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园林生态化建设

人文园林生态化建设
人文园林生态化建设

人文园林生态化建设

0引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绿化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品质要求,而人文资源的发掘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建设杨家将园林突出其生态化,将有利于当地生态建设大调整,使其建设要点从简单的“生态绿”向“四季有色”“层次多变”方向转化。

1对我省中小城市(镇)“园林生态化”现状分析

作为园林专业的规划工作者,自工作以来大量接触了山西省境内的多处园林规划设计,涵盖大同、侯马、阳高、定襄、文水以及太原市东山植物园。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深感我省园林建设的脱节。

1)在我国中小城市将是城市化的重点发展区,而我省大量的人文景观或人文传说较为集中的区域正是我省中小城市区域内,虽然在这些区域内园林化、生态化建设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起点低,生态大环境整体水准不高,导致我省人文景观园林的建设往往注重建筑的精美,不是寓园林于环境而是寓园林于建筑,“生态”与“人文”的距离更加模糊。

2)我省人文资源异常丰富,产生了人文资源的发掘与人文资源周

边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的问题。而“生态化的人文园林”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从多方面入手,利用合理的规划,谨慎的建设和精心的管理,完善并发展人文资源所在地生态大环境,一方面减少了当地的各类污染,另一方面还可以从生态大环境上将当地的生态水准、景观风貌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利于“生态”与人文环境(园林)建设相协调。人文园林的建设不仅是为了发掘当地(金沙滩)的人文特色,同时也是为了利用人文资源的发展,推动当地生态大环境的建设。

3)目前,我省人文园林的建设大多是以古建修复、选址重建与翻建为主,忽视了其周边环境的“生态”建设,以至于特色“生态”也未能成型,如园林界在绿化上有“北方杨家将,南方沙(杉)家浜”之说。虽然略有调侃之意,但是作为人文园林来说却没有专门用于凸显其“人文”风貌或代表“人文精神”的树种是极不合适的。

2国内生态园林的兴起和发展

生态园林发展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其理念与指导思想却大同小异,可是,对于我省来讲目前生态园林所包含的理念就过于狭窄。生态园林是什么,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运用多种生态学原理,研究不同层次的、多种植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促进共生,使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最大化,最终形成有规律、有层次的人工生态系统,将不同特性的植物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生态群落。

而在我省,即使在园林内部形成完善生态小环境,在周边生态环境整体较差的情况下,园林内部的生态环境也注定无法持久化,园林与周边环境风格迥异,这在“人文”园林的发展中尤为致命。我国园林经历了古代园林(高台榭,美宫室,广苑囿),古典园林(曲水流觞、采菊南山),近代园林(中西并举),现代园林(百花齐放)的发展过程。而现代园林的生态园林与我国传统园林中的一些思想极为吻合。我国古人在修建宫室、园林中,一直恪守“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利用自然、尊重自然、上合于天地、下从合于人心,几乎成了我国园林思想的代表与追求,这种思想突出了我国古代山水园林的重要特色,是传统生态意识、文人心态追求、自然形态法则的综合化理念。由于我国传统园林一直是“文人园林”占主导地位,而“人文园林”又大多体现古代人文思想、事迹,所以在杨家将园林(人文园林)建设中当以我国传统园林为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生态园林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化的研究,1992年国家科委和北京市科委联合下达了“八五”攻关课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1993年中国制定《21世纪议程》,在以上研究中详细提出了生态园林的产生背景,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并指出现行生态园林方面研究的局限及不足,对生态园林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的一些思想做法沿用至今。

3对于杨家将人文园林生态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怀仁是朔州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有“雁门关外野人家”“狂风遍地起

黄沙”的描述,尤其在杨家将故事发源怀仁金沙滩,生态环境脆弱。为了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家园,该县几十年不断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随着经济发展,当地人文资源利用的展开,杨家将园林的建设一再提上日程,对其规划建设发展应贯彻生态先行的理念。

