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的干扰因素

WLAN的干扰因素
WLAN的干扰因素

WLAN,想说爱你要注意!

在2002年年底,当我们大谈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通常指IEEE802.11系列,以下简称WLAN)的时候,那是的它,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还只是一个华丽,但基本遥不可及的梦——无线网卡的售价在500元以上,而无线AP和路由器的售价均在千元以上。即便是你有实力且也愿意掏银子,你换回来的,也只是500KB/s左右的传输速度(那是只有802.11b,11Mbps,但实际速度只有500KB/s左右),即使相对10Mbps有线网络,也有较大的差距,和100Mbps有线网络更是无法相比。

但在今天,WLAN和我们几乎是零距离了,IEEE802.11g(速率为54Mbps)的无线路由器搭配一块PCMCIA的无线网卡售价才3××元,即使是双速g(108Mbps)套装,价格也在400多点,而且,它们都向下兼容IEEE802.11b(以下省略“IEEE”)。我们也在此给WLAN 做做推广,建议新装修的用户都考虑架设WLAN,简便,而且可移动性强。如果各位要想了解家庭无线局域网的架设方法,可以参看今年第21和22期电脑报I版的无线家庭专题。但就在WLAN产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时,我们也接到了一些用户的电话,向我们反映WLAN 产品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连接不稳定和断网。在详细了解了他们的使用环境之后,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和周边环境的干扰有密切关系,所以决定做这篇文章提醒大家——WLAN也存在干扰,使用仍需注意。

主要干扰一:家用微波炉

热点对象:单间寝室、一室一厅或单配房

可能大家会比较奇怪,加热/烹制食物的家用微波炉和无线局域网有何关系?这要从微波炉会的工作原理谈起。微波炉工作原理是通过微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动的微波,这种高频微波能够穿透食物,同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产生高频的剧烈振动,从而产生大量热能来加温食物。国际上规定用于加热和干燥的微波频率有4段,分别为:L段,890MHz~940MHz;S段,频率为2.4GHz~2.5GHz;C段,频率为5.725GHz~5.875GHz;K段,频率为2.2GHz~2.225GHz。而家用微波炉的频段为L段和S段,其中又以S段居多。大家可以看看微波炉后面,多半都会发现这样的字样“额定微波频率:2450MHz”。而这一频率,恰好和IEEE802.11b/g的工作频率2.4GHz相同,而家用微波炉的功率则远远大于WLAN产品的功率,即使屏蔽得再好,对WLAN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如果你的WLAN终端(带有无线网卡的电脑)或WLAN基站(指AP或无线路由器)距正在工作的微波炉4米以内(视微波炉功率而定,1500W以上功率的微波炉的影响范围更广),你马上就能强烈感受到它的影响:无线传输速度会大幅下降;如果靠得太近,会出现无线网络无法连接或者信号丢失的现象。

干扰实测:

我们做了一个测试:用一台电脑架设FTP服务器,有线连接11Mbps的802.11b无线AP,然后,给另外一台笔记本电脑装上802.11b无线网卡,通过无线进行FTP下载。在正常情况下,速度可以达到655KB/s。然后,我们将这台笔记本电脑逐渐靠近一台正在工作着的1000W 功率的微波炉(功率设定位“中高火”),观察不同距离上的无线传输速度。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功率并不太大的微波炉对无线网络表现除了较强的杀伤力。当无线终端距它4米以内时,它的影响力开始凸现;而当进入2米范围内,无线网络的信号稳定程度已经开始受到挑战,偶尔会出现断网现象;当距离再靠近时,无线信号基本处于不可用状态了。这也就是很多读者反应的:“家里做饭菜时无线信号就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巧无线基站

布设在了微波炉周围(单间寝室、一室一厅或单配房出现该情况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这一影响将是无法弥补的(终端的位置还可以调整,基站位置就就不是可以随意调整的咯)。所以,在各位架设WLAN基站或者使用无线终端时,请尽量远离家用微波炉(微波炉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不会产生影响)。

主要干扰二:2.4GHz无绳电话

热点对象:高速WLAN网络

现在使用无绳电话的家庭非常多。早期的无绳电话工作频率主要为900MHz,受到干扰的可能性较大,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是2.4GHz的无绳电话,而这一频率又与WLAN的频率相冲突了。

有趣的是,无绳电话的功率远远没有家用微波炉那样大,目前比较典型的2.4GHz无绳电话基座功率为DC 9V/350mA,功率为3W左右,而WLAN产品的普遍功率在0.1W以内——它们之间的差异还不算十分悬殊,这就导致了相互干扰。通常情况是:无绳电话一接听,无线网络信号就变弱,甚至是断网;而接听电话时有杂音,无线网络也很不稳定,或者是速度大大降低。

干扰实测:

来看看我们的试验:测试系统还是802.11b的无线FTP传输。正常情况下传输速度为655KB/s。测试者手持无绳电话坐在无线终端(带有802.11b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前,接听电话,无线传输速度下降为505KB/s,电话听筒内有轻微杂音;将无绳电话靠近无线网

卡到0.5米处,速度下降为380KB/s,无线网络信号时断时续,听筒内杂音变大,通话对方

对方抱怨听不太清说什么;无绳电话与无线网卡0距离时,无线网络频繁断网,平均速度下降为280KB/s,对方完全听不清我们说什么。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以上的测试是在大数据流量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建立了数据稳定连接以后做的测试。尽管我们开始使用无绳电话,但无线网络依旧能够动态调整功率以强化连接,来完成数据传输。如果是在没有大数据量交换的情况下呢:

通讯中(包含无线通讯)有这样一个例子:相距较远的两个人正在通过喊话的方式通讯,这时他们中间来了很多人,也在相互通话。但由于这两者的“联系”已经建立,所以,他们依旧能够勉强分别处对方的声音以继续通话。但条件改变一下:这些人先说话,再让这两个人相互通话,就很难识别对方进行下去了。无线通讯中类似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在大量无线数据交换之前就发生了干扰,要在建立起良好连接是很困难的。所以,当我们只是在通过无线网络上网浏览网页、聊天时,网络数据流量并不大,这时如果无绳电话开始工作了,那么,出现的情况就可能会是我们提到的——断网。通常,这种断网是暂时现象,无线网络往往会在数秒后重新建立连接。但依据我们的实际测试,发现54Mbps的802.11g和108Mbps的双速g对于无绳电话的敏感程度更高,速度降低的幅度较802.11b更大,而且,断网的几率也要高一些。尤其是无绳电话的基座和无线基站在同一房间的情况下,断网的几率更大。

建议大家布设无线基站时,尽量远离无绳电话的基座,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因为无绳电话基座的移动性是较强的。

主要干扰三:WLAN互扰

热点对象:相同和相邻频段WLAN网络

随着WLAN用户逐渐增多,身处新兴居住小区的用户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打开WLAN 终端,会发现好几个无线基站信号(哇!随便拣一个上网吧!^__^)但往往也是在这样的环

