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基础架构(DCIM)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V4.0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DCIM)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V4.0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DCIM)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V4.0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白皮书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白皮书 1 当前大部分数据中心的运维安全依赖于富有经 验、训练有素的运维团队,部分成熟的数据中心 已经开发出完善的运维流程和培训体系,并用以 减小偶发事件及人员变动对运维安全的冲击,少 数先进的数据中心已经在寻求通过数字化、智能 化手段来保障数据中心运维安全的可持续性。本 白皮书划分了从传统运维到智能化运维的5个阶 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典型特征,一 方面,数据中 心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明确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演进和优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处在传统运维阶段的团队,本白皮书介绍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用性管理全景及对应的数字化,智能化措施,利用这些信息,运维团队能更好地规范运维管理,制定智能化运维升级的计划,并能指导运维团队从传统运维向智能运维转型,在智能化运维工具的帮助下,实现运维更高效、更 安全并可持续的业务目标。 简介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白皮书 2 图1展示的是运维从传统运维到智能运维的阶段演进,横 坐标是智能化进展,纵坐标指的是运维流程的完备和复杂 度,在传统运维阶段,智能化手段不多,运维安全主要依 靠运维团队的经验和技能,管理的可持续性则依赖流程制 度,和不断完善培训体系,随着流程制度的不断完善,运 维效率会有所降低,但随着运维团队对流程制度熟练应用 后,效率会有所恢复,在传统运维阶段,存在几个潜在的 误区:1、对运维团队或者个人的过度依赖,往往导致熟练 流程建设及经验积累;2、对流程的僵化使用,最终会导致 运维团队对流程失去耐性,而导致实际运维操作完全偏离 流程本身,因为运维团队需要讲流程跟实际情况结合,在 不影响流程节点结果输出的情况下匹配实际情况,做到这 一点需要运维团队具备丰富的运维经验;3、一些经验丰富、 流程制度成熟的运维团队往往会陷入过于自满的误区,错 误排斥任何智能手段,拒绝对运维效率改善的建议,固执 的认为效率提升必然影响到运维安全。 智能运维阶段,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不断的固化和 简化流程,“云化”运维专家,自动化手段取代人力等, 大幅提升运维效率,运维安全不受影响甚至更安全,智能 运维不仅能解决当前数据中心运维人力短缺的困境,还能 通过对流程、经验和技能的不断固化、优化来彻底摆脱数 据中心运维对人和团队的依赖。 数据中心智能运维演进 图1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概述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的大量投入,在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管理中分散着多种专业的管理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它们之机相互独立并存,形成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如何高效统一管理成为了众多企业面临的难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 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对于枯燥严谨数据中心管理来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3D可视化时代。 解决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了新一代基于3D技术的可视化仿真监控平台一一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可视化技术将多种管理系统的复杂信息融汇在虚拟仿真环境之中,以符合人类直觉的方式自然呈现,从而大大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损耗和时间损耗,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度,使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大幅提升操控效率,加快响应速度,缩短处理时间。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更从容更精准地审视数据中心的全局图景,清晰掌握各 类设备的位置和资产信息,也为有效管理数据中心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采用3D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刻画,也被称为虚拟仿 真(Virtual Simulation),即通过技术手段把数据中心的一切物理存在的对象进行数据建模(从楼宇到设备,从地板到网线),以3D的方式在计算机中生成出来,供用户进行查看、交互、分析。机房不再需要现实中用脚走过去参观与查看,而是随时随地的以任意一个视角进行切入,比如我想知道核心业务系统的机器分别分布在哪一些机柜之中,或者哪一些机柜空间的空间剩余还是过半的,虚拟3D 机房就会直观的通过形象化图景呈现出查询结果。这只是可视化的简单应用,进而我们可以将各种监控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与虚拟机房相结合,允许用户从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视角查看任意对象的任意信息。它能同时支持B/S、 C/S架构,用户可以在电脑上客户端进行操作软件,还可以在任意一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上访问web版可视化软件,在Wet浏览器中就可以操作三维场景,它使得网页超越二维平面,利用多媒体效果和三维可交互的对象,向用户提供更加主动有趣和有用的服务。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对全三维场景的浏览和数据交互。并 提供开放式SDK允许把三维场景嵌入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双向交互,充分满足用户不同需求,麦景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软件包括以下内容:监控可视化管理、环境可视化管理、资产可视化管理、容量可视化管理、管线可视化管理、演示可视化管理。 系统功能 1、监控可视化管理监控可视化让用户可以整合数据中心内分散的各种专业监控工具(如动环监控、安防监控、网络监控、主机监控、应用监控等),把多种监控数据融为一体,建立统一监控窗口,改变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实现监控工具、监控数据的价值有效益化。同时,基于3D图像引擎的可视化能力,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手段,扭转由于二维信息维度不足而导致的数据与报表泛滥状况,切实提升监控管理水平。门禁监控集成可视化,消防监控可视化,配电监控可视化,设备性能监控展示,视频监控集成可视化,环境监控集成可视化,制冷监控集成可视化,设备统一告警展示。 2、资产可视化管理数据中心内的设备资产数量庞大、种类众多,传统的表格式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实用性差,资产可视化管理功能采用了创新的3D互动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配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可以与各种IT资产配置管理数据库集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交换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通信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其中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作为载体更是整体生态链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年来,云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机房计算机系统的数量与日俱增,其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机房环境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空调、消防系统、保安系统等),由于各类设备各自独立,如果没有统一的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主要是依靠值班人员的定时巡检来进行系统监控,由于值班人员知识面和安全管理的问题,值班人员不可能详细地检查每套系统,所以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因此,为满足工作需要,提高机房维护和管理的安全性,北京金视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一套“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监控系统,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系统简介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3DDCIMMS)对机房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管理,实时动态呈现设备告警信息及设备参数,快速定位出故障设备,使维护和管理从人工被动看守的方式向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模式转变。突破性的三维仿真技术是智能可视化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房设备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缺少实时性管理、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全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形象化的虚拟场景和真实数据相结合,增强机房设备、设施数据的直观可视性、提高其利用率。 系统特点 三维虚拟可视化平台 在现有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展现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器设备物理位置的精确定位。三维虚拟现实方式

