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出现的时代性

合集下载

【第二期 19-21世纪】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

【第二期 19-21世纪】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

【第二期 19-21世纪】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20世纪1. 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又称现代派艺术,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大致来说,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

现代艺术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转变的苗头,这个苗头进入20世纪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是基于科学和理性基础上建立的,是西方数百年来的思想文化核心。

现代艺术主要包括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

现代艺术的特点在于打破艺术家、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区别。

主张艺术干预人类生活。

深受现代社会文化影响又立足批判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2.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

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

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两个派别。

一个是洗衣船派,也就是正统派。

这个派别的代表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另一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后起的立体主义画家为代表的。

立体主义的出名也是由这些蜂窝画家所催化的。

3.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抽象到具象的转变

抽象到具象的转变

抽象到具象的转变作者:刘庆海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3期摘要: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传统纹样,这些纹样分别从不同层面传承着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在这些传统纹样当中,传统的龙纹样毫无疑问的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龙纹样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更迭交替,自身的形象也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由抽象转向具象,演变到清代时期,龙纹样造型状态走到了最巅峰。

本文将系统研究龙纹杨造型演变,梳理中国龙纹样造型变是如何从抽象逐步走向具象。

关键词:抽象;具象;中国古代;龙纹样;造型;演变分析龙纹样作为中华民族的形象和精神象征,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一颗永恒闪耀的宝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变化,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审美精髓。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印象里,龙具有非凡的能力,它神通广大,能够直冲云霄、呼风唤雨,中国古代把龙的理解为人类力量所不可触及的神的领域。

关于龙的论著和龙图像样式的书籍品目繁多,研究成果不少,基本也是侧重对龙纹的形态学研究,如陈绶祥《中国的龙》,徐华铛的《中国的龙》,著作中系统归纳了龙纹样从远古到明清演变发展的特点和艺术特色,对大量明确的文物图片和纹样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行梳理分析。

一、龙纹样的起源早在远古氏族部落的图腾文化里,龙就初步构成了中华民族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在中国学术界对于龙的起源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龙纹样起源于图腾学说,在中国多数学者认为中国龙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创造出来的图腾,这里比较由代表性的学者就是闻一多先生,他曾在《伏羲考》中观点核心是认为龙纹样是古代氏族的图腾之一,是并不在真实存在由人结合了马、狗、鱼、鸟,鹿等现实中存在的生物的身体部分特征,也就是说中国古代龙,这种像神一样存在的生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个是在当时多个图腾并存原始社会中必然形成结果,象征了大的氏族对小的氏族征讨和融合。

另一种有关龙纹的起源,解释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形成的。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中的“人性化”与“去人性化”探究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中的“人性化”与“去人性化”探究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中的“人性化”与“去人性化”探究作者:张筱宛杨波来源:《艺术广角》2024年第02期摘要康定斯基是西方抽象艺术的开山鼻祖,也是抽象艺术理论的重要阐释者,他的抽象艺术表达出人内心的情感,激荡了人的灵魂。

抽象艺术追求精神的世界,使绘画重新回归到艺术本身。

以奥尔特加的概念为基石,可以从“人性化”与“去人性化”两个方面对西方艺术史进行梳理,并进而阐释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内在精神,而“人性化”和“去人性化”对抽象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价值及影响也在这一过程中彰显。

关键词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人性化;去人性化一直以来,中国学术界都对康定斯基的研究保持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成果颇丰。

围绕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创作和抽象艺术理论,从译介原文元典到理论细节阐释和相关比较研究,学者们的研究逐步深化。

但是,随着对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整体研究工作的日趋完成,寻找新的研究视角和切入角度就成为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

本文尝试以奥尔特加的“去人性化”概念为基石,探讨康定斯基抽象艺术如何从“人性化”发展到“去人性化”,揭示出此视角在现代艺术理论建构中的意义。

一、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中的“人性化”体现“人性化”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凸显,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古希腊人在强调人的理性的同时强调客观事物对艺术的重要性。

到了中世纪,欧洲长期处于黑暗时代,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化”的重视才逐渐恢复。

到了18、19世纪,“人性化”已成为艺术自身的逻辑,彰显了艺术的本质。

1.“人性化”的内涵“传统画家总是以‘人性化’现实为蓝本的”[1],将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

奥尔特加将“人性化”等同于自然,艺术中的人性化元素是从自然中提取出的、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的、被大家所熟知的。

奥尔特加对“人性化”的表述,可以概括为三点:1.追求真实,描写人性;2.在对现实事物模仿中的情感显现;3.符合大众的趣味。

“人性化”既然是模仿现实事物时的情感显现,那艺术家就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进行创作,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抽象表现主义的存在主义文化背景