境中,用户会有这样的感觉:网络速度不稳定,尤其是在进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时。有读者反映说:它的802.11g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本来长期稳定在2MB/s左右,但最近经常只有650KB/s左右,不知何故。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同频干扰。

我们通常说:某某工作在某某频率下,例如,802.11b和802.11g都工作在2.4GHz下,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大概值,每个对应的WLAN通讯都有一个精确的频率,或者说频段。国内的无线网络产品通常有11或者12个频段,这也是在无线基站中可以设定的(通常无线网卡是自适应与之连接的无线基站的),这里有一个实际频率对照表:(见文末)

目前,大部分WLAN是采用基站式,即无线终端通过无线基站互连或者上Internet。而这些无线基站默认的工作频段多半都是“6”,即2437MHz。如果大家都使用这个频段,则在相互重叠的区域内会出现干扰问题。

干扰实测:

我们的测试分为几种组合:

组合一:

我们以一个纯粹54Mbps的802.11g网络(54Mbps无线基站+54Mbps无线终端)和一个纯粹11Mbps的802.11b网络(11Mbps无线基站+11Mbps无线终端)来进行干扰测试。它们的工作频段都为6。在正常的单独工作情况下,各自的最大FTP传输速度分别为:54Mbps 网络,2125KB/s;11Mbps网络,655KB/s。

当两个无线网络同时进行FTP无线数据传输时,54Mbps的无线网络速度降到了1520KB/s~1860KB/s,而11Mbps无线网络的速度则大幅下降,仅有70KB/s~90KB/s。

组合二:

我们以一个纯粹54Mbps的802.11g网络(54Mbps无线基站+54Mbps无线终端)和一个混和的11Mbps网络(11Mbps无线基站+54Mbps无线终端,实际连接速度还是11Mbps)来进行干扰测试。它们的工作频段都为6。正常且单独工作情况下,各自的最大FTP传输速度分别为:54Mbps网络,2125KB/s;11Mbps网络,671KB/s。

这次,当两个无线网络同时进行FTP无线数据传输时,54Mbps的无线网络速度下降幅度较大,仅能够维持在620KB/s~710KB/s,而11Mbps无线网络的速度虽然下降,但幅度不大,还能保持到450KB/s~501KB/s。

从这两种组合的测试来看:如果不同的无线网络工作在同一频段下,相互干扰是一定存在的。但是,具体是谁受到的干扰更大则难以定论,基站品牌、类型、速率的不同和无线网卡品牌、类型、速率的不同,搭配起来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不过总体来看,纯粹的11Mbps 802.11b 网络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建议大家现在主要考虑802.11g产品),但在使用高速网卡时,情况会有所好转。另外,我们还注意到,现在市面上不少厂商推出的双速g产品(108Mbps),它们受同频段的干扰幅度更大,当连接建立在“108Mbps静态”模式下,受到同频段干扰时,速度会从2.5MB/s左右直线下降到802.11b的水平,维持在700KB/s左右。不过,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一旦同频网络的大数据传输结束,108Mbps网络的传输速度会瞬间恢复,回到2.5MB/s的水平上。

接着,我们将频段进行更改。当我们将两个无线网络的频段分别设定为1和6时(即2414MHz 和2437MHz),它们的数据传输速度都大幅回升,基本能够达到正常速度。可见,分离具体频段是相当重要的。原理上说,分离得越开,效果会越好(例如1和11)。不过,依据我们的测试,在1、6或者6、11这样的组合下效果已经相当好,分离得更开,效果提升已不太明显,且会导致频段资源的浪费和减少。

建议大家使用无线网络时,尝试更改一下频段值以达到最好效果。这在以后无线网络普及

时,会非常重要。

小提示:更改无线网络的频段,不但可以解决WLAN的互扰问题,也可以减轻其他近似频率的信号干扰。

测试工程师总结

以上是802.11b/g WLAN面临的主要干扰,其实,还有一些信号干扰,例如蓝牙设备。它们中的部分也工作在2.4GHz上。不过,由于蓝牙设备定位与短距离数据传输,所以大部分蓝牙设备的功率很小,有的只有1mW,对WLAN的影响并不大,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做做试验。还有,等离子灯泡,也因工作频率相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烧水的设备,也会在一瞬间对WLAN信号产生影响。但这些干扰的程度并不大(或者说使用并不广泛),而且往往作用时间很短,基本谈不上真正的干扰。总体来说, WLAN的总体造价更低,架设更方便,且具有很强的可移动性,用户只要学会“尽量远离干扰源,灵活更改频段”,WLAN使用起来还是非常愉快的。

频段号——频率对照表

频段号频率

1 2412

MHz

2 2417

MHz

3 2422

MHz

4 2427

MHz

5 2432

MHz

6 2437

MHz

7 2442

MHz

8 2447

MHz

9 2452

MHz

10 2457

MHz

11 2462

MHz

12 2484MHz

组合一测试数据表

纯粹54Mbps 802.11g无线网络(54Mbps无线基站+54Mbps无线终端)

纯粹11Mbps 802.11b无线网络(11Mbps无线基站+11Mbps无线终端)

正常、分别工作时2125KB/s 655KB/s

同时工作时1520KB/s~1860KB/s 70KB/s~90KB/s 将54Mbps网络频

段设定为1以后

2108KB/s 649KB/s 组合二测试数据表

纯粹54Mbps 802.11g无线网络(54Mbps无线基站+54Mbps无线终端)

混和11Mbps无线网络

(11Mbps无线基站+54Mbps无线终端)

