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方面的计量经济学论文

文章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引言 (3)

1.1研究背景 (3)

1.2文献综述 (4)

2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各指标的理论分析 (5)

3实证结果及分析 (7)

3.1相关控制变量 (8)

3.1.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dycyzjzbz) (8)

3.1.2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czzcbz) (8)

3.2教育占财政支出的比重(jybz) (9)

3.3公共服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ggfwbz) (9)

3.4社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sbbz) (10)

3.5农林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nlsbz) (10)

3.6城乡事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cxswbz) (10)

4政策建议 (11)

5参考文献 (11)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31个省份的数据分析

刘懿计量小组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410000

摘要: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长期实施的财政支出“城市偏向”分配机制,财政支出显著地扩大了城乡间收入差距; 而不同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且财政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显著不利于城乡间收入状况的改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 要扭转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必须转变财政支出“市民导向”的既定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文教以及农林水务支出,扩大公共安全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在农村的覆盖率。同时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以实现城乡之间的长期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fiscal expenditure’s Structure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31 provinces

Liu yi Team of Econometrics

College of Economy and Trade,Hunan University,Hunan 410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three areas of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7-2013, this paper builds the econometric model, and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scale of fiscal expenditure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bias"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fiscal expenditure, financial expenditure significantly expande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xpenditure project direction and degree of influence is not the same, clear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fiscal expenditure significantly unfavorabl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com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rse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must change the fiscal expenditure established pattern of "people oriented", further strengthen to rural society culture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spending, expanding public security spending and the coverage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in the rural areas.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 needs to increase financial input to the rural,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Fiscal Expenditure Scale,;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创造了“中国奇迹”: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894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但是,随之而来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1978年的0.298,1980年的0.302上升为1990年的0.343,2000年的基尼系数为0.417,2010年一路上升到0.481,2011年稍微回落到为0.477,2012年为0.474,2013年小幅下降至0.473。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就超过该临界值并再未回落到0.4以下。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困扰着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消费结构的优化从而导致内需不足,同时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所以说收入分配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的和谐稳定。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居民收入的“规模性”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两个重要的手段。一般而言,市场竞争更多强调的是效率,微观主体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活动完成收入的初次分配。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微观主体自身的一些类似如残疾、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主观因素,市场机制在有效调节收入分配问题上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仍然还需要依靠政府加以辅之,这就为政府参与收入的再分配提供了合理性和必要性。财政支出具有三个基本职能:资源配置功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职能,政府在保障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支出手段。收入分配是公共财政的一大职能, 财政支出政策作为一种政策手段, 对居民收入分配调控具有其独特性作用, 是其他政策不可替代的。但是长期以来财政在追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中, 偏重于效率优先,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因此, 提高财政资源的管理效率,更好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配置资源、公平分配

和稳定经济的目的,财政支出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时多侧重一点收入分配公平显得比较重要。进一步增强财政支出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控功能, 是我国现阶段乃至未来经济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证研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围绕公共财政支出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较多,如Dodge (1975)和Gillespie(1976)以加拿大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结果表明公共支出能够显著地缩小了收入差距,政府通过对公共支出的合理调整可以有效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Mario Blejer和Isabel Guerrero(1990)认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一个对收入分配影响很明确的政策,当与其他政策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更多的收入再分配由于贫困陷阱以及低的劳动力供应,会减缓经济的增长,进而影响收入分配;而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55)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状况的对比考察,提出著名的“倒U”形假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遵循着“先恶化,后改进”的抛物线为开口向下的轨迹变化过程。但是该假说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两者互为替代关系。因此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对于有效调节和缩小收入差距效果而言是徒劳的,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自然缩小。国内外文献已有大量关于财政支出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而近年,Clomm 和Ravikumar( 2001) 的研究表明,公共教育政策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当大多数人的收入位于平均收入水平之下时,采用公共教育体制是有利的。而根据Wu 等( 2006)的研究,财政政策的差异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应也存在着不同效果,在城市地区采用所得税政策更为有效,而在农村地区,福利和政府转移支付机制则显得更为重要。Turnovsky 和Cecilia( 2007) 的研究表明,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会恶化收入分配,显示出增长与收入不公平的正相关。国内方面,陆铭和陈钊( 2004) 的分析发现,基本建设和支农财政支出比重的增加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反的,科教文卫事业比重的增加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于艳萍等( 2006) 的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波动较大,中长期总体效应正面影响。李永友和沈坤荣( 2007) 考察了省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

