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填一填。(25分)

1、946里面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7个一和6个百合起来是( )。

2、在○里填上“﹥”、“﹤”或“=”。

699 ○ 701 999 ○ 1000 309 ○ 390

40厘米○4分米 26毫米○2厘米 12厘米○12毫米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桌子大约高8( ) 明明的身高是135( )

跳绳约长20( ) 小蚂蚁的身长大约8( )

4、

20 ÷ □ = □(束)…… □(只) 20 ÷ □ = □(只)…… □(只)

5、□÷7=□……□,余数最大是( )。□÷□=□……7,除数最小是( )。

6、从2、0、9、7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7、小芳拍了30下,小军比小芳拍的少2下,小军最多拍( )下。

8、根据路线图填空。

小明从家出发,向 走到街心

花园,再向 走到超市,然后向 走到新华书店,最后向 走

学校。 二、选一选。(12分)

1、下面每组数中,哪个数最特别请圈出来?

①720 320 569 1000 906 801 124

②785 375 553 105 135 295 605

2、下面( )算式的结果接近300?

①199+203 ②119 + 297 ③ 203+99

3、( )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①一本字典 ②一张试卷 ③一张银行卡

4、

400元钱最多可以买到上面的( )种商品?

①2种 ②3种 ③4种

5、的家离学校可能有()米。

①400米②950米③880米

6、28个每次运走5个,要运()次?①5次②6次③7次三、算一算。(27分)1

72÷9 = 32+58 = 94-20 = 7×8=

400+60 = 42÷9 = 1000-800 590-90 =

350-50 = 4×7 = 56÷8 = 410+90 =

35÷8 = 80+60 = 710-700 = 49÷7 =

2、竖式计算。(11分) (带★号的要验算)

48÷5= 63+38= 79+16=

★ 63÷8= 38+18+27=

四、画一画(4分)

1、画一条长5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短3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问题。(32分)

1、星期天,明明买了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38页,还有46页没有看。

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2、明明有4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枝笔,还剩多少钱?

3、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

浇水?

4、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28筐,下午卖出29筐,还剩102筐.运来多少筐?

5、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0页,小明看了4天看了36页,按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要看几天?

