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地化成分的组成
中国第四纪黄土详细资料大全

中国第四纪黄土详细资料大全中国第四纪黄土分布于中国北纬34~45°地区,主要堆积于海拔2000米以下各种地貌单元上。
堆积区处于北半球中纬度沙漠—黄土带东南部干旱、半干旱区,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地,以黄河中游最为集中(黄土高原),南界可抵长江下游两岸。
堆积中心位于陕西省泾河与洛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最厚达180~200米。
基本介绍•中文名:中国第四纪黄土•分布:中国北纬34~45°地区•海拔:海拔2000米以下•最大厚度:180~300米•分布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起始时间:258万年前简介,黄土的岩性特征,黄土地层中的古土壤,黄土地层中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遗蹟,简介据考察,兰州附近黄河最高阶地上黄土厚达300米左右。
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并构成世界最大、堆积最厚的黄土高原;此外黄土状沉积物的分布面积有25万多平方公里。
堆积始于距今258万年前,现今沉积仍在进行。
根据沉积特征、古生物、古土壤、地球化学及绝对年龄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刘东生等将中国黄土划分为早更新世午城黄土、中更新世离石黄土及晚更新世马兰黄土。
其粒度组成与矿物组合,在空间与时间分布上均有一定规律。
颗粒以粉沙占优势,一般在50%以上,粘土占15~30%,细沙不到30%,>0.25毫米的颗粒极少。
在黄河中游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有粗颗粒减少、细颗粒增加的趋势。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占50%以上,其次为云母、角闪石、长石等,风化程度很弱。
化学成分以SiO 2为主,占50%以上;其次为Al 2O 3、CaO;再次为Fe 2O 3、MgO、K 2O、Na 2O、FeO 、TiO 2和MnO 等。
分布上,从西向东SiO 2、Fe 2O 3、MnO的含量逐渐增加,FeO、CaO、K 2O的含量逐渐减少。
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国黄土的风成特征。
黄土剖面中出现的数层乃至十几层古土壤条带,是气候相对温和湿润、风力减弱、粉尘堆积停顿时的产物,代表了沉积间断。
长江口外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_蓝先洪

黏土矿物是海洋环境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矿 物。黏土矿物具 有 颗 粒 微 细、结 构 和 成 分 多 变 等 特 点,对 地 质 作 用 和 沉 积 环 境 的 变 化 反 映 敏 感。 因此,利用海洋沉 积 物 中 的 黏 土 矿 物 及 其 组 合 能 够有效识别沉积 物 中 物 质 的 来 源 和 搬 运 路 径,反 映源区的岩石和气候特征 。 [1-6]
图 2 表 层 沉 积 物 黏 土 矿 物 组 合 类 型 Fig.2 The assemblages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2.2 黏 土 矿 物 分 布 规 律
2.2.1 伊 利 石 伊利石是研究区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黏土矿
物(含量 47.0% ~76.7%,平 均 值 60.3%),主 要 分布在 55% ~65% 之 间。 以 56% 和 64% 为 界, 将伊利石含量分为低(<56%)和 高(>64%)2 个 区。高 值 区 分 布 在 研 究 区 的 有 2 个 区 域,即 南 部
沉 积 物 来 自 我 国 大 陆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等 大 河 携 带 入 海 的 巨 量 泥 沙 ,由 于 海 流 的 携 带 不 断 向 外 陆 架 搬 运 扩 散 并 沉 积 。 北 部 主 要 受 黄 河 、废 黄 河 、淮 河 物质 影 响,南 部 主 要 受 古 今 长 江 入 海 物 质 影 响, 海槽区尚有部分火山喷发物为来源的黏土矿物。 长江入海细粒物质向东和西南运移扩散以及黄河 入海细粒物质向 东 进 入 北 黄 海,经 南 黄 海 西 部 进 入东海 。 [10] 上 述 前 人 的 研 究 成 果 确 立 了 人 们 对 长江口及 邻 近 海 域 沉 积 物 中 黏 土 矿 物 的 总 体 认 识 ,并 给 后 来 研 究 者 提 供 了 更 多 可 选 的 研 究 方 法 。 国土资源地质大 调 查 取 得 的 大 量 资 料,对 长 江 口 外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规律进行全面的分析 和 研 究 ,并 对 其 沉 积 物 的 物 质 来 源 进 行 探 讨 。
黄土的矿物组成成分

