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个人总结

政治经济学个人总结
政治经济学个人总结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要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努力形

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2.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

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坚持政企分开,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在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实行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并非一般的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再次,研究生产关系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社会生产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抽象法;数学和建模;

名词解释: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

济形式。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本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并且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规律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以此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

资本经营: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市场行为。资本周转:资本连续不断地,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虚拟资本: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示的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相对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再生产周期: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为一个再生产周期。包括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

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表

现: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股份公司:是以入股方式筹集社会资本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的资本或财产组织形

式。是在现代信用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关系解释类

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2 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具体劳动才需还原为抽象劳

动,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量上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且服务于商品流通。

资本集聚与集中的关系:

?(1)二者相互促进。积聚增强竞争力,加快了集中;集中迅速增大单个

资本,使积累能力增强。

?(2)二者又有区别。积聚与剩余价值有关、受社会生产能力制约、对社

会总资本直接贡献;但速度与规模上增长慢等。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同一性,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副本”,是以证书形式证明实

体资本的所有权,表现实体资本价值。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以实体资本为基础(存在性、规模和周期);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有影响。

●(2)矛盾性(斗争性):表现在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是由实体资本决定的,

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利息率决定,价格变动呈现独立性。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它们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其发展阶段、水平、结构、规模决定

虚拟经济状况;虚拟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盲目膨胀

●(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反作用,表现在正反作用两个方面,一方

面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运行风险。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2.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者为了多获利润,就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

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这不仅刺激了技术进步,而且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

1.对象是高技术,新型产业的项目或企业。

2.追求高收益并主动承担高风险。

3.投资同时也参与管理或提供辅导咨询。

4.具有资本主动退出的要求和机制。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风险投资支持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成为高科技企业加速成长的支撑点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催化剂。

第二,风险投资优化了资本的配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第三,风险投资完善了市场机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四,风险投资使新的就业机会得到增加,推动了经济增长。

资本经营的方式:

?(1)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和租赁等行为;

?(2)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性交易;

?(3)对存量资产进行调整,改变投资方向和规模等;

?(4)无形资产经营等。

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二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体。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无论在何种经济制度下,只要存在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存在信用

关系。

(1)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社会闲散资金得以利用;

●加速和推动资本的集中和积聚;

●丰富流通工具,节约交易费用;

●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提高,竞争的结果是社会各经济部门获得平均利

润。

(2)加深了市场经济的社会矛盾

●信用可能造成商品经济的虚假繁荣,加深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

盾,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

●信用还会引发货币危机。生产过剩的危机往往造成商业信用危机,进而

引发银行信用危机,最终全面引发货币危机。

●信用刺激投机,信号失真,加剧经济危机。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平均利润的形成

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生产部门之间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这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2.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从整个社会来看,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总是相等的。

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形成: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间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其变化由部门利润率和社会总资本在部门中分配的比例决定;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3.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

形成资本国际化的原因:

第一,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日益向行业内部专业化发展;

第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巨大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

第三,国际经济一体化也是促进资本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等方面。经济全球化最实质性的内容是金融全球化,即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就是说早晚变成浮云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

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剩余价值生产与资本积累的结

果,又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激化。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基本矛盾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通过平均利润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以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发生变化,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

第二,二战后经济恢复,要求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为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四,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2.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二战后的主要形式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二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放任是资本

主义制度的最初形态,对于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促进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变成的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又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局部调整。以信息技术俄日先导的新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这些变化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并将产生新的各种问题)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是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长期运动的产物,

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在于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进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1 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杠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第二,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

2 平均利润下降趋势

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经制度的内在矛盾。

第一,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第二,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还表现为生产的扩大和价值增值之间的矛盾。

第三,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过程中还引起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政治经济学考试范围总结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由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又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生产上去的劳动量 两者的辩证联系:第一种含义涉及价值决定,第二种含义涉及价值实现。 简单再生产 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新生产的产品仅够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 大于原有规模的生产,新生产的产品除了用以补偿已经消耗掉的各种物质资料以外,还有剩余部分,可以追加到生产中去,借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利息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根本来源是雇佣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生产力P2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是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将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题,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支配作用。只有通过人对自身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各种生产的要素才能结合起来形成能动的生产过程,制造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其中,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承担人的劳动的传导体。劳动对象则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是从劳动资料的变革开始的,因此劳动资料成为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 除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这两个基本要素外,信息、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体现在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生产资料的创新与改进上,便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P2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

