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产品软件三库要求

军用产品软件三库要求
军用产品软件三库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 of military software development library, software

controlled library and software product library

2006 -05 -17发布

2006 -10 - 01实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

本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科研局、总参通信部军事代表局、二炮装备研究院第一研究

所、解放军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军代室、海军驻武汉709所军代室、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11

所和第615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鸿志、李渝榆、康文兴、王兴斌、傅援朝、杜立华、张珊珊,刘杰生、舒飞、

王璇、倪红英.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GJB 5716-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以下简称软件三库)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军用软件三库的管理.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厂r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厂r 12505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JB 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GJB 5235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 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11457、GB/T 12505、GJB 5000、GJB 5235和GfB 9001A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标准.

3.1 软件开发库software development Hbrary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存放软件配置项的集合。

3.2软件受控库software controUed library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存放已通过测试或评审且作为阶段性产品的软件配置项的集合.3.3软件产品库software product Jibrary

往软件生存周期中,存放已定型(鉴定)且供交付、生产、检验验收的软件配置项的集合.

4基本要求

4.1建立软件三库

军用软件开发组织(以下简称组织)应建立软件三库,并提供相应资源.对软件配置项进行入库、访

问、出库、维护、更改、发行等活动实施管理,以确保软件产品的正确性、完整性、可控性、可追溯性.

软件三库的管理应符合相关的保密规定.

4.2明确软件三库管理职责

组织应明确软件三库管理机构职责.一般地,软件三库管理机构应超软件配置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

由库管理员、各库管理负责人等组成.软件开发库由项目组管理,软件受控库由研制管理部门(或质量

管理部门)管理,软件产品库由组织的技术档案管理部门管理。

4.3制定软件三库管理规定

4. 3.1内容要求

组织应制定软件三库管理规定:项目组应根据组织的软件三库管理规定在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文档

中提出相应要求。

软件三库管理规定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GJB 5716 -2006

a) 入库控制;

b) 访问控制;

c) 也库控制:

d) 更改控制:

e) 配簧状态报告:

f) 配置审核;

g)维护规程;

h)库阗转换。

4.3.2相关要求

组织应按照GJB 5235的要求制定软件三库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组应根据组织的软件三库相关管

理规定,在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中提出相应要求.

软件三库管理规定相关要求一般应包括:

a) 配置项选择:

b)配置标识;

c)版本控制;

d) 基线建立和更改:

e) 软件发行。

4.4工具与环境要求

组织应为软件三库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以适应软件三库管理,保证库中内容的正确性、完备性

和安全性。软件产品库应单独存放。软件三库管理应采用适宜的工具,以利于存取、检索、比较和恢复,

确保软件三库的使用和管理方便、有效.

4.5软件三库维护

组织应制定软件三库的维护规程,并按照维护规程定期对软件三库中软件的存储介质、内容及其备

份进行维护,确保软件介质完好和软件配置项内容完备,在软件三库遭受损害或退化时可恢复。

4.6安全控制

组织应制定软件三库安全控制措施,软件库管理员在入库、出库、更改、发行时,应实施:

a)介质鉴别;

b)病毒检查:

c)权限审查.

4.7软件库管理员要求

库管理员应:

a) 其备软件配置管理知识:

b) 熟悉研制项目的配置管理组织结构、软件三库管理规定、标识规定和软件配置管理计划.j

5软件开发库管理要求’

5.1入库内容

软件开发库入库内容应是项目确定的软件配置项。组织应按照顾客方要求和研制项目特点明确软件

配置项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对软件规模和复杂度不大的项目,可将软件配置项种类作适当的合并,值

应确保内容完整.

5.2库属性

软件开发库属性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配置项:

b) 配置标识:

c) 配置项位置:

d) 开发人:

e)入库时间:

f)更改人;

g)更改时间;

ll) 出库项;

i) 软件提取人;

j) 出库时间;

k)其他.

5.3入库控制

将符合项目标识、版本等软件配置要求的软件配置项入库,并按照库属性的相关要求做好入库记录。

5.4访问控制

软件开发库的访问应按规定的权限访问。

软件开发库出库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 按规定的权限出库;

b) 记录有关出库的出库项、软件提取人和出库时间等信息.

5.6更改控制

软件开发库的更改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 按规定的权限实施更改;

b) 向有关人员发布更改信息,以便有关人员傲相应更改:

c) 更改项符合标识、版本的要求:

d) 记录库属性中的有关更改信息,保存更改前的版本并标识。

5.7软件开发库转软件受控库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组织认可的测试或评审的软件配置项转入软件受控库。

5.8其他

对软件开发库的建设和管理可根据研制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入库内容、库属性和控制程度进行调整。

6软件受控库管理要求

6.1入库内容

软件受控库入库内容应是通过测试或评审的软件配置项以及组织和顾客方认可的其他内容。

6.2库属性

软件受控库属性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配量项:

b)配置标识:

c) 配置项位置;

d)开发人:

c)开发时间;

f)评测时间:

g评测人;

h)评审时间:

i)入库时间:

j) 入库批准人;

k)更改说明;

m) 更改人:

m) 更改批准人:

n) 更改时间:

o)更改申请号:

p) 访问人:

q) 访问时间:

r) 访问批准人:

s) 出库目的:

t) 软件提取人:

u) 出库时间:

v) 出库批准人;

w)其他.

