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工艺流程论文

SMT工艺流程论文
SMT工艺流程论文

SMT简介:

一.SMT组装工艺流程:

二.基本工艺构成要素:

●丝印(或点胶)--> 贴装--> (固化)--> 回流焊接--> 清洗-->

检测--> 返修

●丝印:其作用是将焊膏或贴片胶漏印到PCB的焊盘上,为元器件

的焊接做准备。所用设备为丝印机(丝网印刷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

●点胶:它是将胶水滴到PCB的的固定位置上,其主要作用是将元

器件固定到PCB板上。所用设备为点胶机,位于SMT 生产线的

最前端或检测设备的后面

●贴装:其作用是将表面组装元器件准确安装到PCB的固定位置上。

所用设备为贴片机,位于SMT生产线中丝印机的后面。

●固化:其作用是将贴片胶融化,从而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

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固化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回流焊接: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

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清洗:其作用是将组装好的PCB板上面的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

物如助焊剂等除去。所用设备为清洗机,位置可以不固定,可以在线,也可不在线。

●检测:其作用是对组装好的PCB板进行焊接质量和装配质量的检

测。所用设备有放大镜、显微镜、在线测试仪(ICT)、飞针测试仪、自动光学检测(AOI)、X-RA Y检测系统、功能测试仪等。位置根据检测的需要,可以配置在生产线合适的地方。

●返修:其作用是对检测出现故障的PCB板进行返工。所用工具为

烙铁、返修工作站等。配置在生产线中任意位置。

三.表面安装工艺流程:

由于SMA有单面安装和双面安装;

元器件有全部表面安装及表面安装与通孔插装的混合安装;焊接方式可以是再流焊、波峰焊、或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通孔插装方式可以是手工插,或机械自动插……;从而演变为多种工艺流程,目前采用的方式有几十种之多,下面仅介绍通常采用的几种形式。

表面安装组件的类型:

类型:

全表面安装(Ⅰ型)

双面混装 (Ⅱ型)

单面混装(Ⅲ型)

2.单面组装工艺:

来料检测 --> 丝印焊膏(点贴片胶)--> 贴片 --> 烘干(固化) --> 回流焊接 --> 清洗 --> 检测 --> 返修

1.全表面安装(Ⅰ型):

全部采用表面安装元器件,安装的印制电路

板是单面或双面板.

3.双面组装工艺:

●A:来料检测--> PC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 贴片-->

烘干(固化)--> A面回流焊接--> 清洗--> 翻板--> PCB的B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 贴片--> 烘干-->回流焊接(最好仅对B面--> 清洗--> 检测-->返修)

●此工艺适用于在PCB两面均贴装有PLCC等较大的SMD时采用。

●B:来料检测--> PC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 贴片-->

烘干(固化)--> A面回流焊接--> 清洗--> 翻板--> PCB的B 面点贴片胶--> 贴片--> 固化--> B面波峰焊--> 清洗--> 检测--> 返修)

●此工艺适用于在PCB的A面回流焊,B面波峰焊。在PCB的B

面组装的SMD中,只有SOT或SOIC(28)引脚以下时,宜采用此工艺。

4.双面混装(Ⅱ型):

表面安装元器件和有引线元器件混合使用,印制电路板是双面板。

●A:来料检测--> PCB的B面点贴片胶--> 贴片--> 固化--> 翻

板--> PCB的A面插件--> 波峰焊--> 清洗--> 检测--> 返修●先贴后插,适用于SMD元件多于分离元件的情况

●B:来料检测--> PCB的A面插件(引脚打弯)--> 翻板--> PCB

的B面点贴片胶--> 贴片--> 固化--> 翻板--> 波峰焊--> 清洗--> 检测--> 返修

●先插后贴,适用于分离元件多于SMD元件的情况

●C:来料检测--> PCB的A面丝印焊膏--> 贴片--> 烘干--> 回

流焊接--> 插件,引脚打弯--> 翻板--> PCB的B面点贴片胶--> 贴片--> 固化--> 翻板--> 波峰焊--> 清洗--> 检测--> 返修

●A面混装,B面贴装。

●D:来料检测--> PCB的B面点贴片胶--> 贴片--> 固化--> 翻

板--> PCB的A面丝印焊膏--> 贴片--> A面回流焊接--> 插件-->B面波峰焊--> 清洗--> 检测--> 返修

●A面混装,B面贴装。先贴两面SMD,回流焊接,后插装,波峰

●E:来料检测--> PCB的B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 贴片-->

烘干(固化)--> 回流焊接--> 翻板--> PCB的A面丝印焊膏--> 贴片--> 烘干--> 回流焊接1(可采用局部焊接)--> 插件--> 波峰焊2(如插装元件少,可使用手工焊接)--> 清洗--> 检测--> 返修

5.单面混装(Ⅲ型):

表面安装元器件和有引线元器件混合使用,与Ⅱ型不同的是印制电路板是单面板。

来料检测--> PC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 贴片--> 烘干(固化)--> 回流焊接--> 清洗--> 插件--> 波峰焊--> 清洗-->检测--> 返修

四.SMT简介:

1.SMT生产线的设计:

SMT生产线主要由点胶机。、焊膏印刷机、SMC/SMD贴片机、再流焊接(或波峰焊接)设备、检测设备等组装和检测设备组成。

SMT生产线的设计和设备选型要结合主要产品生产的实际需要、实际条件、一定的适应性和先进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2.SMT的应用情况