数据中心及智能化集成服务

数据中心及智能化集成服务 数据中心及智能化集成服务依托全球整合资源、极具高度的专业水准、雄厚的综合技术实力、技术精湛的专家队伍与 IT 服务的丰富实践经验,全程服务于数据中心建设的各个阶段; 强大的端到端服务能力涵盖从咨询到设计、项目建造、安装调试和竣工交接与后续相关服务的各个阶段,让客户的数据中心管理简化且机动灵活,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优化后的数据中心让客户在简单、有效的环境中共享系统资源,快速的预测和应对市场变化,并提供快速的服务。 主要解决方案及服务 ?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全程服务于数据中心建设的各阶段,包括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与后续相关服务,可一站式帮助企业解决在数据中心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数据中心建设咨询服务: 充分考虑企业业务、技术和运维现状,通过对客户的深入调研,协助企业分析、整理出 IT 架构对基础建设的功能、平面布局等要求,并对后续的设计、实施、运维提供系统性的建设导意见。最终向客户提交涵盖数据中心选址规划、平面规划、功能要求规划、人流物流规划、数据中心对建筑体的特殊要求、电气系统规划、暖通系统规划、消防和安防系统规划、总控中心规划、弱电建设规划等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咨询意见; ?数据中心和建筑楼宇能效评估服务: 为了了解数据中心和建筑楼宇的能耗现状和改善空间,为您提供全面、准确的能源评估和分析服务,协助您找出能源使用中的问题和缺陷,并根据现场调研和分析结果对能耗使用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和排序,同时找出改善的机会,以全面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成本; ?数据中心环境基础设施评测服务: 结合多年建立并维护数据中心的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数据中心环境基础设施评测服务。根据评测的关键参数,可提供完善的检测报告和风险分析,以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改造方案,协助客户及早规避潜在风险,为数据中心走向绿色节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最佳实践。 ?模块化数据中心集成解决方案 1.可扩展模块化数据中心—适用于 50-250平方米机房规模,按机柜数量进行标准化分级, 客户可按需选择,使建造机房像享用快餐一样方便; 2.企业级模块化数据中心—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以 500平方米为一个机房模块,可模块 化进行递增。采用最先进可靠的技术为客户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可用性和高运行效率的数 据中心,同时实现了建筑资本和运行成本的最优配置; 3.便携式模块化机房(PMDC)—这是一种可在任何地点简单快速部署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适用于机房扩展、异地安装、可移动式和临时使用的需求; 4.高密度分区解决方案—如果客户要在现有的数据中心内快速部署高密度服务器,高密度 分区解决方案可带来改造周期短、成本低、空间省、风险低的优点。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数据库区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 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 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 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 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 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 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 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

