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农业及与中国农业的互补性分析
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意义

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意义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意义当前,随着中国不断崛起,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新的战略方向下,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在越来越紧密。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意义。
一、政治合作意义1.加强政治互信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合作可以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亚国家可以借此机会与中国建立高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关系,增进相互信任。
这种政治互信的增强能够为中亚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和平做出贡献。
2.深化合作机制中亚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国可以建立更为深入的合作机制,探讨并推动产业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地区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这将有助于中亚国家与中国在政治层面上的紧密联系,并促进整个亚洲地区的共同繁荣。
二、经济合作意义1.拓展投资领域中亚国家是中国的重要区域合作伙伴。
中国投资在中亚国家的计划已经告诉世界,中国将在该地区建立一系列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大型基础设施,为两国的贸易合作搭建更加安全、便捷的通道。
这将促进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将为中国提供更多贸易机会和市场。
2.加强合作交流中亚地区广阔的资源、文化特色和地理位置独特等特点,使其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
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等能源资源,中国也有着巨大的需求和市场。
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伙伴必将由多元化的贸易和投资建设,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三、文化合作意义1.加强民心相通加强文化合作有助于深化中亚地区与中国的相互了解与理解,更好地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学术研究会议和文化艺术展演等形式的交流活动,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将更加牢固。
2.推进共同发展文化联系是中亚地区与中国之间紧密联系的一种方式。
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将有助于共同推进两国文化和民族的创新发展。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经济互补性的领域项目及金融配套支持研究

∞
油气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 , 乌、 哈、 土三国石油远景储
构, 带动实体经济增长 , 我国如何通过金 支 持促进互补优势 量达 30多亿吨 , 0 天然 气远 景储 量达 3 0多万亿立 方米 , 是当
今世界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 中亚五国人 口较少 , 可消费的
以上问题 , 正构成 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 。 本课题拟在 能源有限 , 近年来又把出口本国资源和能源作为各国今后中
融对战咯的支持策 略。
一
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在 短期 内如何识别和细化双方的互
、
引
言
补性 , 规避南南合作 的弊端和北南合作的压力 , 有效地利用和
发挥双方的互补性是当务之 际。 在长期来看 , 我国如何进行要
( 研究背景 一)
中亚富集约世界 5 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 % 近五年在 国际 素优势的培养和确 立 , 调整产业结构 , 占据有 利的 国际 分工 ,
的前沿在新疆。近年来 , 疆对 中亚诸 国的进出口总额 , 新 占到 贸的发展 如何挖掘双方的互补潜力 中国对中亚诸国进 出口总额的 5 — 5 5 6 %。此外 , 新疆的各项宏 3中国与中亚 各国均为发展 中国 家 , . 并都 处于转 轨特殊
观指标与我国东部发达省区差异大 , 而与中亚五国差异较小 , 期 , 国与中亚诸 国的互补f 中 『 生动态如何变化 , 对未来的竞争合
中国与中亚经济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 究课题 。由于目前
中国和中亚五国现在均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中 国和中亚两区域经贸现状主要反映 为中国( 新疆) 向中亚出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与地缘战略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与地缘战略中国与中亚地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地缘战略因素。
中亚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方向,毗邻中国的新疆地区,是中国的重要邻国。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日益密切,地缘战略关系也日益凸显。
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时代。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重要商路,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而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亚地区再次成为中国重要的合作对象。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深化着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
两国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政治领域,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
两国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反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中国还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地区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合作机制等,为地区的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经济领域,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日益深入。