不少单位SMT的应用情况令人遗憾,在花费了大量外汇引进了SMT 设备之后,却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出现诸如设计、工艺过程与SMT

不相适应;生产过程效率低、消耗大;产品质量水平差;SMT设备运行不正常、故障率高,维修和保养工作跟不上,后期投入费用过大,造成设备长期闲置的后果。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还在技术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投资上马SMT设备。另外,随着国外SMT发展趋势,适应新产品和满足IC最新封装形势的SMT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在用的SMT系统都面临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的问题,这不免给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投资风险。

3.SMT是一个系统工程:

SMT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元器件及其封装和编带形式、PCB、材料及辅料、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设备及备件、工装、检测和管理等多种要素,是一项综合性生产技术,只偏重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良好运行。过去有些企业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SMT就是贴片机设备的选择及应用,认为贴装设备用好,SMT就运行好了。实际情况没这么简单,组成SMT的各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

设计环节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思路,它要求技术决策者和设计人员从深层次认识和运用SMT,熟悉设备和工艺,在新产品和新技术上使用并推广SMT。

五:设备的验收:

1.设备验收是SMT建线中关键的内容之一。

2.验收SMT设备涉及许多过程而非常简单确认。虽然目前没

有一套规范的验收办法,现仅以我们的作法进行说明,供参考。

3.首先在设备调研、掌握结构、性能及技术指标,签订设备的

购买合同等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设备验收的内容和方法。在逐项确认设备技术规格书的指标时,掌握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向厂商提出设备验收的要求。对于工厂自己要生产的产品,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电路板,提前与设备厂商进行实际生产验收的准备工作。

4.设备安装、调整以及设备安装场地的环境布置、电、气供给

等环节也不能忽视。应满足设备对环境及能源供给等方面的要求。

如因条件限制难以达到,应提前与设备厂商进行说明,双方确定对策,避免给最终设备验收工作带来麻烦。

5.正式设备验收分两个阶段进行,即我们称为无负载验收

和有负载验收工作。

6.无负载验收,即按设备技术规格书的各项功能,精度指标和

配置进行逐项验收。

有负载验收,首先利用设备厂商的标准程序和标准样板,进行常规验收。第二步利用工厂待生产的电路板进行实际生产验收,得出设备精度、贴着合格率、速率、焊接质量、系统配套状况及产品直通率和合格率水平等。

六.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措施:

SMT生产线环节很多,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围绕设备管理范围,应重点抓好几个关键部位和几个监控点。关键部位是:丝印机、贴片机和回流炉。

丝印焊膏的效果会直接影响贴片及焊接的效果,尤其是对于细间

距元件的影响更为显著。首先要调好焊膏,设置好丝印机的压力、精度、速度、间隙、位移和补偿等各参数,综合效果达到最佳后,稳定工艺设置,投入批量生产。

贴片质量,特别是高速SMT生产线贴片机的质量水平十分关键,出现一点问题,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贴片程序编制要准确合理

元器件贴放位置、顺序、料站排布,路径安排要尽可能准确,合理,好的程序会在提高贴片效率及合格率,降低设备磨损和元件消耗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在进行程序试运行,确认送料器元件的正确性后,进行第一块PCB贴装,并安排专人全数检查,我们称之为一号机确认,要全面检查位置与参数、极性与方向、位置偏移量、贴装元件是否有损伤等项目。检查合格后,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2)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质量反馈

随着生产中元器件不断补充上料和贴片程序的完善调整,会有许多机会有可能造成误差,而产生质量事故,应建立班前检查和交接班制度,并做到每次换料的自检互检,杜绝故障的隐患。同时要加强SMT系统的质量反馈,后道工序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故障机,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七.回流设备的控制:

PCB板回流效果对产品焊接直通率、合格率等指标紧密关系,要针对不同PCB板,不同的元器件和不同密度及要求,并根据焊膏标准曲线和经验数据,确定出各温区参数、速度、通过试验板对元器件来

进行温度曲线测试,修正温度设置,以达到焊接合格率高,稳定可靠的状态。

几个监控点主要是指:贴片之后回流焊接之前以及PCB检查和修理处,设置专人监控点,这样可将许多故障在焊接前纠正,减少修理工作量。另外,在修理检查时,应查清并汇总质量不良的主要内容及原因,迅速反馈到产生故障的设备,立即加以解决。

