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的耐药现状调查
骨伤病人粪肠球菌感染状况及其耐药分析

2 1 粪 肠球菌 分离 率 .
20 0 6年 1月 ~2 0 0 7年 6月 共 收 到 标本 3 7 60份 ,
,
应引起 临 床 的高 度 重视 。从 表 1的 资料 中可 以 看
出, 粪肠 球 菌对 所有 的抗 来自 药 物 的耐药 率 为 7 .5 , 0 2%
阳性培 养率 是 5 . % 。 61 其 中粪肠 球菌 7 6株 , 感 染细菌 种类 统计 处 于第 按
中图分 类号 : 5 5 R 1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0 6—15 2 0 ) 1—1 2 0 10 9 9(0 7 1 0 6— 2
粪肠 球菌是肠球菌属 的主要致病 菌 , 该菌属 原先 为 链球菌属 中的“ 道 的” 肠 菌种 。该 菌是 院内感 染 的主 J
要致病菌之一 , 主要 引起 尿 道感 染 , 次 为外 科术 后 和 其
感, 也应视 为 耐药 , 否则 常常造 成治疗 的失败 ¨ 。严 重
[ 参考文献 ]
的感 染需 要两类 抗 菌药物 协 同作用发 挥 杀菌 效 能 。一
类为 作用 于细胞 壁 的抗 菌 药 物 ( 一 p 内酰 胺 类 或 糖 肽类
[] 1 叶应妩 , 王毓三 , 申子瑜 , 主编. 国临 床检 验操作 规程 [ . 3 全 M] 第
版.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0 6 7 0 74;1. 2 0 .7 ;7 9 8 [] 2 周庭银 , 赵虎 , 主编.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 [ . M] 上海 : 上海科学
技 术 出版 社 ,0 17 . 2 0 .9
产品。
粪肠球 菌是 引起 人 类 感 染 的致 病 菌 , 者从 患 者 作
分 泌物 和尿液标 本 中分 离 出 7 6株粪 肠球 菌 , 按感 染细
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
34 ・ 0
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罗卓跃
黄 石市中心 医院检验科
邹 义春
湖北黄石 450 300
【 摘要】 目的 探讨 引起 医院感染常见肠球菌种类及其耐药特点 , 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 断 和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 的依据 。方法 采 集 2 0 ~ 0 5 门诊及 住院患者标本 , 0220 年 分离培养 出肠 球菌 1 1 ; 6株 采用血平板培养 , 国梅里 埃公司的 A I 0S R P鉴 定系统及 V T K 3 法 P T E 2 I E 2鉴定仪进行 菌株 鉴定 。采 用 K — B法进行 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1 1 6 株肠球菌 中粪肠球菌 12株 ( 2 , 3 8 %)屎肠球 菌 1 (. , 6株 99 %) 鸡肠 球 菌 1 (.%) 其他肠 球菌 3株 ( . 。对临床 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 的耐药率 。并出现耐万古霉素肠 0株 62 , 1 %) 9
耐药的菌株 , 氨基糖苷类药物 与作用于细胞壁的药 物( 氨苄 西林等 ) 再具 有协 同作用 , 尝试 单独使 不 可 用作用细胞壁的药物延长疗程至 8 1 周[。 ~ 0 4 l 掌握肠球菌的耐药趋势 , 动态观察细菌耐药规 律 , 对临床 合理选 择抗生 素 , 将 尽最大 可能避 免细 菌 耐药和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 , 具有重要意义 。
( . 。见 表 1 1 %) 9 。
11 对象 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送检的痰液 、 . 尿液 、 创口分泌物 . 血液 、 官颈分泌物等临床标本 。
表 1 11 6 株肠 球菌 分 离鉴 定结 果/ 株
粪 肠球 菌 屎肠球 菌
l 4 3
3 4 l 2 0
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联合使用都无效 ; 若致病菌株
肠球菌耐药性研究及对策

,西医学 一
2O 年 1 O2 月
第 2卷 4
第 1 期
5 9
肠 球 菌 耐 药 性 研 究 及 对 策
广西 医 科 大 学第 五 附 属 医院
柳 州
市 人
民
医 院 (40 1 王豫平 550 )