中国是中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
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合作。
在文化领域,中国与中亚地区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频繁,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
中亚地区的语言、文化、艺术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参观学习,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密切相关,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共同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双方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生产与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1
1 1
1
3
1 8
6 3
4 5
4
●
4
●
5
●
7
●
3
●
3
●
2
●
2
●
O 1
O O
O O
2 O
0 O
2 1
3 5
3 7
Co p r b eA n l sso to o u to n a e Co pe ii e e s m a a l a y i n Co t n Pr d c i n a d Tr d m ttv n s
中 国 世 界
资料来源 : FA0 ttsis 由 作 者 整 理 。 S ait , c
20- 2 0 0 4 0 8年 , 界 原棉 产 量 有 下 降 趋 势 , 世 由
万 t3 4 , . 4万 t 0 1 和 . 7万 t 。
2 5 . 7万 t 降到 2 6 . 6万 t下 降 了 0 9 。 42 3 下 217 , .1
7 50. O O 2 261 7 .6
4
3
9
6
l
●
8
●
O
●
2
1
l
吉尔 吉斯 斯 坦
乌 兹 别 克 斯 坦 塔 吉 克 斯 坦 土库 曼 斯 坦
8
O
6
4
7
O O 4 O 1 7 罟 的 8
∞
中亚 五 国 合 计
品 的 出口竞 争优 势 。
计算公 式 : c一 T 其 中 x M 别 表 示 i 分 国棉 花 的 出 口额 和 进 口额 。贸 易竞 争 力 指 数剔 除 了通 货 膨 胀 等 经 济 波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浅探

关键词:中亚国家;竞争性;互补性中亚五国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其加深贸易往来,不仅能为我国进口诸多原材料和能源,同时也是我国与欧洲国家进行贸易的门户。
因此,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有利于在国际新形势下推动双方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一、文献综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前景,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和结论。
苏丽娟(2017)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有贸易一体化的潜力,运用了相关贸易指数,得出双方贸易一体化水平在逐步上升,但相较于日本和韩国,中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结论;蒋宇宁(2018)基于2007~2017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了贸易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前景,研究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竞争性比较弱。
但是,两者的优势商品没有重合,贸易互补性非常强,应该通过贸易互补性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双方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廖佳(2019)认为中亚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核心地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是发展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环,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状态下,双方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发展与往来符合彼此的利益,并为双方发展贸易提供经验和建议。
本文选取2005~2020年贸易数据,采用贸易指标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整体的贸易潜力,为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现状分析(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总体分析。
中国从1992年开始和中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逐步发展双边贸易,多年来,双边贸易一直保持稳步快速提升。
目前,中国已经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从1992年的贸易总额4.63亿美元一直增长到2020年的435.58亿美元,增长了430.95亿美元,增幅高达近100倍,并且2013年的贸易总额为近30年来双方贸易的峰值,达到了502.74亿美元。
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互补性及中国对策

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互补性及中国对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近邻国家,两国在经济、贸易、能源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哈贸易的互补性非常明显,相互扶持,互利共赢。
本文将探讨中哈贸易的互补性以及中国可以采取的对策。
首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小麦、大豆等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
中国进口了大量的哈萨克斯坦农产品。
另外,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能源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双方合作在石油、天然气等领域非常广泛。
其次,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互补性。
中国积极参与哈萨克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中哈合作的中哈管道项目,这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有力推动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和能源合作。
此外,中国还帮助哈萨克斯坦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了两国的互联互通。
另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科技创新、教育等领域也有很大的互补性。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较强的实力,而哈萨克斯坦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两国可以加强科技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推动科技创新。
