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培训资料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培训资料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培训资料

周次课次

李晓霞 《武术基本手型及组合动作》

陕西省西安小学 《武术基本手型及组合动作》 教学设计 2019年06月20日

《武术基本手型及组合动作》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第七章武术。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主张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根据水平二儿童的身心理特点,采取集体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积极向上、敢于进取的精神。通过武术的学习,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达到掌握技能、发展能力、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法。 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的作用和价值,知道中华武术特点需要“精、气、神”的配合。(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拳、掌、勾基本手型动作方法及组合动作,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提高快速反应和自我学习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武德,敢于克服困难、果断顽强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进取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点:“拳、掌、勾”手型正确,组合动作路线清晰。教学难点是动作协调、规范有力度 二、教学准备 在2018年的“名师之路”上,有三节武术课,其中两节同课异构是水平三的《少年拳第一套1-4式》,一节是水平二的《武术基本手型及组合动作》。我将三节课的内容整合出一节课,刚好,我带的是四年级学生,我就选用人

教版水平二武术单元教学,教材是以基本功、基本的动作以及基本的动作组合作为主要内容。我在上课前一周和陕西省体育名师陈拥军老师沟通上课流程,陕西省体育名师陈健老师将我上课的基本内容进行指导。我虚心接纳了两位老师的意见,又反复斟酌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把自己的想法又重新梳理了一番,该删的就删,该优化的优优化。最终确定“拳、掌、勾”手型正确,组合动作路线清晰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动作协调、规范有力度。 三、教学过程 1、准备热身前,我通过“石头剪刀布”小游戏让学生自己选位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给更多孩子选择的机会,勇于表现自己。在小组内谁站在最前面谁就是小组长。 2、搏击操热身,学生跟随老师做,直拳、勾拳、摆拳等动作,为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打下基础; 3、以老游戏“剪刀、石头、布”分解练习弓步、马步以及弓马步变换,以“马兰开花”练习蹬腿冲拳,让学生在游戏中润物无声的学练动作; 4、基本部分:教师分解教授,学生练习; 5、6人一组展示,师生互评; 6、体能训练----马步蹲、弓箭步跳、开合跳、前前后后跳、左左右右跳练习。发展全身体能,通过30秒强化练习20秒调整呼吸,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习武精神。 7、放松练习------八段锦放松; 整堂课围绕一个主题:武术。课的开始和结束都采用武术内容,课的中间有体能,并将技术、体能融入游戏,通过游戏参与,力求达到“三赢”;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思考、总结,再合作、分享、展示、提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一)、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 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 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 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基本动作练习 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一)、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藏族舞蹈组合的教学设计

藏族舞蹈组合的教学设计 李静 教学目标: 1、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少儿舞蹈特点。简单的了解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其名族特点。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平常上课的情况描述少儿舞蹈的特点并能模仿所观看的简单的少儿舞蹈、藏族舞蹈动作。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3、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教学重点:能完整表演藏族舞 教学难点:藏族舞中的颤膝、拉直臂及舞蹈中常要注意的节奏把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那你们知道藏族吗? 师:藏族人民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四省和其他地区。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较高,幅员辽阔,雪峰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奇而壮美。藏族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准备教大家跳藏族舞,你们想学吗? 二、组合学习 (一)示范:先由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支完整的藏族舞,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配上音乐) (二)教藏族舞的基本动作。 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 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武术基本功图片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二)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图6-l-2)。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三)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6-1-3)。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图6-1-4-1)。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6-1-4-2)。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三)推掌 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6-1-6)。 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教法提示:同冲拳。 三、压肩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 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图6-1-8-1~3)。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讲课教案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藏族 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其一是柔(柔韧)。体现在肢体运动中的头、肩、臂、腰之间的自然摆动,优美流畅。舞者用身体的韵律表达思想感情,体现神韵之美。 其二是屈(屈伸)。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不同。下肢的屈与伸是把握节奏的关键,在全脚着地的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懈和摆,依靠膝部和腕部的力量,和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胯部随之轻轻地左右摆动。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动作,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下肢“屈”与“伸”的动作。第三是颤(颤动)。在肢体动律训练中,着重要求在膝部上有连续不断的或是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在藏族舞蹈中,没有了内在的“颤”,就无从找到其中的韵味所在。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舞者要体味气息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分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在。 其舞蹈技巧: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二、从肢体动态特征上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态后,就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了。在学习中,我们常注意在动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强调动作内在的根据,处在一种无目的、机械空白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笔者认为体味古老的藏族民间文化,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青藏高原上去生活,去体验。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意识在我们的思维内扎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藏族的风格内涵。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跳某个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绎某个民族的文化。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上,加强对藏族文化的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了解与该民族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简单教学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简单教学 藏族舞的基本动作1、藏族舞的基本动作1.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1.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1.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1.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1.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1.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藏族舞是什么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3、藏族舞的活动仪式望堆举行"望果节"时,为筹备活动,人们较平日更早地开始忙碌。 妇女们点燃场院的炉灶,开始了煮茶、捣奶……;男人们忙着支撑帐篷、布置铺满兽皮的观礼座席、在场院南边已垒起的高台上插柳枝和青稞麦等。 近中午时分,"望果节"的庆典会场终于布置就绪。 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下,受邀的外乡宾客依次就座于嘉宾席,并接受主人献上的青稞酒,按习俗用中指蘸酒挥弹三次,以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重。 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 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 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 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