正常、分别工作时2125KB/s 671KB/s

同时工作时620KB/s~710KB/s 450KB/s~501KB/s 将54Mbps网络频

段设定为1以后

2115KB/s 655KB/s

文:电脑报徐远志

wifi无线信干扰原理

在过去十年里,802.11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快、更强、更具扩展性。但是有一个问题依在困扰着wi-fi:可靠性。 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最让他们沮丧的莫过于用户抱怨wi-fi性能不佳,覆盖范围不稳定,经常掉线。应对一个你无法看到并且经常发生变化的wi-fi 环境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这一问题的元凶就是无线电频率干扰。 几乎所有发射电磁信号的设备都会产生无线电频率干扰。这些设备包括无绳电话、蓝牙设备、微波炉,甚至还有智能电表。大多数公司并没有意识到wi-fi干扰的一个最大干扰源是他们自己的wi-fi网络。 与经授权的无线电频谱不同,wi-fi是一个共享的媒介,其在2.4GHz和 5GHz之间,无需无线电频率授权。 当一部802.11客户端设备听到了其它的信号,无论这一信号是否是wi-fi 信号,它都会递延传输,直到该信号消失。传输中发生了干扰还会导致数据包丢失,迫使wi-fi重新传输。这些重新传输将使得吞吐速度放缓,导致共享同一个接入点(AP)的用户出现大幅延迟。 尽管一些AP已经整合了频谱分析工具,以帮助IT人员看到和识别wi-fi 干扰,但是如果不真正解决干扰问题,那么这些举措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新的802.11n标准使得无线电干扰问题进一步恶化。为了能够向不同方向同时传输多个wi-fi流以取得更快的连接性,802.11n通常在一个AP上使用多个发射设备。 同样,错误也翻了两倍。如果这些信号中只有一个出现了干扰,802.11n 的两个基础技术--空间多路传输或是绑定信道的性能都会出现下降。 解决干扰的常用办法目前有三个解决无线电干扰的常用办法,其中包括降低物理数据传输率,减少受干扰AP的传输功率和调整AP的信道分配。在特定情况下,上述三种方法每一种都很管用,但是这三种方法没有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无线电干扰这一问题。 如今市场上销售的AP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的全向偶极天线。这些天线在所有方向上的发射和接收速率相当。由于在任何情况下这些天线的传输和接收速度相同,因此当出现了干扰,这些设备唯一的选择就是与干扰进行对抗。它们必须要降低物理数据传输速率,直到数据包丢失率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外军通信抗干扰发展趋势

外军通信抗干扰发展趋势 1、跳频通信装备抗跟踪干扰能力日益提高,抗跟踪干扰已由定频通信抗自动瞄准式干扰发展到跳频抗跟踪干扰 外军提高跳频通信抗跟踪干扰能力的技术动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当提高跳速,二是采用变速跳频。外军大部分20世纪80年代的跳频通信装备为中低跳速跳频,较新的跳频通信装备采用了中高跳速跳频,如美国的HF-2000,CHESS,HA VE-QUICKIIA,JTIDS及MILSTAR,瑞典的TRC-350,法国的ALCALTEL111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外军有些跳频通信装备大幅度提高跳速并不是以提高抗跟踪干扰能力为出发点的,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相应的技术体制,由高跳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如:CHESS系统和JTIDS等。另外,提高跳速后,还将给交织和纠错带来方便。当然,提高跳速也会引起其他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变速跳频是抵抗跟踪干扰的有效措施之一,外军现役跳频电台中也有所采用,但还多是半自动变速或有限种跳速随机变速,有些是通过信令实现跳速牵引,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速跳频,这里将其称为准变速跳频,如法国的ERM-9000,TRC-9600,南非的TRC-1600,TRC-600以及瑞典的SFH-41等。 2、跳频通信装备抗阻塞干扰技术逐步成熟 最初提出跳频抗干扰体制,实际上是基于频率分集原理,并以提高跳速为代价实现抗阻塞干扰为出发点的。后来由于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常规跳频体制的跳速难以适应,形成了实际上的慢跳频(无论绝对跳速多高)。因此,抗阻塞干扰能力一直是跳频通信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很多国家都致力于跳频通信抗阻塞干扰技术的研究,有些成果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外军实用化研究成果主要有短波采用自适应选频与跳频相结合的体制,将经过LQA(链路质量分析)选出的最佳或准最佳频率作为跳频频率表生成的基准,如美国的SCl40、英国PATHER-2000、以色列的HF-2000,TRl78、法国的TRC-350H、南非的HF-6000,TRl78A/B,TR390以及瑞典的TRC-350等;超短波采用具有FCS(free channel searce)功能的跳频体制,在一般窄带干扰情况下,使用常规跳频,在遇到宽带阻塞干扰时,自动转到FCS功能,在当前最佳频点上定频工作,一旦宽带干扰消失,又可回到跳频方式上工作,如法国的PR4G、比利时的BAMS等;UHF波段采用了频率自适应与跳频相结合的体制,即在跳频通信过程中自动检测和删除受干扰频率,使系统在无干扰或干扰较弱的频点上跳频,如瑞典的RL-401系列跳频接力机等,但该跳频机在干扰严重时,无更有效的措施,只是自动回到常规跳频状态。 3、扩展频段成为通信抗干扰新的发展趋势 拓宽现有频段、发展多频段,不仅有利于协同通信和全谱作战,还有利于提高跳频通信抗阻塞干扰能力。在拓宽频段方面,外军少数短波电台的频段范围已拓宽到116~50MHz,如美国的M508,RF-500,AN/PRC-132短波电台等;少数超短波电台的频段范围拓宽到30~108 MHz,如比利时的BAMS、荷兰的PRC/VRC-8600、德国的SEMl73/183/193、以色列的CNR-9000、英国的PANTHER-V、法国的PR4G系列电台等,增加了20MHz的带宽。在开发新频段方面,成效显著,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MILSTAR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宽带亚毫米/毫米波,实现宽带高速跳频,跳频带宽达2 GHz。在研制多频段通信抗干扰装备方面更是如火如荼,电台以HF/VHF/UHF三个频段的综合运用为典型特征。如美国的AM-7177A/ARC-182(V),MBITR,MXF-610,MBMMR,SPEAKEASY,英国的SWORDFISH,BOWMAN,南非的MATADOR,TRC-1600,TR600,加拿大的AN/GRC-512(V)等,多频段接力机主要有美国的AMLD4,AMLA3,AN/GRC-226,法国的TFH-150,TFH-701,瑞典的RL401/422,俄罗斯的捷标坦特系列接力机等。 4、提高短波跳频数据速率取得突破进展 自从短波通信出现以来,由于通信体制、器件、信道带宽及天波传输特性等原因,短波

通信网络中的射频干扰成因与对策

通信网络中的射频干扰成因与对策 中心议题: ?讨论射频干扰的各种可能成因 ?认识干扰源类型和测量方法 解决方案: ?对于互调干扰要增加窄带滤波器以衰减外面的信号 ?在接收器天线电缆上安装滤波器将超载信号衰减 ?基站连接的音频部分周围进行良好屏蔽 如今可能造成射频干扰的原因正不断增多,有些显而易见容易跟踪,有些则非常细微,很难识别发现。虽然仔细设计基站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多数情况下对干扰信号只能在源头处进行控制。本文讨论射频干扰的各种可能成因,了解其根源后将有助于工程师对其进行测量跟踪和排除。 射频干扰信号会给无线通信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通信带来许多问题,如电话掉线、连接出现噪声、信道丢失以及接收语音质量很差等,而造成干扰的各种可能原因则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如今最新最先进的复杂电信技术还必须与旧移动通信系统(如专用无线通信或寻呼等)共存于一个复杂环境中,其中多数旧系统在以后若干年里还将一直用下去;与此同时,其它无线RF设备如数字视频广播和无线局域网等又会产生新的可能使通信服务中断的信号。 由于环境限制越来越大,众多新业务竞相挤占有限的蜂窝站点,使得蜂窝信号发射塔上竖满了各种天线。而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电话联系、在互联网上观看多媒体表演和进行商业贸易,甚至不久我们的汽车、冰箱和电烤箱也将使用RF信号互相交流,通信的天空将变得更加拥挤。 引起RF干扰的原因 大多数干扰都是无意造成的,只是其它正常运营活动的副产品。干扰信号只影响接收器,即使它们在物理上接近发射器,发射也不会受其影响。下面列出一些最常见的干扰源,可以让你知道在实际情况下应该从何处着手,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干扰源来自于基站的外部,也即在你直接控制范围之外。 1.发射器配置不正确 另一个服务商也在你的频率上发射信号。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故障或设置不正确造成的,产生冲突的发射器服务商会更急于纠正这个问题,以便恢复其服务。 2.未经许可的发射器 在这种情况下,其它服务商是故意在与你同一个频段上发射,通常是因为他根本