抽象表现主义的存在主义文化背景

抽象表现主义的存在主义文化背景作者:陈凯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在20世纪之前,艺术与哲学分属着各自不同的领域。

但随着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艺术与哲学的联系却不断加强,超过了与其他任何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

探究一个艺术流派和运动,离不开对其哲学基础的探究。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与存在主义便是这样。

关键词:抽象表现主义;存在主义二战后,存在主义盛行,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西方尚未摆脱战争的阴影,而同时又无法适应新的时代的来临。

作为战争的幸存者,人们急于找寻存在着的自我意识。

存在主义哲学家保罗·萨特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他的一生都实践着对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一切非正义的抗争,是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者。

萨特在1944年的一篇文章中说:“一句话,人必须创造他自己的本质;正是由于他投身到世界中来,遭受世界的苦难,与世界搏斗才一点一滴地定义了他自己。

”[2]这就是说,存在本没有本质,人存在着,进行自由选择,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

因而,萨特在他的小说描写中所强调的也往往是处境,而不是刻画人物。

萨特的思想和理论为苦于在荒诞之中挣扎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出路——自我选择。

但是,一方面他们认为自由超于自然现实中的一切,扭曲、变形的心态使他们个人的行为无法接受社会制约;另一方面,这种极端扩张的个人主义导致孤独,无法被社会认同,也无法与社会沟通。

对于他们来说,激情和活力是与痛苦和寂寞并存的,对空虚和无聊的恐惧使他们像逃离自己的影子一样逃离现实。

与抽象表现主义类似,存在主义并非明确的哲学派别。

除萨特之外的存在主义者,克尔恺郭尔(Kierkegaard)、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卡夫卡、海德格尔、雅斯贝斯(Jaspers),也都极其关注个体性和主观经验的独特性,他们拒绝自己属于任何思想流派的说法。

克尔恺郭尔故意在著作中回避系统的论述,他声称:“‘个体’是一个范畴,从宗教的层面讲,在这个时代,在全部历史中,作为整体的人类都是必须要经过这个范畴的。

意象绘画与具象-抽象绘画精神性比较

意象绘画与具象-抽象绘画精神性比较

意象绘画与具象\抽象绘画的精神性比较【摘要】:意象绘画和具象,抽象绘画作为绘画的三种形态,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充当了不同的角色和承担不同的责任。

本文从意象绘画与抽象具象绘画的精神性出发,分析了三种绘画的不同点。

【关键词】:意象抽象具象绘画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严重失衡。

而在20世纪以后,抽象艺术独领风骚,成为艺术的主流,其后装置、行为及影像艺术层出不穷,大行其道。

而具象艺术因其和传统写实艺术的联系成为保守和落后的代名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艺术家扬弃具象绘画,造成艺术曲高和寡的现象。

正是由于这种惨痛的经历,艺术家们才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类的共通美感经验,找回了失落的写实元素,重拾具象绘画,并使具象绘画在现代主义运动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并赋予传统的具象绘画新的含义,形成意象绘画。

一、具象是意象的表现手法和精神性的起点席勒说:“伟大的艺术家为我们表现对象,平凡的艺术家表现他自己,拙劣的艺术家表现他的素材。

”贾科梅蒂曾论述过意象与具象的关系,“传统和写实只是在摹写一只杯子放在桌上的样子”。

而在意象画家看来,认为“你所摹写的永远是某一瞬间所留下的影像,你永远不可能摹写桌上的杯子,你摹写的只是一个影像的残余。

”意象绘画是艺术家对心灵和艺术的直觉把握,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定绘画是以一种纯视觉形式去理解世界。

与传统写实绘画不同的是,意象绘画体现出多样性的艺术取向,在进行具象绘画创作时,大多数新具象画家注重主观精神的表达,他们不像传统的写实绘画那样只满足于客观表现对象,而是更加注重表现内在真实。

他们之所以需要具象,是因为他们的绘画在揭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时往往需要一些作为起点的具体的东西:一组景物、一个或一组人物、一幅风景。

意象绘画以具象作为艺术的前提,用具象的艺术手法表达一种对艺术、对世界新的理解。

巴尔蒂斯的一段话可以用来说明具象绘画回归时这些艺术家的内心追求:“我希望表现事物背后的东西。

西方美术简史 PDF

西方美术简史 PDF

西方美术简史 PDF《西方美术简史》一、史前时代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

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二、奴隶社会时代进入奴隶社会那些文明古国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