6、食堂买来50棵白菜,第一次吃去12棵,第二次吃去15棵.还剩多

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大一下学期高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大一第二学期高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15分,共有5道小题,每道小题3分),请将合适的答案填在空中。 1、已知球面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为()532,,-和()314-,,,则该球面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ln(u x =在点(1,0,1)A 处沿点A 指向点(3,2,2)B -方向的方向导数为 3、曲面22z x y =+与平面240x y z +-=平行的切平面方程为 4、 22 22222 (,)(0,0) (1cos())sin lim ()e x y x y x y xy x y +→-+=+ 5、设二元函数y x xy z 3 2 +=,则 =???y x z 2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填空题(本题满分15分,共有5道小题,每道小题3分)。以下每道题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合适的答案填在空中,多选无效。 1、旋转曲面1222=--z y x 是( ) (A ).xOz 坐标面上的双曲线绕Ox 轴旋转而成; (B ).xOy 坐标面上的双曲线绕Oz 轴旋转而成; (C ).xOy 坐标面上的椭圆绕Oz 轴旋转而成; (D ).xOz 坐标面上的椭圆绕Ox 轴旋转而成. 2、微分方程23cos 2x x x y y +=+''的一个特解应具有形式( ) 其中3212211,,,,,,d d d b a b a 都是待定常数. (A).2 12211sin )(cos )(x d x b x a x x b x a x ++++; (B).322 12211sin )(cos )(d x d x d x b x a x x b x a x ++++++; (C).322 12211)sin cos )((d x d x d x b x a b x a x +++++; (D).322 111)sin )(cos (d x d x d x x b x a x +++++ 3、已知直线π 2212 2: -= += -z y x L 与平面4 2:=-+z y x ππ,则 (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 54+23= 64?42= 37+23= 160?90= 38+46= 71?25= 85?77= 500+700= 二、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写出验算过程) ☆56+374 ☆627?264 900?462 50÷7 三、填空 1. 一个数由5个百与3个一组成,这个数就是( ),它后面的一个数就是( ),前面 的一个数就是( )。 2. 3298与3829这两个数,( )比较接近3000,( )比较接近4000。 4. 圈一圈,填一填。 21÷6=□……□ 5. 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时 时 分 大约 时 6. 在( )里填合适的数。 472+( )=645 ( )?216=358 7. 右边就是东山少年宫平面图。 (1)艺术楼在体育馆的( )面。 (2)体育馆的( )面就是图书馆。 (3)科技楼在体育馆的( )面。 8. 下面的线段各就是多少毫米,瞧图填一填。 ( )毫米 ( )毫米 北 图书馆 科技楼体育馆 艺术楼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里画“√” 1. 29÷7的商与余数各就是多少? □商3余8 □商4余1 □商3余1 2. 珊珊读完贺知章的《咏柳》这首古诗,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30时□30分□30秒 3. 哪个算盘的百位上表示8个百? □□□ 4. 2407 472 4072 2047 4702 把上面的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排在正中间的那个数就是多少? □2047 □2407 □4072 5. 哪道算式与“450?386”的得数相等? □550?386 □450?286 □550?486 6. 哪个角最大? □□□ 7. 叮叮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学校在叮叮家的哪个方向? □东南□东北□西南 8. 赵阿姨养了两扁蚕,第一扁有386条,第二扁有418条。这两扁蚕大约一共有多少 条? □700条□800条□900条 9. 王爷爷沿一条笔直的道路散步,她先往前走了650步,又往回走了50步,接着调过头 来往前走了200步。这时,她离起点的位置有多少步? □900步□850步□800步 10.大林调查了3个同学本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结果如下(一个“√”表示1本): 张星√√√√√√√ 李力√√√√√√√√√√ 马冬√√√√√√√√ 哪个同学本学期读课外书的本数最多? □张星□李力□马冬 五、量一量、画一画 1. 右边图形中有( )个直角,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并在直角上画 上标记。 2. 画一条45毫米长的线段。 六、解决实际问题 1. 今年植树节期间,三年级植树267棵,四年级植树315棵。 (1)三、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北田中学 一、试题评价 此次考试初一的试题命题明确,符合课改精神,考试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相吻合,内容均符合考试进度,题量适当,题型于中考相似,能突出重难点,试题的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同、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适中。考查内容上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效果: 1、考试成绩统计: 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 2、学生的答卷情况: 这份试题学生的错误主要出在幂的运算以及公式的运用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选择题中1、3、4、6、8答得较好,错误主要在2、5、7、9、10中。 填空题中第11、14、16、17答得较好,12题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出其中的一解,13题中对数5.960万精确到的数位几乎全部答错,15题有半数左右的同学出现错误,第18题也是几乎全部答错。 简答题的第19、20题学生做得不太好,这两题拿满分的人很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去括号是符号的变化不清楚(2)利用交换律时丢掉了项的负号,即搞不清多项式的项(3)平方差公式不能灵活运用(4)1幂的运算不熟练。21题中学生用尺规规范作图