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建设

项目功能: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平台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平台必须是全开放的,可将楼宇各个智能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实现对整个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全局管理,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各子系统应用之间集成、数据共享存储、设备和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等。 智能化楼宇包含楼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出入口控制及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能耗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多媒体及展示系统、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变配电管理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公共及业务信息显示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个专业的子系统,通过集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协调运行的系统中,实现建筑物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共享,为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环保的工作、生活环境。 IBMS等智能建筑管理平台是智能建筑最为关键的神经系统,它需要解决多个复杂系统以及多种控制协议之间的互联性和互操作性问题。 这其中包括多层网络结构的传统控制域子系统,也包括以数据库应用为核心的IT管理信息系统,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包含一套兼具实

时数据库功能的数据库,具有实时、分布、事件驱动和远程在线下装的特点,一方面数据库针对大量信息点的实时数据进行存贮、管理,另一方面要为实时监控应用模块、历史数据访问模块、综合报警模块提供信息源,各子系统的数据库保持独立,以OPC、JDBC、MQ、RPC、API等方式与集成系统数据库交互数据,这种物理上的独立,体现了“集中管理、分散操作”的设计原则。集成数据库与子系统数据库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实现数据一致。 智能楼宇中央控制管理平台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从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为子系统纵向集成,目的在于各子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对于楼宇BA系统、智能餐厅、智慧建筑环境监控系统、智能能耗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金融数据中心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机器人、周界防范及门禁电子巡查系统、智能展示系统、智能考勤、门禁及访客管理系统、一卡通、智能会议系统、非固定式办公方案、计算机网络系统首先实现各子系统内的集成及控制。 第二层次为横向集成,主要体现各子系统的联动和优化组合,在确立各子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实现几个关键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报警联动控制等再生功能。 第三层次为一体化集成,即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即实现信息域层次的集成。主要体现在与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上。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 (11) 1.1 项目需求 (11) 1.2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1.2.1 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 (11) 1.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2) 1.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13) 1.3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14) 1.3.1 选择布线产品的参考因素 (14) 1.3.2 选型标准 (15) 1.3.3 综合布线产品的经济分析 (15) 1.3.4 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 (15) 1.3.5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16) 1.3.6 主要产品及特点 (17) 1.4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3) 1.4.1 设计原则 (23) 1.4.2 设计标准 (24) 1.4.3 设计任务 (25) 1.4.5 设计目标 (26) 1.4.6 设计要领 (26) 1.4.7 设计内容 (27) 1.5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34) 1.5.1 系统介绍 (34) 1.5.2 系统设计 (35) 1.5.3 主要使用产品 (39) 1.6 水平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40) 1.6.1 系统介绍 (40) 1.6.2 系统设计 (41) 1.6.3 主要使用产品 (46) 1.7 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46) 1.7.1 系统介绍 (46) 1.7.2 系统设计 (47) 1.7.3 主要使用产品 (51) 1.8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案 (52)