要达到良好的工作成果,要有良好工作作风和工作基础,员工还应养成按规定填写各种基础管理项目表格及记录的习惯,如设备运行日报表、设备维修记录表、元器件交换检查表、贴片状态管理表、回流/固化温度管理表、设备修理及检查管理表等。通过这些记录和统计,使SMT生产状态不断改进和完善。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埻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前景 9. 关于化学发展的历史分期探讨 10. 现代化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应增加科学史的仹量的必要性 12. 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3.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14. 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 15.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6. 略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17. 略论课埻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8. 略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9. 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20.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 22.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及思考 23. 浅谈数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24.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2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26. 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2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28. 化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29.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30. 计算机辅劣教学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课埻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32. 论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 33. 优化课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4.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埻教学效率 35. 在化学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 36.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探索 37.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38. 从教学理念更新到教学行为探索 39. 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 40. 浅谈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4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环境影响分析 42. 浅谈我国中学教育模式与高考制度的关联性及利弊 43.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学生的早恋调查及分析 45. 中学厌学的家庭、社会原因分析 46. 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生的对策研究 47.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48. 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劢手能力 49.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0. 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研究 51. 浅议大气臭氧层破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2. 浅议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3. 浅谈村、镇建设的规划与耕地保护 54. 浅议化学兴趣(提高)班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55. 乡村化学教材的编排与使用调查研究 56. 启发性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7. 环境保护兴趣组的组织与实践 58. 大气污染物(如粉尘)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1当下的发展水平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生产的效率低下。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存在一个盲区,重点就在于生产的效率较低。 在化学工程的研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首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环境污染的现象依旧没有被制止。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的化学生 产的实验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做不到理想的反应,反应现象达不 到预计的效果。在这一系列的生产实验的过程中,事实上,环境污 染的现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残留物、化学实 验败北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污染。实验过程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十分的严重,经济浪费更是不在话下,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产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第二,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化学污染在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的 比重中占了较大成分。重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所产生的污染现象 尤为严重。在对水资源的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废弃水中的金属含量 严格的超过了安全性能的指标。水资源的污染,也会对地下的土质 产生影响,而土质又会影响农业的产值,这样看来,化学生产所造 成的污染现象是严重的。另外,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废弃水的直 接排放,给自然环境同样造成了污染。第三,化学工程的不连贯性,很容易生产的间断性,从而影响生产的进度,尤其是当它发生了不 合理的间断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整个生产的过程产生影响。由此看来,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生产的不合理的 间断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阻碍着化学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我国化工生产工艺解析 从上文中,对于我国目前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国的化工生产工艺还不是非常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化学的生产工艺需要有哪些改进呢?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哪些最 新的化学生产工艺能够降低化学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学生

SMT 培训教材

SMT培训教材 一,SMT简介 1,什么是SMT? SMT是英文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表面粘贴技术。它是相对于传统的THT(Through-hole technology)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装技术。 3,SMT的特点: A,高密度难B,高可靠C,低成本D,小型化E,生产的自动化 类型 THT through hole technoligy 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urface mount Through-hole

4,SMT 的组成部分: 5,工艺流程: A ,只有表面贴装的单面装配 工序:备料 装贴元件回流焊接 表面组装元件 设计-----结构尺寸,端子形式,耐焊接热等 各种元器件的制造技术 包装-----编带式,棒式,散装式 组装设计-----电设计, 热设计, 元器件布局, 基板图形布线设计等 组装工艺 组装材料-----粘接剂,焊料,焊剂,清洁剂等 清洗技术,检测技术等 组装设备-----涂敷设备,贴装机, 焊接机, 清洗机,测试设备等

B,只有表面贴装的双面装配 工序:备料 回流焊接反面回流焊接 C,采用表面贴装元件和穿孔元件混合的单面或双面装配 装贴元件 反面 装贴元件烘干胶 波峰焊接 D,顶面采用穿孔元件,底面采用表面贴装元件 装贴元件 插元件波峰焊接 通常先做B面 再作A面 印刷锡膏贴装元件再流焊 翻转 贴装元 件 印刷锡膏再流焊 清洗 双面再流焊工艺 A面布有大型IC器件 B面以片式元件为主 充分利用PCB空间,实现安装面积最小化,工艺控制复杂, 要求严格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2篇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2篇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艺选修课分析 1专业课程教学情况调查 为了解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课程调查问卷》,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06、07级两个年级49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开课时间、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深度、教材选择及学习收获等几个方面。 1.1开课时间调查 开课时间的调查主要是为了理顺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在教学内容上的前后衔接关系。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专业选修课应该与对应的专业课衔接上,另一方面,专业选修课与对应的专业课教学时间上不能相隔太长,相隔时间太长,专业选修课不能达到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拓展专业素质的目的。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催化作用原理》、《能量利用过程原理》和《化工专业外语》等四门主要选修课程依次安排在第4~7学期,每学期一门。选修课开课时间调查结果见图1,认为选修课开课时间合适的同学占60.12%,需要提前的占29.55%,只有10.32%的同学认为部分课程需要推后开设。 1.2学时与授课内容调查 学时与授课内容的调查,主要是了解讲课内容能否达到拓展

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同时了解学时配置的合理性。中国的大学教学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一些硬性的改革的设置,比如对总学时的控制,使得专业选修课的学时偏少。通过这个问题的调查,可为学时与教学内容的配置提供合理依据。选修课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的调查结果见图2,认为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合适的同学分别占58.62%和55.10%,需要增加的分别占33.06%和37.17%,认为需要减少学时和授课内容的同学不到10%。总体来说,各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在原有学时及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目前的学科发展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1.3授课深度和教材调查 授课深度和教材的调查,主要是为了掌握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问题。专业选修课由于挂上了“选修”的帽子,容易使人误解为不重要的课程、可有可无的课程。实际上专业选修课作为教学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系统而专门设计的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选修的“必修课”,一旦选定就应该像必修课一样对待。对任课教师来说,由于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积极性,故对讲课的深度不作过高要求,对教材的选取也比较随意。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掌握专业选修课的教材更新需求,选用更加合适的教材。选修课授课深度及教材选用情况调查结果见图3,认为选修课的授课深度及教材选用合适的同学约占54%,授课深度需要加深的占32.65%,需要适当减小授课深度的占13.06%。认为选用教材基本合适及不合适的同学均占23%左右。