1)怀仁金沙滩处于我省生态脆弱区域,作为杨家将园林的建设地点必须强化当地大环境的生态建设,利用人文影响,来促进杨家将园林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建设。“杨”者“杨”也,在我国杨树常有“守卫的哨兵”这一寓意,这一寓意与杨家将人文思想中的守卫国家,护卫安宁如出一源,利用杨树这一当地适应性高的树种,作为金沙滩杨家将园林乃至当地特色生态树种、人文树种,虽然在生态层次大乔木部分略显单调,但是在人文方面将起到十分明显的突出作用,形成杨家将园林人文精神的独特之处,只要在生态层次的其他层面多加变化,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丰富其背景色,也可以做到人文景观植物背景色“四季分明”,生态层次变化多样。

2)“金沙滩上古战场,铜戈铁马传古今”,杨家将园林的景点建设包含古战场等诸多景点,金沙滩杨家将园林的建设必然涉及线的组织,景点的营造,建筑的设计,环境的烘托,人文精神的传递等诸多方面,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山、滩、石、水、林,逐步将园林溶于生态大环境。生态环境要素、人造景观合理布局,使得游线合理,景点

分布相对集中,建筑溶于环境,人文精神便于传达,努力避免出现一座建筑群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平地立园林的情况出现。

3)人文园林的发展带动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形成的生态景观促进了人文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在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注重树种和景点的相辅相成,人文与景观共同立意,形成四季不同的景观如:“秋日肃杀”“铁马冰河”不仅突出植物景观与环境特色,也可以突出杨家将军旅化———守护这一人文特色。

生态园林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生态园林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人类只有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中,人们开始把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到建设的重要内容中来,并开始思考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生态城市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对生态园林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发展;景观 0 引言 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关注的焦点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被各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各地大兴土木,见缝插绿,城市环境日趋改善。然而,目前我国的园林行业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在提高绿地率、增加绿量的同时,没有真正从城市系统的生态工程高度给予重视,我国城市目前状况与真正的“生态城市”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距离,创建“生态园林”,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因此,生态园林的诞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1 生态园林建设的作用 1.1 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中各种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破坏等矛盾日渐显著。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生态园林建设以生态优先为主导,合理布局绿地系统,修复被损坏的城市自然环境,尤其是河流、海滨、山脊线和湿地,将自然融入城市,把自然生态系统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1] 1.2 满足游憩休闲及绿色产业的要求 随着经济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生态城市的建设恰恰可以满足人们对户外休闲的需求。生态园林建设的一个核心任务是要将城市近郊山林水系组织起来,通过建立风景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度假区等大型的绿色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特别是双休日郊野游憩的需要。“将城市绿地建设同城市旅游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是对传统绿地系统规划范畴的新拓展,对于旅游城市和大城市更为重

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家园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园林绿化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受损环境的生态修复、多样化的栖息地建设以及舒适的环境营造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园林绿化改善和保护生态圈 1、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城市环境中由于大量铺装和建筑形成的热 岛效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威胁。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消耗 城市空气中的大量热能,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实现降低效益,缓 解热岛效应,为居民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 2、净化空气 园林树种冠大而浓密,叶片对粉尘有截流和吸附作用。此外,绿 色植物还通过降低风速而实现降尘效应,净化空气。 3、降低噪声 城市中由于拥挤的交通及各种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 利用园林绿化在居住区外形成一道隔声减噪的屏障。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树冠截流部分水量使得水分积蓄, 减少土壤流失。 5、防风固沙 在干旱地区,通过防风林减弱风对沙砾的搬运作用,减少对地表

土壤的破坏,避免沙漠化。 6、维护生态多样性 在园林绿化中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强调乡土树种的选择及合 理培植,协调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关系。 二、园林绿化美化生态圈 自古以来利用植物美化内外空间已经成为传统。植物与建筑搭配,与 山水搭配,突出居住环境主题,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和色彩,活化建 筑物线条,赋予建筑以时间和空间的使命感。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重园林绿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使之成为一门应用科学,在人居环境的建设中发挥其独有的美学视觉和健康生活标准。 2014级园林2班甘琪琴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性标准 1、组织管理: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定并实施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并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 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3、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4、保持城市地域风貌,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 5、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集约,运行高效、稳定。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环境清洁、安全。城市建筑(新建)广泛采用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低能耗环保、节能材料。 6、大气、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城市热岛效应较低。

7、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污染控制水平较高,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功能俱全,居民对本市的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8、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9、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机制健全,社会参与度较高。 10、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规章,严格保护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二、定量标准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表格(全套)

