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血清药理学以及实验设计思路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方法

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方法

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n Pharmacology of TCM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中医、中药、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设,主要介绍开展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及常用研究方法。

将围绕“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中药药理研究的重要成就,介绍开展研究的思路及常用的研究方法;补益药部分还介绍衰老的基本理论,自由基与老年性疾病及中药延缓衰老的研究成就与研究方法;中药血清药理学部分介绍如何建立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及研究实例;中药药物动力学部分介绍中药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中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的概念、研究步骤,中药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等内容。

The course is offered to graduate students with pharmacy and medicine of TCM. The courseintroduces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n Pharmacology of TCM. It introduces research ideas and used methods about major accomplishment on Drugs for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s, Heat-clearing Drugs, Drug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lieving Blood Stasis and Drugs for Tonics for Deficiency Syndromes; It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caducity, research accomp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free radical, senile diseases and pharmacology of TCM. The part of seropharmacology of TCM introduces how set up research ways and examples of seropharmacology of TCM. The part of pharmacokinetics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research ways of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the conception and the research step of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and research technique of metabolite of TCM, and so on..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二、总学时数及学分:30学时,1.5学分理论课30学时三、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2200字

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2200字

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2200字摘要:作者针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并对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操作进行了介绍。

作文/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理学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金阳(长春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130051)摘要:作者针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并对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操作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理学Abstract: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um pharmacology do some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um pharmacology, and this paper introduce serum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of experiments .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serum; pharmacology长期以来,中药体外药理实验开展难度大,仅从体外成分数和量的变化角度很难阐明中药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加上方剂的化学组成并不能代表其在体内发挥生物效应的化学形式。

基于以上考虑, 80年代田代真一教授先后提出含药血清实验方法的设想和"血清药理学"的概念。

其初衷是利用含药血清代替中药复方或其提取物而供实验研究使用的一种非单体药物药理研究的方法,在体外药理实验中尽可能地模拟和反映人或动物服药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观察到中药经体内胃肠吸收、生物转化后的综合整体药理效应,是指导复杂中药成分研究、药效研究的重要实验方法[1]。

1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中药血清药理学是在以往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的,即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因而它最大的优点是:条件可控性强、揭示药物作用机制较为深入、更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效的真实过程等。

中药药理实验设计

中药药理实验设计

第三章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第一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提问:与化学合成药相比,中药药理作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

在疾病的治疗原则上,传统中医药学特别强调既要治病求本,又要标本同治,即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由于中药作用的多效性,应用中更能显示其标本兼顾的优势。

如清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既能通过解热、镇痛等作用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产生对症治疗,又能通过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产生对因治疗。

(*解释中药作用的多效性:中药成分复杂,一味中药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导致中药作用的多效性。

如:人参中已发现皂苷、挥发油、多糖、有机酸、微量元素等,其中人参皂苷有30余种,作用各不相同,人参全药应用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物质代谢等均可产生影响。

相比而言,西药也可同时表现几种作用,如阿托品有解痉、抑制腺体分泌等多种药理作用,但从作用机理分析,都是M-R阻断作用。

因而,中药作用的面比西药要广泛得多。

)中要之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禁忌等,强调了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毒性,传统口服给药方法显示中药具有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药单体制剂和静脉注射剂的应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毒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常见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毒性等。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中药作用的差异性表现在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1)中药药理学是实验药理学,通过研究中药对动物(正常动物和病理模型动物)的作用来揭示中药药理作用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大多数中药对人和动物的作用基本一致,如动物实验发现黄连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也有效;丹参对人和动物抗血栓作用一致等。

但差异性也同样存在,如人口服茯苓煎剂可出现利尿作用,但家兔和大鼠灌胃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由此提示,动物实验结果尚不能完全显示中药对人的作用。

可考虑是方法学的问题影响了中药作用在动物身上的表达。

(2)中药作用的个体差异除与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外,中医药理论还特别强调人的体质对用药的影响,如阳盛阴虚或阳虚阴盛之体,其实质尚待研究。

血清药理幻灯

血清药理幻灯

Tmax在1h的有49个药物,占43.4%(49/113),若加上 30min ~1h的10个药,则比例高达52.2%(59/113),也 就是说,口服药物后1h血中药物达到高峰浓度(Cmax)的机会 (概率)是52.2%。
17
附表3-2
药物蓄积性分析: 依据药动学理论, 一种药物能否蓄积, 取决于该药T1/2的长 短和服药时间间隔。 如果药物尚未完全 消除而第二次给药, 即可产生蓄积。
3.2给药次数 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次给药优于单次给药。 多次给药优于单次给药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它的
理论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其一、是药物有无蓄积作用,文献资料表明,大多
数药物具有一定的蓄积性的; 其二、是多次给药后,是否会在药物的作用下机体
产生自体活性物质,比如激素或免疫活性物质,以 及这些活性物质在该药效学实验中作用的大小。
血清药理幻灯
1概说 2血清供体动物的
选择
3动物给药及采血 方案的设计
4血清的灭活 5血清的添加
6含药血清的保存
7实验研究举例
8血清药理学研究 中存在的问题
9血清药理学工作 的发展趋势
2
1概说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是一种新的改良的中 药体外实验方法。它将受试物(试验样品) 经口给与动物后,取其血清作为药物源加入 离体实验体系中研究其药理作用。
LDH释放量 (U/L)
抑制率 (%)
空白血清 30 60 90 120
19.00±2.97 46.33±10.52 20.67±8.29 8.17±1.94 b 9.33±1.53 a
— -143.84 -8.79 57.00 50.89
18.33±3.50 13.50±2.26 a 14.33±6.02 10.33±2.58 b 15.67±4.23