能力差,而且多数同学落了总结。22题大多数同学可以按要求求得

,但不太完美的是解题步骤很不规范,需要慢慢加强。在23题中数据的处理不好。24题学生答得很不好,不知道把两个幂的积进行适当变形,或变形不正确;还有事对幂的加减与幂的乘除混淆,指数出错。25题中大多数同学能理解题意答得较好,不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作图不规范,还有部分同学不理解恒等式的意思而只写了一个代数式。 3、改进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综合题打好基础。 2)、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3)、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来源从而更好得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同时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对试卷的认识:本次试题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试题的难度上,整体偏难,基本题、中等题、拓展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6:2.5: 1.5。命题综合性较强。 2、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 3、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覆盖面力求宽泛。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了本册教材的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时间、求平均数,解决问题等,可以说是点多面广。 4、注意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索取题材,使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如:老师带领学生出游等解决问题中都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这样把原来似乎生硬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活化了解题情境。 5、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动手操作中:通过完成钟面、画周长等。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从试卷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变通的能力教差,不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对年、月、日等时间概念掌握不到位,似是而非,运用不够熟练。 2、审题时对关键字的把握不准确,说到底还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如解决问题中的求平均数问题很多同学就找不准总份数。 3、面对没有做过的题,不敢尝试,主动探索的能力差。 4、少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三,我认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教师自评) 1、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扎实,基础题型训练较好。教师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得分率较高。 2、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 3、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4、教学中能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5、教师教学中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能注意各领域知识的融合。 6、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对解题规范性训练不足,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7、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8、期中考试没有复习,知识点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对学生答题规范性训练不到位。 9、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教师站的高度不够。 七、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立足教材,落实“三基” 要特别注意知识方法过程教学,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被想到的过程,要敢于、勇于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展现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感悟教师的求解过程的思路方法,避免教师一说就对、一猜就准、一看就会,只给学生现成结论局面的出现。 (二)注重过程,培养能力

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期 末考试试卷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数》试卷1(上) 一.选择题(将答案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函数中,是相同的函数的是( ). (A )()()2ln 2ln f x x g x x == 和 (B )()||f x x = 和 ( )g x =(C )()f x x = 和 ( )2 g x = (D )()|| x f x x = 和 ()g x =1 2.函数() 00x f x a x ≠=?? =? 在0x =处连续,则a =( ). (A )0 (B )1 4 (C )1 (D )2 3.曲线ln y x x =的平行于直线10x y -+=的切线方程为( ). (A )1y x =- (B )(1)y x =-+ (C )()()ln 11y x x =-- (D )y x = 4.设函数()||f x x =,则函数在点0x =处( ). (A )连续且可导 (B )连续且可微 (C )连续不可导 (D )不连续不可微 5.点0x =是函数4y x =的( ). (A )驻点但非极值点 (B )拐点 (C )驻点且是拐点 (D )驻点且是极值点 6.曲线1 || y x = 的渐近线情况是( ). (A )只有水平渐近线 (B )只有垂直渐近线 (C )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垂直渐近线 (D )既无水平渐近线又无垂直渐近线 7.211 f dx x x ??' ????的结果是( ). (A )1f C x ?? -+ ??? (B )1f C x ?? --+ ??? (C )1f C x ??+ ??? (D )1f C x ?? -+ ???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学年,学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对学生计算能力、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加大,主要学习内容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角的度量。三章的内容,学习的主要目标有:四年级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学年,学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对学生计算能力、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加大,主要学习内容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角的度量三章的内容,学习的主要目标有: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现将本次期中试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这张试卷的基本题占90%以上,难度适中,绝大部分是学生应该达到且能达到优秀的水平。考查的知识点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所学的内容。试卷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共有八个大题:一、知识积累,填一填;二、火眼金睛,判—判;三、精挑细选,填一填(选择题);四、计算园地,算一算;五、看图计算,你能行;六、图形世界,我会画;七、新闻阅读,我会写;八、解决问题,我真棒。试题的份量较重,覆盖面广,如:共有40个小题,第一单元共34分,第二单元共15分,第三单元共51分。 二、考试情况汇总 本班学生77人,本次参考74人(生病3人)。及格人数74人,及格率100%,80分以上64人,优秀率86.3%。平均分89分。成绩比较理想。从卷面上看,学生的书写认真,卷面整洁,乱涂乱抹现象极少,说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此次考试,从总体上看,学生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生失分分析:查阅学生的试卷,我班学生失分的地方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20万,那个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这道题有39人答错。大数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这道题里面又加进了四舍五入,学生难以把握,所以错误较多。 2、角的度量计算错误。下午4:00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 )度,它比平角少( )角。这道题有15人答错,其原因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不强。学生对平角、直角、锐角、钝角之间的关系掌握不牢固。 3、年月换算错误。3箱蜜蜂一个季度可酿4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箱蜜蜂半年可酿( )千克蜂蜜,6箱蜜蜂一年可酿( )千克蜂蜜。这道题37人答错,反映出学生的关于年月的概念比较模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班级内部资料) 一、有余数的除法 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时、分、秒 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 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 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 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反之。(相

