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解决方案

现场改善解决方案
现场改善解决方案

现场改善解决方案

篇一: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中心生产现场改善报告

尊敬的胡董事长、涂总:你们好!

本人很高兴加入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时感谢胡董及涂总的信认,本人将尽心尽职把公司的品质、效率搞上去,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高的利润,同时也希望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是我对公司现状分析及改善方案。

现状分析

1、生产方面:

1》没有生产流程图,标准工时,作业指导书,产能评估报告,按此人员的排布是否最合适?

2》生产线没有辅助治具的投入(工具、夹具)。

3》现场无7S 管控。

4》现场产能进度跟进无法提现,无生产看板,反应不出该线在做什么、并且现场管理拿什么现场数据去把握现状。

5》人员纪律松散,工衣着装颜色统一,不利于目视管理,在流水线分不清那个是管理那个是员工、那个是QC、那

个是助拉,找也难6》现场规划不合理,无法提现一个顺畅的生产制程。

7》产品制程划分不合理,在组装部份还有在焊接PCB 板,焊线或焊零部件。

8》生产线没有物料员,物料管控失控。

9》没有异常问题的检导,如生产品质例会、新产品导入会议

10》现场管理的专业技能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差。

2、品质方面

1》来料检验控制没有标准及依据。(电子料、五金、线材、塑胶、包材)

2》没有品质过程控制相关规定。

3》出货检验没有标准性。

4》工程没有成品检验基准书、外观检验标准、部件检验基准书及制程生产的流程图、SOP、BOM工夹具。

5》来料检验项目没有记录档案,无法追逆及控件控制。

3、生管(PMC)方面

1》新产品导入(PP\MP\试产)没有产前会议的召开。

2》产品没有标准工时对计划的安排有一定的难度,不确定性 3》欠料特别严重。

4》公司没有体系运作的模式。

针对以上相关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相关改善方案

一:培训教育方面

1、组织各部们管理人员对其管理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及

技能进行培训与考核,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作成培训计划大纲及试卷来对管理能力的评估。

2、组织作业员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的培训。以

提高其技能达到我司之要求并作成培训计划大纲、及试卷来对其技能的评估。

二:组织架构方面

1、生产部组织架构图的制定与完善。

2、生产部管理担当岗位职责范围制定与执行。

3、部门程系文件的制定、评审与执行。

三:现场管控方面

1、目标管理

目标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成的成果。依据PMC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为达目标,总是以目标为目的开展工作,对工作结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一边开展工作。对工作结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进行评价或反省,以利于达成下一个目标借鉴目标管理的目的。

交货期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现场实际作业应把握:生产作业计划的合理性、生产计划与实际空难、计划调

整的影响、人员状况、员工技能、缺料设备故障引起的停产、不良品对策及处理零部件\工装夹具\生产铺料是否齐全、生产是否正常、工作方法是否改善。

现场的基本方法:深入一线、信息是否畅通、了解生产能力、注意员工状态、时间与动作研究。

现场的注意事项:异常处理的制度化、现场教育、解释、工作职责明确、公正评价员工。

2、问题的把握与改善

当目标没有完成时先要了解真因,人员问题还是工作

问题、组织问题还是目标问题、当前问题还是将来问题、内部问题还是对外问题、表象问题还是本质问题,利用现场分析改善手法5M1E(人、机、料、法、测、环),将问题逐一分解、深入分析,解决问题步骤:问题的明确化-----问题现状的把握-----目标设定-----界定问题发生原因-----原因分析、证据调查-----针对原因的对策-----对策的可行性分析-----对策的实施-----效果的掌握-----标准化。针对车间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运用帕拉图+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对车间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拟定改善计划。

配合工程标准资料(SOP、技术资料、流程图、工位

分布图)依据标准作业,在相关关资料没有完善的情况下,组织部门管理统筹相关资料并作成文档形成文件以便后

续可查及参考。

组织管理对员工进行多能化作业培训,一人会多个岗

位的作业内容,落实自检互检、降低作业不良、确保产品零缺点。优秀员工评比活动落实,做到评比的公正性,制定优秀员工评选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生产管理看板(生产线)制定,看板管理也是生产当

中最有效的一个管理,看板相关内容:生产机型、订单批次、数量、计划每小时产能、每小时实标产能、差异、完成数、不良数、不良率、异常状况、拉长、PE、IE、IPQC、物料员等内容,当你走到生产线看一下看板时你就一目了然。

晨会制度有效性,会议不宜过长,要简短精要,晨会

是人员点到、活动发表、作业指导、生产总结、唤起注意、培训教育、信息交流的场所,有利于团队精神建设,能产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干部自身水平,提高工作布置效率,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

3、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

重视所有的管理项目,决定重点的管理项目,原则是

不给下个工程或客户添异常,设定目标值,计划达成率、直通率、不良率、QC提检合格率、客户投诉率。

运用P-D-C-A管理循法,把未达标之项目有计划性的

改善。P计划:达成生产,D实施:实行计划—作业设定。

C检查:检查目标与实绩差,A行动:采取对策或者改善。

管理方针:

生产部工作口号:不接收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

不传递不良品。

品质管理方针:质量第一、高效准时、客户满意、

不断提高。

生产管理方针:创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科学管

理,强化运作和谐:挖掘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追求卓越,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篇二:精益现场改善活动方案

XXX精益现场改善活动方案

(待审定稿)各车间、科室:

自推行精益现场管理活动以来,按照精益现场管理推进计划的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各车间的精益现场管理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更深入地开展好精益现场管理活动,把现场管理活动层次向精益管理层次推进,提升我厂基础管理水平,决定开展“寻问题、找方法”精益现场改善活动,请各部门认真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与。

一、活动范围:全厂各部门、各区域二、参与人员:全体员工二、活动时间:20XX年1-12月

三、活动内容:针对本部门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或不足,围绕6S改善、品质改善、安全改善、效率改善、成本改善、设备改善、队伍改善“7大改善”广泛开展“寻问题、找方法”精益现场改善活动,对本部门、厂部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寻求解决办法。

四、活动形式:改善成果案例采取署名申报,也可多人联合署名。随时申报,每季度对评选出的优秀改善成果案例实施奖励。

五、评审小组

为确保改善提案评审的公正性,提高问题改善的有效性,成立改善提案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组长由副厂长汪新华担任,成员由咨询公司老师及部门负责人组成。