藏族舞蹈《马兰谣》

马兰谣(藏族舞) 1、训练目的 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领 a、颤踏:双脚全脚交替踏地,膝盖松弛,重拍向下颤膝。 b、跺踏:(以右为例)右脚全脚踏地,同时左膝微颤。 c、跳踏:(以右为例)1-右腿屈膝上抬同时左脚微跳。 2-4右左交替颤踏3次 d、赶步:(以右为例)在左前丁字位1-右脚屈膝全脚踏地,同时左腿屈膝抬起 2-左脚直膝全脚踏地,同时重心随脚前移。 e、牧童舞姿:(以右为例)右手勒马手于体前,左手空拳叉腰,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 倾头。 f、吹笛子舞姿:(以右为例)双手自然屈指,掌心向内,位于右脸颊旁,模仿手持笛子,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g、遮阳手:双手五指并拢,平搭于额前,模仿遮太阳的动作。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 准备音乐: (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状态 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1) 1-8 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 (2) 1-8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 第一段 (1) 1-4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 5 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6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1)5-6动作 (2) 1 右侧牧童舞姿 2 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 3-4 重复(1)1-2 5-7 体对2点,左手经1点与8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双手遮阳手位,右脚跺踏1次 (3) 1-4 重复(1)1-4动作 5 双手胸前折臂搭肘,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6 左手保持姿态,右臂保持折臂抬至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 点 7-8 重复(3)5-6动作 (4) 1 右侧吹笛子舞姿 2 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 3-4 重复(4)1-2动作 5-7 体对2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3次,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保持姿态拍手1次,右脚跺步1次 (5) 1-4 身体由前俯至上扬,同时双手经旁斜下位托至旁斜上位,双脚跳踏步右左各1次 5-6 胸前折臂搭肘,双脚蹦跳右左各1次,同时倾头,摆胯 7-8 重复(5)5-6动作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视频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视频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目的。教学要求: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一)、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flash] 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二)、基本动作练习 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踢踏类(一)、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可进、退、转体。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双手由外及里“抹”。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双手由里及外“摊”。[4]-8:反复[3]-8动作。体对 三、一方向。 2、颤踏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摆手”。7-8:体对一,原地左右“碎踏”二步。外“横向摆手”。[2]-8:做[1]-8反向动作。[3]-4:做[1]-8动作。5-8:做[2]-8动作。[4]-8:反复[3]-8动作。

藏族舞蹈教案

藏族舞蹈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藏族舞蹈 ——《踢踏步组合》教案 旅游综合部何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 能力目标:为舞蹈创编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情感目标: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 难点: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热身活动:腿部、腰部拉伸练习。 二、复习导入 (一)颤膝练习(4×8拍) (二)踢踏舞基本舞步:(各2×8拍练习) 1、刚达 6、嘀嗒步 2、退踏步 7、七下退踏步 3、抬踏步 8、悠踢步 4、第一基本步 9、连三步 5、第二基本步 (三)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四)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