王慕 云
综述
由于抗 生 素的广 泛应 用 , 药 菌株不 断出现 , 耐 耐 药水平 也 以危 险 的速 率递 增 , 使得 原 已被 控 制 的细 菌感染 性疾病 再 度 成为 治 疗 的难 题 , 重 耐药 同 题 多
为固有耐 药 , 耐 药特点 主要 表现在 青霉 素 、 其 氨基 糖 甙类 和万古 霉 素 。肠 球菌 耐 药 性 包 括 固有 耐 药 、 获
得性 耐药 及耐受 性 3 种 。 肠球 菌对 青霉 素敏 感性较 差 。对头孢菌 素类 天 然 耐药 。肠球 菌对 青霉 素耐药 的 主要机 制为细菌 产
5 ~1% , % 0 其余 少数 为坚韧肠 球 菌和 其他肠球 菌 。
13 流行病 学特 征 : . 肠球菌感 染 在 医院感染 中所 占 比例 逐渐增 多 , 可 引起 菌 血 症 、 内膜炎 、 路感 并 心 尿
染和腹 腔感 染 等 多种 严重 的感 染 , 常见 为粪 肠球 最
菌, 其次是 屎 肠球菌 。 可造成 严重感 染 流行 , 主要是 耐万古 霉素 的肠 球 菌 。英 国于 18 98年 首 次 报告 分
5 0 gL 链 霉素 M C≥ ̄0 m / ) 是 细 菌 产 生质 粒 0m/ , I 0 gL ,
平 氨基糖 甙 类 的多重耐药 肠球 菌 。据美 国疾 病控 制
中心 ( o 的调 查 , R 引起 的 医院 感 染 率在 所 有 c c) VE 肠球 菌 中 已 由 18 9 9年 的 0 3 上 升 为 19 % 9 3年 的
2009~2012年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株 明显 增 加 ; 监 测 肠球 菌 属 的 耐 药状 况 对 指 导 临床 治疗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关键词 : 肠球菌属 ; 药物耐受性 ; 万古 霉 素
D O I : 1 0 . 3 9 6 9 5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O . 2 O 1 3 . O 8 . O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l 6 7 3 — 4 l 3 O ( 2 0 1 3 ) 0 8 — 0 9 6 4 — 0 2
Qi u Ju h o n g, Zh a n Yu, He Gu i y u a n
( Ma n a g e me n t o f Ho s pi t al I n f e c t i o n, t h e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Wu h a n, Wu h a n, Hu b e i 4 3 0 0 1 4, Ch i n a )
邱 菊红 , 詹 熵, 何 贵 元 ( 武 汉 市 中心 医院 医院感染 管理科 , 湖北 武汉 4 3 0 0 1 4 )
摘 要 : 目的 了 解 医 院 临床 分 离的 4 9 8株 肠 球 菌属 的 耐 药 性 。方 法 收 集该 院 2 0 0 9年 1月 至 2 0 1 2年 6月 临 床 标 本 中 分
肠球菌鉴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肠球菌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2. 熟悉肠球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
3. 学习肠球菌的鉴定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触酶实验、发酵实验等。
4. 了解肠球菌的耐药性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类肠道、生殖道以及环境中。
作为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可引起尿路感染、腹腔感染、败血症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肠球菌,旨在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疑似肠球菌的纯培养菌液。
2. 培养基:LB培养基、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M-H琼脂平板。
3. 试剂:革兰氏染色液、触酶试剂、糖发酵试剂、抗生素纸片等。
4. 仪器:显微镜、无菌操作台、培养箱、细菌培养皿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离与纯化(1)取疑似肠球菌的纯培养菌液,接种于LB培养基,37℃培养过夜。