目录 A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A2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A3 进场设备报验单 A4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 A5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 A6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A7 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登记表 A7-1 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登记表 A8 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A9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A10 工程预付款申请表工程预付款支付证书 A11 工程开工报审表 A12 园林工程材料报验单 A13 技术交底表 A13-1 分部(分项)工程与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记录A14 报验申请表 A15 隐蔽工程报验记录 A16 分项(工序)/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报验认可单A17 结构工程中间验收记录表 A18 假山基础及土方工程验收表A19 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 A20 整改复查报审表 A21 复工报审表 A22 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单 A23 质量(安全)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 A24 设计变更、洽商费用报审表 A25 施工单位联系单 A26 工程延期报审表 A27 费用索赔申请表 A28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A29 工程款支付证书 A3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报验表 A31 承包单位通用报审表 A32 园林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园林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续) 园林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续) A33 苗木栽植工程分项报验单 A34 苗木栽植工程分项报验单 A35 草坪、花坛、草本地被栽植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A36 树木栽植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A37 植物材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A38 栽植土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A39 大树移植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A39-1 大树移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 A40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A41 园林建筑及小品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园林建筑及小品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续) A42 假山叠石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 A43 绿化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 A44 工程控制资料自查记录表 A45 工程预验申请表 A46 竣工计量表 A47 工程竣工报验单 A48 绿化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A49 园林建筑及小品、假山叠石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表 A50 大树移植记录表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韩培培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建设韩培培 发表时间:2019-08-19T10:58:22.4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0期作者:韩培培 [导读] 提出如何搞好生态园林建设,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态环境。 41032519880916xxxx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资源在超速开发,环境在不断恶化,城市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目前作为城市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公认为是美化城市环境和优化生态的根本策略。园林工作者面临着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如何赋予生态的内涵,以及如何使构建的城市生态园林具有绿地生态效应的新挑战。文章就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进行一些探讨,结合生态园林建设的背景,提出如何搞好生态园林建设,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1生态园林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生态园林。在生态园林概念的提出和形成发展过程中,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程绪珂以为,生态园林是遵循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植物为主体,发挥园林的多种功能,并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为一体地同步发展。并为人类创造出最佳、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现代化环境。严玲璋认为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灌、草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于一个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生态园林是当今时代特征的表现,它既是生态学与园林设计交叉渗透的产物。又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如美学学科结合的产物。 2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2.1物种多样性原则 物种的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维系和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对于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增加环境效应对物种的多样性有很大的相关性。不同的审美和生态功能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要求是不一样的,只有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因此,一定要重视丰富城市绿化的植物品种,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城市绿地景观的植物,通过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植物配置,增加对绿地适应性的植物种类选择,合理建设和改造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丰富地被植物的多样性。 2.2“生态位”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中生态位能够反映出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对于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需要根据其自身的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与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做好植物配置的工作。在生态园林构建中,还要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生态位特征,避免种间出现的直接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使种间能够相互补充,形成优美的景观。 2.3协调性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是一个具有协调性的完整个体,各个景观之间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在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各种植物的相互关系,也要明确植物与景观、绿地与人以及植物与动物间的相互关系。总而言之,生态园林建设必须遵从协调性的原则。 2.4整体性原则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要实现整体综合功能的完备性,需要具有多动能特点。在局部上要考虑生态园林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发挥内部生态园林的作用,使其能够起到相铺相成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园林景观结构功能的一致性。如果生态系统中整体功能比部分之和还有大的话,意味着这个生态园林建设需要在整体上在加以考虑,以追求更大整体的完善。 2.5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非常主动长远的发展,还要对眼前的利益进行规划,以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2.6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原则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为核心,建设既能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使人与自然环境能够相互依存。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要通过相应的植物材料进行选择适地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协调好植物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3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 3.1物种多样性建设 建立多样性生境。园林景观要素巾的林地、水体、草地、人工景观等,对生物的多样行具有重婴的意思。它们的存在一方面提供两人生物的生境,另一方面一些人工硬质景观的建设也破坏-厂生物的生境。在牛态建设中要利用仿生学原理,努力模拟恢复生物生境的自然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以人工方法碍以提高。为物种提供适宜的环境,维持物种多样性。 保持物种丰富度、创造适宜大小的面积。维护物种的中富度有利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丰富度与所存在的面积成正丰H炎关系。生念周林建设巾应满足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小生境面积,改变生境的结构、功能等满足物种多样性。 3.2生态园林的规划方法 园林林植物生态设计:地域性,对园林植物的选择要尽量满足地域性行原则,选择乡土树种,艺术性与功能性棚结合生态园林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园林建设,不仅仅要考虑艺术性效果,更多的要注重其功能性,比如同等条件下复合结构的植物配置会更大发挥生态功能。乔灌草>乔草(灌尊)>单一草坪,同等面积的绿地,通过生态设计,选择不同的绿化形式可在增加单位面积的绿量;安全性,利用互惠共生、