三、新课教学 (一)教师随音乐做踢踏舞组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连接。 动作顺序: 1、原地跺右脚1×4拍 2、退踏步1×8拍 3、七下退踏步2×8拍 4、基本步2×8拍 5、抬踏步1×8拍 6、退踏步2×8拍 (二)通过刚刚的舞蹈组合,请同学们说一说藏族踢踏舞的基本特点。 1、舞蹈身体前倾,重心偏前; 2、动作轻便灵活,朴实自如; 3、舞蹈时膝部松弛,步伐灵活。 (三)慢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进行模仿、领悟,进行重点突破。 (四)分组合作,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练习,小组长负责,教师巡回指导。 (五)生生对比,师生对比学习 1、生生对比,组内学生之间对比看谁做的更好,对比动作,自己纠正。 2、师生对比,看看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配合完成的? 3、自我对比,面对镜子自己练习,纠正细节动作,把握藏族舞蹈风格特点。(六)班内表演展示 1、全班在老师带动下随音乐完成踢踏舞组合; 2、随音乐小组内编排; 3、分组班内展示,鼓励学生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 三、课后巩固 课后按要求完成课堂所学内容的练习,熟记动作的连接,要求能有感情的表演舞蹈。 四、课堂小结 要想准确的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作要领,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与思考。本节课的只是希望学生通过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的学习初步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为舞蹈创编积累语汇素材。

简单武术基本功教案

武术基本功教案 课的设计: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熏陶。武术基本功练习是为以后学习武术的各种套路奠定基础,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但此节课内容只是学习基本手型、 步型和马步冲 拳,内容显得有些枯燥无谓。因此为了让本节课上的更生动一些, 需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准备部分准备活动: 活动内容:慢跑 形式:集体练习 5 分 钟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要求:学生动作到 位,有力度,充分 活动身体。

2、基本步型1)弓步教授弓步队形:OOOOOOO OO O O 要点:前腿弓,后腿绷,挺腰、 O 莘塌腰;前后腿成一条直线。 O 8 O 基分O 2)马步 钟OOOOOOO OO 弓步:前腿弓,要点:膝不超过脚尖,大腿后腿绷;脚尖内扣 接近水平,挺胸,塌腰。挺胸,塌腰、沉髋; 本 教授马步队形: OOOOOOO 3)虚步OO O O 逍*O 莘 部 要点:两脚前后开立,屈膝8O 半蹲,左脚脚跟离地,脚面分O 绷平,脚尖稍内扣。挺胸,钟O 塌腰,虚实分明。OOOOOOO 4—5 OO次

1、仆步 要点:两脚左右开立,右腿屈膝全蹲,左腿挺直平仆,脚尖里扣,全脚着地。眼向左方平视。挺胸,塌腰,沉髋。 2、歇步 要点: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右膝部贴近左腿外侧,臀部坐于右腿接近脚跟处。 三、游戏:石头、剪刀、布游戏一:手型猜拳。 游戏二:步型猜拳。 游戏三:手型和步型组合猜拳 掌f布、 勾-剪刀、 拳—石头 马步、仆步—布,教授仆步队形:OOOOOOO OO O O O 莘 O O O OOOOOOO 沉虞:挺腰、塌腰 教授歇步队形:OOOOOOO OO O O O 莘 O O O OOOOOOO OO

最新藏族舞蹈教案

藏族舞蹈 ——《踢踏步组合》教案 旅游综合部何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 能力目标:为舞蹈创编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情感目标: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 难点: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热身活动:腿部、腰部拉伸练习。 二、复习导入 (一)颤膝练习(4×8拍) (二)踢踏舞基本舞步:(各2×8拍练习) 1、刚达6、嘀嗒步 2、退踏步7、七下退踏步 3、抬踏步8、悠踢步 4、第一基本步9、连三步 5、第二基本步 (三)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四)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 三、新课教学