化工工艺论文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工艺条件研究毕业论文【摘要】以国产沉香药材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4因素对沉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压力>物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结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沉香精油得率为0.62%。 【关键词】沉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萃取工艺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树脂的木材,系《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是临床上常用的理气药。其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降气、温中、暖肾助阳的功能。主治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1]。沉香含挥发油的量较高,具有浓郁的香气,是沉香挥发性药效的主要成分,其含挥发油的量直接与药材的质量相关。 水蒸气蒸馏法是目前提取沉香挥发性油的常用方法,不仅时间长,而且在提取过程中易造成热不稳定及易氧化成分的破坏与挥发损失,对部分成分有破坏作用[2]。因此,寻求一种能保持药材原有组分而且更快捷的提取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新型物质分离精制技术,具有在接近室温的环境下进行萃取,不会破坏生物活性物质,而且操作方便,能耗低,无污染,分离能力高,无溶剂残留等特点[3]。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4~6],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用于沉香挥发油的提取尚未见报道。本课题主要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精油的影响,探讨最佳的萃取工艺条件,旨在为沉香药材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沉香药材,购于电白观珠镇沉香生产基地,经茂名市中医院陈林副教授鉴定为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树脂的木材。HA120-50-01型 1L-SFE二氧化碳萃取装置,由江苏南通华安有限公司研制。 2 方法 2.1 超临界CO2萃取流程见图1[7]。将沉香药材粉碎筛分,精确称取100 g装填萃取釜中,当系统各部分达到设定温度后,控制CO2流量平均20 L/h,设置温度、压力等参数后开始萃取。达到设置的时间后,减压收集精油(黄色透明油状物,有浓郁香味),计算萃取率。 图1 超临界CO2萃取流程图(略) 2.2 单因素实验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 123 指导教师: 123 完成日期 2015 年 5 月

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研究 Study on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acrylic resin 总计: 17 页 表格: 3 个 插图: 3 幅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研究 Study on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acrylic resin 学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学生姓名:郭理云 学号: 1301314010 指导教师(职称):朝艳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理工学院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研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郭理云 【摘要】影响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预涂感光版(PS版)的性能,而PS版的质量又与所用树脂结构和性能密切相关。此文在合成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ASPAA)单体基础之上,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YFO)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ASPAA/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通过测三元共聚物的酸值,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对产物接枝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h,引发剂浓度为1.5%时,效果较佳。 【关键字】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PS版;合成工艺;酸值。

应用化工技术毕业论文-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的工艺研究以及其供需现状 姓名李程 学号1201130428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1304 指导教师孙娜 完成时间2016-1-2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2) 1关于甲烷 (2) 2烷的获取---深冷分离 (2) 2.1工艺流程原理 (3) 3甲烷燃烧 (4) 3.1燃烧反应的反应焓与光子数量、波长之间的关系 (4) 3.2甲烷燃烧反应机理 (4) 3.3甲烷燃烧火焰的反应温度 (4) 4甲烷催化 (5) 4.1甲烷燃烧反应机理 (5) 4.2硫化物和水蒸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5) 4.3催化剂 (5) 4.4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6) 4.5甲烷燃烧催化剂体系 (7) 5结束语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内容摘要:介绍了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情况、工艺技术、产品应用以及市场供求情况,分析了该产品的价格趋势及竞争能力,对发展我国氯化聚氯乙烯工业提出了建议。介绍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的性质特点、生产及加工方法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氯化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市场前景

前言: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以氯气和聚氯乙烯(PVC)为原料的耗氯产品,具有抗腐蚀、耐老化、难燃、电性能良好等特点。(PVC)硬制品安全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60而℃,而氯化聚氯乙烯硬制品可在接近100℃的温度下长期使用,氯化聚氯乙烯是能在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下长期使用的为数不多的聚合物之一。氯化聚氯乙烯不仅在常温下耐化学腐蚀性能优异,而且在较高温度下仍具有很好的耐酸、耐碱、耐化学药品性,性能优于PVC和其它树脂。另外,氯化聚氯乙烯的机械强度是PVC的1.5倍, pp 和ABS 的2倍,特别是在100℃的温度下,氯化聚氯乙烯仍能保持很高的刚性,可充分满足在化工生产中对设备及管道等的要求。并且,氯化聚氯乙烯不受自来水中余氯影响,不会出现裂痕和崩漏。因此,氯化聚氯乙烯管道非常适用于民用冷热水管系统。氯化聚氯乙烯产品在国外主要采用先进的水相悬浮法生产。并已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取代一些传统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电器和粘合剂等领域,尤其是冷水和热水管线分布系统和配件,以及控制液体化学品的阀体等的生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氯化聚氯乙烯应用体系。氯化聚氯乙烯产品在国外主要采用先进的水相悬浮法生产。并已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取代一些传统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电器和粘合剂等领域,尤其是冷水和热水管线分布系统和配件,以及控制液体化学品的阀体等的生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氯化聚氯乙烯应用体系。目前,我国的氯化聚氯乙烯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部分企业仍采用污染严重的溶剂法生产。由于不能满足国内工业和民用管材的要求,我国每年需从美、日等国大量进口高质量的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用于硬制品生产或直接进口管材、阀门等硬制品。另外,受国际环境公约的约束,四氯化碳溶剂法生产装置将逐渐被淘汰。因此,国内氯化聚氯乙烯工业亟待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加快发展速度,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民用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1-2] 1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 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剂法、水相悬浮法和气固相氯化法。

SMT培训资料(全)