黄土的矿物组成成分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对于理解地质历史、矿产资源、环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黄土的矿物组成成分。
矿物组成黄土的矿物组成非常复杂,包括了多种矿物。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矿物组成成分:1. 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是黄土中最常见的矿物类型之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其中包括石英、长石、白云石等。
石英是最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其含量可达到黄土总体矿物含量的30%以上。
白云石是一种碳酸盐矿物,通常以颗粒状存在于黄土中。
2. 铁氧化物铁氧化物是黄土中的另一种重要矿物成分。
其中以赤铁矿和铁羟氧化物最为常见。
赤铁矿主要由氧化铁组成,呈现红色或棕红色,其存在使黄土呈现出典型的黄色。
铁羟氧化物一般呈现暗红色或棕色,也是黄土中常见的矿物。
3. 黏土矿物黏土矿物是黄土中含量较高的一类矿物。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具有大量的微观孔隙结构。
其中包括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等。
这些矿物对于黄土的黏性和可塑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粘土矿物粘土矿物是黄土的另一种重要成分。
它们属于细粒颗粒状的矿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伊利石等矿物组成。
这些矿物颗粒相互粘接形成颗粒团簇,使黄土呈现出一定的胶结性和可塑性。
5. 硅铝酸盐矿物硅铝酸盐矿物是黄土中较为常见的矿物类型之一。
其中高岭石是一种重要的硅铝酸盐矿物,其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交换能力。
黄土中的高岭石对于水分的保持和土壤养分的吸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土的形成黄土的形成与地质过程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黄土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源区物质的产生和剥离黄土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当地区的岩石受到风化侵蚀后,释放出的矿物颗粒会随着风、水的作用而剥离,并被流动的水体和风力运输到其他地方。
2. 颗粒沉积和排列运输到其他地方的矿物颗粒会在水流或风力的作用下进行沉积。
在沉积过程中,颗粒会根据其粒径大小进行排序,较大的颗粒会较早沉积,而较小的颗粒会较晚沉积。
河淤土的成分

河淤土的成分河淤土是指河流沉积物中的泥沙、砂砾等颗粒物质,其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和空气等。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逐一介绍河淤土的成分。
一、矿物质成分河淤土的矿物质成分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石英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其化学组成为SiO2,具有高硬度和稳定性。
长石包括正长石和斜长石,其化学组成复杂,常见的有钠长石、钾长石等。
云母是一类层状硅酸盐矿物,其结构属于片岩结构,常见的有白云母、黑云母等。
这些矿物质的存在使得河淤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二、有机物质成分河淤土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微生物和动物遗骸等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有机物质的含量对河淤土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有重要影响。
有机物质富含碳、氢、氧等元素,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能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
三、水分成分河淤土中的水分主要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部分。
结合水是指与土壤颗粒表面结合的水分,其含量较低;自由水是指土壤颗粒之间填充的水分,其含量较高。
水分的存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它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并影响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四、空气成分河淤土中的空气主要由大气中的氮氧等气体组成。
空气对土壤的呼吸作用和物质交换起着重要的作用。
空气中的氧气是土壤中微生物呼吸和植物根系呼吸所需的,而二氧化碳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废气。
空气的存在能够保证土壤中的通气性和气体交换,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淤土的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和空气等。
矿物质成分赋予了河淤土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有机物质成分则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水分和空气成分则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了解河淤土的成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提高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
中国河流沉积物化学ppt课件演示文稿

中国东部11条河流沉积物对4种重金属的 固有表面络合常数
中国东部11条河流沉积物的表面位密度与 对4种重金属的吸持容量
中国东部河流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持容量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elected materials (Forstner, 1981)
中国东部11条河流颗粒物的比表面
中国东部河流颗粒物零盐效应点和永久电荷
中国东部11条河流沉积物的 表面酸度常数和表面位密度
Surface charges in the <63-μm sediments of 11 major rivers in eastern China
Surface potentials of the 11 river sediment samples from eastern China (I = 0.11 M KNO3, t = 20 ± 0.1 ℃)
中国东部河流颗粒物的pH值
中国东部河流颗粒物腐殖质的含量和组成
中国东部河流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的TOC含量
中国东部河流颗粒物腐殖质的组成 Nhomakorabea中国东部11条河流颗粒物的比表面
长江主要支流与干流沉积物的REE组成