(一)教师随音乐做踢踏舞组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连接。 动作顺序: 1、原地跺右脚1×4拍 2、退踏步1×8拍 3、七下退踏步2×8拍 4、基本步2×8拍 5、抬踏步1×8拍 6、退踏步2×8拍 (二)通过刚刚的舞蹈组合,请同学们说一说藏族踢踏舞的基本特点。 1、舞蹈身体前倾,重心偏前; 2、动作轻便灵活,朴实自如; 3、舞蹈时膝部松弛,步伐灵活。 (三)慢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进行模仿、领悟,进行重点突破。 (四)分组合作,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练习,小组长负责,教师巡回指导。 (五)生生对比,师生对比学习 1、生生对比,组内学生之间对比看谁做的更好,对比动作,自己纠正。 2、师生对比,看看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配合完成的? 3、自我对比,面对镜子自己练习,纠正细节动作,把握藏族舞蹈风格特点。(六)班内表演展示 1、全班在老师带动下随音乐完成踢踏舞组合; 2、随音乐小组内编排; 3、分组班内展示,鼓励学生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

小学体育武术基本功教案

小学体育武术基本功教案 精品文档 小学体育武术基本功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了“武术基本功组合”一课。,通过激趣引导、体验探究、释疑验证,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程序,采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学组织方法有效地将感知、思维、实践活动和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努力达成本课主要学习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特点: 1、正确进行武术的教育, 学生在电视里看见的武打动作都是被加工和夸大的,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都形成不正确的武术观念,本课通过基本功的逐步深入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武术素养,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一系列的身体练习,发展综合能力。 2、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创编武术基本功动作组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拓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精神。 3、尊重学生兴趣差异,学习方式多样独特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设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素质能力和兴趣差异,采用自主选择性学习、合作研究 1 / 3 精品文档

性学习、创新拓展性学习等方式,充分体现“人人受益”的体育新课程理念,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三、课的流程: 1、活跃身心阶段:通过古代故事“闻鸡起舞”的情景设置,在中国功夫的伴奏下,学生散点、自主或两人组合模仿电影中的武打动作,导入本课课题。 2、学习技能阶段:通过教师表演、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武术基本功河基本功组合的学习,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习和掌握武术基本功动作组合,发展其能力。 3、拓展能力阶段:通过学生分组创编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的练习,进一步启迪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以致用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成功的欲望。 4、身心恢复阶段: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师生互动翩翩起舞,乐曲、舞姿令人陶醉,达到调节身心之目的。 武术基本功教案 高二年级体育王翔 课的设计: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熏陶。武术基本功练习是为以后学习武术的各种套路奠定基础,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 2 / 3 精品文档 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但此节课内容只是学习基本手型、步型和马步冲拳,内容显得有些枯燥无谓。因此为了让本节课上的更生动一些,需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武术基本功教学教案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教学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教学众所周知,民族民间舞分很多舞种,今天为大家讲的就是民族舞里面的藏族舞蹈,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教学!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跳好藏族舞蹈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即:肢体的训练、舞蹈风格的把握、动作节奏的处理。 总之,学民族民间舞一定要先了解你要学习的舞蹈风格和文化,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让藏族舞蹈更有神韵!

藏族舞蹈的基本知识

藏族舞蹈的基本知识 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对象不同,尤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城镇和农村、农村和牧区、牧区和森林地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形体动作。目前发掘和发现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后藏、昌都、阿里西部地区藏族民间舞和古典舞分布的现状来看,真是多彩多姿,五光十色: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圆圈歌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俗称踢踏舞);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曲的“囊玛”(内庭歌舞);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圈舞);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舞);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声震荡,粗犷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有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俗称“跳神”);以及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等等。从动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讲,既有“圆滑风”,又有“顿挫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因此,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而是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尽管藏舞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但若从它的纵轴和横面关系上综合考察,仍大体上可归结为:“四系”、“四类”和“多品种”、“多风格”。“四系”,即民间、宗教、戏曲、宫廷。“四类”,即民间舞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羌姆、祭祀舞、贡嘎尔鼓舞等;戏曲舞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供云乐舞(嘎尔)等。 然而,在多品种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又可以从个性中看到共性,找出传统藏舞中每个类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同的形态特征,归纳起来综合分析,得以一个比较系统而概括的认识。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基本步伐颤膝