SMT基础知识 一、 SMT简介 二、 SMT工艺介绍 三、 元器件知识 四、 SMT辅助材料 五、 SMT质量标准 六、 安全及防静电常识 第一章SMT简介 SMT的特点 采用表面贴装技术(SMT)是电子产品业的趋势 SMT有关的技术组成 第二章 SMT工艺介绍 SMT工艺名词术语 1、表面贴装组件(SMA)(surface mount assemblys)。 2、回流焊(reflow soldering) 3、波峰焊(wave soldering)

4、细间距 (fine pitch) 5、引脚共面性 (lead coplanarity ) 6、焊膏 ( solder paste ) 7、固化 (curing ) 8、贴片胶 或称红胶(adhesives)(SMA) 9、点胶 ( dispensing ) 10、点胶机 ( dispenser ) 11、贴装( pick and place ) 12、贴片机 ( placement equipment ) 13、高速贴片机 ( high placement equipment ) 14、多功能贴片机 ( multi-function placement equipment ) 15、热风回流焊 ( hot air reflow soldering ) 16、贴片检验 ( placement inspection ) 17、钢网印刷 ( metal stencil printing ) 18、印刷机 ( printer) 19、炉后检验 ( inspection after soldering ) 20、炉前检验 (inspection before soldering ) 21、 返修 ( reworking ) 22、返修工作台 ( rework station ) 表面贴装方法分类 第一类 只采用表面贴装元件的装配 第二类 一面采用表面贴装元件和另一面采用表面贴元件与穿孔元件混合的装配 第三类 顶面采用穿孔元件, 底面采用表面贴装元件的装配 SMT的工艺流程 领PCB、贴片元件? 贴片程式录入、道轨调节、炉温调节 ? 上料 ? 上PCB ? 点胶(印刷)? 贴片? 检查 ? 固化? 检查 ? 包装 ? 保管 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与特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

大连民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微波条件下β-环糊精与间甲酚/赖氨酸的分 子识别研究 学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姓名:协梦 学号: 2011033117 指导教师:慧明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2015年6月日

民族学院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Abstract (3) 前言 (4) 第一章序论 (5) 一、β-环糊精包合物简介 (5) 1.1 环糊精发展进程 (5) 1.2.2 性质 (6) 1.3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 (8) 二、微波合成技术概述 (9) 2.1 微波反应的发现 (9) 2.2 微波加热原理 (10) 2.3 微波加热特点 (10) 2.4 微波加热的应用与研究 (11) 2.5 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前景 (12) 第二章实验部分 (14) 三、实验仪器 (14) 四、实验试剂 (14) 五、合成β-环糊精与间甲酚的包合物 (14) 5.1 反应步骤 (14)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18) 六、合成赖氨酸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 (19) 6.1 反应步骤 (19) 6.2 实验结果分析 (22) 结论 (23) 致 (24)

摘要 环糊精是一种环状的低聚葡萄糖。其结构为部疏水、外部亲水且略呈锥形的空圆筒,则使得环糊精能作为宿主与不同客体化合物形成特殊包合物。其中β-环糊精应用最为广泛。 微波加热是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具有加热速度快、热能利用率高、反应灵敏、产品质量高等特点,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得到的频繁使用。 本文主要研究在同等条件下,用微波加热法与饱和水溶液法反应产生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实质区别。两种方法下,实验合成β-环糊精与L-赖氨酸、间甲酚的包合物,并对包合物通过核磁共振1H谱及紫外光谱进行检测对比分析。证实了发生包合反应的可能性及微波反应有更高的效率。 关键词:β-环糊精;L-赖氨酸;间甲酚;微波加热;包合物

(完整版)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1 前言 (1) 2 选题背景 (2)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2.2 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及研究的主攻方向 (2) 3方案论证 (4) 3.1 方案选择 (4) 3.2 工艺原理 (6) 3.3 设计方案的确定 (8) 4 原油有关性质参数的计算 (8) 4.1 常压蒸馏曲线和实沸点蒸馏曲线的互换 (8) 4.2 恩氏蒸馏数据与平衡汽化温度之间的转换 (10) 4.3 平均沸点的计算 (11) 4.4 比重系数API (13) 4.5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14) 4.6 焦点温度 (14) 5 原油常压塔的工艺计算 (16) 5.1 产品切割方案及有关性质 (16) 5.2 常压塔的物料平衡 (16) 5.3 汽提蒸汽用量 (17)

5.4 塔板板型和塔板数 (17) 5.5 操作压力的确定 (18) 5.6 精馏塔计算草图 (18) 5.7全塔汽液相负荷分布图 (27) 5.8浮阀数及排列方式 (41) 5.9塔板流体力验算 (42) 6 塔的机械设计 (45) 6.1 按设计压力计算塔体和封头厚度 (46) 6.2 自振周期计算 (49) 6.3 地震载荷及弯矩计算见表 (49) 6.4 风弯矩计算 (53) 6.5 各种载荷引起的走向应力 (53) 6.5 筒体和裙座危险截面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54) 6.6 筒体和去做水压试验校核 (55) 6.7 基础环设计 (57) 6.8 基础环厚度 (58) 6.9 地脚螺栓设计 (58) 6.10 常压塔装配图 (60) 7 工艺流程设计 (62) 7.1工艺流程简述 (62) 7.2工艺流程图 (63) 8 总结 (65) 参考文献 (65) 致谢 (66) 附录 (67)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题目(推荐100个)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题目(推荐100个) 人类与化工工艺的关系十分密切,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本文为大家分享100个优秀的“化工工艺毕业论文题目”,以供参考。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题目一: 1、浅谈水性防腐涂料常见缺陷的防治 2、结晶法纯化叶酸的条件优化 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耐硫阳极的制备与性能 4、单壁碳纳米管模板法快捷制备高纯度氮化硼纳米管技术 5、直接接触换热过程中液滴群混沌行为与传热系数耦合关系 6、花岗岩废渣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 7、基于强抗积碳的CO_2重整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8、混合胺溶剂吸收CO_2的内冷流程模拟 9、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 10、椭圆形内伸自紧密封高压快开人孔可行性分析 11、双效气液并流工艺中海水脱硫特性的模拟研究 12、陶瓷膜制备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3、双液滴同时撞击液膜的动力学演变 14、高强混凝土单轴压缩声发射频率特征试验研究