传播政治经济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与传播学的传统学派相对的,是传播学的批判研究。活跃在批判舞台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一个是文化批判学派;另一个是政治经济学派。他们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联系,而与行政学派的研究思路大相径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一种思路,是将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学科的母体或者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以传播媒介为核心的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活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上主要有三大分支:自由主义(现在的新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制度学派。制度学的分析不仅预示了霸权产生的方式,而且指出了传播在其中的重要性——传播创造了社会环境。【关键词】行政学派;批判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一、引子由于世界范围媒介产业和市场的巨大变化,最近,美国一些重要的高等院校传播学院正在大力搜罗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教授,并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传播媒介也在积极探索这一产业的经济规律。传播政治经济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学科。我对传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广播电视)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感兴趣,大约是在1993年前后。那时候,由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号召,中国开始大步迈向市场经济,学者开始讨论市场经济与传播的关系。当时我所在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研究领域主管部门——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究室都曾召开这方面的会议。我开始考虑广播电视的商业性问题,也做过几次发言。但是,这些发言大多遭受了客气的冷遇——当时,媒介的商业性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还申报过研究广播电视商业性的课题,也没有获得批准。如今社会各界对广播电视商业价值(被称为“产业性”——一个独特的中国词语)的重视与开发是人们始料不及的。研究商业广播电视,应该说我有一点基础。我完成于1982年的硕士论文研究的对象就是1949年以前上海的商业广播电台。但是当时,我只注意了这些电台在历史变动中的政治倾向,并对它们播出节目的娱乐特征进行了一些分析,对其经济机制基本是忽略的。不过,采访电台旧主人时,他们不断强调的“我们是做生意的啊”,“就是卖广告(时间)啊”,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上海旧时代商业广播的知识促使我认识80年代后期新兴的“经济广播电台”的实质。1993年5月,中国记协在武汉召开“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研讨会,我提交了一篇论文——《商业广播电视辩证》。①在谈到广播电台这种商业性实质时我指出:“电台‘出售’了受众存在的事实,获得了广告费;厂商兜售了广告,获了消费者;视听者出让了时间(主要指忍耐广告的时间),换得了娱乐,三方各有所求,也各得所需,走了一个三角形,实现了某种交换——具体的商品交换和抽象的价值交换,这种经营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特有的商业行为。”②以上引述的观点,虽然出自我的手笔,却并非我的发明,而是从某些书或者某些文章中读到的,从而引发出同感。但是显然,它来自不知转第几手资料的非权威性来源,所以我甚至不知道这种观点的最初出处。不过,这种观点如此地不同凡响,它成为我观察相关问题的重要思路。[!--empirenews.page--]感谢我的朋友赵月枝博士,③她给了我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启蒙”。1995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我从她那里第一次听说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DallasW.Smythe)其人其事。事实上,“广告—电台—受众”这个“看不见的三角形”正是斯麦兹的观点。那时候,整整一星期,我呆在她家中,读她的博士论文,并接受她的理论“轰炸”。1998年夏天,她到北京广播学院讲座,介绍了传播学研究的各个支派,其中追根溯源,讲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包括“受众商品论”的来源。月枝的确是特别具有这种介绍资格的。她与斯麦兹和另一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领袖人物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都有过交往。在加拿大的西蒙·弗雷泽(Simon Fraser)大学,她曾听过斯麦兹讲课。毕业后,她立即来到席勒所在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加州大学(UCSD)教书。她给硕士生讲授《国际传播的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她给博士生讲授侧重美国情况的《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传播》(Communication as a Social Force);给本科生的同名课程则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国电视改革研究

