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老师主讲论语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师:尊敬的诸位大德朋友,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论语》学而篇,请看第十一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一章说的也是孝道,在朱在的集注里面他是这样解释的,说父亲在的时候,当然这个父亲也包括母亲,因为在古代家庭是以男子为主,所以只单提一个父亲。父亲在世的时候,子不得自钻(音),就是没有办法自己做主,一切都要听从父母的吩咐。这样的志向就可以知道,儿女的志向必定也是父母的志向,父末,就是当父母去世以后,这个时候儿女他必须要自立了。因此,能不能够继续保守父母的志向,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从他的行为里头我们能够知道他的善恶,他是不是真正有孝心,如果他真有孝心,他也必定能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他会继承父亲的志向,继承祖辈的事业,甚至能够发扬光大。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他的孝心。

在蕅益大师的《点睛注解》里面他说到,这句论语的话是讲孝道,观其志就是观其侍父之心,他的志向跟父母的志向一致,这就是养父母之志,这就是孝道。观其行呢?这里是特指父母过世之后三年,三年居丧,所以观其行主要是讲观其居丧之事。《弟子规》上讲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就看他这种事,他是不是真正做到,孝心就从这里可知矣。

这一章孔夫子为我们论孝,分父母在世与不在世这两方面来讲,因为父母在世的时候儿女事事都要顺从父母的意思,这叫做肖父,肖就是相像,哪些地方相像呢?和父母的心志相像,如果不相像这叫不肖,这个肖是肖像的肖,不肖,所谓不肖子孙就是不能够以父母的心志为心志。当然父母如果有善行,理应承顺,父母善良的心志我们理应继承。如果父母有不善行呢?是不是我们也要事事顺从父母?孔老夫子不这么认为,论语里面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子曰:“侍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我们侍奉父母要学会几谏,这个几是微小的意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当然也有过失的时候,当这个过失刚刚萌芽,很微细的时候,为人子就应该有这种警觉性,立即能够察觉,立即能够向父母全谏,不要等到父母酿成大祸了,形成大过了,这个时候悔之已晚。所以侍父母几谏这本身也是孝顺。

那么谏志不从,如果父母不听从我们的劝解,他比较顽固,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不能够纳谏,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我们还是要保持对父母尊敬的心,决不能够看不起父母,更不能够肆意的来讥讽、毁谤、嘲笑父母,要保持自己劝谏的初衷,继续找机会再晋谏。《弟子规》里面讲到的,“父母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讲的道理跟论语上讲的是一样的,父母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尽力的想方设法用柔和的方式来劝谏,使得父母能够在欢喜当中纳谏。如果父母不欢喜呢?甚

至会怒斥我们,我们也要不辞劳苦,不能怨父母,而应该始终保持孝敬心,见志不移。悦复谏,等到他欢喜的时候我们再劝谏,一次又一次的劝谏,使得父母能够终于有一天改过回头。

所以孔老夫子讲到的孝顺这个意思,不是说只是顺从父母的意思,不管父母的意思是善还是恶,一味的迁就顺从,这不是孝,这是《孝经》里面讲了,陷父母于不义,所以《孝经》里专门有一章见证章,就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明了。所以孝顺的顺不是顺父母之情,而是顺的意,顺的是道德,顺的是纯善的本性,使父母也能够回归纯善的本性,也能够最终成圣成贤,这是大孝。