(2)挑取单菌落,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37℃培养24小时。
(3)观察菌落特征,选取典型菌落进行纯化。
2. 形态观察(1)将纯化后的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
(2)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3. 触酶实验(1)将纯化后的菌落涂片,加入触酶试剂。
(2)观察菌落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为肠球菌。
4. 发酵实验(1)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于M-H琼脂平板,加入不同糖类,37℃培养24小时。
(2)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判断菌株是否能发酵该糖类。
5. 耐药性测试(1)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于M-H琼脂平板,贴上不同抗生素纸片。
(2)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判断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1. 分离与纯化从疑似肠球菌的纯培养菌液中成功分离出纯化菌株。
2. 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呈圆形、卵圆形,成对或短链排列。
3. 触酶实验触酶实验结果显示,菌株产生气泡,表明其为肠球菌。
4. 发酵实验发酵实验结果显示,菌株能发酵葡萄糖、乳糖、果糖等糖类。
耐亚胺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现状及机制

分离 第 一个 IMP一1到现在 ,已 知的 IMP酶变 异体 有 48种 ,
我 国较为常见 的为 IMP-4,其 通过质粒在 菌株间传播 ,引起
流行 [15]。而 目前产 NDM一1的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关注
浙江临床医学2018年9月第20卷第9期
· 1601 ·
耐亚胺培南 的肠杆 菌科 细菌 耐药现 状及机制
俞 丁 宁 胡铭 斐 王科 枰 周 芳 美★
肠杆菌科细菌是 寄居肠道的正常菌群 ,菌群失调时易造 成尿路感染 、血液感染 等疾 病 ,是医 院和社 区获得 性感染 的 重要来 源之一 。亚胺培南 为碳青 霉烯类 药物 ,抗 菌能力 强 , 临床 上常把其作 为多重耐药 菌感染 患者治疗 的最 后选择 …1。 随着抗生 素的广泛使用 ,肠杆菌科细 菌对 亚胺培南 出现耐药 现象 ,且耐药率在 世界范围 内呈上升趋势 ,这 限制了临床用 药 ,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几年 “超级细菌 ”感染 人数 的增加 , 更是令人们对其担 忧。而研究肠杆菌科细 菌对 亚胺培南 的耐 药机制 ,对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及 临床治疗均 有重 要意义。
青霉 烯酶 。(1)A类碳青霉烯酶 :A类碳青霉烯 酶主要包
括 NmeA,KPC、SME,IMI一1/2、CES等 ,是一 种丝 氨酸 碳
青霉烯 酶 ,能够使碳青霉烯类 、青 霉素类 、氨 曲南类 等多种
抗生 素水解灭 活。克拉维酸能够抑制 A类 酶的活性 ,但其 活
性 不被 乙二胺 四乙酸抑 制 E 8]。1996年 Yigit等 [9]从 一株 耐
生变异 ,产生新 的衍 生物是近年来肠杆菌科 细菌耐药性不断
增强 的重要原 因之一 。(2)B类碳青 霉烯酶 :B类碳 青霉烯
肠球菌118株耐药性分析

鉴 定 , 后鉴 定 采 用 了 法 国 生 物 梅 里 埃 公 司 的 A I细 菌 鉴 定 最 P
系统 。
3 药 敏 方 法 .
采 用 K— ( 片 扩 散 ) , 验 方 法 与 判 定 B纸 法 试
标 准 根 据 美 国 临床 实 验 室 国 家标 准化 委 员会 ( C S 2 0 NC L )0 2年 的规 定 , 控 菌 株 为 A C 5 2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和 质 TC 2 9 3(
A C 2 2 2 粪 肠球 菌 ) T C 9 1( 。
4 氨 基糖 甙类 高水 平 耐 药 肠 球 菌 ( R) 鉴 定 . HI A 的
用
10/ 片 的庆 大 霉 素 药 敏 纸 片 对 试 验 菌 株 进 行 药 敏 试 验 , 2 z g/ 如 果 抑 菌 圈 直 径 小 于 或 等 于 6mm 时 视 为 HL AR 株 , 于 或 等 大
结 果
1 菌 种 分 布 .