长江主要支流与干流沉积物的REE组成杨守业;王中波【期刊名称】《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年(卷),期】2011(30)1【摘要】系统采集了长江主要支流与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不同地区的河漫滩沉积物样品,用1 M盐酸淋滤处理研究了REE在不同相态中的组成特征。
研究表明,长江沉积物中REE主要赋存于酸不溶相中,约占总含量的70%。
不同REE的酸提取效率不同,酸溶相明显富集REE,主要受磷灰石等磷酸盐矿物和部分Fe-Mn氧化物矿物的控制。
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中的不同轻稀土元素在酸溶相中百分比接近,而富重稀土元素的重矿物可以明显影响REE在不同相态中的组成和不同地区河流沉积物中REE的配分特征。
长江支流沉积物的REE组成变化大于干流,流域源岩组成差异是控制REE组成的基本因素,但干流和支流沉积物全样与酸不溶相的REE配分模式基本类似,反映了各自流域风化上陆壳的平均组成。
尽管一些支流对邻近干流沉积物的REE组成贡献较大,但总体上干流样品代表了不同支流水系沉积物的混合,尤其是下游近河口地区细粒级沉积物样品的酸不溶组分可以代表长江入海颗粒物的平均REE组成,用于示踪判别东部边缘海长江沉积物的源汇过程。
【总页数】9页(P31-39)【关键词】长江;沉积物;稀土元素;控制因素;相态【作者】杨守业;王中波【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3【相关文献】1.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支流富营养化研究 [J], 胡正峰;张磊;邱勤;韩光;李兴琼2.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 [J], 朱爱民;胡菊香;李嗣新;周连凤;梁友光3.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氮磷叶绿素变化趋势研究 [J], 彭福利;何立环;于洋;魏复盛4.长江重庆段干流与主要支流鱼类分布的比较分析 [J], 何滔;黎学练;郑永华;刘建虎5.浅谈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 [J], 孙波;黄翔;向兵;王敏;唐敏;张栗瑞;舒智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粘土矿物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浅析粘土矿物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梦皂石四种矿物,其组合特征和含量的变化记录了源区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
粘土矿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因而可以根据粘土矿物的矿物成分、组合特征、矿物结晶度及矿物含量变化记录的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的古环境变化来恢复古环境演变。
粘土矿物作为一种研究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古环境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粘土矿物古环境代用指标粘土矿物通常是指构成土壤和岩石细粒部分(<2μm)的主要成分的矿物。
一般情况下,粘土矿物是细粒分散的、含水的层状构造硅酸盐矿物和层链状构造硅酸盐矿物及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所以说粘土矿物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层状构造硅酸盐矿物[1]。
研究古环境变化以“现在是过去的钥匙”为原则,主要采用“将今论古”的方法,自然界中记录古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很多,如冰芯、黄土、树轮、珊瑚、硅藻等,这些代用指标在古环境重建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些代用指标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
由于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所以粘土矿物在古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一、粘土矿物与生成环境粘土矿物在形成过程中受水介质的ph值、eh值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晶体结构、形态及类型各异的矿物[1]。
不同的矿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形成时的条件与环境。
(一)粘土矿物的生成环境高岭石是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主要由长石在酸性介质作用下经过淋滤作用形成的[2-3]。
高岭石族矿物属1:1型层状结构硅酸盐粘土矿物,特征衍射峰:d001=0.715nm,d002=0.356~0.358nm,d003=0.238nm。
经550℃高温加热后d001峰将消失(图1、2),高岭石主要来源于陆地环境,因为海洋岩内原生水中k+/h+比率高,故不能形成高岭石[4]。
但不是在任何一种陆地环境中都有丰富的高岭石,只有气候暖湿才有利于高岭石的形成和保存。
粘土的化学成分

探寻粘土的神秘成分
粘土是一种广泛被使用的材料,其主要成分由矿物质和有机物组成。
常见的粘土类型有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等。
它们的主要成分如下:
高岭土: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膨润土: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和伊利石,这两种矿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可塑性。
滑石粉:主要成分是滑石纤维,这种有机物质通过高温处理后被加入至粘土中,以增强其耐磨性和弹性。
除了以上常见的成分,粘土中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离子,如钙、铁、铝、钾等,它们对于粘土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粘土的成分和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应用和加工。
比如,在制作陶器时,选择不同成分的粘土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在油漆领域,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添加可以增强粘土的润湿性和黏附力。
总之,粘土的化学成分是一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领域,只有充分认识其成分和特性,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