如果父母过世了,儿女居丧三年,尽自己的哀念、哀思,这三年当中也不能够改意父母的事业和做法,当然这个事业和这种做法必须是没有害处的。孝敬不仅是对父母,也包括老师,老师如同父母一样,古人有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的志向,我们也应该念念的想着实现,这也是孝敬。我记得我们的恩师净老在讲课讲经当中常常提起他过去在台中师从李炳南老居士,李师公一生都在弘法立生(音),同时也培养讲经的人才,我们的恩师也是他的最得意门神,也是他的传人。李师公鼓励我们的恩师一生不断讲台,天天讲经,告诉我们恩师说,如果讲经几天不讲了上台就生疏,几个月不讲了上台就不会讲了,所以讲习天天不能断,在讲的过程中即使自立也是立它,劝导别人也是劝导自己,自他建立(音)。于是我们恩师谨记李师公的教诲,真的,你看他50年讲台没有间断过,真正继承了李师公的志向,真正把净土法文弘遍全世界。这个真是孝养,老师之质,老师在能够不断讲台,老师往生以后,老师往生已经20多年了,到现在依然还是保持天天讲习不断,我们恩师现在讲解《华严经》,《华严经》是大经,讲到现在已经超过10年了,超过四千小时。所以《中庸》上讲,“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什么是真正的孝子?善于继承父母、先人的志向,善于继承它的事业。像李师公的事业就是弘法立生的如来家业,他的志向就是弘法、护法,我们的恩师真正做到了。所以我们观其质,观其行,由衷的感佩,这是佛门的大孝。我们恩师今年83了,高龄,念念也想着培养继承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真正能继承他事业的这个人。我们看到现在佛法表面上好像兴盛,实际上是衰微的,为什么呢?真正法大兴,有修、有正的人太罕见了,我们蒙受恩师的教诲之恩,也要念念想着报答恩师,最大的报恩就是善记人之质,善述人之事,你能继承恩师的志向和事业,以师志为己志。这个事情与其要求别人做,不如求自己做,自己要勇于担当。

所以我们跟随恩师学习兴教,我从大学退休下来,一心一意的跟随恩师学法,恩师吩咐我,每天都在摄影棚里面练讲,除了偶然的出外,这也是恩师批准的,或者是恩师吩咐的,出外演讲,一般时间都是在家里,摄影棚里面练讲。这三年来,我是07年初开始练讲的,

每天两个小时,到现在也超过一千小时了。前不久,也就是这个月初,我去亲近恩师,跟他老人家住了五天,向他汇报这三年来所练讲的科目和小时数,我告诉师父说,这三年来,将近三年,讲过超过一千个小时,平均每年差不多有400小时,师长听了非常欢喜,他说400小时还不够,就增加到600小时。所以我们不敢懈怠,要更加的努力精进,在弘法立生的道路上无怨无悔的走下去,真正以师志为己志,扛起弘法的重任,担负起在未来弘法的使命。

现在儒释道三家都缺乏有修有学的弘法人才,我们非常的希望,也是每天的祈祷,真正有圣贤出世,能够在现前的这个时代,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我们非常的感恩。我们的老师走在前面,为我们开辟一条光明大道,他老人家当时走这条路非常的不容易,多少的障碍,多少的机会,风风雨雨走过50年来,现在呢?我们在他的福印下走得很安稳,没有像他老人家当年那样的磨难。他告诫我们,一定要用远程教学的方法,讲经就在摄影棚里讲,因为我们不出去外面,嫉妒障碍自然就会减少,我们不张扬,我们就天天在家里面小小的摄影棚,对着摄影机来学讲,把儒释道的这些经典为大家解读。有缘的人他们自然就能上网来听你讲课,我们不希求有多少多少的听众,一切都随缘,他识货的他自然就能欢喜,来跟我们一起学习。就像我们昨天讲到的美玉章这句,子贡问孔子,你有美玉你是藏起来呢还是拿去去卖呢?孔子说要去卖,但是我们不是像别人那样去卖,那是叫卖,我们呢?我们是等待识货的买主。你看心不往外攀岩,每天在这个经教里面用功,真是在这里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透过网络这个工具,把自己学习的心得向世界上有缘的大众来汇报,互相之间不用见面,大家都能得到利益。

所以这是恩师给我们的未来确定弘法的方向,我们在这里也试用了三年,觉得真是很好,不出去外面,心是定的,心很安静,大学讲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止,心不往外攀岩,能够知止,你的心才能定的下来,才能静的下来,才能安的下来,人能够心安了,这个念头不乱动了,他才能生智慧,这个智慧是本有的,这个智慧是什么呢?遇到事情来立刻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知道解决的方法。我们平时为什么没有这智慧呢?这是因为心是在动的,就像一潭清水,风吹得波浪起来了,所以外面的这些景物就影现不进来了。倘若没有风,一潭清水静止在那里,外面的景物就能影现的清清楚楚,这个影现的能力就是智慧。虑就是智慧,虑而后能得,得就是你得到圣贤的受用,你就正得圣贤的境界了。

所以这里讲到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讲经弘法的事业,不要说三年,三十年,一辈子都不能改,遵守老规矩,做一个老实听话的好学生。比如说讲经,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方法叫复讲,复讲是不能添加自己的意思,重复的讲老师的意思,这叫复讲。老师的意思也不是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