此外,中国还可以向哈萨克斯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合作项目,提高哈萨克斯坦的人力资源素质。
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进一步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合作。
首先,加强政府间的合作。
两国政府可以加大贸易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鼓励企业进行贸易合作。
同时,双方政府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分享市场信息和贸易政策,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增长点。
其次,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两国企业可以加强合作,互相分享市场信息,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
中国的大型企业可以在哈萨克斯坦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同时哈萨克斯坦的企业也可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开展多元化的合作。
此外,加强人文交流也是发展中哈贸易合作的重要方面。
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贸易效应分析——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

2020年22期总第931期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亚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各世界大国争相发展合作的对象。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后,中亚地区作为丝绸之路建设的中心地带,在经济贸易上与中国呈现优势互补的飞速发展态势。
我国不仅与中亚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而且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中亚地区的能源非常丰富,但是基础设施落后,而我国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但是缺少资源,因此双方的贸易往来对于各自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本文立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深入分析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状况,探讨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推动我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
二、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及数据来源说明1.基本的贸易引力模型引力模型的思想与牛顿的万有引力模型相似,最早是由Tinbergen 和Poyhonen 分别于1962年和1963年提出,它指的是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与他们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与他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
贸易引力模型的简化形式为:其中K 为常数,M ij 表示j 国从i 国的进口额,Y i 和Y j 通常表示为两国各自的GDP ,D ij 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两国经济中心、首都、港口之间的距离。
为了方便实证检验,将上述模型取自然对数并添加随机干扰项变成线性的形式得到:上式中,β0为截距项,μ为随机干扰项,待估参数β1和β2的意义为M ij 对Y i Y j 和D ij 的弹性。
2.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的设定在对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进行衡量的过程中,双边贸易额越大,则表明两国经济贸易往来越密切,这通常被认为是双边经贸合作效果良好的标志,只有双方的经贸合作效果良好,贸易的质量和数量才有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GDP 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在贸易引力模型中,两国的GDP 越大,则它们之间的贸易流量就越大。
新疆果品开拓中亚五国市场SWOT分析

一年一度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经贸 证 明商标的情况已相当严重,假 冒香梨出 1, 2 ( 。 二)陆桥 优势.19 年 9 l 92 月 2日中国 的发展。 也 曾发生过 , 对香梨 品牌 造成极坏影 响, 不 这 在 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铁路在新疆阿拉山1 2的接 洽谈会,作为西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展会,
从中亚市场现状来看, 新疆与中亚五国仍
我国的经济腹地与资源丰富的中亚以及经济 同时,也大力推动了新疆与中亚的外贸关系。 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尚待发掘,空白尚待开发。 可以肯 近年来, 随着中亚五国经济的复苏, 双方经贸 发达的欧洲市场联为一体。 第二亚欧大陆桥在 中亚市场对于新疆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定, 日益成熟的“ 乌洽会’ ’ 将会对新疆开拓中亚 合作已逐步走向平稳发展的轨道, 并在规模上 运程、 运期以及运费方面都要比第一亚欧大陆 桥和海运更具竞争力。 乌鲁木齐地处第二亚欧 市场潜力起到较好的媒介作用。 二、 新疆果品营销劣势分析 大陆桥我国段西端, 是连接我国经济腹地与中 进一步加强。 新疆对开拓中亚市场潜力具有显 著的优势: 新疆与中亚五国在经济结构和自然
提高新疆知名度 能不引起我们 的关注 。 轨, 标志着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正式贯通, 这是 增进新疆与外界的经贸交流、 方面贡献 巨大。 19 年创办以来 , 自 92 经贸洽谈 三、 新疆 果品营销机会分析 从亚洲东部到欧洲西部最近的一条线路。 第二
2 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 西至鹿特丹, 从而将 会已成功举办了l 届,在向世界宣传新疆的
( 优质果品率低. 一) 香梨作为中高档鲜食 资源方面有着较强的互补性、 新疆与中亚民族
重量/ 0 , 1 克)据有 0 中亚国家的食品大部分依靠进1, 2 因此价 配。因而, 第二亚欧大陆桥对于新疆大力发掘 香梨按重量来衡量优质率 ( 关部门统计, 优质率只占7o左右, 00 / 影响整体 格很高, 由于新疆与中亚运距短、 成本低, 新疆 中亚市场潜力意义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五国农业及与中国农业的互补性分析3□布娲鹣・阿布拉 内容提要:中亚五国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我国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相对的资金优势。