当软件开发库中的软件配置项完成评测或评审时,可按照下列控制方式将其或组织和顾客方

其他内容转入软件受控库: 1

1

a) 软件开发人提出入库申请;

b) 软件受控库管理负贯人审查入库项的标识,版本以及测评或评审发现的问题是否归零l j

c) 软件受控库管理员对库属性中的入库信息进行登记.

8.4访问控制

对软件受控库的访问应做到:

a) 每次访问被批准;

b) 每次访问人、访问时间、访问项、访问批准人等有记录.

6.5出库控制

软件受控库出库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 软件提取人提出出库(或复制)申请;

b) 软件受控库管理负责人审批;

c) 软件受控库管理员对库属性中的有关出库信息登记.

6.6更改控制

对软件受控库中内容的更改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 项目组提出更改申请,并经软件受控库管理负责人批准o

b) 向有关人员发布更改信息:

c) 在按照6.5要求办理出库手续后,按照53入库控制要求转入软件开发库实旋更政

1 .

d) 记录库属性中有关更改信息,保存更改前的版本并标识;

e) 完成更改后按照6.3要求重新入库,并及时向有关人员发布更改信息。

6.7配I状态报告

软件受控库管理员在发生更改时应向软件受控库管理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报告软件受

状态,并在规定范围内发布当前的软件受控库配置信息。

6.8配置审核

应在软件开发阶段工作结束之前按照下列要求对软件受控库进行配置审核:

a) 组织的研制管理部门指定配置审核人员:

b) 配置审核人员拟制配置审核计划,并获批准:

c) 实施配置审核:

d) 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验证;

e) 应将配置审核及验证结果通报软件(或研制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顾客方代表。

6.9较件受控库转软件产品库

戍在定型(鉴定)通过后,将软件受控库中的软件配置项转入软件产品库,而其他项应纳入组织的档

案管理,其保存期应与装备服役期相一致。

7软件产品库管理要求

7.1入库内容

软件产品库入库内容应是供交付、生产、检验验收、维护的软件产品和其他软件工作产

7.2.库属性

软件产品库属性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配置项;

b)配置标识;

c) 配置项位置:

d)开发人:

e) 开发时间:

f)入库时间;

g)入库批准人;

h)评测时间;

i)评测人;

j)更改说明;

D更改人:

I)更改批准人;

m) 更改时间:

由更改申请号:

o)访问人:

p) 访问批准人:

q)访问时间:

r)发行人;

s) 发行版本;

t) 发行时间;

u) 出库目的:

v) 出库时间;

w) 软件提取人:

x) 出库批准人.

7.3入库控制

应按照下列方式控制入库:

a) 软件开发人提出入库申请:

b) 软件产品库管理负责人对入库项进行标识和版本审查;

c) 组织代表(或授权人)应会同顾客方代表共同批准入库:

d) 软件产品库管理员对库属性中的有关入庠信息登记.

7.4访问控制

对软件产品库的访问应做到:

a) 每次访问应被批准:

b) 每次访问人、访问时间、访问项、访问批准人等有记录。

7.5出库控制

软件产品库中的项出库(或复制)时,应按照下列方式进行控制:

a) 使用部门或软件提取人提出出库(或复制)申请:

b) 组织代表(或授权人)会同顾客方代表审批:

c) 软件产品库管理员对库属性中的有关出库信息登记.

7.6更改控制

组织应严格控制对软件产品库的更改,对软件产品库中内容的更改应按照下列要求进

a) 项目组提出更改申请;

b) 组织代表(或授权人)会同顾客方代表审批;

c) 向有关人员发布更改信息:

d) 按7.5要求办理出库手续,并按照6.3入库控制要求转入软件受控库实施更改;

e) 记录库属性中有关更改信息,保存更改前的版本并标识:

f) 完成更改后按照7.3要求重新入库,并及时向有关人员发布更改信息。

7.7配置状态报告

软件产品库管理员在配置项更改时应向组织的有关部门和顾客方代表报告配置状态,并向生产、使

用,维护有关人员发布软件产品库配置信息。

7.8配置审核

应在软件定型(鉴定)时按照下列要求对软件产品库进行配置审核:

a) 组织和顾客方组共同指定配置审核人员;

b) 配置审核人员拟制配置审核计划,并得刭批准;

c) 实施配置审核:

d) 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验证:

e) 应将配置审核及验证结果通报组织和顾客方有关部门.