藏族舞蹈基本步伐(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藏族舞蹈的步伐与颤膝的配合,并且在与手臂的配合中解决身体的基本协调性,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中解决基本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步伐动作练习,上肢与步伐的配合。 3、情感、态度、价值感:训练学生学习动作的方法,解决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抬踏颤行径、颤踏、吸颤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重点:抬踏颤行径、颤踏、吸颤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难点:抬踏颤行径、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方法:检查法、示范法、讲解法、模仿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回课 课堂回课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检查和评估。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以及课下的练习情况,老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有利于新课程的教授和学习。也能够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分组检查; 2、师带生配合音乐完成动作 二、新课教授 1、抬踏颤行径 动作过程:脚下原地左右抬踏步颤膝各两次,第一次踏丁字位,

第二次踏正步位,然后抬踏步颤膝向前行径,左右脚交替,动力脚落刖。 动作要求:注意膝部的颤膝。注意手脚的配合。 2、颤踏 动作过程:向左搓步碎踏,右左右左踏踏;向右搓步碎踏,左右 左右踏踏,踏步时第一次正步位踏,第二次丁字位踏。 动作要求:动作中的颤膝。手臂动作的配合,手臂摊开再双盖手。 3、吸颤步 动作一过程:右吸落,左吸落。颤膝配合,手臂上下摆动。吸右腿, 起左臂。 动作二过程:吸踏踏踏,吸踏踏踏。手臂前后配合摆动,吸右腿出 左手向前,头向右配合。反面同理。原地训练或行径训练。 动作要求:动力脚贴着主力腿平起,吸到小腿肚的位置,注意上下 肢动作的配合。 4、第一基本步 动作过程:吸踏踏踏,吸踏踏踏。手臂前后裹身体摆动拉开七位手,吸右腿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然后拉开七位手,头向右配合。反面同理。 原地训练。起动力腿时重心向主力腿倒。 5、第二基本步 动作过程:手臂前后裹,拉开向上升五位手位置,然后落下。脚下吸踏踏踏,靠踏踏踏。想右行径。 6、第三基本步 动作过程:左为主力脚,抬踏抬踏;右为主力脚,抬踏抬踏;左右交

武术必备基本功动作图解分析

武术必备基本功动作图解分析 [动作方法]并步站立。两手成掌,同时从右、向上,经头向左侧平举成立掌,右臂屈时,右掌附于左臂时内侧,上体微向左转,眼 看左掌。 [教材要点]两臂划圆,至左侧时坐腕立掌,摆臂时两肩放松,身体随之微转。 [动作方法]预备势:弓步双分掌,右腿弯曲,左腿蹬直。右腿蹬直,左腿弯曲上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掌变勾向左、向后、直臂划平弧 成反勾置于体后;右臂内旋,由后向下,沿右腿向左腿前上方撩起, 掌心斜向前上方,高与腰平;眼看前方。 [教材要点]双手摆动协调,与头和躯干动作协调一致。 [动作方法]预备势:开步站立,成双摆掌。右手成掌,自左向右、向上,经头向右划弧劈掌,使掌指向上,小指侧向右,与眉同高;左 手变掌收于左腰间;上体右转45度,右手收至腰间,掌心朝上,左 手自腰间向下、向后、向上,经头向右下盖按,屈腕横掌于右肩内侧,手心斜向前下;右手自腰间向左手背上穿出,手心朝上,同时提 左膝,上体左转45度,目视右手。 [教材要点]一劈、二按、三穿、节奏明显、上体随之转动。 [动作方法]预备势:并步站立。左脚向左钱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臂屈时使小臂内旋,掌心向上、屈时置于左上方架掌,同时前冲 右拳,上体向左扭转,目视右拳。 [教材要点]上架时拧臂(内旋)屈肘,上体尽量扭转。 [动作方法]侧对肋木站立,单手扶肋木,外侧腿脚背放至肋木上脚面绷直,压腿时上体后仰,也可两人练习。帮助 者在后托膝向上推,练习者上体同时后仰。 [教材要点]身正、腿直、挺胸、塌腰、后仰。

