馈回路中还需要一个液位测量仪表和PID控制仪表一台。前馈控制在不考虑控制通道与对象通道延迟,而且支路一流量可以准确的测

量,需要一个PID 控制仪表。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通过一个加法器连接,实现对控制阀的控制。 二 工艺流程 水箱液位的控制主要是控制水箱中的液位在要求的精度范围内。 一号水泵作为动力源给水的输送提供动力,进入水箱。并用变频器控制一号水泵用来模拟流量上产生的扰动。 二号水泵为补偿回路提供动力,为水箱提供水补偿。当扰动产生后,通过前馈控制调节阀对扰动产生补偿。补偿后产生的余差再通过反馈控制控制调节阀进行调节。 前 馈 反 馈 系 统 结 构 框 图 1 前 馈 反 馈 控 制 系 统 原 理 图 2

预测控制1

分数: ___________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作业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预测控制 学生姓名: 学号: 提交时间:

目录 引言 (1) 1.预测控制 (2) 1.1.单步预测控制 (2) 1.2.多步预测控制 (4) 1.2.1.对差分方程的思考 (5) 1.2.2.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关系 (6) 2.内膜控制(IMC) (7) 2.1.基本原理 (7) 2.1.1.模型获取 (7) 2.1.2.控制器计算 (7) 2.1.3.性质 (8) 2.2.基于IMC的PID设计 (9) 2.2.1.IMC变形 (9) 2.2.2.IMC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的联系 (9) 2.3.效果 (10) 3.动态模型控制(DMC) (10) 附录A (13) 附录B (16) 附录C (20) 附录D (22)

引言 本学期开了新的一门控制学科——预测控制,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技术,它源于工业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了工业实际地要求,并且在实际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应用,是一类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算法。因为工业生产的过程相当复杂,通过“黑白箱”建立起的模型并不完善,即使使用理论非常复杂的现代控制理论,其控制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及传统的PID 控制。随后通过老师课堂上对预测控制学科的介绍和讲解,我们渐渐认识到了这门新的学科,它不同与之前学过的PID控制器的思想,也和前馈系统控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预测控制采用多步预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等控制策略实现控制被控对象,适用于控制不易建立精确数字模型并且比较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并且由于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Matlab、C、C++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理论分析和数学运算。 本课程一方面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另一方面通过课下练习老师布置的习题,一步一步的深入了解了预测控制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冷凝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辽宁工业大学 开放性实验报告 题目:冷凝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 2015.11.19—2015.11.22

辽宁工业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任务书 注:此表用于申请教学计划外的开放项目,请如实填写,由各院(系)汇总后统一办理,报实践教学科一份。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控制方案介绍 (3) 2.1 概述 (3) 2.2 控制原理 (3) 2.3 实验内容 (4) 第3章系统设计与仿真 (5) 3.1 处理延迟环节 (5) 3.2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 (6) 3.3 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8) 第4章课程设计总结 (11)

第1章绪论 冷凝器(Condenser) 空调系统的机件,能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大部分的汽车置于水箱前方。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的装置。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致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 对某些应用来说,气体必须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通常盘成螺线管),以便让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铜之类的导热金属常用于输送蒸气。为提高冷凝器的效率经常在管道上附加散热片以加速散热。散热片是用良导热金属制成的平板。这类冷凝器一般还要用风机迫使空气经过散热片并把热带走。一般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 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制冷剂包括:氟里昂12(CF2Cl2)代号R12 氟里昂12是一种无色、无臭、透明、几乎无毒性的制冷剂,但空气中含量超过80%时会引起人的窒息。氟里昂12不会燃烧也不会爆炸,当与明火接触或温度达到400℃以上时,能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氟化氢、氯化氢和光气(CoCl2)。R12是应用较广泛的中温制冷剂,适用于中小型制冷系统,如电冰箱、冰柜等。R12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所以不能使用一般的橡皮垫片(圈),通常使用氯丁二烯人造橡胶或丁睛橡胶片或密封圈。氟里昂22(CHF2Cl)代号R22 R22不燃烧也不爆炸,其毒性比R12稍大,水的溶解度虽比R12大,但仍可能使制冷系统发生“冰塞”现象。R22能部分地与润滑油互相溶解,其溶解度随着润滑油的种类及温度而改变,故采用R22的制冷系统必须有回油措施。R22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对应蒸发温度为-40.8℃,常温下冷凝压力