相对贫穷的影响,发现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城乡相对贫穷。刘成奎和王朝才( 2008) 的分析发现,财政的主要支出项目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王艺明和蔡翔( 2010) 的研究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并且存在地区差异性。邓旋( 2011) 的研究表明,与农林水务支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间相对收入差距相比,公共安全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则不利于改善城乡间收入状况。钱争鸣和方丽婷(2012)的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但不同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且财政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赵霞和刘萌(2014)年实证分析得出,大部分财政支出项目均可以影响社会公平,但其影响效果在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区域中是不同的。

2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各指标的理论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别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不同地区和全国范围上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一影响,我们构建了一个计量检验模型,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it kit k k jit j j it D X Y u 0+++=∑∑αββ

其中下标i 和t (t=2007, …,2013)分别代表第i 省和第t 年。我们的样本包括了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0β为截距项,j β、k α为回归系数,it u 是残差项。Y 是代表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 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这个变量的值越大,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Xj 是省级政府当年主要财政支出项目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是本文重点考察的一系列解释变量; Dk 为一系列控制变量。

由于在政府财政支出中主要支出项目有以下几项,故Xj 的具体设定如下: X1:省级政府当年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X2:省级政府当年公共服务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X3:省级政府当年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X4:省级政府当年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X5:省级政府当年城乡事务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关于控制变量Dk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变量:

dycyzjzbz:各省级政府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此变量是用来衡量产业结构的。由于我国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且大多覆盖在农村,因而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越高也就意味着农民的相对收入提高了,进而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因此我们预期在全国层面上,该变量的系数为。

czzcbz:各省级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此变量是用来度量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每个省份由于区位和政策的不同,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有所差别,从而会导致社会效益的分配也有很大不同。各级政府在中央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加大对农村经济的开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我们预期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有一定的农村倾向。

由于2007年财政支出子项的分类及统计口径有较大的调整与变化,按照财政的经济职能进行结构划分失去了连续性的数据支撑,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及时效性,我们所采用的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是2007 —2013年。而所有的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3)和wind资讯(2013年的数据来源于此)。为了更好的明晰我们所选择的指标情况,我们把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结果分析如下:

表1 指标统计性描述

Table1:Indicators of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3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以上设定的计量方程,运用Stata12.0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我们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表2 分地区回归结果

Table2:Results of regional regression

注:***,**,*分别表示通过1%、5%、10%的显著性水平

四个模型的调整R2都在60%以上,这说明四个模型的拟合效果整体不错。四个模型F统计量的P值均为0,说明四个模型的系数均通过联合显著性检验。我们根据Hausman检验来判断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根据Hausman值,全国地区和中部地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以下我们具体分析每个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3.1相关控制变量

在本文中主要挑出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两个控制变量。

3.1.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dycyzjzbz)

由于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因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越高也就意味着农民的相对收入提高了。我们预期在全国层面上,该变量的系数为正。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全国层面上扩大了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其系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中部和东部的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没有显著性影响,或者说轻微缩短了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在西部层面上扩大了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其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从数据总体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增加的比重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与我们的预期不符。究其原因,第一产业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获利空间低。农村如果停留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层面上,其物力、人力、财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而城市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了资金周转率和资金利用率,从在城市增加收入远远超过了农村增加收入。

3.1.2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czzcbz)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用来度量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财政支出在全国层面和西部地区显著性缩短了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其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较显著缩短了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其系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说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有比较明显的农村倾向。

从整体数据分析,省级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全国层面、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均不同程度缩小了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究其原因,中央政府

通过GDP增长率来考核地方政府的业绩,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农村作为未充分开发的一处资源,政府会在农村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引进先进设备、招商引资等等,难免使得财政支出偏农村化。

3.2教育占财政支出的比重(jybz)

在全国层面来说,加大教育支出能明显缩短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增加1%的教育在财政支出的比重,能够缩小2.04个比值的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其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是对各个地方的影响程度并不一样。具体来说,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教育支出对缩短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影响较大,其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尤其在西部,增加1%教育在财政支出的比重,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会缩小3个比值。

究其原因,教育支出的城镇偏向促进了城镇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进而促进了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而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却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有知识的年轻农民工大量进入城镇就业,而留在农村的多是缺乏知识的老弱妇孺,农村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限制,收入提高缺乏动力。我们发现,西部地区教育支出比重扩大1%,会导致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缩小3个比值,其远远大于全国层面的2个比值,这表明西部地区的教育支出投入不够。

3.3公共服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ggfwbz)