7.9供方控制

对供方提供的软件产品进入软件产品库时,组织应按照软件产品库入库要求控制:在供方提供最终

产品时,组织应按照软件产品库管理规定提出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团

国家军用标准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

通用要求

GJB 5716-2006

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出版

(北京东外京顺路7号)

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印刷车间印剐

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发行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开本880×1230 I,16印张3/4字数19干字

2007年6月第1版2007年6月第1次印屠0

印数I-IOOO

华为软件开发规范

软件开发规范 1 排版 11-1:程序块要采用缩进风格编写,缩进的空格数为4个。 说明:对于由开发工具自动生成的代码可以有不一致。 11-2:相对独立的程序块之间、变量说明之后必须加空行。 示例:如下例子不符合规范。 if (!valid_ni(ni)) { ... epssn_index; repssn_ni = ssn_data[index].ni; 应如下书写 if (!valid_ni(ni)) { ... epssn_index; repssn_ni = ssn_data[index].ni; 11-3:较长的语句(>80字符)要分成多行书写,长表达式要在低优先级操作符处划分新行,操作符放在新行之首,划分出的新行要进行适当的缩进,使排版整齐,语句可读。 示例: = NO7_TO_STAT_PERM_COUNT_LEN + STAT_SIZE_PER_FRAM * sizeof( _UL ); act_task_table[frame_id * STAT_TASK_CHECK_NUMBER + index].occupied

= stat_poi[index].occupied; act_task_table[taskno].duration_true_or_false = SYS_get_sccp_statistic_state( stat_item ); report_or_not_flag = ((taskno < MAX_ACT_TASK_NUMBER) && (n7stat_stat_item_valid (stat_item)) && (act_task_table[taskno].result_data != 0));

软件开发规范标准整体规范标准

软件开发规范 Software Development Specification Version: V1.0 Date: 2010-06-22 Prepared by

Document Revision History文档修订记录

Table of Contents目录 1Introduction 简介5 1.1Purpose 目标5 1.2Scope 范围6 1.3Definitions, Acronyms, and Abbreviations. 术语,缩略词6 1.4References 引用7 1.5Overview 文档组织7 2The Overall Description 概述8 2.1Software Development Organizing 开发团队组织结构8 2.2Project Base Process 项目基本流程9 2.3CMM Base Process CMM基本过程10 2.3.1SCM软件配置管理10 2.3.2SPP 计划策划12 2.3.3SPTO项目追踪16 2.3.4PR同行评审18 2.3.5SQA质量保证19 2.4SDLC 生命周期选择20 2.5Development Process 开发过程21 2.5.1Development Phase 开发阶段21 2.5.2Phase Product 阶段制品22 2.6Role Duty 角色职责23 2.7Constraints 限制24 3Specific Requirements 详细描述25 3.1Precondition 前提25 3.1.1SCM配置库25 3.1.2Test Environment 测试环境26 3.2Development Control Process 开发控制流程26 3.2.1项目启动和策划阶段27 3.2.2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阶段27 3.2.3提交测试阶段27 3.2.4生产发布、终测28 3.2.5发布后问题反馈修改过程28 3.3TSP 团队软件过程30 3.3.1会议组织30 3.3.2沟通问题30 3.3.3代码走查30

国家标准软件开发主要编写规范

国家标准(GB 8567-88)软件开发主要文档编写规范 本附录中列出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中主要软件文档的编写说明,供编写时参考。这些文档主要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l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说明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 背景 说明: a.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干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说明对建议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标、条件、假定和限制等。 2.1 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a.功能。 b.性能。 c.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d. 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e.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并输之以叙述。 f. 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g. 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 h. 完成期限。 2.2 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a.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b. 处理速度的提高。 c. 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军用软件工程标准研究

军用软件工程标准研究 2010-06-21来源:网络 一、软件工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众所周知,计算机(硬件)一问世,软件即如影随形而来,井进而发展成一门产业--软件开发。早在60年代,软件开发通常还只是编程者个人行为,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往往是同一个(或同一小组的)人。这种个体化的特性使软件设计成为人头脑中的一个隐含过程,除了程序清单之外,没有其他文档保存下来。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及软件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出现了以小组或小集体为单位的"软件作坊",他们开发的软件主要供本单位使用。这种"软件作坊"基本上仍然沿用早期形成的"个体式"的软件开发方法。但是,由于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所以程序也必须不断做出相应修改;随着硬件或操作系统的频繁更新,又要修改程序以适应新的环境;程序运行时发现错误也需设法改正,所以,不仅"作坊"式的开发方法不能满足客观需求,而且人们发现软件维护工作以令人吃惊的比例在耗费着资源。更严重的是,程序设计的个体化特性使软件最终难于甚至不能维护,于是出现了"软件危机"。软件危机主要体现在: a.不能正确估计软件开发的成本和进度; b.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用户经常不满意; c.软件质量靠不住; d.软件常常不能维护; e.没有建立适当的文档资料记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信息及其变化; f.软件费用占计算机系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等等。 软件危机的产生与软件开发和维护时所使用的方法有关,但根本的还是软件本身的特点使然。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在计算机上运行之前,软件质量较难评价,因此,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软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庞大,复杂程度高,如美国穿梭号飞船的软件含4000万行代码,相当于4000人年的编程工作量,如何保证每个人完成的工作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高质量的大型软件显然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问题。再者,软件维护常常意味着要修改原来的设计,这样大型复杂的软件的修改,其难度之大是不难想像的。 总之,解决软件危机,仅靠技术措施是办不到的,它更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措施。6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解决软件危机的方法,并逐渐形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一一软件工程学。软件工程学是研究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它是软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软件工程学的出现既有工程技术发展提供的客观背景,也是软件发展的必然。 软件发展到软件工程学时代,根本上摆脱了软件"个体式"或"作坊式"的生产方法,人们更注重项目管理和采纳形式化的标准和规范,并以各种生命周期模型来指导项目的开发进程。在此期间出现了CASE(计机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并被广泛用于辅助人们的分析和设计活动,并试图通过创建软件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厂等途径来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软件产品质量。