浅谈部队园林绿化的建设

浅谈部队园林绿化的建设 摘要:优美的营区绿化可提高官兵的生态环境意识,培育绿色军营生态文化,增强部队凝聚力。文章探讨部队园林绿化的意义及部队园林绿化的设计思路与实现。以确保我军绿化工作始终走在前列。 关键词:部队园林绿化生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在一次讲话中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也是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总后军事环保问题专家吴景峰说过,人是战斗力的核心,而军营环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虽然难以量化,但是绝对不可小视。解决好与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确保官兵喝上清洁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生活和训练环境,对于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至关重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绿色和谐军营为目标,针对部队特点,发扬勤俭自建精神,狠抓绿化造林工作。 1. 部队园林绿化的意义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绿化条例》。《条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和原则,适应国家生态建设与保护事业发展形势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规范了军队绿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优美的营区绿化可提高官兵的生态环境意识,培育绿色军营生态文化,增强部队凝聚力。保护和改善营区和驻地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是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军各级党委机关和部队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和谐的观念,以对党和军队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环保绿化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抓实干,确保我军绿化工作始终走在前列。 2. 部队园林绿化的设计思路与实现 2.1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现高大、浓密、多彩的植物景观,适地适树,乔灌草、常绿树和落叶树合理搭配。 (2)观赏性原则 注重南方植物的应用,适当增加花灌木、宿根花卉等观花植物的比例,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出彩”的效果。

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建设发展

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建设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业迅猛发展,绿化公司日益增多,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园林绿化小区,形式喜人,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正在慢慢步入正轨。但在内陆各中小城市中,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关键词:园林绿化; 生态建设; 城市建设; 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mproving,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landscaping industry rapid development, landscaping company increase, there are many have all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village, form gratifying, especially in coastal areas, urban landscape garden market is slowly on track. but in the interior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urban landscape managemen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attentions must be paid.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urba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创建指标

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 1.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2.建成区绿地率不达标; 3.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达标; 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 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达标; 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 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 3.建成区绿地率 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 ㎡)×100% 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 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 (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5米计算,大于1.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2)孤植树面积计算:孤植树是指孤立种植的树木,既不是行道树,也未栽在绿地内,其绿地面积按每株2.25平方米计算,绿化覆盖面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垂直绿化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垂直绿化面积不计入绿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 (4)水面面积计算 ①公园内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园内用地比例要求(绿化用地比例 ≥65)的水面,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②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绿化带宽度<30米,水面不计入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③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种植植物形成宽度≥30米的滨水公园绿地,水面面积≤滨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2012(住建部)

附件1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 生态园林城市评选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考核、逐级晋升、有升有降的原则。生态园林城市根据考核结果分为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 一、申报 (一)申报条件 1.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3年以上; 2.达到《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Ⅰ级; 3.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包括宣传发动在内的年度实施方案,并已报送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备案,且实施3年以上; 4.近3年内未发生违规损毁、移植、砍伐树木、大规模移植大树、古树进城等破坏园林绿化成果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未发生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较大安全事故,未曾被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 (二)晋级要求 1.获得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命名两年以上,可申报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获得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命名四年以上,可申报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 - 1 -

2.北方采暖地区城市,申报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居住建筑集中供热计量收费比例需达到40%以上;申报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需达到50%以上;申报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需达到60%以上。 (三)申报时间 生态园林城市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申报城市须在申报年的9月30日前将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及遥感测试基础资料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其他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评审年的6月30日。 (四)申报程序 1.申报城市人民政府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申请; 2.城市人民政府申报申请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连同书面初审推荐意见一并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3.直辖市申报申请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五)申报材料及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纸质材料(附电子版光盘,1式2份)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技术报告DVD音像片(1式2份)。 1.纸质材料 按四册装订,第一册内容包括: (1)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 (2)申报城市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申报城市《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Ⅰ级达标自评的综述报告及初审推荐- 2 -