中药药理学常用思路

中药药理学常用思路

中药药理学常用思路
1. 中药复方的整体效应:将中药复方作为整体,探究其在人体内的整体效应,了解每种中药药物在复方中的作用协同、互补、增强或抑制等综合效应。

2. 中药药物对生物分子的作用:研究中药药物如何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如与蛋白质、核酸、酶等结合,进行生物学功能调节,了解中药药物的作用机制。

3. 中药功效的归类分析:根据中药药材的不同功效,对中药复方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细致的归类分析,探究不同功效的中药药材在复方中的协同作用。

4. 中药药效学研究:通过临床检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中药药物的药效性进行检验,明确其疾病治疗效应,了解中药药物的治病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表现。

5. 中药药代动力学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中药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消除的过程,并分析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

6. 中药药性毒性研究:研究中药药材及其提取物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估其在治疗中的潜在风险,并根据实验结果制定相应的用药指导和预防措施。

中药药理学课件及讲义分享

中药药理学课件及讲义分享

中草药的毒性与安全性
1
毒性源
什么情况下,中草药成分会变得有毒?我们将探讨什么因素会导致成分的毒性。
2
毒性检测
中草药毒性如何检测?我们将简要介绍毒性检测的一些方法和标准。
3
剂量调节
中草药治疗是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质量的。我将讨论如何调节剂量和确保安全性。
中草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
中药与西药
中草药在与现代药物(例如抗生素 和抗病毒药物)配合时可以起到很 好的互补效果。
中草药中的成分如何与人体 的受体相互作用,产生药理 效应?
中草药不是单一成分,而是 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的成分。 我们将探讨它们如何相互作 用,产生治疗效果。
中草药研究的工具与技术
成分分析工具和技术
我们将介绍用于分析中草药成分的 显微镜、化学试剂等工具和技术。
动物实验技术
动物实验是研究药效和毒性的重要 手段,我们将了解如何进行高质量 的中草药动物实验。
中药药理学课件及讲义分 享
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理学是了解它们如何在人体中起 作用的关键。在这个课件和讲义分享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草药药理学的各 个方面。
中草药物质基础
1 主要成分
2 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机制 3 多成分的相互作用
中草药的主剂生产工具和技术
掌握中药成分制剂生产工具和技术 对中草药药理学研究至关重要。
中草药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
中草药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 等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 用。
防癌与减肥
中药可以作为防癌、减肥药物, 其治疗效果受到广泛关注。
神经系统疾病
中药在缓解神经系统疾病方面 具有悠久的历史,包括抑郁症 和睡眠障碍。
中草药研究需要审慎、科学的方 法、合同的生产制造方法等。

中药药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探讨

中药药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探讨

中药药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探讨研究主题:中药药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药药理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逐渐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此为背景,旨在通过研究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案的制定、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结果的呈现,对中药药理实验中的方法与技术进行探讨。

通过对相关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进行合理的结果解释与结论,期望为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方法参考。

1. 研究问题及背景中药药理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是当前药学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

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准确地解读和呈现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案方法2.1 实验设计中药药理实验的设计应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中药的特点进行。

首先,应明确所研究中药的药理性质,并选择适当的实验模型和检测方法。

其次,应考虑适当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样本数量的确定以及实验的重复性等。

最后,合理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数据采集中药药理实验中的数据采集应基于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确定相应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记录和整理。

同时,应注意对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针对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等。

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到相应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统计学意义。

同时,在结果呈现上,可以采用图表形式展示数据,包括柱状图、曲线图、散点图等。

4.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中药药理实验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可以得出合理的结论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研究结果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解读,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和讨论。

在讨论中还可以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和对比,提出改进建议。

结论:综上所述,中药药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的探讨对于深入研究中药药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课件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课件

存在问题
中医应用它们于临床时,应该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这些药物的所有中药理论信息(包括药物的四气、 五味、归经、功效、炮制方法与功用、毒性与解 毒方法、七情配伍、用法禁忌等等),都没有得 到任何提供;而提供给他们的只是西医药理论的 药化、药理(如麻黄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黄 连素-抗微生物药物、青蒿素-抗疟药、川芎嗪-防 治心绞痛药[1])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因而不能满足 中医药人员临床应用这些药物时所必须参考的各 种信息的要求。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
由于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概 念、理论、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 补充、修正和完善。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重新评价中药的 某些基本作用也同样重要。
天麻素的镇静催眠作用
5.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应在 中药原药材、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的不同层次上进行,才能接近中药 理论,全面而合理地说明中药功效 产生的作用机理。
中药药理
借助现代科学知识与手 段药对中药功效的再认识。 以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药的 作用及其机理。
一、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
麻黄:宣肺平喘------平喘作用 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镇痛作用
二、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差异性:
*药理作用是古代医籍中并无明确的记载
黄连抗心律失常,天花粉抗早孕与引产
证的实质还未得到揭示时, 要做到与证的研究结合尚 存在困难。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中医的痰
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的痰液
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的各种病证 心-------- 心悸、神昏、癫狂、失眠 四肢------麻木、疼痛 咽喉------梗噎
目前只重视对呼吸道祛痰作用 的研究,而对呼吸道外由“痰 浊”引起的证的作用研究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