六、奖惩办法

1、各部门应对所收集的改善成果案例组织自评,将自评优秀的改善提案报至精益现场管理工作组。问题改善要实事求是、措施办法要有效可行,一经发现弄虚作假处罚100元/个。

2、各车间每月征集改善成果案例至少3个(含)以上,物资管理科、后勤管理科每月至少1个以上,其它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改善活动,踊跃申报改善成果案例。

3、各部门应严格按问题改善成果案例申报表(见附件1)内容规范填写,改善前后原则上必须用图片说明,确无法用图片说明的则必须用数据或事实作文字说明。

4、各部门应持续开展精益现场改善活动,及时收集各工序、班组提交的改善提案,按照精益现场管理工作组下发《精益现场改善提案发布PPT模板》制成PPT,并组织部门自评。精益现场管理工作组于9月举行精益现场改善提案发布会,由提案人在发布会上进行发布。评审小组成员根据精益现场改善提案评分标准(见附件2)在评分表上(见附件3)进行评分,由得分数的高低进行评奖。

5、奖项设置: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0

个、参与奖若干个。奖励金额从现场管理专项考核金额中计提,一等奖500元/个、二等奖300元/个、三等奖100元/个、参与奖50元/个;优秀组织奖2个,各奖励20XX元。评审小组根据改善成果案例的真实性、规范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奖项宁缺不滥。

6、改善提案及奖励情况经评审小组评定报请厂领导审批后提交企业管理科,由人力资源科在10月工资中进行发放。

精益现场管理工作组

20XX年1月16日附件1:

“寻问题、找方法”精益现场改善成果案例申报表

附件2

精益现场改善提案评分标准

篇三:工作现场改善工作计划

工作现场改善工作计划

现状:

改装、机修、售后、库房等工作现场存在与日常工作无关或不紧要的物品堆放较多较凌乱的现象,无法做到物料摆放整齐有序,便于取用、清点;各工作现场常用工具摆放无序,影响工具方便寻找,损坏工具没有及时修复,不能立即投入使用;无效或不常用物资占用过多公司区域;没有建立现场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员工缺少维护现场管理的意识;

在公司内部,有很多改善的空间。

工作现场改善是以实现效率和提高工作环境为目标、和标准化工作、消除浪费一起组成整体工作改善的三个支柱。

实施工作现场改善的好处:

1、减少公司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工作环境的改善来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公司形象的对外宣传。

2、通过现场管理来突显工作过程错误可视化,来促进公司针对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3、减少工作准备时间,减少工作过程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错误的发生。

工作现场改善工作计划:

现场管理工作在公司所有区域,由公司所有人员参与共

同推进。第一步:分类筛选(需两周时间进行分类处理)要确定工作中不需要的项目,并将其与公司的其它东西分离开,清除现场所有不必要的物品,日常用品只保证正常工作所需(现场物品全部进行定置、标识),不常用品全部妥善保管,无利用价值废品全部清除。

实施要领:

1.自己的工作范围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

2.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

3.将不要物品清除出工作场所;

4.对需要的物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5.制订废弃物处理方法;

6.每日自我检查;

第二步: 整顿(与第一步工作同时开展,)

仔细组织整个工作区域,将物流和操作人员的移动因素与现场情况通盘考虑在内,尽量做到人员的无效移动和无效作业。

1、对改装、机修、售后、钣金、喷漆等作业场所合理布局,要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公司现场管理的要求,工作场所整整齐齐一目了然。

2、工作目标、过程、要求、常见错误可视化;

3、工具定置、靠近使用的地方放置,消除找寻物品的

时间;

4、现场物品放置全部做到定置、有标识;

第三步: 清洁(第一、二步工作结束后进行,需两周)清洁各工作区域地板,墙壁等,保持工作环境干净整齐;对各工作区域所有设施,工具进行清洁,对故障工器具进行修复处理;对需要进行标识的通道、作业区域,进行涂色标识,使各工作区域做到有序、整齐、规范、安全。

实施要领:

1. 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各区域工作环境、工器具、区域其它设施要明确到个人。

2. 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污

3. 通过不同区域,设施进行涂色处理来规范公司员工行为,展示公司对外形象。

第四步: 标准化

针对现场管理工作的各项举措都要以制度、图表、指令的形式对公司员工进行宣传,让公司所有员工都了解现场管理衡量的标准。制度、标准、指令要上墙。

第五步:制度化

通过现场管理标准化来改善公司工作环境状况,根据公司不同作业区域,由区域负责人来负责这些区域的工作现场改善工作,用考核的方式监督跟踪以确保今后能严格执行。

实施要领:

1、针对前面工作的落实要建立考评方法、奖惩制度。

2、主管经常带头巡查,以表重视

3、坚决按制度执行,养成习惯

现场管理难点:

1、现场管理不是单纯的卫生清扫,通过现场管理的方式来发现

我们不规范的作业习惯,消除不必要的浪费,通过不断的纠正来促进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发生,员工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卫生清扫的层面,否则现场管理将失去意义。

2、现场改善的过程需要较多人员参与,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的情况下进行时要考虑参与人员的奖励问题。

3、现场管理要通过制度的建立来长期进行,要有长效的奖励考

核机制。

现场改善(攻关)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规范公司现场攻关过程的管理,使攻关活动处于受控状态,达成持续改善目的。 第二条适用范围 此管理制度适用公司各部门所有的攻关活动的管理。 第三条攻关定义 攻关:集中资源,调动员工,形成聚焦,在短时间内解决瓶颈工序或者瓶颈问题。 第二章分则 第四条职责权限 1、班组/车间:小攻关的立项申请、呈报及具体实施; 2、部门负责人:对班组/车间攻关方案之动作、目标及实施过程监督和指导; 3、稽查部:负责对攻关方案具体动作和数据变化进行稽查,参与攻关验收及评价; 4、其它相关部门(人力行政部、财务部、生产部技术组、设计开发部等):负责参与相关攻关验收及评价; 5、总经理:对攻关结果核准,主导公司级攻关活动开展。 第五条攻关级别 1、班组级:指以班组为单位,由车间班长主导,年收益预估在2万元以下; 2、车间级:指以车间为单位,由车间主任主导,年收益预估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3、部门级:指以部门为单位,由部门经理主导,年收益预估在5万元以上,10万以下; 4、技术部:指以技术开发部为单位,由技术开发部负责人主导,年收益预估在5万元以上,20万以下; 第六条流程说明