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

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三、封建社会时代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

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

拜占庭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

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具象/抽象”与“意象”

“具象/抽象”与“意象”

“具象/抽象”与“意象”在艺术领域里,以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的概念,就可分为具象艺术(Figurative Art)与抽象艺术(Abstract Art)。

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的特点。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故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

其实,其他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艺术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等。

抽象艺术是那些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

“具象/抽象”放在一起还是十分清楚的。

用大白话说:一个是能看出什么东西的模样,一个是看不出画了什么东西。

当“现实主义”或“写实”在上世纪80年代不能代表多样风格的创作现象时,许多美展就以“具象”为关键词,表示一种走出“写实”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但又不是抽象艺术的新探索。

关键问题还是出在“意象”。

一些教材,甚至“专家”莫明其妙地在“具象/抽象”十分清楚、且约定俗成的关系中,塞进一个“意象”。

把本来十分清楚的一对关系变复杂了。

意象。

《辞海》解:“①表象的一种。

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

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②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据《辞海》,①、②两个意思都清楚界定了“意象”是指:来自客观物象(①记忆表象、知觉形象、经验材料,②外在物象),又加入了主观情思(①想像、加工生发,②主观情意、比兴手法),之后形成的审美意象(①想像性表象、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②心象、表达的作者情思)。

二十世纪70-80年代西方新具象绘画探微

二十世纪70-80年代西方新具象绘画探微

中文摘要二十世纪初,在西方绘画领域抽象主义崛起,40年代末50年代初,抽象主义运动的中心从法国巴黎移至美国纽约,美国画家波洛克把抽象艺术推向高潮,抽象艺术一度成为现代艺术的主流。

众多现代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相继出现,导致出现“绘画终结了”的言论。

然而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出现波普艺术,即以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来反对抽象主义,在欧洲,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新写实主义”或“新现实主义”,以巴塞利兹、基弗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意大利“三C”(基里科、基亚、库奇)为代表的意大利“超前卫”,以弗朗西斯·培根、弗洛伊德、里昂·科索夫为代表的英国新绘画。

艺术家都纷纷拿起画笔,回到画架前,形象又回归到了绘画之中,新具象绘画应运而生,撼动了当时一手遮天的抽象绘画的垄断地位。

本文论述新具象绘画是从绘画自身因素的角度出发,对造型、构图、色彩、技法等绘画语言进行分析,总结概括新具象绘画的特征。

文章分为三章:第一章、新具象绘画的生成;第二章、新具象绘画的审美创作观念;第三章、新具象绘画表现形式及语言的多元化。

其中三个章节中,第一、二章,对新具象绘画的生成与艺术主张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通过运用古典写实绘画与新具象绘画进行比较的方式,在不同角度归纳总结了新具象绘画具体的绘画语言特征。

新具象绘画既有继承传统的成分,又有对传统的反叛,这些更能说明了绘画艺术生命力是不会枯竭的,随着时代变迁,艺术家总会寻找到绘画存在的理由。

关键词:反叛造型构图色彩技术手段分类号:J209.9IThe early 20th century,the rise of abstract art in the field of Western painting,the late 1940s, early 1950s,the center of the abstract movement moved from Paris to New York, American painter, Jackson Pollock, abstract art to a climax,abstract art became 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art. Modern art genres and art movements have emerged, lead to the end of painting "remarks”, however, to the late1950s early 1960s, American Pop Art, opposed to abstract the common things in daily life, in Europe, Fra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realism" or "new realism"; Baselitz, Kiefer, the German Neo-Expressionism; in Italy "Italy" three C "(Chirico, Nokia, Kutcher)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ultra-avant-garde", Britain's new painting, Francis Bacon, Freud, Lyon Kosovo. Artists have picked up a brush, back to the easel before, image to return to painting, new tools like the painting came into being, shake the monopoly position of the then-powerful abstract painting.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w figurative pain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ainting itself factor to analyze the shape, composition, color, technique and language of painting,speech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figurative painting.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the new figurative painting generated;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reative concept of the aesthetic of the new figurative painting; Chapter III,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figurative painting form and language diversity. In these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two chapter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generation of figurative painting and art advocate,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chapter, Chapter III, like the painting through the use of classical realist painting and new with a comparable way, summarized the new figurative painting specific drawing language features at different angles.New figurative painting both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ingredients, but also the traditional rebel,better able to explain the vitality of the art of painting is not exhausted,as times changed, the artists will always find a reason to exist to the painting.Key words: Rebel Modeling Composition Color Technical meansCategory: J209.9I I二十世纪50、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盛极一时,从而导致了“绘画的死亡”这种言论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艺术出现的时代性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文明阶段,现代的工业化文明
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眼睛从宏观世界转移到了微观世界,艺术家必然要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他们眼中的新世界。