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国电视改革研究 第一部分:理论阐述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我们都知道,在传播学这门学科创立之初,我们对其进行研究时遵奉的是传统学派的思路和方法。在那一学派,公认的大师是施拉姆(W.Schramm)。它的研究思路是大众传播的效果。象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的议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等这些都是经验主义研究的成果,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资本主义经济时代,大众传播主要是为政府、为媒介、为大工业出谋划策的,所以传统学派的研究总体上也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服务的.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忽视和回避了传播学研究的许多重大课题,如信息传播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等,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起,诞生了一支站在社会的角度对现状持批评态度、主张改革的批判学派。他们将传播研究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这个学派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成了与传统学派相抗衡的一个学派,影响扩大到了整个欧洲和世界传播学界,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者们研究的对象课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的差异,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就是批判学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这些研究者大多数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他们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的一个观点:也就是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在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这个观点,开始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出发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媒支配与控制的现状,他们认为传媒受经济力量的直接支配,是权力的产物,所以与传播学的传统研究相比,政治经济学派深刻揭露了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机构与权势集团的利益关系的本质内涵。因此,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这样来给传播政治经济学下个定义: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将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学科。它强调政治及经济力量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起源背景 1 报业,电子媒介及电信业从家族企业向20世纪产业界的主要产业的转变。这种转变导致全球媒介的深层集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使传媒的市场化运作成为一种不可阻止的潮流。于是一些政治经济学家便开始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领域,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大众消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治经济学家研究价值认识的整个过程.因为在这种大众消费经济的强烈刺激下,媒介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满足受众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个人总结)

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运动规律,以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治经济学:以国家的经济或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 两者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财富的力量, 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的表现形式;(一个商品或一种使用价值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换时,交换价值是一个随机变量;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具有交换价值是因为都凝结着相同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它本身凝结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本身,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物品不是由于劳动产生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物品是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可以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劳动的自然属性,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永恒的,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所耗费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总结: m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 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 c+v总资本 c/v资本有机构成W商品价值 v+m新价值 K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 p利润 p′利润率 Pˉ平均利润 P′ˉ平均利润率 G商品 C预付资本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公式总结: 1. m′=m/v(p141) 2.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劳动价值率=产品量/劳动时间(p41) 4.利润率=利润额/预付资本*100﹪(p72) 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价值*100﹪ 6.n=U/u(p81,n周转次数,U“年”,u 一定量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p83) 8.积累率=(m+m/x)/m(m/x代表资本家消费的那一部分,此公式出现于计算各部类积累的题型中,老师讲题时未用此公式) 9.W=v+c+m(p153,马克思的算法)同时W=K+m(资本家的算法) 10. p′=m/C(p154)11.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p155) 12.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M)/社会总资本(P155) 13.生产价格=K+p(p156) 14.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p158) 以第二题开头的计算题纸: 2.a.v=100*0.4=400 c=1000*(19.2+2.4)=21600 m=(12*2-0.4-19.2-2.4)*1000=2000 W=v+c+m=24000 b.劳动力价值=0.4(因为马克思认为,工资付给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p148-149) 新价值=v+m=0.4+2=2.4 c.必要劳动时间=(0.4/0.4+2)*12=2小时(因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出的必要劳动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的是剩余价值,时间和价值具有正比关系) d.m′=m/v=2/0.4*100%=500% e.当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时,v不变,c=21600*2=43200 W=24*1000*2=48000 m=48000-43200-400=4400 4400-2000=2400 3.a.m=W-v-c=30*(1.88*22.65-1.88*1 4.9) =437.1 b.m′=m/v=437.1/32.4=1351.5% 4.W=160 c=100*1+10=110 v=10 m=W-c-v=40 新价值=v+m=50 m′=m/v=400% 剩余劳动时间=【40/(10+40)】*10=8小时 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时,W=320 v=10 c=220 m=90 m后-m前=90-40=50 5.a.c=60000/(5*12)+16000=17000 v=50*80=4000 m= m′*v=4000 W=c+v+m=25000 每千克面纱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 b.c=60000/(5*12)+16000*1.5=25000 v=4000 m=W-c-v=15000*2.5-25000-4000=8500 m后-m前=4500 m′=m/v=8500/4000=212.5% 6.a.v=5 v+m=12 c=60+5=65 W=v+c+m=65+12=77 b. m′=m/v=7/5=140%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汇总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