园林绿化资料表格范例.docx

单位工程技术文件目录表 施管表 1 共页 第页单位工程名称哈尔滨市松北区87 路、 281 路绿化工程 序号文件编号类别项目页号附录 1承包单位申报表 2开工 / 复工报审表 3开工报告 4图纸会审记录 5施工组织设计内审表 6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7施工进度计划(调整)报审表 8施工进度计划 9工程设备报审表 10技术交底资料 11施工测量放线报验申请表 12场地平整报验申请表 13种植穴定点放线报审表 14开槽报验申请表 15(种植土)检测报验申请表 16苗木检疫报验申请表 17种植穴报验 18苗木进场报验 19苗木栽植报验 20总工程量清单 21竣工结算资料 22竣工初验报告 23竣工总结 24竣工报验申请 25竣工验收报告 26施工、竣工照片 27施工日志 28竣工图 29 30 31

编号 承包单位申报表(通用) 工程名称:哈尔滨市松北区 87 路、 281 路绿化工程 承包单位: 致监理单位:。 申报内容:现申报我公司哈尔滨市松北区 87 路、 281 路绿化工程的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企业人员资质 。 附件: 施工合同、 企业人员资质 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日期:2007年11月22日 监理审查意见: 监理工程师日期 总监工程师日期 附注:本表适用于没有专业表格,根据合同规定和监理要求又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的申请、报审、请示、申报和报告等。 本表一式三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一份。

加上附件 施工合同、 企业人员资质

工程开工 / 复工报审表 工程名称:哈尔滨市松北区 87 路、 281 路绿化工程 承包单位: 致监理单位:。 我单位承担哈尔滨市松北区 87 路、 281 路绿化工程工程施工,开工准备工作已完成: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已审批。 2、三通一平已完成。 3、劳动力按计划已进场。 4、施工机械已进场。 5、材料已报验。 6、管理人员已全部到位。 7、质保体系已审定。 8、开工前的各种手续已办妥(见附件)。 特此申报开工,请批准。 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日期:2007年11月22日监理审查意见: 监理工程师日期总监理工程师日期 本表一式三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一份。 黑龙江省建设监理协会监制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性标准 1、组织管理: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定并实施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并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 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3、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4、保持城市地域风貌,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 5、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集约,运行高效、稳定。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环境清洁、安全。城市建筑(新建)广泛采用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低能耗环保、节能材料。 6、大气、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城市热岛效应较低。 7、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污染控制水平较高,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功能俱全,居民对本市的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8、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9、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机制健全,社会参与度较高。 10、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规章,严格保护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二、定量标准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模式,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满足景观欣赏等多重目的。因此,提高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规划建设,完善其功能,建造兼具自然和人工特设的优美景观在城市生态园林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的分析,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从而提出相对应的方法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生态学;园林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迅猛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人们对城市的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已经成为城市园林建设亟待完成的事情。生态园林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目标模式,以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指导思想,讲究因地制宜,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完善生态系统,促使生态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 1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景观生态学原理及主要内容 1.1 城市生态园林的内容 以植物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研究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地可能影响各生态系统间的因素,并将多种生态系统理论进行融合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主要内容。生态园林建设的宗旨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维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解决人与自然供求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经济的稳定高效增长,从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建设与发展。生态园林依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原理来构建城市生物群落,生态园林的发展有利于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最大程度的丰富城市物种的多样性。在这个程度上讲,生物多样性能否构建直接影响城市生态园林完善稳定与否。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①通过科学的配置,建立有着合理的结构组成的物种群落,并与城市的整体环境和谐统一的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从而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有着良性生态循环的生态环境。②合理充分地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和吸附作用来调节小气候,从而达到调节生态平衡的效果。③提高绿色植物的观赏性和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保健修养功能带来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绿色生态系统。 生态园林渗透在各个科学和人类的各个领域,具有综合、多属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生态园林的建立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并加以改造,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利用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在以往的园林建设基础上。我们应该重点突出城市生态环境的公园和生态走廊来体现城市绿地的布局及相互制约、主次关系,从而使绿地系统机构得到一种动态稳定的平衡状态。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知识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知识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攀枝花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知明度的内在需要; (五)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有何规定? ①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②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树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③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④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⑤近3年,大城市新建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三、什么是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指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要达到较高水平,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七个方面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并经申报、考核后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四、如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上下同心,认真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按照我市创建工作规划和要求,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把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位,共同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五、哪些城市可以申报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设市城市均可申报。 六、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条件有哪些? (一)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 (二)已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进行等级评价并达到Ⅱ级以上(含Ⅱ级); (三)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 (四)近3年内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 (五)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达到Ⅰ级,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