无线WiFi什么原理

无线WiFi什么原理 现在无线WiFi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走到哪,哪里就有WiFi。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无线WiFi的原理,供大家参考阅读! 无线WiFi的原理 无线WiFi俗称无线宽带,全称Wireless Fideliry。无线局域网又常被称作WiFi网络,这一名称来源于全球最大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推广与产品认证组织——WiFi联盟(WiFi Alliance)。作为一种无线联网技术,WiFi早已得到了业界的关注。WiFi终端涉及手机、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数码相机、投影机等众多产品。目前,WiFi网络已应用于家庭、企业以及公众热点区域,其中在家庭中的应用是较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应用方式。由于WiFi网络能够很好地实现家庭范围内的网络覆盖,适合充当家庭中的主导网络,家里的其他具备WiFi功能的设备,如电视机、影碟机、数字音响、数码相框、照相机等,都可以通过WiFi网络这个传输媒介,与后台的媒体服务器、电脑等建立通信连接,实现整个家庭的数字化与无线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与丰富。目前,除了用户自行购置WiFi设备建立无线家庭网络外,运营商也在大力推进家庭

网络覆盖。比如,中国电信的“我的E家”,将WiFi功能加入到家庭网关中,与有线宽带业务绑定。今后WiFi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展,在现有的家庭网、企业网和公众网的基础上向自动控制网络等众多新领域发展。 无线通信的简述 与有线传输相比,无线传输具有许多优点。或许最重要的是,它更灵活。无线信号可以从一个发射器发出到许多接收器而不需要电缆。所有无线信号都是随电磁波通过空气传输的,电磁波是由电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组成的能量波。 在无线通信中频谱包括了9khz到300000Ghz之间的频率。每一种无线服务都与某一个无线频谱区域相关联。无线信号也是源于沿着导体传输的电流。电子信号从发射器到达天线,然后天线将信号作为一系列电磁波发射到空气中。 信号通过空气传播,直到它到达目标位置为止。在目标位置,另一个天线接收信号,一个接收器将它转换回电流。接收和发送信号都需要天线,天线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在信号的传播中由于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响,无线信号会沿着许多不同的路径到达其目的地,形成多径信号。

Wi-Fi上网速度慢的原因和10大提速方法

Wi-Fi上网速度慢的原因和10大提速方法 虽然802.11n可能还会存茬很多年,第1套801.11ac芯片即将来到,不管是企业还是家庭使用.然而,n标准承诺滴300Mbps(兆比特每秒)很少实现,并且它被证明给50/100Mbps宽带连接、1080p视频流、这些大规模备份等带来巨大瓶颈问题.茬企业方面,1些琐碎滴工作(例如远程桌面或实时协作)都受到糟糕滴Wi-Fi连接滴影响. 茬我们滴测试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滴结果:通过802.11n连接,只相隔几米(中间只有1面墙)滴设备速度会下降到只有2-15Mbps,这里就是你会遇到滴问题: 1. 0.5-2 Mbps:对于这个速度,足够你应付所有基本滴聊天和邮件服务,不过加载1些内容丰富滴網站时会比较慢. 2. 4-5 Mbps:足够处理所有網站和基本视频流 3. 20+ Mbps:这是HD流需要滴最低速度.1个典型码率滴720p iTunes电视节目是2-6Mbps,你滴路由器需要补偿给其他连接滴客户端和预缓冲. 4. 50+ Mbps:可以支持1080p电影和空中备份. 如果你很憎恨如此慢滴Wi-Fi速度,但又不想回到以太網,我们为你提供了1些技巧来提高速度. 1.检查你滴路由器滴生态设置 有些路由器茬默认情况下被设置为“省电”模式,其目标:节约几毫瓦电.但是,这种值得称道滴方法会相应地减少带宽.虽然我信任滴Linksys WRT610N路由器并没有设置为这种不必要滴省电模式,不过我其调为省电模式来看这样做对带宽滴影响. 如果比起节省几毫瓦电,你更重视带宽,那么请检查路由器滴设置,找到被称为“发射功率”或者各种Eco模式滴选项,并将它们关闭.此外,检查你滴路由器是否开启了某些“自动”传输设置,你应该将其关闭.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射频干扰成因与对策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射频干扰成因与对策 射频干扰信号会给无线通信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通信带来许多问题,如电话掉线、连接出现噪声、信道丢失以及接收语音质量很差等,而造成干扰的各种可能原因则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如今最新最先进的复杂电信技术还必须与旧移动通信系统(如专用无线通信或寻呼等)共存于一个复杂环境中,其中多数旧系统在以后若干年里还将一直用下去;与此同时,其它无线RF设备如数字视频广播和无线局域网等又会产生新的可能使通信服务中断的信号。由于环境限制越来越大,众多新业务竞相挤占有限的蜂窝站点,使得蜂窝信号发射塔上竖满了各种天线。而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电话联系、在互联网上观看多媒体表演和进行商业贸易,甚至不久我们的汽车、冰箱和电烤箱也将使用RF信号互相交流,通信的天空将变得更加拥挤。 引起RF干扰的原因 大多数干扰都是无意造成的,只是其它正常运营活动的副产品。干扰信号只影响接收器,即使它们在物理上接近发射器,发射也不会受其影响。下面列出一些最常见的干扰源,可以让你知道在实际情况下应该从何处着手,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干扰源来自于基站的外部,也即在你直接控制范围之外。 ◆发射器配置不正确 另一个服务商也在你的频率上发射信号。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故障或设置不正确造成的,产生冲突的发射器服务商会更急于纠正这个问题,以便恢复其服务。 ◆未经许可的发射器 在这种情况下,其它服务商是故意在与你同一个频段上发射,通常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拿到许可。他可能在一个频段上没有发现信号,于是假定没有人在使用