企业前馈系统简介解读

企业前馈控制系统简介 一、什么是“前馈控制” 1. 引语 一般认为美国数学家维纳是“控制论之父”,他在100年前推出的的“控制论”被视为20世纪最重大的管理科学成就。诚然,维纳将“控制”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这是他不可否认的丰功伟绩。但是,就率先提出“控制论思想”而言,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在2500年前做出的有关论述可能更胜一筹。 维纳认为信息的“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并把反馈控制看作控制论的灵魂。 而老子却极其睿智地提出了“前馈控制”的思想,在《老子.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有这样一句话:“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a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半句话的大意是: 其安易持当事物尚处于稳定状态的时候,容易掌握; 其未兆易谋当事物尚未显露出变化征兆的时候,易于谋划; 其脆易泮(pan)当事物尚处于脆弱状态的时候,易于溶解; 其微易散当事物尚处于细微阶段时,易于消散。 为之于未有应当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不利的变化时就采取治理措施。 老子的这种主张未乱而先防先治的思想,用现代科学术语表达,就是“前馈控制”。 2. 什么是“前馈控制” 1)生物学意义上的“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概念最初是由医学领域引进的。 生物学意义上的“控制”是指:神经调节,也就是人(或动物)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 人的“反馈控制”现象。例如:手指摸到烫的东西立即回撤就是一种反射;摸到热东西信号反馈到大脑,大脑指挥肌肉把手缩回来,所以叫“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概念: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到达之前,就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提前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控制”。 例如:“望梅止渴”,在食物进入口腔之前,食物的外观、气味甚至形态等有关信号就能引起唾液、胃液分泌等消化功能的启动,通常,这叫做“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就是典型的“前馈控制”。 说到条件反射,还记得“巴甫洛夫那条流口水的狗”吗? 著名的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即使不给食物,只要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2)管理学意义上的“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组织(国家、军队、政党等等),对于在座的来说这个“社会组织”就是企业。 企业管理领域的“反馈控制”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的末端, 对管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与企业目标相比较,对所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确定纠正方案,开展改善性控制活动. 显然这是一种“事后控制”。

冷凝器温度前馈_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设计

下载可编辑 辽宁工业大学 开放性实验报告 题目:冷凝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 2015.11.19—2015.11.22

辽宁工业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任务书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项目冷凝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所在单位 实验类型□科学研究自拟课题综合设计□计算机应用□其它指导教师实验时数 招收对象 1= 招收人数 项目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研究意义: 1.掌握复合控制系统的原理。 2.掌握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3.掌握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系统和设计系统的实践技能。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MATLAB语言的使用及编程方法。 5.训练学生编写程序及联机调试程序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6.为学生今后从事自动控制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内容: 分析前馈-反馈控制的原理;对被控对象和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的延迟环节进行近似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反馈控制器和前馈控制器的设计,并用Simulink仿真验证设计结果的正确性。 控制要求 控制系统的参数和要求如下: 1.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s e s s G8 01 55 94 .0 ) (- + =; 2.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为s f e s s G6 1 41 05 .1 ) (- + =; 3. 设计要求:阶跃给定响应超调量小于50%,阶跃扰动对系统无影响。 注:此表用于申请教学计划外的开放项目,请如实填写,由各院(系)汇总后统一办理,报实践教学科一份。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控制方案介绍 (3) 2.1 概述 (3) 2.2 控制原理 (3) 2.3 实验内容 (4) 第3章系统设计与仿真 (5) 3.1 处理延迟环节 (5) 3.2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 (6) 3.3 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8) 第4章课程设计总结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