15、基于离子凝胶技术制备微米级氮化硅蜂窝陶瓷 16、铌酸铋锶基铋层状结构复相陶瓷的介电弛豫性能 17、铒镱双掺钇钪铝石榴石纳米粉体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18、放电等离子烧结SiC/BN复相陶瓷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19、晶核剂对高炉渣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的影响 20、热泵除霜技术发展研究 21、以碳酸钙为模板制备空心羟基磷灰石微球及其表征 22、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23、冷却设施循环水系统节水潜力分析 24、玻璃微珠球化炉流场及粉料球化数值模拟研究 25、石墨烯改性LiFePO_4/C正极材料低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26、纳米薄片状氯氧化铋的制备及其热解行为研究 27、低浓度电解液管电极电解加工冷却孔实验研究 28、二段炉及一段炉冷集气管联合烘炉 29、内浮顶甲醇储罐液位计的选型 30、关于氨压机的工艺应用及其布置与配管设计的研究 31、烧结烟气氨法脱硫与氧化脱硝复合技术 32、某反应再生管系柔性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33、稻壳灰改性铝酸盐水泥的试验研究 34、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与分析 35、连接短节法兰开裂的失效分析 36、电解锰粉制备高纯氯化锰除杂工艺研究

SMT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精)

SMT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一、教材内容 1.SMT基本概念和组成 2.SMT车间环境的要求. 3.SMT工艺流程. 印刷技术: 4. 4.1焊锡膏的基础知识. 4.2钢网的相关知识. 4.3刮刀的相关知识. 4.4印刷过程. 4.5印刷机的工艺参数调节与影响 4.6焊锡膏印刷的缺陷,产生原因及对策. 5.贴片技术: 5.1贴片机的分类. 5.2贴片机的基本结构. 5.3贴片机的通用技术参数. 5.4工厂现有的贴装过程控制点. 5.5工厂现有贴装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5.6工厂现有的机器维护保养工作. 6.回流技术: 6.1回流炉的分类. 6.2GS-800热风回流炉的技术参数. 6.3GS-800热风回流炉各加热区温度设定参考表. 6.4GS-800回流炉故障分析与排除对策. 6.5GS-800保养周期与内容. 6.6SMT回流后常见的质量缺陷及解决方法. 6.7SMT炉后的质量控制点 7.静电相关知识。 《SMT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书》

二.目的 为SMT相关人员对SMT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三.适用范围 该指导书适用于SMT车间以及SMT相关的人员。 四.参考文件 3.1IPC-610 3.2E3CR201《SMT过程控制规范》 3.3创新的WMS 五.工具和仪器 六.术语和定义 七.部门职责 八.流程图 九.教材内容 1.SMT基本概念和组成: 1.1SMT基本概念

SMT 是英文: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 的简称,意思是表面贴装技术. 1.2 SMT 的组成 总的来说:SMT 包括表面贴装技术,表面贴装设备,表面贴 装元器件及SMT 管理. 2.SMT 车间环境的要求 2.1SMT 车间的温度:20度---28度,预警值:22度---26度 2.2SMT 车间的湿度:35%---60%,预警值:40%---55% 2.3所有设备,工作区,周转和存放箱都需要是防静电的,车间人员必须着防静电衣帽. 3.SMT 工艺流程: OK NO

SMT培训教材教本

SMT 培 训 教 材 一、目的: 本教材是对SMT 的员工进行生产基本常识及工艺流程教育的较为全面的材料。 二、范围: 本教材适用于SMT 的新入职员工、换岗及加强老员工理论基础等培训。 三、参考文件: 四、定义: 无。 五、职责: SMT 部的管理人员负责教导并考核。 六、内容: (一)、SMT 概述: 1、SMT 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的英文简称。 2、电子技术的发展,也相应地带动了PCB 板组装技术的发展。 20世纪七十年代,主要以导孔技术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插件方式)进行的组装的电子产品。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小型化、高密度化的迅猛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了表面贴装技术(SMT ),并且日益成为支持电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随着九十年代电子产品进一步小型化、高密度化,表面贴装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出现了球形阵列技术及倒装芯片技术,IC 间距也在不断缩小(现在很多IC 间距在0.3MM ),RC 类元件也由原来的1206为主发展到以0603、0402元件为主。 3、SMT 技术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快的发展,并渐渐地取代导孔技术(即插件方式)。 SMT 技术比导孔技术有如下优点(举例讲述): 1) 体积小,密度高,重量轻; 2)优异、可靠的导电性能(短引线或无引线); 3)随着近年来SMD 的发展,SMT 元器件成本比插件元件低; 4)良好的耐机械冲击和耐震动能力; 5)生产自动化程度高。 (二)、电子元件基础: 1. 电阻器(Resistor ):电子在物体内做定向运动会遇到阻力,这种阻力称为电阻。具有 一定电阻数的元器件称为电阻器。习惯简称为电阻。 电阻器分类:从材料来分:有碳质电阻、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绕线电阻。从结构来分: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电位器三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字母Ω表示,为识别和计算方便,也常以千欧(K Ω)、兆欧(M Ω)为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为:1K Ω=1000Ω 1M Ω=1000000Ω 电阻器的标称阻值和误差: 电阻的标称值和误差,一般都标在电阻体上,其标志有三种: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 电容器是一种能贮存电能的元件,两块金属板相对平行地放置而不相接触就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