该频段,于是擅自加以利用。发放许可的政府机构通常有助于赶走这类无照经营者。 ◆覆盖区域重叠 你的网络或其它网络的覆盖区域在一个或多个信道上超过规定范围。天线倾斜不正确、发射功率过大或环境变化等都会引起覆盖区域重叠,如某人砍掉了一片树林或推倒一个建筑物,而这些原本可以阻挡另一位置上所发出的信号。 ◆自身信号互调 两个或两个以上信号混在一起后会形成新调制信号,但却不是任何所希望的信号。最常见互调是三次信号,例如两个间隔为1MHz的信号会在原高频信号之上1MHz和低频信号之下1MHz各产生一个新信号,如果原来两个信号分别处于800和801MHz频段,则将在799和802MHz出现三次信号。 ◆与另一发射器信号互调 互调干扰也可能由于一个或多个外部无线信号通过天线馈送同轴电缆,然后进入造成冲突的发射器非线性终端放大器造成,外来信号相互混杂并与发射器自己的信号混在一起,形成一个看上去像是通信频段中的“新”频率互调信号(经常都是不希望的)。 也可能由两个外部信号产生干扰信号,而造成冲突的发射器本身的信号没有参加,外部信号只是正好用到发射器的非线性级而混在了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混在一起的两个信号没有一个有问题,肇事者是发射器。 解决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因为它要求对看上去工作正常的发射器进行改动。需要增加一个窄带滤波器以尽可能衰减外面的信号,再加一个铁氧体绝缘子使RF从发射器传送到天线并衰减馈线上返回的信号。在同时使用多个不同频率的发射塔上,业主经常要求所有发射器都安装这类滤波器和绝缘子。 ◆生锈的围墙/房顶等造成的互调

电子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_介绍

电子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摘要:应用硬件抗干扰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中介绍了几种形式的干扰以及解决方法,如信号如何走线、接地的安全可靠、印制电路板避免干扰的设计、电源使用注意事项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合理的硬件电路设计,可以削弱或 抑制绝大部分干扰。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抗干扰、屏蔽、电磁辐射。 0 引言 干扰是无处不在的,干扰可导致系统工作不正常,输出信息失真,严重可导致系统瘫痪。抗干扰设计是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保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电子工程师从设备的研制阶段就应使用抗干扰技术,抗干扰技术始终贯穿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各个阶段。 1 抗干扰技术应用 1.1 电源使用方面 有些电源在通断的一瞬间会对小功率电子设备造成损害,对附近的电子设备形成干扰。例如,显示器附近有电源设备时,有时开关电源设备的一瞬问会导致显示器闪一下,如果电源功率较大或靠的太近,而显示器屏蔽效果又达不到要求,显示器就会出现波纹,影响使用。 解决方法是:电源设备加装屏蔽层,采取有效的接地措施,电源线也应带屏蔽层,显示器等易受干扰的设备应尽量远离电源。 1.2 信号传输方面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线缆过长、过细,绝缘性能不好,没有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措施,信号传输就会受到干扰,特别是正电平信号受干扰影响较大。解决方法有: (1)信号采用负电平传输。 (2)容易相互干扰的信号分开传输。 (3)高频信号单独采用同轴电缆传输。 (4)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分开传输。 (5) (内部可采用一根信号线附近一根地线的接线形式)。 (6)尽量采用带有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线缆的绝缘性能要好。 (7)正确使用双绞线可起到消除电磁干扰的作用,通常网络线缆都是采用双绞的形式。

关于CBTC系统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技术装备 52 MODERN URBAN TRANSIT 6/2009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0引言 列车控制系统在地铁信号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单向轨道电路到双向无线通信的变革。目前广泛应用于地铁列车控制系统的是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图1)。而无论基于无线局域网还是专用无线网的通信,都存在同频或邻频干扰的问题。为此,如何引入技术手段,提高CBT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其可靠、稳定运行十分重要。 1无线局域网 1.1结构 无线局域网(WLAN)是计算机 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利用电磁波完成数据交互,实现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WLAN的核心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WLAN的工作层有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和物 理层(PHY),其中物理层分为PLCP(物理层收敛过程)子层和PMD(物理机制相关)子层。PLCP子层通过将MAC层信息映射到PMD子层,使MAC层对物理层的依赖减到最低,而PMD子 层则提供了控制无线介质 的方法和手段。WLAN的物理层采用扩频工作方式,包括FHSS(跳频扩频)、DSSS(直接序列扩频)、HR/DSSS(高速直接序列扩频)和OFDM(正交分复用),无线工作频段为ISM:2.4~2.4875GHz以及U-NII:5.725~5.850 GHz(取决于采用的标准)。在IEEE802.11结构内还包含两个管理实体(MAC层管理实体MLME和PHY 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和管理信息库(MIB),从而控制MAC层和PHY层的工作状态。 1.2MAC层干扰问题 无线局域网的MAC层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SMA/CD)协议问题,从理论上讲,MAC层的CSMA/CD协议完全能够满足局域网级的多用户信道竞争问题,但是,对应无线环境而 邱鹏: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事业部,助理工程师,南京 211106 关于CBTC系统无线通信 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邱鹏 李亮 摘 要:研究基于无线传输的CBTC系统车-地通信抗干扰技术,通过 分析无线局域网中的同频干扰,结合重复累积码、感知无线电、一致性测试3项技术,提出1套在CBTC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营两个阶段抑制同频干扰的完整解决方案。 关键词:车地通信;同频干扰;重复累积码;感知无线电;一致性测试 注:LLC即逻辑链路控制;WEP即有线等效保密 图2WLAN 的核心结构 图1CBTC 系统框图 车载部分 车载ATC定位 数据通信部分 无线传输系统 轨旁网络装置 ATS 轨旁ATC系统 LLC WEPMAC PHY DSSS FH IR OFDMMACMgmt MIB LLC MAC 业务接口 MAC管理业务接口MAC子层 MAC管理层 PHY业务接口 PHY管理业务接口PHY管理层 PLCP子层PMD 子层

GSM网络干扰成因、测试及解决方案(优选.)