对:南-北东-西) 3.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 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10个十是1个百。(1个百里面有10个十) 10个一百是1个千。(1个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1个万。(1个万里面有10个一千) 2.从右边起,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读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写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比较数的大小: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千位上的数,千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 6.用算盘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7.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五、分米和毫米

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3篇

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3篇 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一 通过五年级的阅卷反馈来看,今年的试卷存在以下特点: 试卷卷面分析:一, 知识覆盖全面,各种知识的比例搭配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1. 试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答卷过程中能的到喜悦感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2. 考试结果及分析:二, 。最低分45.优秀率39%最低分42.优秀率17.5%五(5)班参加考试人数58人,合格人数53人,合格率91.3%最高分99最高分98五(1)班参加考试人数57人,合格人数53人,合格率92.9% 三,学生卷面情况: 基础知识不扎实,从卷面上来看计算能力孩是较差的。平时1,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时也从在一些问题训练的简算学生孩是没能掌握。而且有的学生分不清那个题目可以简算那个不能。应该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也没能掌握。 从部分试卷来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学生思2,维能力很弱。

有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问题,试卷中有不少题目是运用已3,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但学生都还是出现不少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改进措施:四, 一是要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真正落到实处,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基础训练,强化习惯。二是要立足教材,扎根生活。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过程,培养能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发展的。 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二 本次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了更深入全面的分析我任教的五年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下阶段的教学研究工作,特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一、成绩分析 我班参加这次五年级数学考试的共94名同学,共有32位获得90分以上,7人不及格,其中五一班的平均分是83.43分,五二班的平均分是80.2分。从统计的这些指标看,成绩是很不理想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 1、由于期中考试前没有认真复习,学生对有些知识已经淡忘, 2、试卷的出题内容太广,太散。

(精选)大一高数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 2 1 lim() x x x e x →-= .2. ()()1 2005 1 1x x x x e e dx --+-= ? .3.设函数()y y x =由方程 2 1 x y t e dt x +-=? 确定,则 x dy dx == .4. 设()x f 可导,且1 ()()x tf t dt f x =?,1)0(=f , 则()=x f .5.微分方程044=+'+''y y y 的通解 为 . 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设常数0>k ,则函数 k e x x x f +- =ln )(在),0(∞+内零点的个数为(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2. 微分 方程43cos2y y x ''+=的特解形式为( ). (A )cos2y A x *=; (B )cos 2y Ax x * =; (C )cos2sin 2y Ax x Bx x * =+; (D ) x A y 2sin *=.3.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若[][]b a d c ,,?,则必有()()??≤b a d c dx x f dx x f ;(B )若0)(≥x f 在[]b a ,上可积, 则()0b a f x dx ≥?;(C )若()x f 是周期为T 的连续函数,则对任意常数a 都有 ()()?? +=T T a a dx x f dx x f 0 ;(D )若可积函数()x f 为奇函数,则()0 x t f t dt ?也为奇函数.4. 设 ()x x e e x f 11 321++= , 则0=x 是)(x f 的( ). (A) 连续点; (B) 可去间断点; (C) 跳跃间断点; (D) 无穷间断点. 三.计算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 计算定积分 2 30 x e dx - 2.2.计算不定积分dx x x x ? 5cos sin . 求摆线???-=-=),cos 1(),sin (t a y t t a x 在 2π= t 处的切线的方程.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详解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 一、选择题(共12分) 1. (3分)若2,0, (),0 x e x f x a x x ?<=?+>?为连续函数,则a 的值为( ). (A)1 (B)2 (C)3 (D)-1 2. (3分)已知(3)2,f '=则0 (3)(3) lim 2h f h f h →--的值为( ). (A)1 (B)3 (C)-1 (D) 12 3. (3 分)定积分22 π π -?的值为( ). (A)0 (B)-2 (C)1 (D)2 4. (3分)若()f x 在0x x =处不连续,则()f x 在该点处( ). (A)必不可导 (B)一定可导(C)可能可导 (D)必无极限 二、填空题(共12分) 1.(3分) 平面上过点(0,1),且在任意一点(,)x y 处的切线斜率为23x 的曲线方程为 . 2. (3分) 1 2 4 1(sin )x x x dx -+=? . 3. (3分) 2 1lim sin x x x →= . 4. (3分) 3 2 23y x x =-的极大值为 . 三、计算题(共42分) 1. (6分)求2 ln(15)lim .sin 3x x x x →+ 2. (6 分)设1 y x = +求.y ' 3. (6分)求不定积分2ln(1).x x dx +?