我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业领域有较好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具备很好的农业合作潜力,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平台和地缘优势以及日益改善的中亚投资环境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到中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种选择对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性短缺农产品供给程度以及建立未来的海外出口基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亚农业;中国农业;农业互补性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业发展处于新的战略选择时刻,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业经济结构日益依照我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在发生调整,粮油棉等土地依赖型农产品和木材、天然橡胶等资源性农产品的进口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全球贸易自由化氛围提供了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各国的经济渗透程度日益提高。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扩大农业出口和提高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程度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
因此,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在我国对外农业合作中的地位日渐上升,但与我国西北部比邻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却尚未真正进入我国农业合作的视野,这与我们对中亚五国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在介绍中亚五变化,并且对预算支持中“基于产出的转移支付”、“基于投入使用的支付”等分类政策进行了细致分析。
在评估一般服务支持水平中,还进一步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储备、农业事业费、科研教育、检验检疫等分类政策进行了结构上的比较。
本书还就农业政策实施对农业支持水平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估,估算了农业政策对于农民收入的作用程度。
此外,还以案例的形式探讨了农业政策的执行成本。
这些都是很具特色和新意的。
该书在研究内容上反映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准确把握了学科发展方向,在研究方法上尝试了多种分析技术,研究目标明确,文笔流畅。
丰富、细致、深入的多角度研究使本书所得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启示意义。
还应当指出,本书的写作严谨规范,对引用的文献和重要的数据都注明了出处,显示出作者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这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当然,农业政策评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希望作者今后能够在评价方法研究与改进、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在农业政策理论研究与政策评价领域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3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课题“构建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 07XJY028)国农业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与中亚五国开展农业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和战略前景。
一、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是中亚五国的传统主导产业。
这一特征一方面与其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有关,另一方面,在前苏联时期的地区分工中,中亚国家主要以农业、矿产和石油资源开采加工业为主,形成了较为简单的产业结构。
从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1光热资源丰富。
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一样,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冬夏分明,冷热悬殊。
夏季白天气温一般都在27度以上,日温差大。
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光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尤其有利于优质粮棉、果品、花卉等的生长。
在灌溉条件下农作物基本保收。
21土地资源丰富。
中亚五国面积合计40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1万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的1/4,草地面积215亿公顷,相当于我国的6215%。
人口密度1417人/平方公里,仅为我国的1/10。
中亚五国有不少可耕地未被利用,如土地较多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农业用地在1500~1800万公顷,不到其耕地面积的80%。
31水资源较为短缺。
中亚五国的年降水量在160~700毫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降水较多,五国的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而且多在山区。
中亚五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8000立方米,虽高于我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但从整体上看属于缺水国家,对种植业形成一定的制约。
中亚地区地表水分布极不平衡,地处锡尔河、阿姆河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拥有地表水资源分别占4314%和2511%,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
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农牧业在其国民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灌溉用水量较大,而这三国的地表水资源的总和才接近1/3。
中亚五国水资源在各国间的协调问题是关系中亚五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41农业劳动力比重较大。
五国人口合计近6000万,农村人口约占40%,农业人口约占1/4。
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5公顷耕地和39公顷草场,土地富余的哈萨克斯坦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18公顷耕地和149公顷草场。