软件开发标准化工作流程V10

目录 软件开发标准化工作流程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开发标准化工作流程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适用范围 互联网开发中心所有项目。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流程图 2需求调研 2.1概述 需求调研对于一个应用软件开发来说,是一个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需求调研的质量对于一个应用软件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一个软件的交付结果。怎样从客户中听取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就成为调研人员最重要的任务。

2.2需求调研 总体而言,需求调研可按照业务流程、业务规则、表单数据、贯穿系统的关系四个方向来进行调研。 ●业务规则 各个流程、功能点等事项的办理,都会有相关约束或条件,那么需要对其前置条件、后置条件、数据验证、条件判断等进行分析调研。调研对象一般为操作员。 ●表单数据 对各个功能点的业务数据、数据项、表单格式、查询条件以及其它相关数据进行明确的分析调研。调研对象一般为操作员。 ●贯穿系统的关系 各个模块或科室之间的数据交换、传递以及数据共享等,需要我们调研人员与各个模块或科室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多方沟通,确定一个多方满意的需求调研结果。 2.3注意事项 ●调研过程中,用户说的很快,不可能等我们全部记录之后, 再讲下一个问题。因此,只能在笔记本上速记,有时只能记录1、2个关键字。因此,每天调研结束之后,当天晚上必须整理当天的调研情况,写成一份调研日记。整理当天的调研记录时,还要整理出待明确的问题,下一次再找机会与用户再沟通、确认。

●调研的各个阶段,必须出具相关文档或文件,比如调研计划、 流程图、表单样式、报表格式、背景图片、数据项列表、讨论记录、问题列表等。 ●所有疑问必须等到明确的答复,不能出现相互矛盾、似是而 非的需求。需准确理解客户的讲解,如果有问题的先做记录,之后将整理的问题向客户询问,得到明确的结果。需求必须是客户接受和确认的,不能有臆测的需求。 ●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和进度。有时候客户还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不一定能及时相应。所以必须提前预约好时间,保证整个需求调研的进度。 ●能积极引导客户。当客户出现疑虑,而调研人员能明白且能 做好客户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调研人员能及时积极引导客户,详细讲解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并能让客户接受与确认。 ●如遇公司有相关原型或产品,调研人员需先详细了解公司的 相关原型和产品,根据成品,找出本地化的差异化需求。 3可行性分析 这个阶段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系统分析员需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和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抽象的高层次上进行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可行性研究应该比较简短,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具体解决

军用信息技术与软件标准精选(最新)

军用信息技术与软件标准精选(最新) GJZ102A《GJB/Z 102A-2012 军用软件安全性设计指南》 GJ117《GJB/T117-1999 军用软件验证和确认计划指南》 GJ136Z《GJB/Z 136-2003 Z 通用信息处理平台集成与运行指南》 GJ140Z《GJB/Z140-2004 Z 电子对抗装备现场维修数据收集指南》 GJ141Z《GJB/Z141-2004 Z 军用软件测试指南》 GJ142Z《GJB/Z142-2004 Z 军用软件安全性分析指南》 GJ143Z《GJB/Z143-2004 Z 军用智能辅助决策开发工具》 GJ156Z《GJB/Z156-2011 Z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指南》 GJ157Z《GJB/Z157-2011 Z 军用软件安全保证指南》 GJZ161《GJB/Z 161-2012 军用软件可靠性评估指南》 GJ229A《GJB 229A-2000 军用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接口》 GJ238A《GJB238A-1997 战术调频电台测量方法》 GJ318《GJB318A-1997 战术调频电台通用规范》 GJ322A《GJB322A-1998 军用计算机通用规范》 GJ367A《GJB367A-2001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GJ438B《GJB438B-2009 Z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GJ662《GJB662A-1997 野战数字无线电接力设备的频繁段和容量系列》 GJ663A《GJB 663A-2012 军用通信系统安全通用要求》 GJ883A《GJB883A-2003 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GJ915《GJB915A-1997 纤维光学试验方法》 GJ1127《GJB 1127A-2003 机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GJ1128A《GJB 1128A-2002 机载超波电台通用规范》 GJ1142.4《GJB 1142.4A-2004 野战地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第:回路群》 GJ1142.5《GJB 1142.5A-2004 野战地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单路有线入口》 GJ1145A《GJB1145A-2010 Z 通信和指挥自动化军工产品定型试验规程》 GJ1211A《GJB 1211A-2007 野战用户电话交换机通用规范》 GJ1268A《GJB1268A-2004 军用软件验收要求》 GJ1427A《GJB1427A-1999 光纤总规范》 GJ1428A《GJB1428A-1999 光缆总规范》 GJ1567.2《GJB1567.2-1992 话音频带调制解调器的差错控制方法 用于带有异步至同步转换DCE的差错校正方法》 GJ1659《GJB1659-1993 光纤光缆接头总规范》 GJ1783《GJB1783-1993 硬波导组件总规范》 GJ1901《GJB 1901A-2003 军用巨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J2077A《GJB 2077A-2007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自动线路建立规程》 GJ2088A《GJB 2088A-2002 压制性雷达干扰机通用规范》 GJ2089A《GJB 2089A-2003 通信对抗监测分析接收机通用规范》 GJ2090A《GJB 2090A-2003 瞄准式通信干扰机通用规范》 GJ2101《GJB 2101A-2002 超短波对空指挥电台通用规范》 GJ2242《GJB2242-1994 时统设备通用规范》 GJ2434《GJB2434A-2004 军用软件产品评价》 GJ2436《GJB2436-1995 天线术语》 GJ2454《GJB 2454A-2003 军用光缆填充膏规范》