平顶山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浅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7251443.html, 平顶山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浅议 作者:马占峰方伟迅 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05期 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现状,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形势和基本要求,全面分析平顶山市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优势和差距,围绕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创建,平顶山市的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现了从省级园林城市到国家级园林城市的跨越,一举扭转了平顶山市在河南全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的落后局面,与省内其它兄弟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的起点,需要确立新的目标。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要求,从平顶山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来看,必须登高望远,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迈上更高台阶,走在全省前列。 1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近年来,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开始深入人心。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应当是一种共存关系,一种持续协调发展关系,从而开始以生态学思想来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即走生态园林道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首先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已经是21世纪最重要的议题,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和最有效的工作载体。其次,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的人居环境,造福广大市民;同时,它对于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平顶山市来说,通过近几年创建园林城市的实践证明,开展城市创建活动是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城市环境水平,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平顶山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的兴市战略,把“生态建市”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 2 平顶山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优势和差距

对于提高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方法的探究

对于提高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方法的探究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可是当时人们都埋头于金钱、权益,忽略了他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刻意的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商业性的建设,恶意的破坏绿化环境,对城市的和谐建设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存在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挑战,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建设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就是针对我国多数城市的城市绿化生态建设的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给出了几点方法。 【2】园林绿化生态建设问题方法 所谓的园林绿化就是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在某地域,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就是园林绿化的结晶,就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可是,相对于我国的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方面,绿化环境遭到肆意破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那么怎样科学的、合理的、尊重自然规律的进行城市园林绿化, 这就需要我们来探究了。下面就着我国的绿化生态情况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1.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园林绿化可以有效的改善环境,降低污染。最简单的来说,植物所进行的光和作用,吸收碳氧化合物吐出新鲜的空气,不仅仅如此还能有效吸取空气中的浮尘,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部分植物又散发出来的气味,能有效的杀死细菌;同时园林植物对降低噪音具也有重要作用。理论上讲40m宽的林带可使噪音减少10dB~15dB,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减少噪音8dB~10dB。 其次,园林绿化还有观赏价值。穿梭在城市中,如果我们只看到只有高楼、人烟和车道,没有任何的色彩,这样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城市死气沉沉,这时候增加一些园林绿化工程,就如同城市有了春天一般,显得是格外的干净、清新。园林物能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还能进行艺术性的改造,其景观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样人们就会觉得人们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所以说园林绿化是作为城市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存在着。 最后,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城市大型绿地的建设,包括公园、居民小区和街道,能都有效的吸收居民生活环境所散发出的气体和浮尘;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美化净化环境,还能大大的发展旅游业,促进国内,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城市经济收入;在城市的街道旁边有着园林的映衬效果,不仅隔断噪音,还能在夏日可以乘凉,冬天可以防风,起到了防护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激发他们的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 2.我国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的现状 (1)城市的绿化结构单一,没有其他植物的配合,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这样不仅达不到美化城市效果,反而还消弱了应有的生态效益。 (2)不懂如何搭配,缺乏艺术色彩。在绿化过程中,都是胡乱搭配,草草了事,并不是为了追求那份艺术色彩,园林绿化建设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有的甚至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结果使人们很难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 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 3.建成区绿地率 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100% 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 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 (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5米计算,大于1.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2)孤植树面积计算:孤植树是指孤立种植的树木,既不是行道树,也未栽在绿地内,其绿地面积按每株2.25平方米计算,绿化覆盖面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垂直绿化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垂直绿化面积不计入绿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 (4)水面面积计算 ①公园内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园内用地比例要求(绿化用地比例