69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 以英国雷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学者戈尔丁和默多克为代表。 政治经济学派主要依据马克思关于“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论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所有制关系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媒介为垄断资本服务的本质。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西方传播学研究中另一个独特的流派。 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基本上将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同于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这个流派完全有别于美国的经验学派,它着重分析西方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从而揭示文化工业的复杂性和通过资本实现的文化活动对社会过程的影响。通过对传播的所有权、生产、流通和受众消费等层面的分析,传播政治经济学试图展现传播的社会权力关系。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欧洲以及第三世界国家都颇有影响,它和起源于英国、着重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的文化研究一道,形成西方传播学领域的批判学派。 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术起源和发展 传播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一、分析政治经济压力与限制对传播与文化实践的影响,以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如何左右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的; 二、研究传播产业在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上升地位。 虽然传播政治经济学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它不是对这一理论生搬硬套的结果,也不是抽象学术的产物。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过程中,有两个具体因素不可忽视: 一、20世纪30、40年代的反法西斯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西方激进社会运动对世界不平等的经济文化体系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的挑战。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不但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运动密不可分,而且一开始就超越了方法论民族主义的局限, 使传播研究具有了真正的全球视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 注意: 1.掌握基本原理及其叙述方法(文字组织) 2.紧密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理解三个基本问题: 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知识要点: 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 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提示: (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

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思考题: 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 提示: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今天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们的现实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等。而按劳分配仍然是我们经济体中的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尽管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各要素都参与分配,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过于强调资本等要素的分配,而忽略了劳动这一基本要素。 2.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与现实经济中的纸币流通规律有何关系?

政治经济学考点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为什么说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事互相排斥的,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交换出去。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双方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和主要职能 本质:一般等价物 主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有什么不同?(+通货膨胀和通货) 首先,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流通的是金属。 而纸币只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因此纸币流通规律仍以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所象征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若纸币的发行量相当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纸币与金属货币具有同等的购买力。若纸币的发行量大于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下降,纸币价值下降,物价就会上涨。若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货币升值,引起物价下跌。) 其次,金属货币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4.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唯一源泉则是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及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而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 而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大一 导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

传播政治经济学总结

公共媒介之所以是公共的,是因为它由特定的过程构成,这个过程坚持民主胜于商业化 商品化与传播的关系:1、传播过程和传播技术对经济学中的商品化的一般过程起到推动作用;2、商品化过程渗透到传播过程和传播制度中,使该过程产生的矛盾对传播产生影响传播的商品化过程涉及讯息如何被转化为商品 资本将劳动力转化为新闻稿或专栏文章,与其他文稿及广告一起组合成整套的商品 传播是一种特殊的、强大的商品,除了能创造剩余价值外,还能创造符号和形象,其意义能塑造人们的意识 大众媒介的形成就是媒介公司生产受众并把它们出售给广告商的过程 受众实际上是媒介的劳工,将自己的时间作为劳动力出卖给媒介,为媒介创造剩余价值,媒介则把免费的节目作为报酬提供给受众 大众媒介商品分为符号商品和受众商品符号商品卖给受众,受众商品卖给广告商 控制论把商品化的过程从产品本身的价值转移到谁需要这个商品、谁提供这个商品、这个产品有何作用等信息的价值上 根据控制论的观点,关于受众的数量、组成及媒介使用模型等资料的报告才是媒介系统的主要产品 收视率是控制论意义上的商品,因为它在促成商品生产的同时也被建构为商品 布里弗曼的劳动过程观点:劳动由构思及行动的统一体构成,传播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构思的权力平衡,使权力从专业新闻工作者手中转移到控制技术系统的管理者手中 媒介知识分子是大众传媒业的生产劳动者 媒介知识分子直接生产剩余价值,通过广告服务其他部门