软件开发文档规范标准[详]

附2: 软件文档编写向导 文档分类 项目包括如下几类文档: 项目管理文档。包括:《软件项目计划》、《项目进度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软件开发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测试计划》、《软件测试分析报告》。 产品文档。包括:《用户操作手册》《演示文件》。 软件项目计划 (Software Project Plan)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软件计划的目的,指出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可包括:(1)项目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2)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定义(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略词的原文。) 4.参考资料(可包括: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列出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二.项目概述 1. 工作内容(简要说明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介绍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等. 若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应在本节给出较详细的介绍。) 2. 条件与限制(阐明为完成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开发单位已具备的条件以及尚需创造的条件. 必要时还应说明用户及分合同承包者承担的工作完成期限及其它条件与限制。) 3. 产品 (1)程序(列出应交付的程序名称使用的语言及存储形式。) (2)文档(列出应交付的文档。) (3)运行环境(应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4.服务(阐明开发单位可向用户提供的服务. 如人员培训安装保修维护和其他运行支持。)5.验收标准

三.实施计划 1.任务分解(任务的划分及各项任务的负责人。) 2.进度(按阶段完成的项目,用图表说明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3.预算 4.关键问题(说明可能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如设备条件技术难点或其他风险因素,并说明对策。) 四.人员组织及分工 五.交付期限 六.专题计划要点(如测试计划等。) 项目开发进度报告 一.报告时间及所处的开发阶段 二.给出进度 1.本周的主要活动 2.实际进展与计划比较 三.所用工时(按不同层次人员分别计时。) 四.所有机时 五.工作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六.本周完成的成果 七.下周的工作计划 八.特殊问题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总结报告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 3.定义(列出报告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4.参考资料(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1)项目开发计划;(2)需求规格说明书;(3)概要设计说明书;(4)详细设计说明书;(5)用户操作手册;(6)测试计划;(7)测试分析报告(8)本报告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

GB8567-88软件开发主要文档编写规范

GB8567-88软件开发主要文档编写规范

GB8567-88软件开发主要文档编写规范

233 GB 8567-88软件开发主要文档编写规范 本附录中列出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 编制指南》GB 8567-88中主要软件文档的编写说明,供编写时参考。这些文档主要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一、 可行性研究报告 l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说明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 背景 说明: a .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 .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 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234 1.4 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 .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 .属干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 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说明对建议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 提,如要求、目标、条件、假定和限制等。 2.1 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a .功能。 b .性能。 c .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 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d. 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 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

军用产品软件三库要求

军用产品软件三库要求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 of military software development library, software controlled library and software product library 2006 -05 -17发布 2006 -10 - 01实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 本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科研局、总参通信部军事代表局、二炮装备研究院第一研究 所、解放军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军代室、海军驻武汉709所军代室、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11 所和第615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鸿志、李渝榆、康文兴、王兴斌、傅援朝、杜立华、张珊珊,刘杰生、舒飞、 王璇、倪红英.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GJB 5716-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以下简称软件三库)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军用软件三库的管理.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厂r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厂r 12505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JB 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GJB 5235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 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11457、GB/T 12505、GJB 5000、GJB 5235和GfB 9001A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标准. 软件开发库software development Hbrary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存放软件配置项的集合。 软件受控库software controUed library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存放已通过测试或评审且作为阶段性产品的软件配置项的集合.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范文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范文 1. 前言 1.1 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使整个软件产品开发及项目工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便于规范化、系统化及工程化。有利于提高软件生命周期的控制及管理,提高所开发软件的质量,缩短开发时间,减少开发和维护费用,使软件开发活动更科学、更有成效。 1.2 对象 本规范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开发人员、质管人员。 1.3 要求 具有软件开发管理职能的人员要求熟知项目开发的各阶段过程和各阶段过程相应的规范。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除产品提交外的其他全部过程;规范分为两部分:技术过程规范和管理过程规范,分别适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性活动和管理性活动。 1.5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本规范所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为简化的RUP开发过程模型;软件开发过程是体系结构为中心,用例驱动和风险驱动相结合的过程迭代。 1.6 开发过程划分 开发过程包括多次迭代,每次迭代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较早的迭代侧重于业务建模和需求建模;而后的迭代则侧重于分析设计和编码。 2. 技术过程规范部分 2.1 概述 本规范中将软件开发的整个技术过程分为四个顺序实施的阶段,分别为业务建模阶段、需求阶段、分析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在对技术过程规范的描述,按阶段内部的活动和产物对四个阶段分别说明。 在本规范中对阶段内活动的说明,是按顺序性活动和持续性活动两类分别进行说明。