生态园林建设

浅谈生态园林的建设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绿化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本文就生态园林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与对策。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o the city greening the aesthetic demand more and more high. this paper in the fun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urban landscape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生态园林在城市中的功能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温度削减噪音的功能。 植物除了一般所共有的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外,还具有杀灭细菌、吸收有毒气体和减少空气中的放射性危害等特殊功能。如:罗汉松、夹竹桃、樟树、槐树等树种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龙柏、樟树、黄杨、合欢等可以吸收氯气;夹竹桃还可吸收氰化氢、氰化锌等有害物质;植物还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

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发表时间:2019-08-02T09:03:36.45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5期作者:何灿灿[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更加重视生存环境的质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灿灿 身份证号码:3307241987****5424 浙江东阳 3221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更加重视生存环境的质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渐对物质和精神产生了新的需求,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也更加重视。只有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才能改善现有城市居住环境。鉴于此,本文对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 重要性进行解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城市生态建设;重要性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构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和认可。在城市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个自净能力超强,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的过程中无法被替代的生态系统,它就是园林绿地。现阶段,园林绿地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同时也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园林绿地管理工作在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也很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才能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1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1.1在城市生态建设期间园林绿化的意义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是不可缺乏的一项环境建设工作。当前,该项工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园林绿化建设步伐落后于破坏环境的步伐,基于此,人们对城市绿化提出越来越高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分析,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造福人类,同时还能够促使社会更好发展。 1.2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生态建设产生的相关影响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一项环境建设工作,它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当前,园林绿化建设并非是为了部分人生活环境的美丽,它的实质性目的是改善城市整体,甚至是整个国家。我国人口众多,它对于绿色植物提出的需求较高。城市园林绿化主要以生态效益为主,它是园林和绿化的结合体,本身是通过在城市中建设相对规模的绿化生态系统来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以及周围环境,减少人们对于环境造成的损坏,实现城市、经济以及环境共同发展。现代化城市园林应用吸取园林的精华,从以往传统的观赏功能转换为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促使城市生活环境和自然景观呈现新的阶段。 1.3绿化园林建设的作用 我国城市居住人口与人均土地资源比例失调,城市高密度发展严重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现阶段,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园林绿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社会各界对于园林绿地却不够重视。绿化园林建设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地建设至关重要,园林绿地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2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现状分析 2.1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 如今,大多数城市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懈怠了城市的绿化问题,政府部门对环境绿化工作宣传不到位,导致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差,居民也没有意识到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践踏草坪、随手采摘花枝、破坏植物等行为随处可见,严重地损坏园林绿化。园林绿化工程并不需要花费众多的人力和财力,但也不能没有园林绿化管理意识。 2.2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存在矛盾 要想达到预期的园林绿化效果,既要加强绿化养护工作,又要重视后期管理工作,做到养护与管理相互协调,但我国大多园林绿化工作只注重前期的绿化,不重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大多数的养护管理者缺乏综合的工作意识,因此,许多绿化工作前期效果很佳,后期则是问题不断,造成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例如,新移植的风景树,后期不注重养护,就会导致树木缺乏营养,枯竭而死,前期的工作也就功亏一篑。 3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措施 3.1研发提升技术 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并不只是种树,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特性,还要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不同植物有不同的技术方法。因此,要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首要目标需要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以新型科学技术推动城市生态研究,加大绿化力度,同时提高植物的生产效率和构建环境的效率。 3.2总统筹与规划 许多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都是分布较散,缺少总的统筹与规划。因此,要明确城市生态建设不是随意而为,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质以及温度等因素进行调节。所以,在建设城市生态时,一定要从更高层面考量,不可随意建设园林绿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需要有长期和短期规划,分步进行,从整个城市的发展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 3.3提高设计方案的艺术性顺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 现代社会追求艺术性的方式主要就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方式的改变,园林绿化设计的一个难点就是创新思维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设计常常效仿古代人的园林建筑,虽然这种形式的园林设计能够给市民带来一种复古、怀旧的感觉,但是这种形式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具备持续发展的特征,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效仿古代人的表现形式,还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的创新,为城市园林绿化增添多种风格,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美学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