我想从抽象与移情的心理学角度说明抽象艺术为什么会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出现,也就是说抽象艺术出现有时代的必然性,时代的发展决定着艺术形态的变化。

一、抽象与移情理论
在谈现代的抽象艺术出现之前,我想谈一下抽象与移情理论,“当现代艺术正处于萌芽时期,其自身形态和样式还没有完全展开。

沃林格看到任何艺术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古埃及、晚期罗马和拜占庭与正统古希腊艺术形态是不同的,这些古代艺术存在的价值没有被后人重视,并不是因为这些艺术品艺术价值不高,它们完全是另一种艺术意志的标准,是一种抽象的艺术需求。

移情心理不是艺术的唯一标准,与之相反的抽象心理也是一种艺术标准,而这种心理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当代艺术同样需要抽象的艺术标准判定其艺术价值。

二、抽象艺术的心理条件
抽象的心理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需要到那些民族的世界感中去寻找,以我们面对外界的态度去谈心理条件。

“抽象是人由外界引起人的巨大心里不安,还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对空间的
极度恐惧”,人类面对紊乱而广阔的世界时对空间产生本能的心里恐惧,“当安全的世界崩溃之时,人类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噩梦的骚扰,受到原物的黑暗骚乱的困惑,魔鬼与恐怖母生这两个原型形象,将统治这个世界。

魔鬼是阴森可怕的,令人压抑,是黑暗的象征,”面对外界混沌和变化,由此萌发出了一种巨大的安定需求,他们就开始在艺术中寻求幸福安全。

三、抽象艺术出现与时代条件
20 世纪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劳动力和市场的争夺发动了世界大战。

工业革命,或多或少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变革,人们思想、情感极其复杂。

艺术创作逐渐远离了文艺复兴的传统艺术,走向变形,解体,采用荒诞的抽象艺术语言。

因此,西方的艺术逐渐告别具象,逐步走向抽象。

(一)康定斯基与他的第一幅抽象画康定斯基移居慕尼黑从事绘画事业的时候,整个欧洲正处在“世纪末”精神颓废的文化气氛当中。

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都对当时社会极其不满厌恶甚至在逃避,需要寻求心理安慰和幸福感。

康定斯基本人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精神危机,他本人的思想带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有革新现实的志向。

康定斯基的第一幅抽象画是1910 年在慕尼黑画室创作的,从此绘画突破了传统的牢笼。

从具象的画的桎?中完全解放出来了,给画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视角。

他认为抽象绘画不仅是造型的,也是精神的一种绘画,其色彩和形象具有独特的精神性,它们只是用来表现精神的符号。

(二)现代抽象画派的出现
1.印象派
现代艺术应该从印象派开始,印象派也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里程碑,1864 年,面对印象派的出现,法国的批评家恩斯特?歇思诺在他的评论中曾这样写道:“印象画派提倡的新的绘画风格和内在精神即将成为时代的潮流继续下去,在不久的将来绘画仅仅依靠几笔就能出来色彩。

”当今,西方绘画当中的抽象绘画与传统的写实绘画确实是分道扬镳了。

这些抽象作品明显的绘画风格特征是:纯粹是点、线、面、色彩构成,画面没有确定的主题,没有解释说明意图,没有确定的情节、内容、布景,没有确定的时代和历史面貌,对传统的古典绘画规范毫无保留地抛弃,画家沉醉于自我内心的表白和主观的自我感受,推崇自我的主观世界的想象力,抛弃了理论观点、拒绝实物的写实,主张与自我心灵对话。

而且,这些抽象作品不是随心所欲随意的涂抹,而是有意的,有动机的、有目的的创作结果。

2. 立体派
立体主义画派最终使西方绘画进入抽象世界,毕加索、蒙德
里安等人的艺术绘画作品最终彻底颠覆了传统绘画。

焦点透视被彻底抛弃,散点透视、多层次的透视,甚至无透视介入画面。

传统绘画题材如宗教、历史、风俗、神话、政治,这些都在支配着绘画,这时
被具有革新精神的年轻画家们涤荡得荡然无存,画面
上只保留了绘画最根本的因素:点、线、面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绘画从具象走向抽象已经不是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它已经深入到了现代艺术血液里。

由此,它成为现代艺术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

直到今天,现代艺术也没有走出抽象艺术的框架。

现代人对抽象艺术的倾向是一如既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