对于顺序性活动是按该阶段中活动的总体顺序进行的描述,而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活动的具体实施的细节来看,各活动之间的顺序是不断交叉变化的。对于持续性活动主要是对贯穿该阶段过程始终的技术活动进行说明。 规范中所提到的可选文档是指在其所属阶段,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开发团队自主决定是否开发的文档产物。而提交文档则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必须开发的文档产物,但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在软件开发计划中明确规定是否要形成正式文档并提交。 规范中各阶段提到的技术评审,具体参见《评审规范》中所对应技术性评审的详细描述。 2.2 业务建模阶段 2.2.1 顺序性活动描述 1)开始初步调研,获取初始业务需求,进行问题定义,形成《业 务概览》并建立《术语表》; 2)制定《调研记录表册》,实施详细的业务调研,建立初始的 业务用例模型和《业务用例规格》; 3)分析业务过程,取出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用例,分析业务部门 和实体对象,形成初始的业务对象模型; 4)根据初始业务对象模型和初始业务用例模型,分析并提取与 系统实现相关的用例和模型,建立系统域模型; 5)精化域模型中的初始用例,详细描述业务流程,分析业务规 则,建立精化的业务用例模型,形成《业务规则》和《业务 用例规格》; 6)精化域模型中的初始对象,进行详细的对象描述,分析对象 职责和对象间关系,建立精化的业务对象模型,形成《业务 对象纵览》; 7)分析业务上的非功能性需求,形成《增补业务规格》; 8)应用业务对象,实现业务用例,制定《业务用例实现规格》, 以验证业务对象与业务用例的正确性,根据验证结果,修正 业务对象、业务用例及相关文档; 9)汇总《业务规则》《业务用例规格》《业务对象纵览》《增 补业务规格》和《业务用例实现规格》形成《业务架构文档》。 2.2.2 持续性活动描述 1)《业务概览》在业务建模阶段,根据对项目理解的不断加深, 随时进行改进; 2)《术语表》的更新维护; 2.2.3 提交文档 1)《业务概览》 2)《术语表》 3)《调研记录表册》 4)《业务架构文档》其附件包括:《业务规则》《业务用例规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 of military software development library, software controlled library and software product library 2006 -05 -17发布 2006 -10 - 01实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 本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科研局、总参通信部军事代表局、二炮装备研究院第一研究 所、解放军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军代室、海军驻武汉709所军代室、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11 所和第615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鸿志、李渝榆、康文兴、王兴斌、傅援朝、杜立华、张珊珊,刘杰生、舒飞、

王璇、倪红英.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GJB 5716-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以下简称软件三库)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军用软件三库的管理.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厂r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厂r 12505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JB 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GJB 5235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 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11457、GB/T 12505、GJB 5000、GJB 5235和GfB 9001A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标准与规范

引言 1 目的 一项计算机软件的筹划、研制及实现,构成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的进行,一般需要在人力和自动化资源等方面作重大的投资。为了保证项目开发的成功,最经济地花费这些投资,并且便于运行和维护,在开发工作的每一阶段,都需要编制二定的文件。这些文件连同计算机程序及数据一起,构成为计算机软件。文件是计算机软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a.作为开发人员在一定阶段内的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 b.向管理人员提供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进展和情况,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不可见的”事物转换成“可见的”文字资料。以便管理人员在各个阶段检查开发计划的实施进展,使之能够判断原定目标是否已达到,还将继续耗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C.记录开发过程中的技术信息,便于协调以后的软件开发、使用和修改; d.提供对软件的有关运行、维护和培训的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操作人员和用户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 e.向潜在用户报导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使他们能判定该软件能否服务于自己的需要。 换言之,本指南认为:文件的编制必须适应计算机软件整个生存周期的需要。 计算机软件所包含的文件有两类:一类是开发过程中填写的各种图表,可称之为工作表格;另一类则是应编制的技术资料或技术管理资料,可称之为文件。本指南规定软件文件的编制形式,并提供对这些规定的解释。本指南的目的是使得所编制的软件文件确实能够起到软件文件应该发挥的作用。 2 范围 本指南是一份指导性文件。本指甫建议,在一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一般地说,应该产生十四种文件。这十四种文件是: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软件需求说明书;

数据要求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用户手册; 操作手册; 模块开发卷宗; 测试计划; 测试分析报告; 开发进度月报;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本指南将给出开发过程中建议产生的这十四种文件的编制指导,同时,本指南也是这十四种文件的编写质量的检验准则。但是,本指南并未涉及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填写工作表格的问题。 一般地说,一个软件总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固件和软件)的组成部分。鉴于计算机系统的多样性,本指南一般不涉及整个系统开发中的文件编制问题,本指南仅仅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件编制指南。 3 文件的使用者 对于使用文件的人员而言,他们所关心的文件的种类,随他们所承担的工作而异。 管理人员: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模块开发卷宗, 开发进度月报,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开发人员: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软件需求说明书, 数据要求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测试计划,