4. (6分)求3 (1),f x dx -? 其中,1,()1cos 1, 1.x x x f x x e x ? ≤? =+??+>? 5. (6分)设函数()y f x =由方程0 cos 0y x t e dt tdt + =?? 所确定,求.dy 6. (6分)设2()sin ,f x dx x C =+?求(23).f x dx +? 7. (6分)求极限3lim 1.2n n n →∞? ?+ ?? ? 四、解答题(共28分) 1. (7分)设(ln )1,f x x '=+且(0)1,f =求().f x 2. (7分)求由曲线cos 2 2y x x π π?? =- ≤≤ ?? ? 与x 轴所围成图形绕着x 轴旋转一周所得旋 转体的体积. 3. (7分)求曲线3232419y x x x =-+-在拐点处的切线方程. 4. (7 分)求函数y x =+[5,1]-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五、证明题(6分) 设()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证明 1()[()()]()()().2 2 b b a a b a f x dx f a f b x a x b f x dx -''= ++ --? ? (二) 一、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设函数()2 312 2 +--= x x x x f ,则1=x 是()x f 的第 类间断点. 2.函数()2 1ln x y +=,则= 'y . 3. =? ? ? ??+∞→x x x x 21lim . 4.曲线x y 1 = 在点?? ? ??2,21处的切线方程为 .

高等数学(上)期中考试试卷

(A ) 可去间断点 (B ) 跳跃间断点 (C ) 无穷间断点 (D ) 振荡间断点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3)设函数)(x f 二阶可导,且0)(>'x f ,0)(>''x f ,则当0>?x 时,有( ) (A )0>>?dy y (B )0<?>y dy (D )0'x f , 0)(<''x f ,则在),0(+∞内 ( ) (A ) )(x f 单调增加且其图象是凸的; (B ) )(x f 单调增加且其图象是凹的; (C ) )(x f 单调减少且其图象是凸的; (D ) )(x f 单调减少且其图象是凹的。 (6)设)(x f 在),0(δU 内具有连续的二阶导数,0)0(='f ,)0( 1)(lim 0<=-''→a a e x f x x 则 ( ) (A ) 0=x 是函数)(x f 的极小值点; (B ) 0=x 是函数)(x f 的极大值点; (C ) ))0(,0(f 是曲线)(x f y =的拐点; (D ) ))0(,0(f 不是曲线)(x f y =的拐点。 (7)曲线1 )3)(2(2)(2-+-=x x x x f ( ) (A ) 没有渐近线; (B ) 仅有水平渐近线; (C ) 仅有铅直渐近线; (D ) 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铅直渐近线。 三、计算下列极限 (每题5分,共20分) (1))| |sin 12(lim 4 10x x e e x x x +++→ (2))1ln()cos 1(1 cos 11lim 230x x x x x x -++-+→ (3))tan 11(lim 20x x x x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学期备课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测试情况,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一、有余数的除法,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二、时、分、秒。三、认识方向,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四、认识万以内的数。五、分米和毫米,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等等。七、角的认识,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八、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九、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5)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6)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学期过半,通过期中考试成绩来看,这次共有28人参加考试,及格率为 89.3%,优秀率为64.2%,平均分为80.4%。通过分析,我发现: 一、试卷分析: 1、知识的覆盖全面,题型丰富,注重基础和应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 2、所考察的知识点非常灵活,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试题的取材上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综合应用的几道解决问题,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二、学生卷面分析: 从卷面上来分析,体现了以下几大特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但是三个后进生的基础题做的不是很理想。出错较多的是填空题第9题,11题,12题,15题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解决问题的部分题目完成的较差。后进生是因为不会,但是四个六七十分的同学不全是因为不会。有得学生在分析题意时欠思考,对于题目没有理解清楚便解题,比较粗心大意。有的学生能理解题意,知道列式,但在计算方面失误多。题目与生活联系密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不能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啊息,达到准确列式计算的目的。 3、计算能力较差。 相比之前有所进步,但是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里,算式列对,计算错误以及将计算结果后面的单位写错,将长度单位写成面积单位,将面积单位写成体积单位,对于单位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表现在列竖式不用尺子,字迹潦草,涂涂抹抹。 三、原因分析: 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闻不问,得过且过。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没兴趣,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没自主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另外很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不自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到家里只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已,谈不上预习、复习。学生考出这样的成绩,作为科任的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生的学习未能及时跟踪追进,查漏补缺,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是我的不足。 以上是对这次期末考试的情况总结。我将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追进,了解其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求教,学习经验,争取下半学期把成绩提上去。