1、攻关项目的来源 A、工艺/技术革新、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品质提升、管理流程改善或者公司下达的攻关改善任务; B、各部门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对影响生产计划达成、产质量等的环节或瓶颈工序中重点突出的问题进行攻关改善。 2、攻关项目的立项要求: A、各部门针对需要攻关的项目,制订《XXXX攻关方案》(格式见附页),方案中应明确攻关量化目标(相关数据的计算规则:方式、来源)、实施时间、攻关组织、攻关具体动作、攻关小结总结、攻关如何验收、攻关达成状况奖励与究责等内容。 B、攻关达成后的要求必须明确,尽可能量化;攻关数据目标的制订必须切合实际,所定目标须具备先进性,一般要求大于历史最高水平或高于上年度同期水平。 C、攻关实施时间应短,一般攻关项目的时间控制在1个月时间内,攻关是针对具体的点突破,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通过具体可行、简单的动作解决问题。 D、攻关组织一般包括顾问指导组、攻关实施小组和监督组,顾问组通常为公司高层领导或专家组成;攻关小组由组长和组员构成,组长负责攻关项目的组织、策划、执行监督和总结,组员负责按计划完成各项攻关动作的执行;监督组可由小组内成员组成,或者明确横向监督,稽查部负责全公司攻关项目动作完成情况的稽查。 E、攻关动作必须可以执行,攻关动作须广泛发动员工参与讨论、筛选与确定,以利于攻关动作的贯彻落实。然后将讨论决定的攻关动作形成实施的进度,按照三要素法,明确每个动作的完成标准、完成时间、责任人、监督人和究责规定。 F、方案中必须明确规定由小组成员周小结、总结的时间节点,对达成好的动作进行强化,达成效果差的动作进行及时修正,并形成书面的决议记录。 G、方案中应明确验收的标准,攻关达成的重要数据指标,或者完成情况

七大手法与八大浪费改善课程大纲

七大手法与八大浪费改善课程大纲 参加对象: 企业管理者、厂长、生产(制造)部经理、生产管理人员、精益推行人员、相关的生产,设备,质量工程师、主管,以及人事,财务等致力于改善流程,减少库存和浪费的人员 课程简介和目标: 了解精益生产思想 明确企业现场中的浪费现象 熟悉直观工厂和持续改进概念 掌握现场改善的有效方法 时间: 1天 课程大纲: 游戏:破冰 团队组建 第一章丰田精益思想 视频:57秒能干什么? 1、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与发展 2、市场需求的变化 视频:轻劳化作业 3、精益生产与传统生产的区别 视频:高科技回转寿司 脑力激荡:从精益的角度来发现车间现场工作当中的“劳心劳力”之处 第二章IE七大手法 视频:作业不合理之处有那些?列出大家看到的问题点 1、人机法的运用 2、动改法的运用 画图大赛:员工标准工位设计&优化PK(遵循动作经济16原则) 3、防错法的运用 视频:柔性化工装

小组活动:思考如何设计防取错料工装 4、五五法的运用 案例:假设你正看到一位工人,将铁屑洒在机器中间的过道上。 你应该如何处理呢 5、双手法的运用 脑力激荡:螺丝与螺帽配合作业的沙布利克分析(双手法) 6、流程法的运用 7、抽查法的运用 午餐回来:拍拍操 第三章生产中的“浪费”现象 1、不良的浪费(返工就是浪费) 1)对策一:自动化 视频分享:海立自动化生产线 对策二:QC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针对车间不良现象模拟实施QC小组活动 2、制造过多的浪费(半成品仓库就是浪费) 1)对策一:单件流一个流生产 2)对策二:柔性生产 案例分享:富士工厂室外线的物料配送方式 3)对策三:看板管理实行 看板管理案例:丰田和潍柴的厂内物流管理 脑力激荡:车间物流图绘制,讨论如何优化物流运输方式 3、加工过多的浪费(质量成本的浪费) 1)对策:作业手顺书 案例:丰田标准作业手顺书 2)对策:标准作业表 案例:丰田标准作业表 4、搬运的浪费(无附加价值浪费) 视频:员工的搬运合理吗 1)对策一:U型化产线配置

IE七大手法和现场改善技巧(精)

IE七大手法和现场改善技巧 课程背景: IE起源于美国,是在泰勒科学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技术学科,强调综合地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巨大的整体效益。 IE的知识和方法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普遍化的理念,通过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等优化手法不断改进操作流程,形成一系列非常实用的技术、方法及工程程序,是企业通向世界级制造系统,实现企业竞争的必由之路。课程结合大量实案例及图片,让学员能够把技术与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学习后可为企业制定出生产标准、劳动定额工时、工艺流程及现场管理优化等进行实务操作。并根据现代IE的发展,重点阐述了精益生产系统中解决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快速换型以及零缺陷技术实现的重要手段防错法。课程内容延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追求企业经营有效投入和经济产出的最大化、价值最大化。 课程收益: 掌握常用的IE手法和改善技巧。 协助企业进行系统优化。 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提高人、机、物利用率。 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实现快速而有效的换型。 如何第一次将事情做对。 效率、效益最大化。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工业工程概述 一、IE的起源、定义与IE工作范畴 1、 IE的原理与发展历史 2、 IE技术的核心内容和追求目标 第二部分:传统IE——时间研究与方法研究 二、IE操作程序图、流程程序图、线图使用与实战技术 1、生产流程分析概述 2、生产流程分析的语言及记号 3、生产流程分析步骤:(包括:作业分析、搬运分析、检验分析、停滞分析、库存分析) 4、流程图--数据收集---流程分析---改善方案---标准化 5、工艺流程实战分析案例 6、作业流程分析案例 7、联合作业流程分析案例 8、减少工序数量,缩短总作业时间 9、人机联合作业 10、停滞与等待的分析与改善 11、工程流程图案例分析及实战模拟演练 三、搬运及布置(Layout)的效率分析与改善 1、搬运及场地布置经济原则 2、物流原理与搬运合理化 3、单元制生产模式与布局改善 4、搬运工程分析程序分析 5、搬运路径分析线图 6、搬运工具设计与选择 7、案例研讨 四、MOD动作效率分析与改善技术