共 分 离 出 肠 球 菌 18株 , 中 粪 肠 球 菌 1 其
9 3株 , 7 . , 肠 球 菌 2 占 88 屎 5株 , 2 . , 分 离 出其 他 肠 占 12 未
球菌 。
2 粪 肠 球 菌 和 屎 肠 球 菌 对 常 用 抗 生 素 的耐 药 情 况 .
( 转 第 6 3页 ) 下 5
维普资讯
国际检验 医学 杂志 20 08年 7月第 2 卷 第 7 9 期
It a i , l 08V 1 9N . n L bIe J y20 ,o. ,o7 J Vd u 2
・
6 ・ 53
染 色 ,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病理管型 , 对其进行识别 、 在 并 分 类 及 成 像 摄 影 。未 染 色 及 s染 色 后 从 表 1结 果 表 明 , 明 管 透 型 、 粒 管 型 、 样 管 型 、 幅管 型都 显示 未 染 色 时 检 出 率 较 染 颗 蜡 宽 色低 , s染 色后 检 出 率 明 显 增 高 , 时 , 染 色 时 红 细 胞 管 型 、 同 未 上 皮 细 胞 管 型 、 肪管 型 、 脂 白细 胞 等 均 未 检 出 , s染 色 后 红 细 胞 管型 、 皮细胞管型 、 上 白细 胞 管 型 等 均 可检 出 , 丹 Ⅲ染 色 后 脂 苏 肪管 型 可检 出 。 s染 色 的 方 法 对 尿 沉 渣 管 型 数 量 在 + + / P L 以上 的标 本 可 进行 分 类 ( 因有 的 同一 份 标 本 可 同 时 有 两 种 以 上 管 型 ) 经 染 色 后 的 管 形 结 构 清 晰 , 辨认 , 类 管 型 都 具 特 点 , , 易 各 可 根 据 Sen e r 苏 丹 Ⅲ染 色 后 管 型 研 究 判 断 标 准 进 行 判 trh i 或 me 断 , 易 混 淆 , 高 了 阳性 率 , 其 是 减 少 了 透 明 管 型 的 漏 诊 。 不 提 尤 红细胞管型 、 皮细胞管型 、 上 白细 胞 管 型 、 肪 管 型 未 染 色 时 检 脂
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社区发生感染的现状调查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1 . 7 P=0 O ) 78 , . 0 。MDR Y (I 病原体 标本 主要来 源 于痰或气 管分 泌物 (6 3 ,7 / (C ) s 3 . 8 11
4 0 , 次为尿液( 5 3 ,6 / 7 ) 两 共 占 7 . ( 。在科 室分布 中 , 7 )其 3 . 2 16 4 0 , 1 7 ) MDR C s比例 以重症监 护室最高 , O-OI 达 6 . 5 。在各 c )感染部位 r , 4 7 ( I { 呼吸系统 MDR ) 感染 比例最高 , 6 . 1 。结论 t ( s 达 0 7 应加强对此类患者 的管 理 . 防 MD (s 预 R ) 住医院 内的传播 。 MDR - O s O C I 情况严重 ,
C C U t Tu ,Eneo f [ Es^ rc ac l , lbilap e mo ie n OC Sz " ¥ ue tr(J 、 , ( e ihi oi K e sel n u na ,a dAcn tb ce a ma nib t e uy 1 (“ ieoa trb u n i ewe nJ l , 2 0 n u e3 2 1 . s l A o a f1 6 6e io e fS “ Zc f“ ( l l ,Ene oo c s 0 8 a d J n 0, 0 0 Reut s t tlo 4 ps d so ^ 0 0c s. ,x 1 es u tr cc u ,Acn tb ce ieoa tr
b u n i ,Esh r c i o i i t lb ila pn u n a n e t n c u r d,1 1 8 o ih we e C s n l d n a ma n i e e i^ a c l ,a] e se l e mo i e i f c i s o c r e (K o 4 fwh c r OI ,i cu i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年8月第19卷第8期Chin」llosn Admin,Ang 2003, Vol 19, No. 8 511
・医院感染管理・肠球菌的耐药现状调查
乙月川7
夕
飞J
产骊
J
肠,
左武施金玲李艳彭少华
【摘要】目的对肠球菌的耐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监测医院感染肠球菌耐药菌株的流行状况。方法对湖北地区9所综合医院感染标本中分离的318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WHONEf4"软件分析。结果氨节青霉素耐药的肠球菌(ARE)分离率为16.98%;氨基糖试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1RAR)分离率为37.76%;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VRf)的分离率为。,HLAR合并ARE的分离率为5.66%。结论肠球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其医院感染在湖北地区呈散在流行趋势。