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规范V1.0

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规范 版本V1.0 2010年1月15日

目录 1.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3) 2.软件项目管理过程 (3) 3.软件项目管理内容 (5) 3.1.需求阶段管理 (5) 3.2.设计阶段管理 (7) 3.3.开发阶段管理 (7) 3.4.测试阶段管理 (8) 3.5.维护阶段管理 (8) 3.6.工具管理 (8) 3.7.软件项目估算与进度管理 (9) 3.7.1.软件项目估算 (9) 3.7.2.进度安排 (10)

1.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的交叉学科,软件项目管理的概念涵盖了管理软件产品开发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及工具。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对项目管理的定义可以将软件项目管理定义为:在软件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软件需求方的整体要求。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 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必须进行管理,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着权限角色控制、文档管理、版本控制、管理工具等,软件项目管理贯穿于软件生命的演化过程之中。 2.软件项目管理过程 为保证软件项目获得成功,必须对软件开发项目的工作范围、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资源、需要的工作量、进度的安排、可能遇到的风险等做到心中有数。软件项目的管理工作开始于技术工作开始之前,在软件从概念到实现的过程中持续进行,最后终止于软件开发工作结束。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软件工程及软件过程标准等,特制定我公司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如下:

软件开发过程文档规范标准

1.1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规格相当于软件开发的图纸,一般说,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格式可以根 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下面是一个可以参照的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模板。 1.导言 1.1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项目需求规格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的产品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产品的单位; c)该系统同其他系统的相互来往关系。 1.3缩写说明 [缩写] [缩写说明]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术语定义 [术语] [术语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 1.5参考资料 [编号]《参考资料》[版本号] 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 1.6版本更新信息 具体版本更新记录如表所列。 表版本更新记录 2.任务概述 2.1 系统定义 本节描述内容包括: ●项目来源及背景; ●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如市场目标、技术目标等; ●系统整体结构,如系统框架、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涉及的接口等; ●各组成部分结构,如果所定义的产品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使用一张 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 2.2 应用环境 本节应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定义,描述内容包括: ●设备环境;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 ●系统运行网络环境; ●用户操作模式; ●当前应用环境。 2.3 假定和约束 列出进行本产品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例如经费限制、开发期限等。列出本产品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充分说明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专长以及本产品的预期使用频度等重要约束。 3.需求规定 1.1对功能的规定 本节依据合同中定义的系统组成部分分别描述其功能,描述应包括: ●功能编号; ●所属产品编号; ●优先级; ●功能定义; ●功能描述。 1.2对性能的规定 本节描述用户对系统的性能需求,可能的系统性能需求有: ●系统响应时间需求; ●系统开放性需求; ●系统可靠性需求; ●系统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需求; ●系统安全性需求; ●现有资源利用性需求。 1.2.1精度 说明对该产品的输入、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可能包括传输过程中的精度。 1.2.2时间特性要求 说明对于该产品的时间特性要求,如对: a)响应时间; b)更新处理时间; c)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 d)计算时间等的要求。 1.2.3灵活性 说明对该产品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产品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如: a)操作方式上的变化; b)运行环境的变化; c)同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变化; d)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 e)计划的变化或改进。 对于为了提供这些灵活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的部分应该加以标明。 1.3输入输出的要求 解释各输入输出的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精度等。 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包括对硬拷贝报

军用产品软件三库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 of military software development library, software controlled library and software product library 2006 -05 -17发布 2006 -10 - 01实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 本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科研局、总参通信部军事代表局、二炮装备研究院第一研究 所、解放军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军代室、海军驻武汉709所军代室、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11 所和第615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鸿志、李渝榆、康文兴、王兴斌、傅援朝、杜立华、张珊珊,刘杰生、舒飞、 王璇、倪红英. 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 GJB 5716-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以下简称软件三库)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军用软件三库的管理.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厂r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厂r 12505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JB 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GJB 5235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 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11457、GB/T 12505、GJB 5000、GJB 5235和GfB 9001A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标准. 3.1 软件开发库software development Hbrary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存放软件配置项的集合。 3.2软件受控库software controUed library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存放已通过测试或评审且作为阶段性产品的软件配置项的集合.3.3软件产品库software product Jibrary

华为软件开发规范

软件开发行为规范 第一版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软件开发行为规范 (第一版) 为了把公司已经发布的软件开发过程规范有效地运作于产品开发活动中,把各种规范“逐步形成工程师的作业规范”,特制定本软件开发行为规范,以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 与软件开发相关的所有人员,包括各级经理和工程师都必须遵守本软件开发行为规范。对违反规范的开发行为,必须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本软件开发行为规范的内容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计划、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需求管理、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数据度量和分析等。 本软件开发行为规范,采用以下的术语描述: ★规则: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强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建议: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的行为规范。 ★说明:对此规则或建议进行必要的解释。 ★示例:对此规则或建议从正或反两个方面给出例子。 本软件开发过程行为规范由研究技术管理处负责解释和维护。 研究技术管理处