GSM无线网络干扰成因、测试及解决方案 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由于频率资源的限制,频率复用度必然增加;由于规划或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多小区的情况下多会产生同频、邻频干扰,使通信质量下降,网络服务性能变差。干扰是影响通话质量及掉话率、接通率等网络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由于无线电波传播的特性,决定其在通信过程中必然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网络内部原因,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内部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以及其它因网络某些参数设定不当而造成的干扰。这些干扰的存在给我们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作为网络优化问题的核心问题,解决无线干扰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对产生无线干扰的原因进行分析,介绍干扰日常测试方法,并介绍干扰的解决方法与经验。 l.干扰产生的原因分析 网络干扰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外界频率干扰和设备交调干扰。外界频率干扰又可以分为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由其他信号源发来信号与有用信号的频率相同,并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中频通带的干扰。邻频干扰是指 K十 l、 K—1频道,对工作在 K 频道的基站引起的邻频干扰。邻频干扰的大小取决于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筛选能力以及发信机在相邻频道通带内的边带噪声。外界频率干扰主要由于小区规划不合理,而引起的同频与邻频干扰;交调干扰主要表现为设备本身通信指标下降或故障而引起的干扰。通过对网络运行情况及各种测试结果的分析,产生干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1.1外界频率干扰 外界频率干扰的主要表现为小区规划不合理、天线参数选择以及小区参数调整不当等原因造成,致使用户在同一地点而收到相同或相连的频点且载干比小于 9dB,在通信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背景噪音甚至掉话。在实际网络运行中频率干扰是干扰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且在高密度网络中大量存在。 (l)频率规划或频点设定不正确,造成同频、邻频现象在短距离范围内存在,从而造成干扰。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地区边界和省际边界的地方,在网络扩容工程结束初期该现象也出现。 (2)频率复用不当或频率复用的两小区之间的距离不够,造成同频干扰。 (3) MS—TXPRW—MAX—CCH、 BS—TXPWR—CCH、 BS—TXPWR—MAX、 BS—TXPWR—MIN等小区功率参数设置不合理。如 MS— TXPWR— MAX— CCH参数设置过高,则在基站附近的移动台会对本小区造成较大的邻信道干扰,影响小区中其它移动台的接通和通话质量;过小则在小区边缘的手机将很难占上信道,且受外界干扰更大。 BS—TX-PWR—MAX—CCH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线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中,经常会受到通信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因此,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1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现状 无线通信受到的干扰主要包括码间、共道和多址三种常见的类型。无线通信会受到干扰是有其本身的特性所导致的,在无线信号的使用中会受到调制、频率以及带宽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的,一部分是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这些因素共同对无线信号的传输造成一定的影响,继而对无线通信形成干扰。因此,我们就需要对无线通信技术抗干扰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在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类:(1)频域处理抗干扰技术。该类技术又可以分为直接序列扩频抗干扰技术和跳频抗干扰技术。(2)空间处理抗干扰技术。主要包括自适应天线技术和分集技术。(3)时域处理抗干扰技术。主要包括跳时技术和通信猝发技术。此外,目前多维联合抗干扰、认知抗干扰等新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分析 2.1频域处理抗干扰技术 2.1.1直接序列扩频抗干扰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抗干扰技术目前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是通过调整信号频率并解码、保存信号,将单位频带的功率降低来隐藏通信信号,从而使信号受到的外界干扰减少。该技术抗多径干扰、抗截获的能力较强,但是其处理增益会受到码片速率和信源的比特率限制,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能会遇到频道数少、带宽大等问题。 2.1.2跳频抗干扰技术

无线wiFI干扰

在2002年年底,当我们大谈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通常指IEEE802. 11系列,以下简称WLAN)的时候,那是的它,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还只是一个华丽,但基本遥不可及的梦——无线网卡的售价在500 元以上,而无线AP 和路由器的售价均在千元以上。即便是你有实力且也愿意掏银子,你换回来的,也只是500KB/s 左右的传输速度(那是只有802.11b,11Mbps,但实际速度只有500KB/s 左右),即使相对10Mbps 有线网络,也有较大的差距,和1 00Mbps有线网络更是无法相比。 但在今天,WLAN和我们几乎是零距离了,IEEE802.11g(速率为54Mbps)的无线路由器搭配一块PCMCIA 的无线网卡售价才3××元,即使是双速g(1 08Mbps)套装,价格也在400 多点,而且,它们都向下兼容IEEE802.11b(以下省略“IEEE”)。我们也在此给WLAN做做推广,建议新装修的用户都考虑架设WLAN,简便,而且可移动性强。如果各位要想了解家庭无线局域网的架设方法,可以参看今年第21 和22 期电脑报I版的无线家庭专题。但就在WLAN 产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时,我们也接到了一些用户的电话,向我们反映WLAN 产品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连接不稳定和断网。在详细了解了他们的使用环境之后,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和周边环境的干扰有密切关系,所以决定做这篇文章提醒大家——WLAN也存在干扰,使用仍需注意。 主要干扰一:家用微波炉 热点对象:单间寝室、一室一厅或单配房 可能大家会比较奇怪,加热/烹制食物的家用微波炉和无线局域网有何关系?这要从微波炉会的工作原理谈起。微波炉工作原理是通过微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动的微波,这种高频微波能够穿透食物,同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产生高频的剧烈振动,从而产生大量热能来加温食物。国际上规定用于加热和干燥的微波频率有4段,分别为:L 段,890MHz~940MHz;S 段,频率为2.4GHz~2.5 GHz;C 段,频率为5.725GHz~5.875GHz;K 段,频率为2.2GHz~2. 225GHz。而家用微波炉的频段为L 段和S 段,其中又以S 段居多。大家可以看看微波炉后面,多半都会发现这样的字样“额定微波频率:2450MHz” 。而这一频率,恰好和IEEE802.11b/g 的工作频率2.4GHz相同,而家用微波炉的功率则远远大于WLAN 产品的功率,即使屏蔽得再好,对WLAN 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如果你的WLAN 终端(带有无线网卡的电脑)或WLAN 基站(指AP或无线路由器)距正在工作的微波炉4米以内(视微波炉功率而定,1500W 以上功率的微波炉的影响范围更广),你马上就能强烈感受到它的影响:无线传输速度会大幅下降;如果靠得太近,会出现无线网络无法连接或者信号丢失的现象。 干扰实测: 我们做了一个测试:用一台电脑架设FTP 服务器,有线连接11Mbps 的802. 11b 无线AP,然后,给另外一台笔记本电脑装上802.11b 无线网卡,通过无线进行FTP 下载。在正常情况下,速度可以达到655KB/s。然后,我们将

wifi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wifi信号放大器(增强器、扩展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因为从事WIFI领域的原因,经常有朋友问我,wifi信号放大器(增强器、扩展器)真的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wifi信号放大器,又叫做无线信号增强器、扩展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放大无线wifi信号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wifi信号放大器,或者说是无线信号扩展器,它放大无线信号的原理,实际上和两个无线路由器之间的无线桥接类似。wifi信号放大器会通过无线的方式,和原来无线路由器建立连接,wifi信号放大器自身再提供一个无线信号,从而实现扩大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目的。 wifi信号放大器在设置上,比两个无线路由器设置无线桥接更加的简单、方便。如果你家里面积比较大,一台无线路由器的信号不能够覆盖所有的区域;那么你可以考虑买一个无线信号放大器回去,用它来放大原来路由器的信号,就可以让无线信号覆盖你家里所有区域了。 WIFI信号放大器模块TMA3008A 7628KN WIFI模块 注意问题: 1、wifi信号放大器的安装位置非常的重要,安装的位置离原来的路由器太远,会导致wifi 信号放大器无法放大原来路由器信号,或者是放大原路由器信号后,网络不稳定。 如果wifi信号放大器安装的位置,离原来路由器非常近,又无法起到放大wifi信号的目的。我们的建议是,把wifi信号放大器,安装在原路由器和原来信号差区域的中间位置,这样对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和网络稳定性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2、还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白,用wifi信号放大器放大原来wifi信号后,无线网络的稳定性、传输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果你的网络的性能有非常搞的要求,那么建议使用电力猫、二级路由器(WIFI路由模块)、无线AP(WIFI AP模块)的方式,来增强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