[动作方法]右腿屈膝全蹲,脚尖外展,开胯、左膝伸直仆平,脚尖内扣、挺膝成仆步;两手分别抓握两脚外侧,臀部向下振压,尽量 贴近地面,然后换成左仆步压腿。 [教材要点]挺胸、立腰、沉胯、侧倒。 预备式:并步站立.左脚向左侧上一步,上体左转90度;左手向 左搂手握拳,拳背朝下。上动不停,右腿前上一步成马步;左拳收至 腰间,右掌向前推击的同时、上体向左拧转90度,目视右掌。 右腿伸直,上体左转45度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下经腹前向右摆,当摆至与左掌同高时,两臂同时向上、经头向左摆至与肩同高 成立掌,右掌贴附于左肘内侧,目视左掌。 左腿屈膝,上体右转成右仆步,左手反勾,右手收至左胸前立掌,眼视右侧;上动不停,上体前俯,右手变勾,向右脚面勾搂停于右脚 外侧,眼视前下;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臂向后摆,成反 臂勾,勾尖朝上,左勾手变掌由后经下向前撩出,掌心斜向上,高 于腰平,目视前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武术基本功动作图解

武术基本功挂图

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要点:挺胸、收腹、直腰、 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 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 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架拳 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向右上方架起,拳眼向下,目视左方 要点: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力达前臂外侧。 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推掌 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 目视前方。 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亮掌

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抖腕亮掌,臂成弧形举于头上,目视左方。要点:抖腕、亮掌与转头要同时完成。 前后绕环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右臂上举。 动作说明:左臂前绕环,右臂后绕环。 要点:臂伸直、肩放松、划立圆,逐渐加速。 压肩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 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 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 要点:挺胸、塌腰,臂、腿要伸直,振幅逐步加大,压 点集中于肩部,增加外力时由小到大。 左右绕环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臂同时从右向左划立圆绕环。 要点:臂伸直、肩放松、划立圆,逐渐加速。 单臂绕环 预备姿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按于左大腿上,右臂上 举。 动作说明:右臂由后向前绕环一周为后绕环。 要点:臂伸直、肩放松、划立圆,逐渐加速。 交叉绕环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两臂上举。 动作说明:两臂分别向前、后绕环。 要点:臂伸直、肩放松、划立圆,逐渐加速。 抡拍

藏族舞蹈《马兰谣》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马兰谣(藏族舞) 1、训练目的 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领 a、颤踏:双脚全脚交替踏地,膝盖松弛,重拍向下颤膝。 b、跺踏:(以右为例)右脚全脚踏地,同时左膝微颤。 c、跳踏:(以右为例)1-右腿屈膝上抬同时左脚微跳。 2-4右左交替颤踏3次 d、赶步:(以右为例)在左前丁字位1-右脚屈膝全脚踏地,同时左腿屈膝抬起 2-左脚直膝全脚踏地,同时重心随脚前移。 e、牧童舞姿:(以右为例)右手勒马手于体前,左手空拳叉腰,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 倾头。 f、吹笛子舞姿:(以右为例)双手自然屈指,掌心向内,位于右脸颊旁,模仿手持笛子,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g、遮阳手:双手五指并拢,平搭于额前,模仿遮太阳的动作。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 准备音乐: (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状态 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1) 1-8 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 (2) 1-8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 第一段 (1) 1-4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 5 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6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1)5-6动作 (2) 1 右侧牧童舞姿 2 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 3-4 重复(1)1-2 5-7 体对2点,左手经1点与8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双手遮阳手位,右脚跺踏1次 (3) 1-4 重复(1)1-4动作 5 双手胸前折臂搭肘,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6 左手保持姿态,右臂保持折臂抬至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 点 7-8 重复(3)5-6动作 (4) 1 右侧吹笛子舞姿 2 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 3-4 重复(4)1-2动作 5-7 体对2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3次,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藏族舞蹈说课稿

藏族舞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藏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健壮,粗犷,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节学习的动作及动作组合,难度比学习过的锅庄要大,是为今后创作舞蹈作品和技能考核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我们幼师班学生,没底子,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2)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学习内容为踢踏步组合,计划课时2课时,在学生学习了颤膝组合、踏步组合和踢踏步组合(一)的基础上,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难点在于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每组的组长以点带面的帮助组员练习好每个动作。 三、说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1)首先让学生集体练习颤膝、踏步、踢踏组合 (2)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在课后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2、新课教授 在本教学环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