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市摩卡科技 制造中心生产现场改善报告 尊敬的胡董事长、涂总:你们好! 本人很高兴加入市摩卡科技,也同时感胡董及涂总的信 认,本人将尽心尽职把公司的品质、效率搞上去,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高的利润,同时也希望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是我对公司现状分析及改善方案。 现状分析 1、生产方面:1》没有生产流程图,标准工时,作业指导书,产能评估报告,按此人员的排布是否最合适? 2》生产线没有辅助治具的投入(工具、夹具)。 3》现场无7S 管控。 4》现场产能进度跟进无法提现,无生产看板,反应不出该线在做什么、并且现场管理拿什么现场数据去把握现状。 5》人员纪律松散,工衣着装颜色统一,不利于目视管理,在流水线分不清那个是管理那个是员工、那个是QC 、那个是助拉,找也难6》现场规划不合理,无法提现一个顺畅的生产制程。 7》产品制程划分不合理,在组装部份还有在焊接PCB 板,焊线或焊零部件。 8》生产线没有物料员,物料管控失控。 9》没有异常问题的检导,如生产品质例会、新产品导入会议 10》现场管理的专业技能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差

2、品质方面 1》来料检验控制没有标准及依据。(电子料、五金、线材、塑胶、包材) 2》没有品质过程控制相关规定。 3》出货检验没有标准性。4》工程没有成品检验基准书、外观检验标准、部件检验基准书及制程生产的流程图、SOP、BOM(完整性)工夹具。 5》来料检验项目没有记录档案,无法追逆及控件控制。 3、生管(PMC )方面 1》新产品导入(试产)没有产前会议的召开。 2》产品没有标准工时对计划的安排有一定的难度,不确定性3》欠料特别严重。 4》公司没有体系运作的模式。 针对以上相关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相关改善方案 一:培训教育方面 1、组织各部们管理人员对其管理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及技能 进行培训与考核,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作成培训计划大纲 及试卷来对管理能力的评估。 2、组织作业员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的培训。以提高 其技能达到我司之要求并作成培训计划大纲、及试卷来对其 技能的评估。 二:组织架构方面

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中心生产现场改善报告 尊敬的胡董事长、涂总:你们好! 本人很高兴加入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时感谢胡董及涂总的信认,本人将尽心尽职把公司的品质、效率搞上去,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高的利润,同时也希望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是我对公司现状分析及改善方案。 现状分析 1、生产方面: 1》没有生产流程图,标准工时,作业指导书,产能评估报告,按此人员的排布是否最合适? 2》生产线没有辅助治具的投入(工具、夹具)。 3》现场无7S 管控。 4》现场产能进度跟进无法提现,无生产看板,反应不出该线在做什么、并且现场管理拿什么现场数据去把握现状。 5》人员纪律松散,工衣着装颜色统一,不利于目视管理,在流水线分不清那个是管理那个是员工、那个是QC、那个是助拉,找也难6》现场规划不合理,无法提现一个顺畅的生产制程。 7》产品制程划分不合理,在组装部份还有在焊接PCB板,焊线或焊零部件。 8》生产线没有物料员,物料管控失控。 9》没有异常问题的检导,如生产品质例会、新产品导入会议

二:组织架构方面 1、生产部组织架构图的制定与完善。 2、生产部管理担当岗位职责范围制定与执行。 3、部门程系文件的制定、评审与执行。 三:现场管控方面 1、目标管理 1.1目标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成的成果。依据PMC下 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为达目标,总是以目标为目的开 展工作,对工作结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一边开展工作。 对工作结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进行评价或反省,以利于达 成下一个目标借鉴目标管理的目的。 1.2交货期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现场实际作业应把 握:生产作业计划的合理性、生产计划与实际空难、计划 调整的影响、人员状况、员工技能、缺料设备故障引起的 停产、不良品对策及处理零部件\工装夹具\生产铺料是否 齐全、生产是否正常、工作方法是否改善。 1.2.1现场的基本方法:深入一线、信息是否畅通、了解 生产能力、注意员工状态、时间与动作研究。 1.2.2现场的注意事项:异常处理的制度化、现场教育、 解释、工作职责明确、公正评价员工。 2、问题的把握与改善 2.1当目标没有完成时先要了解真因,人员问题还是工作

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中心生产现场改善报告 尊敬的胡董事长、涂总:你们好! 本人很高兴加入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时感谢胡董及涂总的信认,本人将尽心尽职把公司的品质、效率搞上去,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高的利润,同时也希望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是我对公司现状分析及改善方案。 现状分析 1、生产方面: 1》没有生产流程图,标准工时,作业指导书,产能评估报告,按此人员的排布是否最合适? 2》生产线没有辅助治具的投入(工具、夹具)。 3》现场无7S 管控。 4》现场产能进度跟进无法提现,无生产看板,反应不出该线在做什么、并且现场管理拿什么现场数据去把握现状。 5》人员纪律松散,工衣着装颜色统一,不利于目视管理,在流水线分不清那个是管理那个是员工、那个是QC、那个是助拉,找也难6》现场规划不合理,无法提现一个顺畅的生产制程。 7》产品制程划分不合理,在组装部份还有在焊接PCB板,焊线或焊零部件。 8》生产线没有物料员,物料管控失控。 9》没有异常问题的检导,如生产品质例会、新产品导入会议

10》现场管理的专业技能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差。 2、品质方面 1》来料检验控制没有标准及依据。(电子料、五金、线材、塑胶、包材) 2》没有品质过程控制相关规定。 3》出货检验没有标准性。 4》工程没有成品检验基准书、外观检验标准、部件检验基准书及制程生产的流程图、SOP、BOM(完整性)工夹具。 5》来料检验项目没有记录档案,无法追逆及控件控制。 3、生管(PMC)方面 1》新产品导入(PP\MP\试产)没有产前会议的召开。 2》产品没有标准工时对计划的安排有一定的难度,不确定性3》欠料特别严重。 4》公司没有体系运作的模式。 针对以上相关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相关改善方案 一:培训教育方面 1、组织各部们管理人员对其管理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及 技能进行培训与考核,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作成培训 计划大纲及试卷来对管理能力的评估。 2、组织作业员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的培训。以 提高其技能达到我司之要求并作成培训计划大纲、及试 卷来对其技能的评估。