通信抗干扰技术

工控系统的通信抗干扰技术 0 引言 一个工控系统常常由几台、几十台甚至更多的工业控制机组成各种形式的分布式测控系统。直接控制级(DDC)可以独立完成本地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主站负责系统的管理。所有的机器连接成网络互通信息,就可以完成以整体目标为宗旨的相互协调配合,达到更高的控制水平和管理层次。系统的通信因此就成为所有的机器协调一致的关键环节。对于工控系统的设计者来说,面对工业现场严重的干扰,提高通信网络的抗干扰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 1 给RS232C通信接口加装光隔电流环的抗干扰措施 RS232C是微机之间最常用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接口,但RS232C的抗干扰能力很差。这是由于RS232C采用单端信号传输,而它的连接电缆把它所连接的两台机器的地又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当两个地线之间的地电位不一致时,就有共模干扰电压产生。于是就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甚至烧毁接口器件。如果给RS232C加装一个光隔电流环,就可以隔断两个地之间的联系,从而极大地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图1是RS232C加光隔电流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U1是工控机1的RS232C发送接口芯片1488,U2是工控机2的RS232C接收接口芯片1489。它们之间的通信信道已经由T1、T2组成的光隔电流环驱动。当工控机1发送“0”时,U1输出约+11 V,它使光隔管T1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得T1的光电三极管导通,其发射极输出电流i。电流i通过通信线路,驱动光隔管T2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得T2的光电三极管导通,其发射极输出电压约+11 V,接收芯片U2转换该电压成为TTL电平“0”。当工控机1发送“1”时,T1、T2截止,通信线路没有电流,T2的发射极输出-12 V,U2转换它成为TTL电平“1”。图中的C1、D2,C2、D3起加速作用。本电路经实际使用,可以构成几公里的通信。需要注意的是,光隔电流环的电源一定要选用与工控机电源隔离的电源。接地点D1、D2、D3各自独立于各自的体系,不能混接!由于工控机和外电路完全隔离,因此显著地提高了工控机的抗干扰水平。 图1 RS232C光隔电流环电路原理图 对RS232C进行光隔电流环改造,隔断了工控机与外界的电的联系,显著地提高了工控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这种改造只是在插口上进行,不涉及到工控

GSM无线网络干扰原因及解决方法

GSM无线网络干扰原因及解决方法 钱彬 (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215011)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GSM网络无线网络各种干扰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测试方法,并通过不同的手段消除干扰. 关键词:无线网络,干扰,测试,调整 总体而言,GSM无线网络的干扰来自自身规模扩大的原因占很大比例,由于频率资源的限制,频率复用度的逐步增加导致先前的规划或合适的地理位置变的不在适合,产生同频、邻频干扰,使通信质量下降,网络服务性能变差。此外,来自于无线收发信系统中的硬件故障原因也会导致某些干扰的产生。不管源于什么因素,在GSM网络中,干扰是影响通话质量及掉话率、接通率等网络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是运营商重点关注的网络性能。作为网络优化问题的核心问题,解决无线干扰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对产生无线干扰的原因进行分析,介绍干扰日常测试方法,并介绍干扰的解决方法与经验。 1概述 1.1 干扰产生的原因 总体来看,干扰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频率资源的限制引起频率复用度的增加 ?规划不可避免产生同、邻频干扰 ?地理位置、无线环境产生同、邻频干扰 ?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 ?硬件故障引起的干扰 1.2干扰的影响 众多干扰的存在给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不良影响,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影响: ?话音质量的恶化

?掉话的增加 ?影响切换 ?降低呼叫成功率 ?…… 2 无线网络干扰产生原因具体分析 2.1外界频率干扰 外界频率干扰的主要表现为小区规划不合理、天线参数选择以及小区参数调整不当等原因造成,致使用户在同一地点而收到同频载干比小于 9dB,实际我们在干扰测试中发现当本身信号强度比较低,一般在-85dBm以下时,同频载干比在15 dB左右都会在通信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背景噪音甚至掉话。还有邻频载干比如果在-9 dB以下也会产生干扰,不过由于邻频导致的干扰比同频的影响要小很多。在实际网络运行中频率干扰是干扰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且在高密度网络中大量存在。下面是最常见的几种原因 ●频率规划或频点设定不正确,造成同频、邻频现象在短距离范围内存在,从而造成 干扰。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地区边界和省际边界的地方,在网络扩容工程结束初期 该现象也出现。 ●频率复用不当或频率复用的两小区之间的距离不够,造成同频干扰。 ●MS— TXPRW—MAX— CCH、 BS— TXPWR— CCH、 BS— TXPWR— MAX、 BS— TXPWR— MIN等小区功率参数设置不合理。如 MS— TXPWR— MAX— CCH参数设置过高,则在 基站附近的移动台会对本小区造成较大的邻信道干扰,影响小区中其它移动台的接 通和通话质量;过小则在小区边缘的手机将很难占上信道,且受外界干扰更大。 BS— TX-PWR— MAX— CCH参数设置过大则会与相邻小区产生覆盖交叠,造成信道干扰, 手机占用信道困难,通话质量差,过小又会产生盲区。 ●同心圆内小区参数设置不当,而使得内小区的频点覆盖过大,而与邻小区产生的同 频或邻频干扰。 ●基站天线高度及俯仰角设计不合理,导致覆盖范围的不合理,使小区的覆盖范围超 出设计覆盖范围,从而与邻小区产生同频干扰、邻信道干扰 2.2设备交调干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