1.8.1 系统介绍 (52) 1.8.2 系统设计 (53) 1.8.3 主要使用产品 (56) 1.9 设备室子系统设计方案 (57) 1.9.1 系统介绍 (57) 1.9.2 系统设计 (57) 1.10 综合布线系统防护设计方案 (59) 1.10.1 系统介绍 (59) 1.10.2 系统设计 (60) 1.10.3 主要使用产品 (63) 第二章强电布线系统 (64) 2.1 概述 (64) 2.2 设计原则 (64) 2.3 设计依据 (65) 2.4 需求分析 (66) 2.5 系统设计 (67) 2.6 施工安装 (69) 2.6.1 桥架施工 (69) 2.6.2 管路施工 (69) 2.6.3 电缆敷设及安装 (70) 第三章配电系统 (71) 3.1 概述 (71) 3.2 用户需求 (72) 3.3 系统设计 (72) 3.3.1 UPS输入配电柜设计 (73) 3.3.2 UPS输出配电柜设计 (73) 3.3.3 UPS维修旁路配电柜设计 (74) 3.3.4 精密空调动力配电柜设计 (74) 3.3.5 动力配电柜设计 (75) 3.3.6 机房强电列头配电柜设计 (76) 3.4 施工安装 (83) 3.4.1 桥架管线施工 (83) 3.4.2 配电柜安装 (83) 第四章精密空调系统 (85) 4.1 项目概述 (85) 4.2 设计原则 (86)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总体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 总体方案

目录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4) 1.1.项目背景简介 (4) 1.2.项目管理范围 (4) 1.3.项目建设原则 (5) 1.4.项目建设目标 (6) 1.5.解决方案概述 (7) 2.系统架构及实现原理 (11) 2.1.系统架构 (11) 2.1.1.采集层 (12) 2.1.2.处理层 (12) 2.1.3.管理层 (13) 2.1.4.交互展现层 (13) 2.2.系统集成 (14) 2.2.1.第三方集成 (14) 2.2.2.短信猫集成 (15) 2.2.3.短信网关集成 (15) 2.3.开发工具及技术介绍 (16) 2.3.1.自定义流程引擎 (16) 2.3.2.成熟的开发标准技术 (17)

2.3.3.分布式通讯调度 (17) 2.3.4.搜索引擎 (18)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1.1.项目背景简介 伴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逐渐增大,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基础设施系统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地得到妥善解决,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优化和改进传统的运维模式,提高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建设一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各种资源状态的信息。运维管理人员依靠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控制运维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1.2.项目管理范围 项目内容: 设施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设施故障统计; 设施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一、概述 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深化进行,企业业务数据集中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存储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架构不断扩展,空间布局、系统布线、电力能耗压力不断增加。作为数据中心业务承载的大动脉,基础网络架构层面则直接面临着持续的严格挑战。网络基础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中心变革提供了强大支撑动力,基础网络演进加快。 二、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的挑战与驱动力 1、高密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存储系统数量快速增长,使得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据集中、业务整合的过程,表现为高密应用系统的集中。同时,服务器与存储等IT设备计算处理能力遵循摩尔定律的增长,也使得数据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1Gbps~8Gbps级别的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接口成为主流,从而使得基础网络系统的千兆接入、万兆互联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 新一代计算设备已经开始提供万兆接口,多核服务器已具备万兆吞吐能力,多万兆网络接口的服务器、存储系统开始在企业数据中心进行部署,计算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也让面向网络的接入带宽需求过渡到万兆环境。 计算虚拟化的技术革新,使单一高计算能力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多个逻辑计算单元,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能以及对存储访问的高速吞吐。而由于等同于将此前的多个服务器应用系统叠加在一个网络接口下,网络流量急速提升,因此对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提出了相当于传统环境下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性能要求。 同时,在高密应用集中环境下,基础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为苛刻。局部网络产生的故障,对数据中心提供服务能力的影响比传统环境要更为严重。传统数据中心的局部故障可能只对单一应用造成短时影响,而新的数据中心环境下,则是大量应用密集,故障影响范围扩大化。因此,对于网络变化的快速收敛、更强的故障自愈能力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平台的重要研究课题。 2、数据中心多个独立网络 数据中心发展建设过程中,出于不同的应用连接要求,逐步出现了多个独立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以太网交换网络:用于连接承载终端客户与业务服务器系统的数据访问,强调高速、可靠、安全、远端互联性、开放性,是当前标准化最普遍的基础网络形态。 服务器高速互联网络:多用于服务器高速集群互联,在大多数条件下使用以太网进行承载;但在某些特殊要求应用环境下,使用Infiniband(简称IB)网络进行集群互联。IB的特点主要是时延小,不丢包。IB的低时延在于转发机制为cut-through模式(传统以太网交换机为store-forwarding模式),可达200纳秒。同时IB通过credit机制进行端到端流控,使得网络突发大流量得到平缓,数据保持在服务器接口而避免流量丢失。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一、业务概述 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维人员巡检时发现的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设备维保信息、设备维护使用记录、客户经理及其联系信息等内容,无法及时并直接将设备故障信息反馈给设备相关维护人员,需记录设备编号后再后台查找相关信息后,通知厂家维护人员,维护效率较低。 2.IDC资源的分配流程长,涉及的分配环节和人员较多,分配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面向服务转型的需要,需要对分配流程进行优化。 3.在运维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漏记、错记,资源状态不能及时更新,资源状态比较错乱,导致数据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错误,保证数据100%准确。 4.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对资源的分配过程、变更过程、历史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不符合IDC资源动态变化分配管理的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 5.资源占用记录不直观,资源统计不方便,不能对IDC的运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传统人工资源管理流程,存在资源分配流程长、维护效率低、资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题目:IDC业务治理系统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 组员:余锦祥(教育技术09-1) 苏清波(教育技术09-1) 张开忠(教育技术09-1) 指导老师:杨忠明老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1.1 IDC业务的治理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IDC业务治理系统功能 (3)