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编号:SM-ZD-43687 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本人很高兴加入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时感谢胡董及涂总的信认,本人将尽心尽职把公司的品质、效率搞上去,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高的利润,同时也希望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是我对公司现状分析及改善方案。 现状分析 1、生产方面: 1》没有生产流程图,标准工时,作业指导书,产能评估报告,按此人员的排布是否最合适? 2》生产线没有辅助治具的投入(工具、夹具)。 3》现场无7S 管控。 4》现场产能进度跟进无法提现,无生产看板,反应不出该线在做什么、并且现场管理拿什么现场数据去把握现状。 5》人员纪律松散,工衣着装颜色统一,不利于目视管理,

在流水线分不清那个是管理那个是员工、那个是QC、那个是助拉,找也难 6》现场规划不合理,无法提现一个顺畅的生产制程。 7》产品制程划分不合理,在组装部份还有在焊接PCB 板,焊线或焊零部件。 8》生产线没有物料员,物料管控失控。 9》没有异常问题的检导,如生产品质例会、新产品导入会议 10》现场管理的专业技能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差。 2、品质方面 1》来料检验控制没有标准及依据。(电子料、五金、线材、塑胶、包材) 2》没有品质过程控制相关规定。 3》出货检验没有标准性。 4》工程没有成品检验基准书、外观检验标准、部件检验基准书及制程生产的流程图、SOP、BOM(完整性)工夹具。 5》来料检验项目没有记录档案,无法追逆及控件控制。 3、生管(PMC)方面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精)

现场管理改善(IE的七大手法 高尚泽 前言 现场生产管理的重点在于持续不断的改善,通过改善现场的不良状况以使工作变得“轻松、良好、迅速、低廉、安全”,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现场管理干部和员工不知道何为改善、为什么要改善、怎么样改善,或者说没有良好的改善理念和改善意识,怎么样才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呢? 基于此,本人籍由工作经验及相关参考总结出了一些改善的思维和方法,借以抛砖引玉。 1. 什么是改善? 改而使之善: 使原来的状况变得更好. 2. 改善是谁的责任?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从事改善? 改善是每个人份内之事. 工作改善其中九成,只要有常识就可以做到-------(国际劳工组织改善课课长说 3. 改善的目的是什么? 改善的目的------使工作更“轻松、良好、迅速、低廉、安全”. 轻松------熟练的作业,疲劳的减轻; 良好------品质的维护提升; 迅速------时间的缩短低廉------成本的降低; 安全------伤害的防止 4. 正确的改善思想 a 现状必定有值得改善的地方; b 只要目前的工作稍有改善,就有所获得; c 绝对要拚弃“小小的改善又有什么用”的观念----向前看,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d 本身的工作,自己是一等一的专家(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 5. 改善从哪里开始? 改善开始于“这样做妥当吗?”的问题意识----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小小的巧思, 可能就是改善的开始------信其当然, 顺其自然, 不惑偶然; 对日常工作关心, 时时想改善, 才会触发改善的灵感; 6. 改善从何处入手? 容易疲劳危险而容易受伤作业环境不良布置不善错误失败多 费时费力工夹检具不良耗料较多 改善(IE)七大手法简述 1. 防呆法(防错法: 如何避免做错事, 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够 具体实现. 2. 动改法(动作改善法&动作经济原则: 改善人体的动作方法,减少疲劳 使工作更为舒适,更有效率,不要蛮干. 3. 流程法(流程程序法: 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的工站(序或地点的流动关系, 藉以发掘可供改善的地方; 4. 五五法(5*5W1H: 凭借问的技巧来发觉改善的构想; 5. 人机法(人机配合法&多动作法: 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械工作的过程, 藉以发觉可以改善的地方; 6. 双手法(左.右手法: 研究人体在工作时的过程, 藉以发掘可以改善的地方; 7. 抽查法(工作抽查法: 藉着由抽样观察察的方法迅速有效的了解问题的真象; 进一步认清问题,抓住重点 了解问题真象ScanDisk: Return: 0相 综合运用: 抽查法双手法. 人机法. 流程法 对质问及已知问题探寻改善方法 五五法. 防错法. 动改法实现改善目标 与QC七大手法的区别: QC七大手法: 注重在问题的分析,抓重点;

“现场改善”的标准与改善内容

“现场改善”的标准与改善内容现场管理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只要是发生现场、制造现场、施工现场都叫现场,而我们这里指的是制造业的制造现场,也叫生产现场,现场管理在这里也称之为工厂管理。它所管辖的范围是指一切为产品制造服务的工作现场,包含仓库、生产车间、办公室、人事、后勤等一切以4M1E(人员、机器设备(设施)、材料(半成品、成品)、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工艺流程、汇报流程、指导书、改善方法)、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等)为对象的管理活动。简单地说:管理=维持+改善的活动过程,即维持优良传统,改善现有的问题及防止问题的发生。 那么如何来界定管理水平的高低呢?下面我教大家一个简单评估的方法,就是当维持每个阶段或每个人的维持水平相等时,使用于以下的公式: 当维持>改善时,属于初级管理水平。此时管理者不太着急,员工悠闲自在。 当维持=改善时,属于中级管理水平。此时现场管理者着急,优秀员工跟着着急,但大部分员工无动于衷。 当改善>维持时,属于高级管理水平。此时现场管理者在策划并思考,一线员工也在琢磨改善,现场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改善气氛。

什么叫维持? 维持即维护保持,就是将以前的成果(或自己的研究实践成果)维护好并将之代代流传下去。也称为日常管理或被统称为现场管理。 站在巨人肩膀上能快速到达目的地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推翻前任的优秀成果和作法,因为到最后我们都会发现通过自己努力数十载的东西,其实别人早已经验证过,每个管理者首先要虚心接受别人的优点,并将自己的观点容入其中,使以前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财产。 维持什么? 维持不等于什么事务都值得维持下去,所以维持哪些方法和手段,需要分清楚现状方法和手段的价值,是完善它还是废除它?不要盲目地维持和盲目地改善,任何政策规定以及方法都经过了不同时期和问题才出台的,都有不同的背景和可参考性,而且这些原因背景可以给我们新方法、手段提供很多参考的地方,有助于我们新方法的可实施性。 如何维持? 当我们筛选出一定维持下去的制度和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他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实施日常监查活动 对现有的工作标准及方法,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查活动。这时应对这些方式方法进行分类,哪些是属于每月普查