(表面组装技术)全流程培训教材最全版

SMT 全程教材修订:2008-4-29 (表面组装技术)全流程培训 教材 1 / 87

SMT培训教材 SURFACEMOUNTTECHNOLOGY 余显浓 2008-4 SJ/T10666-1995《表面组装组件的焊点质量评定》 SJ/T10670-1995《表面组装工艺通用技术要求》 IPC-A-610C-2000《电子组装件验收标准》

IPC-50

目录 1.S MT介绍及末来的发展趋势P3-P6 2.S MT的组成P7 3.S MT必备的四大工序P7-11 4.S MT结构P12 5.S MT常用术语p13-18 6.S MT物料常识(分类及封装)P19-29

7.S MT流程P30 8.S MT各工序检验标准及作业方法p31-44 9.7S知识P45-46 10.ESD知识P47-53 11.ISO知识P54-63 12.手工焊接介绍及焊接标准P64-67 13.SMT制程异常及原因对策P68

第一课:SMT介绍及末来发展趋势 1、何为SMT 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 是将SMT专用电子零件(SMD)经由焊接媒介物(例如:锡膏SOLDERPASTE或接着剂ADHESIVE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技术,此技术为美国60年代末,为发展太空科技而研发的高科技技术,后被日本加以改良,广泛运用于产业科技而普及化。 2、为何要使用SMT 举凡电子产品为要求小型化、轻量化以及高功能,不得不缩小零件及电路板的体积,传统零件因有正负接脚,必须将电路板穿孔(THROUHHOLE),才能焊接除体积大、零件组装慢以外,成品不良率亦无法降低,SMD没有正负接脚,不必将电路版穿孔,电路板上的线路设计(LAYOUT)可以更密集,电路板亦可用多层板,更因SMD的体积缩小,同面积的电路板可以着装更多的零件,功能化亦得提升,生产速度现今已可达每一颗零件0.08秒的高速着装。 3、表面贴装在设计和制造方面都有很多优点。

SMT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致新员工书 您有幸进入北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我们也很荣幸获得了与您的合作,欢迎加入这个团队,我们将在共同信任的基础上度过在公司一起工作的岁月。这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奋斗的桥梁与纽带。 北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一个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和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企业,公司需要所有员工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 我们大多数作业员都比较年轻,我们更应该关注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自己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才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形成自己的工作心得、工作经验。有时老员工所讲的不一定全是对的,自己应该不断思考,说不定会做得更好。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学会一个星期作一次总结。好的继续发挥,不好的马上改正。预祝各位通过努力之后都能实现自我之人生价值。 公司给你们一个发展的平台,也希望有了你们的加入,北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前进的征程中会发展得更稳、更快! 谢谢!

SMT基础知识培训骨架 目的: 1、培训作业员之作业意识,作业技能; 2、激励作业员作业技能之自我提高; 3、个人与公司共同发展。 共计时间:15H 一、意识培训(2H): 1. SMT简介(包含SMT之起源,现状,发展); 2. 团队意识、品质意识; 3. 企业文化培训:忠诚、敬业、服从、主动。 二、基础知识培训(4H): 1. 电子元件识别; 2.IPC判定标准; 3.5S、ESD讲座; 4.SMT环境及辅料使用讲座。 三、基本技能培训(4H): 1. 各机器设备(含仪器)之操作技能培训; 2.Feeder 之选取及作业技能培训; 3.烙铁作业手法及注意事项。 四、设备保养培训(3H) 1. 各机器设备之保养及注意事项; 2. Feeder,烙铁之保养及注意事项.。 五、现实社会分析讲座(2H): 1. 社会状况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则(含压力释放); 2.自我能力之不断完善提高及横向纵向之比较分析; 3.个人与公司相辅发展共同进步并预祝各位通过努力之后都能实现自我之人生价值。

SMT培训教材

SMT培训教材 一、SMT的组成: 1.SMT所指的是:表面贴装技术,英文:Swrface Mount Technolyy简称SMT。 2.组成:a. SMD表面贴装元器件 b. 贴装技术 c. 贴装设备 (1)S MD包括以下几点 a.制造技术:是指SMD生产过程中的导电物印刷加热,修整,焊接,成 型等技术。 b.产品设计:SMD设计中对尺寸精度,电极端结构/形状,耐热性的设计 和规定。 c.包装形式:指适合于自动贴装的编带,托盘或其它形式的包装。 (2)贴装技术 a.组装工艺类型:单面/双面,表面贴装,单/双面混合贴装。 b.焊接方式分类: ①波峰焊接:贴片胶、焊剂、焊料及胶涂敷技术。 ②再流焊接:加热方式有:外线、红外线加热风组合、VPS、热板、 激光等。焊膏的涂敷方式有:丝网印刷、分配器等。 c.印刷电路板: ①基板材料:玻璃纤维、陶瓷、金属板 ②电路设计:图形设计,布线间隙设定,SMD焊区设定和布局 (3)贴装设备 a. 顺序式 b. 同时式 c. 在线式普遍用顺序式 二、表面贴装用材料:

1.贴片胶(红胶) ①作用:焊接前使SMD预先定位于基板的指定位置。 ②成份组成:a. 环氧树脂:63% b. 无机填料:30% c. 胶系固化剂:4% d. 无机颜料:3% ③特性要求:a. 固化时间短 b. 印刷性能良好,稳定 c. 有一定的粘接强度,元件贴装后在搬运过程中不会脱落 d. 可在液态贮存不影响其使用性能 e. 对任何材料质的基板均可使用,无副作用 f. 具稳定的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 ④保存使用要求(注意事项): a.储存温度5~10℃(冰箱内) b.有效期:进货后储存一般不平超过3个月(注意:使用前确认是否 过期,过期不用) c.取用时,在空气中存放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为防止胶体中的分离 现象,使用前必须进行搅拌。 d.使用温度一般设在28℃~32℃之间,从冰箱取出时需回温12小时 e.作为贴片胶预防硬化和其它质变要求,在搅拌后应在24小时内用完, 如有多余要放入专用容器内保存,不可与新搅拌的贴片胶混在一起。 (原因:胶都有吸潮性) f.胶的固化温度,2125元件要求300g以上,取温升最慢地方 g.贴装后的基板(电路板)应在48小时之内固化(最后当天过炉) ⑤员工要求:员工在搅拌或刷胶时,最好不使皮肤接触,如不慎接触到,应用清水和肥皂或酒精清洗干净。

SMT培训教材

1.0 SMT 简介 1.1什么是SMT ? SMT 是英文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表面粘贴技术。它是相对于传统的THT (Through-hole technology )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装技术。 1.2 SMT 的特点: A B C D E 1.3 SMT 的组成部分: Surface mount Through-hole 表面组装元件 设计-----结构尺寸,端子形式,耐焊接热等 各种元器件的制造技术 包装-----编带式,棒式,散装式

1.4 工艺流程: A ,只有表面贴装的单面装配: 工序:备料 B ,只有表面贴装的双面装配 装贴组件回流焊接反面 丝印锡膏 C ,采用表面贴装组件和穿孔组件混合的单面或双面装配 反面 反面波峰焊接 D ,顶面采用穿孔组件,底面采用表面贴装组件 工序:滴(印)胶 装贴组件烘干胶反面 插组件波峰焊接 组装工艺 组装设计-----电设计, 热设计, 元器件布局, 基板图形布线设计等 组装材料-----粘接剂,焊料,焊剂,清洁剂等 组装设备-----涂敷设备,贴装机, 焊接机, 清洗机,测试设备等

B 面 再作A 面 印刷锡膏 贴装元件 再流焊 翻转 贴装元件 印刷锡膏 再流焊 清 洗 双面再流焊工艺 A 面布有大型IC 器件 B 面以片式元件为主 充分利用 PCB 空间,实现安装面积最小化,工艺控制复杂,要求严格

波峰焊 清洗 混合安装工艺 多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组装 印刷锡高 贴装元件 再流焊 翻转 点贴片胶 贴装元件 加热固化 翻转 先作A 面: 再作B 面: 插通孔元件后再过波峰焊:

SMT-最详细的培训教材(精华版)

电子机器部 培训教材目录 第一章基础培训教材 第一节常用术语解释(一) (1) 1.组装图 (1) 2.轴向引线元件 (1) 3.单端引线元件 (1) 4.印刷电路板 (1) 5.成品电路板 (1) 6.单面板 (1) 7.双面板 (1) 8.层板 (2) 9.焊盘 (2) 10.元件面 (2) 11.焊接面 (2)

12.元件符号 (2) 13.母板 (2) 14.金属化孔(PTH) (2) 15.连接孔 (2) 16.极性元件 (2) 17.极性标志 (2) 18.导体 (2) 19.绝缘体 (2) 20.半导体 (3) 21.双面直插 (3) 22.套管 (3) 23.阻脚 (3) 24.管脚打弯 (3) 25.预面型 (3)

第一节常用术语解释(二) (4) 1.空焊 (4) 2.假焊 (4) 3.冷焊 (4) 4.桥接 (4) 5.错件 (4) 6.缺件 (4) 7.极性反向 (4) 8.零件倒置 (4) 9.零件偏位 (4) 10.锡垫损伤 (4) 11.污染不洁 (4) 12.爆板 (4) 13.包焊 (4)

14.锡球 (4) 15.异物 (4) 16.污染 (4) 17.跷皮 (4) 18板弯变形 (4) 19.撞角、板伤 (4) 20.爆板 (4) 21.跪脚 (4) 22.浮高 (4) 23.刮伤 (4) 24.PCB板异物 (4) 25.修补不良 (4) 26.实体 (5)

28.程序 (5) 29.检验 (5) 30.合格 (5) 31.不合格 (5) 32.缺陷 (5) 33.质量要求 (5) 34.自检 (5) 35.服务 (5) 第二节电子元件基础知识 (6) (一)阻器和电容器 (6) 1.种类 (6) 2.电阻的单位 (6) 3.功率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