1.3 IDC现有业务系统流程分析 (4) 1.4数据流图分析 (5) 二、概念设计 (9) 2.1服务终止通知、客户业务、客户、施工单之间的联系 (9) 2.2客户、客户来访、客户回访、客户联系人之间的联系 (10) 2.3客户联系人、客户计费、客户、客户业务之间的联系 (10) 2.4客户设备、设备端口、设备、IP地址、故障记录之间的联系 (11) 2.5 总E-R图 (11) 2.6实体集集属性 (12) 三、逻辑设计 (13) 3.1 客户信息汇总表 (13) 3.2 施工单 (14) 3.3 客户业务信息表 (14) 3.4 客户授权信息表 (15) 3.5 客户设备信息表 (15) 3.6 资源分配表 (15) 3.7 IP地址使用表 (16) 3.8业务完成确认单 (16) 3.9客户计费信息表 (17) 3.10客户回访登记表 (17) 3.11客户信息爱护表 (17) 3.12 故障记录表 (18) 3.13客户业务咨询表 (18) 3.14日常运行爱护记录表 (19) 3.15客户业务变更表 (19) 3.16客户服务终止通知单 (19) 3.17客户设备移机登记表 (19) 3.18客户新增设备登记表 (20) 3.19客户来访登记表 (20) 3.20客户授权开/关设备登记表 (20) 3.21客户投诉登记表 (20) 四、储备过程 (21) 五、触发器 (21) 六、小结 (22) 一、需求分析

智能化数据中心运维项目技术方案

智能化数据中心运维项目 技术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2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平台逻辑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平台部署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3软件平台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可视化IT系统关系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功能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IT架构和流程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数据中心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地理信息可视化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流程可视化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6运维管理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7运维分析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8综合搜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9用户运维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协同编辑和视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功能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功能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在线编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视图和场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对象定位和路径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视图关联和组合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7视图模板和自动视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可视化引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功能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可视化元素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自动布局引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2D/3D渲染引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综合搜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可视化场景调用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告警事件处理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1功能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2功能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3事件处理引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交换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通信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其中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作为载体更是整体生态链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年来,云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机房计算机系统的数量与日俱增,其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机房环境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 电源、空调、消防系统、保安系统等),由于各类设备各自独立,如果没有统一的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主要是依靠值班人员的定时巡检来进行系统监控,由于值班人员知识面和安全管理的问题,值班人员不可能详细地检查每套系统,所以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因此,为满足工作需要,提高机房维护和管理的安全性,北京金视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一套“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监控系统,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系统简介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3DDCIMMS)对机房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管理,实时动态呈现设备告警信息及设备参数,快速定位出故障设备,使维护和管理从人工被动看守的方式向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模式转变。突破性的三维仿真技术是智能可视化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房设备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缺少实时性管理、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全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形象化的虚拟场景和真实数据相结合,增强机房设备、设施数据的直观可视性、提高其利用率。 系统特点 三维虚拟可视化平台 在现有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展现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器设备物理位置的精确定位。三维虚拟现实方式对机房楼层、设备区、设备安装部署情况及动力环境等附属设施的直观展示,实时展现监控和报警数据。可实现360度视角调整。 IT资产可视化管理 在三维环境中通过鼠标点击实现楼层、机房、机房子区域、机柜、设备的分级直接浏览。实现机房可用性动态统计,包括空间可用性、用电量分布、温湿度分布情况和机房承重分布情况统计。