IE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工业工程七大手法 前言: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 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竟争也由人格竟争为主转向质量竟争为主. 而所有企业的目的均系希望以最小的投入(INPUT)得到最大的产出(OUTPUT),以致独得最大的效益.那么如何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使企业独得最大的效益呢?只有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把这些“投入”做最有效的组合,以达到质量稳定、效率高、交期准、浪费少、成本低.这就是近代工业界工业工程(IE)所要做 的主要工作. IE简介 1.甚么是IE? IE就是指INDUSTRIAL(工业) ENGINEERING(工程).它由两字词之首字母组合而成. 2.IE的起源? IE的基础也是最早的起源来自于『工作研究』,而『工作研究』的主要构成是来自泰勒(Frederick W.Taylor 1856~1915)的『工作研究』与吉尔布雷斯(Frank B Gilbreth 1868~1924)的『动作研究』二者所构成. 3.IE的目的? 应用科学及社会学的知识,以合理化、舒适化的途径来改善我们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增进公司之利润进而使公司能长期的生存发展下去,个人的前途也有寄托之所在.因此,简单地说,IE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工厂的人力、设备、材料,以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使企业独得最大的效益. 4.为甚么要有IE? *持续的进步是企业及个人长久生存的根基. *改善就是进步的原动力,没有改善就没有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改善是永无止境的,必须长久持续去进行. 4.IE的主要范围? *工程分析*价值分析(V.A) *动作研究*工作标准 *时间研究*时间标准*工厂布置*运搬设计 5.为甚么要有改善(IE)七大手法? *以不教而战,谓之杀. *徒然要求改善而不讲求方法、技巧,于事无补. *给人一条鱼吃,不如教他捕鱼的技术. *要求捕更多的鱼,首先必须讲求捕鱼技术的传授与使用.

(现场管理)车间现场改善

车间现场改善和新一代员工管理 课程编号:41926 举办时间:2011-01-08 (报名中) 会务组织:中华品牌管理 网 现有评论:0条(我要发言) 课时安排:2天(周六~周日) 讲师:陈景华老师关注度:479 举办地点:广州课程类别:生产管理赠送积分:2200分(换大礼)课程费用:2200元 下载报名表: 核心提示:本课程旨在培养主管人员应有的管理意识与工作思维方式,使学员充分认识到当今工厂管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树立问题意识,提升主管发掘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掌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与品质的手段与方法,掌握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的各种技能和方法... 课程特色与背景 【课程背景】 三“M”现象处处可见,问题何在,如何解决? 管理要改善,成本要降低,生产现场如何有效地发现与解决问题,做到持续改善? 品种多、交期短,生产任务忽高忽低、计划变化频繁,如何安排和应付车间生产,确保准时交货? 产品质量问题经常发生,生产出现受阻,重复返工、报废,导致严重浪费,至使交货延误与客户抱怨,如何来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提升品质?

生产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生产现场得以充分暴露,但由于部门间的“本位主义”,问题发生后,人人相互推诿,事情一拖再拖,如何有效地与相关部门、同事沟通与协作? 新一代员工成为企业的主力军,然而却面临人员流动频繁,如何有效引导和激励新一代? 企业改善永无止境,企业家和高层对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该是炼内功的时候了。 【课程特色】 1、教练式+体验式+咨询式 2、老师讲授、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疑难解答、结合大量的生产现场图片展示。 【课程收益】 1、充分认识到当今工厂管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2、提升发掘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3、掌握提升效率与提高品质的手段与方法 4、了解和掌握现现场改善的工具与方法 5、掌握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的各种技能和方法 6、了解和掌握新一代员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和价值取向 7、学会如何引导和激励新一代员工

工业工程改善七大手法

1.凡事都可能改善,永遠有更佳的方法. 2.從日常熟悉的工作生活中改善. 3.一天一小步,日久大進步. 4.建立新標準新制度維持改善. 5.持續不斷的改善. -----突破過去的習慣,方能改善. 1.工廠常見到的景象有哪些?改善來源. 2.藉由消除不必要的浪費來改善. 3.應用各種問題分析技巧找出問題的根源. 4.有良好激勵和授能的員工可提高改善的意願和能力. 6.應用PDCA作好持續改善.(PLAY(計劃) DO(做) CHECK(檢查) ACTION(動作)). -------過去成功的經驗是明日的絆腳石------要改變. 哪些因素需要改善 成本:在金錢,工作時間及機器的使用上花費最多的. 永續性:需要持續很久的工作. 進度:未能照預定進度完成的. 熟練度:把需要高熟練度操作的工作改爲低熟練度操作. 品質:未能達到品質基準的. 浪費:較浪費勞力,材料或時間的. 危險性:發生或容易發生災害. 疲勞:肉體或精神上容易疲勞的. 環境:在灰塵,噪音,惡臭,氣溫等惡劣條件下的工作. 一.何謂“IE” 即工業工程(Industrid Engineeing. IE) 二.工業工程的特質 具有流程邏輯與交流的觀念.必須持續不斷地改善,方可使流程更快速,更能符合顧客導向的現代化管理精神. 三. IE改善之七大手法 1.防錯法2動改法 3.流程法 4.五五法5.人機法 6.雙手法7.抽查法 IE之意義: 1.爲工作,職務,裝備及社會系統貢獻,提高工作效率. 2.爲工作,職務,企業,社會及國家貢獻,增加所得. 3.促進同工同酬,工作機會均等. 4.啓發革新進步. 5.創造及改進工作環境. 防錯法: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

现场管理改善(IE)的七大手法 高尚泽 前言 现场生产管理的重点在于持续不断的改善,通过改善现场的不良状况以使工作变得“轻松、良好、迅速、低廉、安全”,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现场管理干部和员工不知道何为改善、为什么要改善、怎么样改善,或者说没有良好的改善理念和改善意识,怎么样才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呢? 基于此,本人籍由工作经验及相关参考总结出了一些改善的思维和方法,借以抛砖引玉。 1.什么是改善? 改而使之善: 使原来的状况变得更好. 2.改善是谁的责任?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从事改善? 改善是每个人份内之事. 工作改善其中九成,只要有常识就可以做到-------(国际劳工组织改善课课长说) 3.改善的目的是什么? 改善的目的------使工作更“轻松、良好、迅速、低廉、安全”. 轻松------熟练的作业,疲劳的减轻; 良好------品质的维护提升; 迅速------时间的缩短低廉------成本的降低; 安全------伤害的防止 4.正确的改善思想 a)现状必定有值得改善的地方; b)只要目前的工作稍有改善,就有所获得; c)绝对要拚弃“小小的改善又有什么用”的观念----向前看,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d)本身的工作,自己是一等一的专家(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 5.改善从哪里开始? 改善开始于“这样做妥当吗?”的问题意识----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小小的巧思, 可能就是改善的开始------信其当然, 顺其自然, 不惑偶然; 对日常工作关心, 时时想改善, 才会触发改善的灵感; 6.改善从何处入手? 容易疲劳危险而容易受伤作业环境不良布置不善错误失败多 费时费力工夹检具不良耗料较多