媒介知识分子是知识和公众的理性的代表 空间化是指克服空间的过程,换句话说,在当今资本主义和传播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境下,空间和距离越来越无法阻碍传播 空间化的两大问题是跨国媒体和民族主义,两大问题是相对抗的 民族主义反对跨国媒体的理由:1、跨国媒体单一价值观的大量输出令民族国家忽视变革与多元需求;2、操纵信息和掩盖真相的现象时有出现;3、雄厚的经济实力让跨国媒体产生了对一国经济的控制力 经济上的落后必然不可能产生与之不相称的文化上的先进 民族国家一方面担忧、排拒跨国媒体,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本国媒体实力薄弱、素质低下,他们试图支持本国媒体发展壮大,却总是败给跨国媒体 在某些国家看来,跨国媒体对民族国家利益的损害并非无可挽回,因为当中有利益的来往和民族国家的主动选择 结构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安东尼-吉斯登指出,社会阶层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由人类的能动行为组建,它还提供了组建所需的“媒介”本身 媒介分配与经济能力紧密结合 经济能力直接影响到媒介物品的拥有,也直接导致了媒介分配的不均衡。不拥有媒介物品,媒介消费便无从谈起。即使拥有了媒介物品,经济地位低者仍无法消费全部的媒介内容 结构化中的种族问题体现在:1、种族在国际分工的等级体系中的不平等现象;2、种族在媒介工具的使用权的分配上的分化现象 要理解结构化中的种族问题,就不能不考虑它的运作方式,包括少数民族在媒介机构中的任职权问题,以及非主流媒介的建立 将性别纳入结构化研究的三种理论取向:1、从社会阶级入手,研究女性在传媒行业中的职位、工种等;2、社会再生产中的性别问题:女性对媒介产品的消费连接了家庭与生产——消费体系,加快了社会再生产的步伐;3、性别与阶级的双重性,既有性别分工也有阶级分工,跟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政治经济学总结

二、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商品二因素分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影响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3.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从简单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发展成货币形式。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内容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根据商品价值量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掉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时间。 8.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9.什么是商品?什么是价格?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三、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因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使雇佣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 3.概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或者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

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The Polo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传播政治经济学 1996 By Vincent Mosco 【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著 【本书研究问题】 描述并批判政治经济学曾扮演的社会分析通用方法的角色,进而把传播放入了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和解读。 【主要结构】 第一章导论 沟通、传播的价值不在于贡献出问题的答案,而在于不时展现人类意识格外锐利的一面。 (Williams,1976:21)理论的理论:现实主义的、兼容并蓄的、批判的认识论 现实主义的出发点: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理论或纯粹的事实——两者互相渗透。理论上的实践和经验性的解释性的实践彼此影响,并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实践大环境的制约,所以,本书认为理论和经验性解释性实践的关系是多重决定和互相建构的。没有纯粹的理论也没有独立的事实。 兼容并蓄的立场:一方面,不是各种观点的概述,也不为某一特定的观点辩护,而是努力领会以上两者的价值;另一方面,用比较和批判的角度进行描述。 非简化论的、泛化决定/多重决定的研究取向:本书拒绝将一个人、一种关系、一次历史事件所具有的明显复杂性简化成一个核心本质或核心概括。采用泛化决定的视角可以避免将孤立的行为当成是完全独立的事物,同时还能强调行为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作用力。 传播政治经济学:三个起点 本体论的立场,社会变迁普遍存在。 本书的目的:了解这些使传播政治经济学具体化的过程。传播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切入点,传播过程构成了社会领域。 完成目的的方法:将关注焦点集中于三个具体的切入点: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 变化中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 写作背景:共产主义在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受挫,资本主义的停滞和转型,第三世界分化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突破传统阶级划分的社会运动的高涨。这些动荡向政治经济分析提出了挑战,也使它的任务更为迫切。传播在这些动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扮演了核心角色,我们更有必要将此分析持续而系统的运用到传播政治经济学之中。 第2章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本书将政治经济学中的研究对象视为: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权力关系,正是它们共同构建了资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更概括和更具雄心的定义:对社会生活中控制与生存进行的研究。 核心特征:社会变迁和历史、社会整体性、道德哲学、实践 政治经济学各主要思想流派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学习总结

政治经济学学习总结 【篇一:最新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自我总结】 最政治经济学专业大学生 毕业自我总结优秀范文 个人原创欢迎下载 在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政治经济学 相关理论,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政治经济学 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除了政治 经 【篇二:政治经济学学习体会】 政治经济学学习体会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 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 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课给我提供 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得以开始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关于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 应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前段时间的那次讨论课这样 的形式特别好,通过自已认真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 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于我正确深刻理解 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您提过这样的问题:知识能否 创造价值,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在课下想了很多,课上也想来发 言了,而且当时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在综合了同 学们的观点和自已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 想法,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下面想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首先讨论一下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对于解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重 要的。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的是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的问题。 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 但对于“劳动”的定义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 如何去认识这个“劳动”。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 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