临床微生物室应严密关注4RE的检出及其流行播散 I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万古霉素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rug resistance of enterococci ZUO Wu, SHI Jin-frog, U Yam ,“a1. People', Haspital f Wuhan Uruaeraity, Wuh- 430060, Cluna [Abstract] t鞠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rug resistance of entemcocci and monitor the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of enterococci in hospital infection. Methods 318 strains of entemcocci separatedfrom infectious samples in nine general hospitals in Hubei were assayed and tested with regard to drug sensitivity andthe software of WHONET4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m. Results The separation ratio of ARE, HLARE, VRE andARE complicated with HLARE was respectively 16.98%, 37.76%,。and 5.66%. Concluvou The drug resis-tance of entemcocci shows the tendency of increasing and consequent hospital infection shows the tendency of scatteredprevalence. laboratories of clinical microorganisms a必“to closely watch此detection and spread of VRE. [Key Words Entemcoccus; Drug resistance; Vancomycin
肠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细菌,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近年来由肠球菌所致的感染逐年上升,在美国已被证实为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且美国12%的医院感染及8%的菌血症归咎于肠球菌川。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发展,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株扩散和蔓延。致使抗生素耐药的肠球菌,如ARE,HLAR甚至、IRE的分离率日渐增高。为了解本地区肠球菌的耐药性,监测其流行趋势,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我们对湖北地区9所综合医院(其中5所教学医院)1999午9月一2(102年12月分离的318株肠球菌进行了分析。材料和方法 I菌株来源:318株肠球菌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武钢二医院、黄石三医院、襄樊第一亿医院于1999年9月一2002年12月由住院及门诊病人血、尿、分泌物、胆汁伤口引流液等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 2.抗生素纸片青霉素(YEN),氮节青霉素(AMP),氯霉素(CHL),四环素(TFT),吠喃妥因(FUR)、环丙沙星(CIP)纸片及、B3琼脂粉均为北京天坛药物技术公司产品,万古霉素(vAN)、替考拉宁(TEI),高浓度庆大霉素(GUN)纸片020pgi片)均为英国OXO1D公司产品。MI平板由木室配制 3主要仪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HKK ANL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 4.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我院分离的菌株在我院均按常规方法重新进行鉴定,不符合者以我院鉴定结果为准,药敏分析以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中介以琼脂稀释试验证实其操作及判读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规则(199'〕年版)进行。 5.质控:每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粪肠球菌ATCC29212进行常规质控,以保证鉴定药敏的可靠性 6数据处理: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4软件分析
结果
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1各种类肠球菌的分布:肠球菌属中各种类的分布见表1,其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占总体的84.58% 2.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情况:肠球菌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中以泌尿系统感染最为常见,占57.23;生殖系统感染次之,为30.50%。这两个部位的感染已占了肠球菌感染的87.73%,肠球菌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标本分布见表2o
万方数据 512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3年8月第19卷第8期(Ii. 1 Hasp Adnun, Aug 2003, Vol 19, N, 88表1肠球菌属各种类构成比数一)、):,株一221今侧卜菌一菌名构成比(%)
3(肠球菌屏J肠球菌i韧肠球菌鸟肠球菌鸡肠球菌海氏肠球菌