现场七大基础改善手法

现场七大基础改善手法 一、定置管理 企业做“6S”要进行定置、定位,有的企业做的是五定管理,即定置、定位、定点、定容、定量。 1.定置概念 定置是把物品放在合理的位置。所谓定置管理,又称为定容管理,是根据物料特点制作专门的放置容器或设制专门的放置方法,确保员工取放方便,提高效率。“置”是放置容器或放置方法的意思,不是位置的“置”。 2.定置方法改善案例 具体操作见视频,在此不再赘述。 定置的方法在现场运用比较广泛,企业要善于利用此硬件上的保证,避免因员工的不同而造成不同效果,保证现场的质量和效率。 二、定位管理 定位管理又称定点管理,是将物品存放在最合理的位置,在生产过程中方便取放。这个点是某一具体位置,“位”是位置的意思。 不同的东西摆放在不同地方,带来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效率是不同的。根据工业工程中的动作经济原则,企业要进行作业配置,即要让员工在工序作业时,伸手就能够取到需要的东西,左右手要用的东西分别放在左右两边,最好在两个小臂范围之内,也即最适合区域,如果两个空间不够,可以将手伸出去的空间区域也叫适合区。日本专家认为,员工在工序上作业,手的移动距离在30厘米以内是可以接受的,超过30厘米就需要进行改善。 【案例】 气动扳手的改善 某企业的一个车间进行家电组装,需用气动扳手。改善前,气动扳手是利用低压空气打螺栓,当工序作业产品流出来后,扳手放在右边的作业台上,拿过扳手连 打若干螺栓以后,需要好几分钟才会过来,但如果把气动扳手放回去,位置稍微不 恰当,气动扳手控制阀门的叶片就会突出来,一转扳手,容易滚到地下,造成很多 麻烦。定位改善后,把扳手挂起来,调节好相应的位置高度,作业时手一伸(不要 超过30厘米),一抓一打,打完后手一松,扳手自然弹回去,给员工减少很多麻 烦。

生产现场改善案例分析

生产现场品质改善措施 经营企业并非作慈善事业,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为达成此目标,非得有高效率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低成本的进料。团队成员需有:不畏艰难,不畏缩,不达目标,不罢休之精神。 —、品质管理 外部市场的竟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项。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需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从品质管理来看: 1、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制意识。 2、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3、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品质问题盲点即不断重复发生。 4、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 5、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合格率须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 1、内部品质管理包函三个层面:现品,现场,现人。(即产品的品质,过程的品质和人的品质)。只有高素质的人在最佳的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管控到位,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产品品质好坏必是决定于生产过程中5M(人、机、料、法、环)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层别法、查检表、管制图、散布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依不良因素分析,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疏失往往是产品重工及客诉的最大要因。 4.、对策:以教育训练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质措施。 A:短期(立即执行) 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B:中期(有效训练措施) 实施班QCC活动(每周两小时)针对每个岗位一周以来报表反应出来的品质状况(当然最起码报表必须是真实的)让作业员对品质管理提出看法与问题,使其有参与感,进而加重其责任心,品管圈活动中可运用QC手法,品质改善提案,QCC竟赛等各类管理训练措施。 C:长期(积极教育训练) 1、不定期或按计划全面实施职前,在职,重点,机会品质教育。 2、公司举办年度品管圈竟赛,品质征文,征图,品质标语,并品质演讲等意识教育,用来凝聚形成公司全体品质意识,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3、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皆为审查员。 二、生产管理 管理是让过去的问题不再重演,想出办法并实行改善;是对将来的问题先作预测。并作出对策方法。万一发生了问题,要想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并能把问题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方法,并立即实行。 生产管理重点是品质高,成本低,交期快,即通常所说的QCD。无论是ISO精神,还是PDCA 或目标管理,最重要的是决定好的事一定要遵守。 生产管理要对总体生产力进行管理,总体生产力=品质合格率×生产效率×设备嫁动率×目标达标率×周转率。 如何提升总体生产力? 1、实施中,基层干部教育训练,主要内容工作教导、工作方法、工作改善、工作安全四项基础训练,(巡视并立即知道改善是最常用一种方法)

生产现场改善案例分析

生产现场改善案例分析经营企业并非作慈善事业,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为达成此目标,非得有高效率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低成本的进料。团队成员需有:A经营企业不是第一,第二就要关闭;B 成员要有不畏艰难,不畏缩,不达目标,不罢休之精神。 —、品质管理 外部市场的竟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项。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需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经历过一些公司,皆有以下问题,为了达成产值、产量目标、从而投入大批人力、工时、反而造成新进人员低品质,多任务时,低效率。 从品质管理来看: 1、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制意识。 2、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3、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问题盲点即不断发生。 4、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说话一流,文章二流,做事三流) 5、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良率须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 1、内部品质管理包函三个层面:现品,现场,现人。(即产品的品质,过程的品质和人的品质)。只有高素质的人在最佳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产品品质好坏必是决定于生产过程中5M(人、机、料、法、环)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层别法、查检表、管制图、散布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依不良因素分析,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疏失往往是产品重工及客诉的最大要因。 4.、对策:以教育训练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质措施。 短期(立即执行) 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PLAN、DO、CHECK、ACTION)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中期(有效训练措施) 实施班QCC活动(每周两小时)针对每个岗位一周以来报表反应出来的品质状况(当然最起码报表必须是真实的)让作业员对品质管理提出看法与问题,使其有参与感,进而加重其责任心,品管圈活动中可运用脑力激荡,QC手法,品质改善提案,QCC竟赛等各类管理训练措施。 长期(积极教育训练) 1、不定期或按计划全面实施职前,在职,重点,机会品质教育。 2、公司举办年度品管圈竟赛,品质征文,征图,品质标语,并品质演讲等意识教育,用来凝聚形成公司全体品质意识,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3、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