51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中亚各国重视农业的程度在逐渐提高,但受经济转型即农业私有化改革和各国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和矿产资源开采等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造成了农业投入体制的不完善和农业信贷体制的不健全,中亚五国普遍存在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1999—2001年,中亚各国农业得到农业外部支持的资金总额相当于各国2003年的G DP比例分别为:哈萨克斯坦014%,吉尔吉斯斯坦812%,塔吉克斯坦512%,土库曼斯坦01004%,乌兹别克斯坦0158%。
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农业外部支持主要来源于FAO等国际组织的救济援助。
61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低。
以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为例,中亚五国2002年的农业不动产资产构成中,农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哈萨克斯坦3%,吉尔吉斯斯坦8%,塔吉克斯坦3%,土库曼斯坦3%,乌兹别克斯坦4%。
二、中亚五国农业生产及贸易现状(一)中亚五国农业生产现状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方面,主要以粮食(小麦、玉米和水稻)、油料和棉花这三类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其他较重要的作物是甜菜及蔬菜瓜果(见表1)。
中亚五国都普遍重视粮食生产,强调粮食自给。
目前,哈萨克斯坦能够大规模出口谷物,2003年出口小麦占农产品出口的7113%;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粮食基本自给;吉尔吉斯斯坦需要进口约5%的谷物;塔吉克斯坦一直是缺粮的贫困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救援国家。
中亚五国的小麦产量占全球的312%,其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列全球小麦生产国第15位和24位。
表1 2005年中亚各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 (%)国家谷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块根作物水果蔬菜和作物瓜果哈萨克斯坦9116113414111015111吉尔吉斯斯坦61195111218917515415塔吉克斯坦331925102512214915318土库曼斯坦431525132513112213214乌兹别克斯坦321328102912110514317 资料来源:F AO农业统计数据。
下同中亚五国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2004年棉花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7121%,占世界棉花产量的715%。
棉花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农业的支柱产业,占大田作物面积的1/ 4以上,分别列世界产棉量第6、11和14位。
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种植面积自1992年至今平均保持在150万公顷左右,播种面积占同期世界棉花播种总面积的5%;棉花质量上乘,以中绒陆地棉和长绒棉为主; 2004年皮棉出口量居世界第3位,是世界上唯一生产棉花而无现代化纺织工业的国家。
塔吉克斯坦的棉花产业与铝产业并列为国内两大支柱产业。
棉花也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主要农产品和出口商品。
2000—2002年,中亚各国蔬菜瓜果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依赖进口。
但近几年蔬菜瓜果产量增长较快,至2004年,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他四国的果蔬产品已由进口转为出口。
中亚五国畜牧业历史悠久,畜牧业以养羊、养牛、养马为主,养蚕和养禽也占一定的比例,是前苏联时期的主要畜产品生产区域。
例如在前苏联,乌兹别克斯坦的羊羔皮产量占2/3,生丝和蚕茧的产量均占到1/2。
土库曼斯坦的羊毛及其地毯制造业和蚕茧产量较高,占有重要地位。
独立以来,以前的大型专业化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和其他农业企业基本都进行了私有化改革。
近几年,中亚各国畜牧业呈上升趋势(见表2),主要的畜产品有鸡蛋、肉类、牛奶、羊毛和蚕丝等。
其中,羊毛和蚕丝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出口商品。
表2 近年来中亚五国主要畜产品产量 (吨)年份鸡蛋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牛奶羊毛20032713979848353365892187037565111521302786732004290790104559534664223689380007118882928107920053047151014300347800245700785001269150079200中亚各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谷物产品消费占50%,动物性产品消费占20%。
居民对肉、奶等畜产品加工品有特殊的消费偏好。
可中亚五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畜产品主要以未加工产品为主,加工产品少,畜产品加工品主要依赖进口。
(二)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市场的比重很小,2004年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仅占0122%和0132%。
农产品出口种类比较单一,纺织纤维(棉花、羊毛、蚕丝)是其主要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出口农产品(见表3)。
表3 2004年中亚五国纺织纤维出口金额 (万美元)类别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棉花纤维772313582721916335101005518427110蚕丝221765514317032513羊毛2391224130142541723817合计798512589521616339111031015483510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的皮棉出口量分别位居世界棉花出口的第3、11、16位,这三国的皮棉出口量占世界皮棉出口前20位国家皮棉出口总量的的912%。
纺织纤维在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出口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分别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87%、80%、69%和45%。
水果和蔬菜出口对4个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除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23%,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分别占到12%左右。
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是谷物,2004年净出口谷物280万吨,占其生产量的2217%,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62%,也是中亚五国中唯一能大规模出口谷物的国家。