目录 1 软件需求分析 5 2 软件项目计划9 3 概要设计11 4 详细设计14 5 编码18 6 需求管理19 7 软件配置管理21 8 软件质量保证23 9 数据度量和分析25

1 软件需求分析 1-1:软件需求分析必须在产品需求规格的基础上进行,并保证完全实现产品需求规格的定义。 1-2:当产品的需求规格发生变更时,必须修订软件需求规格文档。软件需求规格的变更必须经过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 1-3:必须对软件需求规格文档进行正规检视。 1-4:软件需求分析过程活动结束前,必须经过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 1-5:在对软件需求规格文档的正规检视或评审时,必须检查软件需求规格文档中需求的清晰性、完备性、兼容性、一致性、正确性、可行性、易修改性、健壮性、易追溯性、易理解性、易测试性和可验证性、性能、功能、接口、数据、可维护性等内容。 说明:参考建议1-1到1-16。 1-1: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软件需求规格文档中需求的清晰性。 1-2:采用以下检查表检查软件需求规格文档中需求的完备性。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标准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第一部分软件需求分析规范 1、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过程和相关要求,以及需求分析阶段的完成标志。它是软件开发规范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所有任务和相关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软件需求分析人员、文档编制人员和质量审核人员。 2、参考文献 2.1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2ISO/IEC 12207: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2.3GXB 02-001 软件开发规范:第一部分软件生存周期 2.4GXB 01-001 软件工程术语 2.5GXB 02-007 软件测试规范 3、术语 本标准的术语的定义与GXB 01-001软件工程术语中的定义相一致。 4、需求分析的任务和过程 4.1需求分析任务 确定被开发软件的运行环境、功能、性能和数据需求,建立确认测试准则,编写用户手册,为概要设计提供需求说明书。 4.2需求分析过程 需求分析过程由下列步骤组成: 1)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2)人员培训; 3)确定需求分析输入;

4)需求分析; 5)制定确定测试计划; 6)修改开发计划; 7)编制文档; 8)需求分析审查; 9)需求分析文档存档。 5、总体要求 5.1用户参与 软件需求分析应该有客户指定的人员参加。 5.2用户确认 需求说明必须明确,经过客户同意,并用合同的方式予以确认。 5.3面向用户描述需求 应以用户能够理解的形式和术语描述需求,以利于与用户沟通。 6、需求分析流程 6.1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选定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在一个软件项目内所用的分析方法应该保持一致性。候选分析方法: 1)结构分析方法,包括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和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 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在需求分析方法选定后,应确定支持该方法的工具。在一个软件项目内,需求建模语言和工具应该保持一致性和规范化。 6.2人员培训 针对所选定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以及相关的标准对需求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这是一个可选项,但对于新的方法和工具,或新的分析人员,培训是必需的。

军用软件质量管理规定

军用软件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军用软件质量管理,保证军用软件质量,依据《装备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作为装备或装备组成部分的软件质量管理。 本规定中所称的军用软件(以下简称软件)包括计算机程序、相关文档和数据,以及固化在硬件中的程序和数据。 第四条总装备部按照国家军用标准和有关规定对软件研制单位进行软件研制能力评价,对软件测评机构进行认可,并以合格名录形 式予以发布。未达到规定的软件研制能力要求的单位,不能承担软 件研制任务;未经认可的软件测评机构不能承担软件测评任务。 第二章职责 第七条承担软件研制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研制单位)对软件研制和服务质量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改进软件研制能力,明确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 (二)实施软件工程化管理,制订本单位软件研制工作程序和规范,对软件研制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三)配备必要的人员、技术手段和设施等资源,建立本单位软件质量信息系统; (四)对有缺陷的软件进行修复; (五)承担软件的使用培训和技术服务; (六)向软件测评机构提供软件测评所需的程序和文档资料。 第十条软件测评机构对软件的测评质量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改进软件测评能力,明确软件测评过程中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 (二)承担软件定型、鉴定、验收和成果鉴定的测评,外购软件产品质量评价及选优工作; (三)制定本单位软件测评工作的程序和规范,实施软件测评过程的质量控制; (四)配置必要的软件测评资源,建立软件测评质量信息系统; (五)开展软件测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第四章软件研制 第十七条装备主管部门在订立装备研制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软件的级别、质量保证条款、测评项目、测评机构以及研制单位应当提供的测评保障条件。 第十八条装备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研制单位制订的软件研制计划和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进行审查和确认,并监督其实施。软件质量保证计划应当明确软件质量要求、软件质量保证的工作责任、控制项目和方法、编制的文档等。 第十九条研制单位在进行软件需求分析时,应当广泛征求软件论证、使用、测评等单位的意见,按照国家军用标准要求的内容和格式,形成能够全面反映系统任务要求的软件需求说明。 第二十条研制单位应当在软件研制的早期对软件保障进行规划,在软件需求说明中提出软件保障方案,并根据合同要求研制和交付软件保障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第二十一条研制单位应当制订和实施软件设计准则;开展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按照软件工程化方法和国家军用标准的要求,形成与软件需求说明一致的、可理解的和规范化的软件设计文档。 第二十二条软件编码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确保编码和设计文档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