109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概述 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高效的定位、导航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我国的很多城市中。然而,由于我国领土面积广阔,不同省市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卫星导航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电磁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影响。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强对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确保该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下去,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定位导航服务。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受到的干扰类型 目前来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受到的干扰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欺骗型的干扰方式,即通过对非正式基站进行操作,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送一系列错误的信号,从而导致导航终端的定位信息发生错误。(2)压制型的干扰方式,即通过操作干扰能力较强的干扰机,发出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信号来对导航终端进行干扰,从而导致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对正确信号进行科学的处理,进而对接收设备的功能受到极大的破坏。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类型 当前国内外已存在的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几种[1]:(1)空域滤波抗干扰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大量阵元进行排列,从而将正确信号与错误信号有效进行分隔,进而将干扰程度降到最低。(2)时域滤波抗干扰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对分贝较大的干扰信号产生较强的削弱效果,该技术能够对单频、窄带等类型的干扰信号产生很好的抑制效果,但与此同时,该技术也会对原本的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信号的接收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3)空时自适应滤波抗干扰技术。该技术的原理就是在二维空间内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和处理,很好地弥补了空域滤波抗干扰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当前应用状况 2.1 滤波技术的应用情况 滤波技术分为以阵列天线为基础的空域滤波抗干扰技术及空时二维滤波抗干扰技术,以及以单天线为基础的频域滤波抗干扰技术和时域滤波抗干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滤波技术当前所存在的优缺点如下: (1)空域滤波技术的应用。该技术通过处理器与天线阵之间的连接,来实现降低干扰信号的功能,然而该技术存在的缺陷为其自身 移项机的精准度有限,因此会对最终所测得的相位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该技术所能处理的干扰信号数量有限,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其自身的性能损耗相对来说比较明显。(2)空时二维滤波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相对于空域滤波技术来说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即在各阵源内加设一定量的延迟抽头。这样一来,能够使整个天线阵的自由度得到明显的增强,进而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3)频域滤波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是利用傅立叶变换来对信号进行处理,相较于其他抗干扰技术来说,此类技术的处理过程更加简便,所能提供的零态深度及处理范围也更加广泛。然而频域滤波技术对带宽不同的干扰信号来说,其抑制效果往往也不同,对于窄带的抑制能力明显要强于对宽带的抑制。(4)时域滤波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是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从而完成对三十分贝以上窄带干扰信号的抑制。该技术往往可以同时对大量的窄带信号进行处理,但是在对宽带信号的处理方面明显不具有优势。 2.2 波束形成技术的应用情况 波束形成技术是通过对阵列天线进行利用,以提高正确信号在传播过程能够受到增益的效果,进而对其他干扰信号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相较于滤波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波束形成技术具有更强大的性能,能够明显降低滤波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误差,从而做到更加精准地导航。除此之外,波束形技术还能减小设备自身的受损程度,确保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具有更加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3.1 波束形成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干扰信号及卫星信号混合而成的信号在经过微波电路中以后,会共同经过一系列的数字变换,最后通过波束形成技术使得干扰信号被分离出来。与此同时,系统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能够获取相应的控制权值,进而对多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组合,确保正确的卫星信号能够得到明显的加强,并同时在干扰信号的方向产生较大的抑制效果。最后,系统通过对混合信号再次进行变换,从而输出相应的中频信号。波束形成抗干扰技术能够同时对大量的卫星信号进行控制,在其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相关的动态放大器进行设计,并选择能够对增益进行自动控制的技术,从而确保微波射频通路能够持续呈现饱和的状态,进而能够对信干噪比进行优化[2]。 3.2 滤波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滤波抗干扰技术需要通过频域窄带及空时自适应宽带干扰抑制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其中频域窄带干扰技术能够对变化较快的干 收稿日期:2019-07-06 作者简介:张高巍(1978—),男,宁夏隆德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卫星导航定位和惯性导航定位系统的测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 张高巍 (中国人民解放军92785部队,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概述,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当前应用状况,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中图分类号:TN96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9)08-0109-02 应用研究 DOI:10.19695/https://www.360docs.net/doc/fc4488441.html,12-1369.2019.08.59

通信干扰

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综述 班级: 0108** 学号: 0108**** 姓名: ******

目录 一、通信干扰 (2) 1.1 通信干扰的特点 (2) 1.2 通信干扰的分类 (3) 1.3 信干扰的一般过程和影响因素 (5) 二、通信抗干扰 (6) 2.1概述 (6) 2.2通信抗干扰原理 (7) 2.3抗干扰技术 (8) 三、直接序列扩频 (8) 3.1 DS扩频技术基本原理 (8) 3.2 DS抗干扰性能分析 (10) 四、小结 (12)

一、通信干扰概述 1.1 通信干扰的特点 对无线电通信过程的干扰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诞生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如天线干扰和工业干扰等,但是人为有意的无线电干扰却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成功应用于战争研究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1.对抗性 通信干扰是为了破坏或扰乱敌方的无线电通信。其信号发射目的不在于传送某种信息,而在于用干扰中携带的信息去压制和破坏敌方的通信。 2.进攻性 无线电通信是有源的、积极地、主动地,他千方百计的“杀入”到敌方通信系统内部,所以干扰是有进攻性的。 3.先进性 通信干扰每时每刻都以敌方为对象,因此它必须跟踪敌方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且设法超过敌方,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克敌制胜的通信干扰设备。 4.灵活性和预见性 作为对抗性武器,通信干扰系统逆序具备敌变我变的能力,现代战场瞬息万变,为了立于不败之地,通信干扰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必须注重功能的灵活性和发展的预见性。 5.技战综合性 通信干扰系统有如其他武器一样,其作用不仅取决于技术性能的优良,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战术使用方法。 6.综合对抗性 无线电通信系统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已从过去单独的、分散的、局部的发展成为联合的、一体的、全局的通信指挥系统。 7.工作频带宽 无线电通信干扰设备随着现代军事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需要覆盖的频率范围

最新WiFi技术的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WiFi技术的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 IEEE802.11a和IEEE802.11b。该技术由于有着自身的优点,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什么是WiFi? 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又称802.11b标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传输速度较高,可以达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离也很长,同时也与已有的各种802.11 DSSS设备兼容。 IEEE 802.11b无线网络规范是IEEE 802.11网络规范的变种,最高带宽为11Mbp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带宽的自动调整,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通讯距离为76米到122米,方便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组网的成本更低。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

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 IEEE802.11a和IEEE802.11b。该技术由于有着自身的优点,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 其一,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50英尺左右,约合15米,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据悉,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换机。该款产品能够把WiFi无线网络300英尺接近100米的通信距离扩大到4英里约6.5公里。 其二,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其三,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无线LAN的笔记本电脑或PDA 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也就是说,厂商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根据无线网卡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IEEE802.11b最高为11Mbps,部分厂商在设备配套的情况下可以达到22Mbps,IEEE802.11a为54Mbps、IEEE802.11g也是54Mbps。 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无线访问节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 或者是路由,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 而wireless b/g表示网卡的型号,按照其速度与技术的新旧可分为802.11a、802.11b、802.11g。 讲起无线网,大家都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无线是否简单地两台计算机互联?否!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无线概念,新一代的无线网络,将以无须布线和使用相对自由,建立起人们对无线局域网的全新感受。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发展,很少见到哪种IT技术或是产品能够像它那样有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不受任何约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不再是梦想,其中,WiFi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WiFi代表了“无线保真”,指具有完全兼容性的802.11标准IEEE802.11b子集,它使用开放的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也可根据信号强弱把传输率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 带宽。无需直线传播,传输范围为室外最大300米,室内有障碍的情况下最大100米,是现在使用的最多的传输协议。它与有线网络相较之下,有许多优点: ●无须布线 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目前它已经从传统的医疗保健、库存控制和管理服务等特殊行业向更多行业拓展开去,甚至开始进入家庭以及教育机构等领域。 ●健康安全 IEEE802.11规定的发射功率不可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约60-70毫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手机的发射功率约200毫瓦至1瓦间,手持式对讲机高达5瓦,而且无线网络使用方式并非像手机直接接触人体,应该是绝对安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