IE七大手法的改善

IE七大手法介绍一、什么是IE IE就是指Industrisal工业,Engineering工程,是由二个英文字母的前缀结合。 “IE”是应用科学及社会学的知识,以合理化、舒适化的途径来改善我们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增进公司之利润,进而使公司能长期的生存发展,个人的前途也有寄托之所在。因此,简单地说“IE”就是代表“合理化及改善”的意义,为了顾及记忆的方便,我们就以中文“改善”来代表“IE”的含义。 二、改善(IE)七大手法 (1)防止呆子法(Fool-Proof) 防呆法 (2)动作改善法(动作经济原则) 动改法 (3)流程程序法 流程法 (4)5X5WIH(5X5何法) 五五法 (5)人机配合法(多动作法) 人机法 (6)双手操作法 双手法 (7)工作抽查法 抽查法

改善(IE)七大手法与品管(QC)七大手法之差别 “品管(QC)七手法”较着重于对问题的分析与重点的选择,但对如何加以改善则较少可应用。 “改善(IE)七手法”较着重于客观详尽了解问题之现象,以及改善方法的应用,以期达到改善的目标。 有了“改善(IE)七手法”正可弥补品管(QC)手法的缺陷而达到相辅相成之效果,使得改善的效果更为落实也更容易实现。同时最重要的是改善(IE)七手法亦可单独使用,因其本身具有分析、发掘问题的技巧之故。 防呆法(Fool-Proof) 一、目的 认识“防呆法”的意义,及学习如何应用“防呆法”的原理于我们的工作上,以避免工作错误的发生,进而达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之境界。 请将下列东西放入盒内 以上面这个例子来看,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做对。想要做错也不可能,因为不同的形状根本就放不进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匆忙起床赶着上学或上班时,才发觉忘了带车票、钥匙、钞票、怎证件等等,这种忘记带东西的事,大家多少都经验过。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有些人就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每晚睡前,将东西集中预放在床边或事先预放在隔天要穿的衣服或公事袋内。所以一早起来只要顺手一

现场七大改善手法

1. 下列对于定置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置是放置容器、放置方法的意思 B 置是指位置 C 定置是将物品放在最合理的位置 D 定置管理又叫定量管理 正确答案: A 2. 日本专家认为,员工在工序上作业,手的移动距离可以接受的范围是:√ A 20厘米以内 B 25厘米以内 C 30厘米以内 D 35厘米以内 正确答案: C 3. 在现场管理中,定量管理建立的基础是:√ A 定位管理 B 定点管理 C 形迹管理 D定置管理 正确答案: D 4. 定位管理也叫定点管理,这个点是指:√ A 某一个具体的岗位 B某一个具体的位置 C 某一个具体的容量 D 某一个具体的容器 正确答案: B 5. 利用人的视觉感应引起员工意识变化的管理方法是:√ A 现场改善防呆法 B 形迹管理

C目视管理 D 看板管理 正确答案: C 6. 关于防呆法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 注意式防错只是提醒而不能控制 B 控制式防错的特点是不满足条件就不动作 C 目的是减少对员工技能的依赖 D主要用经济手段 正确答案: D 7. 目视管理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 使要求看得见 B 使态度易把握 C 使过程看得见 D使结果不可见 正确答案: D 8. 关于颜色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颜色管理就是利用颜色区分不同的物品,不同的状态 B 红色是紧张色 C 交通指示标志属于颜色管理 D蓝色使人感到惶恐 正确答案: D 9. 在现场改善中,对透明管理进行彻底改善,可以结合()进行控制式防错。√ A防呆法 B 标识管理法 C 定置定位法 D 形迹管理法

正确答案: A 10. 透明管理主要利用玻璃窗、透明盒方法,透明状态的部位通常是:√ A 外部 B 表面 C内部 D 深层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11. 限度样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标准,无法用测量的方法进行展示。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2. 现场改善防呆法的基本原理是把潜在的信息显现化。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在现场改善防呆法中,实施防呆改善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减少实物获取正面的收益。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4. 在现场目视管理中,标识管理主要借助实物的直观特性。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5. 失败大全可用于培训员工,提高员工预防质量问题的能力。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生产现场改善案例分析

生产现场改善案例分析(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生产现场品质改善措施 经营企业并非作慈善事业,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为达成此目标,非得有高效率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低成本的进料。团队成员需有:不畏艰难,不畏缩,不达目标,不罢休之精神。 —、品质管理 外部市场的竟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项。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需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从品质管理来看: 1、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制意识。 2、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3、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品质问题盲点即不断重复发生。 4、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 5、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合格率须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 1、内部品质管理包函三个层面:现品,现场,现人。(即产品的品质,过程的品质和人的品质)。只有高素质的人在最佳的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管控到位,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产品品质好坏必是决定于生产过程中5M(人、机、料、法、环)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层别法、查检表、管制图、散布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依不良因素分析,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疏失往往是产品重工及客诉的最大要因。 4.、对策:以教育训练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质措施。 A:短期(立即执行) 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B:中期(有效训练措施) 实施班QCC活动(每周两小时)针对每个岗位一周以来报表反应出来的品质状况(当然最起码报表必须是真实的)让作业员对品质管理提出看法与问题,使其有参与感,进而加重其责任心,品管圈活动中可运用QC手法,品质改善提案,QCC竟赛等各类管理训练措施。 C:长期(积极教育训练) 1、不定期或按计划全面实施职前,在职,重点,机会品质教育。 2、公司举办年度品管圈竟赛,品质征文,征图,品质标语,并品质演讲等意识教育,用来凝聚形成公司全体品质意识,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3、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皆为审查员。 二、生产管理 管理是让过去的问题不再重演,想出办法并实行改善;是对将来的问题先作预测。并作出对策方法。万一发生了问题,要想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并能把问题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方法,并立即实行。 生产管理重点是品质高,成本低,交期快,即通常所说的QCD。无论是ISO精神,还是PDCA或目标管理,最重要的是决定好的事一定要遵守。 生产管理要对总体生产力进行管理,总体生产力=品质合格率×生产效率×设备嫁动率×目标达标率×周转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