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南庄小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有余数的除法 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地重复出现。(书第7页第12题) 二、时、分、秒 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 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 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 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

面是南。 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面对北极星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3.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5.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10个十是1个百。(1个百里面有10个十) 10个一百是1个千。(1个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1个万。(1个万里面有10个一千) 2.从右边起,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读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写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比较数的大小: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千位上的数,千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 6.用算盘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7.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五、分米和毫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工农小学杨苗 一、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一)五年级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1.总体情况 本次调研检测,参考学生65人,平均分为91.33分,最高分是117分,及格率69.3﹪,优秀率26.2﹪。 2.学生答题情况 ①较好部分:经过教师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对检测所涉及到的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位,认识深刻,对相关的方法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亦说明他们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 ②欠缺部分及教学建议: ⑴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虽然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是有相当部分学生对这些较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理想,这从及格率占95﹪可以反映出来。尽管测试题难度不大,但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不及格,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部分“学困生”要给予实效性的帮助。 ⑵尽管强调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怎样去选择要重视的过程(方法)和采取相关的教学方式突出过程与方法,还是有许多不到位之处,这从学生的解答中可以看到。尽管学生也掌握相关结论、知识点,但其学习过程并非乐观。因为在实际中,

许多知识点仅让学生“知”而达不到让学会“知”,该 “背”的不让学生“背”,让练的未让学生练,该“推”的未让学生去“推”,教学中就形成了许多空白或“夹生”。我们有理由认为相当多的教师对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的核心理解不到位,从而在教学中学生无法体验其产生过程性和方法的优劣性。问题反映在学生的解答上,其根源还在于教师的教学上。 ⑶从学生的解答中可以看到相当多的学生看错数据,无法重复“推导”公式的过程,甚至无法准确的区分相关联的一些数学概念。说明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现行教学很肤浅。这从平时检测中也可感受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教学中不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让学生一知半解,将会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 有些学校的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及格率和优秀率都相当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c、教学情况分析 (1)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首先,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强。一些教师缺乏独立研究和钻研教材的能力,吃不透教材,把握不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其次,课前不能作好充分的教具、学具准备。数学新课程的实验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一样,很多课如果缺少教具、学具的充分准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的自身素质差。有些教师上课的语言不精炼、缺乏感染力,教学思路不清晰,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弱。以上多种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9年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3单元,这次试卷的主要特点是难度适中,题量轻,注重测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题量适当、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1、基础知识部分。 试卷中的填空题。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从答卷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如填空题第9题:20千克比16千克多(??? ) ,(?? )比20吨少。 2、计算部分。 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更大。个别学困生可以说就不会计算。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 3、应用题。 这次的应用题,学生完成较好,一是题目不是特别难,第二也说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差。但中等偏下的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特

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需要我进一步反思我的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