69.1815.40 9.11 4.400.940.94台计318 10.0
表2肠球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标本来源菌株数构成比(%)尿分泌物月H汁伤「丁引流物
18297::57.23
30.50 53513.77工丈它10 3.15介计318 10.0
3.肠球菌对抗生素耐药率:本研究中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及部分种间差异见表30 表3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及 部分种间差异粪肠球it屎肠球菌抗生素青霉求(PEN)氨节青霉素(AMP)环丙沙星(CI叫抓霉隶(CHL)四环* (TEP)吠喃妥因(IUR)高浓度庆大霉素(GEN)替考拉宁(PEI)万古霉素(VAN) 注R:耐药,5敏感R(%)11.852473礴9.8261.7588.25 4.6354.82 0.00 (〕桩幻S(%) 88.15 75.27 50.1838.25 11.7595.3745.1810000100.00R(%)76.8474.1381.2567.8275.4425.5062.73 。00 0.(x)S(%) 刀1625.87 18.75 32.1874.5674.50 37.27100.00100.0084.58%,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L31。本研究318株肠球菌由尿液中分离出的最多,占总数的57.23%,与Xit38A } Ma报道大致相仿[14。由分泌物分离的为30.50%。值得注意的是有17例从胆汁中分离出肠球菌,与国内报道相似,说明肠球菌对胆汁酸有较强的抵抗力,应加强上述感染部位的预防与控制 山于肠球菌属各种类之间耐药机制不同,反映为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差异。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四环素外,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这与肠球菌能产生6'一乙酸转移梅有关。肠球菌属中各种间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差异,因此临床上应鉴定到种,以便于合理选用抗生素 本次研究未发现除对鸡肠球菌以外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但在国外有关VRE的报道较多。美国VRF的检出率1989年为。.8%,到1997年已L升为13.3%1'%据王清涛报道,我国北京1994一199'7年间、'RE的检出率为3.4% L'-这可能是由于国外万古霉素使用较多且对动物家禽有预防给药,使得VRE有渗透到农场和动物家禽的可能从而将危险性传递给人类[’]。VRE的出现除了它的治疗存在困难外,还在于它司能通过耐药基因将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传递给敏感株或其他细菌。囚此,临床微生物室应严密关注、IU的检出及其流行播散 本次调查表明本地区耐药肠球菌呈散在流行或区域小流行态势,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当前万古霉素的合理用药以及其耐药水平的监测、保持万占霉素对肠球菌的高度敏感性,防止、'RE的爆发流行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4.耐药株的分离率:此次对氨节青霉素耐药的肠球菌(ARE:)的分离率为16.98%(54/318);氨基糖试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IRAR)的分离率为37.74% (120/318);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分离为0.0%(0/318). 5多重耐药株的检出率:ARE合并HJ.AR的检出率为5.66%(18/318),此次末检出HLAF合并VRE耐药株及ARE合并VRE耐药株
Slaughter S, Mary KH, CatherineN,et aI. A emrparieon可而of -t ofglove end gowns with that of目me,,.Ione on acquisiti- of Vm-e,nycin-,esistant }-i in a medical item we care unit. ANNIN-'TERN Mod, 1996,125;448-456张群智,周惠平311株肠球菌所致医院感染与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57-259.王清涛t徐英春,王辉,等肠球菌耐药现状调查及抗感染用药探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f999,2Z:754一工56XingHua Ma, Michiaki Kudo, Ayaku 'rakahashi, et oI. E61- ofnoeo,-ual infection in Jepm二蒯场」喇r-level gent-ma, resistantEntmceooai His }d idmtificwim of the phemamne-responsive,-jugwive pl-vid m,&ng1998, 36:24酬〕一464resisianee. J Ch. Mi-biol
讨论 肠球菌的感染是临床棘手的问题,在医院感染中占了很6重要的地位I}l。本研究318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居首位,占69.18%,屎肠球菌占15.40%,两者之和占总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