数据中心的智能化运维策略

Special Attention^寺别关注 数据中油的智能化运维策略 文II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副总经理袁俊德 B前,智能化运维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银行“科技引领”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为此,我们在数据中心层面专门成立了智能化运维工作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强化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在结合自身实际需要与业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握一个原则、实现两个融合、提升五大能力”的智能化运维体系规划和建设总体思路:即:要把握安全合规与敏捷高效相平衡的原则;一方面,要实现新技术与传统运维技术相融合,另一方面,要实现技术手段进步与管理流程优化相融合;重点提升“运行状态的趋势预测”“生产事件的精准定位”“服务的快速交付”“运维操作的自动化执行”“资源的灵活扩展及有效利用”五方面的能力。 智能化运维技术框架规划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事件为驱动”的运维管理体系。在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间,该体系仍将会在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基于该体系的细致化分工方式,也使得数据中心的运维工具形成了垂直化的管理格局,増加了后期管理和功能扩展的难度。 在制订中心的智能化运维技术框架时,我们把实现“平台化、集成化和数据驱动”作为了最主要的设计目标。我们要将原来分散设计、分期实现的各类工具,依照所使用的运维领域进行框架整合,结合新技术的使用,逐步建成包含基础设施层、数据算法服务层、自动化运控服务层、交互管理服务层、监测服务层、开发与质量控制服务层在内的若干运营平台。同时,使各层平台之间,能够相互调用,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将数据激活并转化为知识和洞察力。 数据中曲智能化运维实践 1.云中心智能化运维平台研发实践。作为配合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2018年以来,中国银行加快推进分布式私有云中心建设,同步开展了智能化运维平台一“云图”的研发工作。“云图”基于开源软件进行分层设计、模块化部署,提供CMDB、智能监控、自动化工作流管理、运维大数据分析、DevOps等多项功能。 平台上线以来,已管理所有部署于云中心的机房设备、网络设备和IaaS平台,使系统自动化部署的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基本实现了系统环境的一键式交付。目前,“云图”已累计纳管了数个0penstack集群、千余个系统分区.部署了近十万个监控点。随着云中心建设的持续深入,预计至2019年底,“云图”纳管的系统分区将达到上万个。 2.传统集中式架构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践。在传统集中式架构的运维管理方面,数据中心以提升运维效率、降低人为操作风险为目标,选择了应用部署、例行变更等工作量占比较高的类别,重点开展自动化和自服务化改造。目前,已实现主机、小型机和x86等多个平台的应用自动化部署.发布效率得到了3~5倍的提升。 另外,数据中心综合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可视化”等技术,实现了对应用交易的端到端监控.对应用访问量和系统重要性能指标的关联分析与预测,以及对机房环境、CMDB信息的3D仿真展现。在“快速发现问题、定位问题”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3.网络支全领域的智能化研究探索。信息安全管理既是运营管理的关键领域,也是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重要场景方向。2018年,中国银行已启动了企业级SOC建设工作,并侧重在自适应网络安全架构中的预测和检测两个维度,开展相关的智能化研究探索:通过与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开展课题攻关,设计开发了网络安全情报系统,致力于形成金融行业共享的情报获取生态机制。在单要素威胁场景的精确检测领域,选择了WebShell后门和DGA域名两个场景,结合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深度学习算法在该领域的适用能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优于同类工具的检测效果<住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