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维持公共安全,另一个是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该结论十分稳健。这一结论也符合中国现实。在全国层面,增加1%的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的比重,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会缩小0.5个比值,其系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东部地区,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影响最明显,其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究其原因,在维持公共安全方面,农村居民需要比城市居民支付更多的成本。在社会保障方面,基本社会保障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城市,保障体系也相对完备;但是农村基本社会保障面临着覆盖面窄和保障程度低双重难题。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保障更多的是“生儿养老保障”和家庭自我保障为主。在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隐性福利,农村居民则被排除在利益之外,公共安全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成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3.4社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sbbz)

社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具体来说,在东部地区,社保支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在中部地区,社保支出对缩短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影响不大。而在西部地区,福利保障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系数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保支出在全国总体层面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在统计上显著。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城镇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目前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保障项目已相当齐全,且覆盖面广,而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项目不仅种类少(主要只是社会救济项目),而且已有的保障项目的覆盖面也很小。2007年以来,城市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5%以上,支出总额远远高于农村,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也远远高于农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城市人均享受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农村的90多倍。我们还发现,西部地区福利保障支出比重扩大1%,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2.29个比值,这大于全国层面上的1.78个比值。这表明西部地区的福利保障支出有比较严重的城镇倾向,农村的福利保障支出投入严重不足。

3.5农林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nlsbz)

在全国总体层面上,农业支出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其系数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但令我们惊讶的是,西部地区的农业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在统计上显著。这表明西部地区的农业投入不足,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农业支出的比重,优化农业支出的结构,提高西部地区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西部地区在农业支出方面可以借鉴东中部地区的做法。

究其原因,财政支农支出是再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对农业的净流入,它对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有着明显的作用。财政支农支出着重对那些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的农业公共性投资项目及大中型农业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为农户增加农业投入创造条件和起积极引导作用,使农户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从长远看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因而农业支出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6城乡事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cxswbz)

城乡事物支出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该结论不论在全国层面、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结论稳健。

城乡事务支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支出,第一,社会途径支出,比如增加公务员人数、增加社区服务人员数量;第二,经济途径支出,比如国际改税政策;第三国家投资,通常是以公路等为基础设施为投资对象;第四,政策带动支出,比如国家规定大中型企业每年必须吸收多少毕业生,此时国家会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补贴。由此可以判断,城乡事务支出偏城镇化,大批知识份子、资金会聚集在城市,出现城乡贫富差距两极化,因此,城乡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

4政策建议

本文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出结构对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不同区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

根据实证结果,政府可通过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和农业支出缩小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于中西部地区,可通过加大农业支出投入,增加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大幅度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可缩小中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外,我们可通过适当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减少基本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行政管理支出来缩小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总的来说,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农业支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这说明我国各级政府应加大农业投入,并优化支出结构。另外,我国各级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财政对农村基本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的投入,切实扭转政府在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城市偏向政策,此外,我国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的财政投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5参考文献

[1] Glomm G, Ravikumar B.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ndogenous public expenditures[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économique, 2001, 34(3): 807-826.

[2] GUO Q, LV B, ZHANG D. The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s and economic growth [J][J].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03, 11: 5-12.

[3] Wu X, Perloff J M, Golan A. Effect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o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inequality[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6, 52(2): 213-235.

[4] García-Pe?alosa C, Turnovsky S J.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 canonical model[J].

Economic Theory, 2006, 28(1): 25-49.

[5] Wu X, Perloff J M, Golan A. Effect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o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inequality[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6, 52(2): 213-235.

[6] GARCíA‐PE?ALOSA C, Turnovsky S J. Growth, Income Inequality, and Fiscal Policy: What Are the Relevant Trade‐off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7, 39(2‐3): 369-394.

[7]陆铭, 陈钊. 城市化, 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 经济研究, 2004, 6(50.58).

[8]李永友, 沈坤荣. 财政支出结构, 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J]. 管理世界, 2007, 11: 14-26.

[9] 曾国安, 胡晶晶. 2000 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 收入来源结构角度的分析[J]. 财贸经济, 2008 (3): 53-58.

[10]王艺明, 蔡翔. 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东, 中, 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财经科学, 2010 (8): 49-57.

[11] 陈安平, 杜金沛. 中国的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J]. 统计研究, 2010, 27(11): 34-39.

[12] 邓旋. 财政支出规模, 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J]. 经济评论, 2011 (4): 63-69.

[13]雷根强, 蔡翔. 初次分配扭曲, 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2012.

[14]钱争鸣, 方丽婷.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5): 9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